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热力学实验讲义
化工热力学讲义精品PPT课件
Carnot (1796 - 1832)
卡诺的论文发表后,没有马上引起人 们的注意。过了十年,法国工程师Benôlt Paul Emile Clapeyron (1799 - 1864)把 卡诺循环以解析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用 卡诺原理研究了汽-液平衡,导出了克拉 佩隆方程。
Gibbs (1839 - 1903)
➢1913年,能斯特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1931年,福勒提出热力学第零定律反映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这些定律
为基础进行演绎、逻辑推理而得到的热力学关系与结论。
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可靠性与实用性,可以应用于机械 工程、化学、化工等各个领域 , 由此形成了化学热力学、工 程热力学、化工热力学等重要的分支。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和政治家 Benjamin Thompson (1753-1814) 通过炮膛钻孔实验开始对功 转换为热进行定量研究。
➢1799年,英国化学家 Humphry Davy (1778-1829) 通过冰的摩擦实验研究功转换为热。
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Nicholas Léonard Sadi Carnot发表了 “ 关于火的动力研究” 的论文 。
1 8 4 2 年,德国医生 Julius Robert Mayer (1814 - 1878) 主要受病人 血液颜色在热带和欧洲的差 异及海水温度与暴风雨的启 发,提出了热与机械运动之 间相互转化的思想。
Mayer (1814 - 1878)
1847年, 德国物理学家和生 物学家 Hermann Ludwig von Helmholtz (1821 - 1894) 发表了 “ 论力的守衡” 一文,全
第一章 基础化工热力学篇-第一第二讲
~ M i (PV ) i
i 1
n
能量衡算方程:
n n d ~ ~ 2 (U v 2 / 2 ) Q Ws P dV M (PV ) (U M (v / 2 )) M i i i i dt dt i 1 i 1
n d 2 ~ (U M (v / 2 )) M i (H v 2 / 2 ) i Q W dt i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例题
例②:一个绝热罐,内装190kg,60℃水,如果 水以=0.2kg/s的稳定速度流出,而10℃的冷水 等量地流进罐,问需要多久罐里的水温度由60℃ 降到35℃,假设罐里的水充分搅拌,罐里的热损 耗可以忽略,对于液体Cv=Cp=C,与T,P无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例题
3、Helm holtz自由能 定义:A≡U-ST 内能加上由热耦合而引起的能量,对于一个与外界 由热耦合而力学上孤立(保持V恒定)的体系,A 是有用的。 4、Gibbs自由能
定义:G≡H-TS≡U+PV-TS
内能加上力学和热耦合而引起的能差。
二、响应函数
响应函数是与实验关系最密切的热力学量,它 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知识,当体系的其他一些 独立的状态变量在可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时,这些特 定的状态变量是如何变化的。 响应函数可分为热响应函数和力学响应函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例题
恒温热源
T ' 200
Q' 2000kj
饱和蒸汽100℃ 装置
H1 2676.0kj / kg S1 7.3554kj / kg
液态水0℃
H2 0 S2 0
低温热源
化工热力学精ppt课件
利用纯物质在临界点附近的特殊性质,通过一 些经验公式或图表,估算其在其他条件下的热 物理性质。
混合物热物理性质预测方法
基于组分的加权方法
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或质量分数,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 预测混合物的热物理性质。
基于活度的预测方法
引入活度系数来描述混合物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度系数与 纯物质性质的关联,预测混合物的热物理性质。
01
夹点技术
通过优化换热网络,降低能源消耗。
热泵技术
利用外部能源,提高低温热源的品 位,实现能量的升级利用。
03
02
热集成
将多个操作单元集成在一起,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04
节能技术与措施
改进工艺和设备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设计优化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优化萃取塔结构、改进操作条件 等方式,提高萃取过程的分离效率,降低能耗和投资成本。
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萃取案例,分析热力学原理在萃取过程设计中的 应用,以及优化方法对提高萃取效率的作用。
其他分离过程热力学原理简介
01
02
结晶过程热力学原理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压 力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实现物 质的分离和提纯。结晶过程涉及相平衡、 传热等热力学基本原理。
封闭系统
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开放系统
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热力学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状态。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
化工热力学讲义-1-第二章-流体的p-V-T关系36页PPT文档
二、研究方法 热力学研究方法:分为宏观、微观两种。本书就工程应用而言, 主要介绍的是宏观研究方法。
宏观研究方法特点: ①研究对象:将大量分子组成的体系视为一个整体,研究大量 分子中发生的平均变化,用宏观物理量来描述体系的状态;
②研究方法:采取对大量宏观现象的直接观察与实验,总结出 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2a
VC3
而:V2p2 T
2RT
Vb3
6a V4
V 2p2TTC V2CRbC T3 V 6C a4 0
2RTC VC b
3
6a
VC4
上两式相除,得:
VC b VC 23
1
b 3 VC
则: a
VC3 2
②图3中高于临界温度Tc的等温线T1、T2,曲线平滑且不与相界线相交, 近似于双曲线,即:PV=常数; 小于临界温度Tc的等温线T3、T4,由三个部分组成,中间水平线表示 汽液平衡共存,压力为常数,等于饱和蒸汽压。
③从图3还可知道:临界等温线(蓝线所示)在临界点处的斜率和 曲率等于零,即:
p 0 V TTC
第二章 流体的P-V-T关系
①P、V、T的可测量性:流体压力P、摩尔体积V和温度T是可以 直接测量的,这是一切研究的前提;
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利用P、V、T数据和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 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其他性质,如焓H、内能U、熵S和自由能G。
一、p-V-T图
2.1纯物质的P-V-T关系
说明:①曲面以上或以下的空间为不平衡区; ②三维曲面上“固”、“液”和“气(汽)”表示单相区 ; ③“固-液”、“固-汽”和“液-汽”表示两相区;
③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它的密度接近于液体,但同时具有气体的 “体积可变性”和“传递性质”。所以和气体、液体之间的关系是: 既同又不同,
化工热力学课件
1 kij
kij称为二元交互作用参数。
(2)Prausnitz等人建议用下式计算交叉项aij
aij
a
R
T2 2.5 cij
pcij
为了提高计算精度,也可以改变参数的混合规则,
如:
aM
yi y jaij
ij
aij (aia j )0.5 1 kij
bM
yi y jbij
1
bij 2 bii bjj 1 lij
主要内容
流体pVT关系发展概况 流体的非理想性 混合物的pVT行为 维里方程 立方型状态方程 总结
流体的p –V –T关系的发展概况
一、理想气体
1662年 Boyle定律
pV 常数
1834年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RT
二、维里方程
Z
1
Bp
C p 2
1
B V
C V2
Onnes:1901年以一种经验的关系式开发出了维 里方程;
(2)适用于 1 Tci 2, 1 pci 2
2 Tcj
2 pcj
(3)对于组分差别很大的混合物,尤其对于具有
极性组元的系统以及可以缔合为二聚物的系统均
不适用。
(4)常应用于三参数压缩因子图等。
Prausnitz对计算各临界参数提出如下的混合规则:
Tcij (1 kij ) TciTcj
➢氯仿和二异丁基甲酮也形成氢键,但由于存在空间障碍, 络合的趋势小得多。
Cl Cl C H
Cl
CH3C
O CH3
C
O
C
C C C CC C C
比较同分异构体C2H6O的某些热力学性质,便可 以很好地说明氢键对于物化性质的强烈影响。
化工热力学实验讲义
化工热力学试验讲义李俊英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2013.10实验一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p、v、t)是物质最基本的热力学性质:pvt数据不仅是绘制真实气体压缩因子固的基础,还是计算内能、始、嫡等一系列热力学函数的根据。
在众多的热力学性质中,由于pvt参数可以直接地精确测量,而大部分热力学函数都可以通过pvt参数关联计算,所以气体的pvt性质是研究其热力学性质的基础和桥梁。
了解和掌握真实气体pvt性质的测试方法,对研究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坐标图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4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2. 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3. 观测临界状态(1) 临界状态时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 汽液整体相变现象。
(3) 测定的CO2的t c,p c,v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的理论值相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试验本体、及其防护罩三大部分组成。
1.整体结构:见图1。
2.本体结构:见图2。
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空间;10-温度计四、实验原理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效p、v、t之间有:F(p,v,t)=0 或t=f(p,v)(1)。
化工热力学第五章作业讲解上课讲义
化工热力学第五章作业讲解第五章 例题一、填空题1.指出下列物系的自由度数目,(1)水的三相点 0 ,(2)液体水与水蒸汽处于汽液平衡状态 1 ,(3)甲醇和水的二元汽液平衡状态 2 ,(4)戊醇和水的二元汽-液-液三相平衡状态 1 。
2.说出下列汽液平衡关系适用的条件(1)l i v i f f ˆˆ= ______无限制条件__________;(2)i l i i v i x y ϕϕˆˆ= ______无限制条件____________; (3)i i s i i x P Py γ= _________低压条件下的非理想液相__________。
3.丙酮(1)-甲醇(2)二元体系在98.66KPa 时,恒沸组成x 1=y 1=0.796,恒沸温度为327.6K ,已知此温度下的06.65,39.9521==s s P P kPa 则 van Laar 方程常数是A 12=______0.587_____,A 21=____0.717____(已知van Laar 方程为 221112212112x A x A x x A A RT G E+=)4.在101.3kPa 下四氯化碳(1)-乙醇(2)体系的恒沸点是x 1=0.613和64.95℃,该温度下两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分别是73.45和59.84kPa ,恒沸体系中液相的活度系数693.1,38.121==γγ。
1.组成为x 1=0.2,x 2=0.8,温度为300K 的二元液体的泡点组成y 1的为(已知液相的3733,1866),/(75212121==+=s s E t P P n n n n G Pa) ___0.334____________。
2.若用EOS +γ法来处理300K 时的甲烷(1)-正戊烷(2)体系的汽液平衡时,主要困难是MPa P s4.251=饱和蒸气压太高,不易简化;( EOS+γ法对于高压体系需矫正)。
3.EOS 法则计算混合物的汽液平衡时,需要输入的主要物性数据是ij Ci Ci Ci k P T ,,,ω,通常如何得到相互作用参数的值?_从混合物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
化工热力学讲义-3-第三章-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第三章 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3.1热力学性质间的关系3.1.1单相流体系统基本方程 根据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对单位质量定组成均匀流体体系,在非流动条件下,其热力学性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pdV TdS dU -=;Vdp TdS dH +=pdV SdT dA --=;Vdp SdT dG +-=上述方程组是最基本的关系式,所有其他的函数关系式均由此导出。
上述基本方程给我们的启示是:p-V-T 关系数据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关键是要知道S 的变化规律,若知道S 的变化规律,则U 、H 、A 、G 也就全部知道了。
下面所讲主要是针对S 的计算。
3.1.2点函数间的数学关系式对于函数:()y x f z ,=,微分得:dy y z dx x z dz xy ⎪⎪⎭⎫ ⎝⎛∂∂+⎪⎭⎫⎝⎛∂∂=如果x 、y 、z 都是点函数,且z 是自变量x 、y 的连续函数,Ndy Mdx +是z (x ,y )的全微分,则M 、N 之间有:该式有两种意义:①在进行热力学研究时,如遇到(1)式,则可以根据(2)式来判断dz 是否全微分,进而可判定z 是否为系统的状态函数;②如已知z 是状态函数,则可根据(2)式求得x 与y 之间的数学关系。
以下循环关系式也经常遇到:3.1.3Maxwell 关系式由于U 、H 、A 和G 都是状态函数,将(2)式应用于热力学基本方程,则可获得著名的Maxwell 方程:V S S p V T ⎪⎭⎫ ⎝⎛∂∂-=⎪⎭⎫ ⎝⎛∂∂;p S S V p T ⎪⎭⎫⎝⎛∂∂=⎪⎪⎭⎫ ⎝⎛∂∂ T V V S T p ⎪⎭⎫ ⎝⎛∂∂=⎪⎭⎫ ⎝⎛∂∂;Tp p S T V ⎪⎪⎭⎫ ⎝⎛∂∂-=⎪⎭⎫⎝⎛∂∂能量方程的导数式:T S H S U pV =⎪⎭⎫⎝⎛∂∂=⎪⎭⎫ ⎝⎛∂∂;p V A V U T S -=⎪⎭⎫ ⎝⎛∂∂=⎪⎭⎫⎝⎛∂∂V p G p H TS =⎪⎪⎭⎫ ⎝⎛∂∂=⎪⎪⎭⎫ ⎝⎛∂∂;S T A T G V p -=⎪⎭⎫ ⎝⎛∂∂=⎪⎭⎫ ⎝⎛∂∂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Maxwell 方程应用之一是用易于实测的某些数据来代替或计算那些难于实测的物理量。
化工热力学讲义1
ac (Tr )
( RTc )2 c a 其中: pc RTc b b pc
RTc c c pc (Tr ) 1 (d1 d2 d3 2 ) (1 Tr1/ 2 )
d1 , d2 , d3 为关联参数
各种形式的立方型状态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Virial方程及多项级数展开式类状态方程
对应态原理及其应用 混合规则与混合物状态方程
纯液体的pVT关系及其密度(摩尔体积)的估算方法
重要内容 流体pVT关系可采用两种方式来描述: 图表法;立体图及平面图中的点、线、面的 物理意义及变化趋势。
解析法:如状态方程法与对应状态原理法等。
意为: lim
p 0 (V )
pV RT
理想气体方程的应用
在较低压力和较高温度下可用理想气体方程进行 计算。
为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提供初始值。
判断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的极限情况的正确程度, p 0 V 当 或 时,任何状态方程都还原为理想 气体方程。
通用型立方型状态方程:
A、B、C为常数,使用时应注意适用的温度范 围和单位。 缺乏蒸汽压数据或蒸汽压方程常数的条件下,也 可以用经验方法估计。如:
B T C
ln p / pc f
S
0
f
1
f f
0
6.09648 0.16934 5.92714 1.28862 ln Tr Tr Tr6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变化到另一个平衡状态。 等温,等压 等容,等熵 绝热,可逆
热力学循环过程的特征是:
cycle
Mdx 0
第2章 纯物质的p-V-T 关系
《化工热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3套(必修) 每组3~4人
3. 气液平衡实验数据测定(10学时)
4套(必修) 每组3~4人
1) 实验数据测定(5学时)
2) 编程上计算机处理数据(5学时)
4. 制冷循环试验(5学时)
1套(选修) 每组6~8人
同时掌握准确的汽液平衡数据对溶液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描述溶液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准确程度进行检验的方法和基本理论
实验内容:
1、 测定水-乙醇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气液平衡数据;
2、 了解平衡釜的构造
掌握用循法测定汽液平衡数据的方法;
3、 应用wilson方程或其他方法关联实验数据;
4、 对自己所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校验;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力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 测定二氧化碳的PVT关系
在P-V坐标图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临界温度和高于临界温度的三条等温曲线
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并分析差异原因
2、 测定二氧化碳在低于临界温度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文献图中绘出的ts-ps曲线比较
(选修)总学时:5 总学分:0.5
二、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
主要面向三年级本科生开设
内容涉及到热力学基础数据的测定与关联;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溶液热力学性质的测定与预测;相平衡数据的测定;过程热力学分析等
实验类型有验证型、综合性、开发型和设计性
1、 了解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
熟悉其操作技术;
2、 测定溶质的比保留体积及无限稀释下的活度系数;
化工热力学-讲义
恒温过程
绝热压缩
p
g
f
1
V
过程 等温压缩
温度
轴功
绝热压缩
多变压缩
(1)等温压缩
(2)绝热压缩
(2)绝热压缩
p
g
H
F
E
D
节 省 的 功
C
I
f
G B
V
A
(1)单级压缩
(2)两级压缩、中间冷却
节流膨胀
绝热,不做功,典型的不可逆过程。重要特征:焓不变。
节流膨胀
绝热做功膨胀
(1)节流膨胀
教材P121
热机 热机 功源
4.6.1 熵产生
能量不仅在数量上具有守恒性,而且在质量上具有品位性 能量 总是从高品位向低品位转化,从有效能向无效能转化 熵 做功能力的大小,熵的大小表示无效能的大小
4.6.2 熵平衡
高温 463.15K
装置
冷却水 273.15
4.7.1 理想功
完全可逆过程的封闭体系, 非流动过程 可逆传热
2.2流体的状态方程式(EOS)
2.2流体的状态方程式(EOS)
2.2.3立方型方程
vdW
RK
SRK
G PR
2.2流体的状态方程式(EOS)
2.2.3立方型方程
vdW
RK
SRK
G PR
2.2流体的状态方程式(EOS)
2.2.3立方型方程
vdW
RK
SRK
G PR
2.2流体的状态方程式(EOS)
恒p
状态 1’ 状态 2
解:
简单的讨论:
初态
1
本题结论
适用条件
恒p
状态 1’
化工热力学讲义-8-第四章-流体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有关活度系数方程转变为:
V1l ln 1 Z A 2 Z 1 B l A V 2 V2l 2 A l B ln 2 Z1 B 2Z 2 V1 l V2 x2 l x1 V1 Z 式中: 1 Z2 V2l , V2l x1 x 2 l x1 x 2 l V1 V1
aii aiii aiiii 0
q i xi Zi为i组分的有效体积分数,其定义为:Z i q i xi 显然: Z i 1 i
i
Wohl方程是纯经验式,并无严格的理论基础。
)为止,称为四阶Wohl方程(亦名四尾 上式写到四组分配对常数(a ijkl
方程);若写到 aijk 为止,则称为三阶方程。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较多
2 ln 1 x2 B C3x1 x2 Dx1 x2 5x1 x2
ln 2 x12 B Cx1 3x2 Dx1 x2 x1 5x2
当 B C D 0时, 1 2 1,为理想溶液; 当 如 B 0 时是正偏差; B 0 时是负偏差。
x11 x21 1 ,x22 x12 1
二、局部组成型方程 1964年Wilson首先提出了局部组成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获得了GE的函 数模型与活度系数方程,给出了半理论的假设,使活度系数的计算研究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基本思路如下: 总体摩尔分数xi可以实际测定,而xji则很难直接测定,Wilson引入了能 量参数gji(反映i-j分子间的交互作用能量),并通过Boltzmann因子将 两者关联起来。
ln 1 A Ax 1 1 Bx2
化工热力学讲义-7-第四章-流体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化工热力学】
1 RT
p
0 Vi Vi
dp
上式中混合物的偏摩尔体积数据一般难于取得!
理想溶液:
当 Vi Vi 时 ,上式简化为:
fˆiid xi fi
即:溶液组分的逸度与其摩尔分数成正比,该式符合Lewis—Randall定则。 凡是符合上式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理想溶液的标准态: 理想溶液更为普遍性的定义是建立于标准态的概念之上,组分i的逸度定义如 下:
p2
lim lim ②因为: k1
x10
fˆ1 x1
x10
6 9x1 4x12
6MPa
③因为:
1
fˆ1 f10 x1
6x1 9x12 4x13 x1
6 9x1 4x12
4.6 混合过程性质变化
4.6.1 混合过程性质变化
将各纯组分混合,生成相应溶液,溶液的性质与各组分性质的加和一般并不相 等,二者的差额称为“混合性质”或“混合性质变化”。
M M
xi
M
0 i
式中:
M
0 i
是纯组分i在规定的标准态时的摩尔性质。
由于:M xi M i 代入上式,得:
M
xi M i
xi
M
0 i
xi
Mi
M
0 i
令:M i
Mi
M
0 i
则:M xiM i
式中: M i 表示当1mol纯i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由标准态变为
给定组成溶液时的性质变化。
需说明的是:除逸度有标准态 有标准态。
f i0 以外,其他性质如Vi、Si、Gi等也
4.4.2 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
理想溶液与理想气体:
理想溶液:各个组分分子间作用力相等,分子体积相同; 理想气体:不计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分子体积。
化工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二氧化碳PVT关系一、实验目的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增加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t=20℃、27℃)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图四中的t s-p s曲线比较。
3、观测临界状态(1)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气液整体相变现象。
(3)测定CO2的p c、v c、t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教,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设备及原理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一试验台系统图图二试验台本体试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
其中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机;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杯;9—CO2空间;10—温度计。
、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F(p,v,t)=0 或t=f(p,v) (1)本实验就是根据式(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的p-v-t关系,从而找出CO2的p-v-t关系。
实验中,压力台油缸送来的压力由压力油传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容器,CO2被压缩,其压力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
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值,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
化工热力学基本概念和重点讲课稿
化工热力学基本概念和重点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本章内容:*介绍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些基本概念,热、功、状态函数,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和焓,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进一步介绍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概论*热力学研究的目的、内容*热力学的方法及局限性*热力学基本概念一.热力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目的:热力学是研究热和其它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换以及转换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律的科学。
内容:热力学第零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本世纪初建立的热力学第三定律。
其中第一、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主要基础。
一.热力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把热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用来研究化学现象和化学有关的物理现象,称为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化学变化的热效应问题;*利用热力学第二律解决指定的化学及物理变化实现的可能性、方向和限度问题,建立相平衡、化学平衡理论;*利用热力学第三律可以从热力学的数据解决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
二、热力学的方法及局限性方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演绎出有特定用途的状态函数,通过计算某变化过程的有关状态函数改变值,来解决这些过程的能量关系和自动进行的方向、限度。
而计算状态函数的改变只需要根据变化的始、终态的一些可通过实验测定的宏观性质,并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变化的细节。
二、热力学的方法及局限性优点:*研究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研究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只考虑变化前后的净结果,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简化了处理方法。
二、热力学的方法及局限性局限性:*只考虑变化前后的净结果,只能对现象之间的联系作宏观的了解,而不能作微观的说明或给出宏观性质的数据。
例如:热力学能给出蒸汽压和蒸发热之间的关系,但不能给出某液体的实际蒸汽压的数值是多少。
*只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不知道反应的机理、速率。
三、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系统:用热力学方法研究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研究的对象,将所研究的一部分物质或空间,从其余的物质或空间中划分出来,这种划定的研究对象叫体系或系统(syste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热力学试验讲义李俊英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2013.10实验一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p、v、t)是物质最基本的热力学性质:pvt数据不仅是绘制真实气体压缩因子固的基础,还是计算内能、始、嫡等一系列热力学函数的根据。
在众多的热力学性质中,由于pvt参数可以直接地精确测量,而大部分热力学函数都可以通过pvt参数关联计算,所以气体的pvt性质是研究其热力学性质的基础和桥梁。
了解和掌握真实气体pvt性质的测试方法,对研究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测定CO2的p-v-t关系。
在p-v坐标图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4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2. 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3. 观测临界状态(1) 临界状态时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 汽液整体相变现象。
(3) 测定的CO2的t c,p c,v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的理论值相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试验本体、及其防护罩三大部分组成。
1.整体结构:见图1。
2.本体结构:见图2。
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空间;10-温度计四、实验原理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效p、v、t之间有:F(p,v,t)=0 或t=f(p,v)(1)。
本试验就是根据式(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p-v 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CO2的p-v-t的关系。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
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器供拾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计读出,比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度量,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均匀、面积不变等条件换算得出。
五、实验步骤1. 装好实验设备,开启试验台本体上的日光灯2. 使用恒温器调定温度,对本体维持一定温度。
一般先做低温条件下的实验,然后再做较高恒温条件下的实验。
3. 应用活塞式压力计对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加压。
加压时要缓慢转动手轮,使活塞杆缓慢推进压力油进入本体。
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受压缩后体积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随时记录各个不同压力下的二氧化碳体积数据,并注意观察纯物质的相变过程。
在饱和点附近适当多记录一些数据。
4. 测定t=20℃的低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5. 测定临界温度t=30.10℃的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6. 测定t=40℃的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7.结束实验后,缓慢卸压,关闭循环水,拔下日光灯电源,整理好实验台。
六、数据处理1.计算仪器常数由于充进承压玻璃管内的CO2质量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界面(A)又不易测准,因而实验中采用间接办法来确定CO2的比容,认为CO2的比容ν与其高度是一种线性关系。
具体如下:1)已知CO 2液体在20℃,9.8MPa 时的比容ν(20℃,9.8MPa )=0.00117m 3/kg 2)如前操作实地测出本试验台CO 2在20℃,9.8MPa 时的CO 2液柱高度Δh*(m),(注意玻璃水套上刻度的标记方法)3)由1)可知υ(20°c,9.8MPa)=h A m*∆⨯ =0.00117m 3/kg*2()0.00117m h k kg m A ∆== 那么任意温度,压力下CO 2的比容为h hv m h k∆∆== 式中 f h h h ∆=- 2. 将测得的数据整理成表,并在p-v 图上作出等温线 3. 应用RK 方程进行体积数据推算,并与相应的实验值比较 4.对所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七、注意事项1.做各条定温线,实验压力p ≤9.8Mpa ,实验温度t ≤50℃2.一般取h 时压力间隔可取0.196~0.490MPa ,但在接近饱和状态时和临界状态时,压力间隔应取为0.049MPa 。
3.实验中取h 时,水银柱液面高度的读数要注意,应使视线与水银柱半圆形液面的中间对齐。
4.不要在气体被压缩的情况下打开油杯阀门,致使二氧化碳突然膨胀而溢出玻璃管外,水银则被冲出玻璃杯,卸压时应该慢慢退出活塞杆,使压力逐渐下降。
5.为保证二氧化碳的定温压缩和定温膨胀,除了要保证流过水套的水温恒定以外,加压(或减压)过程也必须足够缓慢,以免玻璃管内的二氧化碳温度偏离管外的恒定温度。
6.如果在玻璃管外或水套内壁附有小气泡妨碍观测,可以通过放、充水套中的水的办法将气泡冲掉。
7.挪动实验台本体要平移平放,以免玻璃杯内的水银倾入压力容器。
八、实验报告1. 简述实验原理及过程。
2. 各种数据的原始记录。
3. 计算并在p-v图上画出等温线。
4. 将实验测得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的对应与有关资料上数据进行比较,做p-t图。
5. 将实验测得的临界比容v c与理论计算值列表比较其差异及原因。
6. 实验讨论。
附:二氧化碳饱和线上的体积数据t(℃) p(MPa) V’×103(m3/kg)V”×103(m3/kg)10 15 20 25 30 30.04 4.5955.1935.8466.5597.3447.5281.1661.2231.2981.4171.6772.3187.526.325.264.172.992.14 图1 试验台系统图3 试验曲线关系实验二 二元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汽液相平衡关系是精馏、吸收等单元操作的基础数据。
随着化工生产的不断发展,现有汽液平衡数据不能满足需要。
许多物系的平衡数据很难由理论直接计算得到,必须由实验测定。
平衡实验数据测定方法有两类,即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中又有静态法、流动法和循环法等。
其中循环法应用最为广泛。
若要测得准确的汽液平衡数据,平衡釜是关键。
现已采用的平衡釜形式有多种,且各有特点,应根据待测物系的特征,选择适当的釜型。
用常规的平衡釜测定实验数据,需样品量多且测定时间长。
本实验用的小型平衡釜主要特点是釜外有真空夹套保温,可观察釜内的实验现象且样品用量少,达到平衡速度快,因而实验时间短。
一、 实验目的1. 测定常压下乙醇(1)-水(2)二元汽液平衡数据2.通过实验了解汽液平衡釜的构造,掌握二元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和技能。
3.对乙醇(1)——水(2)在常压下测定的数据用Wilson 方程回归得能量参数,对于所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二、实验原理和计算关联公式以水循环法测定气液平衡数据的平衡釜类型有多种多样,但基本原理都一样,如图所示,当体系达到平衡时,A 容器的温度不变,此时A 和B 中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从A 和B 容器中取样分析,可以得到汽液平衡数据。
根据汽液平衡原理,当汽液两相达到平衡时,除了两相的温度,压力相等之外,任一组在两相中的逸度必须相等。
即 v li i f f =汽相: vvi i i f p y ϕ= 液相: 0l i i i i f f x γ=对低压汽液平衡,其气相可以认为是理想气体混合物,即1vi ϕ=:若取体系温度,压力下的纯组分作为标准态,再忽略它对液体逸度的影响, 则 0s s i i i f f p ==,从而得出汽液平衡下的关系式:s i i i i y p x p γ=由实验测得等压下汽液平衡数据,则可由式i i si i y px p γ=计算出不同组成下的活度系数。
体系活度系数与组成关系可采用wilson 方程或van Laar 方程关联计算 Wilson 方程:Wilson 方程二元配偶参数Λ12 ,Λ21采用非线型最小二乘法,由二元汽液平衡数据直接回归而得。
目标函数()()221212nj j jF y y y y ⎡⎤=-+-⎢⎥⎣⎦∑计计实实 van Laar 方程: 2221112121)1(log x A xA A +=γ 2112221212)1(log x A x A A +=γAntoine 公式:log s ii i i B p A C t=-+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小汽液平衡釜,其结构见图4,该釜使用广泛,操作简单,平衡时间短,温度测量用1/10 的水银温度计。
122111122211222211211212211122111122ln ln()ln ln()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ΛΛγΛΛΛΛΛγΛΛΛ⎡⎤=-++-⎢⎥++⎣⎦⎡⎤=-++-⎢⎥++⎣⎦图4 小汽液平衡釜示意图1—磨口 2—汽相取样口 3—汽相贮液槽 4—连通管 5—缓冲球 6—回流管 7—平衡室 8—钟罩9—温度计套管 10—液相取样口 11—液相贮液槽 12—提升管 13—沸腾室 14— 加热套管 15—真空套管四、实验步骤1.加料:从加料口加入20毫升浓度分别为0.1、0.3、0.5、0.7的乙醇和水混合物,然后开冷却水。
2..观察大气压,将100毫升针筒与系统相连,控制系统压力为101.325kPa。
3.加热:接通电源,调节变压器,缓慢升温加热至釜液沸腾。
4.调节阿贝折光仪的循环水温至20或25度5.取样;观察平衡釜内的沸腾情况,冷凝回流液控制在每秒2~3滴,稳定地回流约20分钟,以建立平衡状态。
记下平衡温度,用取样器同时取气液两相样品。
(为保证样品准确,取样时用取样器抽洗2~3次后再测)6.分析:将取下的样品用阿贝折光仪测定其折光指数,通过标准曲线图查x,y的值;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7.取样后,改变釜内的组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组数据的测定,要求每组至少测四组平衡数据。
8.实验结束,先把变压器的电压逐渐调到零,关闭其开关,切断折光仪和恒温槽的电源,釜内温度降低,关冷却水,整理好实验仪器试验台。
五、数据处理1.将实验测得的平衡数据以表格形式列出2.由实验测得几组T—x—y数据后,应用wilosn方程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求出配偶参数,再求出气相组成,并与实验值比较。
3.由实验值和计算值作出t-x—y图六、分析产生误差原因,并提出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七、思考题1. 实验中怎样判断汽液两相已达到平衡?2. 影响汽液平衡测定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3. 为什么要确定模型参数,对实际工作有何作用?参考文献1 崔志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