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伊春市湿地研究进展

伊春市湿地研究进展

伊春市湿地研究进展摘要: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洪涝、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又有发展绿色产业、开展特色旅游的经济功能,同时还具有科普教育等社会功能。

本文对伊春市湿地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的建议。

关键词:伊春市;湿地;生态保护;合理利用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美化环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因此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

伊春市地处湿冷的寒温带与温带气候,宽坦沟谷、河漫滩与平缓坡地的广泛分布以及长达6个月以上的季节冻土和永久冻土层对地表水的阻隔,这些都是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湿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因素。

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和冻土沼泽化为主要的形式出现在当地湿地形成发育过程中[1]。

伊春市湿地主要分布在伊春市中部和北部地区,在汤旺河及支流沿岸,山缓坡和山龙带集中分布。

伊春市湿地属于山区湿地,总面积106.96万hm2,按土地类型可分为重沼泽、宜林沼泽、江河湖泊;从湿地类型可划分为:沼泽及沼泽化草甸湿地99.2万hm2,河流湿地6.11万hm2,湖泊湿地1.04万hm2,库塘0.61万hm2[2]。

植被类型主要为兴安落叶松—笃斯越橘—藓类和苔草。

1、伊春市湿地的主要功能及保护利用现状1.1伊春市湿地的生态功能能一、涵养水源和调洪功能伊春市的湿地类型主要是沼泽及沼泽化草甸湿地。

沼泽和沼泽化湿地的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比较特殊,孔隙度大,饱和持水量大,在伊春市的沼泽地中土壤饱和持水量可达到400%~1030%,成为天然的生物蓄水库。

二、积累有机物,是CO2的“汇”,同时又是CH4的“源”天然湿地中的有机物浸在水中,气温低、湿度大、水源补给稳定、土壤长期过湿,动植物残体不能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不断积累,在未受干扰的状态下,是净碳汇,起到减小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作用,又因是厌氧条件,又成为CH4的排放“源”。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

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控制污染、改善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调节径流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生存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着“文明的发源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的美名。

湿地起着保障生物多样化,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

正因为鸟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同时很可能会飞越国界,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

为了确保人类对湿地的可持续利用,18个缔约国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

一、国内研究概况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对湿地有所认识,当时的很多地理古籍如《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等已对湿地已有记载,并根据其特性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名称。

国内对湿地的研究始于60年代起,首先是从对沼泽的研究开始的。

其中一些比较权威研究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沼泽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沼泽室就对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的沼泽湿地做了许多工作。

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生态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

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从此以后,国内的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我国有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国内的一些有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如湿地的结构、功能等,大多收录在《中国湿地研究》一书中,该书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基本是国内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

综上所述,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的研究方面如下:1.滨海湿地的研究滨海湿地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

尽管我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岸线较长,各沿海省份都广泛分布着滨海湿地,对于滨海湿地有着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是缺少系统性的研究。

我国湿地恢复的研究进展

我国湿地恢复的研究进展

的湿 地 进 行 修 复 或 重 建 , 再 现 干 扰前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 以及 相
改造等方面 . 极 大 的增 强 了红 树 林 的 抗 风 暴 潮 功 能 并 为 近 海 渔 业 和 养 殖 业 的 发 展提 供 了重 要 场 所 【 3 】 。
入不仅未减少 , 而 且 明显 增 加 , 实 现 了农 牧 业 数 量 减 少 、 质 量

湿 地 恢 复 的 概 念
目前 .湿 地 的 价值 和功 能越 来 越 受 到全 世 界 的关 注 , 所
以湿 地 的保 护 和恢 复 已经 成 为 近 些 年 来湿 地 研 究 的热 点 。 近
1 . 湿 地 的概 念
湿 地 是 介 于 水 生 生 态 系 统 和 陆 生 生 态 系 统 之 间 具 有 独
二十年来 , 我 国对 太 湖 、 滇池 、 白洋 淀 等 浅 水 湖 泊 的 富 营 养 化 控 制 和 生 态 恢 复进 行 了 大量 研 究 . 其 中 较 为 成 功 的例 子 是 贵 州 威 宁 的 草 海 湿 地 恢 复 。 由 于 湿地 的 功 能 、 类 型、 地 点 的 不 同, 目前 尚不 清 楚 可 否 做 到 湿 地 的完 全 恢 复 , 并 且 不 同类 型 的湿 地 其 具 体 的恢 复措 施 也 大 为 不 同 。 对 于 红树 林 湿 地 的 恢 复 与重 建 方 面 . 2 O世 纪 9 0年 代 以 后 主 要 涉 及 传 统造 林 技 术
而且虎榛子 、 胡枝之 , 甘 蒙 锦鸡 儿 鼠 李 为 建 群 种 的 灌 丛 草 场 ,
封 育 前 看 不 到 枝 繁 叶 茂 的 景象 。 封 育 后郁 闭度 达 7 0 %以 上 。
3 . 经 济效 益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南方著名的湿地生态系统。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各类生态修复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研究背景部分将回顾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包括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析整理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在探讨研究背景的过程中,将探讨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研究基础。

1.2 研究意义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水文调节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退化,使得湿地生态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可以促进栖息地的恢复,提高水质改善效果,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也有助于提升科研水平,拓展学科领域,促进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对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现有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综述目前,关于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试验和研究工作,探索各种不同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引入适当的生物资源,如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来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生物能够促进底泥的氧化和有机物的降解,从而提高水质和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红树林湿地,作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交汇区,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红树林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生态退化等严重问题。

因此,红树林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成为了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红树林湿地的恢复技术、生态效应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期望能够为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理论基础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生态学、环境科学和恢复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之上。

生态学理论为红树林湿地恢复提供了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指导。

环境科学则为红树林湿地恢复提供了地理、气候、水文等环境因素的深入理解,以便为恢复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恢复生态学则直接关注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为红树林湿地的恢复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

在红树林湿地恢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适应性原则,即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红树林物种进行种植,以确保其能够正常生长并发挥生态功能。

同时,生物多样性原则也是关键,通过引入多种物种,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另外,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恢复过程中,不仅关注红树林本身,还要关注其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在理论上,红树林湿地恢复的关键环节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和水文恢复。

土壤改良主要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为红树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植被恢复则是通过种植红树林幼苗、促进天然更新等方式,逐步恢复红树林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水文恢复则关注湿地水文条件的改善,如调整水位、改善水质等,以确保红树林湿地能够正常发挥生态功能。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范文格式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近年来湿地保护开发研究的重点。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就湿地公园规划的方法和规划内容,并简要评价,以期对湿地公园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文献综述
一、引言
湿地公园模式的兴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可行性,但在现阶段我国对于湿地公园规划的理论分析研究仍然相当有限,虽然对于已建成的湿地公园的论述颇多,但是缺少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导致我国的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理念与技术的指导,导致低水平建设现象突出。

国际上就湿地开展的局部研究已有久远的历史,各种关于湿地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组织相继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把已有的湿地公园的规划内容和方法、经验和成果进行归
纳总结,了解国内外在湿地公园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态势、主要研究的重点方向,完善和丰富湿地公园规划的理论框架,对于湿地公园这种新型湿地保护开发模式提供较为系统和科学的理论参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湿地公园研究、利用与保护体系。

二、国外湿地公园规划的研究进展
湿地公园规划把生态规划的内容引入并作为主要方法,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转,把保护湿地资源作为重点,运用多学科理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湿地进行跟踪观察制定相应的保护与规划的方法,对湿地公园进行多角度规划。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

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展望(全文)

我国湿地的现状与展望湿地是指由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m以内,时间长达4个月)或过湿的土地和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

它是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过渡的客体,是半陆半水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GJ之一,而且具有独特的青藏高原湿地。

我国湿地面积及其生物资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湿地面积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第三位。

自然湿地主要指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河口、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人工湿地以稻田、池塘为主。

具初步估算,我国约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6300×104h。

根据气候区域差异,生物区系的相似性,生物多样性富集程度,将全国自然湿地分为六个重要区域:东北湿地,青藏高原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以北沿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西北内陆湿地。

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经济的进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淤积、污染、过度排水等导致湿地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

湿地的减少和功能退化,不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峻破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进展,而且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减少也直接威胁到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可持续进展,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赤潮、沙尘暴、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许多湿地消逝和退化紧密相关。

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共溃决堤垸2000多个,淹没耕地283万亩,受灾人口253万,给RM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洪水灾害的发生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湿地面积的锐减有很大的关联性。

事实上大自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湿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论证,盲目地无克制地开垦和围垦湿地、湿地排水和城市扩张,使湿地岌岌可危,天然湿地正面临消逝的危机。

国内外城市湿地进展

国内外城市湿地进展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3-0006-02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12-09-25作者简介:张靖冉(1980-),女,北京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工程师张靖冉(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北京100089)摘要: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的进展,寻求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解决方案,对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指出城市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佳的利用方式。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5.1文献标识码:A0引言湿地是地球上水陆交接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世界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种、很高的物质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佳的利用方式[2]。

1城市湿地的概念及特点城市湿地是位于城市区域内或城市边缘的各类湿地,包括人工湿地、半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城市湿地面积较小,分布不均,完整的湿地往往被分成若干斑块,各个湿地斑块间连接度低,内部生境破碎化程度高;城市湿地具有明显区别于城区的小气候,集生态服务、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多功能于一体。

2国外城市湿地研究进展国外湿地研究是从湖沼学和沼泽学开始的。

早在公元46年,德国日尔曼人初步认识了沼泽湿地。

到16世纪中期,欧洲人对沼泽湿地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如莱兰德的旅行游记就是一部较早反映湿地的著作,他提出沼泽是由森林演变而来。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湿地分布非常广泛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湿地研究较为系统详尽的国家。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Teal ,Pomroy 等就开始运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开展湿地研究工作。

国外湿地研究进展

国外湿地研究进展

T G e e l (eat n f m e et hnmgIstt o e nui l nie血培, hnag Lann 106 AN L i ta D pr t me o Mm gm n,Sey l ntue f r at a E gne i Ao c S eyn , ioi l0 3) g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orao _ u A .c.083 ( )29— 1 Junl f  ̄hi Si20 ,6 1 :9 马君叶
国外 湿 地 研 究 进 展
汤蕾 , 梅 , 东 , 德涛 赵冰 许 2 尹
3 湿地评价
1 2 分 类 正 如湿地没有 统一 的定义 一样 , . 目前世 界上还
没有统一 的湿地 分类系统 。综合 所有 的分类方 法 , 以大体 可 分为成 因分 类法 、 分类 法和综 合分类 法等 3 。影响 较 特征 类 大的湿地分类 系统 主要是 《 地公 约}9o 制订 的 湿地分 湿 1 年 9
sh fw t n o cp ,casf ain,mo e,a pasme ta d dv lp n r u  ̄ ai d sse c l .B sdo n lz gteg ie eut on u so el d cn et lsic t a i o d l p ri e n n e eo me tweesn n rz ytmial e y ae n a ay i an drslsc i— n h p e s ey,man caa trsiso t n ee rhweep tfr ad mh ni l v i h rceitc fwel d rsac r u ow r a Ke r s y wo d Weln ;Clsic t n;Mo e ;E oo ia rc s l d a asf ai i o d l c lgclpo es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指水面覆盖土地的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十分重要。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并面临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面积缩减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正在不断缩减。

例如,中国近30年来,湿地面积已经减少了近50%,这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湿地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湿地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主要来源包括家庭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

湿地水质污染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丧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湿地面积减少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湿地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

很多湿地动植物面临濒危和灭绝的危险,这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相关学科在湿地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

1.湿地生态功能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是具有生态功能的重要公共资源,其主要功能包括防洪、净化水体、调节气候、保育生物等。

目前,许多研究者对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修复技术研究湿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目前,许多学者对湿地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湿地监测技术是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目前,许多学者对湿地的遥感监测、生物指示剂、水质检测等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水平。

结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湿地面积不断缩减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相关学科对湿地生态环境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

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还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水源涵养、净化水质、防洪调蓄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气候变化等原因,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水。

水的状态、质量和流动性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水动力学过程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水文信息、水体质量等指标,评估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湿地的水动力学过程,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除水之外,土地利用变化也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面积的减少和破碎化,导致湿地的生境质量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

研究人员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气候变化也是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变化等,对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和模拟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评估湿地的脆弱性,并提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为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旨在评估湿地提供的各种生态功能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采样等方式,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经济和社会的依据。

湿地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水、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通过监测、模拟和评估等手段,研究人员能够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湿地生态工程研究进展及生态修复技术——以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生态工程研究进展及生态修复技术——以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8湿地生态工程研究进展及生态修复技术——以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吴倩摘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湿地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当下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湿地的研究与保护也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湿地生态系统进展及修复技术,对于湿地系统及人类自身都十分有益。

本文基于国内外对湿地相关的研究进展,通过理论及实地调查等方法。

研究了如何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使湿地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作用,并在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

关键词:湿地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赛里木湖选题背景。

群落的生态系统分为多种,湿地系统作为其中一种,在群落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较大的旅游观赏价值,对整个系统而言,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分、提供补给、保护生态环境,为整个系统发展起着平衡的作用,在众多生态系统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我国具有丰韵的湿地生态资源,较全球而言,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但随着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威胁,面临破坏严重、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等现实问题,人类活动的介入更是使得湿地“千疮百孔”,对于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了湿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其概念、分类、作用等,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湿地现状以及湿地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湿地生态修复的一般技术路线及步骤,本文希望通过对赛里木湖湿地资源的分析,能够对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技术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推动赛里木湖景区长足的发展,为湿地系统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湿地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从起初将其视为污水处理厂,再到人工湿地的建造,最后发展至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国外学者获取了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从Great Meadous水库开始,湿地是被视作污水处理厂,将生产生活废弃的污水集中在这里进行统一的污水处理,实现污水的二次净化,这时候湿地的作用体现在污水净化上;随着国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湿地空间分布不均、处理效果不佳能现实因素,天然湿地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湿地景观生态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湿地景观生态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用, 它与农 田 、 海洋 、 森林 、 草地 等生态 系统一起 , 构建 和支撑起 地球 表层 良性循 环的生态系统 。 在拉姆 萨尔 ( R a m s a r ) 公约 中把湿地景观定义 为“ 流 动或静 止 的水体 ( 包括 在 低潮 位 时水 深 ≤
根据人对湿地景观环境干扰的程度 ,可将湿 地景观划分为人工湿地景观和 自然湿地景 观。 以 自然界 中的水环境 为基础可以将湿地景观 分为 4 类: 滨水 型湿地景 观 、 地表型湿 地景观 、 地 下水型湿地景观和复合型湿地景观。滨水 型湿地 景观 主要 指紧邻水体 ( 河流、 湖泊或河 口) 的湿地
辽宁行 政学 院学报
●政府生态管理
湿地 景观 生态修 复 国 内外研 究进展 综述
高 琦 于 乐
( 辽宁行政 学院, 辽宁 沈阳 1 1 0 1 6 1 )
[ 摘 要] 我 国湿地 景 观资 源存 在 不 合理 利用 , 致 使湿 地 景 观资 源 被破 坏 , 湿地 景 观 的生 态 系统 退 化 明
层 的水 生系统 和陆地 的过 渡带 , 在全球 分布范 围 很广 , 土壤 、 水、 植物 和生物是 湿地景 观 的主要 要
环境 活动的不同种类生物 , 湿地主要包含有 临近 、 等 同或 高出地 表层 的地下水位 , 或 利用长 时间被 水浸润 的土壤来促进湿地的水生过程 ” 。
( 二) 湿 地 景 观 的 分 类
显 。 国内受到破 坏 的湿 地景 观 约 占 9 5 . 2 %, 其 中受 到污 染侵 蚀 的湿 地景 观 占 2 6 . 1 %, 泥 沙淤 积与水 土 流失 严
重的湿地景观 占到 8 . 0 %, 盲 目开垦与建设的湿地景观 占 3 0 . 3 %, 环境资源使用超标的湿地景观占 2 4 . 2 %等 等, 这些都对我国水资源供给、 生态破坏 以及防洪蓄洪等造成威胁 , 给国家和地方带来严重的无法估计 的损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湿地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养护,同时还能够调节水文,净化水质,防洪抗旱,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并合理利用其资源,各国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进行探究。

一、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1. 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实施各国纷纷制定了涉及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湿地保护提供了基本法律支持,拓宽了湿地保护的政策基础,同时也为湿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各国纷纷成立了湿地保护区,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通过对湿地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有效遏制湿地的破坏和退化,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3. 国际合作在湿地保护方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加强。

各国之间开展湿地保护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研究等,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也通过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促进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湿地利用现状1. 生态旅游一些湿地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了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和支持,实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2. 农田养殖部分湿地地区适宜进行农田养殖,例如稻田养殖等。

适度的农田养殖不仅可以利用湿地资源,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3. 生物资源利用湿地地区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可以进行科学的利用。

例如湿地中的水生植物、鱼类、虾类等资源,可以进行养殖和开发,拓宽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撑。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
维普资讯
《 河北渔  ̄}0S年 第 1 ( 第 19期 ) 20 期 总 6
o专论 与综 述
国 内外 湿地 研 究 进展 和 展 望
徐 艳 艳 徐艳 东
(. 1 临沂 市苍 山县 实 验 中 学 .J 苍 I 770 2 山 东 省 海洋 水 产 研 究 所 .1 烟 台 240 ) t东 l 1 270 ;. I I东 I 606
为全球三 大 生态系统 。
重叠空 间 区域 。湿地 应 该 具 有 3个 突 出 特征 : 湿 地地表 长期或 季 节 处 于过 湿 或 积水 状 态 ; 表生 地 长有湿 生 、 生 、 沼 浅水 生 植 物 ( 括 部分 喜 湿 盐生 包
但是 湿地 也是 近代史 上遭受人类 活动 破坏最
摘 要 主 要 分 析 了国 内 外 湿地 的 概 念 和 分 类 、 成 和 发 育 、 地 评 价 和 健 康 评 价 、 复 和 重 建 、 物 地 形 湿 恢 生
球 化学 过 程 、 型研 究 、 工 湿地 、 模 人 全球 变 暖及 湿地 生 态 系 统 关 系 等 方 面研 究进 展 , 此 提 出 展 望 。 据 关 键 词 湿 地 生态 系 统 恢 复
然之 肾” “ 、 生物 基 因库 ” “ 类摇篮 ” 。因而在 和 人 J
世 界 自然 保护 大纲 中 , 湿地 与森林 、 海洋一 起并列
兴 先生 把湿地 科学 的定 义为 :湿地 是一类 既不同 “ 于水 体 , 又不 同 于陆 地 的特 殊 的过 渡类 型 生 态系
统 , 水生、 为 陆生 生 态 系统 界 面相 互延 伸 、 展 的 扩
苔藓 泥 炭 沼 泽 ( os 、 沼 泽 ( a hs 以及 其 他 bg ) 泥 m r e) s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人工湿地研究现状2.2 国内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三、人工湿地概念和分类3.1 人工湿地概念3.2 人工湿地分类四、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比较4.1 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区别4.2 人工湿地的优势和不足五、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及技术概述5.1 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5.2 人工湿地的建设技术六、人工湿地的环境效益评价6.1 水质改善效果评价6.2 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价6.3 湿地景观效果评价七、人工湿地的经济效益评价7.1 投资成本评价7.2 运行维护成本评价7.3 生态旅游、教育、科研等附加价值评价八、人工湿地综合效益评价8.1 水环境综合效益评价8.2 社会效益评价8.3 经济效益评价九、人工湿地建设可行性分析9.1 技术可行性分析9.2 环境可行性分析9.3 经济可行性分析十、人工湿地建设前景展望10.1 发展机遇10.2 发展挑战10.3 发展建议十一、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构建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处理技术,它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工湿地已经成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技术和效益评价方法,评估人工湿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其可行性,为推动人工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这对于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人工湿地研究现状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人工湿地研究和应用。

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人工湿地建设已经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这些国家在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和技术、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生态环境指的是以湿地生物、水体和土壤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地球系统。

湿地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并且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减少:受到城市化、农业开发和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影响,许多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湿地的填垫和干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失调,使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2.水质污染: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湿地周边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3.物种灭绝:湿地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但因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湿地物种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4.生态功能退化:湿地具有调节水文、净化水质、保持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但由于湿地的破坏和污染,湿地生态功能逐渐退化。

这将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生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湿地水文与水质研究等方面。

湿地恢复与保护是当前湿地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探索了湿地恢复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湿地的人工补水、植被修复和水质改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湿地的恢复和保护。

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监测,深入了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规律。

他们研究了湿地中的重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湿地水文与水质研究也是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水文观测和水质分析,探讨了湿地水文过程和水质变化的规律,并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水文和水质的影响。

大庆龙凤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探究

大庆龙凤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探究

大庆龙凤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探究沈赫(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有着“地球之肾”称号的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不仅为水生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空间,同时还为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提供了繁殖保护。

湿地可以有效地调节全球气候变暖,有着特殊低洼地形的湿地还可以起到抗洪防旱的作用,其污染降解功能为生态平衡提供了很大帮助。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保护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以大庆龙凤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内水生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水生植被在湿地中的生态功能,针对湿地环境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庆龙凤湿地;水生植物;生态功能1国内外湿地及水生植物研究现状1.1国外湿地及水生植物研究现状国外对于湿地科学的研究较早,理论和实际运用都早于国内。

国外湿地科学是以湖沼学和沼泽学为出发点,并在17世纪开始对湿地进行研究工作,关于湿地最早的研究内容是莱兰德的一本旅行游记,在莱兰德看来沼泽是由森林演变而来的[1]。

在湿地科学建立前期,欧洲学者们就开始对沼泽进行深透而系统的研究,包括物质来源、物质类别、开发利用的方式等,并依据这些研究成果成功创造建立了湿地科学基本理论[2]国外在湿地植物的传统培植和利用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公元前4700年,将睡莲花瓣编为花环就已经被用于古埃及帝王和僧侣的葬礼仪式中。

后期大量睡莲和水生植物被埃及帝王种植并用来观赏。

意大利人在16世纪开始把睡莲种植在园林中,将其应用为绿化装饰水池的背景物。

王莲在1801年的发现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勾起了人门对湿地植物研究的兴致。

19世纪40年代末是人们利用水生植物装饰、建造花园的第一个巅峰时期。

当时的富豪们痴迷于通过建造水景园以彰显其社会地位,各种热带水生植物被他们狂热地栽培和种植,他们花费重金和大量人力去寻找珍贵的水生植物品种,使得水生植物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

湿地建设与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湿地建设与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

湿地建设与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因此在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方面,各国均加大了科研开发的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湿地生态保护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一.湿地建设技术湿地建设技术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

在物理方面,构建各种形状、大小的人工湿地,如湿地梯田、湿地公园等;在化学方面,采用一系列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添加生物改良剂、生物入侵等方式,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转化为生物质通过水体中悬浮物和溶解物的过程,使水中有机物减少;在生物方面,则通过改善水质,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增加水中氧气含量,加速营养物质的转化和被生物摄取,从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在现有湿地的建设和改造上,人工湿地构建也取得了较大突破。

例如,通过改造,可以将单一功能的人工池塘转变为复合型湿地,实现污水的多个功能的处理效果;再如,通过软硬结合的形式,将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进行融合营建,更加契合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目前一些新型人工湿地还具有自发生态循环的性质,即通过“废水进入自然湿地,进而转化为自然资源后,被人工湿地利用,最终排放清洁的水体”这一自然循环过程,使整个系统不仅仅是具备了污水处理的功能,同时还达到了节能减排、降低养氮、养磷等二次污染的效果。

二.湿地生态保护技术1. 更新技术手段传统湿地保护主要依赖于修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的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湿地生态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技术和手段的挑战。

例如,一些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湿地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中;同时,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环境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湿地生态保护的开展也起到了积极影响。

因此,在湿地保护研究和技术开发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必然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2.建立立体化保障体系湿地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想做好湿地保护,必须建立一整套立体化保障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王宪礼 李秀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Advances in Wetlands .Researches.Wang X ianli,Li Xiuzhen(I nstitute of A pp lied Ecology ,Chi -nese A cademia Sinica,Shenyang 110015).Chinese J our nal of Ecology ,1997,16(1):58-62.Wetlands are t hose area t hat inundated or saturated by surface o r gr ound w ater wit h sufficient fre -quency and duration to support vegetat ion typically adapting to the satur ated in the water soil cond-i tion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Generally ,wetlands includ swamps,marshes,bogs and similar ar eas.T he contempor ar y r esearch advances on wetlands ho me and abroad w ere ev aluated in the art-icle.Key words:w etland,marsh,advnace.作者简介:王宪礼,男,29岁,助理研究员,1985~1992年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景观生态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1989年至今先后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东部荒山的景观生态建设0和/我国北方河口湿地的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0以及中国科学院/图们江流域生物资源现状、潜力与保护0等课题的工作,发表论文4篇。

李秀珍,女,25岁,博士生,1991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取得学士学位,1994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地学专业,同年10月曾赴贵阳地理化学研究所参加其环境开放实验室客座项目/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0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0部分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发表论文5篇。

1 引言湿地是指那些地表水和地面积水浸淹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很充分,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能够供养那些适应于潮湿土壤的植被的区域,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 amps)、腐泥沼泽(marshes)、苔藓泥炭沼泽(bogs),以及其它类似的区域。

目前,由于人类开发和利用,湿地面积现已大大缩减。

据估计,自1900年以来,地球上已消失了将近一半的湿地。

在美国,在实施控制湿地开发的法律之前,湿地曾以每年1%的速率下降。

我国湿地大约有5.7@107ha,其中包括1.1@107ha 沼泽,1.2@107ha 湖泊(自然的及人工的)和2.1@106ha 滩涂、盐沼地,还有3.2@107ha 的稻田。

当前由于农业开发,矿产开采,城市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主要是自然湿地)已减少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湿地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8ha,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带占11%,热带占10.9%(表1)。

表1 世界湿地分布[40]T ab.1Distributi on of the w etl ands in the w orld 地带地区面积(@103ha)占陆地面积(%)北极湿润半湿润 2002.5寒带湿润半湿润255811.0亚寒带半干旱5397.3干旱342 4.2136 1.9亚热带湿润107717.2半湿润6297.6干旱439 4.5热带湿润23178.7半湿润221 1.4干旱1000.8合计85886.4生态学杂志 1997,16(1):58-62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 国内研究概况中国湿地面积广大,居亚洲第一位,其中许多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国际性水禽栖息地。

中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

天然湿地类型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广泛分布,总面积达2.5@107ha,占国土面积的2.6%。

人工湿地以潜育化和沼泽水稻田为主,还有水库、池塘等,总面积约7.0@107ha 。

中国湿地主要分布在9个区域:¹东北三江地区大面积沼泽;º内蒙戈壁沙漠中盐沼湿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滨水湖泊;¼长江口以北的中国沿海滩涂;½长江口以南的海滩和红树林湿地,¾云贵川高原地区沼泽草甸湿地;¿新疆沙漠地区中的大型咸水湖;À天山以北山区中的高山湖泊;Á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湖泊和沼泽1)。

1)5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6优先领域5O 3.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1994.5O 3O 1)5O 3O 4.2)董厚德.辽东湾湿地的生态评价与保护.1985.中国的湿地研究是从60年代对沼泽研究开始的。

1961年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和郎惠清分别在5地理6杂志、人民日报等刊物上撰文倡导沼泽研究。

直至80年代初,沼泽泥炭研究一直是我国湿地研究的特色。

东北师范大学沼泽教研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室在三江平原[27,28]、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做了许多工作。

至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湿地问题,并使/湿地0这一概念广泛流行[2,4,6,19]2)。

1995年,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的5中国湿地研究6的出版和中国科学院湿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湿地研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5]。

5中国湿地研究6一书收录了中国科学院众多湿地科学工作者的论文,内容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湿地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湿地的环境效益分析,湿地的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基本代表了中国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迄今为止是国内较为重要的一部有关湿地研究的论著。

我国学者在湿地上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滨海湿地的研究我国由于海岸线长,分布跨度广,因而系统的滨海湿地研究还很薄弱。

1979~1984年我国进行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调查,在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进一步的滨海湿地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所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黄河及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以及南方红树林的研究上。

如关于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对策研究[5],黄河泛滥与改道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7];黄河口荒地资源的开发利用[8,9],黄河口区域演变预测研究[5]。

关于辽河三角洲石油和农业综合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潜力等方面的研究[11],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植被方面的研究[3]2)。

南方的红树林研究[18,26]以及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10]等,是我国滨海湿地研究的先行工作。

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我国滨海湿地研究方面资助了一些项目:如辽河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辽河中下游平原的景观结构及潜力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演变;中外三角洲国土开发比较研究;辽河三角洲的植被演替;中国北方河口湿地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等。

2.2 沼泽湿地研究早在50年代末,东北地区的一些地理学家、土壤学家以及植物学家就已开始了59王宪礼等: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泥炭沼泽湿地的研究。

在这些学者中应首推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沼泽教研室的柴岫及其所带领的一批学者,他们在若尔盖高原、长白山、兴安岭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沼泽湿地中做了许多工作[12,13]。

1983年郎惠清主编出版了5中国沼泽6一书,在沼泽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与分区、形成与发展,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沼泽湿地研究情况。

1985年牛焕光和马学慧等编著了5我国的沼泽6一书[1]。

近年来,沼泽泥炭的研究偏重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关于沼泽湿地动态监测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亦成为热点之一[16,17]。

1988年,黄锡畴先生主编出版了5中国沼泽研究6一书,对我国近年来沼泽研究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广征博引,是当前沼泽研究之典范之作[21]。

2.3湖泊湿地湖泊湿地包括湖滩地、河滩地,它是我国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种湿地类型。

我国现有大小湖泊2.488@104个,湖泊湿地总面积约1.2@105ha。

根据湖水含盐量的大小,湖泊湿地分为淡水、咸水和盐水三种类型[14]。

含盐量小于1j的为淡水湖泊湿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含盐量介于1j与35j之间的为咸水湖,大于35j的为盐湖。

我国的咸水湖及盐湖湿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等干旱半干旱地区[15]。

中国湖泊研究从水文、地质、动力、生物、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已自成体系[20]。

王洪道等1989年出版5中国湖泊资源6是这一方面的总结性论述[14]。

其它的关于新疆博斯腾湖[15]、洪湖[6]、白洋淀[22~24]等等的研究常见诸于报端杂志上,并有5海洋与湖沼6杂志刊行全国。

2.4人工湿地包括人工开辟的稻田、虾田、蟹田等受人为活动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湿地类型。

这一方面研究比比皆是。

如立体农业中的稻O萍O蟹、桑(蔗)基鱼塘,这里不做详述。

3国外进展3.1美国当前参与湿地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很多,但早于60年代的细致研究很少见到,主要是进行滨海盐碱沼泽(saltmarsh)和红树林方面的研究,淡水湿地,尤其是北美北部泥炭地(peatland)研究也较多[34]。

关于泥炭地水文学研究,欧洲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

只有到了七八十年代, Teal,Pomroy等运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进行湿地研究。

同时一批湿地研究中心也纷纷成立,如露岛斯安娜州立大学的湿地资源中心,弗罗里达大学的湿地中心,佐治亚州的Sapelo岛海洋研究所等。

此外,还成立了湿地科研工作者协会(Society For Wetland Scientists)[40]。

在美国,湿地管理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召开了多次湿地国内会议和国际会议.美国环境保护署在1972~1985年间五项关于河口湿地、滨海湿地及近海水质的大型研究项目基础上,于1985年上报国会/国家河口湿地计划0,国会当即批准400万美元资助四个河口的研究,次年又开展另外两个河口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扩展到17个河口湿地研究项目[38]。

美国国家资助完成了两部关于湿地研究的论著:5湿地管理6[49],5湿地:应用与管理6(技术评价署,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