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关系与国际反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关系与国际反响
大纲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1.获得铸币税收入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3.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4.节约外汇储备
5.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6.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2.利率自由化风险
3.宏观调控成本加大
4.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三、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主要包括:获得铸币税收入;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节约外汇储备;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K02: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波动风险;利率自由化风险;宏观调控成本加大;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K03: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主要聚焦在:美元的地位当前和未来是否会受到人民币的挑战?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哪个方向演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趋势和战略步骤将会是怎样的?中国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有哪些障碍?
正文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1.获得铸币税收入
当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其国际意义在于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了一种获得国际资源的手段,同时,也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量增长以及国民收入增加;人民币国际化还可降低或取消各国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贸易与资本流动就会增加。

3.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进出口贸易企业使用外币结算,通常要经过外币和本币的两次兑换,以美元兑人民币为例,一般情况下,银行要按照交易的金额收取1.25‰的汇率,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时企业可以节省这部分成本。

同时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又会委托银行进行交易,这个交易成本如果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可以节约下来。

4.节约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贸易结算都使用本国货币,不需要过多的外汇储备,而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本国制定,更减少了需要应对贸易赤字、货币投机所需要的外汇储备。

5.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将大大增强我国的偿债能力和降低外债成本,优化外债结构。

6.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项目必然会自由兑换,利率实现自由化,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资金短缺现状将会改善;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后,使我国居民持有的现金含金量和支付能力提升,在出境旅游、对外支付等交易中,减少许多汇兑环节,直接被各国普遍接受,提高支付效率。

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一国货币国际化以后,其国内金融市场必定是自由开放的,由于货币壁垒的
消失,游资流出与流入畅通无阻,这会对本国货币供给造成影响,货币供给的冲击又会引起汇率剧烈波动。

特别是当一国的名义汇率或实际汇率大幅偏离均衡汇率,或者即期汇率与预期汇率出现大幅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对该国经济与金融的稳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2.利率自由化风险
利率自由化后,国内大多数企业丧失了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的低利率政策的收益,在浮动利率情况下,一旦利率上升,国内企业和经营者成本上升,最终影响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增长。

3.宏观调控成本加大
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央银行在调控经济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另一方面要考虑世界经济变化的因素。

从政策变动对国内、国际经济两方面影响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有个内外政策目标的平衡与协调,在必要时为了国际经济目标而可能丧失国内经济某些方面的利益。

4.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陡增,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

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现象的出现,这一方面会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推动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可自由兑换给我国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第一,资本账户开放有可能助长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有可能妨碍出口产业的发展。

本币国际化会增加非居民对本币资产的投资,从而增大本币升值压力。

第二,资本账户开放有可能会削弱我国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这是因为一旦资本项目开放,中央银行将无法有效利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

在资本账户开放、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一国政府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

这意味着一旦开放资本账户,政府只能从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选择一个目标。

由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汇率稳定,一旦开放资本账户,这一转变将会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三,资本账户开放有可能助长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由于跨境短期资本的流动是顺周期性的,短期资本在一国宏观经济好的时候制造资产泡沫,在泡沫破灭时又突然迅速撤离,对该国金融体系和实
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甚至还会引发类似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收益,也有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以较小的经济成本为前提,不断地进行成本与收益比较,选择恰当时机和制度安排,为货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逐步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
2009年4月,中国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国际社会的关注主要聚焦在几个方面:美元的地位当前和未来是否会受到人民币的挑战?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哪个方向演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趋势和战略步骤将会是怎样的?中国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有哪些障碍?
其中,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曾发表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及其对美国可能造成的影响。

该报告认为,虽说中国要挑战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似乎毋庸置疑的是,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行为方。

从中短期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经济领域对美元的影响将十分有限,其较长期影响力也有待观察,但其在地缘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可能更快就能感受到。

报告同时认为,在分析中国有关举措时,不应混淆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货币国际化、获得储备货币地位以及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虽然中国已开始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这是一个要分三阶段走的长期过程,即人民币首先要成为结算货币,再成为投资货币,最终才能成为储备货币。

美国《商业周刊》也曾撰文分析了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前景及其可能对美元形成的挑战。

文章分析了美国怀疑论者及持相反意见观察家的不同观点。

怀疑论者认为,美元早已被确立为国际货币,美国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即便中国真的希望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的地位,在短期内也不会做这件事,因为中国要想让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贸易的媒介与美元竞争,将不得不把人民币变成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价值将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全世界的贸易商、投资人、政府和公司都可以自由买卖人民币,这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但自从中国推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举措后,一些观察家改变了他们的调子,开始相信中国确实打算在几年内让人民币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认为这是朝着与美元公开冲突迈出的第一个重大步骤。

但文章同时认为,在这方面中国仍然面临着重大障碍,因为美元仍是
全球的避风港,而且中国仍缺乏一个以人民币计数的庞大的债券市场。

西方的专家普遍预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大概需要10年至15年的过渡期。

总之,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一方面,美元的衰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显然,这种衰落趋势的出现,既是由爆发于美国本土的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也与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整体崛起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全面崛起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两个层面的综合作用,使得国际社会认为,人民币未来可能崛起成为和美元旗鼓相当的国际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