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靶控输注
靶控输注讲解
控,仅由麻醉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生命 体征的变化来设定和调节靶浓度。
闭合环路
闭合环路(closed-loop)则通过一定反馈系统
自动调节靶控装置,根据反馈指标的变化自 动调整输注剂量和速度。
T1/2keo
T1/2keo是指恒速给药时,血浆和效应室浓度
效应室靶控输注输注方法,给予负荷量后暂时停 止输注,当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 一致时再开始维持输注。与血浆靶控相比, 使用同一药物时平衡时间短、诱导快,负荷 量较大而使循环波动较大。因此适合于 T1/2keo大的药物以及年轻体健的患者。
开放环路
迅速达到并稳定于靶浓度,诱导时血流动力
学平稳、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过程平稳、 还可以预测病人苏醒和恢复时间,使用简便、 精确、可控性好。
靶控输注缺点
由于药代学模型的误差、个体变异性的影响、
输注泵的精确度以及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也会 影响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
分型
根据靶浓度设定部位可以分为血浆靶控输注
靶控输注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一定要选择适合的病人和手术; 2.尽量选择T1/2keo和T1/2cs小的药物, 其它药物并非TCI首选药物; 3.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TCI模式 (血浆靶控或效应室靶控); 4.手术过程中不要以单一靶浓度维持, 而应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和病人的反应来及时 调节靶控浓度;
T1/2cs)是指维持某恒定血药浓度一定时间(血药 浓度达稳态后)停止输注后,血药浓度(作用部位 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它不是定值,而 是随输注剂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意义是可以 预测停药后的血药浓度。采用这两个参数较短的药 物才能达到诱导、恢复都十分迅速的目的,又利于 在麻醉过程中根据需要迅速调节麻醉深度,真正体 现出靶控输注的特点。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mg/ml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
方法: • 一项5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参与的研究,均不使用术前药,
按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控浓度随机分为5组 (0、2、4、6、8 ng/ml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从3mg/ml开始,与瑞芬太尼同 时输注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辅助插管。如病 人意识没有消失,则异丙酚靶浓度每2min递增1mg/ml,直至 病人意识消失。
3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 A、B级分为A组,B组。另选15例无肝硬化且肝 功能正常的择期腹部非肝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设为3mg/ml,同时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 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道TCI技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提供 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肝硬化麻醉药需求量无差异,清醒时间有延长。
靶控输注丙泊酚 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TCI(靶浓度控制输注)
TCI使静脉麻醉的控制变得简单易行
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 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 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药物输注速度 达到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丙泊酚TCI操作简单,易于调控
丙泊酚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Jaap Vuyk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7; 87:1549-62..
ASA I-II级成年病人手术麻醉
表3对手术刺激无反应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理想的效应室浓度(EC50-EC95), 以及为维持该效应室浓度所需的瑞芬太尼输注方案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具体药物的靶浓度设置
TCI全凭静脉麻醉控制呼吸: 1、异丙酚: 3-4μg/ml; 2、瑞芬太尼:4-8ng/ml。 TCI全凭静脉麻醉保留自主呼吸: 1、异丙酚: 3-4μg/ml; 2、瑞芬太尼:1-3ng/ml。 TCI复合吸入全身麻醉: 1、N2O:O2 60%:40%; 2、异氟醚 0.6-1%; 3、瑞芬太尼 1-2ng/ml。 术中清醒镇静: 1、异丙酚:1-2μg/ml。
T1/2cs)是指维持某恒定血药浓度一定时间(血药 浓度达稳态后)停止输注后,血药浓度(作用部位 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它不是定值,而 是随输注剂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意义是可以 预测停药后的血药浓度。采用这两个参数较短的药 物才能达到诱导、恢复都十分迅速的目的,又利于 在麻醉过程中根据需要迅速调节麻醉深度,真正体 现出靶控输注的特点。
靶控输注
靶控输注的概念
是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计算
机对药物在体内过程、效应过程进行模拟, 并寻找到最合理的用药方案,继而控制药物 注射泵,实现血药浓度或效应部位浓度稳定 于预期值(靶浓度值),从而控制麻醉深度, 并根据临床需要可随时调整给药系统。
靶控输注优点
迅速达到并稳定于靶浓度,诱导时血流动力
达平衡的时间(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血浆浓 度50%所需的时间)。T1/2keo=0.693/keo, 其意义是可以决定起效快慢。如果持续输注 (或停止输注)5个T1/2keo,可以认为效应 室的药物浓度达到稳态(或药物基本消除)。
时量相关半衰期
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
开放环路(open-loop)靶控是无反馈装置的靶
控,仅由麻醉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生命 体征的变化来设定和调节靶浓度。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1)靶控输注(TCI)以药动学和药效学为基础,通过靶控输注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自动计算输注速度。
实现药物血浆浓度或效应浓度稳定于预期值。
麻醉医生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靶控输注使得麻醉过程更平稳,麻醉深度更易控制,还可预测麻醉维持效果、患者苏醒时间等。
因为TCI有诸多的优点,所以说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双通道的没有Te1的注射泵可能四五千块钱一台,而单通道的靶控泵却要两三万。
理解TCI,我们需要知道这样一点:血浆并不是静脉麻醉药作用的部位,效应室才是。
TCI的类型按照目标浓度①血浆靶控: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药物浓度②效应室靶控:效应室药物浓度为目标药物浓度①血浆靶控:血浆浓度迅速上升至设定值,效应室浓度上升相对缓慢,所需效应产生明显滞后,但诱导平稳。
②效应室靶控:效应室浓度迅速上升至设定值,优点是诱导迅速,缺点是为迅速提高效应室的药物浓度,导致一过性血药浓度峰值明显高于设定值(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人或ASA1n级以上的患者,我们常选用血浆靶控模式进行TC1输注。
按照调节和控制方式①开环TC1②闭环TC1①开环TCI:无反馈装置,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需要自主设定目标浓度。
②闭环TCI:通过反馈信号(如BP、HR、BIS等指征)自动调节给药系统。
闭环TC1是最理想的靶控系统,它克服了个体间在药代和药效学上的差异,可以提供个体化的麻醉深度,靶控目标是病人的实时生命体征而不是明确的药物浓度数值,按病人的个体需要自动调节给药速度,避免了药物过量或不足,也避免了观察者的偏倚。
我们在使用输注泵时,要注意的一点是: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靶控输注,只有时量相关半衰期较短的药物适合靶控输入,最常见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
具体临床操作起始,丙泊酚靶控血浆药物浓度4-6μg∕m1开始诱导,持续观察患者意识水平,直至意识消失(OAA/S评分1分,对推动无反应)。
麻醉PPT:靶控输注
定期监测和调整药物浓度,确保麻醉深 度和安全。
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药物浓 度和输注速率,自动调整输注速率以维 持稳定的药物浓度。
流程 设定目标药物浓度或效应室浓度。
02
靶控输注的药物与设备
靶控输注的药物种类
01 镇静药
如丙泊酚、咪达唑仑等,用于诱导和维持患者的 镇静状态。
02 镇痛药
如芬太尼、舒芬太尼等,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的 疼痛。
03 肌松药
如顺式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等,用于松弛患者的 骨骼肌,以便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
靶控输注的设备介绍
靶控输注泵
是实现靶控输注的核心设备,能 够按照预设的参数和模式输注药
物。
靶控仪
是一种能够显示和监测患者生理参 数的设备,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麻醉气体监测仪
用于监测患者吸入和呼出的麻醉气 体浓度,以便及时调整药物输注。
靶控输注技术在麻醉、重症监护等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3
靶控输注技术的药物选择与优化
针对不同药物的特点,研究者不断优化靶控输注 方案,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靶控输注的未来展望
靶控输注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靶控输注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 患者的治疗效果。
靶控输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操作前准备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核对 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确保 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操作步骤
按照预设的参数和模式启 动靶控输注泵,同时监测 患者的生理参数和麻醉气 体浓度。
故障处理
如遇设备故障或输注异常, 应及时停止输注,检查并 排除故障,确保设备正常 运行。
日常维护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 养和校准,保证设备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TCI-靶控输注
电子输液泵问世
Kruger-Thiemer依据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提出靶浓度 给药的数学模式
Schwilder提出BET(bolus-elimination-transfer)方案 并应用于临床,使计算机靶控输注概念化
许多学者提出靶控输注的概念,并设计出多种计算机 控制软件用于靶控输注 Kenny Gavin推出第一个商业化的靶控输注泵 —— ‘Diprifusor’TCI
孟秀丽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45(3):474-9.
与MCI相比, 丙泊酚TCI术中体动少
P<0.05
68%
MCI:丙泊酚输注速率 1,200 ml/h; TCI:丙泊酚靶控浓度 4-6 µg/ml
欧洲多中心研究,在6个欧洲国家29个研究中心,纳入562名患者,随机接受丙泊酚TCI 或丙泊酚人工输注麻醉,评估主要终点(更倾向于使用“Diprifusor”TCI或人工输注)和 疗效终点(如诱导剂量和靶浓度)。
行胃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采用 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切皮后5min(T1)、手术开始30min(T2)、手术开始60 min(T3)、停药时(T4)、出室时(T5)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 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研究旨在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 学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刘铁成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2): 339-42.
与右美托咪定相比, 丙泊酚TCI 循环更稳定
普外科
ERCP
30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其中胆管取石术21例,胆汁引流术9例)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n=15)或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n=15)伍用舒芬太尼。记录不同时 点的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监测生命体征,并统计术中体动发生率和舒芬太尼用量。
靶控输注
药效动力学:
生物相biophase(也称为效应室effect site):药 物发挥效应的部位。 Keo :指药物从效应室的消除速率常数, keo 大, 药物在血浆和效应室间达平衡速度越快。意 义:预测药物在效应部位的作用、起效及恢 复时间。 T1/2keo :指恒速给药时,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 平衡的时间(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血浆浓度 50% 所需的时间)。意义:决定起效快慢。 T1/2keo=0.693/keo 如果持续输注或停止输注 5 个 t1/2keo ,可以认为效应室的药物浓度达到 稳态或时药物基本消除。
表5.阿片类药的常用浓度范围(ng/ml)
Ã Í Ó ¾ Õ » Ó µ Í ¹ ² å ¸ Ü í ê Á Ú ¬ Í Æ Ä N2O  ¬ é ì Î ¬ ³ Ö ´ ¹ · Ï N2O+Î ü ë È ´ ¹ · Ï N2O ´ ¹ · Ï O2 Ë Ð Õ Ñ Ç Ò ¹ ô Î ü Õ ù ³ £ í Í Õ ´ Ò Ì « « Ä ® 3-5 8-10 1.5-4 1.5-10 15-60 1.5 1-2 ¢ « © Ò Ì « Ä ® 250-400 400-750 100-300 100-750 1000-4000 200-250 50-150 æ « Ê Ò Ì « Ä ® 0.4-0.6 0.8-1.2 0.25-0.5 0.25-1.0 37660 0.25 0.2-0.4 <1-3 1-2 ð « È Ò Ì « Ä ®
表观分布容积(Vd):理论上药物应占有的体 液容积。 Vd=A(mg)/C(mg/L) 。 5L- 血浆、 1020L- 细胞外液、40L- 全身、 >100L- 集中分布 于某一器官。
稳态血药浓度:(Css)以恒速恒量(静滴) 给药经4-6个半衰期,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 的水平,称为稳态(st3· Vd,稳态浓度与静滴速度 (R)及半衰期(t1/2)成正比。
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
0
10
20
30
40
50
60
0
2
4
6
丙泊酚浓度
唤醒患者
时间(分钟)
(mcg/ml)
缝皮
稳态
调整剂量
切皮
等待
术前
诱导
TCI临床应用和发展方向:
TCI的应用可以为病人快速建立所需要的稳定血药浓度,而麻醉医生也可因此估计药物对病人产生的效果。在临床麻醉中,TCI技术可用于巴比妥类、阿片类、异丙酚、咪唑安定等药物诱导和麻醉维持。复合双泵给予异丙酚与短效镇痛药,可满意地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CI迅速实现稳定血药浓度特点,将有利于进行药效学、药物互相作用的实验研究。
静脉麻醉仍需学习,普及,和研究
谢 谢 !
单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续静脉给药
目标控制输注技术(TCI )
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浓度的计算机给药静脉给药方法。
恒速输注丙泊酚
mg/kg/hr
mg/kg/hr
mg/kg/hr
随意调节 保持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平衡 快速达到并维持恒定的血浆浓度
既往丙泊酚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药理学知识有限,许多国家不允许在这个年龄范围应用丙泊酚,欧洲于2002年6月18日增加了静安新适应证,可用于4周-3岁婴幼儿的全麻,新西兰的报告:甚至在早产儿中应用丙泊酚
小 结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静脉麻醉的时代
静脉麻醉可控性能与吸入麻醉媲美
TCI 便于调节麻醉深度、个体化、防止知晓和预测苏醒
TCI能自动达到并维持稳定的靶浓度,但是临床麻醉深度及手术刺激的改变都需要不断调整所设定的浓度,目前的TCI系统却不能完成这项工作。对于药物浓度,目前的浓度监测还不能对静脉麻醉药的血药浓度进行即刻测量。
TCI的临床应用
什么是TCI
TCI (Target Control Infusion) 靶控静脉输注 TCI是指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
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 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TCI是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 的一种方法。
近脑功能区
重新置入喉罩恢复异丙酚TCI(靶浓度为3-5μg/ml)至手术结 束
根据需要可追加芬太尼1-2μg/kg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 应用
瑞芬太尼起效快,作用强,但不能单独诱导
神智消失的ED50为12μg·L-1 剂量高达20μg·L-1,也不能使所有病人神智
消失
大剂量使肌僵的发生率高。
靶控血浆(TCI Plasma)
血浆浓度迅速上升至 设定值
效应室浓度上升相对 缓慢
所需效应产生滞后 诱导和维持平稳 术后恢复好 适用于老年、体弱、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
靶控效应室(TCI Effect Site)
效应室浓度迅速达到 设定值
血浆浓度产生明显的 超射
迅速产生预期的中枢 效应
静脉给药方法的比较
缺点: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重复给药血药浓 度波动大;药物的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能达到满意的平衡 状态。仅适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
多次重复注射
治疗窗
持续输注
达稳态血浆浓度需4 ~ 5个半衰期,不能满足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 升高产生蓄积作用,难以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血药浓度
年龄>55岁
3.5 ug/ml
术中如合用其它麻醉药,靶浓度应降低
TCi静脉靶控输注麻醉
TCI技术
吸入麻醉的缺点
➢ 诱导过程漫长 ➢ 诱导阶段可出现兴奋期 ➢ 部分吸入麻醉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和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 苏醒过程可出现躁动 ➢ 需要复杂的给药装置
Vol% 吸入浓度
呼气末浓度
麻醉效果
传统的吸入麻醉方法,调节蒸发器 的给药浓度,可以实时在线的检测 到病人麻醉药的呼出浓度,麻醉效 果很容易掌握。
TCI
血浆浓度
CE50
药物作用概率的提示使得麻醉医师 在作静脉麻醉时能够像作吸入麻醉 一样得到预测的“MAC”,轻松地 控制麻醉深度。
作用部位浓度
罗库溴铵TCI用于腹部手术患者的有效浓度探讨 张凯,岳修勤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河南卫辉4531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靶控输注的有效维持浓度。 方法60例ASA II级、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c三 组,每组20例。根据预实验结果,将三组诱导插管时效应室靶浓度 (ce)均设置为3 ug/rnI,术中维持ce分别为0.6、0.8、1.0ug/ml。观察
各组诱导插管、术中肌松维持和术后肌松恢复情况。结果三组均可 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术中肌松维持,0.6u g/ml组(A组)肌松满意率 低,0.8u g/ml组(B组)和1 ug/ml组(C组)均可维持满意肌松,但 1.0ug/ml组罗库溴铵用量更大、术中肌肉阻滞程度较深、术 后恢复时间延长(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诱导插管时罗库溴铵ce 设置为3 ug/ml、术中ce维持在0.8ug/ ml,可以实现诱导插管顺利、 术中肌松满意和术毕迅速恢复的目的。
按一定量和速度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 靶浓度控制静脉输注(TCI)
二.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和重复静脉注射
TCI靶控静脉输注临床应用
家庭护理
开发适用于家庭环境的TCI 系统,方便患者在家进行 自我管理和治疗,提高生 活质量。
05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
案例一
某医院采用TCI靶控静脉输注技术成功 救治一名因严重车祸导致多发性骨折 的患者。通过精确控制麻醉药物输注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
案例二
法规监管
遵循医疗法规
在应用tci靶控静脉输注时,应遵 循相关的医疗法规和操作规范,
确保治疗行为的合法性。
药物监管
对用于tci靶控静脉输注的药物进 行监管,确保药物来源正规、质 量可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
求。
医疗责任与保险
为接受tci靶控静脉输注治疗的患 者提供医疗责任保险,保障患者
的权益。
社会影响
镇静治疗
总结词
TCI镇静治疗能够迅速降低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
详细描述
通过靶控输注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丙泊酚等,TCI镇静治疗能够迅速达到理 想的镇静状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重症监护室 、手术室等需要深度镇静的场合。
麻醉治疗
总结词
tci靶控静脉输注临床应用
• tci靶控静脉输注技术概述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临床应用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优势与局限性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未来展望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实践经验与案
例分享 • tci靶控静脉输注的伦理、法规与
社会影响
01 tci靶控静脉输注技术概述
技术定义
定义
优势
精确控制药物输注
减少药物浪费和过度使用
TCI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药物动力学 特性,精确调整药物输注速度,确保药物 在目标浓度范围内。
靶控输注讲课讲义课件
靶控输注的历史与发展
靶控输注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 纪7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 用需求的增加,靶控输注技术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靶控输注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 ,出现了多种新型的靶控输注系统和技 术,如智能靶控输注系统、个体化靶控 输注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和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 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和异常情况,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03
靶控输注在临床中的应用
靶控输注在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中应用靶控输注技术,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输注速度和 剂量,确保药物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到达目标部 位,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例如,在麻醉手术中,通过靶控输注技术,可以精确控制麻 醉药物的输注速度和剂量,使病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稳 定的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案例二
抢救生命
在重症监护中,靶控输注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药物,有效控制病情,抢救患者的 生命。
案例三
及时救治
在急诊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靶控 输注技术能够迅速地为患者输注必要 的药物,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 。
案例四
个性化治疗
VS
在肿瘤治疗中,靶控输注技术可以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精确控制 药物的输注速度和剂量,实现个性化 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
靶控输注讲课讲义课 件
• 靶控输注概述 • 靶控输注的原理与技术 • 靶控输注在临床中的应用 • 靶控输注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靶控输注概述
定义与特点
靶控输注是一种先进的输液技术 ,通过精准控制药物输注的速度 和剂量,实现药物的稳定释放和
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
重症监护
在重症监护中,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可用于镇静、 01 镇痛和治疗急性疼痛,如术后疼痛、创伤性疼痛
等。
通过精确控制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全静 02 脉麻醉-靶控输注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
虑,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在重症监护中,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的应用能够 03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03 舒适度高
全静脉麻醉通常使用的是短效、高效的麻醉药物, 能够快速起效和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全静脉麻醉的应用范围
01 手术麻醉
全静脉麻醉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的麻醉,包括外 科手术、心血管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02 重症监护
全静脉麻醉也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通过 控制麻醉深度和镇静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 虑。
THANKS
感谢观看
手术麻醉
01 手术麻醉是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最常用的领域, 通过精确控制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实现 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02 靶控输注技术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实 时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参数,使麻醉深度始终保 持在最佳状态,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02 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在手术麻醉中具有操作简便、 可控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手 术,如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
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进一步研究
长期影响研究
对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技术的 长期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评估其 对患者的远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
研究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与其 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潜在的
药物间不良反应。
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生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 育,提高他们对全静脉麻醉-靶 控输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TCI
人工控制输注
病人百分比 (主要通过观察来估计)
优良 77.6%
好 22.4%
优良 68.7%
好 27.5%
不良 0%
n = 76
n = 80
不良 3.8%
UK 的研究, ASA I or II 级病人
手术切皮时病人体动
10%
20%
30%
人工控制输注 n = 80
病人的百分比
TCI n = 76
1、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 2、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 3、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易平衡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 持续静脉给药
单次给药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持续静脉给药
1、起效时间长: 达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长,需4 ~ 5个半衰期 2、长时间蓄积作用: 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 3、难以调节血药浓度: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和药效学特点
静脉麻醉药物代谢大多符合三室模型 药物的麻醉作用与其靶位浓度直接相关 药物的靶位浓度因其分布、代谢、排泄而发生动态改变 给药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这种改变
1
3
2
效应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 Keo
T1/2Keo Remifentanil 1.1min Propofol 2.6min Sufentanil 5.8min
T1/2 ke0
ke0:为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平衡的速率常数 Ke0是影响药物在效应室和中央室之间平衡的主要因素 Ke0越大,血浆与效应室达到平衡越快,药物起效越快 T1/2 Ke0=0.639/Ke0 是描述药物自血浆到效应室或自效应室消除50%的时间常数 是影响药物最大效应滞后于血浆浓度峰值的主要因素
目标靶控(TCI)静脉麻醉技术
初始血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 见下述) 。 (6)开始输注。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 推荐意见
ASAⅠ~Ⅱ级成年患者手术麻醉 诱导期用法用量
(1)单纯丙泊酚诱导时血浆靶浓度一般设 定为4~6 μg/ml。
三,Cp50
50%的患者对切皮、气管插管等伤害性刺激没 有体动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意义同吸入麻醉药 的MAC。
四,持续输注半衰期t 1/2 cs
指持续输注某药物一定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 药物浓度下降 50%所需的时间,反映了药物 输注时间与停药后病人苏醒时间的关系,可预 测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与消除半衰期不同,t 1/2 cs不是一定值,它随药物输注剂量和时间 的不同而不同。
不同年龄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浆 和效应室浓度的EC50和EC95
年龄(y) 18~30 31~40
指标
EC50 EC95 EC50 EC95
血浆靶浓度 (ug/ml )
4.0 5.1
4.0 4.9
效应室靶浓度 (ug/ml)
2.5 3.5
2.4 3.2
41~50
EC50
3.7
2.0
EC95
4.6
2.9
短、诱导快 负荷量较大而使循环波动较大,不适合循环
副作用较大的药物
血浆靶控输注特点
适合于t1/2keo小的药物,这样平衡时间较 短;而对于t1/2keo大的药物则会造成平衡 时间长而导致诱导慢
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患者 因其负荷量较小,循环波动较小
丙泊酚TCI泵的使用步骤
(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 (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TCI概念和名词的发展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 TC)I ? TCI是智能化连续控制输注系统,使血液或
血浆药物浓度快速达到所设定的目标浓度, 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的给药技术 ? TCI不是按mg/kg/h设定输注速度,而是输入 病人的体重、年龄和所需的药物血浓度(即 以μg/ml为单位的靶浓度)
? 计 算 机 控 制 静 脉 麻 醉 药 滴 注 ( Titration of IntravenouAsgentsbyCompute,r TIAC)
? 计 算 机 辅 助 连 续 输 注 ( Computer Assisted ContinuouIsnfusionC, AC)I
? 计算机控制输注泵(ComputerControlledInfusion Pump,CCIP)
14
12
(ug/ml) 度
10 8 6
浓4
1. 维持恒定的血浆浓度 2. 随意调节 3. 保持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平衡
治疗窗
2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min)
三.TCI概念和名词的发展
? 计算机辅助全凭静脉麻醉( ComputerAssisted TotalIntravenouAsnesthesiaC, ATIA)
二. 静脉麻醉给药方法
? 单次静脉注射 ? 重复静脉注射 ? 持续静脉输注
? 按一定量和速度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 ? 靶浓度控制静脉输注( TCI)
二.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和重复静脉注射
14
12
(ug/ml) 度
10 8 6
浓4
2
0
0
血浆浓度
效应室浓度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时间 (min)
达稳态血浆浓度需4 ~ 5个半衰期,芬太尼等药物需15 h以 上达稳态,不能满足临床麻醉诱导和维持。随输注时间延 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蓄积作用,难 以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血药浓度
二. 静脉给药方法-- 靶控输注( TCI)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时间 (min)
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 药物的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能达到满意的平衡状态
二. 静脉给药方法--持续静脉注射
单次+ 持续静脉给药
10
)8
ug/ml 6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4
度 浓2
持续静脉给药
0
静脉靶控输 注
? 诱导过程漫长 ? 诱导阶段可出现兴奋期 ? 部分吸入麻醉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和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 苏醒过程可出现躁动 ? 需要复杂的给药装置
一. 静脉麻醉发展概况
? 静脉麻醉已有100多年历史 ? 根据量-效关系及经验调节药物用量 ? 1930s巴比妥静脉麻醉 ? 1960s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等式用于指导静
脉输注方案的制定 ? 1986异丙酚用于临床,经验用量
6~12mg/kg/h
一. 静脉麻醉发展概况
? 1980s根据异丙酚三室模型设计“10-8-6”用 药方案。5分钟内达到并维持3~4ug/ml的异 丙酚血药浓度
? 1980s计算机控制输注及靶控输注系统 ? 1996‘Diprifusor' TCI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