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大洲与大洋》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大洲与大洋》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大洲与大洋》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大洲与大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系统接触地理知

识的重要章节。本章主要介绍了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

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认识不清晰。此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提

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

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家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和相互关系。

2.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

观察、分析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洲

和大洋的分布规律。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地球仪、地图、图片、实例资料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地理知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大洲的定义和分类,二是大洋的定义和分类,三是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插图,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插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地球家

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

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图和插图的PPT,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地图:准备一些大洲和大洋的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讨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地理大州和大洋教学设计

地理大州和大洋教学设计

地理大州和大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地理-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掌握每个大洲和大洋的主要地理特征;

3.发展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初步的地理分析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个大洲和大洋在地球上的位置。

2.学习大洲(30分钟)

a.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大洲的学习。

b.每个小组会分配一个世界地图,小组成员利用地图确定该大洲的位置和边界。

c.学生需要用参考资料找到关于该大洲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面积、主要国家、主要山脉和河流等,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d.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所有学生都要记录其他组分享的信息。

3.学习大洋(30分钟)

a.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大洋的学习。

b.每个小组会分配一个世界地图,小组成员利用地图确定该大洋的位置和边界。

c.学生需要用参考资料找到关于该大洋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面积、平均海深、主要海峡和海湾等,并记录在学习笔记中。

d.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所有学生都要记录其他组分享的信息。

4.地理实践活动(30分钟)

a.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大洲或大洋进行深入研究。

b.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大洲或大洋进行深入了解,探究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资源等。

c.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组织一个简短的演讲,向全班介绍自己选择的大洲或大洋的内容。

d.其他学生应该记录其他小组介绍的信息。

5.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每个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基本信息。学生应该总结每个地区的特点,如欧洲的文化多样性,非洲的人口问题,亚洲的自然资源等等。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范文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听音乐:高山流水

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教案主题:《大洲和大洋》地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能够列举出地球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 能够描述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1. 地理教科书、地图、图片等教具。

2. 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的卡片。

3. 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地理概念:提问学生大洲和大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

2. 列举示例:显示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询问他们认识哪些大洲和

大洋。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大洲:使用图片和地图,介绍大洲的概念、特点和名称,如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 讲解大洋:使用图片和地图,介绍大洋的概念、特点和名称,如大西洋、太平洋、

印度洋、南大洋和北冰洋。

3. 教师示范:使用卡片,教师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并让学生跟读。

三、练习(15分钟)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地图和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信息在地图上找出对应的大洲和大洋。

2. 游戏竞赛:设置比赛环节,要求学生尽快准确地找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 答题练习:在黑板上绘制地图,让学生上台回答大洲和大洋的问题。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2. 询问学生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醒学生复习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五、延伸拓展

1. 给学生出示地球仪或平面地图,让他们寻找和标示大洲和大洋。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或小测试,考察其他同学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情

况,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

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

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分布情况。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进行实

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

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

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地图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世界地图、大洋分布图、大洲分布图、PPT课件。

2.材料:教材、练习题、相关文章。

1.导入(5分钟)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与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大洲与大洋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能够通过地图分辨大洲与大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多媒体和图片等教具,形成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和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小组竞赛、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大洲与大洋的定义和特征。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和图片等教具、地图、小黑板和彩色粉笔。

学生预习资料:《大洲与大洋》课文。

2.导入新知识:

通过播放国际歌和展示多媒体地球仪表,让学生对世界的面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好奇心。

3.学习新知识:

(1)学习大洲与大洋的定义和特征:通过阅读教材《大洲与大洋》的课文,让学生了解大洲与大洋的定义和特征。

(2)学习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通过展示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记忆和辨认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4.梳理知识点:

(1)大洲的名称和位置:通过小黑板和彩色粉笔梳理,让学生记忆和回顾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2)大洋的名称和位置:通过小黑板和彩色粉笔梳理,让学生记忆和回顾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5.深化学习:

(1)小组合作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抢答和竞赛的方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游戏互动:通过地图上的指导和问题引导,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分辨大洲和大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地理七上《大洲和大洋》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大洲和大洋》word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洋和大洲》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洋和大洲》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洋和大洲》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洋和大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

地理学科的系统知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的基本知识。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知识。但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大洋和大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难点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大洋和大洲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洋和大洲的知识。

2.运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大洋和大洲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大洋和大洲的知识问题。

3.准备好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大洋和大洲吗?它们分别是什么?”

2.呈现(15分钟)

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点。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大洲和大洋之间的联系。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

《大洲和大洋》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名称、位置等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地球上各大洲和大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增加地理常识,培养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和区分;

2.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

1. 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 怎样将大洲和大洋进行区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使用一幅地球仪图片,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大陆和海洋,提问:“你们能看到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地球上有哪些大片的陆地和海洋呢?我们把陆地叫做什么?把海洋叫做什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大洲(20分钟)

(1)呈现:使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展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教师可以配以适当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每个大洲的名称、位置和特点。例如:“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北纬11度~61度,东经80度~180度;它横跨东、南北半球,陆地面积占到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3)学习:鼓励学生记忆每个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并尝试使用地图或地球仪上的线索找出每个大洲。

3. 学习大洋(20分钟)

(1)呈现:使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展示地球上的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教师可以配以适当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大洲和大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大洲和大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大洲和大洋》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观点;

2. 帮助学生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干系;

3. 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大洲的定义和特点;

2. 世界上的七大洲及其特点;

3. 大洋的定义和特点;

4. 世界上的五大洋及其特点;

5. 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干系。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范:通过讲解地理观点和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对大洲和大洋有直观的认识;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地理环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干系,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大洲的定义和特点

1. 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大洲的观点和特点;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大洲的特点;

3. 指挥学生一起查找世界地图上的大洲。

第二课时:世界上的七大洲及其特点

1. 讲解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2. 分组讨论每个大洲的特点和文化;

3. 让学生用彩色笔在地图上标记出每个大洲。

第三课时:大洋的定义和特点

1. 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大洋的观点和特点;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大洋的特点;

3. 指挥学生一起查找世界地图上的大洋。

第四课时:世界上的五大洋及其特点

1. 讲解世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 分组讨论每个大洋的特点和生物;

3. 让学生用彩色笔在地图上标记出每个大洋。

第五课时: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干系

1. 讲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干系和影响;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互相作用;

《大洲和大洋》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大洲和大洋》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从传统意义上讲,全书从本节开始才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必须准备的知识。应逐步展开,不断具体、深入,力求使学生能够把海陆分布架构具体落实在地图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由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 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 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 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教学难点】

1. 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 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3. 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4. 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课前准备

1. 轮廓图卡片;

2. 地球仪;

3.(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地球,不叫它水球呢?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世界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理解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理解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持续提升学生的读图水平和分析判断水平。总来说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理解等方面都存有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水平,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

七年级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大洲和大洋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世界地理——认识大洲和大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b. 能够在地图上标出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

2. 过程与方法:

a.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探索和发现的兴趣;

b. 通过查找资料和参观地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c. 利用小组合作和展示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b.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a. 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b. 地图上标出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

a. 解释大洲和大洋的区别与特征;

b. 学生对于地名的记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地球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新知讲解(15分钟):

a.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几大洲?”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个人意见。

b. 讲解大洲的定义和特征,简单介绍七大洲的名称及其特点。

c. 利用地图或幻灯片展示世界地图,指出各大洲的大致位置和形状,并请学生尝试说出各大洲的名称。

3. 深化理解(20分钟):

a. 让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大洲作为研究对象,查找有关该大洲的信息。学生可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查询。

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与展示,介绍自己所研究的大洲的位置、面积、人口、重点城市、自然地理特征等。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教学目标】

1. 在地图上识别海洋与陆地,根据所给资料,描述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所占的比例及分布特点。

2. 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和大洋,主要的岛屿、半岛、群岛、海、海峡等。

3. 通过看图掌握七大洲的轮廓形状,在地图上准确迅速找到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4. 地图上找到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当有人问起他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时?他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

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

那么到底是地球还是水球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大洲和大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部分内容。

回答导入问题,这是因为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一节:与反思发布者:彭绍云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二、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四)学情分析: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

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二、新课教学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