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化与韩国

合集下载

韩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韩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韩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韩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

这个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一直是韩国人民最为自豪的事情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索这个文化发展的历史,并从中找出其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来解释这个文化如何得以从古代一直传承至今,并如何影响和塑造着今天韩国的面貌。

1. 汉江文化的发展韩国的文化大部分源于中国和日本文化。

而随着深化与日本和中国的交流,韩国的文化也逐渐融入了这两个东方文化的影响。

在早期,韩国的文化主要受汉江文化的影响。

汉江文化是指跨越朝鲜半岛西南部的汉江流域培育起来的文化。

这个文化是指从扶余时代至新罗末朝的文明。

汉江流域地区是半岛中心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之间的背景并且是半岛伟大的文化中心之一。

这个文化是由一个伟大的国家——百济的建立者之一——伯福(太祖,始祖之一)从吐火罗时带来的文化,这个国家位于半岛西南部,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汉江流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佛教,史学,哲学,艺术等方面,是韩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之一。

2. 佛教文化的传承佛教对韩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公元4世纪,佛教传入韩国,并很快在韩国人民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热爱。

在佛教的影响下,韩国文化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开放的精神。

这也促使了韩国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发展。

在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韩国的佛教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韩国的众多佛教寺庙中,金刚寺、松岳寺、泰山寺等都被誉为韩国佛教文化的代表。

这些寺庙不仅展现了韩国佛教的历史和文化,也给世界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后果。

3. 传统文化的发扬韩国传统文化是韩国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韩国古代,许多传统文化已经成型,并且在韩国人民中广泛传承和发扬。

在文化保护方面,韩国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化责任。

韩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服饰、礼仪、国画、书法、木刻、陶瓷等民俗文化,其中的许多元素被应用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韩国家居文化和美食文化是韩国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文化之一。

武汉大学生对泰山文化及精神的了解及调研(1)

武汉大学生对泰山文化及精神的了解及调研(1)

武汉大学生对泰山文化及精神的了解及调研调查的背景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泰山山体的视觉形象端庄凝重,雄伟壮丽。

泰山融汇五千年中国文化,历来被视为天下安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明和信仰的象征,“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郭沫若说。

泰山处于中华文明圈发祥地的核心位置。

在广袤空间内,从东海之滨往西、从黄河顺流向东,泰山在地理上处于平原、大河、海洋的关键结点。

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言:“泰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

泰山的山体形象,给人以高大、厚重、敦实、坚毅、稳固、安定、壮观、壮美的感觉与审美效果。

这是作为“国山”、作为“中华国山”应有的要素、必备的要素、不可缺少的要素。

这是一个东方大国的国山啊!正因如此,汉武帝临泰山才发出肺腑的最强音:“高矣!极矣!大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作为一位名声显赫、功业卓著、不可一世的汉代君王,八次来泰山,如此动情,如此感慨,虽然情中交织着迷惑不解,但那强烈的倾情赞叹和崇敬之意,记录下来,实在是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如观其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有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又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句,让泰山更加熠熠生辉,为世人所知。

这里也是历代君王封禅之地,更体现出它的价值。

泰山文化的底蕴、内涵博大精深,多元一体:泰山,融儒学、道家、佛教于一山一体,这就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底蕴、根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其“多元一体”的特性、特质、特色和状态。

泰山文化所特有的这种包容性成就了泰山文化作为“国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容乃大,有了包容才有了博大所带来的精深。

这也叫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正是和谐文化、历来有生命力或者说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当代泰山文化繁荣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非遗泰山香

非遗泰山香

泰山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视为发育万物的神灵之所,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称作“东方文物的宝库”。

数千年来,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历代帝王通过到泰山封禅告祭,宣扬其“受命于天”、“功德卓著”,从而确立了泰山在整个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自隋唐以来,封建帝王又通过对泰山的封王封帝,尊崇日隆,使泰山逐步神灵化、神圣化、国家化,从而巩固了泰山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神圣地位。

泰山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山岳崇拜与神灵信仰。

山岳崇拜致使封禅仪典制度化、神圣化,泰山封禅成为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国家政治行为;神灵信仰直接导致了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等泰山神灵群体的出现,使国家与民众两个方面都可以在泰山寻求到自己的崇祀对象,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国家与民众共享泰山的先河。

而国家正祀沟通凡圣之间的桥梁是焚香,民间信仰所感应自然的媒介是进香。

泰山香就是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人雅士登览抒怀,平民百姓进山膜拜的最重要、最虔诚的载体。

泰山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可追华夏文明之源,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它是沟通人与神、敬奉先祖的媒介,遨天集灵,祀先供圣,是敬天畏人的体现,又是礼的表述;它养生疗疾,是醒神益智、祛疫辟瘟之良计;它养神养心,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它开窍开慧,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它芳香四溢,是祛秽致洁、美化居室的妙方。

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儒士僧道,无不以泰山香为伴,对泰山香推崇有加。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

泰山香的传统制作,有严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范,形成了一个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艺体系,在香方的确立、香料的使用、配伍与炮制、制作的流程等方面都要遵循独创的秘籍,十分考究,并形成其独特的制作技艺秘诀:身至洁、料至纯、性至阳、因至陈、器至净、工至细、水至灵、火至甘、贮至久、心至诚、事至拜。

在当今制作流程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近年来,韩国不断致力于申遗中国文化遗产,这一行为不仅表明韩国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也体现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来看,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韩国文化及全球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艺术、建筑、文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韩国恭州高句丽王陵申遗成功,这一遗产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之处。

高句丽王陵是高句丽王朝的王室陵墓,以其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壁画而闻名,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绘画技巧。

此外,中国的文学经典也在韩国得到了高度关注,如《论语》、《诗经》、《孙子兵法》等。

这些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国哲学、文化和军事智慧的精粹,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韩国作为中国的东邻,历史上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韩国申遗中国文化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更是对韩国文化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证明。

例如,韩国申遗成功的项目中,有许多与中华文明紧密相关,如韩国的“张仲景医学传统”、刻有佛经的石窟寺庙等。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韩国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国申遗的石窟寺庙则是韩国佛教与中国佛教交流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申遗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并向世界传递了中韩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沉淀与成果。

最后,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力。

秉承“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共同性”理念,在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同时,中国也传播与推广其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韩国申遗中国文化的成功,无疑为世界提供了更多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机会。

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中国文化得以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为世界各国了解并尊重中国文化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泰山文化特色

泰山文化特色

泰山文化特色一是借助“泰山”品牌,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

多次举办“东亚山岳文化研究会”、“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杨叔子、王蒙等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

先后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泰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二是借助泰山名人资源,服务学校办学。

学校是原国家领导人万里同志家乡的唯一综合性大学,得天时地利与人和优势,于2010年设立了“万里图书馆”(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田纪云同志分别题写了馆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同志为开馆剪彩),并同时成立了“中国改革发展史研究中心”。

冯玉祥、范明枢等泰山名人既是我校学者研究的对象,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是借助泰山名山效应,增强学校吸引力。

充分发挥泰山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汇集了优秀人才,吸引了优质生源。

升本以来,博士从无到有,已达67人;教授从少到多,已达63人。

在许多高校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校学生一志愿报考率和报到率逐年提高,2012年本科二批一志愿文、理最低投档分数分别高出省控线5分和10分,报到率达到98.08%。

四是注重将泰山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独特的教学资源。

借助学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泰山文化研究中心、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泰山美术学等方面的师资优势,把泰山历史文献、泰山宗教民俗和世界遗产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开设了《泰山文化概论》等校本课程。

先后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泰山皮影大师范正安,面人艺术大师王焕璧,泰山旅游文化大篷车,泰山茶文化协会,封禅大典文化传播公司走进校园,让优秀泰山文化融入大学生活。

五是以泰山文化底蕴为基础,精心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

以进取、担当等泰山精神为指引,融入“登高必自”、“从善如登”、“责任重于泰山”等泰山文化元素,打造了山环水抱、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设计了揽胜亭、未了湖、五贤园、望岳广场、泰山石刻等校园景观,凝练形成了“勇攀奋进”的校园精神,时时都对广大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于弘扬泰山文化的思考

关于弘扬泰山文化的思考

文化传播与审美第4卷第05期关于弘扬泰山文化的思考金晶(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山东泰安271000)摘要:本文概括了泰山文化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深远影响,剖析了当前弘扬泰山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对泰山文化认识不足;泰山文化研究缺乏系统整合;泰山文化资源发掘不充分;泰山遗产保护管理不够 完善;泰山文化内涵融入城市建设不够。

提出进一步弘扬泰山文化的对策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突出文化特 色;严格保护管理;促进文旅融合;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关键词:泰山;泰山文化;弘扬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5-0108-03泰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文化的价值,就决不仅限于旅游价值,而且更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文化的意义。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

弘扬泰山文化,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泰安的经 济文化社会发展,及提升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 与实践意义。

―、泰山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深远影响泰山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历代帝王、文人墨客、亿万民众的广泛参与,使其独具特色,而有别于国内外 其他名山文化。

(一)泰山文化的主要内容1. 特有的封禅文化泰山封禅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

历 史上,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和武 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和乾隆等多位皇帝先后 来泰山封禅和祭祀,其中汉武帝前后八次封禅泰山。

正 因为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 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所以影 响极为深远,而泰山也因此声名显赫。

2. 丰富的石刻文化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也是中华 民族文化的瑰宝,泰山石刻既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 史,也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泰山石刻在我 国石刻历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登山途中随处 可见的摩崖石刻,是泰山景观的一大特色,也使泰山成 为一座天然的书法博物馆、首座“中国书法名山”。

泰山文化专题研究

泰山文化专题研究

泰山文化专题研究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在地理上,它是华北平原上生态葱郁的巍巍巨人;在历史上,它是中国历代帝王登山封禅、遣官告祭的国事重地;在文化上,它更是各朝文人墨客、名家学者争相瞻仰、顶礼膜拜的心灵圣地。

1泰山基本信息1.1地理区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

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区北,东经117°6′,北纬36°16′。

贯穿山东中部,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1.2历史名称泰山又称岱宗,岱宗:万代山岳之宗的意思。

古称大山、太山、岱山、岱岳、东神、东岳、东泰、东圣、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与我国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并称五岳。

1.3山体信息海拔:1532.7米(国家测绘局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数据)。

极顶玉皇顶-玉皇峰。

面积:426平方公里。

1.4重要景点老县衙、岱庙、红门(一天门)、南天门、十八盘、大观峰、碧霞祠、玉皇顶、桃花峪景区、天烛峰景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1.5泰山由来约25亿年前,鲁西地区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在海底堆积的上万米厚的泥砂质岩层和一些基性火山岩被隆起,形成山系,古泰山第一次露出海面。

这些岩石随后又遭受多次强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变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种变质岩和混合岩。

峙立于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近二十亿年的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渐趋平缓。

到距今六亿年前左右的早古生代,华北广袤地区大幅度平衡下降,古泰山又沉沦于大海中,并被2000多米的沉积岩所覆盖。

在又经历了几次沧海桑田的变化后,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泰山山体沿着百余公里(自今莱芜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断裂快速抬升最后在山体高处,原来覆盖着的2000多米沉积岩全部剥蚀掉,古老的泰山杂岩重见天日,开始形成了泰山的雏形,受变质影响的花岗岩,因抗蚀性强,就构成了嵯峨峻拔的峰峦高崖。

韩国都有什么中国文化传统

韩国都有什么中国文化传统

韩国都有什么中国文化传统
韩国作为中国的邻国,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韩国的历史、艺术、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痕迹。

以下是一些在韩国可以找到的中国文化传统。

首先,中国的儒家思想在韩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礼仪、忠
诚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韩国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韩国,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人们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其次,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在韩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韩国的书法艺术大多源自中国,韩国人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浓厚韩国风格的书法艺术。

中国的书法作品在韩国也备受推崇,许多韩国人对中国书法艺术情有独钟。

此外,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也在韩国有所体现。

韩国的宫殿、庙宇等建筑在设
计上都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在建筑的结构、风格、装饰等方面看到。

最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韩国有所体现。

韩国的饮食文化中充满了中国的影响,比如韩国的炒菜、烤肉、汤类等菜肴都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饮食文化。

同时,韩国的茶文化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许多韩国人喜欢品茶,同时也喜欢中国的茶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传统在韩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无论是在思想、艺术、建筑、饮食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痕迹。

这种影响不仅丰富了韩国的文化,也促进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文化交流成为了国家间相互了解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韩国作为亚洲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在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对韩国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在艺术、文学和哲学方面。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韩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例如,韩国的书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都可以看到明显的中国元素。

韩国儒家思想的传承也与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近年来,随着韩流文化的兴起,韩国的流行文化开始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韩国流行音乐到韩剧,都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这种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共享。

中国的年轻一代通过韩国的流行文化了解韩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和理解。

此外,韩国的美食文化也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韩国烤肉到泡菜,许多韩国特色菜肴在中国餐桌上变得常见,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展示了两国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尽管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文化交流往往伴随着文化冲突和文化失衡的问题。

韩国流行文化的快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引发了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念的争议。

另一方面,商业化对文化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文化产业仅以商业利益为导向,忽略了文化的独立性和原汁原味的呈现,从而导致文化的质量下降。

为了更好地推动韩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双方应加强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合作,鼓励更多的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的开展。

同时,提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两国学校和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出更多具备双语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此外,增加人民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韩国与中国的人民应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泰山 简介

泰山 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 • • •
泰山简介 泰山风景 旅游圈 神话传说 文化意义
泰山简介
•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中华国 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 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列中华十大名山之首,位于山东泰安,自 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 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泰山于 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 为世界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数千年来, 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 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 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 绝唱。
南天门在泰山上 十八盘之尽处, 海拔1460米,山 于此为夕照
云海玉盘----泰山云雾可谓 呼风唤雨,变换无穷:时而 山风呼啸,云雾弥漫,如坠 混沌世界;俄顷黑云压城, 地底兴雷,让人魂魄震动, 游人遇此,无须失望,因为 你将要见到云海玉盘的奇景: 有时白云滚滚,如浪似雪; 有时乌云翻腾,形同翻江倒 海;有时白云一片,宛如千 里棉絮;有时云朵填谷壑, 又像连绵无垠的汪洋大海, 而那座座峰峦恰似海中仙岛。 站在岱顶,俯瞰下界,可见 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而融为 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大 海”,妙趣横生,又令人心 朝起伏。
神话传说
• • • • • • • • 盘古开天头化泰山 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 西游记的泰山 水浒传中的泰山 罗贯中与泰山 红楼梦与泰山 蒲松龄与泰山
文化意义
• 泰山,从一座山,到自然山,文化山,精 神山!这是世界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气势 磅礴的泰山,与长城,长江,黄河齐肩!
泰山风景
(泰山风景旅游区包括幽区、旷区、奥区、妙区、秀区、 丽区六大风景区)
• • • • •

韩国文化概况

韩国文化概况

韩国文化概况
摘要:
一、韩国文化简介
二、韩国文化的特点
三、韩国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人物
四、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五、总结
正文:
一、韩国文化简介
韩国文化是朝鲜半岛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韩国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佛教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韩国文化的特点
韩国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韩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道德修养,强调尊重长辈和上级,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

2.韩国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其中以传统音乐和舞蹈最为著名。

3.韩国文化中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烤肉、泡菜等食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4.韩国文化中的服饰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设计而著称,包括传统
的韩服和现代的时尚潮流。

三、韩国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人物
1.代表作品:《阿里郎》、《江南Style》等。

2.代表人物:PSY、BTS 等。

四、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国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例如,韩国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的儒家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
韩国文化是朝鲜半岛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民族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

韩国抢了哪些非遗

韩国抢了哪些非遗

1、端午节被韩国人成功申请成功了文化遗产!
2、目前韩国正在申请“汉字”的发明权!
3、韩国人认为李时珍是韩国籍,本草纲目为韩国人著作!
4、韩国正向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申请将风水列入韩国文化遗产!
5、活字印刷被韩国申遗成功!
6、笙被韩国申遗成功!
7、韩国人认为筷子是韩国人发明的!
8、韩国人整个国家都在宣扬豆腐是他们祖先发明的!
9、韩国人认为酱油是他们第一个搞出来的!
10、韩国说孔子是韩国人!
11、韩国人称泡菜他们是第一个腌制出来的
12、拔河也“被”韩国人发明出来了
13、古筝据说韩国人也准备申遗
14、韩国一直认为中原火铳是韩国人第一个使用
15、韩国认为扇子是发源于韩国
16、韩国人宣传豆浆是他们第一个做出来
17、韩国人认为他们发明了“中国祭祀面具”
18、韩国正在收集各种证据证明火锅是他们发明的……
好像还有很多,真的太无耻了,韩国人抢走中国的东西,可不是一点点,应该是只要中国好的东西,他们都会抢,甚至连历史都胡编乱造。

泰山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

泰山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

泰山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
泰山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文化自信: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泰山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2.弘扬民族精神:泰山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包括勇攀高峰、不畏艰险、追求卓越等。

通过国际传播,可以弘扬这些民族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3.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泰山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传播可以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为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交流互鉴作出贡献。

4.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泰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通过国际传播,可以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前来游览,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5.提升国家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将泰山文化与国家形象相结合,通过展现泰山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总之,泰山文化国际传播对于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韩国古代汉诗中的泰山文化旅游资源

韩国古代汉诗中的泰山文化旅游资源

在 中国 , 山是 齐 鲁 文 化 的代 表 ; 世 界 , 泰 在 泰
的诗 歌 。
山是 中华文化 的标 志 。泰 山旅 游 不仅 是 地 理 意 义
上 的旅 游 , 是 丰 富多 彩 的文 化 之旅 。从 古 至今 , 更
而韩 国古 代 诗 人 吟 咏 泰 山更 重 要 的 是 历 史 、
山东登 州 登 陆 , 后 向 西 , 他 们 途 经 泰 山附 近 然 当 时, 往往 惊 叹于齐 鲁大 地 之 美 , 留 下 了吟 咏 泰 山 便


韩 国 古 代 汉 诗 中泰 山文 化 旅 游 资 源 的 类
泰 山不仅是 自然 的 泰 山 , 是 文 化 的 泰 山 , 更 其 中蕴 含 的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多 彩 , 世 人 瞩 目。 令
诗 歌 。这些诗 歌 同样 是 开发 和 拓展 泰 山文 化旅 游 的珍 贵资源 。
在齐 鲁大 地 , 山文 化 的形 成 和 发 展 与 儒 家 弟 子 泰 也有 密切 的 关 系 , 孑 子 曾 多次 在 泰 山一 也 被 誉 有 “ 岩 泰 山” 气 学 孟 岩 之
第 1 期 5 2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3・ 1
虽 然韩 国古代 诗人 大 多没 有 机会 实 现 他 们 的 泰 山
个里雄 含 太古 心 , 岂肯 屈 节 臣顽 凶。
之 旅 , 他们 根据 中 国文 献 和诗 画等 的 记 载 , 各 但 将 类 泰 山文化旅 游 资源写 进诗歌 。
第2 7卷 第 4期 21 0 2年 8月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 0. 7 1 2 No. 4

i— onl n e i l Ha u i rt v sy

泰山的传统文化和意义

泰山的传统文化和意义

泰山的传统文化和意义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它不仅以其雄伟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观闻名,更因其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意义而备受瞩目。

泰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泰山就被视为人们崇拜的圣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这里曾是古代帝王登临祭天、封禅祭拜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倾心吟咏的灵感源泉。

泰山上的文化景观丰富多样,有天街、玉皇顶、南天门等,每一处景点都凝聚了古代智慧和文化精髓。

泰山不仅是山水之胜,也是文化瑰宝。

泰山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哲学、文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尚书》中就有“泰山岱宗”的记载,将泰山与宗教仪式联系在一起。

泰山还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在泰山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外,泰山还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地,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和墨迹。

泰山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文化层面,还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泰山是中国人民勤劳和团结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泰山的险峻和雄伟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攀登泰山的过程也被视为一种精神修炼,是人们追求进步和超越的象征。

登上泰山的人们往往会感慨万千,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不仅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泰山的传统文化和意义不仅为中国人所珍视,也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所钦佩。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们的目光,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在传统文化和意义的熏陶下,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圣山。

它的雄伟壮丽、传统文化以及深远的意义使其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无论是对于中国人民还是全人类来说,泰山都是一座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保护。

让我们一同走进泰山,感受其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其独特的意义,共同将这座圣山传承下去。

山东与朝鲜:两个半岛的千年对望

山东与朝鲜:两个半岛的千年对望

山东与朝鲜:两个半岛的千年对望作者:江寒秋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42期中朝交流史中,山东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山东半岛古代的三大通商口岸——莱州港、登州港、密州港,一直是中国北方对朝鲜半岛及日本海上交流的主要窗口。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条重要线路便是从山东半岛的东部起航,经朝鲜半岛沿海地区,再去日本或俄国。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也在这两座半岛上留下了彼此的痕迹。

儒学在山东的地位不必提,传入朝鲜半岛后,成为朝鲜民族文化的一大支柱。

“抗日援朝”、“抗美援朝”这两次战争,也让齐鲁子弟与“箕子之国”产生了血肉相连的关系。

鲁朝关系史:世族迁移与“朝天海路”长期以来,儒家文化在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受儒家文化学说影响最深和传入最早的要数朝鲜。

大约公元前284年以前,儒家文化就传入朝鲜了,16世纪,朝鲜宿儒在吸收中国儒学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自己的儒学。

现在,儒家文化已深深植根于朝鲜,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朝鲜人民的文化与生活。

人口的迁移,让不少历史上的山东世族得以在朝鲜半岛繁衍兴盛。

比如曲阜孔氏,元朝时期,随同出嫁公主到达朝鲜的翰林院大学士孔昭是孔子的第五十四代孙。

他在朝鲜入选国学,位列八学士之一,因避讳,改名孔绍,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其后代名人辈出,蔚为望族。

历史上的朝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对孔氏家族的优待上即可见一斑:李朝正宗十六年(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命本国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孔氏族人读书,要录取名学校,平民百姓免除杂役,凡孔氏族人做奴做婢者,一律解除奴婢身份,甚至罪犯也不在杖囚之列,并且仿中国衍圣公制度给孔氏以世爵。

由于这一系列的优渥政策,孔氏族人繁衍很快,到如今,这一支孔氏族人,已经发展到七万多人,且名人辈出。

近代以降,原朝鲜政务院总理孔镇泰、韩国外务省长官孔鲁明、以及前海军陆战队司令孔正植、前海军司令孔国镇,均为孔子后裔。

泰山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韩译策略研究

泰山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韩译策略研究

泰山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韩译策略研究摘要:语言是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而翻译是实现交流的工具。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正不断吸引着大量的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其旅游文本中含有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华。

本文从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等等方面研究了泰山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泰山,旅游文本,文化负载词,韩译策略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

泰山作为世界名山,每年接待外国游客数十万人左右,且人数在不断增长,在韩国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韩语中有“갈수록태산(越来越难)”、“티끌모아태산”等俗语。

泰山管委会在2014年开通“祈愿遂愿之泰山”韩文官方网站,泰山成为向韩国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舞台。

一、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可译性及翻译障碍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某个特定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

这些词汇是当地文化的积淀,最能突显语言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

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就翻译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实现交流沟通的工具。

因地域环境、文化起源、国家政策等方面有所区别,中韩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导致了文化负载词的出现。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历史渊源深厚,情谊源远流长,文化相互融合,这些特点又增强了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

二、文化负载词的韩译技巧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首先需要了解文化负载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征。

只有先了解背后的文化,进而才能翻译成其他的语言。

其次,寻求韩国文化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

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存在中韩两国文化完全对等的表达形式;第二,存在中韩两国文化部分相同,不完全对等的表达形式;第三,韩国文化中不存在相对应的表达形式。

关于泰山的文化和知识

关于泰山的文化和知识

关于泰山的文化和知识泰山,这可是个传奇的地方!说到泰山,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巍峨的山峰和古老的文化。

哎呀,真的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山啊,简直就是中国文化的缩影。

它不光高大挺拔,还承载着无数的历史和传说,简直让人流连忘返。

你知道吗,泰山被称为“东岳”,在五岳中可算是老大。

它不仅在地理上独占鳌头,更是在文化上名声在外。

老一辈的文人雅士们都爱在这里吟诗作对,甚至连帝王将相也常常亲自登山,给山头献祭,求个平安顺利。

真是“登高望远”,看了那些山景,你就知道什么叫“气吞山河”了。

说到登泰山,嘿,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从山脚下开始,一步一步走上去,得花不少功夫呢。

那台阶可真是“九九归一”,有的地方还特别陡,感觉就像是在和山较劲。

可是啊,越往上走,风景就越美。

你看那四周的树木,简直像是给山披上了绿衣服。

还有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水花四溅,宛如珠帘挂在山崖上,特别美丽!在这样的景色面前,谁还会觉得累呢?我常常想,爬山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洗涤心灵,真是一举两得。

到了泰山的顶峰,哇,那里真的是让人惊艳。

站在那儿,感觉整个人都被大自然的气息包围,心情瞬间变得开朗。

你知道吗,泰山的顶峰叫做“玉皇顶”,那可是俯瞰整个世界的地方。

说实话,站在那里,真是“心旷神怡”,周围的云雾缭绕,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层轻纱。

很多游客都会在这里拍照留念,真是一个“留住美好”的好地方。

更别提那里的日出,简直就是让人心动的画面。

朝阳初升,金光洒在山顶,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毯子,瞬间让人觉得生活充满希望。

泰山不仅仅是自然的奇观,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你瞧,那些古老的碑刻、庙宇,都是历史的见证。

泰山上的岱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庙可是供奉泰山神的地方,里面香火鼎盛,许多人都来这里许愿。

你想,古人就已经开始相信“山神保佑”了。

再看看那些碑文,字字句句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读起来特别有味道。

每当站在这些古老的遗址前,我总会想象那些曾经在这里吟咏的文人墨客,他们的心情和情感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回荡。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讲解】泰山石敢当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它既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一种民俗习惯,同时也是带有国际性的民俗事象。

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港澳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地。

现在在中国各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泰山石敢当”的各种碑刻,这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刻,或立于房基之上,或立于桥头要冲,或立于胡同巷口,或镶嵌于衙门照壁和豪门大户的影壁墙上,或立于庙宇前庭,或立于百姓门口,或把泰山石敢当人格化以“石将军”、“石大夫”、“石老爷”的称谓加以供奉,或制作成门神贴在或钉在门上让它看家护院等。

泰山石敢当的制作或用石、或刻木、或雕砖、或在石狮、石狗、石虎上刻写“泰山石敢当”字样等。

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的是中国人祈求平安的心理。

泰山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紧密相连,是泰山平安山的外化。

“泰山安,则天下安”,立在各地的泰山石敢当,就是泰山的特命全权大使,人们立下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

先后经了早期泰山石敢当的萌芽阶段、泰山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泰山石敢当信仰的兴盛期诸阶段。

特别是从宋金时期开始,泰山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更加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

它的职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的转变;在历史的演变中,关于泰山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一有形的物质形态和口传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文化传播特征据《姓源珠玑》载:五代刘知远的手下有一员猛将,叫做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是一员福将。

因此石敢当死后,后世人凡桥路冲要处,必刻石志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

因此后人有诗赞曰:【字幕】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文化與韓國(2007-05-06 23:53:15)轉載▼“扁舟航海兮,觀光之美”;“留傳萬古兮,燈燈相續”(泰山普照寺《重開山記》碑語)。

泰山與隔海相望的箕子之國,自古在文化上就有著密切的聯繫,在東嶽蒼茫雲山間,也屢屢留下三韓士人的遺蹤芳躅。

這些名山軼事,堪稱是中韓友誼的歷史佳話。

紀元前後,朝鮮半島上新羅(韓國慶州)、百濟(韓國扶餘)、高句麗(朝鮮平壤)三國並起,同中國的交往也日趨增多。

新羅慈悲王(458~478)時代,東裏大儒百節先生嘗以泰山隱士榮啟期自況,而吟“死生有命“之辭(《三國史記》卷四十八),便是韓國歷史上的有名故實。

中國唐朝與海東三國關係尤為密切,和戰相繼,唐初征高句麗之役,在泰山刻石中便有反映。

肥城幽棲寺之唐《趙懷相造像記》碑中記趙懷相之父趙毛事蹟,有“唐授騎都尉,少懷武略,囗擅干戈,橫行靜海水之戎,直踢掃遼城之之薛。

以茲命賞,克著疇庸。

”據銘文中出現之“海水”、“遼城”字樣,其事當指貞觀東征高句麗之役(時稱高句麗據有遼東,故此役習稱為“征遼”)。

史載貞觀十九年(645)二月,唐太宗發水陸兵力十萬,親征高句麗,先後拔蓋牟、遼東、白岩等城,延至九月,因久攻安市城不下而班師。

碑記趙毛勳跡有“橫行靜海水之戎”語,似是趙毛以水軍從征,並累有戰功,受到唐廷賚賞。

《趙懷相造像記》所記,不僅新增了一方關涉“征遼”的造像實物,而對進一步追尋七世紀中葉唐麗關係,也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東封泰山,海東三國都派遣使節出席這一曠世盛典。

麟德二年(665)八月,唐將劉仁軌奉新羅、百濟及耽羅(今韓國濟州島)等國使,“浮海西還”——由新羅江口渡黃海以達山東,“會祠泰山”(《通鑒》卷二O一)。

高麗國王高藏,亦“遣其子入朝,陪位於太山之下”(《舊唐書·東夷傳》)。

——三韓來岱使節,史書僅載明高句麗國使為太子福男(《通鑒》卷二O一)。

今複據石刻考出一人,即百濟國使為扶餘隆。

河南開封圖書館藏《扶餘隆墓誌》石刻載:扶餘隆“尋奉明詔,修好新羅。

俄沐鴻恩,陪覲東嶽。

勳庸累著,寵命日隆”(見羅振玉《邙洛四編》卷三)。

扶余隆為百濟王子,隨父義慈降唐,歷任熊津都督,封帶方郡王,最後終老唐土,葬於洛陽。

新羅統一半島後,與唐關係日漸緊張,但兩國外交並未完全中斷。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封禪泰山,仍招新羅與會。

新羅遣王子及使節赴岱,並出席了十一月壬辰泰山朝覲之典(《舊唐書·禮儀志》)。

參加贊禮的還有故高麗王子朝鮮郡王高寶元和故百濟王子帶方郡王扶餘敬。

這次泰山大典,為八年後唐與新羅重修舊好有所促進。

元和十三年(818)唐廷進討盤據東平的藩鎮李師道,新羅還曾派遣大將金雄元率軍三萬助戰,參加了這場“旌旗夜照泰山雪”的平叛戰役。

由於深受唐文化的薰染,新羅王朝也效仿中國設立五嶽四鎮。

新羅所立東嶽為吐含山,屬菁州(《三國史記》卷三二《祭祀志》)。

同時還置有太山郡。

名稱規制全仿泰山。

設立時間,據學者研究當在新羅統一半島之後、景德王更易地名之前(參華林甫《中國地名學史考論》第五章《中國傳統地名學對鄰國的影響》)。

繼新羅而崛起的王氏高麗,亦與中國宋、元兩朝交往頻繁。

在泰山以北的長青山石室前柱上,刻有宋廷出使高麗使節楷書題字五行,雲:“左諫議大夫河南楊景康功,禮賓使太原王舜封長民,奉使高麗,恭謁祠下。

元豐六年十二月十七日。

李環、李之儀、王彥、潘利仁。

”按元豐六年(1083)高麗國王王徽病逝,宋神宗遣大臣楊景略等略往祭。

當時登州為中朝往來的主要口岸,當時兩國使節由山東至汴京,多經由泰山以西。

孝堂山之奉使高麗題名,正是這條宋麗友好之路的實物佐證。

高麗肅宗元年(1095),下詔授國內名山大川以德號。

這顯然是受唐宋加授泰山神封號的影響。

高麗太祖朝時還制定了祭祀泰山等名山大川的“八關會”,於每年的陰曆十一月十四、十五日舉行,後世沿襲不改,成為朝鮮的傳統節日。

特別是這一時期,有許多泰山學者的著述流入海東,價重雞林。

如晉代泰山羊祜之《老子傳》,因五季板蕩,在中國已不可複得,高麗宣宗七年(1090)七月,宋哲宗在接見高麗國來使時,曾向其邦索求此書(《高麗史·宣宗世家》所收宋廷《求書目錄》,內有:“羊祜《老子》三卷”)。

又元泰安王禎所著《農書》,亦曾傳諸韓土,後來李朝中宗稱讚此書“農桑灌溉之事備在其中”,乃下政院,命“開刊廣布”,以傳其編(見朝鮮《中宗大王實錄》十,嘉靖二十二年下)。

李氏朝鮮時代,更有禪僧滿空浮海來華、卓錫泰山的美談。

岱麓普照寺內的明代《重開山記》碑載:“永樂間,粵高麗僧雲公滿空禪師等數僧,航海而來,達于京師,欽奉聖旨,敕賜金襴袈裟,及送光祿寺筵宴,遣官送赴南京天界寺住坐。

宣德三年(1428),亦欽奉聖恩,著禮部各給度牒壹道,敕令天下參方禮祖。

禪師因登泰山訪古刹……。

”關於滿空來明之經歷,碑中只有“扁舟航海”數字,語焉不詳。

而在朝鮮《李朝實錄》上,卻有較詳記錄。

《世宗莊憲大王實錄》一載:永樂十九年(1421)“五月庚辰,囚僧尚強於義禁府。

強堂弟僧適休與其徒信乃等九人,住平安道香山(引者注:即妙香山,在今朝鮮平安道甯邊郡境),乘桴渡鴨綠江,逃入遼東。

上書于都司,獻舍利子三枚,都司送詣京師。

其意欲訴本國不崇佛法,而依大明以興其道也。

”“戊子,通事林密回自京師,……言還至山海衛,逢本國僧信乃等九人,問其所之,一僧雲‘向北京’,餘皆不答。

”六月“辛亥,以判承文院事曹崇德為奏聞使,請還逃僧。

”“壬子,通事崔雲回自京師,……啟:‘到豐潤縣(引者注:今河北豐潤),聞本國逃僧到縣。

尋至遞車所,八僧隱避,唯見一僧,問曰:'汝乃我國僧耶?’答曰:‘然。

’又問:‘何鄉里人耶?’答曰:‘僧本游方,安有鄉里。

’遼東鎮撫曰:‘上朝之人,不可共語。

’臣等應之曰:‘四海一家,與本國僧語,何害!’”“七月壬戌,曹崇德齎請還逃僧奏本如京師。

”“己亥,通事宣存義回自京師,言:‘本國逃僧洪惠等,欽奉聖旨,前往南京,住天界寺。

’”十月“已酉,奏聞使曹崇德回自京師,啟‘皇帝不允請還逃僧之奏。

”’(《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頁295~298)。

按《重開山記》所雲滿空“航海而來”當指此“逃僧”事件。

依據是:一、碑載滿空等數僧來華是在永樂間,而逃僧事發生在永樂十九年,其時間相合。

二、碑稱諸僧以“扁舟航海”而至,而實錄記其乃“乘桴渡鴨綠江”(其路線似由妙香山沿清川江東下,經鴨綠江至中國遼東),其手段相合。

三、碑謂滿空來華後,明廷“遣官送赴南京天界寺住坐”,而實錄亦載逃僧奉旨“前往南京,住天界寺”(按天界寺故址在南京中華門內,為當時外國僧人聚集之地),其結局相合。

均可證兩者實為一事,滿空即是當年偷渡來華的九僧之一。

參繹《實錄》所載逃僧“深訴本國不崇佛法,而依大明以興其道”諸語,知滿空等投明有著較為複雜的政治背景,其中尤與李朝之抑佛政策切切相關。

韓之佛教在新羅、高麗朝曾盛極一時,但隨著後來儒佛矛盾的加劇,排佛思想漸占上風。

繼起的李朝,以儒為國教,太祖李成桂放逐禁中僧侶,世宗李裪更收捕衲子,都使佛教大受打擊(參見日本·忽滑穀快天《韓國禪教史》第四編)。

以致僧人奔明事件屢有發生。

李世宗曾對臣下稱:“今者(明)皇帝深信浮屠,……我國則前既革去寺社田民,僅存十一,今又盡去寺社奴婢,雖其自取,豈無怨咨乎?此輩既已缺望,又聞皇帝崇佛,必有逃入上國飾辭讒訴之人”(《世宗莊憲大王實錄》一),可窺當時事態。

滿空等人因感在本國弘揚佛法已斷乎無望,乃不顧朝廷阻撓,捨命廣海,一葦西來。

《重開山記》稱之為“觀光之美”,實為隱諱之詞,未得其實。

滿空禪師至泰山後,先重建竹林寺,後又復興普照禪刹,在此駐錫禁足二十餘載,名公巨卿待以師禮,最後於天順七年(1463)閏七月初二日圓寂於寺。

臨卒留偈曰:“吾年七十五,萬物都歸土;光明照十方,無今亦無古。

”(按“光明”句語出淨土宗之《佛說阿彌陀經》)。

正德十六年(1521),其法嗣為禪師豎塔鐫碑,以紀其功,是為普照寺之《重開山記》碑。

滿空不屈不撓尋求真鑒的精神,受到人們世代敬仰。

入清之後,中韓兩國更交聘不絕。

岱廟今存溫涼玉圭,據雲即是由朝鮮所進玉石製成。

據清人張祥河《偶憶編》稱:“謁岱廟,道人出觀溫涼玉,色青,形如圭,約長五尺許,上溫而下涼。

相傳高廟(乾隆)東巡,高麗進此玉,上賞留鎮廟中。

”(按《泰山志》“御賜金寶器”篇:高宗太后賜玉圭於岱廟,事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張祥河系嘉慶進士,曆官陝西巡撫,熟稔朝廷掌故,所記必有來歷。

如其說可信,則溫涼玉實可視為一件凝匯中韓友誼的紀念品。

歷史上韓國之詩人詞客亦多有登泰山者,高麗詩人李齊賢、李朝詩人金尚憲、洪良品等都曾留下吟詠泰山或封禪的詩文名篇。

朝鮮中宗朝狀元朴祥(1474-1530)撰有《登泰山小天下賦》,大氣磅礴,被當時推為名作。

肅宗朝曲家金裕器所作《海東歌謠》中,收有一首吟贊泰山之作:泰山頂上俯四海,大地蒼茫天門開。

心胸浩然,方知丈夫氣概。

意象闊大,浩然之氣溢于筆端,金天澤譽之為“說盡情境”(據韓國趙潤濟《韓國文學史》第九章)。

中宗至宣祖朝的哲學大家退溪李滉,也曾留下歌詠泰山的詩篇,所作《郡齋有懷小白之游追次景游用昌黎衡岳詩韻》中雲:恭聞泰山天下大,亦有南嶽將無同。

聖登賢遊象道巍,名與天地相為終。

斯人斯世我若及,何用遠慕飛昇功。

正祖朝著名“實學派”學者柳得恭,于正祖十四年(1790)及純祖元年(1801)兩度隨同朝鮮使團訪問中國,同紀昀、李鼎元等燕京學人締交,並因鼎元得觀著名畫家黃易所繪《登岱圖》。

柳氏歎賞之餘,揮毫為此圖留題了一首七絕:羅江詩話姓名留,西笑如今又兒秋。

燕邸青燈登岱帖,夢中人作畫中游。

詩中徵用《新論》“西笑長安”之典,表達了其仰慕中華文化之情;而“夢中人作畫中游”之語,更抒發了詩人對東岱風光的天盡嚮往。

與泰山關係最深者,當推近代名儒李炳憲。

李炳憲(1870~1940),字子明,號真庵,慶尚道咸陽郡人。

其一生致力於追尋孔佛諦,宣導儒教改革與孔子教運動,所著《儒學復原論》及所創建的培山書堂,都在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

韓國被日本吞併後,炳憲數度渡海來華,吊古于鄒魯之區,並同康有為等人會晤論道,以求經世之學。

其車轅載馳中,曾兩至泰山,躑躅日觀,“以俯渤海”(金澤榮語),並在其《中華遊記》中留下了洋洋二千餘言的登岱記文。

故韓隆熙紀元後八年(1914)三月,李炳憲自北京往曲阜途中,嘗經泰山下,然因行色匆匆,未獲一登,為之悵然不已。

因賦詩志感:“魯叟何年陟彼山,岩岩千世更誰攀。

當年天下猶全省,一望還如指掌間。

”二年之後,李氏再次來華,終於實現了其登岱的宿願。

是年(1916)七月,李炳憲由曲阜至泰安,在泰之四天中,其先後拜謁了東嶽廟,並由中路登山,達於岱頂。

泰山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壯麗景色,使這位海東遊子激動不已。

在東嶽廟,李炳憲久久徘徊于穹碑阿閣之間,感歎“自漢以來中國祀典之盛,未有如此廟之極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