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8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八讲--投资理论-
马克思的投资理论;
凯恩斯主义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 年代。这个理论认为,利率决定投资水 平;
后凯恩斯投资理论:产出(或利润)才是决 定投资水平的关键因素;
新凯恩斯投资理论:形成于60年代初期, 主要侧重于对投资时滞的研究。
8
“成亦投资,败亦投资”,说明投资在国民经 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投资的来源主要是企业的剩余、融资等。
15
中国投资前景
当今世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中国是全球投资最好的国家,而投资者要紧紧 跟随中国发展的两大主题:城镇化和国际化。
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经济进 入世界公认的一个增长加速期,增长的加速器 表现在两大引擎上,即城镇化和国际化带动的 工业化。城镇化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高 速发展、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和生产方式转变是 这一时期重要的标志。
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 业结构调整、拓展劳动就业新渠道。 以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 如何引导?可在政策扶持、待遇公平、市场准 入、融资渠道、减轻负担等方面做文章。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谁投资、谁决策、谁收 益、谁承担风险。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投资应多渠道。
著名经济大师萨缪尔森说:投资归根到底是对 未来进行赌博,赌的是目前和未来的收益将大 于目前和未来的成本。
3
投资具有时间性,即投资者现在付出的 价值只能到未来的某时才能收回,而且 未来的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
投资实际上是个人或机构对现有资金的 一种运用,是为了获得未来收益而进行 的一种资本垫付行为。
13
4、资本主义投资增长与制度创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投 资增长与企业制度不断创新的关系: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生活的学科,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指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经济的核心活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私人占有、自由竞争、利润追求等特征。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所得到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 基本经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需要了解。
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
2.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不公平性。
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理论。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基本度量单位。
通过研究价值规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商品交换和利润产生的原因。
2.4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XXX和XXX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讨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学的演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导言部分,以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进行梳理和理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的经典之作,它于1867年首次出版。
这本著作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石,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部分,马克思提出了他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
首先,他强调了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张将经济问题与历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以揭示经济规律的本质和历史演变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
其次,在导言部分中,马克思提出了物品和货币的概念,并对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不仅仅是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交换价值,即通过交换实现的价值。
通过对商品的研究,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即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方式。
此外,导言部分还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地包含着自身的矛盾和危机,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觉醒和革命。
他坚信无产阶级通过自身斗争的力量,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综上所述,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
这本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字数:452)。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卡尔·马克思著名的著作之一,该书分为三卷,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深入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进行详细讨论,并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了他对经济学的批判和新的研究方向。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认为它是一种剥削制度,使一小部分富有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巨大利益。
同时,他强调了商品交换和货币的作用,指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周期性经济波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预测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详细解释。
他将商品的价值看作是由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组成的,而交换价值又是由劳动力量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生产出商品的基础,也是价值形成的根本原因。
他对剩余价值和剥削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的机制和过程。
此外,马克思还在导言中对货币和资本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
他指出,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也是资本的表现形式。
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并通过销售获取利润。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不稳定和矛盾。
他深入剖析了商品交换、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和剥削等核心概念,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一导言为后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阐述和批判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经济学考点讲解
政治经济学考点讲解政治经济学考点讲解:一、商品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称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分工使生产者或独立的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这就为交换提供了必要性。
由于生产资料和产品为不同的所有者所有,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生产者或经济主体之间,只能通过等价交换来取得对方的产品,从而为交换提供了可能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属性决定的,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这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要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需要。
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各种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中都有同质的东西一一价值。
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即由交换价值来表现。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又是抽象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又称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元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2.掌握相关的理论框架,能够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3.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2.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加深对概念理解的深度;-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第二讲: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讨论价值的形式和实现过程- 探讨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第三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回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析不同时期的理论变革和演进- 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动向第四讲: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探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困境第五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介绍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征- 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讨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第六讲: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前沿问题- 介绍新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态- 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和借鉴四、学术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遵守以下学术要求:1.全面了解相关学术概念和理论,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实际情境中;2.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3.注重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作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政治经济学讲义(资本主义部分)(人大内部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产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所固有的矛盾的激化,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充分条件。
2.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
3.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或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它产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以垄断为突出特征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著名论断,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创立了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理论。
同时,他还提出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
另外,列宁还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也作了新的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理论。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形态发展的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解
❖ 因为不能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3、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巴斯夏;英国的马尔萨斯、西尼耳、 穆勒;美国的凯里克拉、奥国的门格尔、庞巴维克等。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主要任务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 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辩护。 历史上还有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如西斯蒙第、空想社会主 义经济思想如罗伯特•欧文等。 现代西方经济学有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瑞典维克塞 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弗里德 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萨缪尔逊为代表的后古典综合学派、 坎南、罗宾斯为代表的伦敦学派、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 的供应学派、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欧根等的弗莱堡学派 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 近现代/经济的含义
①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②指经济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 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③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如工业经济; ④指节约、精打细算之意,如经济效益。
➢ “经济”一词的近现代用法在中国的使用是20世纪初。是从 日本引进这一概念的。
➢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使用中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翻译英 语词汇“Economy”,当时译为“经济”、“理财”、“生计”等, 直到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肯定下,才把“‘经济”译法 确定下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2、经济学的产生
➢ 从历史角度看: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经济活动; 人们对经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经济思想(粗疏 的、不完整、不系统); 经济思想系统化形成经济理论; 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成为一门学科,形成经济学。
8第八讲世界文明体系西方文明
第八讲世界文明体系西方文明
一,西方文化产生的历史 1,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
明(理性和信仰) 2,古希腊文明 3,罗马文明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启蒙运动和现代科学民主
二,西方文化的特点 1,世界观(解释系统)
逻各斯(根基、本质、最高动力) 时空观:天人二分与二元对立 历史观:进化论 2,价值观 最高价值目标:终极幸福 最高价值境界:真、善、美统一 价值主体:个人 最高价值手段: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政治军 事能力)
– 一,人与神的对立 – 二,精神和物质的对立 – 三,真、善、美与假、丑、恶对立 – 四,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
西方的历史观
• 是直线性的历史发展观。其特征是首先假定人类 历史有一个起点,因而也有一个终点。其次认为 历史是一个循由低向高的、不断“进步”的规律 的线性运动过程;而历史的意义便在于它的最高 阶段—善的实现。最后认为这种运动或规律是由 某种特定因素所决定的。只要我们认识了这种因 素,掌握了这种规律,我们便可以预知历史,甚 至改变历史。
马 丁 路 德 的 核 心 主 张
1、反对赎罪券; 2、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3、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 4、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
加尔文的主张
• 主张信仰得救,即 先定论。人的得救 与否完全由上帝预 定,人的意志无法 改变;人在现世的 成功与失败就是得 救与否的标志。
4,康德
思想主张: ①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②主权在民 ③自由平等 ④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 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 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 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 法则。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义(干部在线)
政治经济学和商品经济大纲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商品经济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 劳动创造商品价值3. 价值形式与货币4.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知识点汇总概念C01:社会生产力原理和观点:K0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K0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K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K04:商品的两因素K05:劳动的二重性K0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K07: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K08: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点K09:世界货币的职能K10: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正文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从事其它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人的要素,一个叫物的要素。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叫做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构成中,人的因素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因为所有的物质资料要通过人来掌握;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主要指的是史前社会。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也有一句经典的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经济学的奠基人
•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 代表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发展、产 业革命开始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 1776年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 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人类利己心 出发,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 民财富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地论 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主张自 由竞争,抨击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 政策曾起过重大作用。另一重要著作 是《道德情操论》。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1、经济规律的含义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它反映了经济运动的客观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2)经济规律存在的条件是客观的。经济规律存在的条件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 态。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 上层建筑迟早要相应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用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 立起来的新的上层建筑能保护和促进新的经济 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旧的上层建筑维护 旧的经济基础,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 展。
•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26 20.12.2 606:39:1406:3 9:14De cember 26, 2020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
•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 三、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课件-8利润与平均利润
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 部门的分配比例。
如果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 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 如果在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 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
38
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6.平均利润率产生的假象: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特定资本获得的
利润并不一定等于自己雇用的工人的剩余 劳动成比例,而是与预付资本量成比例, 因而,使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与它所雇用 工人的剩余劳动在量上出现不一致,因而 进一步割断了利润与剩余劳动的联系,加 强和巩固了资本创造利润的假象。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八至十一章是考察资本和剩余价值的 在现象层次的表现形式。
前面各章说明了与资本本质相关的范畴 内容及资本运动的规律。下面几章将重点 说明这些本质层次的范畴与规律,在现实 生产的表面、在生产当事人头脑中、在竞 争中如何表现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经济 现象与概念。
间的转移与竞争中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形成 要有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部门间不存在垄断势力,因而资本 可以自由转移;第二.劳动力可以在不同部门 之间自由转移;此外,为使资本转移不受其物 质形态限制,还必须有信用制度的一定发展。
44
二.生产价格的形成
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条件主 要存在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当垄 断资本主义形成后,支配生产价格与平均 利润率形成的规律就以更加复杂的形式发 生作用。这种作用使经济中形成不同层次 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一.成本价格与利润
2、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转化为“成本价格”: 剩余价值是劳动(可变资本)创造的, 不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只作为“劳 动的吸收器”发挥作用,使流动状态的 劳动转化为凝固状态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上篇总论第一讲导论(3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经济”的最初含义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
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
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
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
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
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第八讲 密尔:《论自由》
如果有人只要法律或舆论容许时就会对公 认意见有所争议,那么我们要感谢他们, 要敞开心胸倾听他们,还要为此而感到喜 悦,因为有人替我们做了否则我们自己也 应当做而且做来还要费力得多的事情。” (第48页)
“第一点,若有什么 意见被迫缄默下去, 据我们所能确知,那 个意见却可能是真确 的。否认这一点,就 是假定了我们自己的 不可能错误性。
马寅初
第二,纵使被迫缄默的意见是一个错误, 它也可能,而且通常总是,含有部分真理。
第三,即使公认的意见不仅是真理而且是 全部真理,若不容它去遭受而且实际遭受 到猛烈而认真的争议,那么接受者多数之 抱持这个意见就象抱持一个偏见那样,对 于它的理性根据就很少领会或感知。” (第56页)
解读:言论不自由 的后果。言论不自由 只会窒息人的心灵, 只会使人不敢发表自 己的真实意见,人们 所发表的任何言论只 是为了取悦于听众。
“作为一个思想家,其第一个义务就是随 其智力所之而不论它会导至什么结论,谁 不认识到这一点谁就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 思想家。……为着使一般人都能获致他们 所能达到的精神体量,思想自由是同样或 者甚至更加必不可少。在精神奴役的一般 气氛之中,曾经有过而且也会再有伟大的 个人思想家。可是在那种气氛之中,从来 没有而且也永远不会有一种智力活跃的人 民。”(第35页)
(二)主要著作
约翰·密尔的代表作有: 《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功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约翰·穆勒自传》,商务印书馆,1987年 版;
《妇女的屈从地位》,商务印书馆,1994 年版。
二、全书结构
第一章 主要交代本书的主题和所要论证的 原则。
蔡继明 政治经济学 讲义
蔡继明政治经济学讲义蔡继明(1906年-2003年),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
他以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贡献而知名于世。
本篇讲义将对蔡继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其观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蔡继明的生平与学术背景蔡继明出生于湖南益阳一个农村家庭,他的家人非常重视教育。
蔡继明在上小学时表现出色,被推荐入读一所优秀的中学。
在中学期间,他对社会和政治问题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1925年,蔡继明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在校期间,他受到陈独秀、胡适等著名学者的影响,开始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1927年,蔡继明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在教学的同时,创办了一本名叫《经济导报》的杂志,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蔡继明放弃了教职,参与了抗日战争。
他在此期间深入研究了中国经济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蔡继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致力于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蔡继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 计划经济体制蔡继明提倡计划经济体制,他认为这种体制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规划和组织,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公平发展。
计划经济以国家计划为中心,调节和管理资源的配置和生产活动。
他主张通过国家的有计划的调节和管理,从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蔡继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他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相结合的经济形式。
他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和配置资源,同时国家应该保持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符合中国现实情况,并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与社会的公平发展。
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蔡继明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商业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
从理论上说,纯粹流通费用只能由剩余价值来补 偿。 既然惟有剩余价值是纯粹流通费用补偿的源泉, 那么,在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就要首先 扣除纯粹流通费用,而后才能由产业资本家和商 业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来共同瓜分。 在资本主义实际经济生活中,纯粹流通费用的补 偿并不是通过事先的自觉计算和扣除来解决的。 而是通过市场竞争自发地得到解决的。
2.销售方式发生变化,新型业态崛起。信息时代,人们的 购物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从过去的“进店购物”演变 为“坐家购物”,足不出户,便能轻松在网上完成过去要花 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购物过程。购物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商 店销售方式的变化,一种崭新的零售组织形式——网络商店 应运而生,其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成为全球商业的主 流模式并与传统有店铺商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传统零售 商为适应新的形势,也将引入新型经营模式和新型组织形式 来改造传统经营模式,尝试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结合网络 商店的商流长处和传统商业的物流长处综合发挥最大的功效。 零售业的变革不再是一种小打小闹的局部创新,而是一场真 正意义上的革命。
新业态 1、连锁商业。在核心企业(连锁总部)的领导下,实行集中 采购和分散销售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 2、连锁超市。是连锁商业形式和超级市场业态的有机结合。 如大型综合连锁超市(GMS),主要经营大众商品,其中70% 是百货,30%是食品。又如仓储式会员店连锁超市,以零售 方式运作批发,采用会员制。 3、特许经营。一般是由特许授予人(简称特许人)按照合同 要求给予被授予人(简称受许人,亦称加盟者)的一种权利, 允许受许人使用特许人已开发出的企业象征(如商标、商号) 和经营技术、诀窍及其他工业产权。
上讲小结
成本价格和利润 平均利润率形成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 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加 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作用 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生产价格出现以前, 市场价格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生产 价格出现以后,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 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为价格波动的中心。
二、商业资本的周转
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要受两个方面条件的限制:第一,从 购买过程看,要受产业部门生产时间的限制,即必须有商品 不断生产出来,保证随时向商业供货。第二,从售卖过程看, 要受消费者消费范围和速度的限制,即必须有消费者购买, 商品才能销售出去。
商业资本的周转不同于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包 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因而包含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 商业资本的周转不过是产业资本周转中一个环节──出售阶 段W′-G′──的独立化运动,它表现为G-W-G′的不断反复。 商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只由流通时间构成。 就单个商业资本来讲,如果它的周转速度慢于社会平均速 度,就得不到平均利润;反之,如果超过平均周转速度,就 不仅可以取得平均利润,而且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如果使它 周转加快的条件在于店铺的优越位置,超额利润的一部分又 将转复,它的周转速度也 就取决于购买的速度和出卖的速度。前者又决定于生产过程 更新的速度和不同生产过程互相衔接的速度,后者则决定于 消费的速度和规模。这两个方面的速度既是商业资本周转的 界限,又能暂时被商业资本的运动所突破:商业资本(除开 商人之间的周转)会缩短生产资本的销售阶段,使商品更快 地投入市场;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下,它又能支配总货币资 本一个较大部分,因而在存货未卖出以前,还能暂时突破消 费的限制反复去购买,由此造出一个虚假的要求,促使生产 盲目地发展。
三、商业资本的作用
第一,商业资本的独立运动,有利于节省社会总 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 的资本。 第二,商业资本的独立运动,有利于加速产业资 本的周转。 第三,商业资本的独立运动,有利于加速流转, 缩短流通时间。 第四,商业资本的独立运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 集中精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利润率。
4、商业街。 由经营同类的或异类的商品的多家独立零售 店集合在一个地区,形成的零售商店集中区,也有集购物、 休闲、娱乐综合功能的商业街。 5、购物中心。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体,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大的核 心商店,并有许多小的商店环绕其中,有庞大的停车场设施, 顾客购物来去方便。购物中心占地面积大,一般在十几万平 方米。其主要特征是容纳了众多各种类型的商店、快餐店、 餐饮店、美容、娱乐、健身、休闲,功能齐全,是一种超巨 型的商业零售模式。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 立部分,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过程。首先,产业资本的现实循 环运动为商业资本的独立化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其次,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商品市场的扩大也客观上提出了资本 独立化的必要性。 在历史上,商业资本产生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从产 业资本家中分离一部分人,专门经营商业;另一种是新起的 资本家,直接投资商业,独立经营;再一种是封建社会保留 下来财力较雄厚的商人,转而为产业资本服务。
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的量并 不是随意定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竞争和平均利润 率规律决定的。 产业资本家又是怎样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让给 商业资本家呢?这种转让是通过价格差额的形式 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出 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 生产价格将商品出卖给消费者。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通过进货价格与销货价格 差额获得的。
二、商业资本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商业资本独立化以后,W′—G′的转化分为两个 阶段。 第一阶段是产业资本家将商品出售给商业资本家。 第二阶段是商业资本家将商品卖给消费者。 商业资本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商业资本要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必须具备 两个条件:第一,商品资本的职能要由一个和产业 资本家不同的专业流通当事人来承担。第二,专业 流通当事人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投资。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大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看,这一理论发展了劳动 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 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 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其次,从实践上看,它揭示了整个资产阶 段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影响平均利润率变动的因素
首先,引起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 其次,还有一系列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第一,剥削程度的提高。 第二,不变资本各要素价值的变化。 第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第四,对外贸易的发展。
零售变革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零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 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技术打破了零售市场时空界限,店面选择不再重要。 店面选择在传统零售商经营中,曾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没有客流就没有商流,客流量的多少,成了零售经营至关重 要的因素。连锁商店之所以迅速崛起,正是打破了单体商店 的空间限制,赢得了更大的商圈范围。而在信息时代,网络 技术突破了这一地理限制,任何零售商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 都可以将目标市场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真正国际化 了,零售竞争更趋激烈。
三、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 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对外贸易的内容包括商品输出的 出品贸易和商品输入的进口贸易两个方面。一个国家的对外 贸易,可以是选出品相互平衡的,也可以是贸易发生差额的。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商品总值超过进 口商品总值,称为贸易顺差,又叫“出超”;进品商品总值 超过出口商品总值,称为贸易逆着,又叫“入超”。发生贸 易逆差的国家,一般要以黄金储备、各种外汇收入或举借外 债来偿讨差额。
第八讲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除产业资本外,还存在独立的商业资本和 其他资本形式。本讲了解参加资本循环过 程的各个资本家是怎样以商业利润的形式 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的。
第一节 商业资本
一、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独立部分
商业资本又称商人资本,是指专门经营商品的资本。 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 资本主义以前的古老商业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 本之间有根本的区别。 古代的商业资本的主要特点是以贱买贵卖增殖自己,剥削 的对象主要是小生产者(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等),也通过 向奴隶主和农奴主提供贵重商品或高利贷,来瓜分奴隶或农 奴的一部分剩余产品。
对外贸易的作用:第一,对外贸易为资本家开辟了有利的 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第二,对外贸易保证了经 济发达国家的资本家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第三,经济发达 国家还通过对外贸易在政治上控制、在经济上剥削和掠夺不 发达国家。
第三节 资本主义商业的形式
一、批发商业
批发商业是资本家相互之间的商业形式。它的特点是:第 一,从事批发商业的资本家,向产业资本家购进商品,然后 成批地销售出去,销售的对象一般不是消费者,而是产业资 本家或零售商人。第二,批发商人主要是从事大宗商品的交 易。第三,它们一般只经营某一类商品,如五金、机械、煤 炭、木材、棉花、粮食等。
类似货币当作流通手段的流通次数。商业资本一年间周转 的次数,等于一年间G-W-G′运动反复的次数。例如,一个 流通10次的货币,会实现10倍于它的商品价值。同样,一个 周转10次的商业货币资本,也会实现10倍于它的商品资本价 值。但也有区别;在货币当作流通手段的情况下,是同一枚 货币经过不同人的手不断把商品推出流通领域,不断补充商 品在流通领域中的位置,并由此不断离开它自身的出发点。 但在商业资本的场合,却是同一货币资本价值(不是同一枚 货币),在同一人手中,反复买卖同价值的商品资本,并由 此当作G+△G来反复,即不断当作价值加剩余价值流回到它 的出发点。这就是商业资本周转所具有的特点。从这里可以 看出,商业资本加速周转时,同量的货币也会更快地流通。
第二节 商业利润
一、商业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从表面上看,商业利润来自流通中商品的出售价 格和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即商人是通过售卖价 格高于购买价格而从中获利的。 事实上,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同产业利润一样, 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运用它的资本,为产业资本家推销商 品服务,使产业资本家节约了流通费用,从而加 速了产业资本的周转。因此,产业资本家就不能 全部独占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必须把 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让给商业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