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里的课堂提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里的课堂提问

都江堰市灌口中学郑萍

新课改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提问的设计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精练的设问、精妙的反问、精彩追问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对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增进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费时费力,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大量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非此及比的问题,形式上很热闹,但提不到点子上。那怎么才能提出好问题呢?

一、课堂提问有规可循,六大原则常记于心

1.目的性原则课堂上的任何提问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不明确地提问。例如,在一节地理

课上一位教师讲到白种人的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时问:“白种人的特点有哪些?”学生答:“肤白,多毛”,教师问:“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胸部”。其实教师是想问“白种人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

可是由于提问不明确而闹出了笑话。

2.启发性原则好的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不仅要使学生能答出是什么,还应该使学生能讲出“为什么”,进

而还能提出和答出自己的见解。

3.针对性原则课堂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须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由浅入深。

4.趣味性原则课堂提问要结合生活、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整体性原则一堂课的提问系统,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服务于整堂课的教学目的。

6.主体性原则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设问、追问、反问,课堂提问百问不厌

(一)精炼的设问——自问自答造悬念,引入课题应自然。

设问的其特点是教师将问题提出,并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自问自答,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造成学生的悬念感。设问常用于复习与引入新课。

【案例1】

讲“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时,课前在小黑板上,我准备了这样一个填空题(这是哈佛大学的一道数学入学考试题):先观察规律,再填空:

学生观察了一会儿,怪?这是数学题吗?像在画小报的花边!在同学们迫切地想知道答案时,我故意卖起关子:“欲知答案如何,请仔细阅读教材《轴对称图形》,学生很快翻书阅读,恍然大悟,哈!这不正是利用“轴对称"知识,将:“1、2、3”的对称部分写出来形成的规律吗?于是纷纷回答。原本是枯燥无味的概念,学生却津津有味,学习的愉悦感油然而生!想必还不易遗忘吧!

【案例2】

在讲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时,我在画出其图像后,给学生展示了网络歌曲《悲伤的双曲线》的歌词“如果我是双曲线,你就是那渐近线。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然而我们又无缘,漫漫长路无交点。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难道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并配以音乐,完后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双曲线是悲伤的?悲伤在哪里呢?”学生都兴趣盎然,连最懒学的后进生都发现了:“双曲线一直接近但永远无法到达坐标轴。”继而我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双曲线一直接近但永远无法到达坐标轴?”开始了反比例函数解析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取值范围的探究,正好是歌词中的“等式成立有条件”。效果非常好,学生对双曲线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精彩的追问——分解问题环环扣,周密思考循循诱

追问就是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不断地提问学生。追问的特点是教师发问的语气较急促,问题与问题之间间隙时间较短,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

【案例1】

讲《中心对称图形》时

师:(观察细铁丝)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生:是

师:它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生:中点

师:为什么?你能演示一下吗?

师:那平行四边形是中兴对称图形吗?你能演示一下吗?

【案例2】

在讲到不等式的运用时,在解决问题:“在超市购物办卡可打9折,办卡要花100圆,那么,至少要买多少东西才划算?”时,我设计提示问题:“买100圆东西省多少圆?那么买多少东西才能省100圆?”这时,基础差的学生也能一口答出了。

(三)精妙的反问——反面提问奇思妙,以反推正思维巧。

反问就是从反面把问题倒过来提出,让学生利用事物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以反推正。其特点是以反推正,扩大信息反差,构成矛盾情境。它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矛盾冲突,能将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提出来,以引起注意。

【案例】

在讲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一个女生自编了一道关于年龄的应用题:“我12岁,问老师什么时候年龄是我的三倍?”(我此时32岁)话音刚落,孩子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不可能,题出错了,老师没有36岁”有的说:“可能!总有一天可能!”我则尴尬地站着——有的孩子以为我都四十来岁啦!呵呵!这道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怎么解决?先列方程:设x年后老师的年龄是学生年龄的3倍,由题意得:3(12+x)=32+x,解之得x=-2,有同学说了:“负2不符合实际,舍去,所以该应用题无解。”这时同学们就开始疑惑了。我继续问道:“负2说明什么呢?时间有负的吗?”有的同学反应出来了:“负说明是2年前!”这里方程的解是负数,这个反问引出的回答让学生印象深刻,拓展了学生在实际生活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苦学、乐学、巧学,学海无涯诲人不倦

当然,课堂提问还有互问、直问等等形式。不管哪种提问,都要遵循前面所说的提问六大原则,都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可以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苦学中解脱出来尝到乐学的甜头,学会巧学。

新课改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发展他们的创新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打造高效课堂,其中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很多时候也缺乏精辟的提问,总感觉自己的语言太罗嗦,常忍不住喋喋不休地去唠叨和提醒,而没有耐心地等待学生去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留足学生思考空间。教师要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环环紧扣的提问和引导,使学生逐步展开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真理。名师之所以能非常出色地贯彻新课程理念而又能惜言如金,这绝非一日之功,这是一种极高的教育艺术境界,是集多种素养于一身的结果。学习他们决不能机械模仿,必须多多自我感悟和反复实践,还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设问、追问、反问,课堂提问百问不厌,苦学、乐学、巧学,学海无涯诲人不倦。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乐于钻研,才能教会学生幸福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