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大湖效应

合集下载

大湖效应微专题

大湖效应微专题
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增温 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 山地阻挡抬升后,形成丰富的降 雪;海拔高,气温低,降雪不易 融化。
期待再见!
学以致用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 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 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广泛引用 注入此湖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这里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 基地之一。
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 的自然原因。
降雪 降雪
每年冬季时,在北美五大湖的东 岸和南岸地区,经常会受到暴风 雪的侵袭,有时积雪量甚至可以 达到几米厚,给当地民众带来了 出行困难。
【经典的大湖效应——日本海沿岸】
亚洲的东部地区,冬 季来亚洲高压的西 北风,由陆地吹向海 洋,经过面积广阔的 日本海海面,增加湿 度,在到达日本的本 州岛和北海道岛的西 海岸时,受到地形的 抬升作用,产生迎风 坡效应,经常产生大 量的降雪。
学以致用
景观图中这条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是日本著名的“雪墙公路”。从 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圣地。很多人还专门前往附近主峰饱览雪 景,每年吸引近百万游人前来观光。结合日本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下面小题。
B、A、B
1.图示“雪墙公路”景观位于图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厚厚的雪墙离不开大量的水汽,大量的水汽来源于 A. 甲海域暖流 B. 甲海域寒流 C. 乙海域暖流 D. 乙海域寒流 3.下列时间段中,“雪墙公路”景观最吸引游客的是 A. 10月~11月 B. 3月~4月 C. 7月~8月 D. 11月~12月
【经典的大湖效应——日本海沿岸】
日本的“雪墙公路”,这条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最具特色线路长 300多米,每年吸引近百万游人前来。并一直持续到7月积雪完全融化 为止。当地位于日本海迎风坡,系世界上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之一,20 米高雪墙只能算“普通高度”。

高考地理大湖效应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湖效应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湖效应知识点中国地理学科中,大湖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主要涉及大湖对气候、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湖效应的知识点,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

首先,大湖对气候的影响是大湖效应的重要方面。

由于湖泊面积较广,水面积蒸发量相对较大,湖泊周边的湿度相对较高。

在夏季,大湖蒸发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汽,增加了周边地区的降水量,形成了湖泊的辐合性锋面雨。

而在冬季,湖水相对温暖,使得湖泊周边地区的气温较高,从而形成了大湖保温效应,减少了冬季降水量,改善了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

其次,大湖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拥有众多大湖,如长江、太湖、鄱阳湖等。

这些湖泊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形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例如,旅游业是大湖地区的支柱产业,大湖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此外,大湖还为渔业、航运业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另外,大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大湖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景观。

这些湖泊周边的湿地、沼泽等生态环境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同时,大湖也起到了调节水文循环的作用,保持了周边地区的水源充足和水质良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威胁。

过度开发、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大湖保护亟需解决的难题。

研究大湖效应不仅有助于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还能为我们认识湖泊的价值和保护湖泊提供参考。

面临日益加剧的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湖资源,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才能实现湖泊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总结起来,大湖效应是地理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大湖对气候、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湖效应通过湖泊的蒸发作用、热量调节和水资源供给等方面,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0高考地理湖泊专题

2020高考地理湖泊专题

江西省赣州中学曾庆阳知识结构:一、湖泊的类型(一)按成因划分构造湖火山湖冰川湖潟湖堰塞湖海迹湖特 征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跨坝多为椭圆形,湖岸陡,湖水深冰川侵蚀形成的洼地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构造湖 堰塞湖 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由于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冰碛或火山喷发熔岩阻塞河道而形成火口湖 冰川湖 火山口积水而成 北美五大湖泊及欧洲芬兰、瑞典的湖泊、 高山地区长白山天池贝加尔湖、死海及非洲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五大连池 、镜泊湖、汶川地震后的唐家山堰塞湖类型成 因典 型 地 区按成因分类(2013年江苏卷)图 4 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 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冶的呼吁。

1.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A. 大湖萎缩而成B. 古河道残遗而成C. 人工挖掘而成D. 风力侵蚀而成B(2018全国卷3)贝加尔湖(图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

据此完成 。

2.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A特 征 举 例 主要分布区淡水湖与外流河相通,湖水易交换,循环更新周期短,含盐分少。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北美五大湖、贝加尔湖等主要分布在外流区(或降水较多的地区)咸水湖为内流河的终点,只有流进的河流,没有流出的河流。

因蒸发盛,盐度较大。

青海湖、纳木错、里海、死海等主要分布在内流区(或降水较少的地区)按盐度分类3.红碱淖(如图8)是我国4A旅游景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为观鸟、食鱼、橡皮艇等。

红碱淖原为低洼沼泽地,1929年面积不足2 km2,1958年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20世纪60年代连年水灾,面积增至70 km2,成为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

专题2

专题2

第一篇第一部分专题2一、选择题“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

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

下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地域地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水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2.上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的月份和地点可能是()A.1月,甲地B.4月,乙地C.9月,丙地D.11月,丁地【答案】1.B 2.D【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图可知,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变成了相对暖湿的空气即暖气团,在湖泊的迎风岸形成了左图中锋面,在锋前形成降水,过程类似于暖锋。

第2题,右图为美国东北的五大湖地区,故降水主要是湖泊对冷空气的加温加湿作用在湖泊的迎岸地带形成了降水,甲、丙在湖泊的西岸没经过湖面,气团相对较干燥,乙、丁经过湖面的加温加湿,且丁地经过的湖泊时间最长且东面有山脉的阻挡,故暖湿气流的爬升作用是最明显的,所以降水最多。

(2015年湖州三县联考)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及“甲城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回答第3题。

3.甲城的气候类型应属于()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答案】B【解析】甲城市冬季气温在0°C以下,而且年降水量少,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015年山西师范大学附中模拟)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

读图完成第4~5题。

4.观测发现,一条源自山区的宽阔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

由图可知,该河在城区的走向大致为()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5.下面四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4.B 5.C【解析】第4题,根据等值线的“凸高为低”规律,河流两岸气温较低,说明河流流经的地方等温线向高值凸起,该河流大致为南北走向。

大湖效应及其典型地区,这篇文章说全了!

大湖效应及其典型地区,这篇文章说全了!

大湖效应及其典型地区,这篇文章说全了!大湖效应作为高中阶段常常出现的考察点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关于它的知识概念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例如湖泊、海面)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岸一侧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对应到高中阶段所学的《常见天气系统》冷气团在经过水面时被增温增湿温度高于迎风岸的冷气团气温相当于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过境过程相关视频条件及影响因素条件1.处于冷气团的迎风一侧2.冬季水面未结冰、可以供给热量和水蒸气3.增温增湿后的气团在迎风岸登陆4.登陆时遇冷气团或地形抬升影响因素1.水气温差越大,降雪量越大2.掠过的水面越广,降雪量越大3.略过水面后抬升幅度越大,降雪量越大典型地区// 1.山东烟台2005年12月,烟台市芝罘区曾有一场80.3毫米的降雪,积雪达到1.2米深,这背后便是“大湖效应”。

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掠过渤海(亦有部分黄海)海面,获得巨大热量和水汽供应,当登陆山东半岛时,受到胶东丘陵地形抬升作用,气团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产生降雪。

// 2.北美五大湖沿岸五大湖湖区在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当极地气团南下经过湖面时,气温极低的冷气团与较为温暖的湖水接触,气团下部增温增湿,而气团上部的寒冷、密度较大的气团下沉,促使暖空气上升、此时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云开始形成,一般为层云,层积云或积云。

加热后的空气再次来到寒冷陆地上空,遇到冷气团后暖气团加剧上升,云层加厚开始降水。

// 3.日本海一侧的北海道、本州等冬季,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冷空气掠过日本海海面,获得巨大的热量和水汽供应,当登陆日本时,受到山地或丘陵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团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产生降雪。

// 4.瑞典东海岸北半球秋冬季节,西伯利亚产生大面积冷高压,促使大陆内部冷干气团向外移动,穿过俄罗斯西部地区进入芬兰湾、波罗的海,冷干气团与较为温暖的海水接触,获得热量和水蒸气后的大气到达瑞典东岸,容易形成降雪。

地理效应

地理效应
地区。水库下游的水文 过程主要取决于水库的调节程度、开发目标和运行方式, 世界上没有无调节作用的水库。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下 游河谷的水位及流量变化基本上受人工控制,原有天然河 道水流特性大部分丧失,而成为半人工河流。洪水期间, 水库削减洪峰,滞蓄洪水总量的作用非常显著。如果把受 调节后的下游水文过程还原,则可看出,还原前后的水文过 程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势,前者属人工情势,后者为 天然情势。正是这种特性,使水库具有防洪功能。水库对 河流洪水仅具有滞蓄作用,主要是进行时程再分配,洪水 进入水库后,洪水波展平,流速变小,洪峰削减,洪水被 滞蓄在水库中,通过水库调节后再陆续泄放到下游河道中。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 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 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 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 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 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 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 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 “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 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11.水库水文效应
大体可以把水库影响的区域分为3个部分:(1)库区;(2) 下游影响区;(3)引水区和受水区。 (1)库区 库区的水文过程和水量平衡特性与天然湖泊近似,回水楔 以上仍具有天然河流特性。库区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大坝 造成的壅水,并表现为水位显著上升,形成广阔的水面; 其次还取决于由开发目标所决定的各种调节形式及运行制 度。库区水位随泄放水量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水库所在河 流的径流情势发生时程再分配,这种变化取决于水库的调 节程度。水库一般多具有多年、年、季及月、日等调节方 式,水库的调节程度(调节系数)愈高,水位变化愈缓和; 反之,则变化急剧。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大湖效应——五大湖雪带 (共20张PPT)培训讲学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大湖效应——五大湖雪带 (共20张PPT)培训讲学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大湖效应——五大湖雪 带 (共20张PPT)
风暴所到之处,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看到这样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你的内心是不是也哼起了 《冰雪奇缘》主题曲?
推开家门,是这样的!
北美人民,坚持住!
在美加边境的五大湖附近,有一个雪带从湖边 一直朝下风延伸达80千米,降雪量比同纬度其 他地区要大很多,暴风雪对美国和加拿大造成 一定的影响。2015年圣诞节前夜,一场暴风雪 袭击了美国纽约州,到新年这一天风雪结束时, 最大积雪深度达2米,上图为五大湖雪带分布。
1、上右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
主要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D
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4)在左图中画 一画类似五大湖 雪带的地区并说 出你的理由。
中国山东半岛 北部(威海、 烟台等地); 日本北海道西 侧,日本本州 岛西北侧等。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间短;甲地沿岸为暖流,增温增湿,
乙地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
(3)结合北美洲地形图(P52),分
析丙地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
丙地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从海

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地形雨丰富,
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温明显。
下图为美国东北部略图,读图回答。
【拓展提升】
每到冬季,图示沿海地区 暴雪频繁,有专家认为其与洋 流有直接关系,请写出专家的 推理过程。(8分)
降温过程
【基础巩固1】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 中得到 水汽 和 热量(热能),然后在迎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 通常以雪的形式出现。

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点06 常见的“地理效应”【狭管效应】狭管效应,又称峡谷效应或颈束效应,是指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

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在城市中,高大的建筑之间也会因“狭管效应”产生局地强风现象,通常被称为“狭管风”或“穿堂风”。

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东侧山脚下的达坂城就是一个存在天然“狭管效应”的地区,达坂城的西部是高大的天山山脉,往东是博格达山,从西两侧的山脉都呈西北东南走向,并呈平行状分布,达坂城所在的地区形成了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峡谷。

造成达坂城风力强劲的原因还有以下两方面,其一是达坂城地理位置靠近冬季风的策源地,本身风力较大,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于亚洲高压,距离达坂城较近,产生的影响较大。

其二是达坂城深居我国内陆地区,距海十分遥远,属于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表植被荒芜,以荒漠自然带为主,地表摩擦力较小,对于风力的减弱十分有限。

所以,本身风力强劲地表摩擦力较小,加上“狭管效应”的影响,使得达坂城成为了我国最著名的“老风口”,同时也意味着达坂城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风能资源。

达坂城风区的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有1500平方千米的区域具备风力开发条件,被称为“中国风电事业的摇篮”。

热点指引热点概述——狭管效应——焚风效应——大湖效应名师解读热点集训(40分钟)【焚风效应】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降落差不多;到背风坡,随着气流下沉,海拔变低,气温升高,空气变得既高温又干燥,此现象被称作“焚风效应”。

人们最早发现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焚风效应最为显著。

同一时间,在迎风坡(山南)的意大利米兰往往是大雨如注,而在山北的瑞士却是碧空万里,干热难熬,呈现出明显的“山前山后两重天”的景象。

另外,南美洲南部大陆东侧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也与焚风效应有关。

在世界上,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和南美的安第斯山等地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

高考一轮复习之 大湖效应与逆温

高考一轮复习之 大湖效应与逆温

逆温
背风坡:降水偏小,温度偏高(焚风)
主干精讲 逆温类型
辐射逆温与地形逆温
夜晚地面为冷源
冷空气下沉 暖空气抬升
主干精讲
逆温类型
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逆温与锋面逆温
主干精讲
逆温的影响
空气下冷上热,对流弱 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利于雾的形成(冷)
主干精讲
读图,完成题。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核心考点
大湖效应与逆温
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 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 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 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 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 出现
大湖:增温增湿
大湖效应
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 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在博斯腾湖的“冷湖效应”作用下, 可能导致 A. 沙漠戈壁近地面形成高压 B. 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 C. 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增多
√D. 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
主干精讲
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 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 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 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冷湖效应”可能
√A. 减少湖面水分蒸发
B. 加快湖泊增温速度 C. 增加沙漠植物蒸馏 D. 使得沙漠辐射停滞
逆温
概念: 在对流层(近地面), 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 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 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 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 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 化率小于0.6°C/100 m,这种 现象称为逆温。

2020届 高考 微专题大湖效应、狭管效应、山体效应

2020届  高考 微专题大湖效应、狭管效应、山体效应

5.图中落基山脉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
差异显著,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C.洋流来自D.海陆位置5.B 对于38°N左右的落基山脉来说,中部多为大盆地,此处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大陆性气候显 著,这样对温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内部同等海拔高度气温更高,外部气温相对偏低。
【试题引入】
下图是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段38°N、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2)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 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 外围地区分布要高。
(3)山体效应对山体本身也有影响,与低地相比,山地 的气压、气温和湿度都有所降低,而日照和辐射则有所增 加,到一定的高度时有较大的降雨量。
【做题巩固】
7.冬季当冷空气到达海面时,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就会上升冷却凝结降雪。在气象上, 这种降雪称为“冷流降雪”。烟台平均每年有29天的冷流降雪日,被称为“雪窝子”。 读下图,判断烟台号称“雪窝子”的影响因素有 ①洋流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海陆分布 ⑤人类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6.落基山脉中段内部气温高于外部, 会导致山脉内部 A.垂直带谱多于外部 B.同海拔植物的枯黄期早于外部 C.冰川发育多于外部 D.森林带分布的高度高于外部
6.D 落基山脉中段内部气温高于外部,会导致山脉内部蒸发旺盛,更加干旱,而且再加上四周高大 山体,内部为盆地,所以其相对高度低,垂直带谱不会多于外部;因为该处相同海拔的内部气温高, 其生长期要长,所以叶落要晚,因此枯黄期会晚于外部;由于内部气温更高,加上海拔低于外部,冰 川发育少于外部;由于该处山地内部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而一般而言,同一纬度中,降水越 少,林线越高,加上气温高于外部,可以在更高地方分布森林。

微专题22 水域的“效应“-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22 水域的“效应“-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22水域的“效应”①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雨、雪、雾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影响大湖效应强弱的因素a.湖面或水体尚未冰封,干冷空气经过湖面才能增温增温变性为暖湿气流,才能产生大湖效应, 如果湖面或水体结冰,则大气与湖面的热量交换受阻,则无法形成大湖效应。

b.湖面或水体越大,与周围陆地形成较强烈的温差越显著,大湖效应越强烈。

c. 暖湿气团在迎风岸(向风的湖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作用越大,抬升作用越明显,形成降雪(雨)量越大,大湖效应越强。

①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雨、雪、雾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③降雪(雨)情况a.降雪地点:取决于使云移动的风向和风速。

风速决定了暴风雪行进的距离,风力越大,其携带的水汽走得越远,晚秋与初冬时节,其行进的距离最远。

b.降雪量:取决于以下因素: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

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量就大,一般在12月和1月容易出现这种温差,也最容易产生暴风雪;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即吹程也会影响降雪量,冷空气与暖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气团就会携带越多的水汽。

如果水面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④大湖效应的分布全球各地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湖效应”,但就世界范围来看,有三个地方最为典型:北美五大湖地区、哈德逊湾东岸、日本本州岛和北海道的西海岸。

在我国山东半岛北部也会有“大湖效应”降雪,但是比以上三个地区都要弱。

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经过相对温暖潮湿的海面抵达山东半岛北部,在山东半岛丘陵地形抬升的作用下,使其北部沿海降雪加强,引发暴风雪,山东半岛北部素有“雪窝子”的称呼。

大湖效应在中国的典型例子——山东雪窝山东雪窝成因探究•烟威地区冬日频繁大雪的成因有以下两个:•第一,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南下,在地面受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地形切变影响,不断有冷空气下甩,造成长时间的大量降雪。

【问题研究】大湖效应

【问题研究】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

大湖效应产生条件:1.有冷空气吹来。

2.冬季湖面存在“热源”。

3.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形成降雪(雨)。

比如美国五大湖地区沿岸,我国冬季烟台被称为雪窝子,日本冬季风其日本海一侧易出现暴雪等。

降水(雪)量取决于以下因素: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水(雪)量就大;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即吹程也会影响降水(雪)量,冷空气与暖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气团就会携带越多的水汽。

如果水面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安徽六安一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练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左图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右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 从材料中信息的大湖效应的定义中可看出以下关键字:“冷空气”,“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

从图示信息里可知①时期气温、水温均小于0°C,此时水面已经结冰,不会是大湖效应产生的主要时期,A不对;②时期气温高,水温低,且温度都大于0°C,与大湖效应产生的条件不符,B不对;③时期气温低于水温,但温度均大于0°C ,产生降雪较少,C不对;④时期,气温低于0度,属于强冷空气,水温较高,且与气温差值较大,是大湖效应产生的降水等现象的主要时期。

大湖效应(含试题)

大湖效应(含试题)

大湖效应(含试题)一、视频解读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二、文字解读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产生地区以五大湖地区为例。

在秋天到来时,五大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

冬季气团主要从西向东穿越北美洲。

当陆地将夏季吸收的热辐射掉,大陆气团变得很冷,极地气团南下到大陆上空,当气团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

冷气团下部是一层温暖潮湿的大气。

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空气不太稳定,云开始形成,一般为层云,层积云或大片积云。

一般冷气团在五大湖区上空行进一半时,就会形成云,并随气流向东漂移。

之后,大气再次来到寒冷的大陆上空,与地面的接触减慢了大气的移动,从湖面飘过来的大气不断在沿岸聚集,暖气团不断上升,云层加厚,开始降水,由于下层空气温度很低,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中国案例2005年12月4日山东威海暴风雪。

在中国,大湖效应降雪通常被称做冷流降雪。

中国只有在山东半岛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会有大湖效应降雪,并且效应比以上这些地方都要弱,但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形抬升作用会使其北部沿海降雪加强,甚至引发暴风雪。

2005年12月4日~21日,连续多场暴风雪袭击了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和烟台,其中威海在几次暴风雪中总降水量近100毫米,积雪49厘米,导致交通几近瘫痪。

欧亚案例因为大湖效应的缘故,其他任何大陆都无法同北美洲东部的雪带相匹敌,因为没有任何大洲拥有像五大湖区这样处于绝佳位置的水域。

这并不是说,欧洲与亚洲就没有大湖效应。

每年秋天,西伯利亚气温下降时,寒冷密度较大的冷空气下沉,产生了大面积的冷高压。

大气从冷高压向外移动,穿过俄罗斯的拉多加湖,向西穿过芬兰湾、波罗的海,寒冷的大气与较为温暖的海水相互接触,获得了水蒸汽,到达瑞典东岸时,这些潮湿,相对比较温暖的大气在穿越海岸后开始冷却,在该国东南部形成降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大湖效应典型例题一:(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高考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考试地理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为北冰洋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

材料三:图2为五大湖地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暴风雪形成的各环节。

(1)从旧金山沿西海岸向北至阿拉斯加州,经过的主要自然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俄罗斯西伯利亚境内鄂毕河汇入北冰洋,试分析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3)图1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4)美国境内五大湖地区降雪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图2所示暴风雪的形成,主要是因为________(填序号)环节增强。

参考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从赤道到两极。

(2)纬度高,冬季月均温小于0℃的时间长;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植被覆盖较好;春汛。

(3)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港口封冻时间长;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浮冰。

(4)冬;位于冬季风向风湖岸,水汽较大,风力较强;②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南边和东边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和缓连绵的藏北高原丘陵,西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湖泊周围有广阔的湖滨地区,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

3.7万年以前纳木错还是一个淡水湖,现在却是一个8~9月和4~5月盐度略低但平均盐度很高的咸水湖。

纳木错站积雪观测资料显示,纳木错站冬半年的积雪期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

纳木错为西藏最大湖泊,面积超过2000km2,受湖泊效应影响,纳木错流域形成了明显的湖岸风,导致纳木错流域积雪雪情的独特性。

下图为纳木错流域示意图。

(1)分析纳木错变为咸水湖的过程。

(2)指出纳木错湖岸风最弱的季节,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判断纳木错观测站与那曲观测站积雪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地壳运动,南部的山脉上升,湖区凹陷,纳木错成为封闭型内流湖泊,受山地降水与冰雪融水补给,地表径流从山地携带盐分人湖,且湖区降水较少,光照强烈,水分蒸发量较大,盐度不断积累升高,纳木错逐渐形成咸水湖。

(2)季节:冬季。

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气候寒冷,湖泊面积较小,且全部结成厚冰;积雪覆盖湖岸周围广阔的湖滨和高山高原地区;湖泊与湖岸地区热力性质相差不大,使得湖、岸之间温差和气压梯度差小,因此湖岸风弱。

(3)差异:纳木错观测站积雪日数多于那曲观测站。

原因:10月下旬,纳木错流域气温开始低于0℃;湖泊水体由于热容量较大,水温高于周边陆面温度,湖水蒸发仍为强烈,在西风的作用下,不断向东岸输送水汽,给东岸带来大量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受湖泊效应影响,纳木错观测站气温回升较慢,积雪消融时间推迟。

典型例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8分)材料一:“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材料二: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消息,2014年11月18日早晨,美国已经有50.2%的地区被积雪覆盖。

其中,美国东北部地区更是遭遇罕见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过腰”,可达2 -3 英尺。

纽约州西部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水牛城)最大1小时积雪10厘米以上,不到24小时堆积近1.8米的雪。

材料三:图(e)为五大湖地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暴风雪形成的各环节。

(1)运用“大湖效应”原理,据图分析推断美国五大湖沿岸在11月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__;图(e)所示暴风雪的形成,主要是为________(填序号)环节增强。

(6分)(2)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2分)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3)根据图(f)(g)概述图中五大湖地区积雪厚度的分布规律。

(4分)(4)根据“大湖效应”定义,解释2014年11月18日美国布法罗(水牛城)暴雪的成因。

(4分)(5)其他水域,比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 像美国东海岸的雪带的形成也有类似大湖效应,下列地区冬季大雪可能类似“大湖效应”的是()(2分)①日本西海岸冬季暴雪②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暴雪③山东半岛北部冬季大雪④天山北侧冬季大雪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1)西风、西北风;②(填序号)。

(2)B(3)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岸和南岸;随着距湖岸距离的增加积雪厚度减小。

(4)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由于大面积未结冰的湖水温度高,增温增湿;然后在向风的湖岸与陆地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雪。

(5)D典型例题四:如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北美一月海平面气压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材料二: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消息,2014年11月18日早晨,美国已经有50.2%的地区被积雪覆盖.其中,美国东北部地区更是遭遇罕见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过腰”,可达2-3英尺.纽约州西部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水牛城)最大1小时积雪10厘米以上,不到24小时堆积近1.8米的雪.(1)概述图中五大湖地区积雪厚度的分布规律.(2)根据“大湖效应”定义,解释2014年11月18日美国布法罗(水牛城)暴雪的成因.(3)其他水域,比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像美国东海岸的雪带的形成也有类似大湖效应,请根据“北美一月海平面气压图”解释美国东海岸的雪带成因.(4)从五大湖及美国东北部地区在美国的经济地位角度,分析暴雪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参考答案:(1)五大湖的东部和南部,随着距湖岸距离的增加积雪厚度减小.(2)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空气经过湖面时,由于大面积未结冰的湖水温度高,增温增湿;然后在向风的湖岸与陆地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雪.(3)冬季,北美西北部为高压中心,该区域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后到达北美海岸,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增温增湿,到达海岸后遇冷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形成美国东海岸雪带.(4)五大湖地区和美国东北部沿海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城市群);这里是美国著名的乳畜带,农业发达,同时煤、铁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工业区;五大湖水运发达,高速公路和铁路密集,交通便利;暴雪造成交通瘫痪,工业原材料和工、农业产品运输困难,人们生活不便,经济损失严重.典型例题五: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美国东北部地区多次发生暴雪给当地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人们把这些暴雪的原因,归咎为“大湖效应”.读图回答.从天气系统、地形条件、水汽来源等方面解释美国东北部地区频发暴雪的原因,并说明暴雪使美国经济遭受影响的原因.参考答案:美国东北部地区频发暴雪的原因:①天气系统:北半球冬季,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在北美洲中高纬度地区形成冷性反气旋(冷高压).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冷锋天气,锋面自西北向东南运动.②地形条件:北美洲中东部地区腹地广阔平坦,没有障碍,使得冷锋能长驱直入横扫美国中东部地区.③水汽来源:当冷空气经过五大湖湖区时,巨大的湖面表层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对冷气团底部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湿冷的气团抵达湖区对岸的美国东北部地区时,就会形成暴雪.影响经济的原因:美国东北部有五大湖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大城市群,城市密布,人口密集;有美国最大的东北部工业区和著名的乳畜带,工农业发达,是美国的经济重心;该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发达,航空港密集,暴雪发生使交通瘫痪,城市供电故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出行不便,工农业停工停产.因此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典型例题六:(22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左图是我国北方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右图是A地某村优质苹果和白天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问题:(1)A地区冬季降雪频繁,素有“雪窝子”之称。

试分析A地区冬季多雪的原因。

据右图所示解释A地某村优质苹果多种在半山坡的原因。

(6分)(2)A、B两省都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由于自然条件差异,B地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而A地苹果呈片红外表,但A地苹果有较高的含水量,使其口感更清脆。

比较A、B两地苹果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8分)(3)烟台的冬季降雪丰富,有“雪窝子”之称,试分析其原因。

(6分)参考答案:(1)冬季盛行偏北风,冷气团经过渤海和黄海时获得一定的水汽;A 地处在低山丘陵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的降水.冬春季节,夜间受山风影响,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地底部冷空气集聚而气温低,半山坡温度稍高,果树不易受到冻害。

(6分)(2)A地位于沿海丘陵,B地位于内陆高原;A地夏季降水比B地多,光照比B地弱,昼夜温差比B地小;A地土层比B地薄。

(8分,答对四点既得满分)(3)(6分)冬季强冷空气南下(多偏北风);(2分)空气经海面增温增湿;(2分)后遇陆地地形抬升,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故而降雪多。

(2分)典型例题七:(2015·甘肃高考模拟)(自然灾害与防治)材料一2014年12月19日,受强冷空气和“大湖效应”的影响,美国东北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暴风雪和气温骤降导致至少十几人死亡,五大湖一带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一天降雪近1.8米。

由于积雪太厚,仅仅20日夜间就有30多座房屋屋顶垮塌。

材料二下为“大湖效应”示意图。

结合“大湖效应”示意图,分析五大湖一带城市暴风雪的成因,并说出此次暴风雪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原因: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掠过湖面增温增湿,气流变得暖湿,然后在湖泊迎风岸遇冷形成降雪。

影响:造成交通、通讯中断,造成电力中断,使疾病流行,影响人体健康,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受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