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指()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2.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的计策起到的作用是()A.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B.使宋王朝免遭外族入侵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了宋王朝的行政效率3.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中写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主要表明()A.宋朝等级森严B.宋朝商业繁荣C.宋朝重农抑商D.宋朝重文轻武4.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A.规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疆界B.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C.维护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局面D.客观上促进了宋辽双方的经济交流5.诗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词能够反映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6.他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率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这位“出色的将领”是()A.黄巢B.文天祥C.岳飞D.忽必烈7.对以下大事年表的解读,正确的是()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9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
本单元包括6-9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的历史。
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复杂,政权分立,社会矛盾交织。
教材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能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政权更迭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线索,理解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时,学生需要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线索,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2.难点: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
2.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相关内容。
2.资料: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
3.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关系和社会变化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政权政权更迭⽰意图⼀、北宋的的建⽴1、960年,,建⽴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和“黄袍加⾝”)(⼀)措施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③将领定期换防。
(杯酒释兵权)2、政治上:⑴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⑵在地⽅,①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三年⼀换的制度;②设通判分知州权⼒。
3、经济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②设置转运使,把地⽅财税收归中央。
(⼆)措施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加强。
1、⽬的(原因):防⽌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
2、措施:A、采取抑制武将、提升⽂官地位政策,形成⽂⾂统兵的格局。
B、注重发展⽂教事业,改⾰和发展科举制。
3、影响:A、扭转了五代⼗国时期尚武轻⽂的风⽓,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化昌盛、⼈才辈出的⽂治局⾯。
C、(消极作⽤)宋朝重⽂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削弱,政府⾏政效率下降,⼈民负担加重。
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经济上:经济重⼼南移(南宋完成)⼀、两宋时期各族政权⽐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时期第⼆个阶段:⾦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重要事件:统治时,寇准⼒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订⽴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
意义:此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
内容:元昊向宋称⾂,宋给西夏岁币。
意义: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1(2宋⾦和议内容:(1)南宋向⾦称⾂,并给⾦岁币;(2)意义:宋⾦对峙局⾯形成。
1、经济重⼼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统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称帝。
之后,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
★★★2、宋太祖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1)军事上:牢牢控制军队(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频繁调换军事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武将没有调兵权。
)★★★★(2)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3)在地方: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收地方财赋。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在全国营造读书风气。
★★★4、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辽。
都城在上京临潢府★★★2、11世纪,西北的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宋太宗即位后,向辽数次发动进攻,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澶州(河南濮阳),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此后辽宋之间长期维持…和平。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
后来,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11世纪,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2、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他就是金太祖。
阿骨打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势力迅速强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1、1125年,辽被金灭亡。
★★★2、1127年,金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宋高宗赵构1127年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契丹(辽)政权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
3.西夏政权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4.金政权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
5.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6.民族政权的并立: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平交往。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7.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与辽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8.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9.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10.元朝的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繁华的都市生活: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2.宋词和元曲: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知识点
中国总体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
政治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民族
关系
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对外
交往
对外交往有新突破,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思想
文化
文学艺术繁荣,宋词、元曲等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少数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进一
步交融。
科学
技术
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外传。
世界欧洲:8世纪封君封臣,9世纪西欧庄园,10世纪城市兴起,12世纪欧洲大学兴起;13世纪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同时期亚洲:仍然处于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时序特征(916—1368年)
1.辽宋夏金元时序
2.辽宋夏金元特征(916—1368年)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知识整合。
人教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巩固强化复习
C. 吐蕃、女真 D. 吐蕃、契丹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真题在线
3. [2018•南京中考]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 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为任掌。管”海材外料贸表易明征( 税C 、) 管理外商 A. 五铢钱的统一铸江及造南收地五购区铢舶的钱来开的货发统物在一的题铸官干造署材是。料在中汉不武能帝体时现期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宋高宗的话,表明南宋政府重视 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故C符合题意。 D. 闭关锁国的危害 南宋海外贸易繁荣,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真题在线
2. [2019•山西中考]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
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契丹 B. 匈奴、女真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
B )秦少汉数时民期族唐 出骚是诗 塞金扰匈是中奴女原。真地族区建的立满宋的江词政红权。
王昌龄
岳飞
秦时明月汉时关, 壮志饥餐胡虏肉,
综合归纳
综合点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 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 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综合归纳
综合点3:宋元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总体特点:高度繁荣。 (1)从领域上看:各个领域全面辉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真题在线
5. [2019•济宁中考]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
正确的是( D )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隋朝都城在长安,即今西安,
元隋朝都是城汉在族大人都建,立即的今,北元京朝。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是蒙古族人建立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重点解析)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请问这是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两宋时期2.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A.中书省B.门下省C.蕃坊D.市舶司3.为便于南粮北运,元世祖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车轨,设置市舶司B.疏通大运河,缩短航线C.设置驿站,改修粮站D.修整黄河,开辟海运航线4. 1004年,辽国承天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米真宗赵恒也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
但是,这场灭国级大战中,双方都觉得自己要满盘皆输了。
材料所述史实为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郾城大捷D.澶州之战5.《宋史》卷368《杨再兴传》记载:“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
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
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历史上称这次大战为A宋金大战 B.郾城大捷 C.宋西夏之战 D.宋辽之战6.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为此宋代实行文治。
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根据下列消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四川地区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统治阶级的需要C.印刷术的改进D.商品经济的发展8.“他用武力和意志扫平了东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课件(21张PPT
c.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d.回族开始形成
蒙古人 畏兀儿
(2)意义: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宋 代
农业的发展
经
济 原因
的
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自然 条件优越;政府重视。
发
展
(1)传入占城稻
和
经 济
表现
(2)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 (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
重 心
粮仓
商业贸易的繁荣
▪ (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
▪ (2)都市繁荣的表现:人口百万;店铺增加; 到处开设; 早市夜市出现;草市出现;市镇商贸 区;商品琳琅满目。
▪ (3)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 港;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 中占有重要地位。
▪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 川地区。
战国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大一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封
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交融时期
建 社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会
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萌芽--建立--巩固--完善--加强-战国--秦 ----西汉--隋唐--北宋 发展--强化皇权--进一步强化 元朝---明朝 ---清朝
民族政权并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916年)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960年
汉族
11世纪前期 (1038年)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1
时空观念
梳理历史时序
辽 北宋
10世纪初 960年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上京
开封
契丹族
汉族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党项族
金
1115年
阿骨打 上京 女真族
南宋
1127年
赵构 临安 汉族
元
1271年
忽必烈 大都 蒙古族
辽 西夏
北 宋
感知空间变化
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绘制简图 — 叙述历史进程】
②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③官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④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知识梳理 第二部分
经济篇
经济
说一说以下图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宋代南方经济 的发展,你能举出哪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例子。
宋代《耕获图》
农业
冰裂纹瓷器
手工业
《清明上河图》(局部)
经济
【中考链接】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
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
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的向南迁徙,即给南
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
创造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从960年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的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 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 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西夏和金,建 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中国。但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 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的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 与科技文化更是取得了很大成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请为下列地点找到合适的“归属”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由越南引进占城稻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丰饶粮 仓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北推江 淮、川蜀
(4)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因等。
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南宋与金的对峙: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 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 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 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北宋的建立史实: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拥立 为皇帝,建立北宋。
重文轻武
目的: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 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 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金 蒙古 蒙古
想一想:请画出: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式图及南宋与金南北对峙 形势图
二:辽宋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战与和)
北宋与
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 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 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A
A
【2022】版课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通过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思维导学】
统一:扩张:
概况
背景:人物:统一:
12世纪,蒙古部落之间战争频繁,人们盼望草原统一
铁木真(成吉思汗)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灭西夏:灭金朝:攻南宋: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②南宋时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先进的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多。
①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③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港口:范围:管理:
商业: 贸易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原因
方向
过程
表现
影响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①趋势(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②开始: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创制文字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渊之盟)
背景:概况: 盟约: 影响:
概况
①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②宋太宗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③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专题概述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大事年表+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提纲+各课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第2单元【大事年表+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提纲+各课复习提纲】辽宋夏金元时期大事年表单元思维导图单元知识提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代特征)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统一的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
统一的意义: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表现。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措施、表现:(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影响。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冗兵、冗官、冗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一、农业的发展(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根本】;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屯中学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 元朝的专制主义中
政治
宋元 时期
央集权制度
元
对今台湾、新疆和
西藏地区的治理
宋代经济南方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与辽、西夏 南宋与金、西夏 元代的民族交融
8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政治篇
政治
皇帝i
注: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 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19
经济
【中考链接】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古屯中学 材料一: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
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 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的向南迁徙,即给南 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
古屯中学 中
央
枢密使
中书门下
三司使
参知政事
通判
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注:宋朝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三年一换;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地 方
知州
转运使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知县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
度,皇权大大加强。
北宋官制简图
10
政治
对比以下两幅图片,说一说从唐末到北宋治国方略的 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说明(
)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B.海外贸易是宋朝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
D.航海技术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22
经济
【史料实证】下表是科举考试在不同时期南北方状元人数
的对比(单位: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现这种趋势
古屯中学 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2
古屯中学 1 时空观念
梳理历史时序
古屯中学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元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1115年 1127年 1271年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阿骨打 赵构 忽必烈
上京
开封
兴庆府
上京
临安
大都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女真族
汉族
蒙古族
4
感知空间变化
古屯中学 辽
西夏 北 宋
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图大规模人口南迁的主要 原因是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21
经济
(2018·百校联考三)市舶收入在宋朝政府财政收入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在宋高宗初年表现的尤为突出。那时,南
古屯中学 宋政府的年收入不满1000万缗(缗:古代铜钱计量单位),
而市舶收入已达150多万缗,竟占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15%。
12
政治
元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 央
吏部
古屯中学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宣政院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注: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 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 项政务;设枢密院和御史台,负 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
地 方
行中书省
注:在中书省外其他地区,设置 了10个行省。这一行政区划和管 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
知识梳理 第二部分
经济篇
经济
说一说以下图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宋代南方经济 的发展,你能举出哪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例子。
古屯中学
宋代《耕获图》
冰裂纹瓷器
《清明上河图》(局部)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7
占城稻
经济
古屯中学 交
冰裂纹瓷器
宋代海船
子
北宋开封
《货郎图》(局部)
18
宋代海外贸易
经济
【史料实证—再现__经__济__重__心___南__移___】 材料一:(西汉)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
古屯中学 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
蓄,大多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明 清
北方 40
6
28
6
11 10
南方 17 10 27 74 78 88
√ A.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B.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统治者更重视南方人才 D.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23
民族关系
知识梳理 第三部分
民族关系篇
民族关系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西夏 辽
西夏 金
古屯中学 北宋
13
政治
北庭
都元
古屯中学 帅府
宣慰 使司
宣政院辖地
澎湖
都元
巡检
帅府
司
14
政治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地
方管理制度。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古屯中学 ①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②都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③官员都由君主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④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5
【绘制简图 — 叙述历史进程】
古屯中学 以下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期”的历史发展简图,
请你完成简图绘制,并叙述从图一到图三的历史进程。
西夏 辽
西夏 ②____
③____
①____
南宋
图一
图二
图三
6
古屯中学 2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繁华的都市生活
科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文化:宋词、元曲
创造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 摘编自华师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指
出其南移的原因。 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
三个阶段
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20
经济
(2018·百校联考一)中 国古代史上曾数次出现大
古屯中学 规模的人口迁徙。引发右
古屯中学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11
北宋文官出行图
政治
下面示意图展现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的 体现。下面史实与此示意图的解释相吻合的是( )
古屯中学 A.它反映的是陈桥兵 变的故事 B.它反映的是杯酒释 √兵权的故事 C.它是要防止中央宰 相权力过大 D.它反映了宋朝对文 教事业的重视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从960年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的灭亡结束。
古屯中学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
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 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西夏和金,建 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中国。但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 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的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 与科技文化更是取得了很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