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语文课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课堂效果不够明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策略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二是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气息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就需要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活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如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
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营造一个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学生展示、互动问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是一个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学科,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适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
通过讲授,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地传授,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适当地加入一些故事、民间传说等生动有趣的教学元素,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传授的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与日俱增。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心理健康形成的重要时期,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从而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以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之处,深入探讨问题根源。
2.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可行的渗透方式,寻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育途径。
3. 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探讨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
4. 提出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教育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参考,推动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农村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提升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重要场所之一。
通过恰当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几个策略。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和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思考,在课堂中展示学生优秀的作业,以及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努力成果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是有限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和任务中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如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注意力;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心态;教师还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投入来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
在文学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让他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朗诵比赛、故事会等,让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培养情感投入和积极心态。
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反馈。
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都值得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正面反馈,如表扬、奖励、鼓励和肯定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努力,在学生的作业上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语文课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谈一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等因素来进行选取。
可以选取一些新颖、有趣的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学习,不至于过于枯燥或者过于困难。
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和作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章和不同风格的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也要注意结合时事和社会热点,选取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灵活和有效。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提高小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提高小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新课标要求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这里所说的“有效性”,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方面:教的有效性教的有效性,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宗旨,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追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个性的塑造等,促进学生包括知识拓展、情感升华、个性发展等等在内的全面发展。
适时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乐学。
一是采用新颖独特的引题方式。
比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比较引题、故事引题等,只要灵活运用,都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兴趣带学生进入课文。
二是合理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要点,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故事情境——把知识要点寓于简短有趣的故事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搬进课堂,有利于更直观的演示和理解;活动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中去体验、感受,在口说、手做、眼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等等。
除此之外,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还可采用编儿歌、组字游戏、书写比赛、汉字“门诊”、一字开花、猜谜语等多种形式,以有益、有趣的学习过程代替机械重复的抄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热情。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研究儿童心理,掌握学生的诉求。
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进取的学习态度;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多用欣赏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再接再励。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语文水平。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以下就是一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建议。
一、优化教学内容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材和知识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重注重多样性和多元化,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式的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写作交流、写作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语言表达教学中,可以采用朗读、批评与自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互动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课程作为为学生提供基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兼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各种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情绪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调动学生情绪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局部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但一些语文课中的无效教学依然存在。
本文从①实施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④如何调动学生情绪,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作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兴趣效率【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58-01课堂效率可以简单理解为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收获越大,则学习效率越高。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在一堂课中,哪些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会了什么。
二是在单位时间里(一节课)学生学到了多少。
如果我们以“有效教学”的理念来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有效教学就是应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应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需要指出的是:有效教学的指向不单指知识的获取,而应包含学生认知、情感、创造力乃至学习方法诸多层面。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不能跟着感觉走,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单位时间里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几个阶段,把握好每一个教学流程,求真务实,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现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谈点看法:一、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需要巧设提问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环节,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
一节语文课的效率高低,往往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笔者认为,提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一是要充分重视对学生作答后的点评。
在点评中,给学生中肯的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善于发现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真正让课堂中的每一次提问都化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是要学会等待。
一个问题提出后,要留出适当的等待时间,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语文课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对孩子们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对其思维能力、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要关注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语文老师需要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借助诗歌朗诵、故事讲解、名言警句、现代文学作品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老师还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小组活动、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老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启发、示范、引导、检验、评价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情况下得到全面的培养。
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场所。
语文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开展有益的阅读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讲解文章结构、作文技巧、写作方法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
只有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五、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保障。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学习环境、课堂文化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采用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的有效性
·16·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不仅是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是促使学生正确三观形成和健全人格塑造的关键性学科。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充分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来进行提升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性策略的探索,以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活用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出了要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语文教材就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要想灵活的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认真专研、深入了解,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学重点,深挖训练要素,并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任务。
如果教师自己都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那么很难充分地将教材利用起来,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准地把握教材的体系与结构、重点与难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对好的内容进行再加工,并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四季的美景,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四季变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单调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使课堂教学没有了新鲜感,间接地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产生学习压力。
所以教师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背诵诗歌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加画面的形式来让学生背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可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学习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摘要: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其综合能力,增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和助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那么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瓶颈”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创造的基石,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金钥匙”。
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使学生进入主动求知的“愤悱”状态,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设计问题,以问题为纽带来不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问题教学法的成败。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成功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将学生的学习推向深入呢?第一,问题要“趣”。
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
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们要可以选取轶闻趣事、谚语谜语来设计新颖奇特、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这可以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问题的强大引力下去主动地寻求答案。
第二,问题要“悬”。
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好奇心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寻求真理,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出超强的毅力。
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间找准最佳切入点,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不断地产生追问心理,进而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第三,问题要“巧”。
提问的目的不仅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中如何调适学生心理
语文教学中如何调适学生心理【关键词】语文教学调适学生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善于调适学生心理。
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教师互动,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现就语文教学如何调适学生心理这个问题,笔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一、触动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愉悦心理首先,教师应在导入新课上寻求新意,触动学生大脑的兴奋点。
新颖的教学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主动投入对课文的学习,进入新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的愉悦心理。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可以这样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列举一些表现父爱的歌曲,唱几句歌词,在歌颂父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入对《背影》一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运用相应的语调、语气、表情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朗读,塑造文中父亲的形象,生动形象地表达文本蕴涵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地营造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深入地体会父爱。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调整学生的焦虑度语文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使学生心理焦虑度比较适当,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以致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对一些胆小而发言少的学生,教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充分鼓励他们大胆地多发言。
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宽容对待、巧妙引导,防止学生的焦虑度过强。
同时,要逐渐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责任感,以防止学生焦虑度过弱。
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大胆展现自己的才华。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民主对待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客观现实的个性差异,才能调动真实有效的学生参与,对学生的参与还要实施真诚正确的激励评价。
其次,合理使用多媒体。
再次,就是模式操作策略,激情导课、民主导学等。
最后,要个性化解答问题,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要注意组织、诱导和应答,对文本进行深层审视。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以及在多次外出学习、培训,聆听了许多知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后,深切体会到:要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模式操作策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有效教学成果,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以下我从四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民主对待学生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在一定师生关系基础上生成的,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生成什么样的态度。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般都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这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份爱心,真心热爱每一个学生;有一份耐心,真诚包容学生的一切,对学生不苛求、不埋怨、不指责;有一份虚心,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学生共同学习、提高。
2.调动真实有效的学生参与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师必须把主体参与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为此,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主体所具有的潜能,敢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其次要解放学生,解除对学生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种种束缚,让学生敢于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环节;三要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接受、自主探究、合作接受、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保障;四要激励学生,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3.尊重客观现实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这就是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 目标明确:在每节课开始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向学生清晰地传达。
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动力。
2. 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学习的乐趣。
3. 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学习作文写作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写信的情境,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写作的过程。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可以更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知识归纳总结:在每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复习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6. 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帮助。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7. 反馈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8.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9. 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多样化评价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作品评价、考试评价、小组评价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
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把握学生心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就要深入了解把握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并根据这些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把握心里;改革方法;提高质量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77-01学生的学习心理是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能否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也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规律性。
同时,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在学习时学习心理的复杂性、多样性。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的效果,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在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利用。
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学生在上语文课时的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自尊型心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尊重自己,特别是自己的个性、权利、尊严等。
同时他们也要求得到教师的信任与友谊,希望能和老师建立一种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积极地和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二、逆反型心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步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明显增强,逆反心理过重且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还容易造成情感失控,与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性格倔强的学生和我们唱对台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分析原因,并采用适当的方法疏导,使之逐步与教师的意图一致起来;教师在处理时一定要恰如其分,抓住问题的关键,使之慢慢接受你的教导,切不可采取武断的措施,更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一旦师生间产生矛盾,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结合学生心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052教学科研JiaoXueKeYan教师·TEACHER2018年2月Feb.2018结合学生心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罗 艳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以他们的兴趣为基点设计教学内容,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创新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启发性的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结合学生的心理设计教学内容,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心理;高效教学;学习动力作者简介:罗 艳(1984—),女,江西高安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8-17文章编号:1674-120X(2018)04-0052-0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积极、消极、主动、被动、有兴趣、无兴趣等状态,我们将他们的这一状态称为学习心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以便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激起他们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对课堂的起始阶段进行精心设计从导语方面来说,要有一定的新鲜感,让学生一听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更牢固,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学习《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时,笔者就向学生提问:“谁觉得自己跑得非常快,能跑过时间呢?”学生展开了思索,注意力也集中了起来。
此外,在上课前,笔者经常让学生挨个呈现一段小表演,可以是朗诵诗、讲解一个成语、讲一则小故事等。
有时候笔者也会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段,这样能使课堂导入更为有趣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
有些经验比较充足的教师都特别注重导语的设计,也能够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起来。
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成长。
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支持的学习环境。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鼓励积极表达和思辨能力: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辨能力。
在课堂上提供多样的话题和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心理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分享阅读体验。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阅读活动、开展读书分享会等,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知识、情感和思维的成长。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让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素质。
这些是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一些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调适学生心理
在语文教学中调适学生心理语文课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的要求,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要承担“心育”的任务。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适学生心理呢?一、紧扣教材,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材是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材料,语文教材的选文多是文质兼胜的。
那些表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自觉修身养性,以及积极的事业心、责任感、上进心、自信心的作品,都可以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的同时,使之受到健康的心理教育。
如《“挑战者”号追思》一文介绍了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生物学家达尔文、化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家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以及在“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时献身的7名宇航员的事迹。
它告诉学生,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和牺牲精神,要作好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心理准备。
又如《小橘灯》一文表现出的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所说的“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的箴言、《出师表》一文坦露的“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高雅志趣、《陋室铭》流溢的傲岸情操、《勇气》一文中那位法国妇女面对死神表现出的内心的坚定等,这些可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都蕴涵在一篇篇课文中。
教师要紧扣课文,深入发掘,有机渗透,作用于学生,扣动其心弦,完善其个性心理,以适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科书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要求。
二、改进教法,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搞好语文教学,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智能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选择和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以适应学生心理为出发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毅力等的培养。
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为未来而学习的信心,“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拓展·NEW WRITING◎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朱 丹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并要结合心理学中提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逐步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美德和力量,认为人的积极品质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尝试用各种方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继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尊重个性见解,学习要主动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首先要给学生完善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让学生养成积极学习的学习品质。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学生的依赖性较强。
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可以和教师在平等活泼的气氛下展开交流活动,进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在学习五下第十课《二泉映月》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说说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不少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此时我发现一名学生呈现出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就给予其鼓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提出来。
”该学生提出:“我觉得这篇文章不是很真实啊,阿炳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辛,这样苦恼的人,怎么能写出如此恬静的乐曲呢?”面对学生的质疑,我给予肯定的鼓励,并且鼓励学生将此作为课题,展开自主阅读。
我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着重讨论几个问题。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只是一首恬静的乐曲吗?”“阿炳如何创作这首乐曲?”“阿炳想要通过这首乐曲传达出怎样的想法?”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思考,如有学生提出:“这首乐曲曲调有所变化,一开始恬静,后来又激荡,这样其实就能展现出阿炳的内心变化。
所以我觉得这首乐曲能很好地展现阿炳的心情。
阿炳想要告诉人们,一定要和生命抗争。
”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对于该作品的认识更为深刻,同时,由于我的鼓励,学生激发了积极心理,以后的学习和提问也更为主动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语文课堂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关键环节。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情绪和自我认知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积极心理培养中学生。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心态和态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语文学习。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趣味性的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困难和失败,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情绪情感情绪对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情绪,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和困难,让他们能够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勇敢地面对和克服困难。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过分自卑或自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健康自信地对待自己。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善良的情感素质,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素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和自我完善。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让他们清楚自己的特长和短板,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和生活的计划和目标,让他们学会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做到有序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虞小芳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5期
摘要:目前很多课堂效率很低,甚至是无效的。
造成此情况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主体,自主探究,自由质疑,并被充分地理解和尊重,满足学生的归属和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效率;心理需求;自我满足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的追求。
怎样才算是课堂教学的有效?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他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归根结底是学生愿学、想学、会学。
学生学习行为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教育占有很大的成分。
目前很多课堂效率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造成此情况的,我认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提出了层次需要理论,他把人的需求按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实际上,这些需求除生理需求——基本需求外,其他基本是人的心理需求,它包括归属与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这个最高层次的需求。
这五种需求具有阶梯式特点,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驱动力。
大多数人的需求结构很复杂,但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作为我们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已经基本达到了生理需求——不愁吃,不愁穿,但往往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有的学生,在学校没有安全感,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侮;有的学生胆子较小、性格内向与同学教师交往有障碍;有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想学习却不知从何着手;有的学生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指责和批评,感受不到尊重和理解、关爱……这些需求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班级和教师失望,缺少归属感,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只有充分了解并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
今天就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上来说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教师的尊重、理解与关爱——满足学生归属与尊重的需要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以人为本,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这种爱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感情基础。
我认为,教师的爱与理解应撒在学生集体中,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的特别的关怀,对后进生的偏爱。
具体表现在:第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家长和伙伴的身份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坦诚相处,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或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学习感到乏味、困惑,产生焦虑,教师要理解这些感情,并且加以有效的引导。
有时学生会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教师要学会肯定和鼓励,有偏颇的学会正确引导。
第三,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维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所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不打骂体罚学生、不歧视学生,并能帮助他们学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关爱,满足了学生归属与尊重的需要,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和热情,而且缩短师生之间的心距,营造温馨、和谐、自律、合作、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将学习的信念,转变为自觉的行动,主动地探求知识,顽强地克服学习困难,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一般来说,班主任任教的科目课堂效率高些,也主要因为这个缘故。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必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利用课前三分钟,展示学生的能力
课堂中很多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多,特别是腼腆的学生和反应慢的学生,这些学生讲话怕出错出丑,惹人笑话,在课堂里只做个听客。
但是,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因此,课前三分钟,这是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或背诗,或推荐美文,或讲故事,或读新闻,或表达某种看法,形式灵活。
它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记
忆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事先有准备,能各显其能,在自己能力的展示中,增强自信心。
2.引导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果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有时需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有时引导学生对原有结论或他人结论提出质疑,有时引导学生挑战权威。
在质疑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去寻求语文学习的规律。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也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另外,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也是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形式。
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是对学习内容有帮助,对学生的参与课堂积极性有作用,那就是有效的。
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依赖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培养。
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主体,自主探究,自由质疑,并被充分地理解和尊重,满足学生的归属和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他们才会激情满怀地投入语文的大海洋中学习,享受语文的愉悦,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象山县贤庠学校)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