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年在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点中设立遥感应用研究方向,年地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点中设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年正式设立地图学与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点。
主要研究领域有资源与环境遥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工程等。
现有教授、副教授人,拥有地理过程与空间分析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等实验室。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技术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重点研究关于地理事象与地理过程的空间表达。
结合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研究,探讨空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二、培养目标熟练掌握地图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软件,了解学科前沿状况与发展趋势,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科研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硕士学位课程学习计划年;科研与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年。
个别成绩优秀,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相关要求,经申请批准可以年毕业。
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年,但最长不得超过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
学分要求是:总学分学分。
)学位公开课学分,其中外语学分,科学社会主义学分,自然辩证法学分。
)学位专业课学分,为各方向研究生必修课。
)指定选修课学分,按方向设置,本方向学生视为必修课,非本方向学生视为任意选修课。
)任意选修课学分。
每门任意选修课学分,包括非本方向的指定选修课。
)实践环节学分,其中教学实践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学术活动学分。
)补修课学分。
同等学力、跨学科、跨专业硕士生,应补修地理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软件训练、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两部分。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制图)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与空间信息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3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与空间信息工程方向)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Digital Cartography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等方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能从事国基础测绘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报等部门从事地图设计、算机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等工作.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具有以地图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色。
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学、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图形图像信息处理、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投影与变换、地图设计与编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制图数学模型、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地图电子出版技术、数字地图分析、图科学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地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地图设计、计算机地图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
3.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技术与方法4.了解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熟悉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了解现代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图制图、地理信统产业的发展状况;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又红又专、得才兼备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人才。
具体体现在: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2.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3.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数理基础、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地图学与GIS 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综合应用能力;4.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硕士阶段:1.地图学研究与地图设计2.遥感机理、方法与应用3.G IS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4.虚拟地理环境技术5.数字地球6.数字摄影测量7.数字图像处理博士阶段:1.GIS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2.遥感机理研究与地学应用3.数字地图与应用地图学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探测5.虚拟现实工程三、招生对象硕士阶段: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优秀大专生(工作2年以上)。
博士阶段: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硕士生或优秀本科毕业生(工作6年以上)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一般为二年半,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五、课程设置硕士阶段:A类: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 2学分2.自然辩证法春 2学分3.硕士英语秋 4学分B类:1.现代自然地理秋 3学分2.规划理论与实践春 3学分 3.地理信息系统春 3学分C类:1.遥感原理与方法春 3学分2.3S技术集成秋 3学分3.资源环境遥感春 3学分4.地图学原理秋 3学分D类:1.遥感物理春 2学分 2.GIS区域建模春 2学分 3.热红外遥感秋 2学分 4.景观生态遥感春 2学分5.图像分析秋 2学分6.地理信息学秋 2学分7.空间数据分析秋 2学分8.数字地球导论春 2学分9.GIS空间建模秋 2学分10.Web GIS原理春 2学分11.空间决策分析秋 2学分12.人工智能与GIS 秋 2学分(A类课须全选,B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段专业主干课)博士阶段: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公共课)博士英语(公共课)自然地理学进展人文地理学进展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展(五门课程全部修学)六、培养方式1.课堂授课与讨论,包括多媒体和CAI手段的使用;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生产实践。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精神;献身林业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在本门学科上,能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熟练的调查技术,学习和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我国林业生产的特点、存在问题,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并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及撰写论文的摘要。
具有健康的体魄,适应野外工作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科发展的现状及远景,设置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研究方向:1. 资源环境遥感新型遥感技术将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研究在环境监测中利用遥感技术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情况、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客观、快速、全面地评价区域的环境状况。
2. 地理信息系统探索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原理、方法在森林资源与环境的调查与监测、评价及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3.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体系结构,探讨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和系统设计开发方法,开展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结合起来在林业、生态、环境和管理等领域进行应用的研究。
4.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和高新测图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地籍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培养从事测量工程的组织、实施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武大硕士学位(科学学位)三年制培养方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62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要求研究生必须达到:1.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在地理信息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及专门技术工作的训练,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相关行业的地理信息工程设计与开发、空间数据处理与管理、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能承担相关专业的教学及管人理工作,初步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3.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4.掌握一门外国语,不仅能熟练的运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基于3S的城市灾害监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3S技术的城市灾害监测理论和方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灾害监测系统、城市滑坡监测理论和方法、城市洪涝监测和预测预警模型、城市灾害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城市应急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空间信息学的城市风险和脆弱性分析理论与方法、城市风险模拟和仿真等。
3.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NS)、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体系结构研究;城市三维建模与虚拟仿真、城市空间信息共享理论与方法、城市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现等。
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总学分数为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01]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603
(所属一级学科: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交通、旅游、环保、邮电、公安、消防、水利、电力、人口、工商、陆海空导航、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农业资源调查、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电子地图的设计、应用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并能参加、组织实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数字行业等系统工程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数字城市与数字油田的关键技术
2、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
3、环境遥感
三、学习年限: 2.5—3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五、课程设置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精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地图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理论,了解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较熟练的科技文献写作能力、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撰写论文及摘要,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就,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成为为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中高层次专业人才。
3、具有健康的身体。
二、研究方向1、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7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领域。
它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讯和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在地球系统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以及农业、林业、地质、水文、城市与区域开发、海洋、气象、测绘等科学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最近发展起来的全球定位技术为地球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导致了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围、内容、性质和方法的巨大变化,标志着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
本方向研究GIS遥感理论在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2、喀斯特环境信息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传统地理学区域性、综合型的特色,也体现现代应用地理学注重空间、等级层次、结构、复杂巨系统的思想,信息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在数据和空间精度、定位、预测、模型要求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把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技术及支持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空间数据仓库技术做好空间数据管理;强调把GIS查询、分析、模拟、监测和辅助决策功能集成一起,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培养方式及培养环节
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提倡团队式指导。
2.研究生培养环节一般包括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训练、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等6个主要环节。
六、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学科内公开进行。
具体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七、中期考核
硕士生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具体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包括答辩资格的申请、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等环节。
其具体要求依据《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培养方案Cartography and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一)专业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GPS等广义3S学科基础理论,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设置以下四个研究方向:1. 数字资源环境工程2. 3S技术集成与系统开发3. 数字流域和数字水文4. 不动产评估与信息管理(三)课程设置与说明1. 学位课(1)外语6学分(2)自然辩证法2学分(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4)高等自然地理学2学分(5)广义3S技术集成2学分(6)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2学分(7)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3学分(8)数字流域2学分(9)不动产评估与管理2学分2. 选修课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论文工作需要及本人兴趣,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选修课,除下列课程外,经导师同意后,也可选修未列的课程(1)多元统计分析3学分(2)遥感信息空间分析2学分(3)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2学分(4)数据结构2学分(5)数字地图学3学分(6)系统工程2学分(7)生态水文模拟2学分(8)城乡环境规划与信息管理2学分(9)区域分析与规划2学分(10)景观生态理论与设计2学分(11)生态环境工程规划与设计2学分(12)地形水文学2学分(13)地学模型3学分(14)广义测量平差3学分(15)VC++ 3学分(16)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学分(17)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2学分(18)非线性数学及其应用2学分(19)精准林业3学分(20)试验设计与科技论文写作1学分(21)学科前沿专题1学分课程说明:(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3)高等自然地理学强化自然地理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掌握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地球表层系统动力学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武大遥感院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研究方向简介1.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摄影中心位置和影像姿态的恢复以及高精度的对地目标定位。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点、线为匹配基元,研究影像的定向、交会及区域网平差等,恢复单张影像或大区域内多张影像的摄影中心位置和姿态,利用共线方程、有理函数等数学模型描述像方与物方对应关系的参数特性及误差传播规律等。
在近景摄影测量、低空摄影测量、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2.数字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是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机视觉的相关理论相结合,从数字影像中自动(半自动)提取所摄对象以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分支。
其关键技术强调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理论与方法,自动或半自动地提取所摄对象的几何信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稳健数字影像匹配、特征提取、目标三维重建、地物变化信息检测与自动更新、近景与视觉测量等技术及其应用。
3.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一般指采用数码相机采集影像,拍摄范围较小的摄影测量,具有信息丰富、非接触测量、精度高、较易实施等优势,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和相应的摄影测量几何处理,摄影系统检校、获取被摄目标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等信息,在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城区规划、地质、医学、生物、考古、视觉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微波遥感微波遥感研究利用微波段电磁波进行遥感的理论和方法,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随着高分辨率雷达卫星的不断升空,现已发展成为与光学遥感同等重要的一种遥感手段。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波电磁波特性,地物与微波的相互作用,微波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和辐射处理,微波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以及雷达干涉测量基本原理等方面,在农业、林业、气象、地质以及灾害应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高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是指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利用成像光谱仪以非常窄的波长间隔获取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和信息提取的技术。
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第一篇: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3.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4.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5.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仓库的建设方法、空间数据库的建模与应用、空间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挖掘等,研究地理空间传感网信息接入、建模技术,数字区域(城市)、智慧城市的构建方法和应用工程等。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简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硕士学位。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利用地图图形语言与数学模型语言描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种自然、人文、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动态演变特征;研究空间信息采集、智能抽象、存储、分析、可视化处理、管理与应用的一门科学与高新技术。
信息技术、知识工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成为人类认知地理环境和利用地理资源条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成为当今数字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与支撑。
作为《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独立的二级学科,GIS与GPS、RS的集成构成了当今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全体。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作为测绘科学与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智能与认知科学等众多学科相结合形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与技术,作为地球信息科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支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农林、地矿、冶金、水利、交通、环境、海洋、导航、行政管理、市政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国防建设、作战指挥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有力地推动了各相关学科的科技进步与发展;研究、开发、建立的各级、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本专业现设有地理信息工程理论与方法,空间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城市地理信息工程等研究方向。
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2人。
近三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一、培养目标(1)掌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测绘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掌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技能方法,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与相关的知识。
(3)具有从事本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h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成为信息处理、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遥感信息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与国土信息化;3、地理信息系统与城乡规划;4、地理信息学;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执行。
四、学习年限学制2年,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1、吕国凯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2、邓良炳、张新长:《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与规划》,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3、张超等:《地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4、(美)F﹒F﹒萨宾:《遥感原理及其解释》,地质出版社,1981年5、王建国:《城市设计理论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6、E﹒D﹒培根:《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7、祝国瑞等:《地图设计》,测绘出版社,1994年8、章书寿、陈福山:《测量学教程》,测绘出版社,1997年9、吴传钧等:《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江苏教育出版社10、杨吾杨:《区位论原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1、魏清泉:《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12、许卓群、张乃孝等:《数据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3、毋河海:《地图数据库系统》,测绘出版社,1996年14、崔伟宏:《空间数据结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5、Laurini﹒Robert and Derek Thompson: Fundamentals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s, Academic Press,199216、J﹒W﹒Van Roessel: Design of a spatial data structure using the relation normal forms, IJGIS, 1987重要期刊:1.遥感学报2.测绘学报3.测绘通报.4.遥感信息5.地理学报6.地理科学7.地理研究》8.地带地理9.自然资源学报10.资源科学1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12.Geography13.Journal of Applied Geography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仅供参考!!!。
硕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03)一、研究方向及简介1.地学信息机理研究本方向从事面向应用的地学信息处理与数据采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地球探测手段所获取的模拟或数字型数据的前期处理;数据转换与集成技术,服务于特定的实际问题和应用模型;面向具体应用目标的数据采掘方法研究;可视化数值模拟技术与虚拟现实,侧重于模拟结果的互动式三维、动态、实时显示以及虚拟现实方法。
2.空间信息分析与建模本研究方向定位于空间信息的分析、建模及预测,通过建立空间信息系统的数学模型,合理有效的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空间信息处理和应用模型研究;空间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成图技术研究;建模中的近代数学方法研究,包括灰色控制系统、模糊数学、随机数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与城乡规划管理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用于城乡规划管理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可将城乡规划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研究方向定位于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方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掘生成城乡规划管理数据库;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概念模型与物理模型研究;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数学模型研究。
4.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在商品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最终用户的特定需求,进行直接面向应用的二次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GIS与其它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接口、算法的扩充、空间分析、虚拟现实、Internet上空间信息查询、管理决策支持等。
二次开发的出的应用系统可直接应用于特定地区的地质、测量、水文、储量、城市规划、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
5.数字矿山技术研究综合利用地质勘探和矿井测量成果,以及采掘生产实际资料,利用GIS系统原理和方法,结合数据库和计算机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监测网络,实现动态矿山动态模拟和监测,包括地质和测量、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以及矿井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实现生产、安全的动态管理,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简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硕士学位。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利用地图图形语言与数学模型语言描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种自然、人文、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动态演变特征;研究空间信息采集、智能抽象、存储、分析、可视化处理、管理与应用的一门科学与高新技术。
信息技术、知识工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成为人类认知地理环境和利用地理资源条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成为当今数字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与支撑。
作为《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独立的二级学科,GIS与GPS、RS的集成构成了当今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全体。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作为测绘科学与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智能与认知科学等众多学科相结合形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与技术,作为地球信息科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支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农林、地矿、冶金、水利、交通、环境、海洋、导航、行政管理、市政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国防建设、作战指挥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有力地推动了各相关学科的科技进步与发展;研究、开发、建立的各级、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本专业现设有地理信息工程理论与方法,空间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城市地理信息工程等研究方向。
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2人。
近三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一、培养目标(1)掌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测绘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掌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技能方法,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与相关的知识。
(3)具有从事本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基本信息一、培养目标〈p〉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p〈p1。
具有坚定正确的治方向;热爱祖国,热民,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p〉p〉2. 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使用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进行学术交流;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方向上做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p3。
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空间数据组织管理研究空间数据组织模型、管理方法与更,主要包括空间数据模型,多尺度空间数据建模,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无缝组织,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分布式空间,新型空间数据库,空间信息优化,空间信息内容检索,空间数据库更新方法。
2。
地理计算与位置计算研究高性能计算环境下海量地理数据的实时处理与高效分析、大规模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地理过程模拟等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位置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如传感网数据流式并行处理、海量空间数据并行空间(统计)分析、语义位置描述、位置推理等.3。
空间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研究多源空间信息可视化框架、表达、处理、传输、绘制、人机交互分析与应用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如:全球剖分模型、空间数据多分辨率处理与网络传输、真实感三维场景建模与绘制、网络三维虚拟地球、移动增强现实、分布式虚拟地理环境、地理协同等。
4。
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动态地理信息的获取、表达方法、拓扑关系、、处理与应用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如:传感网数据获取、实时地理信息系统、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数据管理、流式空间数据处理、时空过程模拟等.5。
多源信息集成与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研究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模型与方法,智慧城市空间信息服务方法,空间信息按需服务,位置智能,面向环境、、电力、水利、、海洋、灾害应急等行业应用的空间信息智能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3.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4.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5.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仓库的建设方法、空间数据库的建模与应用、空间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挖掘等,研究地理空间传感网信息接入、建模技术,数字区域(城市)、智慧城市的构建方法和应用工程等。
6、地理空间网络智能
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信息服务、知识挖掘和决策推理的理论、模型、技术与方法,实现地理信息泛在获取、快速处理、智能服务和广泛共享的地理空间服务网络;智能地理过程模型网。
7、高性能地理计算
主要研究大规模地理数据处理快速处理的计算技术,特别是多核、集群、分布式、云计算等新模式在地学分析中的应用。
8.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地理语义信息的表达理论,地理本体的构建与应用,空间关系自动识别方法、地理空间特征提取方法、地理网络模型、资源分布模型、地理空间统计等。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
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科通开课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根据导师建议,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研究生通过独立查阅文献、探索性实验和实际调研,选出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论文选题需经导师或指导小组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
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
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选题确认后,研究生按照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开展论文实验工作。
论文研究与写作工作在第一年课程学习完成后1至2年内完成。
答辩前一个月应将印好的论文及评阅书送交2名具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审(其中校外专家至少1名),书面评阅意见必须全
为“合格”或以上,方可进入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鼓励导师资助学生参加在国内举办的学术会议,有条件的导师资助学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
5. 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
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需参加本院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指导本科生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和作业)或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
经重点实验室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
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1.研究生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中心组成集体指导小组,鼓励与校内外专家合作进行联合指导,鼓励双导师制。
2.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课程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
3.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根据培养方案要求,针对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在其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具体的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的具体安排。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码070503)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