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10讲 过程能力分析
教案《质量管理学》
教案《质量管理学》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1.1 质量管理的定义1.2 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系统的概念1.3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4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与作用2.2 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与发展2.3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2.4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与监督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3.1 质量策划3.2 质量控制3.3 质量保证3.4 质量改进第四章:统计质量控制4.1 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4.2 控制图的应用4.3 过程能力分析4.4 抽样检验与过程控制第五章:六西格玛管理5.1 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与原则5.2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结构与团队5.3 DMC方法与应用5.4 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步骤与案例分析第六章:全面质量管理(TQM)6.1 TQM的概念与原则6.2 TQM的实施步骤6.3 TQM与企业文化的融合6.4 TQM案例分析第七章:供应链质量管理7.1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7.2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7.3 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7.4 供应链协同与质量改进第八章: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管理8.1 客户满意度的概念与测量8.2 客户忠诚度的概念与重要性8.3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8.4 客户反馈与投诉管理第九章:风险管理与质量9.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原则9.2 质量风险的识别与评估9.3 质量风险控制与缓解策略9.4 质量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第十章:未来质量管理趋势10.1 数字质量管理10.2 与大数据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0.3 可持续质量管理10.4 质量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质量管理概述补充说明:质量管理经历了从质量检验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演变,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
二、质量管理体系补充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组织战略出发,涉及所有部门和员工。
供应商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
要求 Cp 过程能力
USL LSL 6
T 6
例 子
在用钢材弯曲成钢夹的产品中,其间隙 的上、下规范限分别为(单位:cm): USL=0.9 LSL=0.5 如过程中钢夹间隙大小x值服从正态分布
。即该过程中心恰与 N( 0.7,0.075 )
2
规范中心重合,μ=M=0.7,标准差 σ=0.075。
第一部分
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无偏移的情况
讨论的内容
1、过程能力 PC=6σ 2、过程能力指数 C p (无偏)
3、过程能力指数与不合格的关系 4、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
应用注意事项
1、过程稳定(统计稳态,但不一定是技术稳态); 2、公差界限满足要求(顾客、法规、组织等的 要求); 3、质量特性是计量数据,不是计数数据; 4、过程能够重复,质量特性数据充分(单
例题计算
计算得: x 45.148, s 0.0175 用s对进行估计(查表c4 0.975) s 0.0175 ˆs 0.018 c4 0.973 45 . 23 45 . 07 ˆ C 1.48 p 6 0.018
第二部分
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有偏移的情况
过程能力不足
M=μ LSL 99.73% 0.5 σ=0.075
USL
PC=6σ
0.9
过程能力恰好
M=μ LSL 99.73% 0.5 σ=0.067
USL
PC=6σ
0.9
过程能力满足要求
M=μ LSL 99.73% 0.5 σ=0.075
USL
PC=6σ
0.9
3、C p 与不合格品率之间的关系
过程能力分析培训资料
过程能力分析培训资料过程能力分析是一种评估和提升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在这个培训资料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
1. 过程能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是一种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评估和改进的方法。
它涉及的主要步骤包括:定义业务流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识别问题和瓶颈、制定改进措施、实施改进、监测和控制。
- 过程能力分析的目的:过程能力分析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通过分析业务流程,我们可以识别出问题和瓶颈,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流程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2. 过程能力分析的步骤- 定义业务流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要进行分析和改进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子流程。
- 收集数据:接下来,我们需要收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过程中的各种度量指标,如时间、成本、质量等。
- 分析数据:一旦收集到数据,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分析,以了解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
这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流程图、数据挖掘等方法来实现。
- 识别问题和瓶颈: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识别出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延迟、重复工作、低质量等。
- 制定改进措施:一旦识别出问题和瓶颈,我们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包括流程重设计、流程优化、技术改进、培训和沟通等。
- 实施改进:改进措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为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并与相关人员合作实施。
- 监测和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这可以通过设置指标和进行定期评估来实现。
3. 过程能力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将业务流程可视化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流程,并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瓶颈。
中学教案教学过程分析模板
一、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体能力),提高学生的(具体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具体情感),培养学生的(具体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具体知识点或技能),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具体知识点或技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教学方法分析1. 讲授法:针对教学重点,教师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或学生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5.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 新授环节:a. 教师讲解新知识,突出重点、难点。
b.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c.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讨论: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b.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a.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b.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 课后作业:a.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b. 作业内容应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水平。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4. 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过程能力与测量系统分析4
C pu
USL 3
71 70 .2 3 0.24
1.11
厦门TTE内部培训教材
(2)仅有规格下限(Tl) 说明:当只有单侧规格时,此时的单侧过程能力指即为CPK
●计算公式:
Cpl
Lsl 3
f(x)
μ-TL
σ
μ
x
TL
厦门TTE内部培训教材
x 例3 要求零件淬火后的硬度≥HRC 71,实测数据后计算得 =HRC 73 ;S=1,试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k
LT
(
1 N 1
N i 1
(i
)2
)
1 2
2.Cp(Cpu Cpl ):
-- Pp
Cp Usl Lsl , Pp Usl Lsl ,
6ST
6LT
Usl
Lsl
Cpu
,Cpl
3ST
3ST
3.Cpk: --Ppk
Cpk Cp *(1 k),k , T Usl Lsl T/2
– 可再现性—偏差由测量者的技巧造成;(测量 系统之间或条件之间的变差)
测量系统误差=重复性+再现性
厦门TTE内部培训教材
精确度:重复性
重复性指同一 人使用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对象
(产品)的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中产生的变差, 用于估计短期的变差
Master Value
重复性
厦门TTE内部培训教材
重复性
厦门TTE内部培训教材
四、制程不良率PPM推算
1.由计量型数据的正态分布性质,我们可以在Cpk的基础上通 过查表标准正态分布表右边机率查出不良率%:
过程能力分析
1,173.0 to
1,192.0
1,192.0 to
1,211.0
1,211.0 to
1,230.0
1,230.0 to
1,249.0
1,249.0例分析2(过程能力满足要求):
样品数量
n =8 4 LSL=8 5 0 .0
25
20
15
10
5
0
869.0 to 888.0
一、预备知识 2、定量数据与检查表
一、定量数据的种类:
1.计量值:以长度、时间、重量等测量 所得数据
2 .计数值:以缺点数,不良品数作为计 算标准的数据
另有定性数据(不作为本次培训的内容):以人的感 官判断出来的数据.如:1)水果的甜度2)衣服的 美观
特别说明:数据收集必须是真实的,不 可造假
907.0 to 926.0
945.0 to 964.0
过程控制能力
US L= 1 ,2 5 0 .0
M ean = 1 ,0 7 1 .0 M ed ian = 1 ,0 7 3 .0
M o d e= 1 ,0 5 7 .0
Cp(si gma)=1. 60 Cpk(si gma)=1. 43
Cp (Rd 2 )= 1 .7 8 Cp k (Rd 2 )= 1 .6 0 Pp =1 .6 0 Pp k =1 .4 3 Cp m= 1 .4 3 S td d ev = 4 1 .6 7 M ax = 1 ,1 6 2 .0 0 Min =9 6 8 .0 0
1,002.0 to
1,021.0
1,021.0 to
1,040.0
1,040.0 to
1,059.0
1,059.0 to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 问题的分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问题的分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10课问题的分解》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如何将复杂问题拆解为更小、更易处理的部分,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问题分解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简单的信息处理。
然而,对于如何系统地、有条理地解决复杂问题,可能还缺乏经验和方法。
因此,本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并掌握问题分解的技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问题分解的概念,掌握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部分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将问题分解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问题分解的过程,掌握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操作部分的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特性,灵活运用问题分解方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教学策略的创新与优化始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以下是一个以问题分解为核心的五步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导入新课:教学的序幕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拉开。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复杂问题,如“如何组织一次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尝试从不同角度拆解问题,初步感知问题分解的重要性。
2. 讲解新知:在学生对问题产生初步理解后,教师需要深入解释问题分解的概念。
这包括解释问题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大问题拆分成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以及展示如何运用逻辑和结构化的方法进行问题拆解。
教师可以借助图表、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
3. 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的黄金法则。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面对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如设计一次环保主题的班级活动。
能力分析教学设计
能力分析教学设计能力分析教学设计是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己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将介绍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能力优势和短板。
2.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够制定提升能力的计划并进行实践。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1.通过个人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列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等。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不同场景中展现出的能力,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第二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和短板1.通过自我评估工具或者和同学进行互评,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和短板。
可以使用四分法,即将能力分为强项、中等水平、待提高、需改进四个等级。
2.鼓励学生思考并分析为什么某些能力是优势或短板,帮助他们形成自我认知和对自己能力的理解。
第三步:让学生分析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与他们已经认识到的能力进行对比和分析。
2.帮助学生理解目标与能力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能力来实现目标,并且提醒他们注意短板能力对目标的影响。
第四步:制定能力提升计划并进行实践1.根据学生的目标和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制定提升能力的计划。
计划可以包括学习课程、参加实践活动、与他人合作等。
2.帮助学生明确计划的目标、时间表和评估方法,并监督学生的实际行动。
3.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能力提升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第五步:总结和评估1.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能力分析和提升过程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2.通过问卷、小组讨论或个人陈述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能力分析教学设计的反馈。
这个教学设计的核心是通过能力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为他们提供发展和提升能力的机会。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并且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过程能力分析与控制讲座
TL
Tm
μ TU
e
有偏时工序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
②采用“用Cp和k值估计不合格品率”
案例3 有偏Cpk的计算
测试一批零件外径尺寸的平均值 =19.0101,S=0.0143, 0.04 规格要求为 ,试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并估计不合格品率。 19 0.03
T 解:由题意:
U
x
19.04
案例:某厂测量钢板厚度,尺寸按标准要求为6mm,现从生产批 量中取100个样本进行测量,数据如表:画直方图.
组 号 1 2 3 4 5 6
尺
5.77
6.01 5.71 6.19 6.42 5.92
寸
6.27
6.04 5.75 6.11 6.13 5.92
5.93 6.08 6.03
5.88 5.92 6.15 5.96 6.19 5.70 5.74 5.96 6.17 5.71 5.96 5.78 5.75 6.05 5.94
注:1.实践中,不可能绝对与标准正态分 布图形完全相同;应通过不断剔除特殊原 因和减少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差,使图形趋 于正态分布。
(e)
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一 计量值 1 双侧规格界限 (1)无偏 (2)有偏 2 单侧规格界限 (1)仅给出规格上限TU (2)仅给出规格上限TL 二 记数值 1 记件值 2 记点值
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的区别:工序能力是工序具有的实
际加工能力,而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能力对规格要求满足 的程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x 当质量特性服从正态分布,而且其分布中心 与规格中心Tm 重合时,一定的工序能力指数将与一定的不合格品率相对应。 因此,工 序能力指数越大,说明工序能力的贮备越充足,质 量保证能力越强,潜力越大,不合格品率 越低。但这并不意 味着加工精度和技术水平越高。
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课时 问题解决(1)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六单元表内除法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第10课时问题解决(1)课时目标导航教材第87~89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解决问题的体验。
2.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倍”的概念的理解,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难点: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利用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二(2)班的小朋友要去郊外的小红星农场参观,在去之前,他们了解到农场的养鸡场有5个鸡笼,每个鸡笼里有6只鸡。
(课件演示)二、自主探究1.情境案例。
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鸡,就是求什么?生:实际上就是求5个6是多少。
生:5×6=30(只)。
师:计算5乘6,你用的哪句口诀?生:五六三十。
师:怎样写答语呢?师:你能说一说刚才在解决问题中是怎样思考的吗?2.学生自学讨论教材第87页例1。
3.教学例2。
师:现在二(2)班的小朋友要出发去参观了,一辆小客车可以坐8人,大客车坐的人数是小客车的5倍。
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大客车可以坐多少人?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8×5=40(人)。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计算?生:因为求大客车可以坐多少人,就是求小客车可坐人数的5倍是多少,也就是求5个8是多少所以8×5应用乘法口诀五八四十来计算。
三、课堂活动1.画一画。
(课堂活动第1题。
)师:同学们很会解决问题,现在就请你们算一算、画一画。
请你们翻开教材第88页,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第二排画了几个圆圈?生:10个。
师:为什么是10个?生:因为第二排画的个数是第一排的2倍,把第一排的5个圆圈看成一份,第二排就应该有这样的两份。
过程能力分析
控
1 (3 1 0.6) (3 1.4)
制
1 (1.8) (4.2)
1 0.9641 0.00001335
0.03591335 即 P 3.59%
三、 过程能力分析
第 1、过程能力的判定
五 章
过程能力判定是根据过程能力
统
计
过 程
指数判断过程加工能力满足产品质
6
第 五
σ可以用抽取样本的实测值计算出样本标
章 准偏差S来估计。
统 这时, 计 过
CP
T 6S
程 控 制
TU TL 6S
式中TU为质量标准上限,TL为质量标准下限。 即T= TU-TL。
第
五
章
例:某零件的强度的屈服界限设计要求为4800—
统 5200㎏/㎝2,从100个样品中测得样本标准偏差(S)为
控
%
%
制
1.00
99.730 99.865% 99.865% %
99.865%
1.33
99.994% 99.997%
99.997%
1.67
99.99994% 99.99997%
2.00
99.9999998%
过程能力的判断标准
第 五 CP≥1.67 章
统 计 过
1.67> CP≥1.33
程 1.33>
制
(
T
2
)
(
T
2
)
(3C P ) (3C P )
1 2(3C P )
(四)过程不合格品率的计算
第 所以不合格品率为: 五 章
统 计
P 1 P(TL x TU )
【解决问题套路】之过程能力分析
【解决问题套路】之过程能⼒分析【导读】国内外所有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遵循GMP或ISO标准实现的,但制药企业按照GMP和ISO 标准实⾏质量管理的不⾜使其只提供了应该达到的⽬标,却没有详细描述如何达到这些⽬标的解决办法,也没有任何利⽤科学的⼿段进⾏过程分析、数据评价质量⽔平的⽅法。
为了改进GMP认证时管理的不⾜,企业需要运⽤完善的程序和科学的⽅法来分析过程或过程产⽣的数据,企业需要寻找⼀种细化的质量管理⽅法来随时衡量和监控质量⽔平。
对于既往的⽣产过程本⾝或过程产⽣的数据,部分企业⽆意识去对其进⾏分析,或是意识到需要分析却⽆从下⼿,更或是得到了分析的结果但不知道如何运⽤其来指导⽣产质量管理⼯作的改进。
由于缺少指导性原则,加之认知⽔平的局限性与能⼒的参差不齐导致了企业之间质量管理⽔平的差异。
现对⼀些常⽤的质量⼯具或数学模型进⾏介绍,并配合实际案例,对质量⼯具在制药领域内的应⽤范围及使⽤⽅法进⾏讲解。
【正⽂】⼀、过程能⼒分析定义:过程能⼒是指⽣产过程在⼀定时间内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制造产品的质量特性值的经济波动幅度。
它⼜叫加⼯精度。
对于任何⽣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值总是分散的。
如果过程能⼒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越⼩;反之,过程能⼒越低,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越⼤。
⼀般都⽤质量特性值分布的6倍标准差,即6δ来描述。
过程能⼒指数,表⽰过程控制与设计界限规定的范围(即标准范围)的吻合程度。
当数据分布中⼼(数据平均值)与公差中⼼⼀致时,记为CpkCp=2T/6δ=(TU-TL)/6δ式中:T—公差范围;TU—上偏差(公差上限);TL—下偏差(公差下限)当数据分布中⼼(平均值)与公差中⼼不⼀致时,记为CpkCpk=MIN[(TU- )/3δ;(TL-)/3δ]即:(TU-)/3δ与(TL-)/3δ两者的较⼩者下表为过程能⼒等级评定表,显⽰过程能⼒指数不同值时的不同情况及应采取的⾏为。
过程能⼒等级评定表(⼀)Cp界限判断应采取的措施Cp>1.67过程能⼒过剩1、修订标准,缩⼩公差,保证更⾼的质量⽔平2、降低对原材料或机械设备的要求,放宽检查,设法降低成本。
Minitab教程-过程能力分析推荐课件
直观检查分布拟合
将整体实曲线与直方图的条形进行比较, 评估数据是否大致是正态的。如果条形 与曲线存在很大差异,则数据可能不是 正态的,并且过程的能力估计值可能不 可靠。如果数据看上去为非正态,需使 用个体分布标识确定是否需要变换数据 或拟合非正态分布以执行能力分析。
发动机制造商使用锻造过程生产活塞环。质量工程师想评估过程能力。他们收集了 25 个由 5 个活塞 环组成的子组,并测量了它们的直径。活塞环直径的规格限为 74.0 毫米 ± 0.05 毫米。
解释结果 Xbar 和 R 控制图表明过程稳定,没有 超出控制限的点。“最后 25 个子组” 图表明数据绕着过程均值随机且对称地 分布。正常概率图表明数据是正态分布 的。因此,可满足正态能力分析的假设, 并可分析过程的能力。 直方图和能力指标表明,过程几乎位于 目标中心,测量值在规格限之内。能力 指标 Cpk、Ppk 和 CPM 都大于 1.33,这 是一般情况下可接受的能力过程的最小 值。因此,工程师得出结论:锻造过程 可满足客户对活塞环直20径21/8的/22 要求。15
3西格玛
4西格玛 5西格玛
6西格玛
2021/8/22
12
个体分布标识
• 统计 > 质量工具 > 个体分布标识。
使用 p 值评估分布的拟合。 将每个分布或变换的 p 值与显著 性水平进行比较。通常,显著性 水平(用 α 或 alpha 表示)为 0.05 即可。显著性水平 0.05 指示 当数据实际上服从分布时,判定 数据不服从分布的风险为 5%。
2021/8/22
8
• 步骤 2:检查过程的观测性能
检查过程展开 直观检查直方图中的数据与规格下限和规格上限的关 系。理想情况下,数据的散布窄于规格散布,并且所 有数据都在规格限内。超出规格限的数据表示不合格 项。
初中化学第10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10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能够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 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方法和观察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试管、温度计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硫酸氢钠等。
3. 课件和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同时讲解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变化,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发现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5. 拓展:讨论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压力等。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馈:1. 学生可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或小测验检查学习效果。
2.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化学反应速率2. 影响因素3. 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七、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2. 思考如何通过调控不同条件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八、教学心得: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促进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能力。
《过程能力分析》课件
《过程能力分析》PPT课件将帮助您深入了解过程能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课程的介绍,您将学习到过程能力的定义、分类、评估方法以及相关实 践案例。让我们一起探索过程能力分析的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吧。
引言
在本节中,我们将概述《过程能力分析》PPT课件的内容,并介绍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还将了解到过程能力分 析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敏捷能力成熟度 模型(ACMM)
了解敏捷能力成熟度 模型(ACMM)作为 一种专注于敏捷开发 能力评估的方法。
过程能力分析实践案例
软件开发公司过程能力 分析案例
通过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案 例,展示过程能力分析在实 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效果。
制造业企业流程改进案 例
详细介绍一个制造业企业的 流程改进案例,展示过程能 力分析对业务的提升和持续 改进。
过程能力理论基础
过程能力的定义
解释过程能力的概念和相关术语,以建立基本 的理论基础。
过程能力评估体系
介绍过程能力评估的体系和标准,为后续的分 析提供方法和指导。
过程能力的分类
探索过程能力的不同分类方式,帮助您理解不 同类型的能力。
过程能力建模方法
详细介绍常用的过程能力建模方法,帮助您理 解建模的重要性和方法选择。
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流程分析法
介绍流程分析法作为 一种过程能力分析方 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分析法
探讨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作为一种过 程能力分析方法的应 用和实践。
ISO 15504( S P IC E )过程能 力评估模型
介绍ISO 15504(SPICE) 作为一种全面评估过 程能力的国际标准和 框架。
财务行业高效率和准确性的重 要性。
过程能力分析讲义
解释
Cp = Cpk…过程居中 能力好…偏差小
过程中心偏移 偏差小
过程居中 偏差大
过程中心偏移 偏差大
在6里, 我们首先解决中心偏移问题, 然后解决产生偏差的原因.
过程能力指数Cpk的意义与计算
Cpk等级判定:
等級 A+ A B C D
Cpk值
處理原則
1.67 ≦ Cpk
無缺點考慮降低成本
1.33 ≦ Cpk ≦ 1.67
哪一个过程最佳?
= 0.41
= 0.41
= 0.81
为什么?
过程A
过程B =标准偏差
你是否想知道:
•过程表现如何? •什么是最佳的过程? •什么是最差的过程?
过程 C = 0.11
过程 C
核心课程
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 过程性能指数Pp与Ppk 过程能力指数Cpm与Cpmk 过程能力与缺陷率的关系 长期能力与短期能力 非正态数据的变换 非连续数据的过程能力估算
为单侧下限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Cpk的意义与计算
当M= μ时,Cpk=Cp 当M≠ μ时,Cpk<Cp
故Cpk也被称为实际能力指数。若是双侧规范都给定, Cp有意义,则应该同时考虑Cpk、Cp两个指数,以便对 整个过程有全面的了解。例如:
⑴ 当Cp及Cpk都较小而且差别不大时候,说明过程的主要 问题是σ太大,改进过程着眼于降低过程的波动;
基本概念
过程固有波动,是仅由普通因素影响而
产生的过程波动。这部分的波动可通过
控制图的R/d2来估计。
过程的总波动,是由普通因素和特殊因
素而产生的波动。它可由样本的标准差s
估计。S=
n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 讲过程能力分析
(工序质量控制)
Part 1 过程(工序)能力
一、过程(工序)能力的概念与测定
过程(工序)能力: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过程(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或过程(工序)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稳定生产状态下的工序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①原材料或上一道工序半成品按照标准要求供应;
②本工序按作业标准实施,并应在影响工序质量各主要因素无异常的条件下进行;
③工序完成后,产品检测按标准要求进行。
工序能力的测定一般是在成批生产状态下进行的,工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产品质量是否稳定
产品质量精度是否足够
当确认工序能力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工序能力以该工序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变异或波动来衡量。
工序能力的量化:以±3σ为标准来衡量工序的能力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和良好的经济特性的。
过程能力B=6σ,P(x∈μ±σ)=99.73%
6σ近似于过程质量特性值的全部波动范围,B越小,过程能力就越强
区分:长期与短期的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未必始终保持稳定,根据对过程控制的好坏,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稳定性,但不是绝对的,如设备各个部分的自然磨损、刀具的磨耗都会引起过程能力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区别长期与短期的过程能力。
短期过程能力:固有过程能力,Inherent process capability,指由偶因所引起的变异所形成的过程能力,反映短期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
长期过程能力:指由偶因和异因之和所引起的总变异,实际上反映了“长期”变异(long-term variation)。
二、影响工序能力的因素
工序能力是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这5个因素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工序,及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别,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称为主导因素。
精密设备和电子产品中,则环境条件的影响更为重要。
手工操作较多的冷加工、热处理及装配调试中的操作人员的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
机械加工的铸造工序中,主要因素一般是工艺过程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对化工企业来说,一般设备、装置、工艺是主导性因素。
生产过程中,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管理的改善,以及产品质量要求的变化,主导性因素也是随之变化的。
Part 2 工序能力指数
一、工序能力指数
质量标准:指工序加工产品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通常用标准、公差(容差)、允许范围等来衡量,一般用符号T表示。
工序能力指数:指质量标准T与工序能力B之比值,记为Cp
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
1、计量值为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
CASE:某零件的强度设计要求为4800-5200kg/cm2,从100个样本中测得样本标准差为62kg/cm2,求工序能力。
p
C=
6
T T
Bσ
=
2、计量值为双侧公差,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不重合下Cp 值的计算
令K 为相对偏移量或偏移系数,则有
根据以上公式分析k 的值的范围?
从图中来看,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不重合,所以实际有效的标准范围就不能完全利用。
由于左侧的工序能力的增加值补偿不了右侧工序能力的损失,因此在存在偏移值时,只能以两者中较小值来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即修正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 。
M εμ=-设,即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的绝对偏移量。
当K=0时,CpK=Cp,即偏移量为0时,修正工序能力指数就是一般的工序能力指数。
当K≥1时,CpK≤0,这时的Cp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例如:
3、计量值为单侧公差
有时技术要求以不大于或不小于某一标准值的形式表示,这种质量标准即为单侧公差;
如:强度、寿命只规定下限的质量特性界限;
如:机械加工的形位公差、光洁度、材料中的有害杂质的含量等,只规定上限标准,而对下限却不作规定。
(1)只规定上限标准的单侧公差
(2)只规定下限标准的单侧公差
4、计件值情况下Cp 的计算
计件值情况下的工序能力计算相当于单侧公差的情况,其CP 值的计算公式为:
(1)以不合格品数为评价指标时的Cp
当以不合格品数nP 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并以(nP)μ作为标准要求时,取样本k 个,每个样本大小为n ,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nP)1、 (nP)2… … (nP)k
例如:抽取样本为n=10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1,3,5,2,4,0,3,8,5,4,6,4,5,4,3,4,5,7,0,5,当允许样本不合格品数(np )为10时,求工序能力指数。
121
n P (nP )
(nP )(nP )......(nP )P k
i
k
i kn kn
=++=
=
∑则样本不合格品数的平均值为,
其中由二项分布可得:
(2)以不合格品率为评价指标时的Cp
当以不合格品率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指标,并以Pμ作为标准要求时Cp为:
5、计点值
计点值情况下仍相当于单侧公差的情况,Cp可用公式(TU-μ)/3σ求得。
假设缺陷数(瑕疵点数)为C,且C为检验产品质量的指标,并以Cμ作
为标准要求时,Cp值可计算如下。
例如:抽取大小为n=50的样本20个,其中瑕疵点数分别为1,2,0,3,2,4,1,0,3,1,2,2,1,6,3,3,5,1,3,2,当允许样本的瑕疵点数Cμ为6时,求工序能力指数
三、不良品率的计算
当质量特性的分布呈正态分布时,一定的工序能力指数与一定的不良品率相对应。
如Cp=1时,即B=6σ时,质量特性标准的上下限与±3σ重合,由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可知,此时的不良品率为0.27%。
1、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
首先计算良品率,即TL 和TU 之间的分布函数值;
(
)
2
2
12(3)U L T t
d t
T L U
p P T x T
C μ
σ
μ
σ
ϕ--
-≤≤=
=--⎰
(过程略)
()
2)
P 1(3L p U
P T x T C ϕ≤=-=-≤
2、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不重合
例如:
Practice :某零件的公差上限是25.04,公差下限是24.96,经过抽样统计,
某批产品的样本均值为25.01,样本标准差为0.02,试推测该批零件的不合格品率。
K P 1(3)(3)1K p p C C ϕϕ⎡⎤=-+-+⎣
⎦
()
3、查表法
为应用方便,也可以根据Cp和K求总体不合格率的数值表,求不合格率P。
Part 3 过程能力分析
1、过程能力的判定
工序能力的对策
存在偏移值k时的判断准则
2、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
现实中过程能力的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较少,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考虑3个因素:质量标准T、绝对偏移量ε、过程质量特性分布的标准差σ;
(1)调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2)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分散程度
由B=6σ可知,过程能力B由人、机、料、法、环等因素所决定,即其固有的分布宽度;
减少标准差,从而降低过程能力的分散程度,可以起到提高过程能力的作用。
(3)修订标准范围
标准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对过程能力的要求;
当确信降低标准要求或放宽公差范围不致影响产品质量时,就可以修订不切实际的现有公差的要求。
练习1:
练习2:从一批零件的直方图中得知:实际分布的中心与公差中心偏离量为0.02毫米;S=0.06毫米。
该零件的公差范围为0.35毫米,求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并对工序能力指数加以评价。
练习3:
练习4:某批零件空径设计尺寸的上、下限分别是TU=30.000,TL=29.991,通过随机抽样检验,经计算得样本均值为29.995 ,S=0.00132。
试求该工序的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不合格品率。
练习5:已知某零件的公差上限是50.3,公差下限是49.9,取样后求得某批产品的样本均值为50.05,样本标准差为0.061,求该批产品的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合格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