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三首之卫风氓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 《诗经》两首导学案
第4课《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过程与方法1、训练朗读古诗的能力,正确诵读,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
2、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采薇》和《氓》前两章,培养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婚姻的向往及为捍卫祖国统一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重点难点疏通文意时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探究第一课时《卫风·氓》预习指导1、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2、填写自读卡片3、阅读《同步导学》“作者档案”和“背景回放”部分第二课时《采薇》预习指导1、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2、诗的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第一课时《卫风·氓》课文导学【学习过程】一、关于《诗经》1、《诗经》通常称为《诗》,或,分为、、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它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2、《诗经》分类《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诗经》按其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三类。
《诗经》“六义”是指、、、、、。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变化。
②对照课文注解默读,理解课文大意。
③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④思考:《氓》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⑤这首诗里,女主人公对那个负心汉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见《同步导学》)三、探究问题,把握形象,理解主题。
涵咏诗句,赏析手法。
(一)、填写表格(二)、归纳诗中女子的形象。
(三)、探讨本诗的主题及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赋、比、兴手法,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2、品析语言,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
【重点难点】1、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2、掌握诗歌中比兴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诗人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掠过时光的尘沙,穿过蒹葭,我们便会感悟到人类童年的纯真,多情和感伤的声调会拨动我们的心灵的琴弦,让我们感受到多情和哀伤的雅致与疼痛。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去感受一味痴情的女子心灵的呐喊。
二、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
“比”,即比喻,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古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1、阅读正音,背诵。
①结合课文注释,边读便勾画注音。
愆qiān期乘彼垝guǐ垣将qiāng子载zài笑载言于嗟xūjiē鸠兮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②集体阅读背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之氓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解读
1.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整首诗歌。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4.探究诗歌的比兴手法,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诗歌的比兴手法,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预习任务安排
自查评分:组长评分:
序号预习任务要求自学
完成
合作
完成
不能
完成
1 阅读大聚焦32---33页勾划常识,填写诗句,并完
成一二三题
2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
意
3 思考文中主人的情感变
化及人物形象
试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4 找出诗歌中使用了比兴
手法的句子在课文中圈出比兴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四、问题反馈
主要问题与问题存在原因问题解决的需要与建议
五、学法指导
1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来背诵诗歌,先背易背诵的诗句或段落,再串起来。
2可从婚姻的阶段或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变化来分析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六、知识点睛
《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诗经二首《氓》导学案设计
氓 (两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注解,熟悉本诗的内容,并背诵。
2.能够独立梳理本诗的叙事脉络。
3.理解本诗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主人翁形象。
4、可适当讨论本诗中对“士”的评价。
【学习重点】:能够独立梳理本诗的叙事脉络,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理解本诗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主人翁形象。
【预习案】: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反映《雅》、《颂》三类编辑。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面镜子。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是通篇用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类似于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2.疑难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熟读全文,借助注解熟悉本文内容。
疏通文意氓之.(义:)蚩蚩..(音义:),抱布贸.(义:)丝。
匪.(义:)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义:)淇,至于..(义:)顿丘。
匪我愆.(音义:)期,子无良媒。
将.(音义:)子无怒,秋以为..(义:)期。
乘.(义:)彼垝垣..(音义:),以.(义:)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义:)。
既.(义:)见复关,载.(音义:)笑载言。
尔.(义:)卜尔筮,体无咎.(音义:)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音义:)迁。
桑之.(义:)未落,其叶沃若..(义:)。
于嗟.(音:)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义:)落矣,其黄而陨.(音:)。
自我徂.(音义:)尔,三岁..(音义:),渐.(音:)..(义:)食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4《〈诗经〉两首》《氓》导学案
《氓》优教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我贿.迁:无与士耽.:女也不爽.:靡.室劳矣:言.既遂矣:静言.思之:总角之宴.:四、理顺思路: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五、学习诗歌内容:(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课 《诗经》两首 导学案
第4课《诗经》两首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把握《诗经》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真切表达,提升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
“氓”,读作méng,在古汉语中本义是“民”,诗中指男主人公。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它是征战归来的边防士兵所赋的一首诗。
诗歌题目取自首句的前两个字。
“薇”,野菜名,即野豌豆苗。
1.《氓》卫国民歌。
卫的都城在河南朝歌(淇县)一带。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弃妇诗。
春秋时期,虽然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在婚姻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已经形成了。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里,妇女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氓》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造成的压迫。
2.《采薇》此诗作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周)懿王时,王室逐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
……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氓.之蚩.蚩( ) ②匪我愆.期( ) ③将.子无怒( )④乘彼垝垣..( )⑤尔卜尔筮.( ) ⑥于.嗟鸠兮( )⑦犹可说.也( )⑧自我徂.尔( ) ⑨淇水汤.汤( )⑩渐.车帷裳.( )夙.兴夜寐( ) 咥.其笑矣( )隰.则有泮.( ) 岁亦莫.止( ) 狁.之故( )不遑.启居( ) 王事靡盬.( ) 小人所腓.( )雨.雪霏.霏( ) 象弭.鱼服(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陨(yǔn)殒(yǔn)鸠(jiū)鸩(zhèn)糜(mí)縻(mí)靡(mǐ)睽(kuí)揆(kuí)骙(kuí)3.重点词。
《氓》(1)垝垣..:(2)涟涟..:(3)罔极..:(4)愆期..:(5)沃若..:(6)徂尔..:(7)汤汤..:(8)咥.其笑矣:(9)总角之宴.:(10)来即.我谋:(11)以我贿.迁:(12)渐.车帷裳:(13)载.笑载言:(14)女也不爽.:(15)言笑晏晏..:(16)静言思之....:(17)不思其反....:(18)亦已焉哉....: 《采薇》(19)不遑..:(20)启居..:(21)烈烈..:(22)迟迟..:(23)孔疚..:(24)业业..:(25)霏霏..:(26)翼翼..:(27)今我来思.:(28)小人所腓.:(29)薇亦作.止:(30)岁亦莫止.: 4.通假字。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 氓第2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氓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点难点]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4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学习内容][预习提高][正音释义]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猃狁(xiǎn yǔn )之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我行不来(lài):无人慰问。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yù)雪霏霏:下雪。
[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yù),名词作动词,雨雪犹“落雪”。
[古今异义]⑪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⑫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文本探究]读《采薇》,思考下列问题:1. 这首诗共六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写了什么内容?2.《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3.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4. 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归纳诗歌主旨【合作探究】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氓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氓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2. 鉴赏《氓》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氓》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每章情节。
2.《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叙述故事的?
【合作探究】
1. 《氓》中女主人公情感有何变化?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而她的丈夫
“氓”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找出《氓》中比兴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文中的比兴有何作用。
3.《氓》中多次写到“淇水”有何作用?
【当堂达标】
阅读《诗经•硕鼠》,回答问题。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 对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三岁贯女.(通“汝”,你)
B. 逝将去.女(前往)
C. 适.彼乐土(到)
D. 莫我肯德.(施恩)
2. 这首诗歌通篇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3. 诗中反复咏唱的“乐土”“乐国”“乐郊”,表达了奴隶们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氓》。
2.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氓》和《采薇》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氓》和《采薇》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思考领悟《诗经》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手法。
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
《氓》,偏重叙事;《采薇》,偏重抒情。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
那么,我们要读懂《氓》(《诗经·卫风》)抒发了什么情?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采用了什么手法?《采薇》(《诗经·小雅》)抒发了什么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好在哪里?二、鉴赏评价《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和谐。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
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
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
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4氓
<<诗经·氓 >>教课设计学习课时建议: 2 课时。
学习目标:1.正确掌握要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认识要点字词所包括的文言现象。
2.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正确掌握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诗经的地位。
3.掌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惨剧的本源。
学习要点、难点:要点文言实词及文言现象难点女主人公爱情惨剧的本源教课构思:1.依照预习案通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深味古代爱情的心酸。
2.达成预习自测题:全部题目都书面达成。
3.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边“我的疑问”处。
4.部署小作文题目。
让学生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予以评论。
(一)预习案一.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应了公元前11 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中期的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本来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 世纪的春秋期间,共 305 篇,因此又称“诗三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 15 国风,多数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代常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派别,后代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可是再以后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天壤之别,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报首弄姿”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这是古文中三种写作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也就是表达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惹起所咏之辞也。
借物咏物二、整体感知:1、思虑该用如何的感情与语气朗诵这首诗。
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氓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氓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体会诗中重章叠句与借景抒情的手法。
2. 分析并鉴赏《采薇》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思想感情。
【课前先知】1.背景补充:《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周代北方的玁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诗中写出了从军将士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
2.重章叠句:“章,音乐名称。
‘乐竟为一章’,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一是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一是突出了主题。
【自主学习】1. 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合作探究】1.《采薇》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2.《采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当堂达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岁亦莫.止()玁狁..之故()()四牡骙骙..()雨.雪霏霏()王事靡盬..()载.渴载.饥()象弭.鱼服()小人所腓.()【作业】《采薇》最后一章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对诗中的意境加以联想和想象,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改写最后一章。
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 氓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氓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重点难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内容】[知识]1、题目解说《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
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
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明代文学家朱熹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4课《诗经 卫风 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卫风·氓》【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诗经》基本常识,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仆人公简单的心情和人物性格,了解叙事诗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争辩法【教学时数】两课时一、导入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如: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⑤生命诚贵重,爱情价更高。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
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
《氓》诗中的女仆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
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国风”,民间歌谣。
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4课《氓》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4课《氓》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4课《氓》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4课《氓》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班级:;小组: ;姓名: ;评价:;课题《诗经》两首—-《氓》课型新授课时2主备人审核人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4、把握比兴和对比的手法.重点难点掌握重点词语方法诵读、讨论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一)、了解《诗经》: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谓之‘思无邪’”。
2、《诗经》的分类:①《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 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教师或学生课堂随笔、后记等。
【诗经】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关键字】诗经诗经.氓课题诗经.氓设计教师授课教师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重点难点1.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教法教具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目标定向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自学指导(一)诗歌知识1、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
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
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
《诗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学案导学:教师导入确定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2 固定称谓“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文学上的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孔子六艺(也可称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3 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
第1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4、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
1、掌握诗中人物形象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三.学习难点:
四.学法指导:
五.学习过程:
㈠自学导航:
1.弄清作品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2)多为四言诗,兼有杂言。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2.给加点字注音
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
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
..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咥.其笑矣()隰.则有泮.()言笑晏.晏()躬自悼.矣()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写出本诗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4.梳理诗歌脉络
(1)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2)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相恋(一、二章)
A、内心感情基调:______________
B、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____________(第三、四、五章)
A、内心感情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
B、手法:______________。
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三部分:决绝(第六章)
A、内心感情基调:清醒、刚烈
B、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C、手法:比。
抒情。
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
5.概述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同上
合作探究
(一)理解鉴赏
(1)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写出诗中的句子。
(2)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
(3)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写出句子。
(4)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
(5)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二)主题探究
(1)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2)你认为真正的爱情应是什么?
(3)你还熟悉那些爱情故事,他们身上哪些优点令你感动?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拓展延伸
(一)歌曲欣赏:小二郎——侯高俊杰 -
午后的阳光洒落在石板上宁静的村庄蝉声依然悠扬斜阳的坡上透着花的清香风吹动金色的麦浪
河流向远方载着我的梦想前进的路上拥有爱的力量甜蜜的记忆萦绕在我身旁散发着美好的时光
远处的地平线上风车不停转动北极星斗划破天穹指引我的方向每一个角落充满希望的诱惑想要一双翅膀带我飞越梦想的海洋手中的铅笔还在绘制我的未来
太多的道理告诉我们该遵循的教诲应该怎么做才能收获的更多每当微风吹过让我想起那首歌
小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读着一卷卷的诗篇看过一页页的寓言
小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望着朦胧胧的月亮许下一堆堆的愿望
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小二郎你是我的好榜样
小二郎那个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读着一卷卷的诗篇看过一页页的寓言
小二郎那个小二郎你是我的好榜样望着朦胧胧的月亮许下一堆堆的愿望
(二)今日爱情观:
爱是一种默契,爱是一种牺牲,爱是一种谅解,爱是一种吸引,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能力,爱是一种创造,爱是敬畏,爱是神圣,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爱更是一种责任。
爱的前部分是风花雪月,中
部分是柴米油盐,后部分是永恒所谓的爱情。
(三)名人谈爱情:
1.邓颖超的爱情观:“爱情是默契,是彼此的信任,是同舟共济和相互原谅,是平安时期的忠诚,又是艰难时期的相依,是相同的文化修养和融合的精神生活,是心灵的契合和交流。
”。
2.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的亲昵。
3.别林斯基说:“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想把幸福大厦仅仅建立在爱情之上,并在内心指望自己的一切意愿都得到充分满足,他将是不幸的柏拉图认为:心灵像一驾马车,它由三部分组成:驭者与两匹马,驭者是理智,一匹是不驯的劣马,一匹是听话的好马,好马是意志冲动,劣马是情欲,好马“能自治,知廉耻”,是正确见解的朋友,而劣马“靠鞭打才能勉强驯服”。
这匹马朝着肉欲的宴席疾驰,沉湎于享乐之中。
(四)请你拟一句爱情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