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合集下载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12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12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12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精选12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篇1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教学做合一”从义到特质到具体方法一整套教学理论,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学做合一”在内的“生活教育”,并使其达到最高水平。

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不难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难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闯新道的开拓精神、勇于实践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的教育和感染。虽然“教学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

学习陶行知的精神后,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

谈《陶行知教育名著》的教学思想

谈《陶行知教育名著》的教学思想

谈《陶行知教育名著》的教学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著》包括了他的三本重要著作:《我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概论》

和《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具体步骤》。陶行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

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下是他的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以学生为本:陶行知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设计教学

内容和方法。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潜力,教育应该注

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2. 注重实践教育:陶行知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通过

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3. 培养创造力: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他主张要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鼓

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独特才能和兴趣。

4. 基于爱的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怀之上。他认为教育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以及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

友和引路人,与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帮助他们充分发展。

5. 适度引导与自主学习: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既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指导,又要尊

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他主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和

指导,但也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成

就感。

总的来说,《陶行知教育名著》的教学思想强调以学生为本、实践教育、培养创造力、基于爱的教育和适度引导与自主学习等要素,这些思想在当今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重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最终五篇)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最终五篇)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最终五篇)

第一篇: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能引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不断进修,不断面对教学中的变化,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位专业人员。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读了他老人家的书,使我很有感悟。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可以说,“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中无时无刻不蕴含着教育,而世界充斥着生活,也就到处是教育;生活的场所是社会,那社会也就是教育的场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以书本为中心,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反观素质教育的现状,面对家长的期望,考试的压力,升学的重荷,教师和学生可谓身心俱疲,学校教育似乎走入两难的境地:

1、教育与生活脱节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升学考试的成绩成了学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教师的生命线。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人们普遍默认的口号却是“成绩是生命”、“考试才是硬道理”。不久前曾看过一则新闻,说某地的中学响应教育政策,不再补课,这一来,学生家长却不依了,又是写请愿书,又是按手印,纷纷联名要求开补习班,这让学校很难做。这种种情况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和考试的机器,学习成了学生唯一的生活内容,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

作为教师,早就熟知陶老先生的大名,不过却是第一次拜读他老人家的文章,领会他的经典教育理论。

细细品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仿佛在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讲述他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以及他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使我不禁为自己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的落后和愚昧无知而汗颜。

因此我由刚开始的好奇应付阅读,到及时记录阅读中引发的真切感想,再到对难以理解的地方能一遍两遍地反复阅读。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乏,认识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陶老先生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剖析,对教育理论的透彻研究,对今天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更是为我们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就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在我们的心田。

下面谈一谈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

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论,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4篇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篇1

假期,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我觉得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读完本书,回想自己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我心潮起伏,难于平静。简要谈谈读后感。

一、和学生共同学习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教师非常愿意我们的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希望。当今的社会日心月异,信息量瞬息万变,不断地在更新。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不能固步自封,守着老教材、老教法贻误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有教师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可是桶再大也不可能取之不尽,要不断的往桶里注入新的水才行!

记住这点,我平时就注意积累,遇到需要时更要不怕麻烦地寻找答案,不断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我利用一切时间,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对得起教师的职业称号,对得起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新教改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相长,从容正视学生求知若渴、跃跃欲试的目光?并在教学中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与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胸怀与奉献精神通过实践,我发现只有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才能够让我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我学会思考,能够使我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让我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从而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在无形中提升我的品位,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我的学生敢于求实创新。

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3篇

 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3篇

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3篇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下面是带来的陶行知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竖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光辉的胜利彼岸!

篇二: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5篇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5篇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5篇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篇1

我专心研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我想我会再一次去阅读,反反复复地将先生的思想精髓内化于心,直到真正能指导我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止!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我谈谈两点感想: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得的知识与现实应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我们的春游,带着孩子来公园之前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园,孩子扔垃圾的时候,老师有时却熟视无睹,这不是“教学与做”分离吗?这应该引起我们老师注意,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否则,学校学的知识就变得贫乏,苍白无力。

陶行知先生又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知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因材施教”吗?。

师德感言陶行知范文

师德感言陶行知范文

师德感言陶行知范文

首先,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爱和尊重。他常说一句名言:

“没有真正爱孩子,怎能谈教育?”这句话道出了他对教育的根本态度,

他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和信任基础,只有师生之

间的深情相处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待学生,陶行知极尽细致,他从心理、生理、情感等方面关心、照顾、教育学生,他对每个学生都充

满了关爱和温暖。正因为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这样的,所以他在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真实的榜样。他自始至终都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他自己要先做好一个学生,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他坚守道德底线,要求自己守信处事,言行一致,讲求诚实守信,对学生示范做一个品

质高尚、具有道德操守和人格魅力的人。陶行知特别强调,教育者要从学

生的行为以及学习状态中获得快乐,而非权威和道德的满足。他时刻提醒

自己时刻保持谦虚、清正、礼敬、慈悲、勤勉等品质,以身作则地影响和

引导学生。

再次,陶行知注重教育和个体培养的和谐统一、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在全面的素质上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他十分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他要求学生不仅要取得优异的成绩,更要形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他对学生不仅要求学生有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独立性和合作能力。他提倡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社会、参与社会,不仅教会学生所学本领,更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他的教育观念之丰富,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陶行知的师德感言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教育,他的教育方法和价值观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矢志不渝的,是对这个国家,能“焕一时之新颜,成一派之新学,立一世之新风”的希冀。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7月25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逝世75周年纪念日,斯人已逝,但其思想依然像一盏明灯,对今天的教育思想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想到终于有了前行航向,陶行知兴奋得直接取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之说,对“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深信不疑,把“陶文濬”改为“陶知行”。

坚持“做”才是教育进步的核心。他积极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信奉“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

这份以“做”为逻辑起点的初衷,是陶行知一生最可贵的坚持,也是各种创造、生化、淬炼的基础。可以说,在创新这方面,陶行知甚至比杜威的步子迈得还大。

此时的他,已不再亦步亦趋于杜威,而是看出中国国情下的教育之路,绝非盲从任何权威所能解决,一切得由自己选择。这样,在人生走到第四十三个年头时,他再一次给自己改名“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唯有实践才能有真认知。

“一道题目,三个名字”。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做”是培养现代公民的出发点,亦是归宿地。

陶行知矢志不渝的,是对这个国家,能“焕一时之新颜,成一派之新学,立一世之新风”的希冀。

他走过王阳明,走过杜威,用三个名字,证悟一道“知行难题”;并于此中,见证我国教育在内忧外患中的求索和改革之路;还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完成了一场教育现代化的救赎运动。

《陶行知》读后感范文(精选18篇)

《陶行知》读后感范文(精选18篇)

《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读后感范文(精选18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读后感篇1

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陶行知》读后感。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寄托在下一代人的素质上的,现实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最突出的一条是创新能力。

而我们的现行教育是应试教育,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的师生们哪里还顾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且不说美国、英国等国,单是日本、德国等国家能在二战的废墟上快速崛起,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国外教育的现实无情地让我们思考,如果中国的教育再这样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凭什么在世界舞台上与他国同台竞争?而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老先生就已提出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多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多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

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

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

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

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

原文一:“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从而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态度,师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师要用心向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从学生身上所

隐藏的无穷的创造力中汲取和丰富自身的创造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将每个学生培养成才。《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

"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箴言读后感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箴言对于中国教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箴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对于家长

和教师来说都是宝贵的教育经验。在读完陶行知的教育箴言后,我

深受启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陶行知强调“以爱为教育的基础”,他认为只有在爱的

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

对我的爱和支持让我感到无比幸福和安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父母和老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

理解。只有在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培养出健康的

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陶行知强调“以实践为教育的出发点”,他认为只有通

过实践,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让我深受启发,教育

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

他们通过实践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此外,陶行知强调“以自由为教育的原则”,他认为只有在自

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父母和老师给予了我足够的自由空间,让我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

习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

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最后,陶行知强调“以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他认为只有在和

谐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这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应该只

是追求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在教育孩子的

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多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名篇》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多篇《陶行知教育思想名篇》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多篇《陶行知

教育思想名篇》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1

放寒假前,曹校长推荐了这本书,才使的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陶行知先生,读后有些感想便记录下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年青的一线美术教师,怎么教?教什么?如何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俗话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要想教学生求真,做真人,那么自己先要求真,学做真人,求真的知识,求真的本领,有真的道德。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在我送走的第一批学生当中,有一位叫徐俊豪的同学我印象十分深刻,2014年我从职业学校转入小学,他便是我接的第一届学生。腊月二十九我收到了徐俊豪妈妈的新年祝福语:“万老师,鼠年快乐!”语句再普通不过了。我看到后立马像回其他朋友家人一样回了信息“谢谢,同样祝你新年快乐!”大家可能要问了,这有什么好写的,因为我的这位同学智商稍微有一点问题,平时不爱学习,语文、数学永远都是个位数,愁的我在一年级的时候,经常留下他给他补数学,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接触让我了解到这孩子,虽然学习困难但品质是好的。于是我改变了教育思路,

在学习上能抓的就抓,更多的关注他的品德教育。和同学们相互帮助,不打闹、不说脏话,尊重长辈、、这也是我经常和他聊天的内容。平时,他只要捡到钱、橡皮、铅笔、、、第一时间都会交给我,在不用我吩咐的情况下,擦黑板、倒垃圾、扫地等等几乎他都包了,他觉得这是在为班级做贡献,我时常在班内就他的某个闪光电大肆地夸赞一番。五年来他在我班有价值的、开开心心的度过。过了许久,徐俊豪妈妈又给我回过信息来,万老师,刚才的信息是豪豪非让妹妹写了发给你的,因为他不会写字一直缠着她妹妹让帮忙,边写边说你多么多么好、、、谢谢您万老师,因为孩子不聪慧,我很自卑,五年来从没跟您说声谢谢,今天我真诚的跟您说声谢谢!我感动的眼睛有些湿润,拿着这短信骄傲自豪的念给老公听。此刻,我知道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讲育人第一,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真人。“教学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优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陶行知谈教育》这本书开篇描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在教学合一中阐述了此理论提出的理由,即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对现在的教育有着很大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1:细读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

2:从中我学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我更体会到了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他所具有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情怀。

4: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6: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这提醒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在教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一位学生应是同样重的砝码。

2: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些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对他们“另眼相待”。

3: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

4: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5: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6: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

1:陶先生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

2: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学习.

3: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4: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在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更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教育吗? 让我们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生活和教育相得益彰,这不是更好吗?

5: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6: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能力.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1: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

2: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3: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育者们,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任被人们所推崇。

4:但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愿我们也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像陶先生一样一生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胸怀广大,

心系天下:

6:让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切切实实践行知行合一,

(合)因为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教育读后感。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快速,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

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按照他的思想,首先,“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