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性疾病的诊断_--南山医院感染科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
·综述·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
李刚 李儒贵 谭华炳
发热是临床各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常见于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常常伴有发热,许多传染病以“热”命名。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临床各科,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科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差,病因诊断是临床常见的难题,而且引起发热的病因繁多,考验临床医师的知识面和耐心和综合分析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FUO的病因学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对FUO诊治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作一综述。
一、定义
自Petersdorf和Beeson[1]提出FUO的诊断标准,1992年Kanzanjian和Petersdorf对其诊断标准进行修改,至1999年,我国将FUO 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数次高于38.3 ℃,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2]。FUO虽然复杂,但诊治仍有规律可循,从发病原因上分析可以分为外源侵入和内源产生两种,外源产生的感染性疾病在FUO 的病因中占30%~75.4%[3-6],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达200多种[7];感染性疾病中约50%为传染病,提示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的诊治技能对诊治FUO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感染性疾病寻找病原体、筛选敏感药物、选用抗感染药物及剂量、疗程、合并用药、对耐药病原体处理、特殊部位感染处理、某些特殊感染(如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耐药结核菌感染)处理、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患者基本情况,尤其是免疫功能状态判定等并不容易,FUO诊治水平反映了感染性疾病科医师的综合能力。除外源侵入的感染性疾病外,内源产生的恶性肿瘤在FUO中所占比例达20%,因此,感染性疾病科医生还需掌握各种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方法,尤其要认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发展过程、特殊规律等;结缔组织病(风湿病)占FUO的10%左右,是感染性疾病科医师还应该掌握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分析
李智;齐俊英;郭威;郭卉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38)3
【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method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40 patients with FUO admitted in Tongji Hospital from Jan. 2005 to Dec.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iology and gender, age of the patients, and course of fever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and the diversity of disease spectrum was also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340 patients analyzed, 295(86.76%) the diagnosis was definitely made. As to the etiology, 150(50.85%) were suffering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145(49.15%) non-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n 45(13.24%) the etiology remained unknown till they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mong all of the patients, 186(54.71%) were male and 154(45.29%) were fema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the ratio of disease distribu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but the incidence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emale patients than in male patients, while the incidence of lymph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 patients than in females. As to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 66 patients (19.41%) were younger than 20
年月日发热性疾病的诊断PPT课件
临床表现
体温的下降方式
体温下降方式
骤降:数小时内、多伴寒战 疟疾、败血症、链球菌性肺炎、肾盂肾炎、 登革热、输液反应 渐降:数天内、多不伴寒战 伤寒、风湿热
临床表现
热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链球菌肺炎 弛张热: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败血 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疟疾、败血症 波状热:布鲁菌病 回归热:回归热、Hodgkin病 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胸膜炎
发热的概念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 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 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 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 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称为发热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 变动超过1.2 ℃视为发热
发热的分度
热型判定 常见热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寒战
以某些细菌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
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者少见
也可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如成人still病、恶性淋巴
瘤
高热性疾病在使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后再次上升 可引起寒战
临床表现
单纯疱疹
多见于: 大叶性肺炎、间日疟、流行性脑膜炎等 一般不见于: 小叶性肺炎、干酪性肺炎、恶性疟和结 核性脑膜炎 、乙脑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感染科常见感染病例分析
感染科常见感染病例分析
感染科是一门专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专业。
在感染科工作中,医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感染病例,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常见感染病例的分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感染科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细菌感染病例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细菌感染的病例。一名50岁男性患者因发热、
咳嗽、胸闷等症状来到感染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该患者
患有肺炎,经痰液培养检测确认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给予了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了支持性治疗和呼吸道护理。最终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病情得到控制。
病毒感染病例分析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一名30岁女性患者因发热、
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前来感染科就诊。医生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流感病毒感染。在治疗上,医生主要以对症
治疗为主,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补充液体等支持性治疗。同时对患者
进行隔离措施,避免病毒传播。最终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康复出院。
真菌感染病例分析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真菌感染的病例。一名60岁男性患者因口腔溃疡、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于感染科。经过口腔检查和真菌培养检测,
医生诊断患者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在治疗上,医生采用口服抗真菌药
物和口腔局部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口腔卫生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好转,口腔溃疡愈合,呼吸困难症状减轻。
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常见感染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感染科医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感染疾病时,需要根据病情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感染科的工作既需要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也需要科学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对感染科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您的阅读!。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大脑皮层也参与体温的行为性调节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 39-40 0 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 1 0 C。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羌虫病持张热:
体温在 24 小时内波动达 2 0 C 或更多。
可见于结核病、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达到 39 0 C 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
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 . . . .
态,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
可见于布鲁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
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
可见于流感、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
双峰热:
体温曲线在 24 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
可见于黑热病。
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等。
双相热:
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真
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在感染科中,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的治
疗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本文将介绍感染科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策略。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等手段。以下是感染性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线索,通常包括发热、咳嗽、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
可能性,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
括血常规、尿常规、体液培养和病原体检测等。血常规可以评估患者
的炎症反应程度,尿常规可以排除尿路感染。体液培养是检测细菌感
染最常用的方法,病原体检测可以通过PCR等技术快速诊断病毒感染。
3. 影像学检查
对于一些特定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腔感染等,需要进行影像
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扫描和超声
检查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1.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和药敏试验
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疗程,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可能需
要采用联合用药或静脉给药。
2. 抗病毒治疗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乙肝等,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
进行治疗。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药物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感染性疾病科布局
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可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人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感染性疾病科布局流程,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两道: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二)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要求
(1)制定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要注重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既要培训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又要培训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处理和防护等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和传染病处置的演练,切实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救治水平。
(3)感染性疾病病房的设置应相对独立,与普通病房之间设隔离
带,患者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意外出。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不同区域之间必设“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每间病房只能收治同--病种的传染病患者,如确有困难,可安排在病房一角,用屏风隔开,并实行床边隔离。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在医院中,感染科是一个专门负责处理感染性疾病的科室。感染性
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某种疾病,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
虫等。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快速传播和危害多器官的特点,因此早期
诊断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
诊断与干预策略。
一、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是感染科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要任务。通过早期诊断,
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同时,早期诊断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早期诊断的方法
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依赖于多种方法和技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早期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寒战、
呼吸困难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常见的实
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尿液分析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
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影像学检查:对于某些特定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
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帮助早期诊断。
4. 生物标志物检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生
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例
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
三、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早期干预是感染科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环节。通过早期干预,
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蔓延,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
感染科急性传染病诊疗指南
感染科急性传染病诊疗指南
一、引言
感染科急性传染病是指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
传染性疾病。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减少
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
一份全面、简洁的诊疗指南,以便更好地处理感染科急性传染病的诊
断和治疗。
二、常见感染科急性传染病及其诊断
1. 流感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喉痛、乏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流感病毒的
病毒学检测。
2. 肺炎
肺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临床症
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胸部X-ray检查和痰液培养可以帮助诊断。
3.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感染和病毒性肠道感染。常见症状
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病史、实验室检查和粪便培养可以帮助诊断。
4.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播的急性病毒感染。临床症
状包括高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
可以进行确诊。
三、常见感染科急性传染病的治疗
1. 流感的治疗
对于流感感染者,休息和补充水分是基本的治疗措施。抗病毒药物
如奥司他韦可以缩短病程。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如肺炎等,应及时
使用抗生素治疗。
2. 肺炎的治疗
对于细菌性肺炎,应根据病原菌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病毒性肺炎,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严重的肺炎患者可能需
要住院治疗。
3. 肠道传染病的治疗
腹泻和呕吐导致的脱水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并发症,因此应及时补
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细菌性肠道感染,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二、布局与流程
(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观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发热的诊断思路
结核、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者罕见
一般也不见于风湿热
面容
伤寒面容、酒醉貌
口唇疱疹:
见于:大叶性肺炎、间日疟、流脑、流感
不见:小叶性、干酪性肺炎、结脑
10:45
41
2、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体征
皮疹、粘膜疹 玫瑰疹(伤寒)、柯氏斑(麻疹)、搔抓
状出血点(出血热)等
10:45
42
2、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体征
染 (牙周脓肿、鼻窦、胆道、前列腺、盆腔)、慢性
病毒性肝炎、梅毒等
非
感 甲亢、结缔组织病、原因未明的肠炎、血液病、恶
染
性肿瘤、间脑综合征
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夏季微热、神经功能性 微热、感染后低热等
38
2、临床表现——热度与热程
长期低热者如伴有血沉明显增快,一般不能 用功能性疾病解释,而应考虑结核、肿瘤或结 缔组织病等可能
我国FUO病因构成
10%
20%
40%
30%
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 肿瘤性疾病 原因不明
10:45
21
Holmes
FUO的病因虽极为复杂,但并非永远不 明,如能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尽的体格检 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绝大多数 的发热病因仍可以查明
10:45
22
发热概述 原因不明发热(FUO)定义 FUO的诊断步骤 常见病因分析 治疗原则
发热病研究报告
发热病研究报告
发热病研究报告
摘要:
发热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于感染性疾病。本研究旨在分析发热病的病因以及相关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病因:
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2.非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会引起发热反应。
4.其他原因: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过度劳累等。
二、临床表现:
1.体温升高:通常超过37.5℃。
2.乏力、倦怠感:患者常感到疲惫。
3.全身不适:头痛、肌肉疼痛等。
4.其他症状:咳嗽、咳痰、腹泻、恶心、呕吐等。
三、诊断与治疗:
1.体温测量:采用口腔、腋下或直肠测温。
2.病史了解:询问患者的病史及症状表现。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等。
4.治疗方法: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5.对症治疗:控制症状,如退热药物、止痛药物等。
6.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个人防护等。
四、结论:
发热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多种多样,需要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控制病情,并缓解患者症状。然而,预防工作同样重要,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个人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2
患者朱××,男,45岁,因“乏力4天,间歇性 发热3天。”于2001年12月9日入院,患者于4天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3天前出现发热,呈间歇性, 体温最高达39℃,伴畏寒、寒战、大汗淋漓、全身 肌肉酸痛、头晕、头痛、腰痛、恶心、呕吐、腹胀、 腹泻,尿量减少,呕吐胃内容物共约10次,非喷射 状;腹泻黄色稀便约6次,每次量不多,无粘液脓血。 无眼眶痛,无咽痛、咳嗽、咳痰,无腹痛,无尿频、 尿急、尿痛,无抽搐、昏迷。于当地拟“感冒”予 “必理通、病毒唑、先锋霉素、来比林、海王感冒 胶囊”等治疗后,疗效欠佳,为进一步治疗即到我 院就诊,门诊拟“发热待查”收入我科。“糖尿病” 病史三年。
沙门氏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出血热
备注
嗜酸细胞 嗜酸细 嗜酸细胞 N 比例 N 比例
减少
胞正常 增多
极高 增高
++
-
-
-
++
+
++ ++
-
++
出血热后 期减少
N 比例 正常
++
++
N 比例 减少
+
++
淋巴细胞 增多
+
++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4)
明显异型 血小板
淋巴细胞 减少
பைடு நூலகம்
沙门氏 -
• 区别:生理性体温升高、过热。
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 l 低热:37.2-38℃ l中等度热:38.1-39℃ l 高热:39.1-41℃ l超高热:41℃以上
发热的机制 (1)
致热源性发热 • 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 复合物)→白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 胞、嗜酸性粒细胞)→内源性致热源(IL1、TNF、干扰素)→体温调定点→发热。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出血热
备注
沙门氏菌
感染可低
至2万
血小板 正常
++
-
尿蛋白 尿蛋白 尿蛋白 尿 BLD 进一步确诊
+
++
+++
++ +
-
+
血培养、肥达反应、抗生素疗效
+
++
+++ ++
Igm 抗体检测、五期经过、多尿
期或恢复期窦性心动过缓
思考题
• 患者张××,男,28岁,因“发热6天,腹泻3 天”于2002年8月2日入院。住院号:68896。 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 39.6℃,伴畏寒、寒战,无头痛。曾到私人诊 所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 3天前出现腹泻黄色水样便,3—8次每天,乃 到本院急诊科就诊,经“头孢噻肟钠”治疗3 天后效果不明显,体温仍未退至正常,门诊拟 “发热待查,败血症?”收本科。发病来无咳 嗽、流涕、咽痛、胸痛、呼吸困难;无腹痛; 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关节痛等。小便如常。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对少见、无咽痛、 皮疹、淋巴结肿大暂不考虑。
• 肾综合征出血热:有发热、头痛需考虑该病, 但发热超过6天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少见且无腰 痛,尿蛋白不多,无鼠类接触史,可能性较小。
诊断分析(3):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
• 麻疹:发热一周未出疹,无呼吸道症状,无柯 氏斑暂不考虑。
• G-阴性菌败血症:无原发灶、无严重中毒症状、 后期无寒战,有待血培养等进一步观察。
• 体查:T 38.4℃,P95次/分,R 20次/分, Bp140/90mmHg,神清,对答切题,精神好,皮肤巩膜 无黄染,未见皮疹、淤点、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咽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表面无脓点,颈 软、对称,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 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HR95次/分,律齐,无病理性 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肝肋 下3CM触及,质中,表面平滑,无触痛,脾肋下未触 及,肝区轻度叩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分。 余体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21.7X10E9/L,GRAN15.2X10E9/L,MID%11.6%。 肝功能:ALT:74 IU/L,TB:17.3umol/L,DB:5.6 umol/L,IDB:11.7 umol/L,ALB:34.6G/L,GLB: 35.4G/L,GGT:235 U/L。ESR:110mm/H,CRP: 204 MG/L。
• 隐匿性局灶感染有待观察病情、各项 检查进一步排除。
总之,本例初步考虑:沙门氏菌感染。 进一步观察病情、检查排除:上呼吸道 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肺结核、疟疾 等疾病。
进一步检查、治疗
• 三大常规,血培养,电解质,肝、肾功 能,血沉,CRP,肥达反应,胸片、腹 部B超。骨髓培养及细胞学检查。
• 治疗:氟罗沙星——广谱、对沙门菌有 针对性、经济。
• 急性起病、病程短(2-3周)的患者,除 非病史、体查、初步实验室检查明显提 示非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感染性疾 病。
• 发热伴有定位的症状和体征考虑局灶感 染(内科系统各科均常见,往往不构成 诊断困难,复习常见的局灶性感染)。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2)
• 发热无定位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系统性 感染(传染病)其次隐匿性局灶感染。 但传染病也可表现为发热伴一个或多个 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二、如何对“发热”的病人作出诊断?
长程发热与短程发热
• 长程发热:一般是指发热在2-3周以上, 经常规的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者。也称原 因不明发热(FUO)。
• 短程发热:发热在2-3周内。在临床上极 为常见,远远超过长程发热。其中不少 病例构成临床上的诊断困难,因此是我 们工作和本次学习的重点。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1)
检查结果
• 血常规: WBC:7.0×109/L,N:58.6%,E:0.1%。 • ESR:17mm/h,CRP:66.7mg/L。 • 胸片正常,B超:肝实质回声增粗。 • 血培养:伤寒沙门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
结论
• 通过血培养,本例患者确立了伤寒的诊断。证实 了诊断的思路。
• 经验(地区性经验,仅供参考。不要求掌握): ①“畏寒非伤寒”是不对的!伤寒可以有畏寒、 寒战,尤其是在疾病早期,但持续有畏寒仍要考 虑伤寒,至少本地区如此。 ②热型对诊断的帮助已大为降低,多数病例难以 发现阶梯状上升的体温。 ③原因不明发热一周以上考虑伤寒显然太晚,对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或消化道症状、体征的发 热、4天以上,血象不高,流行地区需考虑伤寒。
热退时头痛缓解。
• 中毒症状不重。
本例特点:
• 轻壮年男性,急性起病。 • 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明确的定位
症状和体征,中毒症状不重。
• 血象不高。
诊断分析(1)
• 本例导出感染病科最常见的一类鉴别诊断:即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的发热、血象不高。
• 根据“定律” ,首先考虑系统性感染(传染病) 其次隐匿性局灶感染。
发热的机制 (2)
非致热源性发热 (过热) • 体温调节中枢的病变:颅脑外伤、出血、
炎症等。 •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甲亢、癫痫持续
状态。 •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
心衰。
发热的病因分类
• 感染性发热。 • 非感染性发热。
1.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手术后组织损伤、溶血、 恶性肿瘤坏死、内脏梗死、肢体坏死等。
• 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伴 随症状的出现大大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体检时重点检查)
• 血常规对鉴别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见病例分析1,3)。CRP、ESR对区 分细菌与病毒感染有一定意义。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3)
• 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难以诊断的 病人均应实施。
• 特异性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是积累可靠 临床资料的源泉。努力开展特异性检查 提高诊断水平。
• 体查:T39.7℃,P120次/分。余体查无异常。血常规: WBC:7.0×109/L,N:58.6%,E:0.6%。尿:pro:+。 讨论
• 本例发热的特点。 • 总结本例的病例特点。 • 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患者进一步检查,目前治疗。
本例发热的特点:
• 短程发热,起病急。 • 持续性发热,可能为弛张热。 • 病初有畏寒、寒战。 • 伴头痛、但无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门氏菌感染的早期鉴别(1)
发热 6 发热超 发热超过 头晕、恶心 头痛、 尿量 表情
天以内 过 6 天 10 天
呕吐
腰痛 减少 淡漠
沙门氏 ++
++
++
+
+
+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
++
++
++
+
出血热
备注
咽部、结 结膜
膜等出血 充血
-
+
++
++
-:很少出现,但不等于出现该症状就可作出完全的鉴别。+:可有该表现。++:诊断依据。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南山医院感染科 吴创鸿 邓启文
一、基本知识复习
发热的概念
•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 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 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 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称发热。正常体温 一般为36-37℃(腋测法)。
2.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性疾病、血清病、药物热等。 3. 内分泌代谢障碍(过热)。 4. 皮肤散热减少(过热) 。 5.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过热) 。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热) :感染后低热、原发性
低热等。
对发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的临床表现
• 体温的上升与下降方式、热型。 • 寒战。 • 中毒症状。 • 皮疹。 • 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 出血倾向。 • 关节痛。 • 结膜充血。 • 单纯疱疹。
本例特点
• 中年男性,急性起病。 • 间歇高热为主要表现,伴头痛、腰痛及
明显乏力(中毒症状)。 • 血小板减少、咽部出血点、尿RBC++提
示出血倾向。 • 尿蛋白+++,腰痛提示肾损害。
住院后经过
• 出现热退、少尿、多尿等经过,肾综合 征出血热IgM抗体阳性。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1)
• 恙虫病:无焦痂、淋巴结肿大、无草地接触史、 不是流行季节,可能性小。
• 肺结核:无结核中毒症状、无肺部症状,急性 起病可能性较少。有待胸片等检查排除。
• 疟疾:无寒战、高热、大汗淋漓,发作期、间 歇期交替的发作。可能性小。
诊断分析(4):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
• 沙门氏菌感染:本例发热1周,无定位 症状和体征,中毒症状不重,血象不高 符合沙门氏菌感染的表现,可能性大。
• 原因不明、血象不高主要考虑病毒感染和特殊 细菌和少数特殊感染。本地区主要的疾病有: 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肾综 合征出血热、麻疹早期;恙虫病;沙门氏菌感 染(伤寒、副伤寒)、G-阴性菌感染、结核病; 疟疾。(记住!)
诊断分析(2):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
• 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毒症状不重支持上感; 但无上呼吸道症状、发热1周仍不退不支持上 感。进一步排除其它诊断、观察抗生素疗效确 定诊断。
• 体查:T 36.6℃,P 88次/分,R 20次/分,BP 120/85mmHg.神清,精神稍差,未见皮疹、 瘀斑、皮下出血点,口唇无发绀,上腭粘膜可
见散在出血点,咽稍红。颈软,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 音,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 及包块,肝肋下1CM可及,质软、无压痛;脾 肋下仅及,质中、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双肾 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8.1×109/L,NE%:72.1%,RBC: 6.14×1012/L ,PLT:47×109/L,尿:RBC ++、 WBC 0—2个/HP、PRO +++、BLD ++。血GLU 9.4mmol/L。
• 熟悉常见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 病是诊断的前提。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4)
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 合理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充分注意病 情变化、科学的临床思维是作出正确诊 断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病例1
患者王× ×,男,32岁,广东汕头市人。司机。 因持续发热7天于2002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7天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早上低热,下午体温渐高,至零 晨体温减退,热退时全身出汗。发热第一天有畏寒、 寒战,后未在出现。发热严重时伴头痛,热退时头痛 缓解。自服中药及感冒药(具体不详),疗效欠佳。 曾到本院查疟原虫,未找到。今天到本院就诊,门诊 拟“发热待查”收本科。发病来无咳嗽、咽痛、流涕; 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无皮 疹。精神、食欲稍差。无类似患者接触史,有外出就 餐史,无鼠类接触史,无草地接触史,在深圳居住多 年,今年无外出旅游史。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2)
相对 低血压 休克
缓脉
沙门氏 ++ +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
出血热
备注
局限右下 全腹 腹压痛 压痛
++
-
肝脾大
++
-
++ +
注意: 肠穿孔
肾区叩痛 WBC 总 WBC 总 数下降 数正常
+
++
++
++
+
++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3)
WBC 总 数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