肘关节生物力学ppt
第四章 第二节 肘关节运动学
(5)治疗
新鲜肘关节后脱位手法复 位,多用牵引复位法。 复位后的处理:复位后, 用石膏或夹板将肘固定于 屈曲90°位,固定3-4周。 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上 髁骨折或桡骨小头骨折, 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手 术复位。
36
陈旧性脱位
陈旧性肘关节脱位,损伤在三个月以内,可试行手法复位,如不能复位时,切不 可强力复位,应采取手术复位。如合并有尺神经损伤,手术时应先探查神经,在 保护神经下进行手术复位,复位后宜将尺神经移至肘前,如关节软骨已破坏,应 考虑作肘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三)肘关节生物力学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2.肘关节的稳定性 3.肘部的闭链运动 4.肘关节的屈和伸及限制因素
43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三个单关节构成了一个复合关节。无 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肱尺 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导关节。肘关节 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 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 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 。肘关节的屈、伸幅度,平均为135° ~ 140°。肘关节平均屈145° (120°~160°)。在整个屈曲运动 弧中,肘关节屈曲60°~140°,这 80°是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活 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可称为肘 关节的功能运动弧。肘关节平均伸为 0°,其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肱骨 的鹰嘴窝而中止,其运动范围正常仅 有很小差异。
45
46
47
• 1)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肘关节 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是由前束、后束组成。
• 前束起始于肱骨内侧髁之前,止于尺骨冠状突内缘。 • 后束起始于内侧髁之下,止于鹰嘴内侧缘。 • 斜束并不参与构成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复合体。 • 肘关节屈曲60°时,尺侧副韧带前束紧张,屈曲到90°时其长 度和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基本相同;
肘关节生物力学ppt
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受限。疼痛通常在关节 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
03
关节炎的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内注射和手术等。治疗
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减缓疾病进展。
骨折的生物力学
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完整性的破坏。生物力学分析表明 ,骨折的发生与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治疗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提高治疗 效果。
肘关节假体的设计与优化
设计
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 工程学的肘关节假体,以最大程度地 恢复关节功能。
优化
通过不断优化假体的结构和材料,提 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肘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应用研究
将生物力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肘关节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球肘的治疗
网球肘的治疗包括休息、冰敷、抗炎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疼痛、 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
01 02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分析
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和退化,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结 构改变,引发疼痛和僵硬。生物力学分析表明,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承 受的异常压力和重复的创伤有关。
力矩分析
分析肘关节在各种运动状 态下受到的力矩,了解关 节的运动状态和稳定性。
力矩平衡
研究肘关节在不同运动状 态下的力矩平衡,以理解 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 。
肘关节ppt课件
.
20
旋转()
.
21
.
22
.
9
四:作用于肘部和前臂的肌群
►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伸肘肌:肱三头肌、肘肌; ►旋前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旋后肌:旋后肌、肱二头肌;
.
10
►肘关节的松弛位:肘关节屈曲70°,前臂旋后 10°;
►肘关节的紧张位:肘关节伸直位,前臂旋后 5°;
► 关节松弛位为关节松动术的治疗平面!
.
5
►提携角:是指在解剖位置下,上臂
长轴与前臂长轴之间的夹角,正常女
性大于男性,男性5°,女性10°。
►提携角的形成是由肱骨远端结构所决 定,正常肱骨滑车较肱骨小头更伸向 远端。
►在肘伸直位时,手位于上臂纵轴延长 线外侧,屈曲位时手位于此线内侧, 对于手的功能性活动有重大意义。
.
6
三、桡尺连结:
肘关节
吕梁市卫生学校
.
1
一、肘关节组成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 尺桡骨上端组成,为三 个关节构成,分别为肱 尺、肱桡、桡尺近侧关 节组成,上述此三关节 由同一关节囊包裹而成 ,但在功能上相互独立。
.
2
►肱桡关节由肱骨 小头和桡骨头窝 相关节,
►肱尺关节由肱骨 滑车和尺骨的滑 车切迹关节;
.
3
► 肘关节囊前后部分薄弱
易发生脱位,两侧有桡、
尺侧副韧带加强,
► 尺侧副韧带:起自内上 髁止于尺骨冠突和尺骨 鹰嘴内侧面;
► 桡侧副韧带:起自外上 髁止于环状韧带和尺桡 骨外侧面。
.
4
二、肘关节活动范围:
►屈伸:产生在肱桡、肱尺关节矢状面上的 运动,正常活动范围为:0~145°;女性或者 瘦弱着可有0~10°过伸。
肘关节运动学(课堂PPT)
(一)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肘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肘关节生物力学
(一)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 1.肘关节的组成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见图)。
2
• 1.肘关节的组成
– (1)肱尺关节(humeroulnar joint) 由肱 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 可绕额状轴作屈、伸运动。
9
3. 肘 关 节 肌 肉
前 臂 肌 后 群
10
• 3.肘关节肌肉
– (1)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分长、短二头。长头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 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两者都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并 旋后;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 位于前臂前面上部皮下。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桡骨体 中部外侧。
• 除屈肘作用外,当近固定时,能使前臂旋前。采用负重 弯举、引体向上练习可发展屈肘肌的力量;采用后压臂 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12
• 3.肘关节肌肉
– (7)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
• 起于尺骨前下1/4处,止于桡骨前下1/4处。 • 其功能是使前臂内旋。
– (2)肱桡关节(humeroradial joint) 由肱 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 可作屈、伸运动和回旋运动。因受肱尺关节 的制约,其外展、内收运动不能进行。
– (3)桡尺近侧关节(proximal radioulnar joint)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 成,为圆柱形关节,只能作旋内、旋外运动。
肘关节平行四边形法则
肘关节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生物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在描述肘关节运动时。
它基于这样的原理:当肘关节在进行屈曲和伸展运动时,肱骨(上臂骨)和尺骨(前臂的内侧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邻边。
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肱骨和尺骨分别代表两个相邻的边,而它们之间的关节(肘关节)则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当肘关节进行屈曲或伸展时,肱骨和尺骨之间的角度会发生变化,但它们仍然保持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配置中。
这种平行四边形配置确保了肘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通过维持这种配置,肘关节能够有效地传递力量和承受负荷,同时允许前臂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进行灵活的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肘关节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用于描述肘关节的基本运动原理。
在实际的生物力学中,肘关节的运动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肌肉力量、韧带稳定性以及关节面的几何形状等。
肘关节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1)
84,面观
后面观
前倾角
外翻角
4
皮质厚度及骨密度分别特点:
前
后
厚
薄
外
内
皮质厚度分布图
内侧柱骨密度较外侧住高31% - 36% 内侧柱皮质厚度较外侧高22% - 38%
Diederichs G.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5trabecular bone density and cortical thickness in the distal humerus.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9) 18, 399-407
2、静力稳定结构
➢ 2.1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包括:前束、后束及横束
维持外翻稳定的主要结构(56%) 前束:对外翻应力的稳定性作用最大 肘关节从20°-120°屈曲,其纤维束 逐渐变紧张,长度平均增加18% 后束:对外翻应力的稳定性小 但能限制肘关节过度屈曲 横束:对关节稳定无明显作用
An K,Morrey BF12
肘关节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
曾浪清
珠海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1
肘关节
肱尺关节 肱桡关节 上尺桡关节
滑车关节 球窝关节 滑膜关节
软组织
静力稳定结构
动力稳定结构
2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
关节囊 肘关节周围肌肉
1、骨
Berry M E.Elbow Disorders and Injuries. RADIOLOGIC TECHNOLOGY, July/August 2013, Volume
Haverstock JP.et al.Regional variations in fracture patterns and fixation. J Shoulder
肘关节运动学
35
•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 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被 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 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 一个复合关节。无论从结 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 肱尺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 导关节。
36
•桡尺联结的运动范围, 在前臂处于中间位时, 一般认为旋前和旋后各 90°,但旋前多数人仅 为80°。
17
3. 肱桡肌
• 肱桡肌位于前臂外侧,为长而扁的梭 形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嵴,肌腹往下 移行为腱,止于桡骨茎突。 • 作用:近侧支撑时, • 肱桡肌收缩使 • 肘关节屈。
18
• 旋前圆肌位于前臂前面,起自肱骨内 上髁,尺骨冠突,肌束斜向下外,止 于桡骨外侧面中部。 • 作用:近侧支撑时,旋前圆肌收缩使 前臂屈、旋前,如兵乓球运动中的前 臂提拉动作。
42
• 瘦弱者由于尺骨的冠突进入 肱骨的冠突窝,而中止肘关 节的进一步屈曲。在整个屈 曲运动弧中,肘关节屈曲 60°~140°,这80°是 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 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 可称为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
43
–肘关节平均伸为0°,其 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 肱骨的鹰嘴窝而中止,其 运动范围正常仅有很小的 差异。肌肉强健者一般不 能过伸,而瘦弱者可能有 5°或5°以上的过伸。
7
8
• 桡骨环状韧带:肘关节囊的两侧由纤 维层增厚形成的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 韧带加固。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 在桡骨头处较发达,形成坚强的桡骨 环状韧带,包绕桡骨的环状关节面, 两端分别连于尺骨的桡切迹前后缘, (或说尺骨冠突的下方)。
9
3. 肘关节包含的关节(属复合关节)
•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 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 轴做屈伸运动。 •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 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 和回旋运动(旋前旋后)。 • (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 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形关 节,只能做旋内、旋外运动。
肘关节解剖结构
收集上臂和前臂后侧的血液,汇入肱深静 脉。
神经分布
01
02
03
正中神经
分布于前臂旋前肌、屈腕 肌和屈指肌等,控制手部 感觉和运动功能。
桡神经
分布于前臂伸肌群,控制 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
尺神经
分布于前臂屈肌群和手部 小肌肉,控制手部感觉和 运动功能。
06
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屈曲与伸展运动
屈曲运动
屈曲运动是指肘关节在矢状面内,从完全伸直位向屈曲位转 化的过程。这种运动主要依赖于肱二头肌和肱肌的收缩,同 时受到肱三头肌的拮抗作用。
伸展运动
伸展运动是指肘关节在矢状面内,从屈曲位向完全伸直位转 化的过程。这种运动主要依赖于肱三头肌的收缩,同时受到 肱二头肌和肱肌的拮抗作用。
外旋与内旋运动
外旋运动
外旋运动是指肘关节在水平面内,从 完全中立位向外旋位转化的过程。这 种运动主要依赖于旋后肌群的收缩, 如肱二头肌和桡侧腕长伸肌等。
内旋运动
肱三头肌
总结词
主要负责伸肘和伸展手臂
详细描述
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侧,负责伸肘和伸展手臂的动作。它由三个头组成,长头 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和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背面和中部,三个头汇合 成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旋前圆肌
总结词
主要负责前臂旋前
详细描述
旋前圆肌位于前臂前侧,负责前臂旋前的动作。它起自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止于桡骨外侧面中部。旋前圆肌 与肱桡肌、桡侧腕屈肌等协同作用,使前臂旋前。
内旋运动是指肘关节在水平面内,从 完全中立位向内旋位转化的过程。这 种运动主要依赖于旋前肌群的收缩, 如肱桡肌和旋前圆肌等。
前臂的旋前与旋后运动
旋前运动
旋前运动是指前臂在水平面内,从完 全中立位向旋前位转化的过程。这种 运动主要依赖于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 的收缩。
肘关节PPT 演示文稿
• 通过从肱骨外上髁处分离 EDC 前半部和桡侧腕短伸肌做延长的 EDC 劈开入路,将桡侧腕长伸肌 和肱桡肌自髁上嵴处游离(A)。延长的改良 Kocher 入路,尺侧腕伸肌、EDC 和桡侧腕短伸肌自 外上髁上分离,之后桡侧腕长伸肌和肱桡肌在髁上嵴处抬起,通过仔细牵开,显露肱骨前远侧、 滑车、冠状突尖部。
骨皮下缘
Kocher入路
• 向两侧行全层厚度深筋膜皮瓣并翻开。 • 辨认并进入肘肌及尺侧腕伸肌间隙。 • 为显露桡骨头将尺侧腕伸肌和少部分旋后肌从关节囊上剥离并牵向前
方,肘肌牵向后方。
Kocher入路
• 此时应辨认肘外侧副韧带、尺骨副韧带、关节囊及旋后肌脊。 • 尺侧腕伸肌筋膜与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是联成一体的,所以分辨他们很困难,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外固定架来自外固定架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外固定架
• 手术操作:
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
肘关节外固定架
肘关节外固定
所以切开关节囊时往往损伤外侧尺骨副韧带。 • Kocher入路沿尺骨外侧副韧带前方及旋后肌脊前方1cm切开关节囊及环状韧
带,显露桡骨头及颈。
Kocher延伸入路解剖
Kocher延伸入路解剖
辨认尺侧腕伸肌后缘、肘肌前缘、旋后肌。 由尺骨向后翻起旋后肌,触及旋后肌结节。 这样扩大切口,有利于显露桡骨头及颈的范围。
肘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
肘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肘关节连接上臂与前臂,为手功能的稳定关节,肘关节由肱骨的滑车和小头与尺骨鹰嘴和桡骨小头相关节而组成,上尺桡关节亦是肘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关节囊和内外侧韧带。
一、活动范围和稳定性肘关节有两个活动,即肘屈伸和轴向旋转,即前臂旋前与旋后活动,屈伸活动范围在0°〜140°,旋前与旋后活动范围在160°,即旋前70°〜80°,旋后80°〜85°。
在日常生活中,如提物、开门关门、拿水杯、打电话、用筷子吃饭、搬椅子等,肘功能活动范围在30°〜130°,而旋前旋后各50°活动。
此活动的轴心即屈伸与转动的轴非常接近,在肢骨滑车外侧突曲面中心与肱骨小头之间(图6-2-1A)。
前臂旋转轴在肽骨小头与桡骨小头中间,远侧达尺桡远侧关节间(图6-2-1B)。
肽骨轴与尺骨轴相交有一外翻角,亦称携带角,男子平均7°,女子平均13°,这一角度随着肘关节屈曲而消失(图6-2-1C)。
关节稳定结构,肘内侧的尺侧副韧带是最重要的肘关节稳定结构,它分为前斜韧带和后斜韧带,前斜韧带在肘伸屈整个活动中都是紧张的。
故它是肘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后斜韧带只在屈肘时才紧张,肘关节面结构也是侧方稳定的结构,关节囊前部也是内侧稳定的结构之一,肘外侧稳定结构是桡骨头和桡侧副韧带,肘部肌肉和关节嫫亦是稳定结构之一。
肘关节连接上臂与手,发展手的功能,与肘关节屈曲度有明显关系,肘关节屈曲后手活动范围减小,当肘屈曲20°时,上臂功能将丧失20%,如肘关节屈曲过90°〜100°时,则日常生活功能如: 穿衣、吃饭、洗头、洗脸等将很难完成(表6-2-1和图 6-2-2)。
二、生物力学特点肘关节的主要活动是屈伸和前臂旋转,肘关节周围的肌肉的力臂较短,这些肌肉的微小运动幅度可以引起手的大幅度运动,附着在关节转动轴附近的近端肌肉,如旋前圆肌、肘后肌等,能以较小的运动引起上肢的快速运动,如做投掷动作,而要提举或推动重物的活动中,需要较大的肌肉如肱二头肌、肱肌、肢桡肌、肱三头肌等用力才能产生较大的屈伸力,肘关节屈曲到90°〜100°时肌肉力量最小,最大屈肘力是在前臂旋后位上取得的,旋前位时屈伸力弱于旋后位。
肘关节应用解剖与生物力学(1)
2、静力稳定结构
➢ 2.1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包括:前束、后束及横束
维持外翻稳定的主要结构(56%)
前束:对外翻应力的稳定性作用最大 肘关节从20°-120°屈曲,其纤维束 逐渐变紧张,长度平均增加18%
后束:对外翻应力的稳定性小 但能限制肘关节过度屈曲
横束:对关节稳定无明显作用
An K,Morrey BF(2000).Biomechanics of the elbow.In :Morrey BF The elbow and its disorers,3rd edn.W.B.Saunders,Philadelphia,pp43-60.
前臂中立位划分桡骨小头为4个象限 前外象限---绿色 前内象限---蓝色 后外象限---紫色 后内象限---红色
尺骨切迹 后内
前外
骨量: 后内象限 > 后外象限 > 前内象限 > 前外象限 即桡骨小头前外侧骨量最低,可能是前外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Haverstock JP.et al.Regional variations in radial head bone volume and density: implications for fracture patterns and fixation.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12) 21, 1669-1673
肘关节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
曾浪清
珠海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肘关节
软组织
肱尺关节 肱桡关节 上尺桡关节
滑车关节 球窝关节
滑膜关节
静力稳定结构 动力稳定结构
内侧副韧带复合体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 关节囊
肘关节周围肌肉
1、骨
Berry M E.Elbow Disorders and Injuries. RADIOLOGIC TECHNOLOGY, July/August 2013, Volume 84, Number 6
肘关节解剖结构ppt课件
8
肘关节局部神经
①桡神经:由肱骨干上部内侧 走向外,经肱二头肌长头和内 侧头之间向后行;至肱骨背侧 的神经沟内,走在肱三头肌的 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此段与 肱深血管伴行。在肱骨的下 1/3处,桡神经穿过外侧肌间 隙,在肱肌和肱桡肌之间进入 臂的掌侧,这里是外科显露桡 神经比较便利的部位。
活动。
5
肘关节局部血管
• (1)肘关节局部动脉 • 肱动脉远侧端(下段)仍为肱二头肌的内侧缘所覆盖,正中神经
在其内侧。在肘窝部,动脉位于肱二头肌腱膜下。其外侧为肱二 头肌腱,内侧仍为正中神经。至桡骨颈处,分为桡、尺二动脉至 前臂的桡、尺侧,与同名神经伴行。有时肱动脉在臂部分为桡、 尺两动脉。
6
• (2)肘关节局部静脉 • ①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渐转至前臂,过肘窝时接
12
谢谢
13
肘关节的解剖结构
1
组成肘关节的骨骼
肘关节是连接上臂和前臂的
关节。组成肘关节的3块骨头由关
节囊、韧带和肌肉连接而成。上
臂的骨较大,叫肱骨,肱骨末端
膨大形成内外侧突起,分别称为
内、外髁,是很多前臂肌肉的附
着点。前臂的2块骨头为尺骨和桡
骨。肱骨内髁是纺锤(chui)形状
的滑车与尺骨近端的鹰嘴窝形成
咬合关系,主要完成肘关节的伸
9
• ②尺神经:在肱骨中分穿过内侧肌间隔,与尺侧上副动脉伴行, 在肱三头肌内侧头前面下行;经过肱骨内上髁背侧的尺神经沟进 入前臂掌侧。
• ③正中神经:起始后沿肱动脉的外侧下行,至臂中部稍下方处, 跨过动脉的线面达动脉的内侧。至肘部神经经旋前圆肌的两头之 间进入前臂,此肌的深头(尺头)将正中神经与尺动脉分开,在 此正中神经发出骨间前神经,之后即贴附于指浅屈肌的深面下行 。
肘关节活动的力学模型
肘关节活动的力学模型
肘关节是人体上臂和前臂相连接的关节,它承担着很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
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运动时,肘关节需要承受相应的力量和压力。
一个简单的肘关节力学模型可以认为是由肱骨、尺骨和桡骨三个骨头组成。
当人进行手臂的弯曲和伸直动作时,肱骨相对固定,尺骨和桡骨会围绕肱骨旋转。
此时,肘关节也就承受了相关的生物力学作用。
这种作用是由肌肉、骨头和软组织共同完成的。
肘关节的弯曲和伸直主要依靠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组肌肉的协同作用。
同时,骨头之间的关节软骨也能够起到减缓摩擦、减轻冲击的作用。
总体来看,肘关节的力学模型可以概括为:肱骨固定,尺骨和桡骨相对旋转,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协同作用,关节软骨起到缓冲作用。
这一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肘关节的实际运作,同时对于肘关节相关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臂骨折,长期夹板固定的患者, 通常前臂保持部分旋前位。 长期旋前易产生骨间膜硬度更强, 更容易导致旋前挛缩。 远端状态:在旋前及旋后的极端 位上,桡骨尺切迹表面仅有10% 与尺骨头相连。中立位上,桡骨 尺切迹表面有60%与尺骨头相连。
•
旋前旋后的过程中,旋转轴与骨间膜 间并不是完全平行,所以在旋转形成 的弧度区,骨间膜长度仍可发生一些 变化。
• 当前臂旋前时,肱二头肌肌腱包绕桡骨近端, 在完全旋前位下,肱二头肌主动收缩,使桡骨 急剧旋转至旋后位。
• 屈肘达90˚时,肱二头肌作 为旋后肌的效率最高,因 此,在很多大功率的旋后 运动中,肘部总保持自然 90˚。 • 肘部仅屈曲30度时,肱二 头肌肌腱与旋转轴之间的 交叉角度不存在了。这种 角度的改变将肱二头肌机 械旋后力矩的产生能力降 低了50%。
日常生活中的旋后动作
• 旋后肌的生理横截面为旋 前肌生理横截面的两倍这 一生理结构决定了旋后肌 群可产生比旋前肌群大 25%的等长力矩。 • 顺时针方向用螺丝起子拧 紧螺丝时,肱二头肌、旋 后肌、拇长伸肌大力收缩、 肱三头肌产生等长运动, 拮抗肱二头肌产生的极大 屈肘趋势。
肌肉的神经分布
• 肘屈肌含有三种不同的周 围神经:肌皮神经分布于 肱二头肌、肱肌;桡神经 分布于肱桡肌、肱肌外侧; 正中神经对应旋前圆肌。 • 肘伸肌—肱三头肌和肘肌, 桡神经分布于其中。
• 注:1、若手术切除桡骨头,会使桡 骨向近端位移,腕部骨骼不对称, 近、远端尺桡关节不对称,发生明 显疼痛,功能丧失。 2、长时间持重后,前臂出现深度 疼痛,可能是肱桡肌和其他肌肉疲 劳所致。 3、服务员托盘子时,重力穿过桡 骨朝向近端,使骨间膜均匀地分散 前臂所承受的重量
• •
常见肘关节损伤
• 1、强力拉扯手部可导致桡骨头滑出环状韧带 远端。儿童尤其容易发生此症状(幼儿4岁以 前,桡骨头尚在发育之中,环状韧带松弛), 从而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扯肘症”。
• 屈曲扭矩的大小与年龄、 性别、举重经验、肌肉收 缩速度、关节在上肢所处 的位置有关。 • Gallagher及其同事研究报 告,在优势位置上产生的 屈曲扭矩、所做的功、能 量比劣势位置所产生的屈 曲扭矩、所做的功和能量 大。 • 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肘屈 肌产生的力矩比前臂完全 旋前位时肘屈肌产生的力 矩大20%-25%。Fra bibliotek肌肉参与
运动形式 参与运动的肌肉
屈肘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补)、旋前圆肌、腕关节屈肌群(除外指 深屈肌) 肱三头肌(补)、肘肌、腕伸肌群 旋后肌、肱二头肌(补)、桡腕长伸肌、拇长展肌、肱桡肌(除外桡 腕短伸肌)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补)、腕屈肌(桡侧腕屈肌)、肱桡肌、肘肌
伸肘 旋后
旋前
屈肘过程中的肌肉参与力线和力矩的关系
屈肌力量与屈曲角度、力矩大小的关系
• 根据生物力学数据测得, 肘屈曲90˚时,所有的肌肉 出现最大力矩(左上图)。 • 屈肌最大力出现在屈曲80˚ 左右(右上图)。 • 平均最大力臂值出现在屈 曲100˚左右,此关节角度 下,肱二头肌肌腱以90˚角 垂直汇入桡骨(下图)。
• 注:决定屈肌最大转矩角曲线的整 体形状的主要因素有两种:(1)肌 肉产生的最大屈曲力矩;(2)内 力壁长度。
注: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咀之间有一弧形窄 而深的骨沟,有深筋膜横架于上,形成一骨性 纤维鞘管,即尺神经沟,也称肘尺管。管内为 尺神经及尺侧上副动、静脉。(如下图)
肘关节(包括前臂)正常运动方向
• 屈曲 • 伸展 • 旋前 • 旋后
肱桡、肱尺关节的关节运动
• 肱桡关节的屈曲和伸展涉 及桡骨凹沿着肱骨小头的 滚动并滑行。 • 主动屈曲时,桡骨头凹被 肌肉收缩力拉向肱骨小头。 • 完全屈曲时,尺骨的冠状 突与肱骨冠突窝刚好咬合。
• • 注:α、内外侧旋转轴位于肱骨小头中心 β、屈曲时,外侧(尺侧)副韧带被 拉伸,肘窝组织松弛
伸肘时的力矩关系
• 高速同心或偏心运动才可产生较大 的动态伸展力矩(如:快速推门)。 • 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肩部屈曲和 肘部伸展的结合最大程度减小了肱 三头肌完全伸展肘部所需的缩短速 度和幅度(如图示)。 • 伸肌和屈肌都在90˚产生峰值最大力 矩,但出现最大内力臂的关节角度 相差却很大。肘曲最大内力臂为90˚, 肘伸最大内力臂为完全伸展位。 • 注:是肌肉长度决定肘伸峰值力矩 出现在何种运动幅度,而不是杠杆 决定的
肘曲90˚时,肱三头肌力臂小于 肘伸时的力臂
前臂旋前旋后与肩部内外旋的关系
• 前臂的旋前及旋后与肩部的内旋及外旋在功能上相 关。 • 肩部内旋通常伴随旋前,肩部外旋则通常伴有旋后, 将肩部的旋转与前臂的旋转相结合,受不得空间旋 转可达到接近360˚,而不止是单独旋前或旋后时的 170˚-180˚。 • 当肩部外旋和旋后同时发生,旋后力矩的大小比肩 部内旋与旋后同时发生大9%。
• •
注:1、肱尺关节的稳定性使桡骨、 腕骨、手之间得以稳固相连。 2、桡骨头通过成骨纤维环(25%尺 骨桡切迹+75%环状纤维)与尺骨近 端保持相对稳定。
旋转角度与日常生活行为的关系
• 健康人一般可做0˚-85˚旋 前及0˚-75˚旋后。 • 前臂旋转中立位(或零基 准位)为“拇指向上”姿 势。 • 图示为肘部100˚“功能弧 形区”,但是不是运动的 终极范围。
肘及前臂产生的扭矩对比
• 肘曲和肘伸过程中,最大等轴内旋扭矩要比旋前、旋后大 得多。 • 男性平均最大等轴内旋扭矩要比女性大的多,几乎成2倍 关系。
肘部肌肉生物力学关系
• 肘屈肌的结构和生物力学变量的关系如下表。 • 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大,产生的力越大。 • 注:肱肌的唯一功能是屈肘,基于生理横截面积,肱肌可产生比肘部其 他肌肉都大的力。
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位 于一条直线上,屈曲至90度时,三点的连线构成 一尖端朝下的等腰三角形。 • 肘关节发生脱位时,这三点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 但是肱骨髁上骨折时,三点位置关系不变。
总结: • 屈、伸运动以肱尺关节为主,尺骨在肱骨滑车上运动,桡骨头在肱骨 小头上运动。 • 肘关节的提携角使关节处于伸位时,前臂远离正中线,增大了运动幅 度;关节处于屈曲位时,前臂贴近正中线,有利于生活和劳动的操作。
肌肉收缩速度与肌力输出的关系(以屈肘为例)
• 正常人的肱二头肌长度约 30cm,收缩1s,肱二头肌 缩短至23cm,肘关节完成 90˚屈曲,肩关节45˚屈曲, 此时ν=7cm/s(图B);当肱 二头肌协同后三角肌运动 时,肱二头肌缩短为25cm, 肘关节屈曲90˚,肩关节伸 展45˚,此时ν=5cm/s。
• 常见于父母或宠物狗大力拉扯儿童的手臂。
网球肘和高尔夫球肘
2、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时肘 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点处肌腱发 炎疼痛。
3、高尔夫球肘也称肱骨内上髁炎 或屈肌总腱损伤。为旋前屈肌群 肌腱起始部过度疲劳而引起的损 伤。
前臂旋转
• 前臂旋转是围绕着从桡骨 头到尺骨头的一条轴线发 生的。 • 手掌出现旋转的动作,是 因为手与腕部紧密连接着 桡骨,而未与尺骨相连。
前臂受力时关节的状态改变
• 生物力学表明,在最大力 活动中,肱桡关节上受到 的压力是体重的三到四倍。 • 掌根支撑时,穿过腕部的 压力有80%都由桡腕关节 传递,其余20%力则通过 腕内侧尺腕间隙的软组织 传递。 • 坠落过程中,若手臂外伸 则桡骨骨折可能性很大。
• 肘关节伸展状态提重物时, 撑开力几乎全部施加在桡 骨上,从而使骨间膜松弛。 • 拉伸状态下,桡骨头与环 状韧带相对滑动,使环状 韧带紧张,同时肱桡肌的 力量传到上臂。
• 注:桡神经损伤可导致伸肘完全瘫 痪,而支配四种肘屈肌的三种神经 同时损伤才可使肘屈肌瘫痪、重要 功能无法完成(如进食、梳头)
肘和前臂的运动神经分布
• 肘和前臂的肌肉的运动 均有肌皮神经、正中神 经和桡神经三种神经支 配。
• 表中列出屈肌、伸肌、 旋前肌、旋后肌各由哪 些神经支配,以及支配 各肌肉的神经来自哪一 神经根。
• 三种主要的肘屈肌的力线在上图已经 描述,以肘关节屈曲90˚并前臂中立位 这一姿势来对抗肘屈方向的力,可使 肱桡肌突起,越过肘关节“绷成弓弦 状态”。 • 肌电活动研究表明,肱桡肌是最重要 的肘屈肌,特别是在快速抵抗外部对 抗力量时。 • 注:肱桡肌绷成弓弦状态增大了肘关 节的屈力臂,所增大的幅度超过其他 肘屈肌收缩增大的屈力臂幅度。
旋前和旋后的肌肉参与条件
• 首先肌肉必须具有以下两 个特征,才被视作旋前或 旋后肌: • 1、该肌肉必须附着在旋 转轴的两边(肱骨、尺骨 的近端附着点,桡骨或手 部的远端)。 • 2、该肌肉必须具有围绕 旋前或旋后的旋转轴的内 力臂。
肱二头肌在旋后过程中的重要性
• 肱二头肌是前臂非常有力的旋后肌。 • 肱二头肌的生理横截面约是旋后肌的三倍。 • 在一系列快速有力的从旋前至旋后的活动中, 可扪及肱二头肌的收缩,据此表明其在旋后过 程中的主导作用。
肘关节生物力学 Spirt
肘关节的正常力线
• 肘关节的屈曲旋转轴穿过 冠状突和肱骨滑车,稍向 外上侧方向倾斜。 • 肘关节一般有外翻角,正 常外翻角(提携角)为肱 骨纵径朝外大约15度角 (前臂与上臂形成约163 度)。
• 不正常:过度外翻畸形:前臂朝外侧偏离30 度左右;内翻畸形:前臂朝内侧偏离5度左右
• 注:在某种程度上,旋前及旋后幅 度减小可分别通过肩部的内旋和外 旋补偿。
旋转过程中的肘关节各关节的运动方式
• 近侧尺桡关节旋后时,桡 骨头在成骨纤维环内旋转, 成骨纤维环对桡骨头束缚 很紧,阻止标准的“滚 动—滑行”关节运动。
• 旋前的过程就是桡骨及手 掌相对于固定不动的肱骨 和尺骨做旋转运动。
• 注:当某种肌肉的收缩速度接近0 或做等距收缩时,其“最大肌力输 出”较大。
伸展状态时的肌肉参与顺序
• 肘肌启动并维持低水平肘 伸力的第一束肌,随着伸 展力和角度的逐渐增大, 肱三头肌内侧头随之加入, 随着力量增加到中-高水平, 肱三头肌外侧头加入,随 后是肱三头肌长头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