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
3 先秦阶段特征
经济:①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 ②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 步确立,小农经济兴起; ③ “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民间手工业兴起,商业活跃
思想文化: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科技文化兴盛
经济:① 土地石国器有锄(耕井,田金制石)并,用集;体② 耕种; ③ “工商食官”,“青铜时
思想文代化”:①宗族、等级观念 ②文明奠基 (甲骨文、青铜 文化、天文历法等)
一、春秋战国时期
总特征: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代
政治:①天子式微,诸侯混战; ②分封制 郡县制; ③分裂 统一 ④民族融合呈现高潮
先秦时期阶段特征一夏商西周二春秋战国一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王国时代以血缘为纽带家国一体宗族色彩制度日渐完备等级森严但未形成高度集权总特征中华文明勃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石器锄耕金石并用
先秦时期阶段特征
一、夏西周时期
总特征:中华文明勃发
政治:①奴隶制“王国时代” ② 以血缘为纽带,“家国一 体”(宗族色彩) ③制度日渐完备,等级森严, 但未形成高度集权。
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和训练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公元前221年前)【阶段特征】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表现】一、远古时期1、政治: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神农氏教民耕作,刀耕火种。
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多是象形字。
人们把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看作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1)农业:实行井田制;出现青铜农具,但仍以石器助耕为主,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
(2)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商朝已有织机,出现妇工,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展示了青铜文明。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春秋晚期已有铁器。
陶向瓷过渡,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可以看到流通骨币和铜币的情形。
3、文化: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夏朝历法《夏小正》等。
三、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
1、政治上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历史]中国古代先秦和秦汉历史知识点汇总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包括自远古至秦统一前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发源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①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的形成)、商(奴隶制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②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
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文化的灿烂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孔子两位思想家、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等。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①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物理、医学等;②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秦汉时期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1)政治上: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
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不断发展;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外戚宦官专权问题、豪强地主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2)经济上: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③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④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⑤对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先秦2016
画面中的禹头戴斗笠,手执工具,正在带领着人们与他 一起 去治水。据传说,尧舜时期,水患非常严重,禹为了解除水患, 顶风冒雨,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服洪 水,惠泽百姓。。禹忘我治水的精神,一直被后代所传诵,成为 我国人民优秀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大禹治水”的故事也为妇 孺所皆知。
北京人劳动生活想像图
狩猎归来的人和正在 采集食物的人,构成了 北京人劳动生活的生动 画面这时的北京人过着 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 动成果的二、三十人在 一起群居生活。
山 顶 洞 人
山顶洞人的化石 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 八千年,他们已经进入 到氏族公社时期。这些 化石在抗日战争期间丢 失,至今下落不明。
1 夏代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 史 记 五 帝 本 纪 》
天 子 位 。
归 天舜 之行 舜尧 之 ,乃 于天 ,立 , 豫 天子 七 然 荐 。之 十 後 诸禹 政 令年 禹 侯于 , 舜得 践 荐摄
—— ·
……
……
……
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 侯皆去益而朝启……启遂即天子之位。 ——《史记· 夏本纪》 益干启位启杀之。
禅让制 ——尧舜禹时代,各部落首领推选 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远古(原始社会后期) 政治
①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中华文明的起源
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1.土地制度:公有(氏族公社所有)
2.农业: 神农传说(制耒耜,教民劳作)
经济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手工业:纺织业(葛、麻、丝织出现) 青铜制造技术 陶瓷业(陶器,如彩陶、白陶、黑陶) 4.商业: 以物易物
人;约80万年前的蓝田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的北京人;大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
先秦文明
一、商鞅变法背景
客观: 经济: 生产力发展 封建经济产生 政治: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文化: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军事: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主观: (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政治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
制定秦律
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习俗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2)商鞍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 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课标内容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认识: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考查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多以材料解 析题形式出现。
(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 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 主阶级的统治。 (4)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 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 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重农抑商” “ 统一度量衡 ” “ 郡县制”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
1、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2、结果: 1)不但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了 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 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中国:先秦时期含解析
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主要表现】一、夏、商、西周的“三代圣世”1.政治国家的政治设计:中央:中央官制机构相当完备,国家统一措施有诸多设计;政治中心和边缘的关系。
地方:分封制与君民体制。
选官:世官制(贵族政治)。
宗法制:宗法伦理,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家国同构特征,解决权力继承问题和政治亲疏关系问题。
总体特征:从原始社会到国家形态的过渡,体现为地方分权模式和贵族政治的设计。
2.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然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西周有了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商周实行井田制,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作。
(2)手工业:夏商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西周晚期已有铁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朝出现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国家的文化设计:礼乐制:辅助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化的文化等级制度,具有重视教化和文化,为政治服务的自觉设计特征。
天命观:从重天命到重人事、德政。
雅文化与俗文化并存:《诗经》。
天下观与夷夏观。
文化区域性特征明显:面临文化多元统一命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政治(1)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2)战国时期:诸侯称王,卿大夫夺位;各国纷纷变法改革(商鞅变法);秦国发动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
2.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自耕农在春秋时期出现,“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开始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2)手工业: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私营手工业勃兴。
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解析版)
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主要表现】1.政治上: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从地方有较大独立性的分封制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的郡县制;从以血缘关系为选拔官员依据的“家天下”逐渐发展到按才干政绩选拔官员的“公天下”,贵族政治逐渐发展为官僚政治;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到,到权力高度集中逐渐形成,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千耦其耘的集体经济(如井田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以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小农经济,并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由单一的官营手工业形态(如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发展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型态,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成就了一个神奇的时代——青铜时代;商业发展中出现了以范蠡为代表的私商,一些新兴的封建城市如临淄、邯郸等发展为商业都会。
3、思想文化:生产力大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使建立在礼乐制度上的西周贵族文化逐渐崩溃瓦解;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出现司南;《墨子》记载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说明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的产生。
【重点识记】1.政治上:商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②宗法制2.经济上:(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②春秋战国: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直辕犁到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第一章 先秦时期
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 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 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 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 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 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 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 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 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法家:利益——法术——天下治——性恶论
先秦儒学
1.孔子的主要思想 创立 2.孟子的主要思想 继承发展 3.荀子的主要思想 丰富完善
仁、礼、德治 仁政、民贵君轻 “礼”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孔子(圣人)——儒家学说创始人
1. 思想(核心)
仁:仁者爱人——体察民情、体贴他人
(途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文化:
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时期
政治
经济 1.农业: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水利-大禹治水 2.手工业: 1)纺织技术已萌芽(麻葛丝) 2)冶铸业:已有小件铜器-生活 用具 3)陶瓷业:原始彩陶、黑陶 3.商业:已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文化
备注
远 古
必修二
夏 商 周 先 秦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 ②地位: 基础
③方法:
“克己复礼”(个人、社会)
⑵“仁”的思 想 ①含义: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②地位: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③方法:
以德和礼治理社会
⑶中庸之道
①中庸的含义 A.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先秦时空定位【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重大社会转型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政治方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经济方面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到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模式逐渐形成;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出现并发展思想文化方面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家争鸣....”.。
.教育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体裁多样,时代特色鲜明【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 考查角度 考情综述2019某某单井田制近几年考题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1)重点掌握重要的历史科,1,3分集中在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关注社会热点的隐性考查,注重考查核心价值观引领,如制度创新等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2)重点关注春秋战国时期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井田制到私有制的社会转型。
把握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017某某单科,1,3分青铜器2016某某单科,1,3分宗法制的内涵与特点2015某某单科,1,3分分封制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东周桓王即位后,周X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X国,最后双方在纟需葛开战,X 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X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一)原始社会1.经济:⑴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简陋低下;原始农业出现,南稻北粟;实行土地公有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原始的畜牧业出现——六畜。
⑵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⑶商业:出现以物易物原始商业。
2.文化:文字: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与成熟文字有渊源。
绘画: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二)夏、商、西周:1.政治:⑴夏朝建立,出现世袭制;⑵商朝时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还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就保证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夏族、商族、周族)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为核心(族权与政权合一)③以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⑤世卿世禄制(贵族政治)2.经济:⑴农业A.主要工具:商周时期:耒、耜仍是重要工具(木、石等)。
青铜农具出现,但很少。
B.土地制度:西周时期,井田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性质:土地国有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C.耕作方式:石器锄耕、集体耕作(千耨其耘)⑵手工业A.青铜时代:“三代”——夏、商、西周。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其中鼎、簋等青铜器象征着身分、地位,反映了等级制度。
B.丝织业产生并发展起来C.制瓷业:商朝时,出现我国最早的瓷器。
D.官营手工业:西周时期“工商食官”,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官府供给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不进入市场。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⑶商业A.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B.周朝: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政府服务。
通史整合·古今贯通1
6.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14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
明朝和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社
会由盛而衰。
政治 方面
专制皇权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 阁,强化了皇权。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
展到顶峰
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和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开始在江南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但由于统治 经济 阶级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和实行“海禁”、 方面 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 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仍占主导地位。中国逐渐落
2.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唯物史观要求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辩证地分析和 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审视,对古 代监察制度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看待。 (1)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2)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 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 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文化的基础
2.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到公元 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秦统一后,建立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等,它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势 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 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二、以文明史观聚焦不同文明类型,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 性
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历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一、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工具是石器。
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出现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BC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出现。
西周代商之后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善于经商。
文化上:夏朝“夏小正”,商朝甲骨文,金文,“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田氏代齐,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破坏,各国纷纷变法。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法、儒、墨成为主要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
2、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期几个阶段)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漫长历程,是中国古代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3、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天文历法、文字、医学、建筑、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7、井田制的兴废成为奴隶制和奴隶社会兴衰的纽带和标志。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巩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主张继续推行井田制和主张实行郡县制的两大势力进行了反复的争论和数次的斗争。
第三,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由崇尚法家思想演变到推崇儒家学说,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
第五,地主阶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第六,奴隶制的残余势力还大量存在,表明社会制度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七,先后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其斗争方式和策略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大都为以后历代农民阶级所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第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弊端开始暴露,导致封建王朝和封建国家灭亡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已大都出现。
先秦历史知识点
先秦历史知识点【1】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原始社会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为止,历经原始人群、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时期。
元谋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类的典型代表。
从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氏族公社,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代表。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此时期,贫富分化,原始社会解体。
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
遍布全国各地的原始文化表明,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中国先民的多项发明,说明中国对世界文明具有突出贡献。
2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
①夏自公元前21世纪至约公元前16世纪,由启建立,最后国王是桀。
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奴隶制开始阶段。
②商自公元前16世纪至约公元前11世纪,由汤建立,最后国王是纣。
初都城是亳,前期屡屡迁都,最后定都殷。
其疆域,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还有众多属国。
商有高度的奴隶制文明,是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③西周自公元前11世纪中叶至前771年。
由周武王建立,最后国王是周幽王。
都城是镐京。
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④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
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周王室衰微,周王成为诸侯的傀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加强。
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3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
这一时期,兼并战争激烈.民族融合加强,出现了统一趋势,生产力大大提高,通过一系列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逐步取代奴隶主贵族掌握了政权,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2.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更替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部落联盟等几种形式,这些社会组织与原始社会的各个阶段相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远古时代 •1.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 •2.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
耕火种。 •3.已经学会养蚕缫丝织绸。
•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必修一P4) • (1)王位世袭制。 • ①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
为公变成天下为家,建立第一个国家政权 夏朝。 • ②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 (2)分封制(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 关系、作用、演变)。 • (3)宗法制(目的、内容、作用和影响)。 • (4)礼乐制度(内容、作用)
国) • 河南:鸿沟(魏惠王始建,秦王嬴政疏通)
• ③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等)。
• (3)小农经济形成:
• 探究:如何认识小农经济模式的特点、地 位及其影响?
• 小农经济的特点:
•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小农 户个体经营,精耕细作。
•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③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3)土地兼并现象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这就促使封建统治者调整土地政策。
• 如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以维护小农 经济,稳固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但不能 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 (2)生产力提高
• ①出现先进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 • ②水利工程 • 扬州:邗沟(吴国,沟通长江和淮河 ) • 四川: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 • 陕西泾阳:郑国渠(秦国水工,大田令郑
• 探究: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 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 “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 展的影响
• (1)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 (2)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 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 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 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 ④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 祸的脆弱性。
• 小农经济的地位:
• 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 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小农经济的影响:
• ①积极影响: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 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 ②消极影响:
•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
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
现:私田的出现;鲁国初税亩;秦国 商鞅变法。 •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封建国家土 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 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 探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了哪些 影响?
• (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小农经 济逐步形成,推动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生 产技术的发展。
• (2)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地主凭借 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 封建社会的流民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②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
色彩。 • ③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
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 行政管理制度。 •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夏商西周的经济
• (1)农业:(必修二P5)
•
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
• 一、远古时代 远古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简单的劳
动工具,原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形成。 • 二、夏商西周时期 • 夏商西周进入奴隶社会时期(第一个文明社会)。 • 经济上,使用青铜工具,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商朝出现专业商人,西周开始“工商食官”。 • 政治上,夏朝启以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公
•
土地制度:井田制(性质?)。
• (2)手工业: (必修二P10)
•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商代出现原
始瓷器。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
理。
• (3)商业: (必修二P17)
•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将
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三、春秋战国时期(重要考点)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一)社会政治的变化(必修三P4) • 1、周王室衰微, 地方诸侯强大,宗法、分封
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 步伐,变法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 3、 秦灭了六国(公元前221年)。 • 4、秦国商鞅变法(选修一P16) • (1)背景:(2)内容:(3)影响:(4)成功 原因?
变成天下为家;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等。 • 三、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 了社会大变革。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 始形成。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 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小农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缓慢和封建制度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 和家庭手工业产生,三种形式并存。
•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城市 繁荣。
• ②商鞅变法时,“重农抑商”政策出 现。
• 第一单元 • 第二单元 • 第三单元 • 第四单元 • 第五单元 • 第六单元 • 第七单元 • 第八单元 • 第九单元 • 第十单元 • 十一单元 • 十二单元 • 十三单元 • 十四单元 • 十五单元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晚清 民国前期 民国后期 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古希腊、罗马文明 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 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 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 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
• (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 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趋势,合乎秦国国 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 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 ③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 斗争。
(二)社会经济变化:
• 1、农业生产的发展 • (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 ①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