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关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_人教版新课标
珍视我们身边课程资源[论文]
珍视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语文观”已成共识。
那么我们在追寻什么?我们在追寻一种文化的根——学生赖以发展的基点。
在学生人格素养沉积、培植的过程中,地方文化就是一条始根。
而真实的文本则是不需要你去故意地设置场景的,它是天然的,因为这些文化就在身边,学生很容易去主动地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加课程资源的意识。
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并开发。
”九江,名胜古迹繁多,历史名人不胜枚举。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些地方文化资源,来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来增加他们多方面的营养,从而全方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地方资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九江,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
我们自己所熟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阵地。
以地方文化为诱因,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生于九江,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开创田园诗派,享誉文坛、驰名世界的陶渊明,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杰作。
我们在学习他的作品时,课前可先带孩子们到桃花源一游,重现“风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再将自己收集的桃花源的照片,有关的诗句、文章和陶渊明的简介制成课件,通过感受桃花源的秀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第一锤就敲打到了学生的心灵上,他们思维的火花就会激起,他们就会像磁石一样被牢牢吸引住。
巧妙的导入使学生很快由课间活动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产生对新知的渴望,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最佳铺垫,这样一来,《桃花源记》的宁静安逸,《归去来兮辞》的淡泊自然,《归园田居》的安乐闲适便跃然纸上。
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美国作家奥尔科特曾说过,在乡村出生长大的人等于受了一部分最好的教育;而我要说,在九江长大的孩子,则多了一个壮丽秀美的精神家园。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人教版新课标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课程总是围绕教育目标设计的。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和教师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认识、反思教育。
也就是说,每个学校都应当在明确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又能怎样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独特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
校本课程一方面是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桥梁和手段;另一方面,它也极需要正确的教育哲学、办学目标的指导。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我校的校本课程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立校本课程的中心是创新;校本课程的基础是生活;基调是动态、开放、民主;校本课程的灵魂是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学生。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学生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重视学生自身独立的生命价值。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我与社会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中,只有时刻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注意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社会。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社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二零零零年十月,郑州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全国糖烟酒交易会,我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亲身体验那种气势磅礴的商战气氛。
回到学校后,我组织他们把在糖烟酒会上的见闻和感受说一说。
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
王哲同学说:“我在贸易货栈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无颜六色漂亮极了!”冯源同学说;“我们的祖国这么大,有那么多美丽的城市,可全国糖烟酒会每年都定在我们郑州举行,作为一个郑州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_人教版新课标-word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语文是人教版新课标一、语文是什么这里所谈及的“语文是什么”,不是要给语文下个定义,而是将语文作为“母语”来审视,是从现实中语文的广阔外延与丰富内涵对语文进行一个平民化的理性思考。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所理解的语文,它不是王国维、吕叔湘、叶圣陶等定义的语文,那是国学大师深邃的语文;不是鲁迅、徐志摩、丁玲等笔下的语文,那是作家文艺化的语文;不是于漪、李吉林、魏书生等演绎的语文,那是教育专家的语文;不是薛法根、孙双金、王崧舟、窦桂梅等课堂上的语文,那是难以企及的语文……于我而言,语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时时放出耀眼的光芒;语文是一片温润的碧玉,让人一触便爱不释手;语文是星空中的银河,从古到今,在人类的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淌;语文是伴我降临人世,陪我成长和随我离开世间的忠实伴娘;语文,是流淌在笔端的爱恨情仇……任何一个生命呱呱坠地时,回荡在其耳畔的是亲朋好友的呼唤;一个生命辞别人世时,萦绕在其耳畔的也是亲朋好友的呼唤,只不过前者是对新生命的欢迎,后者是对逝去生命的挽留。
而就在这生死的呼唤过程中,生命个体一直在语文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中成长,且这个过程就是语文在生命体上烙印的过程。
在生命的这一呼一唤中,是语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空灵与惬意;是语文,让我们了解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怜惜与豪情;是语文,让我们知道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自强不息与爱国情怀;是语文,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是语文,让我们认识了“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自然……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知道了屈原的忧伤,杜甫的忧国,岳飞的忠诚,谭嗣同的热血……在成长的岁月里,是语文带我们进入了奇妙的世界!所以,于我而言,语文是娘胎里母亲的甜蜜话语,是坠地时亲人的呼唤,是犯错时父亲的责骂,是进步时老师的褒奖,是工作时领导同事的帮助,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是书籍里的故事、传说和神秘,是病榻上的喃喃絮语,是喜怒哀乐流经心头的感受,是风花雪月带来的悲欢离合,是离开人世时亲人的哭泣,是一切与生命相连的话语和文字……二、语文教育的“唤醒”什么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毋庸赘言。
小学语文论文精彩课堂源于关注教学细节 人教版新课标 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论文精彩课堂源于关注教学细节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小学语文论文精彩课堂源于关注教学细节-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小学语文论文——精彩课堂源于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人民教育版新课程标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应如何重视、捕捉甚至处理好那些有益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细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呢?下面我用自己切身经历的几个教学案例,具体谈谈其操作的有效途径。
一、精彩的细节来自课前的精心设计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设计无疑就是课堂教学的蓝图,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老师课前的精彩细节的预设,而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
只要我们用心去备教材、备学生,根据实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完全有信心让语文课成为小学生的最爱。
总之,精彩的课堂需要精彩的细节,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预约精彩。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二年级第二卷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文本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情节曲折有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为了体现“略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的要求,我在课前做了如下大胆的设计: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在学生自我阅读和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他人交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卡罗尔对小猫的爱和小猫带来的生活乐趣;感受卡罗尔善良美丽的童真,让学生在生活的乐趣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于预设的教学过程比较切合本班的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在与大家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有一位学生说觉得爸爸做广告很有趣,因为爸爸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
可见这个学生希望每个爸爸都对孩子负责,她感受到亲人关爱的快乐。
有的学生觉得钢琴叮冬叮冬响成一片很有兴趣,并说她家里很热闹,像开音乐会。
这名学生感受到生活热闹的乐趣。
还有一名学生体验到了生活有时有点无耐,说猫躲藏在拖鞋里,卡罗尔和家人只好打赤脚。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人教版新课标“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理论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能脱离实际,语文学习也不例外。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她的魅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现实生活的注入,没有富有情趣的欣赏,没有深入内质的思考,没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没有教师的创意,没有学生的创造,只有违心无奈的曲从,何来活泼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效果!“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将一个人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而语文以它的独特性成为人文精神重要的载体之一。
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需要现实生活的植入。
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
可以这样说,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
一、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在课文学习中,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正反典型,明辨是非曲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此乃寓思想教育于现实生活的恰当联系中。
教材中有些议论文的论点、有些小说的主题,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受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时还难以有比较清晰、透彻的理解,这时候讲思想教育自然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如果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则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生活现象,理解教材中蕴含的道理,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
一旦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这样的道理就变得通俗、浅显了,易于接受了。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人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把握这些切人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教版新课标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学有所获,要想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如果,我们只是局限于教材,就会造成学生的认识、收获、提高受到限制。
毕竟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我们要学会利用教材,把它当作一种操作手段,当作达成教育目标的媒体,不能只是讲解教材。
例如:小学语文十二册中的一篇说明文《世纪宝鼎》一课,虽然文中只是介绍了世纪宝鼎的艺术造型和深刻寓意,但我们的学习目标却不仅仅是学会这些。
而是要学生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将鼎的样子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并且能口头介绍清楚,并且学会如何阅读其他说明文,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
怎样才能借助有限的教材内容达成以上目标,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呢?在平日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可以从教材出发,丰富课堂资源和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所以在设计《世纪宝鼎》一课时,我们选择了网络教学来丰富课堂资源,并且在课堂教学后,我们由此延伸到课外,再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展“走近鼎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充实学生所获。
整个由网络课堂教学走向课外的学习活动不仅学生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我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利用网络,丰富课堂资源当代信息化进程,推动着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少作题。
扩大学生的储存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网络教学恰恰为我们开辟了全新的课程资源。
强大的信息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阅读的信息资料,可以大大充实我们的教材内容。
如果教材是人体的“架”那么,网络向我们提供的大量素材就会让我们把干瘪的“架”变的有血有肉,充满灵性,富有活力。
《世纪宝鼎》是六年级的一篇说明文,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很大,鼎出于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又离学生生活时代非常遥远,网络却能拉近学生与青铜器的距离。
留意身边课程资源让语文“活”起来
教学篇•教学创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育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建构性实施课程的目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实施新课程就是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在充分考虑学生、教材、情景等背景因素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师生组织的教学共同体中,通过以师生交往为主的活动过程,达到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目的的教学活动。
由此看来,实施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纵观当今教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疑是教师关注的焦点。
我们在竭力去寻找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同时,有时甚至为寻找不到资源而大发感叹的同时,是否留意了您身边的课程资源。
如何利用伸手可及的教学资源,让语文“活”起来呢?一、活用但不轻视教材教材一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教材仍然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
而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还教学活动本来的面貌,教材也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可见教材是从属于、服从于师生教学需要的,教师应把课本作为师生学习的拐杖和工具。
因此对于教材的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中外文化宝库浩如烟海,语文课本只能是沧海一粟,如把课本看作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那必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了广泛涉猎,大量吸收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从帮助学生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并且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切实把课文当作“例子”。
教给学生方法,并举一反三地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成语、故事、谚语、俗语等纳入语文阅读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电子音像资料、网络、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生活经过认真筛选,作为教学内容。
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走“开放式”的语文道路,让学生获得潜在的文化功底,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个维度。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图书、报纸、杂志等语言资源。
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借阅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图书馆举办的阅读活动和书法比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文化资源。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博物馆、文化馆参观,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观看文物、古代书籍等,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文字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对语文教学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生活场景,开展语文教学。
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通过学生的作文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让他们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采访的过程,通过采访来了解他人的故事,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我们还可以开展语文与艺术的联合教学。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我们可以邀请美术老师一起合作,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对文字的感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又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去表达。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去感知文字的魅力;或者可以利用电子阅读器、电子笔记本等设备,让学生通过电子阅读的方式去感受语言的力量。
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作文交流、查阅资料等活动,拓宽他们的语文视野。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如何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身边的资源包括学生自身、家庭、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等。
学生自身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经验和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让喜欢读书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分享,并进行书评;让喜欢游戏的学生通过游戏进行语文训练,如设计语文迷宫、语文接龙等。
家庭是学生获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丰富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师可以密切与家长的合作,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语言环境和学习动力。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
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建立家庭图书馆、定期和孩子一起读书、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等。
社区也是一个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如义务宣传、文艺演出等,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自然环境也是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野外写生、实地考察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自然环境来丰富语言表达。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中获取素材,进行创作和写作,如写景诗、描写自然的故事等。
除了身边的资源,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如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学习,扩大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渠道。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上使用丰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该通过了解学生、与家长合作、利用社区和自然环境等方式,创造多样化、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要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们积极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文将从利用身边的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等方面谈谈如何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自然环境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资源之一。
小学生处在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用来丰富语文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写景,让学生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作灵感。
学校周围的公园、河流、田园等自然景观也是资源丰富的语文教学场所,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场所开展自然写作、自然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他们语文素养。
文化资源也是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正是在接触各种文化知识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丰富语文教学。
将一些地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着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文物的魅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增添生动的色彩。
人文环境也是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人文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到古迹名胜参观,让学生在古迹名胜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文艺团体、表演场馆等资源,开展语文朗诵、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
身边资源广泛,不仅包括教学设施、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情境。
教学设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操场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场所。
在图书馆中,可以进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能力;在操场上,可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以利用科技设施,进行多媒体教学,展示各种语言应用技巧和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自然环境也是我们非常好的资源。
可以利用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实地写作、创作活动。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写下他们的感受与想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是我们很好的资源。
可以利用家庭作业、家访等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素材,扩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就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语言,接受语言的熏陶和磨炼。
选择身边的人物、事件、事物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运用等方式进行语文学习,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语文的熏陶,达到深刻的感悟和认识。
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言的感悟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积累语言素材,主动运用语言,主动发现、体会和领悟语言规律,以及语言的美丽和神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身边的资源是我们最容易获取的资源,可以通过巧妙利用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他们最熟悉的。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教学《对你说》,我们可以邀请学生们到前台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们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作文。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教学中,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来进行教学。
学校图书馆是一座宝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知识。
我们可以约定固定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到图书馆进行阅读活动。
每周一上午的第一节课,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到图书馆,让他们自由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在一周的时间里完成阅读和写读后感。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利用校外资源来进行教学。
比如说,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场所,让他们亲身体验到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当教学《游泳》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去游泳馆进行观摩,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游泳运动的魅力。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拓宽他们的眼界。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给学生们带来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展示电子课件等方式,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
在教学《飞得高》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播放一段关于飞机起飞的视频,让学生们亲眼目睹飞机翱翔于蓝天的壮丽景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加深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利用身边资源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身边的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本,教师通过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呢?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内外的环境资源展开语文教学。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校园内外的环境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春季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坛、操场等地参观、观察花草的生长变化,了解花卉知识,并以此为素材编写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诗词,可以通过在校园内的展板、走廊等地进行宣传和展示,增加学生对经典诗词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来丰富语文教学。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料。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地进行参观和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进行教学,在学生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的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来丰富语文教学。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材。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提供一些资源,比如家中购买的图书、音像资料等,供学生参考和借阅,扩大他们的阅读选择。
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到班级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或生活故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来丰富语文教学。
互联网是信息的宝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各类语文教学资源,比如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进行教学交流和资源共享,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和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整合有效资源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整合有效资源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人教版新课标学语文是为了什么?分数?认识几个字?会写作文?不是的,学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让学生具有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不是以语文或数学这么单一的学科形式出现的,而是综合的整体的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
因此,语文教学也不能纯粹地以孤立的学科形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课程资源意识,既要立足教材,又要拓宽领域,将相关的资源与语文进行整合、互补,如报刊、科学实验、音乐、标牌广告、几何图形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变得具象化,丰满化。
一、与音乐整合,枯燥变生动音乐在语文课上是用来渲染气氛的,它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缀整个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成长,从而爱上语文课。
1.音乐导课,愉悦入境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我就在课前安排歌曲《种太阳》,孩子们一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马上就跟着音乐跳起舞来了!于是我趁机跟孩子们说:喜欢这首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太阳有关的课文!这样自然而然就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2.音乐游戏,快乐感悟如学习《雨点儿》,体会雨点儿洒落下来帮助别人时快乐的心情。
我就运用了一个音乐游戏:“现在我们来听听雨点儿飘落下来跟大地上的花花草草都说了些什么吧。
”随即我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吸引孩子们投入情感,引导孩子们联想雨点儿会跟它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它们又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歌曲刚结束,孩子们就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雨点儿在给大地讲天上有趣的故事;有的说种子在向雨点儿道谢,谢谢雨点儿帮助自己发芽;还有的说花儿和小草也在跟雨点儿说谢谢呢!通过聆听歌曲,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与表演结合,呆板变有趣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表演,他们有非常强烈的表演欲望。
小学语文论文-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有效拓展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有效拓展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人教版新课标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就是非常全面的识字课本,社会、街道、学校、家庭都是识字的理想场所。
充分运用生活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拓展识字课堂,有助于学生增加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
1.在学生生活中认识生字。
首先,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识字。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十分好奇学校生活,所以在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开展入学教育时,就可以灵活融入识字教学,例如认识各专用教室的名称、学校的名字等。
学生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感觉自豪、兴奋,经过这些地点时也会主动读出这些字。
为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精心布置教师,将相应的汉字和拼音卸载可视物品上,例如黑板、讲台、课桌等,在循序渐进中增大学生的识字量。
其次是通过同学识字。
每次升学开学时,同学们都要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教师可以在讲台桌上贴上由班内学生姓名编制而成的座位表。
在评选班干部时也可以将认识其他同学姓名的程度作为考核元素之一,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其识字积极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会聚集在一起,自我介绍,共同认识对方的姓名。
这个做法看似无意,其实非常用心,能够起到良好的识字效果。
2.在家庭生活中认识生字。
学生在家中能够自由活动,不会感觉受到拘束。
其实在看动画片、吃零食等家庭活动中都能学习到许多生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看看动画片的字幕,观察零食包装袋上的说明,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及时向家长请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生字。
生活中有许多知识,只是我们没有留意到。
教师和家长应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例如社区内的宣传栏、超市中水果的名称、公交车站牌上的地点等,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当作识字课本。
在不经意间学习生字,享受生活的乐趣。
四、通过儿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教学儿歌通俗易懂,语言浅显,思想明快,而且涉及广泛的内容,活泼稚拙,趣味性十足,非常适合开展识字教学。
而且儿歌具有音乐性,有一定的节奏,顺口易记,朗朗上口,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也不会感觉难度过大。
语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 融入生活――用心捕捉学生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
面向学生融入生活――用心捕捉学生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大丰市第三小学何甜华摘要:语文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同时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文中,笔者阐述了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如何进行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学生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以实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必先捕捉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
一、以学生的生活点滴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让人能更好地生活。
谈及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首先要将目光投向学生的生活。
1、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识字教学中,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在学生的周围有许多可供利用的语文资源。
如,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学习拼音之后,让学生拼写家具名,生活用品名,拼写自己、同学、学校、地区的名字,让学生收集各种包装盒上的字,街道广告牌上的字,用这种学习方法巩固了拼音,认识了汉字,同是因为帖近了学生生活,可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学拼音的兴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2、利用广告词、标语中蕴含的语文革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修辞。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可谓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其实广告中也有不少精品,如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它,你会惊喜地发现,有不少精妙之处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好材料。
在给高年级学生讲修辞手法时,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是再好不过的例子:“牛奶香浓,丝般感受”,“特步,飞一般的感觉”是比喻;“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这是对偶;“对我而言,过去平淡奇;而未来,却是绚烂”、“二十八岁的人,八十二岁的心脏”这是对比;“默默无蚊的关怀”这是仿词。
校园里有不少标语、提示语也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如“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让你的心灵像鲜花一样美丽”,“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这些校园里的提示语亲切友好、委婉动听,艺术性强,作为一种可贵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活用课程资源_人教版新课标-word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活用课程资源人教版新课标课程资源,是教学信息的来源。
她,既是教师用来“教”的材料,同时她的优劣与否又制约着教师“教”的效果。
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活用课程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 洁白的墙、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 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 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 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追求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
(1)把课堂融入社会。
与大自然相比, 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 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 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
有人说课堂是个小社会, 这个小社会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 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一滴水可以照出整个太阳, 一个班级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
问题是要寻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
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
一是想象式。
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 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二是辩论式。
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
如对“上网的利与弊”、“自由与纪律”等展开辩论, 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 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关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人教版新课标
一、课程资源概述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
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有激趣、活动、选择、反馈等等。
下面从人、事、景(境)、物、情五个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一)人
1、教师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正面、侧面还是反面,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其成长经历、生活琐事、家庭、朋友,无不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
著名教育家于漪、魏书生的语文教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教师轮流上课,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使学生有新鲜感、新奇感。
成都市某小学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几年专教一届学生的做法,实行每两年教师年级循环制度。
我想,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
师资源,让学生吸收不同教师的长处,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体味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
当然,打破学校、地区、省市的教师资源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对师生双方来说,更是双赢。
但目前来看,还不很现实。
不过,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贵身教而非言教。
2、学生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生命质量是世界话题。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既要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如成长经历、经验、情感、兴趣、差异,自然环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童话世界;也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把学生从课堂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拓展课程资源,还要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即个人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打开学生视野,穿越时空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浓缩在一起。
我们可以开展许多活动:每堂课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课前天天说”。
每学期结合实际,确定一两个重点,学生自由选材,任意发挥。
如:最新科技、时事动态、我看(谈、说等)、名人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猜谜语、成语故事表演、趣味标点、明星模仿秀等活动,还结合书上的要求,让学生策划联欢会、进行封面设计,交流“长城”的有关资料,这样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原来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很容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智力差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九种基本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有自己智力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学习的风格。
这就要求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表现,合作小组要体现异质分组原则,给不同意见的学生更大展示自己的空间。
(二)事
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国际国内大事,校内校外之事,师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
世界之窗,成语故事溯源,校园之星介绍,班级一周大事;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如国庆期间成都市第一届花卉展、成都市蝴蝶展、龙泉驿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艺术月活动、手抄报比赛、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报告会、
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
作为航天的一员,我们关注航天,把它当作重点来开发,航天发展史,航天精神,航天英雄故事都可成为我们的话题;作为龙泉的一份子,宣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果之乡的美,也应成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三)景(境)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
与课外信息资源沟通,与课外社会现实现象沟通。
自然景物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物古迹。
如桃花山、龙泉湖、宝狮湖、石经寺……社会环境包括风俗民情,如落带古镇、客家文化研究、火龙节、泼水节,桃花节、枇杷节,航天精神,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如神舟5号升空、奥运会成功申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我们提倡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
文明用语、名人名言、师生书画、警示语言等,都可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教育,启迪、引导、暗示、帮助。
(四)物
1、教室和学校
其结构、布局、陈设,其最初的样子、以前的故事、今后的发展,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联想、想象。
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
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班级教室,除了学校统一要求布置的外,师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活动要求,兴趣爱好灵活布置,不拘一格。
座位安排也不必统一的横与竖,可弧形,可扇形,可圆形,可成一堆。
2、教材
教科书、自读课本、教学挂图,课外读本、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设计、编排、封面封底、插图、内容无不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3、信息技术
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了时空界限而无限宽广的令年轻人和有识之士神往的领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信息,这样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时间,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4、其他学科
自然、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都可作为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拥有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五)情
人间至爱是真情。
亲情,友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同学情,同志情,老乡情;相见之情,离别之情;喜悦之情,悲伤之情;悔恨之情,感动之情……情,情满天下;情,情满人间。
我们要充分挖掘,充分体味,充分感受,充分描绘这人间真情。
以上几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并非截然分开的,许多时候是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在开发和利用时要有机结合。
同时,我们要因人因时因地因境恰当选择,灵活运用,不可机械分开,也不可乱用,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