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2017年兴安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兴安盟2017年7月25~27日降水天气过程总结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Research》农业气象研究兴安盟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中段由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地形复杂,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别较大。
本文针对此次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降雨期间的高空地面环流形势、水汽条件、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分析本次过程对兴安盟地区的降水天气过程有预报经验的累积。
1实况2017年7月25日至27日,兴安盟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以阵性降雨为主,期间伴有短时强降水天气。
最大降水出现在科右前旗索伦牧场,雨量为74.1毫米。
其余大部地区雨量都在10毫米以上。
本次降水天气过程有两个主要降水时段,25日夜间到26日中午,10~25毫米降水主要分布在兴安盟中部和南部地区。
26日傍晚到27日凌晨,降水集中在该盟中北部地区,25毫米以上站点分布在科右前旗中部和北部以及阿尔山东部和扎旗西部的地区。
短时强降水出现在27日凌晨,最大小时雨强为25.6毫米。
2成因分析2.1环流形势分析2.1.1高空环流形势前期该盟受高空西风带影响为主,25日白天受高空脊影响,从25日夜间开始到27日白天,500hPa中高纬呈一槽一脊型,高空槽东移过程中携带着冷空气影响该盟大部地区,26日夜间为高空槽主体影响时段。
700hPa可见一条风切变自西向东移动影响该盟,从T-Td条件来看,湿区也有所增大,到了27日夜间切变线移出该盟,转为偏北气流控制,降水结束[1]。
850hPa风场演变来看,25日夜间转为明显偏南风,水汽输送条件明显转好,26日夜间有明显风切变影响我盟,27日切变线移除,转为偏北气流的影响[2]。
2.1.2地面环流形势25日夜间开始,该盟位于地面倒槽前部,收到地面偏南气流影响,地面倒槽在东移过程中强度明显加强,并在26日夜间加强成为地面气旋,该盟受到气旋顶部环流影响,有较好地上升运动。
到了27日白天,地面气旋明显减弱,且东移消散,该盟逐渐转为受均压场控制,降水结束。
兴安盟一次暴雨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
兴安盟一次暴雨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作者:闫文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8期利用兴安盟索伦气象站内地面观测翻斗雨量计和ZBT-LR-01激光雨滴谱仪采集数据,同时结合高空探测和天气雷达资料,分析2017年8月3日暴雨过程的雨滴谱特征。
分析显示:低空急流输送的水汽配合高空西风槽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本次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雨强、雷达反射率因子、粒子个数和直径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粒径1.5-1.75mm的雨滴是雨量、雨强和雷达反射率因子的主要贡献者,但粒径>2mm的雨滴对雨量和雨强的贡献率比对总个数的贡献率大近5倍。
2017年兴安盟出现了历年少见的春夏连旱,导致土壤干裂,地质脆弱,突遇暴雨,极易发生旱涝急转,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防灾减灾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针对暴雨的分析和研究逐渐扩展深入。
康岚等人通过卫星云图特征对四川地区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纪晓玲等通过中小尺度系统分析对宁夏一次突发暴雨进行研究;胡文东等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降水进行分析;杨长业等人对夏季降水过程按照强度进行分类,对降水微物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江新安等对伊犁河谷汛期一次短时强降水雨滴谱进行特征分析发现,0-2mm之间的雨滴谱浓度占总浓度的92%,对雨强的贡献达到75.1%,这个尺度范围的雨滴是降水的主体,降水过程雨滴的尺度变化很大,但雨滴浓度并不是影响雨强的决定性因素;傅佩玲等人研究发现,降水雨滴谱在高湿环境中表现为暖性降水的特征(小雨滴浓度非常高),但同时存在部分大粒子,从而导致更高的降水效果和局地强降水;周黎明等研究发现暴雨雨滴谱很宽,均有7-8mm的特大滴出现,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大,雨滴谱谱宽变大且各档雨滴浓度增加。
本文通过把现有的各种观测资料融合,充分研究兴安盟地区暴雨的微物理过程和特征分布,进而为提高预报预警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1959-2018年成都市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
环境与建筑科学DOI:10.16660/ki.1674-098X.2009-5640-54261959—2018年成都市降水量时空变化研究①刘辉(神华四川能源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11)摘 要:以1959—2018年成都市1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检验和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区域降雨量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成都市年均降水量倾向斜率为-1.7029mm/a,各季节中除了春冬季节降雨呈增加趋势,夏秋季节降雨呈减少趋势,且均不显著;年季降雨发生了一定程度趋势变化,但均不显著(P <0.05)。
成都市年季降雨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带性特征,自西北部的都江堰和西南部山地区向中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逐渐减少。
关键词:降雨量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Maan-Kendall检验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c)-0129-04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engdu from1959 to 2018LIU Hui(Shenhua Sichuan Energy Co., Ltd., Chengdu,Sichuan Province, 61001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Chengdu from 1959 to 2018,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rainfall is studied by using trend analysis, Mann Kendall test and spati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nd slop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Chengdu was -1.7029mm/a. Except for spring and winter, the rainfall in summer and autum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annual rainfall had a certain degree of trend change, but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The annual rainfall in Chengdu has obvious spatial z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Dujiangyan in the northwest and mountains in the southwest to the plain and hilly areas in the middle and east.Key Words: Rainfall;Time change; Space distribution; Maan-Kendall test①作者简介:刘辉(1982—),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电力项目建设,运营管理。
内蒙古东部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内蒙古东部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作者:祁蕾曲原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 2016年9月5日兴安盟出现了分布不均的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具有局地性强,降水时段集中的特点。
此次暴雨过程受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和线的共同作用。
由于低层的强烈辐和,配合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产生上升运动,触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关键词兴安盟;暴雨;过程分析1 引言兴安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带,大兴安岭山脉中部,地形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有暴雨引发的气象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兴安盟是内蒙古暴雨的多发区,造成的损失也较为严重。
许多气象工作者对内蒙古东部暴雨成因及预报方法作了诸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2016年9月5日兴安盟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影像系统以及物理量场进行综合诊断分析,探讨其形成机制,进一步增强对暴雨的认识,提高预报服务能力。
2 资料和天气实况2.1 资料来源资料取自本地化的气象信息查询系统中的降水实况、MICAPS系统中提供的高低空天气实况和物理量场和本地713雷达资料,对2016年9月5日兴安盟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2.2 天气实况2016年9月5日兴安盟出现了分布不均的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具有局地性强,降水时段集中的特点。
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前旗的苏林村为42.2毫米。
降水主要集中在兴安盟中部和南部。
3 大气环流特征3.1 天气尺度环流特征暴雨的发生发展总是在一、二个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下形成的。
从2016年9月5日08时500hPa高空实况来看,贝湖冷空气南下影响兴安盟,兴安盟位于槽前。
从风场上看,有气旋式切变位于兴安盟南部,冷空气加强发展。
5日20时兴安盟位于冷涡内部,588线略北抬,副高起到阻挡的作用,冷空气在东北地区堆积加强,另外副高北抬使暖空气向东北扩展,在东北地区冷暖空气交汇,有利于局地暴雨天气的发生。
2006年~2017年兴安盟地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December"0"0No44TotalNo44662020年12月第24期总第466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2006年〜2017年兴安盟地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徐青竹(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摘 要:利用2006年〜2017年兴安盟8个国家级气象站的逐日 降水资料,对当地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兴安盟短时强降水日数的 中心轴线正好位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沿线,向西北和东南逐渐递减,而兴安盟短时强降水雨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部大、西部小的特征(②短时强降水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线性增长率为5d/a ;6月 〜8月 是兴安盟地区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的月份,其中又以7月份最多(③当地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性短时强降水为主,表现为范围小、 局地性强的特点(④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学分型为高空槽型和高空冷涡型,且两者出现的频率基本相当(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气候特征;天气学分型中图分类号:P426. 6(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20)24—0087—02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 33&0mm 〜469* 3mm ,降水年际变率大,年降水量的 63%〜74%集中在6月〜8月,降水的空间分布由北 向南逐渐递减⑴’由于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 渡地带,兴安盟境内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下 降,受特殊的地形影响,虽然年平均降雨量较少,但是 短时强降水或者由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暴雨,极易形成局地洪水’加之地形上的下坡效应甚至引发山洪、滑 坡或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2,/ 本地的短时强降水 多发生于沿大兴安岭一线,并具有局地性强、降水强 度大等特征,常常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 对兴安盟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天气学分型,旨在对本地短时强降水的预报预警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1资料对2006年〜2017年兴安盟地区8个国家级气 象站逐日(20时为日界)和逐小时降水资料进行统 计,以小时降水量*20mm 为短时强降水的标准° 规定8个站点中只要有一个及以上的站点出现* 20mm/h 强度的降水时,则记为一个短时强降水日;如果当天仅有1个站出现短时强降水则为局地短时 强降水,有2个站出现短时强降水则为小范围短时强降水,有3个或以上站出现短时强降水则为区域 性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2. 1 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对兴安盟地区近十二年来的短时强降水日数进行统计,得到图1a 为兴安盟多年平均短时强降水日 数的空间分布:兴安盟短时强降水日数最多是东北 部的音德尔站,年平均短时强降水日数为1. 5N 最 少的是西北部的阿尔山站,年平均短时强降水日数 仅有0. 7d o 且从短时强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结合 兴安盟地形来看,本地短时强降水日数的中心轴线正好位于西风带上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沿线°对每个 站短时强降水日当天超过20mm/h 的小时雨强进 行统计,得到图1b 为平均短时强降水雨强的空间分 布:兴安盟平均短时强降水雨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 明显的东部大西部小的特征,平均雨强最大可达 36mm /h ,并 逐 渐 自 东 向 西 递 减 ,最 小 的 阿 尔 山 站 平 均雨强为28mm/h (见图1) °图a 年平均短时强降水日数(单位:日2图b 平均短时强降水雨强(单位:mm/h )图1兴安盟短时强降水日数和雨强分布收稿日期:2020-08-032.2短时强降水的时间分布2. 2.1年际变化°经统计发现,近十二年来兴安盟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均发生在6月〜9月,且由2006年〜2017年兴安盟地区6月〜9月短时强降水日数统计情况可以看出#013年以后短时强降水日数明显多于2012年及以前°短时强降水日数最少的是2006年仅有4个短时强降水日;最多的是2015年有15个短时强降水日°且从线性变化趋势来看,兴安盟地区短时强降水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安盟八个国家站短时强降水日数的月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本地短时强降水最早出现在6月,最晚出现在9月°且6月、7月8个站均有短时强降水日;8月除阿尔山外其他7个站均有短时强降水日)月短时强降水日数最少,仅有胡尔勒、音德尔和突泉3个站出现过短时强降水'经统计2006年〜2017年期间6月份共有28个短时强降水日,占比24.8%;7月份共46个短时强降水日,占比40.7%;8月份共34个短时强降水日,占比30.1%)月份最少共5个短时强将降水日,占比4.4%°可见#、7、8月是兴安盟地区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的月份,其中又以7月份为最多°2.2.3日变化°对逐站短时强降水发生时段统计进行统计发现,不同站点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时段有明显的差异'阿尔山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多集中在午后至夜间,索伦站集中午后和凌晨两个时段,胡尔勒和音德尔站各个时段均有发生短时强降水的情况#且分布比较平均;乌兰浩特站午后14时发生短时强降水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时段,突泉站短时强降水多发于午后以及夜间至凌晨两个主要时段,巴彦呼舒和高力板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午后到夜间和清晨两个时段°由此可见,不同地理位置发生短时强降水的主要时段有着显著的差异#旦整体来看,短时强降水时段多集中在午后,这是因为夏季午后陆地表面受日射而强烈加热,常常在近地层形成绝对不稳定的层结,使对流容易发展,进而造成对流性的短时强降水天气'2.3短时强降水强度及范围差异分析对短时强降水雨量R以10mm为一个区间划分不同降水强度,以此来分析兴安盟地区近十二年来各种强度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次数,结果表明:兴安盟地区短时强降水多以20mm/h〜30mm/h的雨强为主,共76次,占比67”3%;然后依次为30mm/h〜40mm/h、40mm/h〜50mm/h雨强的短时强降水,分别发生27次和9次,占比23.9%和8%;50mm/h 以上雨强的短时强降水仅有胡尔勒站在2017年8月12日07时出现过一次'表1不同强度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统计站点20,R)3030,R)4040,R)50R*50阿尔山7100索伦8500胡尔勒11221音德尔12330乌兰浩特10510突泉8510巴彦呼舒13310高力板7310合计762791占比67.3%23.9%8.0%0.9%对兴安盟地区短时强降水的发生范围进行统计发现,近十二年来兴安盟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性的短时强降水为主,共发生83次;小范围短时强降水发生7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仅发生3次°不存在3个以上站点同时发生短时强降水的情况'所以,兴安盟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多表现为范围小、局地性强的特点'3兴安盟短时强降水分型对近十二年来兴安盟地区的短时强降水日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地短时强降水的影响系统主要是高空槽和高空冷涡,且两种影响系统造成短时强降水的次数基本持平°因此,按照大尺度影响系统的差异,对2006年〜2017年兴安盟地区的短时强降水过程分为高空槽型和高空冷涡型,并对两种环流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3.1高空槽型高空槽型500hPa自内蒙古北部至京津冀地区有明显的经向型大槽,有时则表现为平直西风气流上的小波动,兴安盟地区位于高空槽前,且下游有稳定强大的高压脊呈现出阻挡形势,使得高空槽稳定维持或逐渐加强°低层850hPa兴安盟地区上空配合有暖舌或西南气流,或常为一风场上的气旋性辐合中心或者位于暖性切变的暖区一侧'强降水常出现在高空槽中生成发展的中小尺度系统附近,在低层辐合线或冷锋的触发下,暖湿空气抬升,加剧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导致短时强降水的发生°3.2高空冷涡型高空冷涡型在500hPa〜850hPa均有闭合低值中心,从高层至底层均有冷涡东移逐渐影响兴安盟#兴安盟地区多位于冷涡的底或者前部,且在冷涡槽前有明显的暖脊发展;冷涡在东移过程中,旋转南下并不断甩下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绥,造成强烈的辐合抬升运动,形成短时强降水,冷涡型短时强降水多伴有雷电、冰雹及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下转第90页$2.3模式数据检验EC、RMAPS—NM模式对这次降水过程进行了检验,可以发现:从降雪落区上看,EC、RMAPS—NM 预报的降雪落区范围均偏小,其中RMAPS—NM与实况差距更小;从降水大值区上看,EC预报大值中心偏南,且量级偏小;RMAPS—NM预报大值中心略偏南。
2017年7月兴安盟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XIANGCUNKEJI 2018年10月(下)1012017年7月兴安盟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祁蕾(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摘要]2017年7月7—10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期间伴有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此次降水主要受到蒙古冷涡东移带来的冷空气南下与偏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交汇的影响。
10日低涡减弱成槽,移出兴安盟,降水趋于结束。
针对本次强降水过程兴安盟气象台共发布重要天气报告3期、暴雨蓝色预警1期、雨情公报5期、灾情快报1期。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冷涡天气;兴安盟[中图分类号]P44[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30-101-21天气实况2017年7月7—11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期间伴有短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7日08:00至11日08:00,3个站累积降雨量超过50.0mm ,分别为中旗吐列毛都镇罕查干55.9mm 、阿尔山五岔沟镇南沟55.8mm 、中旗吐列毛都54.0mm 。
累积降雨量为25.0~50.0mm 的站点有55个,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主要降水时段在7日白天至8日白天。
7日11:00左右,降水从南部地区开始,随着时间推移雨带逐渐向北推进。
7日白天降水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夜间降水集中在中北部地区,8日白天之后则以分散性的雷阵雨天气为主,9日以后降水强度和范围明显减弱。
此过程2个自动站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分别在前旗巴达仍贵和扎旗巴达尔胡镇乌都岱,小时降水量分别为28.5mm 和23.6mm 。
7日至9日午后,共17个站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最大风速出现在7月9日下午科尔沁右翼中旗新佳木,极大风速超过11级,同时根据灾情反馈信息,在9日下午同时段,新佳木出现冰雹和洪涝灾害,据初步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866.0hm 2;农田成灾面积1167.0hm 2,农田绝产面积233.0hm 2,共涉及农户1042户3535人,损毁房屋3间。
兴安盟大气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效率分析
张兴源等
37
量 4 200 m m , 平均年降水效率 9. 93% .兴安盟各地年 布规律是西北向东南依次减少, 其中, 阿尔山降水效率 95 % , . 最高, 高力板降水效率最低 , 仅为 6 . 见表 1
表 1 不同地区降水效率
扎旗 胡尔 勒 阿尔山 突泉 中旗 8. 21
年平均降水量 � 407 m m . 从 9 年滑动平 均来看, 40 年 降水效率在 6 . 95 % 1 2. 5 % 之间, 降水效率的空间分
4
{
{
{. 2 结果与分析
2. 1 兴安盟降水时间分布特征 �����
� � � � 2. 1 . 1 ��� � �
图 1 兴安盟降水量年际变化
兴安盟大气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效率分析 由图 1可知, 兴安盟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40 间兴安盟降水量总体分为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 1 97 6 1 988 年间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 988 第二阶段是 1 2003 年间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 , 第三阶段是 2003
274h结果与分析21兴安盟降水时间分布特征211内蒙古水利2013总第145期由图1可知兴安盟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40年平均降水量407间兴安盟降水量总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988年间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第二阶段是19882003年间降水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后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36
内蒙古水利
201 3 年第 3 期 ( 总第 1 45期 )
�水文水资源� 兴 安 盟 大 气 降 水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及 降 水 效 率 分 析
�
1 2 3 , ��� , � �
(1 .兴安盟气象局, 37400 ; 2. 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 005 1 ;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 3. 内蒙古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 0020)
内蒙古兴安盟1967至2017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内蒙古兴安盟1967至2017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作者:徐青竹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8年第02期摘要利用兴安盟8个国家级自动站近51年的夏季降水资料,对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兴安盟夏季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均方差分布均表现为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中心区域均位于东北部的胡尔勒站,说明该地是兴安盟夏季降水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夏季降水异常频发、异常强度较大的地区;2)近51年来兴安盟夏季降水呈负增长趋势,增长率为-5.1 mm/10 a;3)EOF分解前两个模态代表了兴安盟夏季降水的大部分特征。
第一模态表现为全盟一致型,即全盟降水一致偏多或偏少;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向型,即当北部降水偏少时、南部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关键词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兴安盟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8.05.066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
其在气候特征上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气温急剧下降,秋霜早,冬季严寒漫长。
兴安盟地区的经济来源以农牧业为主,因此对于自然降水的依赖性较大,该地区多年平均的夏季降雨量为241~349 mm,占年平均降水量的63%~74%。
此外,在地形上由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穿过其境内,岭西地势平缓、渐向蒙古高原过渡;岭东地势则相对陡峻,与东北松辽平原连接,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下降的这种特殊的地形使得当地夏季的降水分布也有很强的局地性[1],强降水大多沿大兴安岭沿线分布。
刘宽晓[2]等人对兴安盟夏季降水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但对降水的年際、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时空分布特点研究较少。
因此,研究兴安盟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夏季降水的预报预测能力提供科学参考,也能够为提高夏季降水资源的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兴安盟一次双雨带暴雨天气分析
"*"! 地 面 形 势 综合分析海平 面 气 压 场 和 地 面 填 图#兴 安 盟 第
(! 物 理 条 件 分 析 (*!! 水 汽 条 件
从- 月 "' 日 #% 时+"# 时 %D#>X8 比 湿 场 来 看 #水 汽 主 要 在 副 热 带 高 压 西 侧 #分 布 在 华 北 和 东 北
地区#兴安 盟 地 区 比 湿 在 !'F0EF 左 右% 从 - 月 "' 日#%时%D#>X8水汽通量散度来看#兴安盟 位 于 水 汽辐和中心左侧#水汽辐和中心 最 大 强 度 为 $.#F0 HC"!>X8!6% 随 着 时 间 的 变 化#水 汽 辐 和 中 心 东 南 移 动 且 强 度 减 弱 #最 大 强 度 为 $'#F0HC" !>X8! 6%-月"D日#%时+"#时兴安盟地区比 湿 减 小#在 !#F0EF左 右 #南 部 地 区 较 大 #达 到!"F0EF% 从- 月 "D日#%时+"#时 %D#>X8 水 汽 通 量 散 度 来 看#水 汽辐和中心继续东 移 并 减 弱#兴 安 盟 地 区 低 层 处 于
从"#!%年 - 月 "' 日 #' 时+"# 时 和 "' 日 "# 时 +"D 日 "# 时 降 水 实 况 图 来 看 "见 图 !$#此 次 暴 雨 过 程 出 现 双 雨 带 现 象 % 第 一 阶 段 为 - 月 "' 日 #' 时 $"# 时#降 水 主 要 集 中 在 乌 兰 浩 特 以 北 地 区#以 中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摘要】呼伦贝尔市近30年来大到暴雨事件频率的变化对当地水资源管理与风险防范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气候背景分析、大暴雨事件统计、水文特征分析、暴雨频率趋势分析和暴雨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呼伦贝尔市大暴雨频率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对当地水资源管理与风险防范提出了启示。
研究发现,呼伦贝尔市大暴雨事件呈现增多的趋势,对未来的水资源管理与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重要参考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显著加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市暴雨频率和强度的影响,以制定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大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气候、水文、频率趋势、空间分布、水资源管理、风险防范、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一个气候多变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事件频率逐渐增多,给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防范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于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进而影响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呼伦贝尔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也会对暴雨事件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事件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暴雨事件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为当地的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的诊断分析,揭示暴雨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大暴雨频率的变化趋势,为当地水资源管理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同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参考。
1.2 研究目的呼伦贝尔市近30年来大到暴雨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大到暴雨事件的物理过程和趋势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近30年来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事件的物理量诊断分析,揭示其规律性和特点,为当地水资源管理与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1976—2017年内蒙古最大风速时空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 1005-8656(2019)04-0022-041976—2017年内蒙古最大风速时空特征分析张宇(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摘要 利用内蒙古58个国家级气象站1976—2017年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了逐日最大风速在全年时段及四季时段内的平均值和极大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全区年平均最大风速为6.8m·s-1,四季平均最大风速分别为8.0(春)、6.4(夏)、6.4m·s-1(秋)和6.2m·s-1(冬),以春季最大、冬季最小。
最大风速在各时段的平均值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阿拉善盟东北部—巴彦淖尔市西北部、包头市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两个低值区,分别位于鄂尔多斯市东部—呼和浩特市中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北部;以及两个在冬—春时段出现的季节性高值区,分别位于兴安盟南部—通辽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偏南部—赤峰市西部。
最大风速的极大值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平均值的基本相似,仅春、秋季在空间分布上出现局部高值区。
全区大部分测站逐日最大风速在全年时段和四季时段中的平均值和极大值都有减小的趋势,其中以春季的减弱倾向最为明显,对全年趋势演变的贡献最大。
全区大部分测站最大风速的平均值和极大值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
关键词 最大风速平均值;最大风速极大值;时空分布特征;趋势分析;气候突变中图分类号 P42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174/ki.nmqx.2019.04.005引言风是表征空气运动的物理量,它是由许多在时空上随机变化的小尺度脉动叠加在大尺度规则运动上的空气流动[1]。
风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例如,风是引起岩石风蚀、水土流失以及沙丘活化移动等现象的关键因子[2],是塑造地形地貌的重要动力;风可促进近地面层的热量和气体交换,影响农田环境条件,也是传播植物花粉和病虫害的媒介之一[3];大风若与低温冻害同时发生,常常会使冻害的损失进一步扩大[4];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应用前景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近30年来,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事件频繁,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的物理量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诊断分析。
我们收集了呼伦贝尔市近30年的大到暴雨事件数据,包括降水量、降水时长、降水强度等多个物理量。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事件的发生频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近10年内,大到暴雨事件的频率明显增加。
这说明呼伦贝尔市的气候环境可能正在发生变化,降水情况趋向极端化。
我们对大到暴雨事件的降水量、降水时长和降水强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结果显示,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事件的降水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降水量的增加更加显著。
这种趋势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城市内涝、交通阻塞等问题日益严重。
降水时长和降水强度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到暴雨事件的持续时间和降水强度的增加为城市的防洪抗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我们分析了大到暴雨事件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事件频繁,城市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补给,但同时也造成了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
尤其是在近年来,大到暴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山区、森林地区甚至出现了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城市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显示,大到暴雨事件的频率、降水量、降水时长和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给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未来,呼伦贝尔市需要加强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保障城市的安全与稳定。
对气候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助力呼伦贝尔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0年2月13日~15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December2#2#No424TotalNo44662020年12月第24期总第466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2020年2月13日〜15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张璐,邹逸航,周志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 要:利用 MICAPS 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20年2月13日 〜15日一次全区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寒潮过程为全区性寒潮过程,伴随大风、降雪天气,发生在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的背景下,脊前偏北大风携强冷空气南下、堆积,与偏南气流交汇,是形成本次寒潮、降雪过程的主要原因;RMAPS — NM 对于此次寒潮过程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对于寒潮所带来 的农业、畜牧业危害应提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关键词:寒潮;降雪;农业;内蒙古中图分类号:P458. 1 + 22(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2020)24—0089—02寒潮天气过程是极地或高纬度地带强冷空气向 南爆发的过程’寒潮过程以迅速、强烈降温为主要特 征,同时伴随大风、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往往能够引发 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牧业、工业、交通和人 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寒潮对社会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及时、准确地做 好寒潮天气的分析及预报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冬季在半年以上,强冷空气活 动较为频繁#强冷空气、寒潮天气的到来往往会引起剧 烈的降温和大风及降雪天气#是内蒙古冬半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影响内蒙古的寒潮冷空气的来 源和路径不同,造成寒潮天气的大型环流背景及影响 系统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给寒潮天气的预报带来了 一定的难度和个例差异性’笔者分析了 2020年2月 13日〜15日一次全区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探讨了造 成此次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以期加深对 于内蒙古地区寒潮天气物理机制的理解°1寒潮天气实况分析2020年2月13日〜15日,受西路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雪和寒潮天气过 程'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其中1 个站出现在暴雪#7个站出现大雪#0个站出现中雪,过 程中降雪量最大值出现赤峰市喀喇沁旗,为 15.6mm 。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地级市。
近30年来,呼伦贝尔市在经历了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出现了多次大到暴雨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呼伦贝尔市的气候特点,为防范和减轻暴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呼伦贝尔市近30年的大到暴雨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呼伦贝尔市在夏季(6-8月)出现大到暴雨的次数较多,其次是春季(4-5月),秋季(9-10月)大到暴雨的次数相对较少,冬季(11-3月)几乎没有大到暴雨天气。
这表明呼伦贝尔市的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季,这与当地的气候季节特点相符合。
我们对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的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
通过对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天气的物理量主要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时长等。
降水量是评价暴雨天气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呼伦贝尔市的大到暴雨降水量通常在50毫米以上,最大降水量甚至超过100毫米,这种降水量的大小对当地的水文情况和城市排水系统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降水强度也是评价暴雨天气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的降水强度通常在30毫米/小时以上,最大降水强度甚至超过60毫米/小时,这种降水强度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到当地的农田、道路和建筑物等。
接下来,我们对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天气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天气的形成主要受到局地热力对流、低空水汽输送和辐合线的共同影响。
当太阳辐射升温地表和低空空气时,会形成较强的对流,形成暴雨天气。
当暖湿空气流与冷空气流相遇时,容易形成暴雨天气。
地形对气流的影响也是形成暴雨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对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天气的气候趋势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近30年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呼伦贝尔市大到暴雨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夏季和春季。
1967—2018年鄂托克前旗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967—2018年鄂托克前旗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1967年至2018年鄂托克前旗降水变化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降水情况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时空特征。
研究发现,在过去50年间,鄂托克前旗的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变化,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指出,随着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可能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变化特征。
总结了降水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一些研究结论和未来的展望,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对鄂托克前旗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鄂托克前旗、降水、变化特征、气候、趋势分析、影响因素、时空变化、发展趋势、规律总结、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区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区的降水情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的几十年中,鄂托克前旗的降水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和变化,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鄂托克前旗的降水变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1967年至2018年间鄂托克前旗的降水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通过对鄂托克前旗降水变化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对该地区气候特征的认识,还可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也对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967-2018年鄂托克前旗降水变化特征的分析,探讨该地区降水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深入研究降水变化对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为相关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鄂托克前旗过去50年降水变化的特征,揭示其季节性、年际变化规律,为制定气象、农业和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
呼伦贝尔市近30年大到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暴雨天气造成的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于暴雨天气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呼伦贝尔市作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的代表,具有典型的干旱寒冷气候特征。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近30年(1990-2019年)的大到暴雨天气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其物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旨在为该地区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物理量分析1. 降水量分析降水是暴雨天气的重要气象要素,也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呼伦贝尔市的年降水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近10年来逐年增长明显。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较大,东北部的降水量一般较大,中南部的降水量较小。
而在暴雨过程中,东北部地区的降水量往往更加剧烈。
另外,暴雨发生的时间一般集中在6-8月份,是全年中降水量最为集中的时段。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量。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呼伦贝尔市的降水强度呈现出巨大的空间差异,东北部地区平均降水强度相对较大,中南部地区相对较小。
其中,较为集中的强度范围为50-100mm/h,大暴雨强度(>100mm/h)发生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3. 气温分析气温是影响大到暴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呼伦贝尔市的气温主要受气压系统影响,年内温度变化幅度很大,夏季多雨多电。
根据气象数据统计,暴雨天气出现时气温一般较高,6月至8月平均气温高于15℃,同时,暴雨天气出现前,气温变幅较大,白天高温,夜间低温,增加了暴雨形成的可能性。
二、变化趋势分析1. 降水变化趋势呼伦贝尔市的年降水量整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由于受自身气候和气压系统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区降水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呈现出年增幅减小的趋势,而东北部部分地区的降水呈现出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
近55年内蒙古东北部暴雨气候特征研究
近55年内蒙古东北部暴雨气候特征研究作者:王慧清包兴华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利用1961-2015年内蒙古东北部16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5年内蒙古东北部暴雨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东北部暴雨总次数及平均次数为大兴安岭东部多、西部少;暴雨次数在60-70年代初期偏少,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暴雨次数较多,21世纪暴雨次数显著下降,暴雨次数呈减少趋势,2010年代前五年暴雨次数又呈增多态势。
暴雨集中在7月,以大兴安岭东部地区为最多;8月暴雨主要在中西部地区;9月暴雨主要在大兴安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基本无暴雨发生;各地暴雨次数分布具有明显月际变化,大暴雨多出现在大兴安岭东部;内蒙古东北部暴雨范围小,局部性强,区域性暴雨次数少。
关键词:暴雨;气候特征变化;局地性一、资料及定义标准选取内蒙古东北部16个国家站(基准站、基本站、一般站)1961-2015年共55年日降水量资料,日界为北京时间20时。
参照《降水量等级》(GB/T 28592-2012)国家标准划分降雨量等级,某观测日内有且仅有1个国家站日降水量≥50.0mm,记为单站暴雨;某观测日内有2个或以上国家站日降水量≥50.00mm,为区域暴雨;一个观测日内有至少1个国家站日降水量≥50.0mm,且额外有至少2个国家站日降水量≥25.0mm,即记为一次暴雨过程,连续多日达到上述标准,记为同一次暴雨过程;某观测日有1个或以上国家站出现暴雨,记该日为暴雨日;一个或连续多个暴雨日记为一次暴雨过程。
二、气候特征1.暴雨发生次数分析内蒙古东北部16个台站55年来暴雨总次数、平均次数(图1a、b)发现,全市暴雨总次数及平均次数空间分布为大兴安岭东部多、西部少特点。
其中暴雨次数最多台站为扎兰屯,55年内共43次,平均0.8次/年,其次阿荣旗39次,小二沟、鄂伦春、莫旗都>30次,最少为鄂温克旗,仅4次,平均0.1次/年,最少台站次数占最多台站次数的9.3%。
内蒙古东部夏季降水特征分析
内蒙古东部夏季降水特征分析刘新;刘林春;尤莉;高志国;李国庆【摘要】利用内蒙古东部4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对内蒙古东部夏季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7a来内蒙古东部平均夏季降水量增减趋势并不显著,1998年之后降水量处于偏少时期;88%的站点降水减少,其中仅兴安盟高力板和赤峰市翁牛特旗减少趋势显著;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呼伦贝尔市降水量等值线受大兴安岭山脉影响呈径向分布;雨季结束日期提前的变化趋势显著,雨季雨量在1998年之后明显减小;降水量历史极值和极端降水阈值呼伦贝尔市西部最小,大值区在通辽市南部、赤峰市东南部;大部分单站超阈值极端降水事件日数较少,仅通辽市东部及赤峰市中部较多;超阈值极端降水事件总日数增减趋势不显著,1998年之前呈显著的增加趋势,1998年之后明显减小.【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首场透雨;变化特征;环流背景【作者】刘新;刘林春;尤莉;高志国;李国庆【作者单位】内蒙古气候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气候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气候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杭锦旗气象局,内蒙古杭锦旗 01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引言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受东亚季风等系统影响,各地集中降水期和雨量的多寡都与夏季风雨带的进退、移动和停滞及与其相关联的大气环流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关系,降水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区域型特征[1-2]。
3月底4月初的华南降水为前汛期[3],5月中旬以后前汛期雨季进入盛期[4],6月中旬到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雨季[5],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主要季节雨带北跳至华北、东北一带,该地区的雨季开始[6]。
随着雨带的北跳,内蒙古自治区随之开始进入雨季。
内蒙古兴安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敏感性分析
内蒙古兴安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敏感性分析高红霞;唐红艳;李敏【摘要】为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兴安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基于兴安盟8个气象观测站1973-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兴安盟地区1973-2017年生长季(4-9月)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响应曲线和敏感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时段内ET0及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ET0对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水汽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兴安盟生长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水汽压呈上升趋势,后3者变化趋势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近45 a来兴安盟生长季ET0平均值为765.9 m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突泉县大部以及科右中旗中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阿尔山市西北部.兴安盟生长季平均日参考蒸散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兴安盟1973-2017年生长季日平均ET0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5个特征明显的阶段.(3)近45 a来,阿尔山、索伦、巴彦呼舒生长季平均日ET0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突泉变化趋势不明显,音德尔、乌兰浩特呈弱下降趋势.(4)兴安盟生长季ET0对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为正敏感,且对气温最敏感,其次是平均水汽压,对平均风速敏感性最低,仅对平均水汽压负敏感.(5)ET0对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水汽压的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兴安盟东部和南部地区,北部大部以及东南角为ET0对平均风速敏感区.【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35)004【总页数】7页(P419-425)【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Penman⁃Monteith公式;敏感性分析;兴安盟;内蒙古【作者】高红霞;唐红艳;李敏【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4农田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称为蒸散量,是农田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蒸散资料的获取较为困难,常需要借助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确定。
兴安盟夏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
兴安盟夏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
黄永清;张百萍;李丽
【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通过普查21年的资料,进行久旱转雨环流特征定性分析,发现不同的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对应着不同的异常天气过程,干旱的大气环流形势就是相对稳定的长期少变的异常天气环流形势,这种稳定的环流形势一旦崩溃或进行调整就是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根据这一结论,总结出几个影响兴安盟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和单站指标;并可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久旱转雨的趋势预报.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黄永清;张百萍;李丽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
【相关文献】
1.2015年7月30日大连地区久旱转雨暴雨过程分析 [J], 吴春英;蒋婷婷;钟博;高燕
2.2014年石嘴山市一次久旱转雪天气过程的数值预报产品能力检验 [J], 周翠芳;田凤;石瑞玲;陈豫英
3.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分析与预报 [J], 格日乐
4.春季典型的久旱转雪天气过程分析 [J], 刘志辉
5.青海海东夏季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J], 雷生国;郑志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7—2017年兴安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徐青竹(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 乌兰浩特市 137400)摘要利用1967—2017年近51a兴安盟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11a滑动平均和EOF分解等统计方法,对当地暴雨的气候特征、暴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兴安盟暴雨日数的中心轴线呈南北走向,正好位于西风带上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沿线;而暴雨雨量大值区域主要位于东部,由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低海拔地区。
(2)近51a来兴安盟暴雨日数呈减小的负增长趋势,并经历了偏少—显著偏多—显著偏少—偏多4个阶段。
(3)暴雨日数EOF分解前两个模态可以代表兴安盟暴雨日数空间分布类型的一半以上,依次表现为全盟一致型和东—西反向型。
关键词兴安盟;暴雨;年代际变化;时空分布文章编号 1005-8656(2019)01-0009-04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174/ki.nmqx.2019.01.002引言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
其在气候特征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短促,秋季气温急剧下降,秋霜早,冬季严寒漫长。
兴安盟年平均降水量338.0~469.3mm,降水年际变率大,年降水量的63%~74%集中在6—8月,降水的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递减。
由于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兴安盟境内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下降,受特殊的地形影响,虽然年平均降雨量较少,但是暴雨这种突发性的强降水事件加之地形上的下坡效应,极易诱发山洪等次生灾害[1-2]。
尤其该地区的暴雨多发生于沿大兴安岭一线,并具有局地性强、降水强度大等特征,常常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3]。
刘宽晓[4]、刘艳平[5]和张兴源[6]等对兴安盟夏季降水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分析,但是对暴雨气候特征以及暴雨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兴安盟地区暴雨的发生频率、强度、气候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可以为深入了解本地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进一步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本文采用1967—2017年兴安盟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定义日降水量(日界为20时)≥50.0mm为暴雨、≥100.0mm为大暴雨。
由于当地自动气象站较少,定义当一个或一个以上站点日降水量≥50.0mm,则记为一个暴雨日数。
在分析暴雨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7]和11a滑动平均法[8],分析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时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法[9]等。
2 兴安盟暴雨的气候特征2.1暴雨总体分布情况对兴安盟1967—2017年的暴雨发生日数进行统计,得到近51a来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图1a):兴安盟地区的暴雨日数分布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东北部的胡尔勒站为暴雨总日数的中心区域,51a共计发生暴雨54次。
阿尔山站发生暴雨频数最低,51a共计发生暴雨15次。
且从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结合地形来看,兴安盟地区暴雨日数的中心轴线正好位于西风带上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沿线。
对兴安盟逐站发生的暴雨进行雨量统计,得到暴雨雨量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图1b)。
可以看出,兴安盟平均暴雨雨量的分布呈现出以大兴安岭为界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征,东部的乌兰浩特市为平均暴雨雨量的中心区域。
从地形上来看,兴安盟平均暴雨雨量大值区域主要位于由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低海拔地区。
图1 1967—2017年暴雨总日数分布(a)、1967—2017年平均暴雨雨量分布(b)本文规定,当某天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站点日降水量≥50.0mm,则记为兴安盟地区的一个暴雨日数。
对51a来兴安盟的总暴雨日数按月进行分类,以分析兴安盟暴雨的主要发生时段以及月际差异,结果如表1所示:近51a来,兴安盟的暴雨均出现在5—9月,主要发生在7月份,共计113次,占总暴雨日数的57.4%;8月和6月次之,分别发生44次和33次,占比22.3%和16.8%;5月份发生暴雨次数最少,51a来仅发生一次。
可见,兴安盟的暴雨主要发生在6—8月的主汛期时段,其中又以7月份发生次数最多,是当地防范暴雨发生的主要时段。
月份56789暴雨日数/d133113446占比/%0.516.857.422.3 3.0表1 1967—2017年5—9月暴雨日数对暴雨雨量每隔10.0mm为一个区间划分不同降水强度,以此来分析兴安盟近51a来各种强度暴雨的发生频数(见表2):当地发生的暴雨,其日降水量以50.0~80.0mm为主,占比80%以上,其中又以50.0~60.0mm的暴雨发生的最多。
而日降水量100.0mm以上的大暴雨发生的较少,51a来仅发生14次,占比5.2%。
表2 1967—2017年不同强度暴雨发生频数暴雨强度/mm50.0≤r<60.060.0≤r<70.070.0≤r<80.080.0≤r<90.090.0≤r<100.0r≥100.0次数/次 115 73 33 22 1114占比/%42.927.212.38.2 4.1 5.2 2.2暴雨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兴安盟暴雨日数的距平序列做线性趋势估计和11a滑动平均(图2),暴雨日数的线性增长率为-0.13d/10a(即每10a暴雨日数线性减少0.13d),没有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
表明兴安盟近51a来夏季暴雨日数呈减小的负增长趋势,变化不大。
此外,夏季暴雨日数还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
由11a平滑滤去年际变化后的暴雨日数的距平时间序列可以看出,1982年之前兴安盟的暴雨日数处于略偏少期,1983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处于显著偏多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2年则又转变为显著偏少期,2012年到现在暴雨日数又呈现一个逐渐增加的趋势。
总体来看,近51a来,兴安盟夏季暴雨日数经历了偏少—显著偏多—显著偏少—偏多四个阶段。
图2 1967—2017年暴雨日数距平序列、11a滑动平均后的距平 序列、线性变化趋势线2.3暴雨雨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兴安盟年平均暴雨雨量的距平序列也做了线性趋势估计和11a滑动平均(图3)。
兴安盟年平均暴雨雨量的线性增长率为1.59mm/10a(即每10a平均暴雨雨量线性增长1.59mm),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
表明近51a来兴安盟夏季暴雨雨量略呈增长趋势。
暴雨雨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没有暴雨日数的y= -0.0129x+ 0.3753R ² = 0.0068-6-4-22468101967197219771982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暴雨日数/d年份暴雨日数距平序列11a滑动平均后的距平序列线性(暴雨日数距平序列)47.5°N47.5°N123.5°E123.5°Ed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
由11a 平滑后的暴雨雨量的距平时间序列可以看出,1977年之前兴安盟年平均暴雨雨量低于气候平均水平,处于暴雨雨量偏少期;1977—1990年之间的年平均暴雨雨量基本维持在气候平均状态,处于暴雨雨量正常期;随后从1990年开始到2005年,兴安盟以5a 为一个周期,年平均暴雨雨量经历了偏少—偏多—偏少三个阶段;2006年以后至2017年,暴雨雨量持续处于偏多期。
图3 1967—2017年平均暴雨量距平序列、11a 滑动平均后的 距平序列、线性变化趋势线3 兴安盟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兴安盟暴雨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兴安盟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51a 的暴雨日数序列作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结果表明,分解所得前2个特征向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51.6%,可以代表近51a 来兴安盟暴雨日数空间分布类型的一半以上。
暴雨日数EOF 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35.2%,表现为全盟一致型,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型及标准化时间系数序列(图4)。
该模态主要表现为全盟暴雨日数呈现一致偏多或者一致偏少的同位相分布,高值中心主要位于东北部的胡尔勒一带。
对应的时间序列可以看出这一模态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从滑动平均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暴雨日数还存在着年代际变化的特征。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以正位相为主,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转变为负位相,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为一个较长时间的正位相期,20世纪初到2015年又转变为一个较长时间的负位相期,随后又转变为正位相。
图4 暴雨日数EOF 分解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型(a)及标准化时间系数(b)第二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16.4%,表现为东—西反向型,即当东部暴雨日数偏少时,西部暴雨日数偏多;反之,当东部暴雨日数偏多时,西部暴雨日数偏少。
两个大值区同样分别位于东北部的胡尔勒和南部的突泉地区。
与之对应的时间序列也存在着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11a 滑动平均后的结果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表现为负位相,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表现为正位相,20世纪初到2010年左右转变为明显的负位相,之后又以正位相为主(图5)。
图5 暴雨日数EOF分解第二模态的空间分布型(a)及标准化时间系数(b)47.5°N123.5°E47.5°N123.5°Eaa4 结论通过对兴安盟近51a 来暴雨气候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兴安盟暴雨日数的中心区域位于东北部的胡尔勒,中心轴线呈南北走向,正好位于西风带上大兴安岭的背风坡沿线;而暴雨雨量大值中心位于东部乌兰浩特一带,大值区域主要位于由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低海拔地区。
(2)兴安盟暴雨主要发生在6—8月的主汛期时段,其中又以7月份发生次数最多,是当地防范暴雨发生的主要时段。
而当地所发生的暴雨,雨量主要集中在50.0~60.0mm,接近暴雨总次数的50%。
(3)近51a 来兴安盟夏季暴雨日数经历了偏少—显著偏多—显著偏少—偏多四个阶段。
(4)暴雨日数EOF 分解前两个模态可以代表兴安盟暴雨日数空间分布类型的一半以上。
第一模态主要表现为全盟一致型,第二模态主要表现为东—西反向型。
Analysis of spatial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the Rainstorm in Hinggan League from 1967 to 2017Xu Qingzhu(Hinggan League Meteorological Bureau,Inner Mongolia Ulanhot 137400)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8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inggan League in the past 51 years from1967 to 2017,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linear tendencies estimation, 11 years moving average and the EOF analysis are used to research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changes an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instorm in Hinggan League.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1)central axis of rainstorm days runs north to south in Hinggan League, which is along with the leeward slope of Da Hinggan Mountains on the westerlies. The large value area with storm rainfall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east which is the low-altitude transition region from Mongolia plateau to Songliao Plain. (2) The rainstorm days show a decreasing negative growth trend and experience four stages of less than normal -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normal -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normal - more than normal in Hinggan League.(3)The first two modes of EOF analysis for rainstorm days can represent more than half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s in Hinggan League. The first mode is uniform type and the second mode is east to west reverse type .Key Words Hinggan League; Rainstorm; Interdecadal chang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参考文献[1]孙荣宇,刘雅婷,高宇,等.2012年7月21—22日兴安盟地 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4(6):13-15.[2]孙荣宇.2014年夏季内蒙古东部一次对流暴雨成因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2):50-52.[3]孙荣宇,孙颖.2012年夏季兴安盟3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3):49-51.[4]刘宽晓,徐蔚军,张俊洋,等.多种指导预报产品对兴安盟 降水、气温检验与分析[J].内蒙古气象,2005(4):12-14.[5]刘艳平,高宇,孙荣宇.2013年6月29日兴安盟局地暴雨过 程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6):55-57.[6]张兴源,钱连红,张丽云.兴安盟大气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 降水效率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3(3):36-37.[7]张凌云,刘蕾,王艺,等.近56a 柳州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 及类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4):1-6,117.[8]马洪亮,马燕,薛福民.天山天池近49年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科技,2010,38(2):209-213.[9]赵虹,秦正坤,王金成,等.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法在地面观测资料变分同化中的个例研究与应用[J].气象学报,2015,73(4):74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