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 浮力11-鲁教版(五四学制)
浮力的利用-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浮力的利用-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浮力概念,掌握浮力大小与水的位移体积的关系。
2.掌握浮力的利用方法,了解浮标的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基本概念(1)概念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物体受到上升的力称为浮力。
(2)物理模型在液体中,浮力的物理模型是阿基米德原理,即任何被浸渍于液体中的物体上受到的浮力是等于其所排移的液体的重量的。
2. 浮力与液体的位移体积(1)实验目的1.理解浮力与液体位移体积的关系。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弹簧测量器、烧杯、水。
(3)实验步骤1.准备好烧杯,将装有一定质量的物体缓缓放入烧杯内,记录烧杯中水的高度。
2.用上述物体占据的空间去细心地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录烧杯装满水时的水位。
3.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读数。
用弹簧测量器与天平上的质量计进行对比检验。
4.重复实验3~4次,平均结果。
3. 浮力的利用(1)浮力与密度在同一介质中,不同密度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2)浮标的工作原理浮标常用于水下测量器的显示、水事灾情、渔网定位和气象灾情观测等领域,是一种利用密度和浮力原理的装置。
三、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 + 学生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来验证浮力与液体位移体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基本概念、液体位移体积与浮力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介绍浮标的工作原理,剖析其资料来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教师讲解 + 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浮力的基本概念和液体位移体积与浮力的关系。
同时,教师也剖析了浮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掌握浮标的使用方法和资料来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8.1 浮力8
课前准备课前回顾如图: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1)(2)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以具体漂浮或飞行的物体创设情境,引入浮力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提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课教学1、感受浮力【演示实验Ⅰ】把乒乓球用手压入手中然后放手,乒乓球上浮。
【演示实验Ⅱ】把铁球放入水中后放手,铁球下沉。
提问:乒乓球上浮是因为受到了浮力,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了呢?怎么利用桌上的器材证明你的观点?引入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即下沉的物体不会受到浮力。
对前概念采取“先破后立”的策略。
体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浮力的定义学生尝试总结浮力的定义3、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Ⅲ】:将软线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上,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灌水,往不同方向倾斜容器,观察线的方向。
学生总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通过老师演示可以形象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对“浮力的方向理解不清”的前概念达到“先破后立”的效果。
4、分组实验浮力的测量根据班级的人数分成合理的组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每组学生都有以下的实验用具:弹簧测力计、重物、装水容器。
实验步骤如下: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⑵、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操作简单,亲身体会得出浮力的概念,对“下沉的物体不会受到浮力”的前概念达到“先破后立”的效果,提升理(6 min)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的大小。
⑶、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示总结:F浮=G-F示解能力。
5、浮力产生的原因问题:通过生活当中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液体会对物体施加浮力吗?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为演示实验奠定理论基础。
浮力产生原因分析交流【演示实验Ⅳ】将乒乓球放入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的瓶口,向瓶内倒水,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用手堵住瓶口,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浮力 第一节 浮力》公开课_4
第一节《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力》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内容,本章教学内容“浮力”是前三章“力”、“运动和力”、“压强”内容的延伸和应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知道了怎样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这些知识都为学生准确理解浮力和描述浮力奠定了基础。
在第八章又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状态和条件,对分析浮力的方向和大小做了铺垫,在第九章也学习了压强的知识,从而为学生在理解浮力产生原因上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而本节内容既综合地应用了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
又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这条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相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证明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相关的实验过程,理解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关,跟液体的密度相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升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系。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讲授、引导等六、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槽、圆柱体、水、浓盐水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教学图片1、“辽宁号”航空母舰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上万吨的航空母舰航行在海面上?2、在死海里游泳的人并提出问题: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沉下去?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 浮力10-鲁教版(五四学制)
《浮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学生自小就接触到并且相对熟悉的一种力,相关的物理现象并不陌生,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在浮力的学习与运用中,既涉及到前面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压强等有关知识,又是后面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接触浮力之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开始由单一知识点的考核慢慢向复合知识点的综合题型过度,在开始讲课时夯实基础,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航海船舶、盐水选种、探空气球、解释潜水病和减压病等。
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也是初中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浮力这一节内容由“浮力”与“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浮力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教材中浮力的引入、想想做做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建立浮力的概念和研究浮力的规律,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体验和感悟实验的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液体压强”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浮力”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学生学习过的“二力平衡”有利于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判定浮力的方向。
“木块能够浮在水面,铁块却会沉入水中”学生的这一前认知往往让其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这是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有控制变量的意识;提高处理信息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合作实验中,养成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学风。
2.通过了解浮力知识在工业和国防等领域中的应用,关怀生命,立志爱国。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 浮力5-鲁教版(五四学制)
《浮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物体的浮沉条件过程与方法:重点:浮力的概念和方向。
难点:用称量法求浮力。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生活中有关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水鸭子、人,在空中的飞艇、气球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轮船、人、气球等是什么力量将它们浮在水面上或在空气中上升?引出浮力的概念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现象:木块放入水中会漂浮,石块放入水中会下沉沉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好理解,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演示,并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什么减小了?如何来测量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体积、浸入的深度是否有关?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体积有关,与浸入的深度无关。
受力分析浮力的方向并通过实验得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引导学生总结给浮力下定义,在学生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浸在”的含义包括部分浸入和完全浸没。
提示浮力的施力物体除了液体还有气体。
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问什么浸没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呢?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受力分析得出结论:浮力的产生是由于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上浮有的物体下沉呢?演示浮沉子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实验,实现小球漂浮、悬浮、下沉,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三、总结总结本节所学,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本节知识。
四、评测练习五、作业:制作浮沉子,并把制作的过程拍成视频上传群中。
鲁科版(五四制)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8.3 浮力的利用11
第3节浮力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2.知道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3.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了解潜水艇怎样实现上浮、下沉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柱体水桶、气球、雪梨、图钉、水、铝箔、小石头、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给学生表演两个魔术:①准备两个一样的长柱体水桶,一个桶装了水,一个桶装了同样多的酒精,先把装酒精的桶藏在讲台下面。
拿一个装了水的气球放入装了水的桶中,让学生看气球上浮,拿出气球,预先安排一个学生躲在讲台下面,在我施加魔法时让学生偷偷地把装水的桶换成装酒精的桶,再往装了酒精的桶放刚刚的气球,发现气球下沉,解开谜底;②把刚刚的装了水的桶放在学生的桌面上,把一个雪梨放入桶中,让学生看雪梨上浮,拿出雪梨同样地施加魔法,在施加魔法时偷偷地往雪梨底部按上两颗图钉,把雪梨再放入水中,发现雪梨下沉,解开谜底。
通过以上魔术,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然后引入浮沉条件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学生一起来探究本节内容。
【进行新课】一.轮船教师提出问题:铝块和石头的密度都比水大,实心的铝和石头在水中会下沉。
用一块铝箔包着一块石头放入水中,结果会怎样?老师演示两次实验,第一次包实一点发现下沉,第二次包松一点,发现它们是漂浮在水面上的。
老师讲述上述实验说明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
鲁科五四制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 教案
8.1 浮力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式以及变形公式,计算浮力大小教学难点重点: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认识浮力讨论分析:1、气球为什么能浮在空气中?2、人,军舰,鸭子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吗?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2、用手托一下石块能否达到与实验(2)中相同的效果?3、以上实验说明什么?4、你能否利用上述器材测出石块所受的浮力?知识小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2、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3、浮力的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重力G,再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就等于物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即F浮=G-F,这种求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利用一只可乐瓶与一只乒乓球做“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如图17甲所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若用手堵住瓶口如图17乙所示,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完成以下活动并展开讨论(1)将一个上下、前后、左右都蒙上橡皮膜的正立方体浸没在水中,使其上下两个面与液面相平,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有无变化。
(2)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归纳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知识小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3 浮力的利用10-鲁教版(五四学制)
浮力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准备】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浮力、重力)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
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
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
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
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
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1.讨论:(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 浮力12-鲁教版(五四学制)
《8.1浮力》教学案例一、案例指导思想:教师的舞台在课堂,作为一个老师,如何上好一堂课,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那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荣耀和幸福,我也将向着这个目标去学习和努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使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而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所以,对于每一个知识尽量能设计到实验的,我就尽量思考去准备。
还有现阶段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很好的将知识进行分享与交流。
帮助受益了一大批老师和学生,让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方便、快捷和高效。
二、案例背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阶段也是物理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培养兴趣,有兴趣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得出结论。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的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受力分析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是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由“浮力”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构成。
浮力的概念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8.1浮力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课题
第一节浮力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观察分析认识浮沉条件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其方向,会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浮沉条件。
主要教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图片中的轮船、鸭子、冰山、人为什么浮在水面?(受浮力)浸在水里的物体下沉也受浮力吗?
二、新课讲述:
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用手托一下观察实数变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实数变化。
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浮力的方向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用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 ,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并与重垂线的方向相比较。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求浮力大小的方法:称重法
当F浮<G时,合力向下,物体下 沉。最终沉底
当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悬浮在水中
反馈练习
1.一艘总 质量为1.0×107kg的轮船,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N。
2.一台质量为5.0×104kg的深 水探测器,悬浮在水中时受的浮力是N。
小结本课内容:板书设计:源自一、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浮力-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浮力-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3.掌握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浮力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浮力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的关系;2.掌握浮力的应用,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张船只、浮标、游泳圈等物品在水中浮起的照片,引出浮力的概念。
2. 导入新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和性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会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浮力,在物体重量等于浮力时浮起。
3. 计算浮力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
(1)原理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体积和重力的关系。
(2)公式介绍Archimedes原理,并推导浮力计算公式,让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公式计算浮力。
(3)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巩固浮力计算方法。
4. 应用浮力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了解浮力的应用。
如:潜水、船只运输等。
5.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五、课堂练习1. 材料准备各种器材(秤、皮筏子、滑轮、木块、细绳等)及清水、容器等。
2. 操作方法(1)在水中放置一个木块,测量木块的体积和重量,并用木块挂秤控制浸入水中的深度,将上述结果记录下来。
(2)将木块放到滑轮上,用皮筏子挂取,向上拉滑轮,使木块在水中浸入的深度等于前一次的深度,将读数记录下来。
再用同一个秤称量拉滑轮所需要的物体重量。
(3)请学生用实验数据计算木块所受的浮力,以验证Archimedes原理。
3. 实验报告请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分析结果和结论等。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目,独立完成1-2个与实际相关的浮力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知识的引入,因此需要让学生重点掌握浮力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方法。
在讲解浮力计算的公式时,应重点讲解Archimedes原理的原理和内容,以及公式推导。
浮力-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浮力-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与原理。
2.掌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3.学会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物体所受浮力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1)浮力的概念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2)浮力的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所承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除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之积。
$$F_B = \\rho Vg$$2. 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1)弹簧测力计法将物体用线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使其完全浸入液体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浮力。
(2)天平法将物体连同所受浮力一起放在平底容器中,再用普通天平称重,所得物体总重减去原来物体的重量就是所受浮力的大小。
3. 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若物体的密度为$\\rho_2$,液体的密度为$\\rho_1$,所受浮力为F B,则浮力与所计算出的物体重力F G之间的关系式为:$$F_B = F_G - (\\rho_2 - \\rho_1)Vg$$四、教学步骤1.引入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2.示范弹簧测力计法和天平法两种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并对比讲解二者的优缺点。
3.安排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物体浮力的测量,并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讲解如何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并辅以例题讲解。
5.安排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掌握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1.在实验环节中,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天平方法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技能。
2.在练习环节中,注重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检查和改正,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3.给学生安排小测验,测试学生掌握浮力概念和计算浮力的方法的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解了浮力的概念和原理、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以及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浮力概念的本质,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使用科学仪器进行实验观测并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3浮力的利用
第三节浮力的利用一、教材分析:《浮力的利用》选自鲁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浮力》第三节。
本章主要学习与浮力有关的知识,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本节是在已经认识浮力和浮力大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的进一步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是前两节课知识的深化与应用。
教材共分为四部分——“由独木舟到木船”,“轮船的发明”,“潜水艇的浮沉”,“气球和飞艇的应用”,本节开头的“想想议议”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问题,为接下来学习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打下学习基础,课本为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是这样设计的:(一)如何调节浮力和重力来增加可利用的浮力,课本先由从古至今人类对浮力的利用,在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基础上,由此引出“空心”办法的利用价值,紧接着课本利用“空心”的方法推广到密度大于水的材料“金属箔”,通过金属箔实验,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轮船的发明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入现实生活中轮船的发明;(二)利用浮力及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轮船、排水量的知识,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三)课本由海上轮船转入海下潜水艇的发明以及空中浮力的利用,各部分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最后的“想想议议”意在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单的指导运用目标导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降低学生对轮船的原理、潜水艇的原理还有热气球的原因的理解,教学中从学生便于操作的制作小船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通过轮船从河水到海水学生实验、潜水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深化感性认识,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第八章第一节浮力学案-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五四制)下册
《浮力》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建构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重点)2.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浮力的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知识点一1.浮力:用字母表示。
(1)定义:浸在中的物体受到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方向:。
2.测量:(1)测量工具:。
(2)方法:F浮= 。
针对练习1.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重为5N的金属块放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3N,则它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
2.把质量为0.2kg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使其浸入水中,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多大?知识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导出公式:F浮= 。
(3)适应范围:适用于、。
针对练习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A.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B.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C.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内的深度2.一物体重50N,将它放入盛满水的碗中,溢出了20N的水,则物体所受的浮力为()A.50N B.20N C.30N D.70N3.潜水艇由水面下10m潜到20m深处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A.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C.压强不变,浮力减小 D.压强减小,浮力减小4.一个体积为100cm3的铁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知识点三1.物体的浮沉条件:(1)浮沉条件:①F浮>G,物体,最终物体会,此时F浮 G;②F浮= G,物体或。
③F浮<G,物体;最终物体会;(2)浸没的物体浮沉条件的密度关系:①ρ液>ρ物,物体,最终;②ρ液= ρ物,物体悬浮。
③ρ液<ρ物,物体,最终;2.浮力的应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将它做成的,从而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受到的浮力。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教学设计:8.1浮力
4、把橡皮泥改造成一个小船,用沙粒当作货物,怎样做才能装载的货物最多?
探究浮力的大小:
提供的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圆桶、重不等的三块金属块
思考:
1、如何测量石块所受的浮力?
2、如何测量石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3、实验表格(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四、查漏补缺布置作业(2min)
达标检测
1、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铁块,测得重20牛,当把这个铁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16牛,这时铁块受到的浮力是牛,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铁块受到的浮力是10牛,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牛
2、.体积为5×10-4m3的实心铁球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内,溢出水的重为_______N,金属球所受浮
石块的重力G/N
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石块所受浮力F浮/N
小桶的重力G/N
小桶和溢出水的总重G总/N
排开水的重力G水/N
4、分析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时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例题1(课本)
例题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6题
师演示,提出问题,学生解决
学生课前做想想做做的1和2
上课交流1和2并完成第3个实验
力的大小为______N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 )
A、物体在液体中浸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受的重力越小,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受到浮力越大
4、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头,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走向浅水的过程中,以下体验和分析合理的是[ ]
A.脚越来越疼,是因为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学生小组交流答案,师点拔
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8.1 浮力-学案设计(无答案)
浮力【学习目标】1.认识浮力,掌握测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掌握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重难点】重点:1.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浮力,总结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习过程】一、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_____________的力,这就是浮力。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浮>G时,合力向上,物体____________。
当F浮<G时,合力向下,物体下沉。
当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____________在水中。
三、练习1.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20B.8C.28D.122.一切___________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___________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___________物体上表面受到___________的压力,这个压力___________就是浮力。
4.物体重为G 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为F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___________。
5.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4.7N 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 ,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 。
6.一个金属圆柱体,从水面开始逐渐浸入水中,设圆柱体下底面与水面间的距离为H ,则下图中表示水对圆柱体的浮力与H 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7.质量是300g 的空心铁球重___________N ,当它悬浮在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N 。
(g 取10N/kg )8.如图1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当F 浮>G 物时,物体在水中将___________,最终物体将___________在水面处,此时F 浮___________G 物,当F 浮=G 物时物体在水中将___________,当F 浮<G 物时,物体将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学习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认识浮力的存在,但因为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和方法都要有较强的综合运动能力,对初三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方式1.根据本节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了: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烧杯、水乒乓球、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盐水。
六、教学过程同学们,前面学过弹簧测力计,请问它可不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等待学生的回答)“可以”。
也就是说,当把一个物体挂在测力计下,其示数应该为重力G,对吗?那么,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若用手给物体一个向上的力,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成员做实验并回答。
(等待学生回答)测力计的示数减少了。
为什么?物体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
麻烦同学们把测力计下的重物浸没在水里,你看到什么?示数也减少了。
说明了什么?水也给物体一个向上的力。
这是一个什么力呢?(板书课题)一浮力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向上的力学习浮力之后就可以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展示图片)2、作为浮力也是有方向的。
你们认为方向向哪?(请看演示实验、图片)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老师:游船、鸭子、气球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游船、鸭子却没有因此而沉入水底,气球没有下落这表明水和空气对它们有一个向上托起的力—浮力。
3、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当物体浸在水里测力计的示数减少的原因了。
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知道浮力的大小?怎样计算?(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得出 F浮=G-F4、讲到这里同学们想没想过物体为什么会受到浮力?并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上?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回想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2020-2021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浮力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出概念任务一:认识浮力活动一:演示实验能将矿泉水瓶中的乒乓球在不倒放的情况下取出吗?活动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问题:动手实验,向矿泉水瓶中倒水,乒乓球为何不能浮起?堵住瓶口后,乒乓球有何变化(各组5号成员动手实验,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组织学生实验-+活动三:浮力的方向活动四:浮力的大小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学生动手实验思考问题分析结论:在状态1中乒乓球只受到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在状态2中乒乓球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向上的浮力。
观看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烧杯倾斜前后,细线的方向,对照重力的方向总结出浮力的方向。
学生动手实验,总结归纳出计算浮力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移能力。
规范实验操作。
探究实验研究规律任务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学生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把乒乓球慢慢压入水中,手有什么感觉?根据上述实验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2)结合引入图片中死海不死的例子,猜想浮力的大小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3)用自己的语言汇总一下实验猜想。
猜想1: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2: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猜想3: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其他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序液体种类物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拉/N浮力F浮/N1/3进入水中水2/3进入水中全部浸没浸没深度变大浸没盐水巡视指导1.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2.如何设计表格3.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4. 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学生合理猜想、制定实验方案分组实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表格实验测量、记录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
在“探究”中提出物理问题,在“探究”中经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最终归于生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科学探究的要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勇于辩论,在充分交流中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指导作用突显出来,从而使师生互动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实质意义。
这样一堂鲜活的课上完后,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提高。
二、学生情况、学习任务分析
对于浮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认识,但这些认识很肤浅,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学生对于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有直观的感受,但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却不清楚。
当然,更不清楚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等问题了。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做好探究实验,尤其要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问题的提出、猜想、实验设计、分析论证等环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浮力的方向;
③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方向。
(2)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五、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鸡蛋、食盐水、乒乓球、大烧杯、红毛线、水桶、钩码、弹簧测力计,准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器材:铝块、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水、细线。
六、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PPT)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
2.学习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踢足球,足球落入深坑中,学生想办法把足球拿上来?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足球是怎样浮上水面的?
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浮在水面上的轮船、人、空中的热气球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与浮力有关;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2.新课教学
模块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
让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浮在水面上的轮船、人、空中的热气球进行受力分析
第一环节:感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浮力。
引导学生分析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或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寻找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尝试运用平衡力的知识解释现象,进而得出: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探究一: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水对它的浮力。
有的学生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水对它的浮力,理由是物体没有被浮起来。
还有的同学则认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水对它的浮力,因为物体下沉的速度比较缓慢……到底哪种猜想正确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
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交流。
实验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绳。
实验过程:将石块用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学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不要将石块放在容器底部,否则容器底部对石块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会影响实验结果。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
明确实验过程之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第五环节:交流评估。
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实验发现当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教师可以用手托住石块,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更深刻领悟弹簧秤
的示数变小了,说明有一个力量向上托起了石块,在水中正是水向上托起了石块,因此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
评估: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实验中石块偏大,卡在烧杯壁上,影响了实验效果.
反馈练习一
物体A所受的重力为N,物体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N,
物体在水中所受的力减小了N。
浮力的方向
第一环节:浮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被在竖直方向拉直。
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发现红毛线仍旧被在竖直方向拉直。
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第二环节:浮力大小的测量。
通过受力分析总结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F浮=G-F拉。
反馈练习二
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重为9.8N,浸在水中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其示数为2.9N,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物体的沉浮条件
木块等物体为什么能在水中上浮?铁块在水中却下沉呢?从力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物体在液体中受几个力的作用,又是怎样沉浮的?(重力和浮力)
观察乒乓球、石块在水中和鸡蛋在盐水中的状态并对他们逐一进行受力分析F浮>G时,物体上浮;(乒乓球)
F浮<G时,物体下沉;(铝块)
F浮=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鸡蛋悬浮、乒乓球漂浮)
反馈练习三
例3小玲将一块体积为的矿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又将此矿石浸没在水中,测力计两次示数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矿石受到浮力的大小多大?
3.课堂小结:学生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解答,最终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4.布置作业:
(1) “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轮船的排水量。
5.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浮力
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坚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大小及方向
大小:F 浮=G-F
方向:竖直向上
3、物体的沉浮条件:
F 浮>
G 时,物体上浮; F 浮<G 时,物体下沉;
F
浮=G 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6.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