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性疾病的诊断_--南山医院感染科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目前,国家规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指标
为: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
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
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
染率应分别低于1%、0.5%和0.5%,医院感
染漏报率≤10% 。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 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
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三、胸膜腔感染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 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我院目前尚未开展) 说明: 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 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四、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 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 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 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1.发热 2.厌食 3.恶心、呕吐 4.肝区疼痛 5.黄疸 说明: 应排除非感染性病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酒 精、药物等)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炎或损害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 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并合并有下列 情况之一: ⑴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⑵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⑶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2.病人≤1岁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 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 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⑵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⑶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三部分 常见病因分析举例
一、感染性疾病
(一)细菌感染 ●结核病
•结核病是FUO 中最常见的全身性感染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结核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
结核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尖锐 •不典型结核常见 • 粟粒性结核并非少见,且结素试验常可阴性 •肺外结核约 50% 胸部放射学检查正常
内源性致热原:IL-1、IL-6、IFN-α、IFN-β、TNF等
发热的机理
•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
•发热的目的:
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 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发热性质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 就诊断价值而言,对特效治疗的反应,一般否定的意 义较肯定的意义为大
诊断性治疗
•选用抗菌药物作诊断性治疗时,应尽量选用针对所 怀疑的致病菌有特效的药物,注意兼顾厌氧菌
金葡菌、表葡菌等G+球菌——万古霉素; 绿脓杆菌——阿米卡星、头孢他定、亚胺配能
(泰能)等; 支原体、衣原体等——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土拉伦斯菌(兔热病)——链霉素、庆大霉素
★ 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二、热 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
散热反应
前部
刺激
少数冷觉感受器
产热反应
下丘脑
后部
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 位

感染科常见疾病与病例分析

感染科常见疾病与病例分析

感染科常见疾病与病例分析引言:感染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感染相关的各种疾病。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感染科医生经常面对各种常见疾病。

本文将对感染科常见疾病进行介绍,并分析相关的病例。

一、流感(Influenza)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流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

病例分析:XX医院感染科接诊了一位55岁男性患者,患者主诉发热、咳嗽、寒战等症状,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咽部有充血和咳嗽声。

经过实验室检查,患者被确诊为流感病例。

接下来,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治疗,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流感在医院内的传播。

二、肺炎(Pneumonia)肺炎是指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可以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病例分析:一位65岁女性患者被送到XX医院急诊科,主诉持续咳嗽、咳痰、胸闷气短。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患者胸部X光片呈现肺实质浸润,白细胞计数升高。

综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并接受了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三、腹泻病(Diarrhea)腹泻病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呈水样,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的疾病。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病例分析:XX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名3岁男童,患者主诉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已持续三天。

经过实验室检查,患者的粪便检测出了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进一步诊断为细菌性腹泻。

医生对患者进行了抗生素治疗,并针对脱水症状进行了相应的补液治疗。

四、敗血症(Sepsis)敗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表现之一。

常见的感染源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病例分析:一位50岁女性患者因高热、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被送到XX医院急诊科。

医生立即进行了血液培养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液培养中出现了细菌。

经过进一步检查,患者被确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在感染科中,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感染科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一、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手段。

以下是感染性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线索,通常包括发热、咳嗽、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可能性,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体液培养和病原体检测等。

血常规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尿常规可以排除尿路感染。

体液培养是检测细菌感染最常用的方法,病原体检测可以通过PCR等技术快速诊断病毒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对于一些特定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腔感染等,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CT扫描和超声检查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可能需要采用联合用药或静脉给药。

2.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乙肝等,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药物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3.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降低体温、控制咳嗽、补液等。

三、预防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针对不同的感染病原体,有相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感染性疾病科(发热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发热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发热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管理要求(一)感染性疾病科应当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标识明确、流程合理。

(二)设有患者、员工、污染物品的专用通道。

(三)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1.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

2.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各区等。

3.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4.各区域医务人员根据各自工作要求应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

(四)采用挂号、收费、诊疗、化验与隔离观察等“一条龙"服务模式。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

(六)设置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七)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及充足的防护用品,方便医务人员、患者和陪人等使用。

(八)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蚊等设施。

(九)配备充足的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喷雾器等。

(十)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

(十一)重视日常清洁工作。

保持诊室、病房的地面整洁,人流量较多时加强清洁消毒次数,≥2次/日。

(十二)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要求执行,具体详见《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二、消毒隔离(一)执行预诊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发热病人带口罩,引导至发热门诊诊治,室内设施要专用。

(二)医务人员应做好标准预防,遵守隔离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进入隔离区域,应按照隔离种类穿戴好隔离衣裤、口罩、手套、眼罩或面單等。

(四)患者使用的设施及物品,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平车、轮椅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便盆、便壶专人专用: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消毒液现用现配、监测浓度,每日更换。

(五)勤开窗通风,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0.5小时:或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六)隔离患者用后的织物放入重度污染袋回收,清洗消毒。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疾病是人类社会一直以来的困扰,而感染性疾病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融合了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科在现代医疗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从其意义、临床应用和科研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感染性疾病科,简称感染科,是临床医学的特殊科室之一。

它专注于处理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感染性疾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些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科学理解和临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医院的专科部门,提供了一个集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于一体的平台。

通过专业的医学技术和设备,感染科医生能够迅速并准确地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感染科还承担着感染控制和疫苗接种计划等公共卫生职能。

通过对感染性疾病的综合管理,感染科为社会提供了基础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保障的重要保障。

其次,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立也对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感染科医生具备临床疾病诊治和科研能力,并能够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不断改进和创新临床诊疗方案。

在抗生素耐药性等现代医学的新挑战下,感染科专家通过研究和应用新型抗菌药物和治疗策略,有效地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并避免疾病的扩散。

感染科对于临床医学的科学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为公众提供了重要的卫生保障。

在世界范围内,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当下,全球范围内的流感、登革热、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肆虐,给社会和公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感染科的设立具有防范和控制疫情的重要作用,它通过开展病例调查、病原体监测和疫苗接种等工作,有效地预防了感染性疾病的暴发,保护了公众的身体健康。

此外,感染性疾病科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医院感染科简介

医院感染科简介

感染科简介
感染内科是医院临床一级科室,通过几代医护人员50多年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实力强的我县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科研中心。

为仪陇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感染内科设有门诊、住院病区。

每天开设专科门诊,由年资高、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应诊,解决门诊病人的诊疗、咨询工作。

拥有专门的感染病区,按照疾病种类分区收治病人,病房设施较齐全。

我科拥有医护人员共13人,其中医师5人,护士8人。

医师中有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

护理队伍中有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5人。

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我科拥有电脑肝病治疗仪、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等先进设备用于肝病及顽固性腹水等患者的治疗。

我科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研究钩体病的基地,具备科研能力。

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

诊疗范围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各种并发症;各种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艾滋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水痘、乙脑等;钩体病、疟疾等;败血症、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脑等。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欢迎阅读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1234人员。

5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一)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二)1、选址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2求的第二次更衣区。

3、通风、排风⑴感染性疾病科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⑵感染性疾病科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

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呼吸道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肠道、肝炎门诊设中央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换气次数不得低于设计规范要求;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4、消毒⑴感染性疾病科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5⑸使用中央空调的应调整气流方向,使气流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污染区域内应保持负压。

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调冷却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6、肠道、肝炎门诊的具体要求⑴肠道门诊内污染区主要包括肠道病人诊疗室、病人专用厕所、观察室;半污染区包括挂号收费、发药室、治疗准备室;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更衣室、库房等。

感染科(传染科)住院治疗标准

感染科(传染科)住院治疗标准

感染性疾病入院标准
1.鼠疫、霍乱、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登革热、
伤寒、副伤寒、登革热、疟疾、炭疽病、细菌性阿米巴痢疾;
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住院;
2.艾滋病
艾滋病期,有机会感染或其他内科情况需住院治疗;
3.病毒性肝炎
有明确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肝功能中度以上异常患者,病毒标志物阳性需住院治疗;
4.肝硬化
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等各种并发症患者需住院治疗;
5.手足口病
持续高热、精神差、皮疹明显需住院治疗;EV71-IgM阳性患者需住院治疗;
6.水痘
持续发热或皮疹明显且合并皮肤感染患者需住院治疗;
7布鲁氏菌病
持续发热、关节症状明显、病程持续2周以上患者需住院治疗;
8结核性胸膜炎
有发热及明显呼吸道症状者需住院治疗;
9肺结核
在疾控中心治疗效果欠佳及合并各种严重并发症患者需住院治疗;
10.流行性腮腺炎
持续高热、合并睾丸炎、脑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患者需住院治疗;
11.药物性肝炎
肝功能中度以上异常者需住院治疗;
12.不明原因发热者且不能排除感染性疾病者需住院治疗;
13.其他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市专家组会诊确定需要收住院患者;。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讲解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讲解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一、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一)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二)1、选址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

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

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一、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一)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二)1、选址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

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

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在医院中,感染科是一个专门负责处理感染性疾病的科室。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某种疾病,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

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快速传播和危害多器官的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感染科中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策略。

一、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早期诊断是感染科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要任务。

通过早期诊断,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率。

同时,早期诊断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早期诊断的方法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依赖于多种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评估: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尿液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影像学检查:对于某些特定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帮助早期诊断。

4. 生物标志物检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例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

三、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感染科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环节。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的蔓延,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抗感染治疗:早期干预的核心是及时使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对于已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未知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则可以采取广谱抗生素治疗。

2. 支持治疗:感染性疾病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如发热、呼吸困难、休克等。

在早期干预中,医生还需要积极处理这些症状和并发症,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一、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一)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二)1、选址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

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

普通门(急)诊显着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以发热为主诉患者临床分析54例

以发热为主诉患者临床分析54例

20 0 9—2 1 收 治 以发 热 为 主诉 , 00年 而不伴 明显系统症状 , 符合发热诊断标 准 患者 5 4例 , 3 , 2 ; 男 O例 女 4例 年龄 3~8 6 岁, 平均 4 . 54±1. 4 5岁 ; 病程 5天 一1 个月 。 方法 : ) 因诊断 : (病 1 对所选 5 患者 4例 均按 以下诊断思维诊断病 因; 全面详 细询 问病史 , 次入 院主诉 ( 如该 若有 明显 系统 伴随症状 , 纳入 研究 对象 ) 既往 有无 不 , 基础疾病 , 职业 , 有无 长期 外地居 住史 及 冶游 史 ; 全面仔 细体格 检查 , 结合 院外 诊 治经 过 , 初步得 出诊断 。所有发热患者均 行常规检 查 : 液分 析 , 尿 大便 常 规 , 常 血 规, 血沉 , 片 , 胸 血培养 , 肝功 肾功等检查 ; 其中 : ①败血症 5例均系通 过血培养 检查 确诊 ; ②呼吸道感染均系通过影像学检查 及痰培养 确诊 ( 片及 C ) ③ 特殊 患者 胸 T ; 可行 免疫 全套 , 脑脊液检查 , 骨髓检查 , 病 毒检查 B超 ,B—P R, 吸虫血清 学试 T C 血 验, 细菌学 , 甲功等检查 。所有 患者 在入 院时均按 照可 能性 较大 的疾病 予 以经验 性治疗 , 同时结合治 疗经 过及辅 助检 查 , 及时调整 治疗 方 案。() 究方 法 : 5 2研 对 4 例发热患者进行病 因分 析 , 记录患者诊断 方法及诊断结 果 , 纳发 热病 因, 结发 归 总 热患者临床诊治经过。


s mp o , i l i e eil gc ed Re y t m ma ny, t t o i a f l . - nh o li
si :1i 4p tns 9 . % ) o af a ut 5 n5 a et( 44 gt n s i il d goi 4 ae ( 0 7 ) w r i - i ns . 9 css 9 . % a s ee da g

医院感染科问题

医院感染科问题

第( 17 )题扶植生理菌的方法有A饮食B益生菌(活菌制剂)C口服抗生素D重建菌群第( 18 )题医院内菌血症被分为哪两种A原发性B内源性C继发性D外源性第( 19 )题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A细菌数量B侵袭力C种类D毒素第( 20 )题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于A微生物学诊断B流行病学调査C感染预防D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 21 )题非致热原性发热的原因有A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脑外伤、出血、炎症等B无菌性坏死组织C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D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损害、心力衰竭等第( 22 )题医院感染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显性感染D隐性感染第( 23 )题常见的病毒有A呼吸道病毒B疱疹病毒C肠道病毒D其他如轮状病毒(呼肠病毒)、肝炎病毒第( 24 )题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即来自A其他住院病人B医务人员C陪护家属D医院环境第( 25 )题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断需符合以下哪些标准A有明确的感染灶或有高度怀疑的感染灶B全身性炎症反应存在,血培养可能有致病微生物生长C.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即收缩压<90mmHg,或较原来基础血压下降40mmHg,平均动脉压<60mmHg,并且经液体复苏后仍不能恢复或需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D伴有器官组织低灌流量,尿量<30mL/h,或有急性意识障碍等第( 26 )题持续性感染分为A慢性感染B慢发感染C潜伏感染D急性感染第( 27 )题AAD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使用抗生素后,破坏了肠道的生态平衡B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产生毒素C以肠毒素和细胞毒素的致病作用尤为重要D小肠功能的改变第( 28 )题根据肠毒素的作用机制可分为A细胞激活性肠毒素B中毒性C细胞毒性肠毒素D传染性第( 29 )题原发性单纯疱疹不属于空腔感染。

正确错误第( 30 )题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发热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鉴别

发热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鉴别

发热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与鉴别
邓国华
【期刊名称】《中国医刊》
【年(卷),期】2006(41)1
【摘要】无论是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一些新发传染病还是经典的常见传染病或是许多并无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通常是以发热为重要临床表现,因而明确发热原因有利于疾病控制。

发热作为一种临床症状,还可见于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病及药物热等。

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发热,若在一定时间内经常规检查仍未明确病因者,则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习惯上又称为“发热待诊”或“发热待查”。

在目前医学水平的条件下,仍有约10%的FUO病例难以明确病因。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邓国华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北
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3
【相关文献】
1.小腿肿胀病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强剑颖;陈庆城;林祖金;叶晶晶;金燕子
2.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分析 [J], 李智;齐俊英;郭威;郭卉
3.婴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 [J], 张俊红;刘小宇
4.降钙素原在小儿发热性疾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J], 胡学文;余文立;吴艳红
5.军人发热性疾病病因及费用分析 [J], 王全楚;申德林;焦栓林;许丽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染科科室总结

感染科科室总结

感染科科室总结感染科是一种专门的医疗科室,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治疗感染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在医院中,感染科常常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因为它们关注着某些病例所在的范围和因素,以及如何迅速诊断和治疗这些病例。

这篇文档将对感染科科室进行一份总结,介绍它的工作和现状,并探讨如何提高感染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感染科科室的工作内容作为感染科科室,其主要工作是提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在病人生命关键时刻提供帮助。

在感染科科室中可以完成某些特殊诊断和治疗,例如细胞学检查和孵化等等,并且可以开展高级抗生素、抗病毒和抗真菌等不同类别的治疗。

同时,感染科也需要负责诊断不同病情的共同点,依靠先进的病理学技术和细菌学技术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感染科科室的现状感染性疾病是世界各地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滥用抗生素和不当消毒等常见问题也让感染性疾病在一些繁忙的医院内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感染科科室的日常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限制,包括预算和就医方式等等,感染科科室面临了种种挑战,这些挑战需要被理智地掌握和转化。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感染科科室需要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精准度和可靠性知道如何确诊某种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感染科科室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确诊,例如PCR和快速诊断检测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独立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减少耗时、成本和风险。

此外,坚持完善消毒、清洁和采取其他健康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限制风险的存在。

2. 提高工作效率和丰富专业知识感染科科室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并且需要持续提高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安全、迅速地进行手术、治疗和诊断。

另外,科室需要通过培训、学习周期和会议等方法打造更强大的专业团队,从而积极地解决技术性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3. 建立全面的流程和控制系统感染科科室应该强调严格的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

例如,他们可以建立全面的标准操作程序,帮助团队完成任何医疗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结果
• 血常规: WBC:7.0×109/L,N:58.6%,E:0.1%。 • ESR:17mm/h,CRP:66.7mg/L。 • 胸片正常,B超:肝实质回声增粗。 • 血培养:伤寒沙门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
结论
• 通过血培养,本例患者确立了伤寒的诊断。证实 了诊断的思路。
• 经验(地区性经验,仅供参考。不要求掌握): ①“畏寒非伤寒”是不对的!伤寒可以有畏寒、 寒战,尤其是在疾病早期,但持续有畏寒仍要考 虑伤寒,至少本地区如此。 ②热型对诊断的帮助已大为降低,多数病例难以 发现阶梯状上升的体温。 ③原因不明发热一周以上考虑伤寒显然太晚,对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或消化道症状、体征的发 热、4天以上,血象不高,流行地区需考虑伤寒。
二、如何对“发热”的病人作出诊断?
长程发热与短程发热
• 长程发热:一般是指发热在2-3周以上, 经常规的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者。也称原 因不明发热(FUO)。
• 短程发热:发热在2-3周内。在临床上极 为常见,远远超过长程发热。其中不少 病例构成临床上的诊断困难,因此是我 们工作和本次学习的重点。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1)
• 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伴 随症状的出现大大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体检时重点检查)
• 血常规对鉴别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见病例分析1,3)。CRP、ESR对区 分细菌与病毒感染有一定意义。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3)
• 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难以诊断的 病人均应实施。
• 特异性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是积累可靠 临床资料的源泉。努力开展特异性检查 提高诊断水平。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出血热
备注
沙门氏菌
感染可低
至2万
血小板 正常
++
-
尿蛋白 尿蛋白 尿蛋白 尿 BLD 进一步确诊
+
++
+++
++ +
-
+
血培养、肥达反应、抗生素疗效
+
++
+++ ++
Igm 抗体检测、五期经过、多尿
期或恢复期窦性心动过缓
思考题
• 患者张××,男,28岁,因“发热6天,腹泻3 天”于2002年8月2日入院。住院号:68896。 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 39.6℃,伴畏寒、寒战,无头痛。曾到私人诊 所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 3天前出现腹泻黄色水样便,3—8次每天,乃 到本院急诊科就诊,经“头孢噻肟钠”治疗3 天后效果不明显,体温仍未退至正常,门诊拟 “发热待查,败血症?”收本科。发病来无咳 嗽、流涕、咽痛、胸痛、呼吸困难;无腹痛; 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关节痛等。小便如常。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南山医院感染科 吴创鸿 邓启文
一、基本知识复习
发热的概念
•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 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 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 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称发热。正常体温 一般为36-37℃(腋测法)。
本例特点
• 中年男性,急性起病。 • 间歇高热为主要表现,伴头痛、腰痛及
明显乏力(中毒症状)。 • 血小板减少、咽部出血点、尿RBC++提
示出血倾向。 • 尿蛋白+++,腰痛提示肾损害。
住院后经过
• 出现热退、少尿、多尿等经过,肾综合 征出血热IgM抗体阳性。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1)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对少见、无咽痛、 皮疹、淋巴结肿大暂不考虑。
• 肾综合征出血热:有发热、头痛需考虑该病, 但发热超过6天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少见且无腰 痛,尿蛋白不多,无鼠类接触史,可能性较小。
诊断分析(3):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
• 麻疹:发热一周未出疹,无呼吸道症状,无柯 氏斑暂不考虑。
• G-阴性菌败血症:无原发灶、无严重中毒症状、 后期无寒战,有待血培养等进一步观察。
• 体查:T 36.6℃,P 88次/分,R 20次/分,BP 120/85mmHg.神清,精神稍差,未见皮疹、 瘀斑、皮下出血点,口唇无发绀,上腭粘膜可
见散在出血点,咽稍红。颈软,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 音,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 及包块,肝肋下1CM可及,质软、无压痛;脾 肋下仅及,质中、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双肾 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分。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8.1×109/L,NE%:72.1%,RBC: 6.14×1012/L ,PLT:47×109/L,尿:RBC ++、 WBC 0—2个/HP、PRO +++、BLD ++。血GLU 9.4mmol/L。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2)
相对 低血压 休克
缓脉
沙门氏 ++ +
-
菌感染
肾综合征 +
++
++
出血热
备注
局限右下 全腹 腹压痛 压痛
++
-
肝脾大
++
-
++ +
注意: 肠穿孔
肾区叩痛 WBC 总 WBC 总 数下降 数正常
+
++
++
++
+
++
沙门氏菌感染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鉴别(3)
WBC 总 数增高
2. 抗原-抗体反应:风湿性疾病、血清病、药物热等。 3. 内分泌代谢障碍(过热)。 4. 皮肤散热减少(过热) 。 5.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过热) 。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过热) :感染后低热、原发性
低热等。
对发热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的临床表现
• 体温的上升与下降方式、热型。 • 寒战。 • 中毒症状。 • 皮疹。 • 淋巴结肿大。 • 肝脾肿大。 • 出血倾向。 • 关节痛。 • 结膜充血。 • 单纯疱疹。
• 熟悉常见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 病是诊断的前提。
短程发热患者诊断的“定律”(4)
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 合理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充分注意病 情变化、科学的临床思维是作出正确诊 断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病例1
患者王× ×,男,32岁,广东汕头市人。司机。 因持续发热7天于2002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7天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早上低热,下午体温渐高,至零 晨体温减退,热退时全身出汗。发热第一天有畏寒、 寒战,后未在出现。发热严重时伴头痛,热退时头痛 缓解。自服中药及感冒药(具体不详),疗效欠佳。 曾到本院查疟原虫,未找到。今天到本院就诊,门诊 拟“发热待查”收本科。发病来无咳嗽、咽痛、流涕; 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无皮 疹。精神、食欲稍差。无类似患者接触史,有外出就 餐史,无鼠类接触史,无草地接触史,在深圳居住多 年,今年无外出旅游史。
• 区别:生理性体温升高、过热。
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 l 低热:37.2-38℃ l中等度热:38.1-39℃ l 高热:39.1-41℃ l超高热:41℃以上
发热的机制 (1)
致热源性发热 • 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 复合物)→白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 胞、嗜酸性粒细胞)→内源性致热源(IL1、TNF、干扰素)→体温调定点→发热。
• 体查:T39.7℃,P120次/分。余体查无异常。血常规: WBC:7.0×109/L,N:58.6%,E:0.6%。尿:pro:+。 讨论
• 本例发热的特点。 • 总结本例的病例特点。 • 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患者进一步检查,目前治疗。
本例发热的特点:
• 短程发热,起病急。 • 持续性发热,可能为弛张热。 • 病初有畏寒、寒战。 • 伴头痛、但无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热退时头痛缓解。
• 中毒症状不重。
本例特点:
• 轻壮年男性,急性起病。 • 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明确的定位
症状和体征,中毒症状不重。
• 血象不高。
诊断分析(1)
• 本例导出感染病科最常见的一类鉴别诊断:即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的发热、血象不高。
• 根据“定律” ,首先考虑系统性感染(传染病) 其次隐匿性局灶感染。
• 体查:T 38.4℃,P95次/分,R 20次/分, Bp140/90mmHg,神清,对答切题,精神好,皮肤巩膜 无黄染,未见皮疹、淤点、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咽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表面无脓点,颈 软、对称,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 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HR95次/分,律齐,无病理性 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肝肋 下3CM触及,质中,表面平滑,无触痛,脾肋下未触 及,肝区轻度叩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分。 余体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21.7X10E9/L,GRAN15.2X10E9/L,MID%11.6%。 肝功能:ALT:74 IU/L,TB:17.3umol/L,DB:5.6 umol/L,IDB:11.7 umol/L,ALB:34.6G/L,GLB: 35.4G/L,GGT:235 U/L。ESR:110mm/H,CRP: 204 MG/L。
• 急性起病、病程短(2-3周)的患者,除 非病史、体查、初步实验室检查明显提 示非感染性疾病,绝大部分是感染性疾 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