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Word版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1~5章)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869d79f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8.png)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1~5章)第一章 农村灌溉原理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其数量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它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
田间持水量(率):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蒸发过程的三个阶段?答:①稳定蒸发阶段,系指灌水、降雨入渗刚结束,土壤含水量高,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强,这时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ε(单位时间单位地面蒸发的水量)主要取决于大气的蒸发力。
②开始于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少到k θθ≤(某一临界含水率值)时,由于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减弱,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取决于大气蒸发力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能力二者的制约关系。
③水汽扩散阶段,当地表土壤含水率很低时,地表形成一层干土,干土层下的水分向上运动移至干土层底部时,以水汽扩散的形式穿过干土层进入大气。
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及调节措施?答:原因:①降雨量不足;②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③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措施:①灌溉;②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调节措施?答:原因:①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②洪水泛滥、湖泊漫溢、海潮侵袭或地面径流汇集等使低洼地积水成灾;③地下水位过高,上升毛管水不断向上补给;或因地下水从坡地溢出,大量补给农田水分;④地势低洼,出流条件不好。
措施:①防止高地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向低地汇集;②加速地面径流的排出;③加速地下径流的排出,把地下水位控制在允许的深度;④排出滞留在作物根系吸水层土壤中的过多水分;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加速土壤水分的下渗和排出,防止土壤积水。
作物需水量: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组成植物株体所需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答:①作物因素: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②气象因素:降水、辐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等;③土壤因素:质地、颜色、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④农业技术:农业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水量消耗的速度。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ebcdb080eb6294dc886c58.png)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1.多年平均降水量少于400mm的常年灌溉地带;这一地区远离海洋,雨量稀少,特别是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而年蒸发量则达200~300mm,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即: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2.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的不稳定灌溉地带;3.平均降水量大于1000mm的水稻灌溉地带。
4.灌溉排水工程学的任务:①是研究和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②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5.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措施:①蓄水、保水措施;②调水、排水措施。
6.农田水分存在的4种基本形式:①大气水②地面水③土壤水④地下水7.能被植被根系吸收的水,称为有效水;能被土壤吸收的水,称为无效水。
8.土壤含水率的上限:田间持水率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大于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9.吸湿系数: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又称最大吸湿量,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10.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是的土壤含水率。
11.作物需水量定义:生长在大面积上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12.如何确定作物需水量:①直接算出作物需水量②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推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13.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地表径流。
14.如何确定作物需水量?①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②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推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①生理需水:作物生长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
植株蒸腾实际上是作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
②生态需水: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棵间蒸发即属于作物的生态需水。
16.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完整word版)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73b101d2cc58bd63086bd2f.png)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旱作物的田间需水量是指((A)蒸腾量+蒸发量+渗漏量(B)渗漏量+蒸腾量(C)蒸发量+渗漏量(D)蒸腾量+蒸发量2、对于干旱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P应取(B )。
(A) 75-85% (B) 50-75% ( C) 75-90% (D) 25-50% 3、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是((A)灌水定额(B)灌溉定额(C)灌水率(D )设计流量4、目前常用的灌水方法有(A)、喷灌、微灌等。
(A)地面灌溉(B)沟灌(C)畦灌(D)淹灌5、在进行灌溉时,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值通常取(A)。
(A)毛管断裂持水量(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最大分子持水量6、从到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较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水。
(C)(A)吸湿水(B)薄膜水(C)毛管水(D)重力水7、沟灌一般适合于灌溉下列哪种作物?( B)(A)小麦(B)玉米(C)苜蓿(D)谷子8、当灌区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水位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
(A )(A)有坝取水(B)无坝取水(C)集蓄取水(D)筑库取水9、各种排水方法中,土地利用率最低的是:(A )10、在渠道水力计算时,如糙率选择比实际值小,渠道运行后可能会产生(A )(A)泥沙淤积(B)冲刷渠床(C)与设计相同(D)水深减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六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六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 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BCDF)。
2、渠道的设计流量是(AE)。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F)。
(A)气象条件 (B) 土壤条件(D)耕作措施 (E)作物生育阶段(F)排水措施 4、灌区渠系建筑物中,下面那些是交叉建筑物(BCDE)(A)分水闸(B)渡槽(C)桥梁 (D)倒虹吸(E)涵洞5、目前常用的评估灌水质量的指标有(ABC)A)地面高程(B)地下水位(C) 土质(A)灌溉面积(B)灌水定额 (C)灌水次数 (D)灌水日期 (E)作物种植比例(F)灌溉定额(A)毛流量 (B)损失流量 (C)净流量(D)加大流量(E)正常工况下的最大流量 (F)最小流量(F)跌水 (A)田间灌水有效利用率(B)田间灌溉水储存率 (C)田间灌水均匀度 (D)渠系水利用系数 (E)需水模数6、在对排水沟进行设计时,主要的设计参数包括(ACD) (A)底坡(B)日常排水流量(C)糙率(F)灌水方法(D)边坡系数(E)水深(F)沟深7、灌水率常用的单位有(BE)(A) m^/s (B) m^/s.lOOhm^ (Om^/s/km^(D) mW 公顷 (E) m3/s ・104亩 BCD) (F) mm/d8、引起渠道护面冻胀破坏D)温度(E)施工质量(F)运行状况9、目前常用的评估灌水质量的指标有(ABC)(A)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B)田间灌溉水储存率(C)田间灌水均匀度(D)渠系水利用系数(E)需水模系数(F)灌水方法10、渠道设计时,常用横断面的形式有(ACEF)(A)梯形(B)圆形(C)矩形(D)三角形(E)弧底梯形(F) U型三、名词解释(本题一律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卷面上不得分)。
节水灌溉考试复习资料.doc
![节水灌溉考试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bb87353ea1c7aa00b42acbef.png)
节水)崔溉复习资料石大犀利10资环2班题型:名词解释10*2' 填空30*1' 简答5*6' 计算2*10'考试安排:1月8日周二10:00—12:00 会2-201名词解释1.节水灌溉:1艮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
2.吸湿系数:干燥的土粒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成为吸湿水,当空去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的吸湿系数。
3.作物需水量: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时所需要的水量。
4.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以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5.微灌: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滴,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区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方法。
微灌的3种类型:滴灌、微哦灌涌泉灌o6.毛管品裂M水宣:随着作物的吸收和土表的蒸发,土壤水分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土壤空隙中的毛管水将遭到破坏而断裂,对应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7.田间持水量:土壤的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
8.大气干旱:由于大气的温度过高和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迥强,或者遇到干热风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迥大,都会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腾所需, 这种情况为大气干旱。
9.土壤干旱:当土壤含水率过低,会出现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收的水量难于满足叶面蒸腾的情况,而影响作物的生长,这种情况为土壤干旱。
10.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通常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货需水关键期。
11.阶段需水模系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时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叫阶段需水模系数。
注意:其计算结果必须带上“%” o12.日需水量:作物每日所需的水量。
13.作物需(耗)系数:作物生产单位产量的需水量称为作物需(耗)系数。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提纲总结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提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39e51c7375a417866f8f45.png)
《灌溉排水工程学》期末复习提纲总结名词解释与填空第一章田间持水量:13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是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水分的上限指标,常把它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5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用原状土样,测定其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
作物需水量:25包含生理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需水量。
通常认为其为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29指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它不受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种类的影响。
作物系数:32 某时段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之比。
灌溉制度:36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36 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36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50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作物水分生产效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的产出,其值等于作物含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蒸发蒸腾量之比。
非充分灌溉:52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如何合理分配有限水量,以获得较高产量或效益;或使缺水造成的减产损失减少。
灌水率:56 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溉用水量:55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在灌水时,我们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需要调节控制的土壤层深度。
土壤干旱:第二章灌水方法:59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内土壤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
也指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灌水技术:59指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滴灌)土壤湿润比:在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内,湿润土体与总土体之比。
地面灌水方法:指灌溉水通过田间沟渠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是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复习要点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8eed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5.png)
灌溉与排水工程学复习要点
一、灌溉与排水工程学
1、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
灌溉与排水系统由水源、管道、设备、管网、控制设备、管布布置和操作组成,其中,水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以及人工灌溉水源等;管道分为压力管道和自流管道;设备包括水泵机组、减压阀、活门、节流阀等;管网系统由管道、设备、控制设备、阀门等组成,可将指定的水量分配到指定的灌溉核心区域;控制设备由水位控制装置、水质控制装置、电气控制装置等组成,能实现供水量和排水量的控制;管布由灌溉管网、灌溉施肥管网、灌溉阀控管网以及排水管网等构成;操作是指管道系统运行的调节,包括水质控制、水位控制和电气控制等活动。
2、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基本特性
(1)可靠性: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可靠性指的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包括灌溉和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设施的完备性以及管网的维护等;
(2)安全性: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安全性指的是系统抗洪能力和防汛能力,这两项性能是灌溉与排水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
(3)可操作性:灌溉与排水系统的可操作性是指它的调节性和操作规程。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17b64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f.png)
灌溉排水工程学复习资料1.多年平均降水量少于400mm的常年灌溉地带;这一地区远离海洋,雨量稀少,特别是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而年蒸发量则达200〜300mm,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
即: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2.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的不稳定灌溉地带;3.平均降水量大于1000mm的水稻灌溉地带。
4.灌溉排水工程学的任务:①是研究和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②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5.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措施:①蓄水、保水措施;②调水、排水措施。
6.农田水分存在的4种基本形式:①大气水②地面水③土壤水④地下水7.能被植被根系吸收的水,称为有效水;能被土壤吸收的水,称为无效水。
8.土壤含水率的上限:田间持水率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大于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9.吸湿系数: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又称最大吸湿量,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10.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是的土壤含水率。
11.作物需水量定义:生长在大面积上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12.如何确定作物需水量:①直接算出作物需水量②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推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13.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地表径流。
14.如何确定作物需水量?①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②通过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来推算实际作物需水量。
15.作物需水量包括:生理需水、生态需水。
①生理需水:作物生长过程中各种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
植株蒸腾实际上是作物生理需水的一部分。
②生态需水: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棵间蒸发即属于作物的生态需水。
16.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灌溉复习
![灌溉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9b56a61336c1eb91a375dec.png)
绪论精量灌溉:精确估算出农作物生长必需的灌溉水量,并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此水量准确而均匀地灌入作物根系层土壤中。
P4当前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发展中的问题:p51. 大江大河防洪能力让有待于提高。
2. 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不齐全,管理不善,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3. 灌区工程老化失修问题严重4. 水资源不足,用水紧张,农业作为用水大户,浪费现象仍很严重5. 水源污染,灌区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恶化严重6. 山区,牧区的水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灌溉排水工程学是一门严禁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旱涝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p6第一章体积含水率(%)=重量含水量(%)*土壤干容重土壤水分常数:一定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数量特征以及和植物生长的生长关系p13吸湿系数: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分子持水量:薄膜水的水膜达到最大时的土壤持水量田间持水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它是重力水和毛管水、有效水分和过剩水分的分界线。
作物需水量:是指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和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之和,又称为作物蒸发蒸腾量。
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之和统称为农田耗水量。
P25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土壤特征、作物性状等人为因素:农田灌排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等作物需水量的特点:(1)作物种类不同对水分要求不同(2)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3)地区自然条件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4)农业技术措施不同,作物需水情况不同两类计算方法:p271、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的方法;α值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K 值法: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以多因素为参数:2、基于参照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半经验方法。
灌溉排水工程学考试复习重点
![灌溉排水工程学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e26a89bb68a98271fefaa7.png)
填空题1、灌溉排水工程工程学的任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2、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灌溉措施、排水措施。
3、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工程措施:蓄水保水措施、调水排水措施。
4、农田水分存在的3/4种形式:(大气水)、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
5、液态水按其运动特征可分为: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无效水)、毛管水(悬着、上升)(有效水)、重力水(过剩水)。
6、土壤水分常数包括: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率)、毛管断裂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7、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烘干法、负压记法、TDR法、中子法、γ射线法。
8、旱作地区灌溉一般保证田间处于:适宜含水率范围。
9、水田灌溉一般先建立:适宜的水层。
10、在SPAC系统中,水分运动的驱动力是:水势梯度。
11、农田水分消耗主要包括: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
12、蒸发过程一般分为: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递减阶段、地表形成一干土层阶段。
13、灌水方法:地面灌水、喷灌灌水、微灌灌水、(精细地面灌溉)、渗灌灌水。
14、喷灌的主灌水质量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
15、灌区的水利系统包括:灌溉渠道系统、排水沟道系统。
16、灌溉渠道系统组成: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
(输配水渠道系统、田间工程、渠系建筑物、退泄水渠道)17、渠道输水损失:水面蒸发、渠床渗漏、闸门漏水、(渠道退水)。
18、渠道渗流过程:自由渗流、顶托渗流。
19、灌溉取水方式:1、河流水源取水方式: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2、地下水取水方式:垂直取水、水平取水、双向取水、引泉工程。
20、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
21、排水种类:过湿地排水、盐碱地排水。
22、排涝设计标准:暴雨重现期、排涝保证率、典型年。
23、排渍设计标准: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
24、盐分在土壤中的运动形式:对流、水动力弥散(分子扩散、机械弥散)。
排水灌溉复习提纲简化3
![排水灌溉复习提纲简化3](https://img.taocdn.com/s3/m/f3285770783e0912a2162a13.png)
排水灌溉复习提纲:(请将教材结合PPT复习)一、基础知识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主要措施有(灌溉)和(排水)。
2、农田水分是指农田中的(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
3、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哪几种?(5种)重力水、毛管水、膜状水、吸湿水、气态水4、名词解释: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土壤中能够让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含水量。
5、简述土壤水分(对农作物的)有效性?答:吸湿水为无效水,吸湿系数与凋萎系数之间的膜状水是无效水,凋萎系数与最大分子持水率之间的膜状水是难有效水,悬着毛管水是有效水,重力水是过剩水。
6、农田水分消耗途径:植物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
7、名词解释:在作物生育期中日需水量最大,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8、简述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的意义。
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是水分不至于过于集中2、干旱情况下,优先灌溉处于需水临界期的作物9、作物需水量的定义与常用的估算方法?答:作物田间需水量是指作物蒸发蒸腾量之和。
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α值法) ET=αE0 式中:ET—生育期作物需水量(mm)α—需水系数 E0—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直接法(2)、以作物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k值法)ET=KY;ET=KYn +CET—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m³/亩) Y—作物产量(kg/亩)n、C—试验指数与系数间接法(3)、通过计算参照作物的需水量来计算际作物需水量,如彭曼公式法。
10、农作物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以及(灌溉定额)。
11、名词解释: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与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水量的比值12、充分灌溉条件下,常采用哪些方法确定作物灌溉制度?答: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3)按水量平衡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13、什么是灌溉水质?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要求?灌溉水质指:灌溉用水的化学、物理性状和水中含有物的成分及数量。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691b6c52d380eb62946d84.png)
填空题1、灌溉排水工程工程学的任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2、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灌溉措施、排水措施。
3、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工程措施:蓄水保水措施、调水排水措施。
4、农田水分存在的3/4种形式:(大气水)、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
5、液态水按其运动特征可分为: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无效水)、毛管水(悬着、上升)(有效水)、重力水(过剩水)。
6、土壤水分常数包括: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率)、毛管断裂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7、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烘干法、负压记法、TDR法、中子法、γ射线法。
8、旱作地区灌溉一般保证田间处于:适宜含水率范围。
9、水田灌溉一般先建立:适宜的水层。
10、在SPAC系统中,水分运动的驱动力是:水势梯度。
11、农田水分消耗主要包括: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
12、蒸发过程一般分为: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递减阶段、地表形成一干土层阶段。
13、灌水方法:地面灌水、喷灌灌水、微灌灌水、(精细地面灌溉)、渗灌灌水。
14、喷灌的主灌水质量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
15、灌区的水利系统包括:灌溉渠道系统、排水沟道系统。
16、灌溉渠道系统组成: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
(输配水渠道系统、田间工程、渠系建筑物、退泄水渠道)17、渠道输水损失:水面蒸发、渠床渗漏、闸门漏水、(渠道退水)。
18、渠道渗流过程:自由渗流、顶托渗流。
19、灌溉取水方式:1、河流水源取水方式: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2、地下水取水方式:垂直取水、水平取水、双向取水、引泉工程。
20、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
21、排水种类:过湿地排水、盐碱地排水。
22、排涝设计标准:暴雨重现期、排涝保证率、典型年。
23、排渍设计标准: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
24、盐分在土壤中的运动形式:对流、水动力弥散(分子扩散、机械弥散)。
灌溉排水工程学 第一章
![灌溉排水工程学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89168c96137ee06eff918a8.png)
1 2 3
6 5 41 3
2
经过一定 的时段
降雨停止时
4 5 6
田 间 持 水 率
120 160
无降雨或灌水
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上层土 壤干燥时,降雨(或灌溉) 入渗对土壤水的补给及降雨 饱 (灌水)停止后土壤水分变 和 含 化过程 水 率
200
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时,降雨入渗对土壤水的补给及 降雨停止后地下水及土壤水分变化过程
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 (1)大气降水过多 (2)低洼地区积水 (3)地下水位过高 (4)排水不畅 灾害类型: 洪灾:河水泛滥 涝灾:积水难排 渍害:土壤过湿 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高、蒸发强 调节措施: (1)截流 (2)排出地表水 (3)降低地下水位 (4)排除根系层过多水分 (5)改善土壤性能 可将农田水分过多部分积蓄以用于灌溉。
三、农田土壤水调控 1、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 (1)降雨量不足; (2)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 (3)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调节措施: (1)灌溉:播前和生育期灌溉、储水灌溉及其它灌溉; (2)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透水性、蓄水性。
2、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灾害及其调节措施
思考:水流向何方?
土壤 A 砂土 10% 土壤 B 壤土 20%
•土壤在吸水和脱水过程中的水分特 征曲线不相重合的现象。 •滞后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土壤孔隙的不规则性; ★ 吸水过程中,空气常被封闭于土 壤孔隙中;
水分特征曲线的意义
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最终决定于土水势的高低, 而不是自身的含水量。如果测得土壤的含水量,可根据土 壤水分土特征曲线查得基质势值,从而可判断该土壤含水 量对植物的有效程度。
灌溉排水工程学
![灌溉排水工程学](https://img.taocdn.com/s3/m/71335faef524ccbff1218436.png)
1.灌溉排水工程学的任务是:研究和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2.灌溉研究的内容可概括为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和田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学科;排水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产生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相应的排水方法,田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排水输水沟道的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承泄区治理的学科。
3.凋萎系数:农业生产中将相当于吸持力为1.5×106 Pa(15atm)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凋萎系数。
4.田间持水率: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2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做田间持水率。
5.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烘干法、负压计法、TDR法、中子法、γ射线法。
6.土壤含水率的表示方法:质量含水率θm (g/g)、体积含水率θv(cm3/cm3)和水层厚度h(mm)。
θv =Yθm。
7.土壤水分蒸发的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外界蒸发能力;②土壤自下部土层向上的输水能力。
P318.SPAC系统的组成:土壤、植物和大气中的水分。
P349.农田水分的消耗主要包括:①植株蒸腾;②株间土壤蒸发;③深层渗漏。
10.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土壤蒸发所消耗的水量。
P3911.参照作物需水量: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长、宽均在200m以上)绿草地(高3~15cm)的蒸发腾发量。
P4212.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P4713.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净,又称灌水模数,以m3/(s·万亩)计。
14.灌溉用水量:指某一灌溉面积上所需水源供给的总灌溉水量。
P6915.地面灌溉分: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
微灌分:滴灌、微喷灌、渗灌和涌灌。
P7616.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布置的基本形式:灌排相邻布置、灌排相间布置。
P13317.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组成:①水源与引水取水枢纽;②输水配水网管③;田间灌水系统;④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附属建筑物和结构。
(完整word版)灌溉排水习题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灌溉排水习题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73510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b.png)
灌溉排水工程的任务是: 研究和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以消除水旱灾害, 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水资源,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灌溉研究的内容: 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田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科学排水研究的内容:产生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相应的排水方法, 田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排水输水沟道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承泄渠治理的学科。
排水的对象一般有: 1.雨涝排水2.防渍排水3.沼泽地排水4.盐碱地排水旱作物在潮湿土壤中, 其根系生长缓慢, 多在表土下较浅的土层中平行横走水分对改善作物生态环境的作用: 1.以水调气2.以水调温3.以水调肥4.改善农田小气候5.提高耕作质量和效率农田水分的四种基本形式: 大气水、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凋萎系数: 农业生产中将相当于吸持力为1.52x106pa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 是确定灌水定额时, 计划湿润土层允许含水率的上限, 因为超过田间持水率的土壤水, 会在重力作用下很快下渗, 不能保持在计划湿润层中全蓄含水率:土壤中超出毛细管含水率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排出。
又称重力水.这事的土壤含水率称为饱和含水率, 又称全蓄含水率水分常数: 相当于各形态的土壤含水率1.0m3/亩的水量相当于田面建立1.5mm的水层厚度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含水率与吸水率的关系曲线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烘干法、负压计法、TDR法、中子法、r射线法土壤含水率的表示方法: 质量含水率体积含水率水层厚度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的两个因素; ,1为外界蒸发能力即气象条件所限定的最大可能蒸发强度2是土壤自下部土层向上的输水能力SPAC系统的组成: 土壤、植物、大气中的水农田水分消耗主要为: 植株蒸腾、株间土壤蒸发、深层渗漏植株蒸腾和株间的土壤蒸发合称腾发, 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又叫做作物需水量参照作物需水量:是指土壤水分充足, 地面完全覆盖, 生长正常, 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实际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ET=KcETo植株蒸腾: 作物将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 通过叶片的气孔蒸散到大气中的现象。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913ea3783e0912a3162a7a.png)
(完整版)灌溉排水工程学考点(可编辑修改w o r d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名词解释田间持水量:13 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是土壤中对作物有效水分的上限指标,常把它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5 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用原状土样,测定其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
作物需水量:25 包含生理和生态两个方面的需水量。
通常认为其为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29 指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它不受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种类的影响。
作物系数:32 某时段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之比。
灌溉制度:36 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36 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36 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50 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非充分灌溉:52 在作物的全生育期,如何合理分配有限水量,以获得较高产量或效益;或使缺水造成的减产损失减少。
灌水率:56 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溉用水量:55 指某一灌溉面积上需要从水源提供的水量。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在灌水时,我们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需要调节控制的土壤层深度。
灌水方法:59 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内土壤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
也指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灌水技术:59 指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微灌:60 指利用一套专门设备,将经过滤的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压,通过管道系统输送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缓慢的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表面土壤或地表下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旱作物的田间需水量是指( D )。
(A)蒸腾量+蒸发量+渗漏量(B)渗漏量+蒸腾量(C)蒸发量+渗漏量(D)蒸腾量+蒸发量2、对于干旱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P应取( B )。
(A)75-85% (B)50-75% (C)75-90% (D)25-50%3、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是( A )。
(A)灌水定额(B)灌溉定额(C)灌水率(D)设计流量4、目前常用的灌水方法有( A)、喷灌、微灌等。
(A)地面灌溉(B)沟灌(C)畦灌(D)淹灌5、在进行灌溉时,土壤含水率的下限值通常取( A)。
(A)毛管断裂持水量(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最大分子持水量6、从到田间持水量的土壤含水量是作物较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水。
(C)(A) 吸湿水 (B) 薄膜水 (C) 毛管水 (D) 重力水7、沟灌一般适合于灌溉下列哪种作物?(B)(A) 小麦(B)玉米(C)苜蓿(D)谷子8、当灌区附近河流流量较大,水位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
(A)(A)有坝取水(B)无坝取水(C)集蓄取水(D)筑库取水9、各种排水方法中,土地利用率最低的是:(A)(A)明沟排水 (B) 暗管排水 (C) 竖井排水 (D) 鼠道排水10、在渠道水力计算时,如糙率选择比实际值小,渠道运行后可能会产生(A)(A)泥沙淤积 (B)冲刷渠床 (C)与设计相同 (D)水深减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六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六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BCDF)。
(A) 灌溉面积 (B) 灌水定额 (C) 灌水次数(D) 灌水日期 (E) 作物种植比例 (F) 灌溉定额2、渠道的设计流量是(AE)。
(A) 毛流量 (B) 损失流量 (C) 净流量(D) 加大流量 (E) 正常工况下的最大流量 (F)最小流量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F)。
(A) 气象条件 (B) 土壤条件 (C) 灌溉措施(D) 耕作措施 (E) 作物生育阶段 (F) 排水措施4、灌区渠系建筑物中,下面那些是交叉建筑物(BCDE)。
(A) 分水闸 (B) 渡槽 (C) 桥梁(D) 倒虹吸 (E) 涵洞 (F) 跌水5、目前常用的评估灌水质量的指标有(ABC)。
(A)田间灌水有效利用率 (B)田间灌溉水储存率 (C)田间灌水均匀度(D)渠系水利用系数 (E)需水模数 (F)灌水方法6、在对排水沟进行设计时,主要的设计参数包括(ACD)(A) 底坡(B)日常排水流量(C)糙率(D)边坡系数(E)水深(F)沟深7、灌水率常用的单位有(BE)(A) m3/s (B) m3/s.100hm2(C)m2/s/km2(D) m3/公顷(E) m3/s.104亩(F) mm/d8、引起渠道护面冻胀破坏的主要客观原因是(BCD)(A)地面高程(B)地下水位(C)土质(D)温度(E)施工质量(F)运行状况9、目前常用的评估灌水质量的指标有(ABC)(A)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B)田间灌溉水储存率(C)田间灌水均匀度(D)渠系水利用系数(E)需水模系数(F)灌水方法10、渠道设计时,常用横断面的形式有(ACEF)(A)梯形(B)圆形(C)矩形(D)三角形(E)弧底梯形(F)U型三、名词解释(本题一律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卷面上不得分)。
1、作物需水敏感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称为作物需水敏感期或需水关键期。
2、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量低于吸湿系数的 1.5~2.0倍,土壤吸力在7~40×104Pa时(一般人为在15个大气压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无法被作物吸收,作物发生永久性凋萎。
3、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4、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是指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作物所消耗的水资源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或某地区进行节水灌溉制定优化配水计划提供基本依据。
5、灌溉制度:物播种前(水稻插秧)及全生育期内灌水次数、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及其灌溉定额合成为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灌区规划管理的依据,据此确定灌区建筑物规模和控制面积。
6、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
它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用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
7、间歇灌溉:又称波涌灌溉,是把灌溉水断续性地按一定周期向灌水沟(畦)供水,即水在第一次供水输入到灌水沟(畦)达一定距离后,暂停供水,然后过一定时间后,再继续供水,如此分几次间歇反复地向灌水沟(畦)供水的地面灌水新技术。
8、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9、灌溉设计保证率:灌区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足的机率。
一般用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
10、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11、渠道设计流量:灌水时期正常工况下渠道通过的最大流量12、排水模数:单位时间、单位排水面积排出的水量。
四、填空题(请把正确答案直接填入题干空格内)1、土壤水按其运动特性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 三类。
2、一般常用的灌溉取水方式有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等四大类。
3、在对排水沟进行流量设计时,根据排水要求的不同,需要考虑排涝流量 、排渍流量、日常排水流量 等三种流量。
4、明渠均匀流的计算公式是Ri AC Q 。
5、盐碱土冲洗脱盐的标准包括两个标:脱盐土层的深度、脱盐土层的允许含盐量。
6、如果某地区的年均降水量小于200mm ,则该地区属于干旱 地区,属于常年灌溉地带。
7、对于干旱缺水地区,且以旱作物为主,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P 应取50-75%。
8、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灌水定额、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溉定额等四项内容。
9、与作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土壤水是毛管水。
10、排蒸比是指地下水排出的水量与地下水补给的蒸发蒸腾量的比值。
11、在天然河道上引水,通常将渠首布置在河道的凹岸一侧,其主要目的是引取表层较清水流,这主要应用了防止泥沙淤积渠口和底沙进入渠道,弯道横流作用原理。
12、田间灌水均匀度的计算公式是%100)1(⨯∆-=d d Z Z E ,渠道水利用系数的计算公式是η渠道=Q 渠道净/Q 渠道毛,明渠均匀流的计算公式是Q= Ri AC Q =,灌水率计算公式是T m q 64.8α=。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5分)1、滴灌系统的堵塞及其处理方法。
(1)、滴灌系统堵塞的原因(2分)。
a 、杂质引起系统物理堵塞。
造成堵塞的杂质主要有泥沙颗粒和部分有机杂物,由于使用的滴灌水没有处理或处理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使其随滴灌水进入滴灌系统,阻滞在支管或软管部位,导致整个滴落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0.5分)。
b 、用于滴灌的水过硬,碳酸盐含量偏高。
长期使这种水源,会在滴灌系统内管壁生成较多的水垢,在软管内壁生成较多的水垢,在软管内壁的水垢会堵塞出水孔,导致滴水不正常或无法滴水。
(0.5分)。
c 、栽培作物的根系和水中藻类及其他微生物进入滴灌系统后吸收滴灌软硬管中残存的水分和营养后大量繁殖,造成滴灌内壁被微生物覆盖造成堵塞。
(0.5分)。
d、管道安装不严谨不密封会引起基槽中的泥沙被倒吸引起系统堵塞。
(0.5分)。
(2)防止滴灌系统堵塞的方法(3分)。
a、在取水口用铁丝网(网眼0.5-1厘米见方)作栅栏,拦去较大颗粒的悬浮泥沙和有机杂物,将取水口的上方加覆盖物防止杂物落入。
(1分)。
b、取水泵口用1-2层防虫网包裹泵口,滤去大于25目的泥沙及纤维物等。
(0.5分)。
c、滴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进行冲洗或把反冲。
冲洗时松开每条滴灌软管(滴灌带)尾端的握紧,开启消耗用清水冲洗整个系统,将滴灌内残留的杂物冲出,而反冲是指使用逆向水流对滴灌系统清洗,也是去除系统中杂物的一种方法。
(1分)。
d、及时清洗过滤器,发现滴头堵塞时及时更换。
(0.5分)。
2、旋转式喷头的主要水力参数及影响因素。
答:(1)射程(2分)。
影响喷头射程的因素:工作压力和喷咀直径;压力增加,射程增加;压力一定时,喷嘴直径增加,射程增加;喷射仰角;28~32度时射程最远,通常为30度;转速,转速增加,射程减小。
一般1~3r/min(中),3~5r/min(远射程);水舌形状,水舌掺气少则射程大,减少紊流,水流整直,加粉碎针可增加掺气,减小水滴直径,提高雾化度。
(2)水量分布(3分)。
工作压力:压力适中,水量分布曲线近似于一个偏平的等角三角形;当压力过低时,由于水舌粉碎不足,水量大部分集中在远处,中间水量少,成“轮胎形”分布;当压力过高时,由于水舌过度粉碎,近处水量集中,远处水量不足。
(0.5分)。
喷头的布置形式和间距:一般由计算或者试验确定,设计时可参考设计手册;常用形式:矩形分布、等腰三角形分布或正方形分布。
(0.5分)。
风力风向:逆风减少的射程要比顺风增加的射程大。
在布置喷头时,适当密布一些以抵消风的影响。
(0.5分)。
水滴直径: (1.5分)。
①、喷头工作压力和喷嘴直径(雾化指标H/d)②、粉碎机构③、喷形状3、渠道防渗有哪些作用?渠道防渗工程措施有哪些基本类型。
(1)渠道防渗的作用优点:节水、节能,降低成本;提高输水速度;减少维护费用(淤积少、稳定、杂草少);控制盐碱化。
(2分)。
缺点:减少地下水补给;破坏生物多样性(水生动植物减少);破坏环境(自净能力降低)。
(2分)。
渠道防渗工程措施的基本类型:土料防渗;混凝土防渗(最常用形式);砌石;砖砌;沥青(伸缩性,天荒坪蓄能电站用);塑料等。
(1分)。
4、农田主要排水方式以及各自优缺点?答:一般有水平排水、垂直(竖井)排水两种。
水平排水主要指明沟排水和地下暗管排水。
(1)竖井。
竖井的优点是排水效果好;地下水位降深大,特别适宜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可加大冲洗或灌溉水的入渗速度和淋洗作用,使土壤表层脱盐,且不易返盐;同时在旱涝相间出现的地区,抽水后等于腾出一个地下水库,雨涝季节能容纳较大的入渗水量,供旱季抽水,灌排结合(1或2分)。
缺点是能耗大,运行费用高;同时要有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矿化度高时,还要由排水沟系统排出灌区,增加了成本(1或2分)。
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水质能够用于灌溉的地区(1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