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各章节重点精编资料

合集下载

诊断学重点整理(2.1)

诊断学重点整理(2.1)

诊断学重点整理 2.1第一篇:症状诊断一、发热【机制】1、致热原性发热:外致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等。

1、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损伤、中暑、安眠药中毒等;产热过多,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持续状态等;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慢性心力衰竭等。

【病因】1、感染性发热:各种微生物病原体侵入人体可致感染性发热。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临床上最常见,约60%以上。

2、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大手术后,内脏出血,大面积创伤,烧伤;心肌梗死,肺梗死;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中暑、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外伤,颅脑占位性病变等。

4)引起产热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等。

5)引起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先天汗腺缺乏、慢性心力衰竭。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低热、神经性低热、更年期综合征。

【临床分度】以口测法为主,按发热的高低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0℃以上。

【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和斑疹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波动在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二、疼痛1、胸痛【胸痛常见病因的鉴别】【病因】1、腹部疾病1)腹膜炎:由胃肠穿孔引起者最常见。

特点:疼痛一般位于炎症所在部位,长因加压改变体位而加剧,呈持续性锐痛,病变部位有压痛、反跳痛与腹肌紧张,肠蠕动音减弱或消失。

诊断学各章节重点

诊断学各章节重点

加油驿站七诊断学各章节重点(1~6周)第一篇问诊第二章1.问诊的内容。

第四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发热;吸收热;内源性致热原;热型;稽留热的定义。

2.致热原的分类。

3.各种热型及临床意义。

4.发热分度。

第三节水肿1.水肿的定义2.水肿发生的主要因素3.心,肾,肝源性水肿发生机制与特点4.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第四节咳嗽与咳痰咳嗽咳痰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第五节喀血喀血常见病因及诊断要点第七节发绀1.发绀的定义2.发绀的病因及分类第八节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概念2.肺源性呼吸困难得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3.心源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得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得机制5.kussaul呼吸的特点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触诊方法;叩诊方法(直接,间接);叩诊音第二章一般检查1.测量体温的3种方法(口,肛,腋)及其正常值2.表浅淋巴结分布第三章头部1.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症2.眼球运动检查方法3.对光反射,集合反射4.扁桃体增大的分度第四章颈部1.甲状腺检查方法及分度2.气管检查方法;偏移的临床意义第五章胸部及肺检查第一节至第三节1.语音振颤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2.肺下界的叩诊方法及临床意义3.正常呼吸音的产生机理,听诊部位4.啰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心电图篇一、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额面六轴系统2、心电图导联体系3、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胸导联V1 ~V6二、心电图测量1、等电位线2、心率的测量3、各波段振幅和时间的测量4、平均心电轴测定方法:目测法(主要)、作图法、查表法正常心电轴范围为--300~+900之间,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

5、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P512-5146、心房、心室肥大7、右心房肥大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8、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9、心肌缺血与ST—T改变10、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缺血型心电图改变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五、心肌梗死1 、心梗分期2、心梗三大心电特征3、异常Q波诊断标准4、缺血性T波特征5、损伤型ST段特征6、心绞痛心电变化特征7、前间壁、下壁心梗异常Q波导联8、诊断心梗最有价值的波形:坏死性Q波第二临床学院05级眼耳鼻喉口皮法级委学习部学习小组2 008-4-8(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诊断习题一、名词解释血液检验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液中出现杆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核左移。

3、Auer小体: 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

4、类白血病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5、核右移: 外周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核右移。

6、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7、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肾功能检测(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9.莫氏试验(浓缩稀释试验);在日常或特定的饮食条件下,观察病人的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用以判断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方法(莫氏试验)。

10.肾前性氮质血症11.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腹水,循环衰竭所至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致少尿,此时BUN升高,肌酐升高不明显, BUN/Cr( mg/dl )>10:1,经扩容尿量多能增加,BUN可自行下降。

尿常规12.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的PH,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呈多形性改变13.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14.血红蛋白尿: 又为溢出性蛋白尿,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15.乳糜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16.管型: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17.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中毒炎症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的蛋白尿18.肾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资料讲解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资料讲解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第四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发热[ 概念]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一)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第四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发热[ 概念]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一)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诊断学重点内容(8页)

诊断学重点内容(8页)

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5)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6) 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4)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3、牵涉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胸痛原因: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胸痛问诊要点:1)发病年龄与病史2)胸痛的部位3)胸痛的性质,灼痛,压榨性痛,刺痛,濒死感4)胸痛的持续时间5)胸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6)伴随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咳血,吞咽困难,面色改变等5,胸痛常见病因的鉴别:特点胸壁疾病胸膜病变心绞痛,心肌梗死食管,纵膈疾病部位固定于病变处.带状疱疹沿神经走向,不越过正中患侧腋中线肺底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牵涉至左肩,左臂内侧胸骨后线性质隐痛或剧痛.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痛或灼痛干性胸膜炎为尖锐刺痛压榨样伴窒息感,心肌梗死时更剧烈食管炎为烧灼痛;纵膈肿瘤为闷痛持续时间不定.带状疱疹可持续数周粘连性胸膜炎为长期钝痛心绞痛短暂(<15分钟)心肌梗死时长纵膈肿瘤呈持续性且逐渐加重影响因素压迫局部或胸廓活动时加剧咳嗽,呼吸时加剧心绞痛诱因明显,含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心肌梗死诱因不明显,含硝酸甘油不明显吞咽食物时出现或加重(肺梗死为突然剧烈胸痛伴呼吸困难和紫绀,)6, 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7、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①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空腔脏器扭转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化学刺激;肿瘤压迫和浸润;②腹腔疾病的牵涉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腔浆膜引起的腹痛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绞痛;④其他原因,如过敏性紫癜时的肠管浆膜下出血.8,腹部检查,以触诊为主.9,咳嗽或咳痰伴咯血,忤状指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咳嗽伴声音沙哑3个月,右锁骨上窝处1个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诊断为肺癌. 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炎支气管扩张时,可见:咳嗽或于夜间变动体位时加剧;咳嗽伴咯血;痰液放置分层.咳痰颜色呈铁锈色丝痰见于肺梗死.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11,咯血量的划分:每日咯血量在100ML内者属小量咯血;咯血量在100~500ML者属于中等量咯血;咯血量超过500ML者属大量咯血.▲12,咯血与呕血区别鉴别咯血呕血病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症、胃炎、胆道出血等。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知识点

诊断学重点第一章问诊一、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最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的时间。

如“反复上腹隐痛5年,大便色黑一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年。

”3.现病史: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需详细询问及记录。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主要症状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或加重的因素等。

(3)伴随症状。

(4)病情发展与演变。

(5)诊治经过。

(6)一般情况。

4.既往史:患者既往的健康情况及患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接种、对药物及食物的过敏史等。

询问有无传染病及地方病史。

5.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神经精神系统、肌肉骨骼系统。

6.个人史: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及性病史。

第二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病因:(1)感染性发热: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及斑疹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3.伴随症状:伴口唇单纯疱疹: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间日疟等。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1.咳嗽特点:金属声调咳嗽可因纵隔肿瘤或支气管癌等直接压迫气管所致。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症状学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5.色素沉着 生理情况下,身体的外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处皮肤色素较深。如这些部位的色素明显加深,或其他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则提示为病理征象。
6.色素消失 临床上常见的色素脱失有白癍、白瘢及白化症。
二、湿度
观察皮肤有无出汗或干燥。夜间睡后出汗为盗汗,多见于结核病。手脚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见于休克和虚脱患者。
营养状态的分级:
1.良好: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肩胛部和股部肌肉丰满。
2.不良:皮肤粘膜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驰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和髂骨嶙峋突出。
3.中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色素环,外缘清晰,内缘模糊,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五、检查耳时要注意外耳,中耳和乳突,乳头处有无红肿,压痛,因乳突化脓性炎症在严重时可继发脑脓肿或脑膜炎。
中度: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的组织下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外,胸腔、腹腔等浆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部亦可见严重水肿。
九、皮下结节 检查皮下结节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 淋巴结
三、弹性
皮肤的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所含液量有关。检查皮肤弹性时,常选择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以拇指和示指将皮肤提起,松下后如皮肤皱褶迅速平复为弹性正常,如皱褶平复缓慢为弹性减退。
四、皮疹
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检查皮疹时应仔细观察和记录其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生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等。临床上常见的皮疹有以下几种。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

诊断学重点重点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二单元缺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第一章常见症状一、发热1.生理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2.(简答)病因(1)感染性发热: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2)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大面积烧伤;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心肌、肺、脾等脏器的梗死或肢体坏死等;组织细胞坏死与细胞破坏,如肿瘤坏死、白血病。

②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

③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甲亢、严重脱水。

④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机械性:如脑出血、脑外伤;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3.(填空)发热的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4.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见于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见于布鲁菌病。

二、胸痛1.胸痛的性质(1)带状疱疹呈阵发性的灼痛或刺痛(2)食管炎常呈灼痛或灼热感(3)心绞痛常呈压榨痛,可伴有窒息感2.体格检查(1)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急性变可有自发性胸骨痛与胸骨压痛。

(2)自发性气胸患侧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三、腹痛1.腹膜炎由胃、肠穿孔引起者最常见。

2.腹痛的性质与程度(1)消化性溃疡常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隐痛或灼痛,如突然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疼痛,可能并发急性穿孔。

(2)胆石症、泌尿道结石及肠梗阻的绞痛相当剧烈,病人常呻吟不已,辗转不安(3)剑突下钻顶样痛是肠道蛔虫梗阻的特征。

(4)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

诊断学全套重点总结【分章节】

诊断学全套重点总结【分章节】

诊断学全套重点总结【分章节】第一章:诊断学简介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诊断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各种临床检查和诊断手段来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临床检查在这一章节中,详细介绍了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可以通过血液、尿液和组织等样本来检测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则是运用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病史采集与分析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如何采集和分析患者的病史信息。

合理、全面地采集患者的病史对于正确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通过询问患者和了解其病史,可以获取到诊断所需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准确的诊断判断。

第四章: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指通过各种特殊的检查方法来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以辅助诊断。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检查、放射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患者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第五章:诊断学原理与技巧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诊断技巧。

诊断学基于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结合各种检查手段和病史信息来进行诊断。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诊断学的原理和一些常用的诊断技巧,帮助医生提高准确诊断的能力。

第六章:错误诊断与防范诊断中存在错误的可能性,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常见的错误诊断类型和防范措施。

通过了解这些错误类型和防范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错误诊断的发生。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诊断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掌握好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诊断学重点精华

诊断学重点精华

第一篇问诊第一章问诊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得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问诊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生育史。

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现病史内容:①起病情况;②患病时间;③主要症状的特点;④病因与诱因;⑤病情的发展与演变;⑥伴随病状;⑦诊治经过;⑧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第四章常见症状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热病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C °;中等发热:38.1-39C °;高热:39.1-41C °;超高热:41C °以上。

【热型】1.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高水平数天、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 ℃。

(伤寒、斑疹伤寒、肺炎)2.弛张热(败血症热):体温在39 ℃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在正常水平以上。

(败血症、风湿热、脓肿、严重肺结核)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

(布氏杆菌病)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

(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6.不规则热: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

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诊断学重点知识汇总(一)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二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 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诊断学基础重点

诊断学基础重点

第一章 常见症状一,重点名词:稽留热 放射痛 呼吸困难 心悸 黄疸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发热的原因.2,发热的三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各种热型特点.3,急性腹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急性腹痛与慢性腹痛的鉴别特点.4,慢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5,诊断右心室衰竭引起水肿,肾源性水肿和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必备条件. 6,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表现.7,紫绀的概念,临床分类及意义.8,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9,腹泻的发病机理;急性,慢性腹泻的特点.10,黄疸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11,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及表现;意识障碍的分度.三,一般掌握:1,颅内病变与颅外病变的鉴别要点;颅压增高的症状及体征.2,引起头痛的常见颅内及颅外病变.3,胸壁痛和胸内器官疼痛特点.4,全身性水肿的常见病因;局限性水肿的常见病因.5,咳嗽的概念,及问诊要点;引起咳嗽的病因.6,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熟悉大量咯血的常见病因.7,心悸的概念及引起心悸的常见病因.8,呕吐的病因及分类;熟悉呕吐的临床表现.第二章 问诊一,重点名词:视诊 叩诊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主诉,现病史概念及内容.三,一般掌握:1,问诊十项内容;2,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一,重点名词: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四诊的概念和分类;叩诊音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第四章 一般检查一,重点名词:蜘蛛痣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正常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常见面容与表情,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 2,皮肤及粘膜常见体征;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以及检查内容.三,一般掌握:1,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第五章 头部检查一,重点名词:征二,一般掌握:一,扁桃体肿大的诊断标准及头部检查内容.二,头部各器官检查顺序;口腔粘膜及舌异常的临床意义.第六章 颈部检查一般掌握:1,甲状腺的检查方法.2,颈部血管的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颈僵直,颈部活动受限的临床意义.第七章 胸部检查一,重点名词:桶状胸 Kussmaaul 呼吸 触觉语颤 粗糙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包摩擦感 奔马律 水冲脉奇脉 肝颈静脉回流征 Austin —Flint 杂音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胸部的自然标志;肺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和内容;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和内容及血管检查的内容及方法.2,正常血压值,异常血压值;杂音听诊的注意事项.第八章 腹部检查一,重点名词:Murphy's sign 肠鸣音 振水音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腹部分区法及体表标志;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和内容.2,腹部肿物触诊的注意事项.第九章 肛门,直肠和生殖器检查一,重点名词:手震颤 舞蹈症 手足搐搦二,一般掌握:1,脊柱,四肢的检查内容.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一,重点名词:病理反射二,一般掌握:1,常见的生理反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第二篇 实验诊断第一章 血液检查一,重点名词:中毒颗粒 红细胞沉降率 网织红细胞二,一般掌握:1,血液检查各项检验的内容及正常值.2,各项检验的临床意义.第二章骨 髓细胞检验一般掌握:1,骨髓穿刺的适应证,穿刺部位.2,骨髓穿刺的方法;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的特点.第三章 尿液检查一,重点名词: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尿液理学检查的特点,化学检查的各项正常值.2,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第四章 粪便检查一,重点名词:潜血试验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粪便检查的目的及内容,显微镜检查的内容.2粪便潜血阳性的临床意义.第五章 脑脊液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一,重点名词:漏出液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腰穿及腹膜穿刺的适应症.2,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的分类及其鉴别.3,脑脊液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第六章 免疫学检查一,重点名词:酶黄疸分离现象 免疫球蛋白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抗链球菌溶血素测定的正常值,临床意义;2,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验的临床意义. 第七章 酶学检查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各种酶学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第八章 肝脏功能检查一,重点名词:结合胆红素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肝功能检查的适应症.2,肝功能检查的内容;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胆红素代谢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第九章 肾功能检查一,重点名词:内生肌酐清除率 非蛋白氮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肾功能检查的适应症.2,肾功能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第十章 内分泌检查一般掌握:1,血糖和葡萄糖耐量正常值.2,血清T3,T4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第十一章 血清电解质与血气分析一般掌握:1,血气分析的适应症.2,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第三篇 X 线诊断第二章 呼吸系统一,重点名词:肺纹理 渗出 支气管气像二,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呼吸系统正常X 线表现2,胸部病变的基本X 线表现:(1)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2)肺部病变:渗出与实变,增殖性病变,纤维性病变,钙化,肿块,空洞与空腔(3)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与液气胸,胸膜增厚,粘连,钙化三,一般掌握:1,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 线诊断.第三章 循环系统一般掌握: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 线表现2,掌握心脏,大血管病变基本X 线表现:(一)心脏及各房室增大(二)主动脉的改变(三)肺血管的改变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X 线诊断.第四篇 心电图,超声波,纤维内镜 第一章 心电图一,重重点点掌掌握握:1,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心肌梗塞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诊断;心肌梗塞心电图演变及分期.2,急性,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特点.二,一般掌握:1,心电图的检查方法.2,心电图的测量方法;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及正常值.3,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样题:1.对心脏检查(特别是视,触,叩,听诊)必须做到的几点是什么2.何谓潮式呼吸及间停呼吸其临床意义是什么3.试比较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变化.4.对于一个腹痛患者的诊断,你应该想到些什么5.中心型肺癌的X线平片与体层摄影有哪些表现。

诊断学重要章节汇总讲解

诊断学重要章节汇总讲解
4
2021/8/11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从礼节性交谈开始—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缩短医患间距离。
有序的病史询问—有目的、层次、顺序。
避免暗示和逼问病史—影响病史资料的真实性。
避免专业性强的医学术语—导致患者理解错误。
注意病史的真实性—姓名、病因、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

注意医生的仪表与礼节—穿着、表情、语言、举止等。
诊断学-常见症状及其问诊要点
症状和体征的概念
当机体在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的基础上发生 改变时,病人主观上 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不 适感觉称之为症状(Symptom),如疼痛、 乏力、食欲减退等。经体格检查客观发现到的 异常表现称为体征(sign),如肝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杂音等。本章仅叙述一些常见症状 及其问诊要点,目的是启发学员了解症状分析 对诊断的重要意义。
发热的发生机理
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 合物等通过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如白介素(IL-1)、肿瘤坏 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系统体格检查的顺序和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临床意义。
熟悉血、尿、便等常规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以及正常和异常心电图的图象分析。
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学会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并提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一章 诊断疾病的步骤
第二章 临床思维方法
第三章 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重点

诊断学第一篇绪论一、名解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虚弱疾病。

2 、亚健康状态在疾病形成的过程中,人体的机能减退,出现乏力肌肉关节酸痛情绪低落脏器功能减退等,但尚未达到诊断疾病的程度。

3 、疾病是人体在外界坏境与内在的疾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活活动障碍。

二、综合1、临床诊断的基本形式:a病因诊断b病理解剖学诊断c病理生理学诊断d综合诊断e 临时诊断。

2 、临床诊断的方法: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第二篇诊断学基础第一章总论1、诊断(diagnosis):是指通过病情学及其他检查手段以判断疾病的本质与名称。

2 、症状:指疾病作用于机体,致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不舒服的感觉。

3 、体征:是体格检查所发现的异常表现,是医师或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4 、诊断学检查的内容:a病史采集b症状诊断c检体诊断d实验诊断e器械检查f影像诊诊断学第二章常见症状一、名解:1、发热: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是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至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称为发热(fever)。

2、牵涉痛:由内脏或深在组织病变引起,在体表某一部位出现疼痛。

3、呼吸困难(dyspnea)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参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

4、呼吸困难(dyspnea)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参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

5、咯血(hemoptysis)指喉及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由口腔排除的表现。

6、呕血(hematemesis)指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由口腔呕出,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临床表现。

7、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因颅脑疾病或严重全身性疾病损伤大脑皮层及皮下脑干网状系统,导致这种应答能力减退或消失。

诊断学重点内容

诊断学重点内容

诊断学重点内容绪论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6)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5)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胸痛原因: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6, 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7、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①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腔脏器炎症;空腔脏器扭转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腔或脏器包膜牵张;化学刺激;肿瘤压迫和浸润;②腹腔疾病的牵涉痛,如肺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③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时毒素刺激腹腔浆膜引起的腹痛或铅中毒引起的肠绞痛;④其他原因,如过敏性紫癜时的肠管浆膜下出血.9,咳嗽或咳痰伴咯血,忤状指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咳嗽伴声音沙哑3个月,右锁骨上窝处1个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诊断为肺癌. 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炎支气管扩张时,可见:咳嗽或于夜间变动体位时加剧;咳嗽伴咯血;痰液放置分层. 咳痰颜色呈铁锈色丝痰见于肺梗死.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直径约3~5mm)13,、呼吸困难定义: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1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表现为: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②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时,因急性肺淤血常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入睡后感到气闷而被憋醒,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6、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①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致SaO2降低引起.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诊断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第四章常见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等;体征是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有的体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医生也能检查到,既是症状又是体征,如发热、水肿等。

症状学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症状上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线索和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几个症状而做出错误的诊断。

第一节发热[ 概念]正常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

发热(狭义):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体温中枢受损、散热障碍或产热异常导致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相应的调定点,为被动性体温升高。

生理性发热: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导致体温升高,是暂时性的。

发热(广义):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病因] 感染性、非感染性及不明原因(一)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常可引起发热。

常见于: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痫,一般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诊断学重点内容

诊断学重点内容

诊断学知识点绪论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3、诊断学内容第一篇常见症状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3、咯血定义,4、咯血与呕血区别5、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8、胸痛的病因,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第二篇问诊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怒张的定义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7、桶状胸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18 、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19、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20、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ECG表现。

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24钟摆律,胎心律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PDA,RBBB,ASD—“固定”)26、左心室舒张期奔马律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27、OS及心包叩击音的意义28、心杂音分析内容,29、器质性与功能性杂音的区别30、Austin Flint 及Graham Steell的定义,31 连续性杂音的意义32、异常脉搏,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低血压33、左、右心衰时的症状和体征,心功能级别(心功能不全度数)的判定原理及标准34、二狭,二闭,主闭(周围血管体征),主狭的综合体征35、腹部膨隆的意义,36、腹壁静脉方向(上,下腔梗阻,门脉高压,正常)36、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及意义(板状腹,揉面感,压痛点,反跳痛,麦氏点,胆囊点)37、腹部包块的检查内容,38、液波震颤的意义39、肝、脾触诊的方法,正常大小,40、莫菲氏征及胆总管渐进阻塞征41、泌尿系有炎症时的压痛点,42、肝上界位置、脾界,及浊音宽度43、移动性浊音及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44、振水音的意义,45、肝硬化肝功能失低偿期,门脉高压的全身综合体征46、胃肠穿孔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的综合体征47、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偏瘫和交叉瘫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各章节重点
加油驿站七
诊断学各章节重点(1~6周)
第一篇问诊
第二章
1.问诊的内容。

第四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1.发热;吸收热;内源性致热原;热型;稽留热的定义。

2.致热原的分类。

3.各种热型及临床意义。

4.发热分度。

第三节水肿
1.水肿的定义
2.水肿发生的主要因素
3.心,肾,肝源性水肿发生机制与特点
4.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
咳嗽咳痰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第五节喀血
喀血常见病因及诊断要点
第七节发绀
1.发绀的定义
2.发绀的病因及分类
第八节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概念
2.肺源性呼吸困难得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
3.心源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得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得机制
5.kussaul呼吸的特点
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
触诊方法;叩诊方法(直接,间接);叩诊音
第二章一般检查
1.测量体温的3种方法(口,肛,腋)及其正常值
2.表浅淋巴结分布
第三章头部
1.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症
2.眼球运动检查方法
3.对光反射,集合反射
4.扁桃体增大的分度
第四章颈部
1.甲状腺检查方法及分度
2.气管检查方法;偏移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胸部及肺检查
第一节至第三节
1.语音振颤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2.肺下界的叩诊方法及临床意义
3.正常呼吸音的产生机理,听诊部位
4.啰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心电图篇
一、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额面六轴系统
2、心电图导联体系
3、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aVL、aVF;胸导联V
1 ~V 6
二、心电图测量
1、等电位线
2、心率的测量
3、各波段振幅和时间的测量
4、平均心电轴测定方法:目测法(主要)、作图法、查表法
正常心电轴范围为--300~+900之间,Ⅰ、Ⅲ导联主波方
向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向右偏。

5、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P512-514
6、心房、心室肥大
7、右心房肥大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
8、右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
9、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10、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缺血型心电图改变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

五、心肌梗死
1 、心梗分期
2、心梗三大心电特征
3、异常Q波诊断标准
4、缺血性T波特征
5、损伤型ST段特征
6、心绞痛心电变化特征
7、前间壁、下壁心梗异常Q波导联
8、诊断心梗最有价值的波形:坏死性Q波
第二临床学院05级眼耳鼻喉口皮法级委学习
部学习小组
2 008-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