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免疫学技术与原理》3
医学免疫学课件3补体
补体系统的组成
01
补体固有成分
包括C1、C2、C3、C4、C5、C6、C7、C8、C9等,这 些成分在机体中稳定存在,不随免疫应答而增减。
02
补体调节蛋白
如C1抑制物、C3b灭活因子等,它们对补体激活过程进 行负反馈调节,防止过度激活对机体造成损伤。
03
补体受体
如CR1、CR2、CR3等,它们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与 补体激活产物结合后介导免疫细胞的功能。
补体研究的新技术与方法
单细胞测序技术
揭示补体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表达和功能。
高通量蛋白质组学
用于发现和鉴定新的补体蛋白及其相互作用。
先进的成像技术
如超分辨率显微镜,用于观察补体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动态过程。
补体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补体激活剂
作为免疫刺激剂,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补体制剂
用于治疗过度激活的补体系统引起的疾病,如自身免 疫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课件3补 体
目录
• 补体系统概述 • 补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 补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 补体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补体系统概述
补体的定义与功能
补体的定义
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 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球 蛋白。
补体的功能
补体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包括参与免疫应答、调 节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等 。
03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补体缺陷与疾病
补体成分缺乏
导致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如C1、C2、C3等成分的缺乏可 引起免疫复合物病。
补体调节蛋白异常
如补体受体或补体调节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补体过度激活或抑 制,引发相关疾病。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
免疫学技术和方法是在免疫学领域用于研究免疫应答和疾病发生机制
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总称。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免疫
学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免疫学
技术和方法。
1.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
免疫学研究的技术,用于对单个细胞进行表面标记和细胞内蛋白表达分析。
该技术利用流式细胞仪将细胞按照大小、形状和标记物的荧光信号进行分
离和检测。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定量测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研
究细胞免疫分型和功能调节。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用于测定特定抗原或抗
体在体液或细胞中的含量。
该技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可见光的信号变化测定含量。
ELISA可以定量测定其中一种抗原或抗
体的浓度,用于研究疾病的诊断和免疫应答的评估。
3.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免疫组织化学是
一种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特
异性标记的抗体与组织中的目标蛋白质结合,并通过可见光的显色反应来
观察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广泛应用于研究组
织的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领域。
.<....。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外源性病原体和异物的免疫应答机制的科学。
免疫学方法是研究免疫学过程和免疫学问题的一种手段,主要包括免疫学实验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免疫学治疗方法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免疫学方法进行介绍。
一、免疫学实验方法。
1. 免疫细胞分离和培养。
免疫细胞分离和培养是研究免疫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离心、梯度离心、磁珠分选等技术,可以分离出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并进行体外培养,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2. 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染色或荧光标记等方法来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这项技术在病理诊断、免疫细胞定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 免疫沉淀技术。
免疫沉淀技术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沉淀下来,从而分离出特定的蛋白质或复合物。
这项技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结构分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二、免疫学检测方法。
1. ELISA法。
ELISA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将待检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检测的信号,从而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检测。
2. 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是通过将待检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转膜到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染色等方法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3.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快速、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的方法,可以用于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检测、细胞周期分析、细胞凋亡检测等。
三、免疫学治疗方法。
1.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移植物排斥反应。
2. 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是一类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常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技术
构造上,相差显微镜不同于光镜之处:
1、环形光阑(annular diaphragm) 位于光源与聚光器之间,使透过聚光器 的光线形成空心光锥,焦聚到标本上。
2、相位板(annular phaseplate)在 物镜中加了涂有氟化镁的相位板,可将 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迟1/4λ。
Figure 3-2. Interference between light waves. When two light waves combine in phase, the amplitude of the resultant wave is larger and the brightness is increased. Two light waves that are out of phase partially cancel each other and produce a wave whose amplitude, and therefore brightness, is decreased.
暗视野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受照射光波长的限制在可见光下其分辨极限只有02m即使在紫外光下最大分辨率也只有01要观察更精细的结构只有借助分辨率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Chapter 3 Techniques in Cell Biology
第一节 显微技术
细胞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得益于光学显 微镜的发明;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对细胞结构和功能 的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and 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hese two micrographs are of the same intact gastrulastage Drosophila embryo that has been stained with a fluorescent probe for actin filaments. The conventional, unprocessed image (A) is blurred by the presence of fluorescent structures above and below the plane of focus. In the confocal image (B), this out-of-focus information is removed, which results in a crisp optical section of the cell in the embryo.
免疫技术与原理
(掌握免疫的概念、功能;理解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1、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指机体对外来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低→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系统通过调节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免疫应答: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发生的各种生理的或病理的过程。
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学屏障。
Edward Jenner:牛痘疫苗;Pasteur:抗霍乱、狂犬病疫苗;Koch:病原微生物;Elie Metchnikoff:细胞免疫;Paul Ehrlich:抗体(掌握抗原、半抗原、表位的概念;抗原的基本性质;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种类。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1)Immunogenicity(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诱导产生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
(2)Immunoreactivity (反应原性):能与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半抗原:具有反应原性, 没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1、抗原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包括活化淋巴细胞);分子量;化学结构;Proteins>Polysaccharides (具有免疫原性,较蛋白质弱)>Nucleic Acids(多无免疫原性)>Lipids2、宿主因素:(1)异物性: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免疫学总学时数:32先修课及后续课:《免疫学》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的后续课程。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免疫学》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为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医学免疫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非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和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以后学习其他医学等课程及从事医药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在临床疾病的形成、预防、诊断、治疗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依据这一宗旨,本课程内容包括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及临床免疫等内容,其中临床免疫为学生自学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刺激机体,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及规律。
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总学时按30学时安排。
4、教学重点、难点绪论重点: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的生理功能(防御、自稳、监视)3、免疫的类型第一篇抗原重点:1、抗原的概念和性质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一抗原决定簇(AD) 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难点: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种类2、抗原决定簇与抗原特异性的关系第二篇免疫系统重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4、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5、MHC、HLA、HLA复合体概念6、HLA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医学的关系7、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概念8、中枢免疫器官场所9、外周免疫器官10、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11、抗原提呈细胞12、自然杀伤细胞难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CDR与HVR概念、功能区、水解片段)2、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3、HLA复合体结构4、HLA复合体遗传特征5、重要的CD分子的功能5、粘附分子的作用6、T 细胞发育分化7、B 细胞发育分化8、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表面标记9、抗原特异 性淋巴细胞亚群第三篇免疫应答重点:1、固有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2、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 过程4、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5、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意义6、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7、 抗原的调节8、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W 9、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0、临床常 见疾病 难点:1、免疫细胞活化的分子基础2、APC 、TH 和B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3、各型超敏 反应造成组织损伤的机理第四篇免疫学应用重点: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5、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指定阅读参考 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
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
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科学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
1.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和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技术。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或细胞亚群,从而帮助研究者理解免疫细胞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流式细胞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样品准备、标记抗体、细胞分析和数据分析。
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者可以在数千个细胞中同时检测多个标记物,进一步了解免疫细胞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2. ELISA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和浓度。
ELISA的原理是将待检测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使用酶标记的二抗与该抗体结合,最后通过酶促反应使底物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定量测定待检测物质的浓度。
ELISA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检测、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3.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标记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组织切片中的抗原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常用于研究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和定位,从而了解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可以观察到染色的细胞或组织结构,帮助研究者确定特定抗原的存在和分布。
4. 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的方法。
在免疫荧光实验中,待检测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再与荧光标记的二抗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的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免疫荧光广泛应用于细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可用于检测细胞膜、细胞器或细胞内分子的定位和表达。
现代免疫学实验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等。
这些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免疫学领域的实验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免疫系统的奥秘。
医学实验教案细胞免疫实验与技术
环保处理
02
03
减少废弃物产生
废弃物需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 化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 康造成影响。
合理规划实验步骤和试剂用量,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废弃物产生 。
个人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采 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应急处理
02
应用细胞免疫技术开发特异性高、灵敏度好的免疫检测试剂盒
,用于临床诊断和科研。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转化
03
将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
展。
05
细胞免疫实验注意事 项及安全规范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检查实验器材 和试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 保实验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实验步骤与操作规范
细胞培养
将所需的免疫细胞在适宜条件 下进行培养,保持细胞状态良 好。
细胞处理
在特定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 相应的处理,如, 如培养基、抗体、细胞株、显 微镜、离心机等。
免疫刺激
向培养体系中加入特定的抗原 或抗体,模拟免疫应答过程。
结果观察
02
细胞免疫实验技术与 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基本概念
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从机体中取 出,在人工模拟体内环境的条件 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
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细胞培养类型
包括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 、细胞株与细胞系培养等。
培养条件与方法
包括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培养环 境的控制(温度、湿度、pH值等) 、细胞传代与冻存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和排除外来病原体,同时也对自身组织具有一定的容忍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通过研究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方向进行介绍。
一、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细胞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免疫学则是研究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的结构、特性和功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发育、分化、识别机制、信号转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二、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研究方法1.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通过分离和培养免疫细胞,研究其表型、功能及相互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密度梯度离心、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培养技术。
2. 免疫分子的鉴定与表征:通过免疫学技术,如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对免疫分子进行鉴定和表征,揭示其结构和功能。
3.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包括DNA克隆、基因敲除、基因表达调控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三、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应用方向1. 免疫治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
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或使用重组免疫分子,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研究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有助于了解微生物感染的发病机制和免疫防御机制,为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3. 免疫诊断: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如ELISA、流式细胞术等。
通过检测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表型和功能,可以辅助诊断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
四、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免疫学的三个应用及其原理
免疫学的三个应用及其原理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外来抗原的识别、记忆和应答的科学,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的三个应用及其原理。
1.免疫疫苗免疫疫苗是一种通过引入特定的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方法。
疫苗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如麻疹、流感、百日咳等。
其原理基于机体的免疫记忆特性。
当机体初次接触到其中一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但反应比较迟缓。
然而,当机体再次接触到同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产生更多的抗体,从而更快地清除病原体。
免疫疫苗中含有由病原体所携带的抗原,使免疫系统认识到该抗原,并产生对应的抗体。
当真正遭遇到病原体时,机体已经具备了对抗其的免疫能力,从而减少了患病发生的可能性。
2.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通过操纵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CAR-T疗法是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提取出来,在实验室中改造成具有特定抗原受体的细胞,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
这些改造后的T细胞通过识别和攻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CAR-T疗法的原理是利用免疫系统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主动攻击能力来攻击癌细胞,从而实现癌症治疗。
3.免疫诊断免疫诊断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
免疫诊断可以检测体液中的抗原和抗体水平,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疾病。
常见的免疫诊断方法有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荧光等。
ELISA是一种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体液中特定分子的方法。
免疫荧光则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从而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特定位置的抗原。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总结起来,免疫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疫苗的开发、免疫细胞治疗以及免疫诊断等。
这些应用都是基于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即通过识别和攻击外来抗原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通过深入研究免疫学,我们可以开发更多针对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为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感染疾病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免疫系统的奥秘。
(3) 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免疫学实验,如制备抗体、检测抗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免疫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讨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免疫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免疫学案例,如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免疫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探讨免疫学与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如基因编辑、免疫排斥反应等。
- 研究免疫学在动物免疫学和植物免疫学领域的应用,如动物疫苗接种、植物抗病育种等。
- 分析免疫学在环境免疫学和空间免疫学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如环境污染对免疫系统的影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这一章节后,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免疫系统的组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学生对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混淆不清,对免疫分子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也难以掌握。因此,我决定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一些改进。
- 学生应将阅读和观看的内容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撰写一篇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报告或心得体会。
- 学生如有疑问,可通过邮件或社交媒体向教师提问,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在课后拓展中的所学所得,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国外优秀细胞生物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和思考
国外优秀细胞生物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和思考刘江东丁明孝(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外广泛使用的五部优秀细胞生物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特色,从而为国内细胞生物学教材的选用、细胞学教材的编写、立体化教材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依据。
关键词:国外教材;细胞学教材;比较一、引言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作为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整体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选择合适的细胞生物学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目前国内已经先后出版多部细胞生物学教材,在使用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充分运用好中文教材的同时,优秀的国外教材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源,特别是随着细胞生物学英文授课和双语教学的广泛开展,如何选择和使用好原版教材,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使教学内容和水平与国际接轨,提高细胞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高等教育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同现有国内教材相比,国外教材在编写思路、理论水平、更新速度、出版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可取之处,显示出与生命科学研究相适应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研究中我们分析比较了国外高校较广采用的四部细胞学教材和一部习题集,分别是《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概念和实验)(第六版)》[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6th edition)](Gerald Karp,2010,Wiley)、《分子细胞生物学(第六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 (6th edition)](Harvey Lodish et al.2008,Freeman)、《基础细胞生物学(第三版)》[Essential Cell Biology(3rd edition)] ( Bruce Albert et al.2009,Garland Science)、《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第五版)》[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5th edition)](Bruce Albert etal.2008,Garland Science)、《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第五版)》[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Problem Book,(5th edition)]( John Wilson et al.2008,Garland Science)。
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其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病理学研究以及生产组织器官模型等许多方面。
本篇文章将介绍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应用。
一、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让细胞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维稳其生理、生物学的与外界一致。
培养细胞通常需要涉及到的成分包括:培养基、细胞、培养器和培养条件。
1、培养基培养基是指培养细胞所需的养分、维持体液和氧气平衡的液体,通常由无血清配方的培养基、含有血清配方的培养基、或者特殊适用培养基组成。
无血清配方的培养基适用于生物学研究或药物研发,含有血清配方的培养基适用于生产。
2、细胞细胞是指培养基中的生物物体,通常是由同种细胞组成。
细胞可从人体来源、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分离而得。
培养的细胞要具有良好的分裂和增殖能力,并能分成两份或更多倍。
3、培养器培养器是指用来培养细胞的设备,常见的有平板培养器、细胞培养瓶、悬浮培养器等类型。
4、培养条件混合良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缸中,置于保持稳定性的培养条件下。
保持温度、湿度和低的氧气含量是培养条件的关键。
常用的培养条件是:温度在37℃左右,湿度高,氧气排量较低。
二、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药物研发细胞培养技术常用于药物研发中。
其可以培养模拟人体组织和器官的三维细胞模型,并对药物的生物效应进行评价。
因此,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制备的模型能够在不同的毒副作用评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病理学研究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病理学的研究中。
细胞学方法也被应用于免疫学研究。
一些细胞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细胞的内部特征和功能,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疾病的发生机理、细胞的分裂和功能的基本原理。
3、生产组织器官模型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制备具有相对性质的组织模型,单个细胞会自发地与临近的细胞或组织进行互动,从而构建出组织模型,这些组织模型可以在无害性的环境中进行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从而模拟人或动植物的生理机能。
708医技综合参考书目
708医技综合参考书目医技综合参考书目1.《临床免疫学技术手册》(Clinical Immunology Techniques Manual)作者:Richard Coico, Geoffrey Sunshine出版日期:2004年简介:该书是一本介绍临床免疫学技术的综合性手册。
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知识、免疫反应实验技术、器官移植免疫学、免疫病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从事临床免疫学相关工作的医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参考书。
2.《临床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n Clinical Medicine)作者:Jia Liu, Shuo Han出版日期:2010年简介:该书介绍了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胞培养、蛋白质分离与鉴定、核酸提取和分析、基因克隆和表达、动物实验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有助于医生和研究人员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实验技术。
3.《现代医学影像技术》(Modern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s) 作者:Mimi C. Yin出版日期:2012年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内容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心电图等多种影像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该书对于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医生和技术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4.《医学实验与研究方法》(Medical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作者:Xiaoling Nie出版日期:2015年简介:该书是一本介绍医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教材。
内容包括医学实验的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统计分析、伦理与法律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着重介绍了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对于从事临床研究工作的医生和研究人员非常有用。
5.《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手册》(Bio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Manual)作者:Joseph D. Bronzino, Donald R. Peterson出版日期:2003年简介:该书是一本介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
目前电融合技术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融合细胞存 活率低。
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
1、利用基因定位绘制人类基因图
(1) 小鼠×人杂交细胞,人染色 体优先丢失,而只留下一条或少 数几条人的染色体; (2) 染色体分带技术可以把人与 鼠的染色体区分开,而且能区别 每一根人的染色体; (3) 电泳技术可以鉴别不同种动 物的蛋白和酶。
PEG的作用与细胞表面结构间 形成离子键有关。 PEG可与水分子借氢键结合, 在高浓度(50%)的PEG溶液中自由 水消失,导致细胞脱水而发生质膜 结构的变化,由此引起细胞融合。
化学诱导法的特点
优点:
具有细胞融合的通用性;与病毒 比较,容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 使用方便。 缺点: 对细胞毒性很大;诱导产生杂交 细胞的频率仍在很低水平;不能在显 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融合过程。
化学法——PEG
优点:
聚乙二醇(PEG)来源方便,使用简便 活性稳定 诱导细胞融合的频率较仙台病毒高达数百倍 诱导植物和动物细胞融合
聚乙二醇的作用机理
PEG的水溶性极强,在液相介质 中,它的许多醚键带有微弱负电荷; 在Ca2+参与下,PEG将带正电荷的表 面蛋白或带负电荷的糖蛋白,通过 Ca2+桥连在—起,使细胞发生聚集、 融合。
2、利用杂交细胞生产活性物质 单克隆抗体工业的兴起就是 利用B淋巴细胞被特异的抗原刺激 后能应答而分泌特异的抗体的特 点同骨髓瘤细胞的长命不死的特 点两者融而为一。
推论: 可能利用胰脏细胞生产胰岛素, 利用甲状腺细胞生产甲状腺素,利 用垂体细胞生产生长激素、各种促 性腺激素、催乳素以及各种神经激 素等。还可以利用麝香腺细胞生产 麝香。
科学家把大鳞副泥鳅同鳗尾泥鳅杂 交培育了融合鱼。 将鲤鱼囊胚细胞与红鲫鱼卵融合, 培育了融合鱼苗。这些融合鱼各具两对 触须,形态类似鲤鱼。
(4)在植物新品种育种上的应用
萝卜和甘蓝、粉蓝烟草和郎氏烟草、 番茄和马铃薯、烟草和大豆、甘蔗和高 粱、芥菜和紫芸苦等,这些杂种植物采 用有性杂交的方法是难以得到的。 我国科学家已培育出普通烟草与黄 花烟草、普通烟草与粉蓝烟草、烟草与 矮牵牛、烟草与天仙子等种间和属间体 细胞杂种植株。
(5)如果控制系统不受污染,能长期运转。
缺点:
由于中空纤维每次生产的 消耗器价格尚贵,如果使用不 当会增加生产成本。
3、细胞培养专用微载体
微载体含义: 微载体指直径在60~250μm 、能够适用于贴壁细胞生长的微 珠。 一般是由天然葡聚糖或者各 种合成的聚合物组成。
微载体培养的优点:
1. 表面积/体积(S/V)大。 2. 兼有悬浮培养和贴壁培养两种方法 优点。 3. 简便的显微镜观察。能监测出细胞 在微珠生长情况。 4. 培养基利用率高。
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代谢废物都属 小分子物质,可从管壁渗进“内 室” 。 一般细胞在接种1~3周后,就可以完 全充满管壁的空隙。细胞停止增殖后, 仍可以维持其高水平代谢和分泌功能, 长达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优点:
(1)培养器体积小,细胞高密度生长; (2)浓缩产品的功能; (3)产物纯度高; (4)自动化程度高,细胞生长周期长。
3、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
(1)在生物医药上的应用 如: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2)在微生物构建新菌株方面的应用
原生质体融合也成了微生物育种的重 要手段。乳糖发酵短杆菌和黄色短杆菌是 两种重要的氨基酸生产菌,黄色短杆菌是 赖氨酸高产菌株,但生长缓慢,发酵周期 长,生产中易染菌,将它与生长快的乳糖 发酵短杆菌融合,得到了新的赖氨酸生产 菌,提高了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发酵周期 缩短4%。
真核细胞能对其分泌产 物进行修饰,例如二硫键的 形成、糖甲酰化等,使产物 具有完整的生物学功能。
真核细胞可以不断合成和分 泌,不断收获,后加工过程也相 对简单,细胞可以重复利用。因 此,利用培养的动物细胞生产的 生物制品,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目前利用动物细胞大规模 培养技术可以生产许多有价 值的生物制品,包括重要的 疫苗、高效的治疗药物和灵 敏的诊断试剂等。
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 的生物反应器
1、滚 瓶 系 统
优点:
结构简单、投资少、技术 成熟、重演性好,放大只是简 单地增加滚瓶数。
缺点:
滚瓶系统劳动强度大,单位体 积提供细胞生长的表面积小,占用
空间大,按体积计算细胞产率低,
监测和控制环境条件受到限制。
2、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
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用途较广,既可培养悬浮 生长的细胞,又可培养贴壁依赖性细胞,细胞密 度最高可达106/ml数量级。
植物方面
薯番茄和番茄薯 人们用马铃 薯和番茄通过细胞融合获得杂 种薯番茄和番茄薯 甘蓝型欧洲油菜 用甘蓝和白 菜的细胞融合使两个物种的染 色体组相加,人工合成了甘蓝 型欧洲油菜。
微生物方面
苏云金杆菌能杀玉米螟, 灭蚊球孢菌有杀蚊子的效能, 科学家们将这两种菌的原生质 体融合获得了既能灭蚊又能杀 螟的新菌株。
(5)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日本科学家把两个不同种类的酵母 强行融合起来,并使融合成的细胞繁殖, 制成新的酵母。这一技术为今后改良酵 母开辟了新途径,把最尖端的生物工程 中的细胞融合办法应用到传统的酿酒技 术中,成为守旧的酿造技术体系革新的 一个起点。
体细胞融合的技术,如 今已在动物间实现了小鼠和 田鼠,小鼠和 小鸡,甚至 于小鼠和人等许多远 缘和 超远缘的体细胞杂交。
这些都是自然进化所不能出 现的新品种,他主要是通过细胞 融合技术来实现的。 细胞融合是细胞工程最基本 的核心技术。
细胞融合(又称体细胞杂交): 是指用自然或人工方法使 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细胞融合 成一个细胞的过程。并使之分 化再生、形成新物种或新品种 的技术。
融合材料
• • 植物或微生物原生质体 动物单个细胞
p-灌注液 h-收获液
i-管内
中空纤维反应器示意图
e-管外
中空纤维培养示意图
中空纤维管生物反应器已进 入工业生产,主要用于培养 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
中空纤维用聚砜或丙烯的聚合物制成。 管壁的厚约 50 ~ 75 μm,海绵状,富含 毛细管。 管径200μm。 管壁是极薄的半透膜。它能截留住分子 量分别为1×104、5×104、10×104道尔 顿三种。
体外大规模培养真核细胞要比 原核细胞困难得多。 无细胞壁,不耐受搅拌,易 破碎,营养要求高,生长条件不 易控制,增殖周期长,产品的产 量低。
原核细胞经基因工程技术所合 成的生物制品,不是分泌型的而 是同细胞相结合的,需要破碎细 胞,释出产物,再经浓缩、纯化; 因后加工过程复杂,而使产品的 得率受到损失。
一个培养筒由数千根中空纤维所组成
内室:每根纤维的管内成为“内室”; 外室:管与管之间的间隙,可灌流无
血清培养液供细胞生长,成为“外 室”。
接种的细胞贴附“外室”的管壁上, 并吸取从“内室”渗透出来养分,迅 速生长繁殖。 培养液中的血清输入到“外室”,由 于血清和细胞分泌产物(如单克隆抗 体)的分子量大而无法穿透到“内室” 去,只能留在“外室”并且不断被浓 缩。
第三讲
细胞工程及其应用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 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 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 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新 型生物或特种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 科学技术。
第一节 细胞融合技术
动物方面
组装鼠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马格
特和彼德斯利用黑毛鼠,白毛鼠, 黄毛鼠三种颜色的老鼠的受精卵组 装成披着黄百黑三种颜色的老鼠。 绵山羊 英国和美国还组装成功 了绵羊和山羊的嵌合体,培育出具 有绵羊的卷曲浓密的长毛,山羊式 的仰角的绵山羊,毛肉兼用。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和表达,对于 生产抗体类蛋白质药物具有明显优势: 1、活性高、稳定性好,占生物技术药物 生产方式的70%以上,能够保证产品中二 硫键多等复杂结构蛋白的活性; 2、效率高、成本低,能够提升生物技术 药物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是当今生物技 术药物生产的主流方式。
目前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生物 制品的研制,必须依赖3个关键技术的 发展: (1)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发展; (2)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生物反 应器开发; (3)产品的分离浓缩和提纯技术的提高。
物理法——电融合诱导法
概述:
在直流电脉冲的诱导下,原生质 体质膜表面的电荷和氧化还原电位发 生改变,使异种原生质体黏合并发生 质膜瞬间破裂,进而质膜开始连接, 直到闭合成完整的膜形成融合体。
细 胞
电脉冲
细胞膜变薄
细胞膜出现微孔
微孔不大
电势不断上升 达到临界膜电势
微孔太大
细胞膜
细胞膜
重新闭合
不能闭合
5. 6. 7. 8.
收获细胞过程不复杂。 放大容易。 劳动强度小。 培养系统占有空间小。 微载体培养细胞是目前公认的 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培养模式。
二、动物细胞在微载体上 贴壁生长机理
贴壁依赖动物细胞在微载体表面 上增殖,可分为贴壁、生长和扩展成 单层三个阶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胞能否在微载体表面贴附, 取决于: 1、细胞与微载体接触的机率 2、细胞与微载体的相融性
5、激素:红细胞生成素(EPO)、
促黄体 生成素(LH)、促滤胞素 (FSH)等。 6、肿瘤特异性抗原:癌胚抗原 (CEA)等。 7、单克隆抗体(MCAB)。 8、病毒杀虫剂:杆状病毒等。
全球销售额最高的6大类生物技术药物:
1、肿瘤治疗药物 2、胰岛素 3、anti-TNF-α药物 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5、β-干扰素 6、凝血因子 这6大类中有5类都是经哺乳动物细胞 表达生产的,只有β-干扰素是大肠杆菌和 酵母表达的。
利用细胞杂交技术来制备工程细胞 生产活性物质的优点:
(1)细胞融合率比较高; (2)操作也比基因工程简单; (3)所产生的蛋白都是已糖基化了的天然蛋白; (4)动物细胞大批量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改进与细 胞内高效表达体系的建立,为动物细胞工程的蛋 白生产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