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隋唐至唐)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强盛的隋唐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定都长安。

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消灭江南的陈朝,统一了南北方。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个世纪的分裂局面,为后来唐朝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繁荣——“开皇之治”:人物隋文帝措施隋文帝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史称“开皇之治”2.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出身门第,普遍士人虽有真才实学却常入仕无门。

(2)创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②隋炀帝: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和差额选拔人才的制度。

(4)影响:①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②使普通士人有机会凭才能入仕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士人读书的风气更加盛行,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地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认同。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开通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劳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①积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消极:致使劳役征发过急过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名存实亡。

5.问题探究:隋朝与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那么它们灭亡的原因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这两个短命的政权又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呢?(1)原因:相同原因:秦、隋两朝都实行了暴政,秦、隋两朝都因暴政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走向灭亡。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隋朝的特点:589-618年(短暂而繁荣或繁盛一时)一、隋朝的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统一南北:589年灭陈统一全国3、隋朝的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历史大趋势4、隋文帝时期(开皇之治)经济繁荣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开凿时间:605年二、大运河的开通中心:洛阳起止: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评价:(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2、创立:(1)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3、意义(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2、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时间:公元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2、传位: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七年级下册隋唐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隋唐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隋唐知识点总结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隋朝开始至唐朝灭亡的这段时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隋唐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隋朝的兴起隋朝是由杨坚发起的政治改革所建立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全国的朝代。

在隋朝的建立过程中,杨坚大力推行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科举制度并设立了三省六部制。

隋朝的国都是大都城,在隋朝的短暂存在中,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的乱象,如开皇之治和三省六部制等内容,这些都是隋朝的政治亮点。

二、唐朝的兴起唐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由李渊所建立。

在唐朝的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实现了统一。

唐朝的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历史上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称,经济文化和农业均得到了发展。

从大唐盛世到起义农民和唐朝的灭亡,唐朝的历史事件发展悠长而宏伟。

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李渊推崇贤能,选拔人才,并大力反对腐败和奢侈。

在唐朝的时期,兵器和农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永泰靖难史”就是唐朝的军事史的重要部分。

三、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完善的政治制度之一,其鼎盛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集权政治。

唐朝政府设立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负责制订法令规则和各项政策,地方政府则负责实施中央政府的命令和政策。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培养人才,并设有六部和三省等机构,完善了政治机构的功能和制度。

四、唐朝的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辉煌的时期之一,其文化涵盖了诗词、绘画、书法、音乐、雕刻等诸多领域。

唐朝的文化发展,有“永不过时”的高峰之称,某些文化成就也影响了中国至今。

唐朝诗人杜甫、李白和白居易等都是唐朝文化的代表人物。

五、唐朝的经济社会唐朝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废弃旧法,推广新法,利于农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知识结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隋文帝建隋: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影响:结束分裂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趋势)措施: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文化: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

他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隋炀帝修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游玩江都的需要时间:605年起规模:三点: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四段:(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创科举诞生: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创立。

影响:积极:1.是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发展。

2.后来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清末废除。

3.对日本、朝鲜以及西方文官制度起了推动作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消极:读书人醉心科举考试,禁锢了思想,最后不适应时代需要而被废除。

暴政表现:1.营建工程(东都洛阳,大运河,长城、驰道)2.奢侈享乐(下江南)3.发动战争(辽东)结果:1.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的统治618年,太原隋朝官僚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唐太宗)继位:626年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其统治史称“贞观之治”措施:1)政治上: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严格考察官吏政绩d.任贤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2)经济上:发展生产,减轻劳役3)文化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唐高宗妃子)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国号:周)措施: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c.继续唐太宗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结果: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的统一: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

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隋朝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了各种政治经济措施,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3. 开放的社会风气与科举制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社会呈现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科举制的确立:隋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唐朝逐渐完善了科举制度。

4. 盛唐气象唐玄宗前期,唐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国家繁荣富强。

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长安、洛阳、扬州等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

唐朝与亚洲、非洲、欧洲的国家都有广泛的往来,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李白、杜甫等诗人都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交融和国家认同5.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唐朝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不断增强,中央权力衰落,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上,中央权力衰落,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增强;经济上,国家财政困难,土地兼并严重。

6.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宋朝的建立五代十国的更迭: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称为五代;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的更迭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建立: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建立使得中原地区重新统一。

七年级下册隋唐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隋唐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隋唐历史知识点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历时两百多年,
其中,隋朝执政阳坊大胡同陈庆之的称“开皇之治”,唐朝执政李
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七年级下册中的隋唐历史知识点。

一、隋朝
1.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于581年在江都称帝,标志着隋朝
的建立。

2. 开皇之治:阳坊大胡同陈庆之的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
繁荣,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3. 贞观之治:唐高宗执政时期,政治清明,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对外扩张实力得到提升。

二、唐朝
1. 唐太宗时期: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政治清明,民生安定,对外扩张,提高了国家实力。

2. 唐玄宗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尽管在政治上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文化、经济和科技全方位得到发展。

3. 唐朝的灭亡:五代十国的中和年间,内外交困,唐朝的统治逐渐走向瓦解,终于在907年彻底灭亡。

三、隋唐文化
1.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制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

2. 诗歌与书法:唐朝诗歌与书法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瑰宝,唐朝的许多著名诗人和书法家的作品经久不衰,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成就。

3. 印刷技术:唐朝的印刷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印刷术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隋唐历史知识点的简要介绍,这些历史知识点的了解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帮助,人民精神世界中所汲取的精神滋养也将更加充沛。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知识整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知识整合

中复班—教案纸编号:11七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知识整合1.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南北,都长安,其在位期间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称“开皇之治”。

2.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开大运河,创科举制,但统治后期实行暴政,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二世而亡。

3.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有:①都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②都开创了新制度(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封建帝制、中央----三公制、地方----郡县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③都有举世闻名的巨大工程(秦朝长城,隋朝大运河)④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而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⑤政权短命而亡不同点有:①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秦实行“焚书坑儒”,隋朝实行科举制,笼络人才②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注重政治,巩固统治;隋文帝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其在位期间出现盛世局面“开皇之治”4.隋朝大运河的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个段落,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意义、作用)5.唐太宗——“贞观之治”①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矣。

)②“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吏多民少的弊端)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魏征)(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6.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7.唐玄宗——“开元盛世”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曲辕犁(耕作工具),筒车(灌溉工具)商业都市——都城长安,长安城内“市”是繁荣的商业区,“坊”是居民住宅区。

8.唐朝的国内民族关系处理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开明的表现(史实):文成公主入藏(吐蕃,松赞干布,“合同为一家”)9.唐朝对外友好交往外交政策——对外开放对外交往史实:与日本——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与印度(天竺)——玄奘西游印度10.科举制度的演变①诞生——隋朝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知识归纳
第3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两个重要朝代——隋朝和唐朝。

以下是该单元的知识归纳:
隋朝(581年-618年):
1. 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的,全称为隋文帝杨坚大业。

2.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王朝的目标。

3. 隋文帝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修建了大运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 隋炀帝的昏庸统治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朝被辽东皇帝李渊推翻,唐朝取而代之。

唐朝(618年-907年):
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

2. 唐朝由李渊建立,全名为唐高祖李渊贞观之治。

3.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上层人才的选拔和官员素质的提高。

4. 唐朝文化非常繁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如《长恨歌》和唐三彩等。

5. 唐朝的国力强盛,对外开展了多次的军事扩张,使中国的领土扩大到了最大的范围。

6. 唐朝的统治出现了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等内乱,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衰落和灭亡。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单元的知识归纳。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年代 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年代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知识梳理:(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五大水系)(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建立:①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暴政体现为: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教材问题解答: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材P5“课后活动”)参考答案:(1)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2)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有机会通过考试参政,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把选オ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强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放性设问:1、大运河的开凿是好事还是坏事?参考答案: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即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参考答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维护沿河名胜古迹,防止建设性破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1. 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的特点:繁盛而短暂,与秦朝类似)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3.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605年)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下令从605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注意地图)。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三、开创科举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贵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注重门第忽视才能。

2.萌芽: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3.创立:隋炀帝时候,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4.意义(影响):科举制的建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直到清末(1905年)才废除,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修驰道,三征辽东。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害,隋朝灭亡。

知识拓展:1.隋朝的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石拱桥。

2.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今台湾)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开始铸造开元通宝)二、贞观之治:1.原因:(1)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后,吸取了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君舟民水的关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广纳人才(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1)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巩固统治:(1)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7.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9.过程:(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1.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2.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1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拓展提升】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下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课隋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⑵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⑴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⑵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⑶概况:①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②四段: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③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⑷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⑸影响 |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⑴创立:①隋文帝时,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⑵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推行暴政,618年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⑴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房谋杜断)⑵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贡献|措施的作用: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经济繁荣农业先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手工业闻名中外的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商业长安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关系友好1、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促进吐蕃经济发展,增进汉藏友好关系。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尊为“天可汗”。

七年级下册隋唐两代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隋唐两代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隋唐两代知识点隋唐两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经历了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在我们的历史课上,老师将会帮助我们学习这些知识点,今天我将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隋唐两代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受益于此。

一、隋朝简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隋文帝杨坚于581年建立。

隋朝的首都在洛阳,之后迁往了大兴城(今天的北京)。

隋朝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隋文帝时期和隋炀帝时期。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二、唐朝简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李渊于618年建立。

唐朝的首都在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拥有很多伟大的文化和科学成就。

三、隋唐两代的农业隋唐两代期间,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方面,犁耕、水利和种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因而获得了很高的产出。

同时,玉米、甘蔗、豆科作物和田螺等新产品也开始在中国大范围的种植和养殖。

四、隋唐两代的科学技术在隋唐两代这个时期,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隋朝的达摩克利斯和李淳风,唐朝的李冶和钟离汉等人都在科技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开始了出现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创新,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五、隋唐两代的文化艺术在文化艺术方面,隋唐两代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李商隐、杜甫和白居易等大量才子佳人在诗歌和文学领域做出了很多突出的成就。

在绘画和雕塑方面,中国艺术家也做出了一系列卓越的作品,如关山月、四世国王和唐戴圆规等。

六、隋唐两代的政治制度隋唐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很多重要的改变。

隋朝的王朝制度为唐朝的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础。

唐朝政治制度的稳定和高效,使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繁荣。

七、隋唐两代的历史事件隋唐两代经历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轨迹。

例如,唐太宗的政策使中国繁荣了几十年,陶朱公的起义也对唐朝的王朝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事件让学习者对于隋唐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和具体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繁荣开放的隋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繁荣开放的隋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繁荣开放的隋唐第一单元复习繁荣开放的隋唐(第1----5课)一、隋唐的兴衰1.隋朝的建立:杨坚(隋文帝),581年灭北周年建立,定都长安。

589年灭陈统一全国隋统一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时间、人物、原因、影响)P23-P24唐朝遭受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原因P24)唐朝的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二、隋唐的统治---从开皇之治到开元盛世1.隋文帝的统治措施:(1)措施:隋文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三省六部制)。

(2)表现: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影响: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2.唐太宗统治措施:(1)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2)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3)唐穆宗时期,唐与吐蕃定力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3.民族交融的方式:①杂居、通婚;②少数民族在朝廷中担任官职;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④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五、隋唐对外关系——开放交流(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隋唐至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隋唐至唐)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的统一1、581 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 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 、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 年--610 年中心:洛阳。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朝的灭亡灭亡原因: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 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 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特征表现:政治:国际统一,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立,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繁荣局面。

文化:隋唐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领先世界。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同意多民族国家对外交往: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外交流呈现双向性,兼收并蓄。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隋的统一隋统一的原因:(1)客观:1.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2.北方的民族融合,南方的经济发展;3.人民渴望国家统一4.南朝的陈政权昏庸无道;(2)主观:1.政治经济稳定,隋朝发展强大军事力量;2.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隋统一的意义:1.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方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有利于南北方政治经济的联系和交流,为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开通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洛阳为中心):大运河的影响:(积极)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加强了南北方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消极)1.加重了隋朝人民的劳役负担2.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之一开通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创科举制度:开创科举制度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3.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提高了官员的素质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机构办事效率科举制度的含义:1.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的制度2.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科举制创立背景:1.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2.中央政府为选拔人才,扩大统治范围3.将选官的权利回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的暴政具体体现:1.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2.营造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繁盛的原因:1.吸取隋朝的教训,以民为本,政治清明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3.重视制度的创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4.整顿吏治,重视人才5.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友好6.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其他国家交流和学习,重视与外国交流唐朝三个皇帝措施共同点:1.轻徭薄赋,重视发展农业2.重视选拔人才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原因: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2.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3.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4.实施一系列革新措施(贞观新政)5.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奠定基础贞观之治革新措施:在政治上: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2.制定法律,减省刑法3.添加科举考试项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员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三省六部制的作用:1.三省六部之间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2.分割相权,有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权)三省六部制具体职位:三省: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统治措施:1.打倒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改革措施: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第三课盛唐风气经济的繁荣: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展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统治的影响: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唐玄宗,年号“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任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
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还兴修水利工程。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方面:
纺织业品种多,其中蜀锦闻名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商业方面:
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商业大都市。

长安城内出现了市(商业区,有东市西市)和坊(居民区)
长安城平面图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唐蕃和亲的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主要表现为:
> 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

> 衣食柱形方面多受西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
1、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

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路线图
2、鉴真东渡: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鉴真像
3、玄奘西行:
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

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玄奘像
知识延伸
唐朝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
651年,遣使与唐通好。

此后148年中,先后遣使来唐36次。

阿拉伯商人到中国经商的很多,不少人在中国定居落户,有的还参加唐朝科举考试,在朝供职。

中国瓷器、丝制品及造纸、丝织、金银制作等手工业技术也传人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传人非洲和欧洲。

909年,阿拉伯帝国一分为三:阿拔斯朝称为东大食或黑衣大食;伍麦叶朝称为西大食或白衣大食;法蒂玛朝称为南大食或绿衣大食。

各朝仍与中国有友好往来。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诗题材多样丰富,风格多样,传世五万余首。

最著名的代表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李白:有“诗仙”美誉。

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背景: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

节度使权力膨胀。

※时间:755年
※借口:安禄山借口朝廷有内奸,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了叛乱。

结果:唐玄宗逃跑,李亨北上灵武被拥护为帝,即唐肃宗。

在西北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763年被平定。

※安史之乱的影响: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尤其是北方遭到浩劫。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矛盾尖锐。

中央权力衰弱,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起义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

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难。

※起义领导人:黄巢
起义发展: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起义结果:朱温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黄河流域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几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延伸。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李白像
杜甫: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淳朴厚重,很多诗反应了当时的历史情况。

因此故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书法方面:颜真卿的《颜世家庙碑》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
绘画方面:阎立本《步辇图》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步辇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