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采购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新解
一、单选题
1、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
A、《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B、《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C、《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D、《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企业应当建立(),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A、采购申请制度
B、采购复核制度
C、采购验收制度
D、采购审核制度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3、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等方式。
A、招标
B、分散采购
C、定向购买
D、直接购买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小额零星物资或劳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
4、企业应当加强(),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A、采购计划管理
B、采购请购管理
C、采购付款管理
D、采购审核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目标: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
定义: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主要风险:
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
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
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
受损。
主要业务流程: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
供应商环节主要把握:职责分离、供应商选择问题、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
职责分离需注意:采购人员、采购部门单独完成任务等。
供应商选择问题需注意:供应商的认证程序、批准程序、选择供应商需要注意的具体内容等。购买环节关键控制点:
集中采购理念
采购业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
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组织专家论证
请购制度:归口管理部门、请购和审批程序、采购需求审核、采购预算比对、采购计划
供应商评估和准入
采购方式选择
定价机制:最高采购限价
采购合同签订与跟踪报告
验收制度
采购业务记录
举原材料采购进行分析
举例:
南京长寿挂面是一个老字号,由于偶尔的一次质量疏忽,当时忙于改制,临时购进一批面粉,没有索要检验报告,后来出现增白剂超标问题,对长寿挂面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经营方面的风险、原材料质量不符合的风险、价格方面的风险、付款方面的风险(核算记账不符合国家、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罚款,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准确,加大管理成本。资金分散使用、付款时间、付款方式、付款金额不恰当造成资金效益的流失。多记、错记、漏记物资入库或应付账款,导致财务报告失真、不准确、不完整。)、合同方面的风险、财务方面的风险、采购当中的外汇风险、错记的风险、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风险、税收方面的风险、合规方面的风险等。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最新]
企业内部控制应⽤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最新]
企业内部控制应⽤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常规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程物资、固定资产等。采购是企业⽣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的“实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资⾦流”密切关联。众所周知,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订⽴、物资的运输、验收等供应链状况,在很⼤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存与可持续发展。采购流程的环节虽不很复杂,但蕴藏的风险却是巨⼤的。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内部控制应⽤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本⽂就此进⾏解读。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照健全资⾦、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从全⾯梳理相关流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对采购业务管理现状进⾏全⾯分析与评价,既要对照现有采购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要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资和劳务供应顺畅、物资采购是否能够与⽣产和销售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紧密衔接。在此基础上,要着⼒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制度执⾏⼒,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效地满⾜⽣产经营的需求。
⼀、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如下图所⽰。该图列⽰的采购流程适⽤于各类企业的⼀般采购业务,具有通⽤性。企业在实际开展采购业务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
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资金流”密切关联。
❖ 二、采购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2024/2/16
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 ——采购业务
❖ 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1.盲目采购 2.价格风险 3.收受回扣,中饱私囊 4.虚报损耗,中途转移 5.采购质量风险 6.验收不严,以少报多,以次充好
2024/2/16
18
❖ 主要管控措施:
❖ 第一,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 录,规定此类物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后方可入库。
❖ 第二,验收机构或人员应当根据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 质量检验证明,重点关注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采购物资 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核对一致。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 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 传递给财会部门。物资入库前,采购部门须检查质量保证书、商 检证书或合格证等证明文件。
❖ 第二,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
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 量保证协议。
❖ 第三,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
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
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
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
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
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
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
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规范)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
二、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
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
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
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二)请购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
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
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采购业务
Lt
D
7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标准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根本标准?,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置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以下风险:
〔一〕采购方案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给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标准,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标准,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方案,明确请购、审批、购置、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
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防止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本钱,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效劳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与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某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
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
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
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 号--采购业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范采购行为,防范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
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之采购业务
企业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合理采购,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规采购行为,防采购风险,根据有关法律和《》,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是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采购验收不规,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第二章购买
第五条企业的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或分散采购,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堵塞管理漏洞。企业应当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企业除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外,不得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规范)中所称采购,是指企业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其中,物资主要包括企业的原材料、商品、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对采购的主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企业在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时,应当比照健全资金、资产业务内部控制,着力从全面梳理相关流程入手。要着力健全各项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物资和劳务采购按质按量按时和经济高效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
一、采购业务流程
采购业务流程主要涉及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请购、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订立框架协议或采购合同、管理供应过程、验收、退货、付款、会计控制等环节。
二、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采购业务从计划(或预算)开始,包括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随意超计划采购,甚至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不协调等。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准确、及时编制需求计划。
第二,采购计划是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在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
止采购过高或过低.
第三,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刚性指令严格执行。
(二)请购
请购是指企业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的采购申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一米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请购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
款等行为,防范采购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
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采购,主要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
企业外购服务并支付价款的控制,可以参照本指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采购业务的下列风险:
(一)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请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范、不正确,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损失、资源浪费或发生舞弊。
(四)采购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造成资
产损失。
(五)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
(六)付款方式不恰当、执行有偏差,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第四条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采购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
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请购事项应当明确,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
(三)采购行为应当合法合规,采购与验收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明确规范。
(四)付款方式和程序、与供应商的对账办法应当有明确规定。
第二章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企业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请购与审批。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
(三)采购合同协议的拟订、审核与审批。
(四)采购、验收与相关记录。
(五)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办理米购业务。
有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采购职责权限应当尽量集中,以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
洞,降低成本和费用。
第七条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
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第八条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
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协议、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
核对工作。
第三章请购与审批控制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商品或服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
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应当明确采购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到货时间等。
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第十条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
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由审批人对
请购申请进行审批,设置请购部门的,应当由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请购审批制度。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明确审批权限,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企业实际需要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
第四章采购与验收控制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及计量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以及所购商品在数量和质量方
面符合采购要求。
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请购部门、生产部门、财会部门、
仓储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付款条件及供应商的资质、经营状况、信用等级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调整。
企业应当对紧急、小额零星采购的范围、供应商的选择作出明确规定。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根据商品或服务等的性质及其供应情况确定采购方式。大宗商品或
服务等的采购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一般物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的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小额零星物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企业应当对例外紧急需求、小额零星采购等特殊采购处理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明确采购价格形成机制。大宗商品或劳务采购等应当采用招投标方
式确定采购价格,并明确招投标的范围、标准、实施程序和评标规则。其他商品或劳务的采
购,应当根据市场行情制定最高采购限价,不得以高于采购限价的价格采购。以低于最高采
购限价进行采购的可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企业应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最高采购限
价。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招投标的,应当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供应商信誉、供货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由采购、
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比质比价,并按规定的授权批准程序确定供应商。小额零星采购也应当
由经授权的部门事先对采购价格等有关内容进行审核。
对单价高、数量多的物资采购,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比质比价采购制度。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协议等采购文件,由专
门的验收部门或人员、采购部门、请购部门以及供应商等各方共同对所购物品或服务等的品
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
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五章付款控制
第十七条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商定对供应商付款的条件。
企业采购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合同协议约定的付款条件以及采购发票、
结算凭证、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
进行严格审核,并提交付款申请,财务部门依据合同协议、发票等对付款申请进行复核后,提交企业相关权限的机构或人员进行审批,办理付款。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企业应当加强对大额预付账款的监控,定期对其进行追踪核查。对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进行综合判断;对有疑问的预付账款及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预付账款资金风险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
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做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
如有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