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布病中医治疗方案
布病临床与防控 (2)
(4) 感觉器官:眼的主要病变是视肉膜血栓性静脉 炎,葡萄膜炎,钱串状的(Target)角膜炎,视神 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等。也可以侵犯听神经而造成听 力减退或耳聋,个别病例可发生乳突炎。
(5)软组织:主要临床所见是纤维组织炎和脓肿。 布病性脓肿一般位于组织浅层,经过缓慢,局部组 织反应不明显,多见臀部,腰部和大腿前侧。
感染者。全市除白银区外其他四县区均有人布病病 例报告,会宁8例,景泰7例,平川区3例。
2024/6/19
疫情上升的原因
1、对布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 2、牲畜调运频繁,流通环节监管困难 3、基层防疫体系不完善,人间布病监测覆盖面小 4、卫生状况不良,饲养方式落后,群众防护意识 淡薄 5、集市贸易活跃,皮、毛、乳、肉大量上市,布 病检疫工作跟不上。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
度l∶400 ++及以上。
2024/6/19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 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急性期 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 期阳性率较低。
2024/6/19
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 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 常。
2024/6/19
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 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 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 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 及以上者。
人间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及疫情处置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土壤 粪 畜舍及周围 皮毛 酸乳 腌肉 干燥胎膜
4天-4个月 8天-4个月
4天-5个月以上 45天-4个月 2天-1个月 20-45天
4个月
人间布病的传染源
人间布病发病主要传染源是感染布氏菌的羊和牛
羊:意义更大:症状重,感染率高(达42.12%),患病率高(达 7.71%),由羊所致的布病占到80%-90%,
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大汗多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出现,汗味酸臭,浸湿衣裤 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
布病临床表现-乏力
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常被称为 “懒汉病”、“爬床病”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饲养放牧病畜;接生、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接触 病畜的尿、粪及其污染的棚圈等;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 畜奶制品;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 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
直射日光数分钟-4小时,散射日光7-8天 直射紫外线5-2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
对热非常敏感,尤其对湿热敏感。
不同温度对布鲁氏菌的影响
温 度 布氏杆菌生存时间
温 度 布氏杆菌生存时间
湿热55℃ 60分钟
干热60-70℃ 60-75分钟
湿热60℃ 15-30分钟
干热80℃
牛:虽然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症状者少(仅为 0.3~0.5%),且症状轻微。
其它:猪、鹿、犬等偶见。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虽然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鲁氏菌 已得到细菌学证实。但无证据证明通过患者而传染引起的病例, 因此,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甘肃省人间布病中草药治疗方
甘肃省人间布病中草药治疗方介绍人间布病,也被称为“束氏病”、“新疆诺卡病”、“节氏病”等,是一种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食用未加煮的患有该病的动物肉或食用患有该病的动物乳制品而感染。
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关节炎、肝脾肿大、贫血等。
在中国,该病在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多个省区都有发生。
中草药治疗人间布病在这些地区已庞大而复杂地形成了自己的医疗体系。
中草药治疗传统中药理论认为,人间布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塞土”、“积滞氧”、“内生闷热”等因素有关。
因此,治疗人间布病需要清热解毒,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等。
以下是在甘肃省常用的几种中草药治疗方:方1:熟地黄饮材料熟地黄30g,白术30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生甘草6g,黄精6g,柴胡10g。
制法将熟地黄、白术切片,其他药材加水一起煮沸,用文火煮20分钟,过滤汁液,待其放凉即可。
用法每次口服150-200ml,每日3次。
连续服用7-10天为1个疗程。
方2:三黄饮材料黄芩60g,黄柏60g,生地黄60g,黄连20g,川贝20g。
制法将黄芩、黄柏、黄连、川贝切碎,加水1千克,用文火慢慢煎煮至实心药渣上浮。
去药渣,剩下的无色药液内加入生地黄浸泡30分钟后,加入适量的白砂糖调味即可。
用法每次口服150-200ml,每日3次。
连续服用7-10天为1个疗程。
方3:八宝饮材料黄芪30g,枸杞15g,麦冬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熟地10g,红枣10枚。
制法将所有药材加水共同煮沸,用文火煮20分钟,过滤汁液,待其放凉即可。
用法每次口服150-200ml,每日3次。
连续服用7-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中草药治疗人间布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超量使用或超期服用药物。
人间布病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病,如果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可引发致残甚至死亡的后果。
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以及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以免造成传染;同时,患者不要自行进行中草药治疗,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寻求到专业的医生,接受合理的治疗。
布病最佳治疗方案
布病最佳治疗方案布病,又称硬皮病,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结缔组织疾病,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
该疾病主要由于胶原蛋白代谢紊乱引起,导致某些器官的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布病的治疗方案有很多,但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
其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布病的治疗,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症状、改善皮肤和内脏纤维化情况。
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和纤维化的发生。
抗纤维化药物则可以干预布病病程中的纤维化过程,减轻器官功能障碍。
二、光疗光疗是一种基于光线照射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布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主要包括紫外线疗法和窄波长紫外线疗法。
紫外线疗法对布病的治疗具有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
窄波长紫外线疗法则是一种灯光辐射疗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皮肤硬化和红斑情况。
然而,光疗在布病治疗中仅作为辅助手段,单独使用效果有限。
三、手术治疗对于布病的严重病例,手术治疗常常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纤维化和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目的是减轻器官压迫、修复局部纤维化组织等。
布病的常见手术包括皮肤松解术、内镜下切除术、瘢痕或纤维化切除术等。
然而,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需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目前认为最佳的布病治疗方案。
该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光疗、物理治疗和营养支持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综合治疗的优势在于针对不同方面的病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干预,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药物抑制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再辅以光疗改善皮肤情况,物理治疗缓解器官压迫,以及营养支持增加患者体力等。
综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类型进行个体化制定,由专业的医生制定整个治疗方案。
总结而言,布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答案,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病理类型以及治疗反应等综合考虑。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
近年来,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全程规范治疗患者,减少布病慢性化,特制定甘肃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原则(一)早期发现患者,统一诊断标准,早期明确诊断;(二)明确工作流程,统一治疗方法,早期规范治疗;(三)归口分级诊治,逐级延伸指导,三位一体管理。
二、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史:主要宿主动物为牛、羊、猪、犬、鹿等,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而被感染。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
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烤肉习惯。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实验室诊断: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三、治疗标准(一)、临床分期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见下表)。
布鲁氏菌病临床分期(二)治疗原则早期、规范、足量、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对确诊的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病人,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2.规范用药及用药途径:布氏菌主要在细胞内寄生,并容易形成肉芽肿,所用的药物只有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用于治疗布病的抗菌药物,既要在体外有杀菌作用,又要能渗入到细胞内,而且要达到足够的浓度。
3.综合疗法:由于布病发病机制的特殊和临床表现的多型性,在治疗时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单一治疗是难以奏效的,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也应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布鲁氏菌病的中医护理
乏力 、 关 节 和肌 肉疼痛 等 临床症 状 , 淋 巴结肿 大 、 肝 脾肿
大、 睾丸 肿 大等体 征 。严 重 时 关 节 疼 痛 、 活 动 受 限及 关 节 变形 , 丧失 劳动 能力 。
护 理
粥 以除湿通 络 。局部 热敷 可减 轻症 状 , 配合 针灸 治疗 能 提高疗 效 。④ 热 痹 : 关节疼痛 、 局部灼热红 肿, 触 之 痛 重, 得 热益 甚 , 得 凉 稍 舒 。可 兼 有 发 热恶 风 , 汗 出心 烦 , 口渴 思冷 等症 。护 理 : 清热通络、 祛 风 除 湿 为原 则 。方
临床 调 护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 S NATUR oP ATH F e b 201 4 Vol 22 No 2
.
布 鲁 氏菌 病 的 中 医 护 理
海 玲 娜 佳
( 内蒙 古 呼 伦 贝 尔 市 人 民 医院 , 0 2 1 0 0 8 )
布鲁 氏菌病 ( 简 称 布病 ) 又称 波状 热 , 俗称懒汉病 、
选 白虎加桂 枝汤 加忍 冬藤 、 连翘 、 威 灵仙 、 桑枝 、 牡丹 皮 、 赤芍 等 。局 部红 肿 热痛 , 可选 用鲜 凤仙 草或 鲜芙蓉 叶捣 泥涂局 部 以清热 通络 消肿 。病 室要 清爽 通气 , 饮食 宜 清
1 .发 热 护 理 : ①病室环 境 : 高 热 病 人 的 室 温 要 适 宜, 过 高 易 使 体温 上 升 , 过低易复感外邪而加重病情 。
有定处 , 遇 寒则 重 , 得热则减, 关 节 屈伸 不 利 。护理 : 散
寒温 经 、 祛 风 除湿 为原 则 。方 选 乌 头 汤 加 减 , 汤 药 要 趁
羊杆 菌病 等 。是人 畜 共 患 的传 染 病 。它 主 要 的 传染 源
布病的治疗方案
布病的治疗方案布病(Brucellosis),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动物的未处理牛奶、奶制品和肉类,或直接接触病畜体液而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50万人患上布病。
本文将介绍布病的常见治疗方案。
布病的治疗旨在消除感染源、缩短疾病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症状,并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具体情况,布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布病的首选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西环素、链霉素、利福平和联合用药。
- 多西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杀菌作用。
在布病治疗中,多西环素常与链霉素或利福平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通常需要口服多西环素4-6周,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所调整。
- 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布鲁氏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链霉素的治疗通常持续2-3个月,可以帮助患者彻底清除体内的病原菌。
- 利福平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布病治疗的药物。
利福平作用于布鲁氏菌内的细胞膜,抑制病原菌复制和生长。
药物疗程一般为3-4周。
2.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指针对病原菌源头进行治疗,防止再次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病因治疗方法:- 控制病畜:控制感染布鲁氏菌的病畜是预防布病扩散和再感染的关键。
对于受感染的牛、猪和羊等家畜,应该立即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此外,进行牛奶和奶制品的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动物并剔除是非常重要的。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预防人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牛奶、奶制品和肉类感染布鲁氏菌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这包括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兽医和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等。
- 强化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于布病的预防非常关键。
人们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体液,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特别是未经过充分加热处理的牛奶和奶制品等。
总结起来,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是治疗布病的两个重要方面。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 (2023 年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近年来南方地区的流行强度亦有所增加,局部地区时有疫情发生。
布鲁氏菌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治工作,在2012年原卫生部印发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布鲁氏菌属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共有12个种,包括羊种、牛种、猪种、犬种、沙林鼠种、绵羊附睾种、鲸种、鳍种、田鼠种、人源种和赤狐种。
其中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布鲁氏菌可造成人感染。
电镜下羊种布鲁氏菌为明显的球形,大小约为0.3 ~ 0.6μm ,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约为0.6~2.5μm.布鲁氏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
布鲁氏菌形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呈现多态性,细胞壁可增厚,也可变薄,或者脱落。
布鲁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55湿热1小时或者60湿热10 ~ 20分钟、75%酒精、0.1%新洁尔灭和含氯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感染的羊、牛、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鹿、犬、啮齿动物等。
(二)传播途径。
L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组织(如胎盘或流产物等)、血液、尿液或乳汁等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及物品感染。
2 .消化道传播:食用含菌的生奶、水及未加工熟的肉制品等食物感染。
3 .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吸入病菌污染环境中的气溶胶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农牧民、兽医、皮毛加工及屠宰工的感染率比一般人群高。
三、发病机制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在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并形成感染灶,约2 ~ 3周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表现出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
布氏杆菌病治疗偏方
布氏杆菌病治疗偏方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感染的牛羊禽肉而传播。
目前,虽然药物已经广泛用于布氏杆菌感染的治疗,但在一些地区,人们仍然喜爱传统的偏方来处理这个问题。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布氏杆菌病治疗偏方,包括绿豆汤、生姜治疗、咸菜水和苍耳子汤,并提供一些相关的科学观点。
首先,绿豆汤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常见偏方之一。
研究表明,绿豆具有较强的解热、抗病毒和抗菌能力,对于一些传染病的治疗效果确实显著。
然而,虽然布氏杆菌病与感染相关,但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绿豆汤对该疾病有特殊疗效。
因此,虽然绿豆汤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但不应取代正规的药物治疗。
其次,生姜也常被用于布氏杆菌病的治疗偏方中。
生姜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效果,且对胃肠道有促进作用。
尽管如此,生姜并不能直接杀灭布氏杆菌,无法作为根本治愈的方案。
因此,在使用生姜作为治疗布氏杆菌的辅助方法时,仍需要针对布氏杆菌感染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
第三个治疗偏方是咸菜水。
有人认为咸菜水具有清肺热、抗感染的作用,适合一些热性感染疾病的患者。
然而,咸菜水并不能直接杀死布氏杆菌,因此不能用于布氏杆菌病的根本治疗。
在治疗布氏杆菌病时,仍需采取一定的医学手段,如使用适当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
最后一个治疗偏方是苍耳子汤。
有人认为苍耳子具有清热毒、消肿解毒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灭一些感染病原菌。
然而,在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中,苍耳子汤并不能作为治疗方法的首选。
正规的药物治疗仍然是根本的治疗措施,而苍耳子汤只能作为补充治疗的方法。
综上所述,虽然一些布氏杆菌病治疗偏方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
因此,在发现布氏杆菌感染的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
同时,科学宣传和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帮助人们正确对待布氏杆菌病,避免使用无效的治疗方法,并加强感染预防措施,保持卫生和健康。
在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外,正确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一、布鲁氏菌病(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布鲁氏菌病(ICD-10编码:A23.901),且为慢性期。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年试行)、《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2007年)2.病类诊断急性期慢性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布鲁氏菌病( 慢性期)协作组制定的“布鲁氏菌病( 慢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临床常见证候: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布鲁氏菌病( 慢性期)协作组制定的“布鲁氏菌病( 慢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布鲁氏菌病(慢性期)的患者。
2.合并严重脑膜炎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凝集试验;(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3)血常规、尿常规;(4)CRP;(5)胸片;(6)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病原菌培养、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骨关节影像学、便常规。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祛瘀通络。
(2)气阴亏虚证:补气养血、祛瘀通络。
(3)瘀血阻络证: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4)湿热蕴结证:清热除湿,祛瘀止痛。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特色疗法(1)针灸疗法(2)中药熏洗疗法(3)中药离子透入治疗4.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痛疼、头痛、睾丸肿痛等症状有所改善。
布病治疗方法2篇
布病治疗方法2篇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于其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于布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前期治疗,可采取物理、化学和保健方法,后期则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物理治疗1. 消毒:对于病源体的消毒是布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采用红外线灯、紫外线灯、臭氧等消毒方法,消除患处和患者周围的病菌,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和扩散。
2. 物理理疗:包括热疗、冷疗、光疗等。
其中,热疗为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可通过热敷、热水浴、温泉、远红外线等方式,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缓解疼痛和肿胀,促进病情恢复。
二、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是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根据病情轻重,可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布病药物治疗常使用庆大霉素和甲氧苄啶等。
1. 庆大霉素:具有广谱抗生素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杀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2. 甲氧苄啶:可用于布病初期治疗,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能有效止痛和缓解病情。
三、保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简单的保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1. 健康饮食:合理搭配主食、蔬菜和水果等营养成分,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避免贪食垃圾食品和高热量食品。
2. 定期锻炼: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心肺功能,预防和缓解布病发作。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抗生素和中药等。
1. 环丙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杀灭细菌和真菌,对于布病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但不宜长期使用。
2. 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型抗菌药物,能强力杀灭耐药菌,对于严重感染及耐药菌引起的布病感染效果较好。
3. 抗生素:可选择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等,青霉素主要用于轻度感染、轻度慢性病和乙类感染治疗,庆大霉素则主要用于严重感染及急性病毒性疾病。
4. 中药:中草药可作为辅助治疗,达到协同作用的效果。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芩、连翘、黄耆、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人间布病情况汇报
人间布病情况汇报
自从布病被确认为一种由螨虫传播的寄生虫病以来,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关注
度逐渐增加。
布病主要通过螨虫传播,而螨虫又以啮齿动物为宿主,因此人类很容易受到感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人间布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以下是我对人间布病情况的汇报。
首先,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间布病的感染率呈现出逐年上
升的趋势。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人们更容易受到螨虫的感染。
而且,由于布病潜伏期长,很多感染者在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为了传播源,这也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
其次,人间布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疼痛等。
严重感染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而且,由于布病症状与其他皮肤病相似,很多患者往往被误诊或漏诊,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人间布病的治疗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
治疗,但是由于螨虫对抗生素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使得治疗难度加大。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人间布病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预防人间布病也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布病的关键。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对于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人间布病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感染率逐年上升、临床症状多样、
治疗难度大、预防工作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人间布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高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以期在未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人间布病的传播。
布病的治疗方法
布病的治疗方法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在治疗布病时,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患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布病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抗生素是治疗布病的主要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利福平、阿米卡星等,这些药物对布鲁氏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在使用抗生素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或中止治疗,以免造成药物耐药或病情反复。
其次,对于合并症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比如,对于伴有关节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关节液抽取或手术清创,以减轻疼痛并恢复关节功能。
对于合并器官损伤的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变、肝脾功能损害等,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来改善病情。
此外,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和营养的调理。
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机体更好地吸收药物并加快康复,而合理的饮食搭配则可以提高免疫力,减轻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有助于促进康复。
最后,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也是治疗布病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耐心和关怀。
同时,针对病后康复的需要,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总之,布病的治疗方法涉及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休息营养、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或进行不必要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希望本文介绍的布病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人间布病中医治疗方案
人间布病中医治疗方案布鲁氏菌病属于中医湿热痹症,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可纳入湿热疫病范畴。
本病系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初期以发热或呈波状热,大汗出而热不退,恶寒,烦渴,伴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为主要表现;继而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低热,自汗盗汗,心悸,腰腿酸困,关节屈伸不利等。
其基本病机为湿热痹阻经筋、肌肉、关节,耗伤肝肾等脏腑.一、急性期中医辨证治疗:1.寒热错杂型:临床表现:头疼恶寒,或微恶风寒,或往来寒热,关节疼痛,身重少汗,身热不扬,午后较重,胸闷不饥,口不渴,苔薄白或厚腻,脉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
参考方药: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柴胡15克,葛根20克,厚朴10克,槟榔10克,草果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通草6克.水煎服1日1剂。
加减:肌体关节疼痛加桑枝20克;呕恶欲吐加生姜6克,竹茹6克;热邪转盛加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
2.湿热侵袭型:临床表现:但热不寒,发热自汗,汗后其热不午后热甚,肌肉或关节疼痛,或见肿胀。
头痛,身体沉重,渴不多饮。
或睾丸肿大疼痛,小溲赤涩,大便秘结,面色微红而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透邪,利湿通络.参考方药:黄芩12克,滑石30克,栀子12克,茯苓皮12克,白蔻仁10克,杏仁10克,郁金10克,薏米仁30克,大腹皮10克,通草6克。
加减:关节肿胀疼痛加防已12克,穿山龙15克;热邪炽盛加黄连10克,连翘12克;湿邪偏盛加厚朴10克,猪苓10克3.湿热瘀阻型:临床表现:头昏头痛,身热夜甚,心烦不宁,不欲饮,面赤唇焦,精神不振,汗出,周身关节疼痛如刺或挚痛不得屈伸,甚至鼻衄,发斑,肝脾肿大,舌有紫斑脉沉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参考方药:金银花24克,银翘24克,当归尾6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10克,青蒿10克.加减:睾丸肿大加荔枝核15克,川楝子12克,龙胆草12克;肝脾肿大加丹参30克,柴胡6克;肌体关节疼痛加穿山龙15克。
布病治疗
(一)西医药治疗●适用于急性、亚急性期的治疗●1、抗菌素治疗●①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
利福平成人每天450-600mg,饭前顿服,每天一次;强力霉素每天100mg,饭后顿服,首次加倍,每天一次。
21天为一疗程,共服三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应用此疗法,复发率很低。
●②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
一般用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最常用的是四环素。
三种抗生素用法大致相同,每日2g,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共服三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第一疗程并用链霉素。
成人每日1g,分两次肌注。
一般治疗48—7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平均退热期为5—7天。
●2、对症治疗●头疼或失眠者,口服止痛剂或镇静剂,如复方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
高热持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或服退热剂。
关节疼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每日2~3次;也可口服昆明山海棠片,每次2片,每日3次。
局部关节腔积液时,可行关节腔穿刺,抽出其内积液,注入链霉素0.1~0.2g,1~2周注射1次。
某些固定性关节痛及神经痛,可采用封闭疗法,常用药物为0.25—0.5%的奴佛卡因,一般注射3—5次为宜。
膝关节、肘关节、髋关节每次注射3—5ml;腕、踝关节每次注射1—3ml。
(二)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布病均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期病人效果较抗菌素明显。
慢性期布病大致分虚证型、血瘀型、痹症型、湿热型。
治疗原则为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蠲痹活络及清利湿热。
具体治疗方剂较多,常见有如下方剂:●1、益气养阴煎。
黄芪25g,党参25 g,白术25 g,生地25 g,沙参15 g,麦冬15 g,五味子5—15 g,山药25 g。
●2、血府逐瘀汤。
当归15 g,生地15 g,桃仁20 g,红花15 g,枳壳10 g,赤芍10 g,柴胡5 g,甘草10 g,桔梗7.5 g,川芎7.5 g,牛膝15 g。
●3、身痛逐瘀汤。
桃仁15g,红花15g,地龙15 g,秦艽15g,仓术15 g,黄柏10 g,乳香10 g,没药10 g。
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指南年修订
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指南(2016年修订)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分别将布病规定为乙类传染病、职业性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
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颤或畏寒、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
部分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以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一)一般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二)免疫学检查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l∶400++及以上。
布病的治疗方案
布病的治疗方案引言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或布病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广泛存在,并且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布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本文将对这些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药物治疗方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布病治疗的主要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链霉素、利福平等。
这些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控制布鲁氏菌的繁殖,并减轻病症症状。
具体的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过敏史来确定,一般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抗感染药物除了抗生素,还可以使用抗感染药物对布病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增加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疾病的程度。
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包括伊曲康唑、利福昔明等。
其他辅助药物在布病的治疗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药物来减轻病症症状和促进康复。
例如,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来缓解发烧和疼痛的症状,使用止吐药来减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非药物治疗方案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布病治疗的重要一环。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建议患者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高蛋白质的食品以及易消化的食物。
环境治疗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此,对患者所处的环境进行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通风和消毒,防止病菌的传播。
其次,患者应避免与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接触,如牛、猪、羊等。
心理调适由于布病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及时进行心理调适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可以通过与亲友交流、参加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和抑郁。
结论布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抗感染药物和辅助药物的应用。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环境治疗和心理调适等方面。
患者在进行布病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布病的治疗方案
布病的治疗方案引言布病,也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物,如病兽或其分泌物,引起人类感染。
布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病报道,并且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治疗布病的方案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药敏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布病治疗方案,并提供一些治疗建议。
治疗方案布病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布病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链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等。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疗程。
2.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布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解热、止痛、补液、调节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医生会制定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案。
3. 隔离措施由于布鲁氏菌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隔离措施,以避免对他人的传播。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住院隔离,病室要保持清洁卫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
4. 饮食调理布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和摄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治疗建议在治疗布病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医嘱用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中断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疗效,患者应保持耐心并坚持治疗。
2. 定期复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监测疾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
同时,患者应保持和医生的良好沟通,及时向医生反映自身病情变化。
3. 强调个人卫生个人卫生对于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和传播至他人至关重要。
患者应经常洗手,保持衣物和床上用品清洁,避免与他人分享日常用品,如牙刷、毛巾等。
4. 注意休息和调节心理状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人间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南
河南省人间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指南(试行)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病畜及其污染的肉乳皮毛等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而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罕见。
我省布病流行严重,传染源主要为病羊和病牛,畜牧养殖场、牲畜屠宰场、乳肉皮毛加工厂和回族村镇等地区是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畜牧养殖、牲畜交易和屠宰、乳肉皮毛加工等从业人员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人员是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
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人间布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手段。
为规范开展布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培养公众的健康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卫生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2〕54号)、《卫生部农业部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卫疾控发〔2005〕383号),结合河南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目标覆盖全社会,突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采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普及布病防治知识,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强重点人群行为干预的宣传教育,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构建群防群控的防治局面,降低布病发病率。
二、具体目标(一)社会公众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知识传播手段,使广大群众了解布病是一种典型的人1畜共患病;了解布病传播方式和防护知识,培养良好的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活工作习惯;了解布病的一般症状、临床特点、危害和预防知识,做到发病后能够早就医、早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二)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明确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责任,建立健康教育制度,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促使重点人群了解布病传播知识、掌握防护方法、培养形成防病意识和生活作业方式,降低发病率。
(三)布病病人医疗机构担负着对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责任。
通过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慢性化危害和规范药物治疗要求等,主动配合治疗和管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慢性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布病中医治疗方案
布鲁氏菌病属于中医湿热痹症,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可纳入湿热疫病范畴。
本病系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初期以发热或呈波状热,大汗出而热不退,恶寒,烦渴,伴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为主要表现;继而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低热,自汗盗汗,心悸,腰腿酸困,关节屈伸不利等。
其基本病机为湿热痹阻经筋、肌肉、关节,耗伤肝肾等脏腑。
一、急性期中医辨证治疗:
1.寒热错杂型:临床表现:头疼恶寒,或微恶风寒,或往来寒热,关节疼痛,身重少汗,身热不扬,午后较重,胸闷不饥,口不渴,苔薄白或厚腻,脉濡缓。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
参考方药: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柴胡15克,葛根20克,厚朴10克,槟榔10克,草果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通草6克。
水煎服1日1剂。
加减:肌体关节疼痛加桑枝20克;呕恶欲吐加生姜6克,竹茹6克;热邪转盛加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
2.湿热侵袭型:临床表现:但热不寒,发热自汗,汗后其热不午后热甚,肌肉或关节疼痛,或见肿胀。
头痛,身体沉重,渴不多饮。
或睾丸肿大疼痛,小溲赤涩,大便秘结,面色微红而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透邪,利湿通络。
参考方药:黄芩12克,滑石30克,栀子12克,茯苓皮12克,白蔻仁10克,杏仁10克,郁金10克,
薏米仁30克,大腹皮10克,通草6克。
加减:关节肿胀疼痛加防已12克,穿山龙15克;热邪炽盛加黄连10克,连翘12克;湿邪偏盛加厚朴10克,猪苓10克
3.湿热瘀阻型:临床表现:头昏头痛,身热夜甚,心烦不宁,不欲饮,面赤唇焦,精神不振,汗出,周身关节疼痛如刺或挚痛不得屈伸,甚至鼻衄,发斑,肝脾肿大,舌有紫斑脉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参考方药:金银花24克,银翘24克,当归尾6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10克,青蒿10克。
加减:睾丸肿大加荔枝核15克,川楝子12克,龙胆草12克;肝脾肿大加丹参30克,柴胡6克;肌体关节疼痛加穿山龙15克。
乏力倦怠,盗汗,午后发热加鳖甲30克,秦艽10克,知母12克,地骨皮12克。
二、慢性期中医辨证治疗:
1.寒湿涸结型:临床表现:乏力,或有汗出,四肢发凉,形寒怕冷,筋脉拘急,肌肉酸麻,腰、脊、髋、骶、膝等关节疼痛,屈伸艰难,得热痛减,或大便溏稀,小便频或清长,舌体胖大,舌质淡黯红,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利湿止痛。
参考方药:炮附片10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杭芍16克,木瓜30克,穿山龙15克,鸡血藤12克,黄芪15克,炙甘草10克。
加减:关节疼痛较甚加附片至15-30克(先煎);腰腿疼痛加
杜仲12克,狗脊12克;肢体酸麻加当归12克,地龙10克。
2. 阴血亏虚型:临床表现:乏力,盗汗或自汗,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头昏眩晕,五心烦热,腰膝等关节或肌肉酸痛,或游走不定,肢体麻木,消瘦,或妇女少经等。
舌质淡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阴化湿,养血通络。
参考方药:生地12克,当归10克,杭芍16克,女贞子12克,枸杞10克,红花10克,桑枝15克,穿山龙15克,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
加减:阴虚火旺盗汗严重者加地骨皮12克,五味子10克;心悸怔忡严重者加酸枣仁15克,龙骨30克;头昏眩晕严重者加菊花10克,钩藤10克。
3.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较著,自汗盗汗,食欲不振,面无华色,头疼头晕,气短心悸,倦怠喜卧,或午后热甚,肌肉酸麻,关节疼痛,舌质,少苔,脉细无力或虚浮。
治法: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参考方药:党参1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白术12克,五加皮10克,穿山龙12克,甘草6克。
加减:阴虚身热耳鸣加黄精12克,枸杞子10克;脾虚纳呆加焦三仙各12克;腰膝疼痛加牛膝15克,川断12克。
4.血瘀脉络型:临床表现:乏力,精神不振,关节肌肉疼痛如刺,或痛有定处,或游走窜痛,或见肿胀,肢体麻木,活动受限,或见皮下紫色斑纹,面色晦暗,或妇女痛经。
舌质黯红,苔白,脉沉细。
治法: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参
考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丹参30克,香附6克,秦艽12克,穿山龙12克,甘草6克。
加减:寒胜肢体关节冷痛加桂枝10克;湿胜关节肿痛加防已12克,炒苍术10克;气虚乏力严重者加黄芪30克。
三、中医适宜技术:
1.外治法:在局部疼痛部位,可进行中草药药渣足浴、熏蒸、热奄包及塌渍等方法治疗。
2.中医脐疗法:盗汗用五倍子5克,何首乌5克,同研细面后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窝,外盖无毒塑料纸或纱布,胶布固定。
1日1换。
连用5-6日。
3.针灸疗法:取穴:大椎,足三里,合谷,风门。
恶寒发热加曲池,内关,太冲;阴虚内热加三阴交,气海,中脘;肘关节疼痛加曲池,手三里,尺泽;指关节疼痛加外关,八邪;髋关节疼痛加秩边,环跳;膝关节疼痛加膝眼,阳陵泉等;并发睾丸炎加三阴交,行间,侠溪等。
用毫针刺法,均用泻法,留针15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关节疼痛怕冷,可以用艾条局部熏灸治疗。
关节肿胀疼痛者,可以局部拔火罐治疗。
4.中药药膳:黄芪炖猪蹄:黄芪30克,葱100克,猪蹄2个,盐适量。
每3日1次,共炖烂佐餐食用。
补中益气,通经补血,适用于气血虚损,经络不畅,肢软乏力,精
神不振等布病食用。
养阴酸梅汤:乌梅6个,大枚,冰糖少许。
放入随身杯,冲入沸水,1分钟后倒掉水。
再次冲入沸水,焖20分钟后当茶喝,可以反复冲泡。
清虚热,养气血。
可以改善布病患者睡觉出汗较多等问题。
生脉茶:西洋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大枣5枚。
将以上材料均匀打碎,每日取适量冲泡饮,冲泡时可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则味道更佳。
益气养阴,生津,开胃消食。
适用于阴虚、气阴亏虚的布病平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