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考试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
冲动购物是一种与计划购物相对的购物方式。冲动购物主要的核心应表达缺乏意志力的购买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缺乏意志力的冲动性。②强迫的冲动性。参与:指人们意识到某个事物或行为与其自身相关的重要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激
发状态。
2、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购买方案中进行分析、评价、选择及表达购后感想的活动过程。
3、促销组合:就是把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直复营销等各种不同的促销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的促销目标。
4、晕轮效应:也成光环效应或印象扩散效应,是指人们在管擦事物时,由于事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使他们产生了清晰、明显的知觉,由此掩盖了对该事物其他特征的知觉,从而产生了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5、公共关系:又称为公共关系,它是指企业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以达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商品销售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6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产品。通常可分为4类: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寻求品。
7、消费者:是指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人,即指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消费者购买行为由三部分组成:最终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和环境约束。
8、消费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运行要求所制定的旨在促使消费机制正常运行,保证社会消费活动顺利进行的各项方针、制度、规定以及具体措施的总和。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
名词解释:
1、消费者: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取、使用、处置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3、知觉:是消费者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的对事物的完整映像,观念。
4、感觉:是消费者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个体通过眼鼻耳舌等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外形,色彩、气味、粗糙程度等个别属性做出的反应。
5、感觉阀限: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叫感觉阀限。包括绝对阀限和差别阀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阀限。能够引起个体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被称为差别阀限。
6、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首先学习是因经验而生的,其次,其的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最后,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是相对持久的。
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态度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态度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特点,态度是一种后天习得的一种偏好,以不利或有利的方式对一个对象作出反应。
8、个性:是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内在心理特征。内在心理特征包括使某一个体与其他个体区别的具体品质、特征、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含义:人们对服饰首饰住宅等物品的过度消费源于对别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心理。
扩展型决策:当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性决策。
扩展性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程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做的购买决策。
对于特定的购买问题,消费者是否广泛收集信息合作大量的评价比较取决于三方面因素:
①消费者购买介入程度②各种备选产品或备选品牌的差异程度③购买时间压力
有限性决策: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的评价标准,但还没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收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作出较为理想和满意的选择。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决策以及在他人影响下或在某种情绪影响下作出的购买决策也称为有限性决策。
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没有涉及决策。
信息来源:记忆来源、个人来源、大众来源、商业来源、经验来源
选择规则:链接式规则、重点选择规则、按序排除规则、编纂式规则、补偿式规则
冲动性购买:有时被称为无计划购买,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入店面前没有购买计划或购买意图,而进入店面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用购买广告产品的数量来衡量零售广告的效果低
估了广告的实际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1、消费者:P1
a、狭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b、广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定义:P2
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自然探询法P15
是指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甚至通过自身的直接
参与,了解有关感兴趣的事件与活动。
4、痕迹判断法P15
是指通过观察消费者的某些外显行为,掌握事实,然后根据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
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隐行为.
5、介入程度P20
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6、心理域P25
是指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某一时点上的心理状态.
7、扩展型决策P20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更
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8、有限型决策P21
又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
,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是没有建立起对其特定的偏好,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一边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比较理想的决定.
9、名义型决策P22
实际上其本身并没有参与决策.是指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10、内部信息搜集P27
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投射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出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情感和态度
2、访谈法:指调查者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
3、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4、心理定势: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5、过度展露:由于过度重复的展露会使目标消费者对该刺激过分的熟悉,因此就会造成习惯化,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消费者的视觉疲劳
6趋避冲突:当同一种目标既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对于我们有吸引力,同时又会给我们心理上带来威胁、对于我们有某种伤害的时候,我们趋近这一目标和逃避这一目标的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冲突
7惠顾动机:指消费者基于感情于理智,对特定的商店,商标厂牌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于偏爱而经常重复的购买的一种动机
8情绪的认知学说:
9积极强化(正强化):某些事件或结果可以增加特定性为重复发生的频率
10舌尖现象: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等。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
11登门槛技巧:指提出较大要求前。先提出较小要求,通过使别人接受较小要求,从而改变对较大要求的态度并相应增加其接受行。12低球技术: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待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有些推销员往往在推销出低价位商品后,再抓住有利时机推荐高价格商品
消费者行为学
名词解释题
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求廉动机:是指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服务的价格低廉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在求廉动机的驱使下,消费者选择商品一价格为第一考虑。
3、消费者满意:是“购买者在特定的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得到足够回报的认知状态。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主观比较。
4、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的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5、知觉风险: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6、外部信息搜集:是指消费者从外部来源,如同事、朋友、商业传媒及其他信息通道获得的与某特定购买决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7、求名动机:是指消费者以追求名牌、高档商品,借以显示或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形成的购买动机。
8、服从是指在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时,个体发生符合他人命令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9、内部信息搜集:是指消费者将过去贮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10、求实动机:是指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
11、学习强度:是指习得行为或反应不被遗忘、能够持续的程度。
判断并改错题
1、错误,社会阶层表现为人们在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异,其存在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作用。
2、错误,态度的形成过程是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的过程。
3、错误,学习是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比较持久的变化。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购买决策:就是消费者的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准备状态,它是刊物观需求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消费: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
消费者: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投射技术是指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出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感情和态度。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刺激,形成一种有意义的与外部世界相一致的心理画面的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驱动力(内驱力)。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功能:(1)知识功能(2)价值表达功能(3)自我防御功能(4)效用功能
认知平衡理论:海德用“P—O—X”模型来说明其原理。P是认知主体,O是认知客体,X是与P、O有关系的某种情境、事件观念或第三个人。。当三方关系均为肯定,或两方为否定,一方为肯定时,是平衡状态,否则就是不平衡状态。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有关自己一切方面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是指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的部分。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析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各复习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析
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各类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求而寻求、购买、评价商品和劳务、构思的一切活动。
2、感觉与知觉:略
3、消费能力:消费能力是指消费者为了尽量达到满意以及完美的消费效果而培养的一种能力。主要有对商品的感知辨别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对购买商品的决策能力。
4、顾客让渡价值:略
5、求廉动机:是指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服务的价格低廉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在求廉动机的驱使下,消费者选择商品一价格为第一考虑。
6、动机冲突: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7、品牌忠诚: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二、填空题
1、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建立在科学、科学、科学和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
2、为了使有“潜在欲望”的消费者转变为采购者,可采取诱导的方式。诱导方式主要有性诱导{包括诱导、诱导和诱导}、性诱导、性诱导。
3、消费者经验获得与积累的途径总的说来有两种,一是
;二是。
4、消费者对商品的美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主观性选择,一般通过对商品的、、、、等审美感表现出来。
5、根据我国人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可以把我国的消费阶层划分为阶层、阶层、阶层和阶层。
6、消费心理是消费行为,而消费行为则是消费心理活动的。一般消费理论用“ ----- ----- ”的模式来表示消费行为的基本过程。
7、消费需求的内容包括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
的需求,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需求。
8、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有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因素和
消费者行为分析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分析名词解释
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分析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扩展型决策——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该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即为扩展型决策。
4、动机——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个体采取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5、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第二篇:消费者行为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
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每天都需要消费——马克思消费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消费角色。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涉及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平时消费资
金的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及其对消费方面的感受等。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石油学院2009-2010级150名在校专科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为92.67%。其次,通过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其中15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从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资料。在以上两方面情况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 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冲动性购买:(无计划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
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动机: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学习: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注意: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作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理解:个体赋予刺激物以某种含义或意义的过程。
态度:情感的表现,反映人们的好恶观。
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综合体。
个人对某一客观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个性:人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是个体对“我”或“我自己”的看法和感觉。
社会阶层: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知觉风险: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不确定感。表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
刺激的泛化: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刺激的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广)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狭)个人生活消费。
消费者:(广)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的人。(狭)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其规律,以便适应、引导、改善和优化消费行为的一门现代经营管理科学。
研究对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消费者心理活动基础;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群体心理和行为;消费者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
性质和特点:综合性;经济性;发展性;应用性
消费者行为学应用意义:1.加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加强……行为研究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3.加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进行个人消费决策,实现文明消费;4.有助于推动我国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所需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和活动。
消费者一般行为模式:B=f(P,E)人类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影响因素:一、内在:1.生理(生理需要、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的健全程度)
2.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二、外部:1.自然环境因素(地理区域;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理化环境)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环境因素、社会群体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科技环境;文化)
消费者行为学 名解
1.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冲动性购买: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3.背景引发效果:指与广告相伴随的物质环境对消费者理解广告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4.知觉效果(认知质量):把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征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叫知觉质量或认知质量。
5.刺激的泛化: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6.延伸自我:延伸自我由自我和拥有物两部分构成。换句话说,人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拥有物来界定自己的身份。
7.补偿性消费:当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挫折,个体会通过购买和消费具有地位象征意义的产品来补偿职场上的失意,以获得自尊。
8.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9.阿希现象:人屈服于群体的压力,随大家一起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10.谣言:是人们出于恐惧、不安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群体的传染,它所传播的内容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甚至与事实完全不符。
11.消费者情境: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
判断说明多选:
1.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萌芽时期、应用时期和变革与发展)三个发展时期。
3.根据消费者介入的程度,消费者决策可以分为(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三种类型。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是指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决策和动机的一个学科。以下是一些与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时所展现出的行为和行为选择模式。它涉及到消费者的需求、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及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
2. 购买决策过程:购买决策过程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之前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和行为,包括需求认知、信息搜索、评估和选择、购买决策以及后购买行为。
3. 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指消费者对于宣泄、满足感和心理欲望的需要,包括基本需求(如食物、衣物和住房等)和社会需求(如归属感、自尊心和成就感等)。
4. 情感购买动机:情感购买动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时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如情感联结、社交需求、表达个性和奖励感等。
5. 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指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对某个特定社会群体或个人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信号来源。
6. 个人特征:个人特征是指消费者个体的特定属性和特质,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人格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这些特征可以影响其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
7. 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满意度是指消费者对于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后的感受和评价,包括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价格等方面。消费者满意度是评价消费者购买决策效果的重要指标。
8. 忠诚度: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个特定品牌或产品的持续购买和推荐意愿。消费者忠诚度可以通过消费者行为、品牌形象和品牌认同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衡量。
消费者行为学部分名词概念
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4.注意: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5.展露: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6.直觉风险: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8.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9.认知质量: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投射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出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情感和态度
2、访谈法:指调查者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
3、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4、心理定势: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5、过度展露:由于过度重复的展露会使目标消费者对该刺激过分的熟悉,因此就会造成习惯化,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消费者的视觉疲劳
6趋避冲突:当同一种目标既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对于我们有吸引力,同时又会给我们心理上带来威胁、对于我们有某种伤害的时候,我们趋近这一目标和逃避这一目标的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冲突
7惠顾动机:指消费者基于感情于理智,对特定的商店,商标厂牌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于偏爱而经常重复的购买的一种动机
8情绪的认知学说:
9积极强化(正强化):某些事件或结果可以增加特定性为重复发生的频率
10舌尖现象: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等。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
11登门槛技巧:指提出较大要求前。先提出较小要求,通过使别人接受较小要求,从而改变对较大要求的态度并相应增加其接受行。12低球技术: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待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有些推销员往往在推销出低价位商品后,再抓住有利时机推荐高价格商品
消费者行为学 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言
Consumer behavior: The term consumer behavior is defined as the behavior that consumers display in searching for, purchasing, using, evaluating and disposing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they expect will satisfy their needs.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在寻求、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他们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In put, process, out put.
消费者决策:输入、处理、输出
Consumer research: Methodology used to study consumer behavior.
消费者研究:描述用以研究消费者行为的过程与工具。
Marketing concept: A consumer-oriented marketing philosophy that focuses on the needs of the buyers and the profits through customer satisfaction.
市场营销观念:关注买方的需求通过顾客满意来创造利润的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哲学。Organizational consumer: A business, government agency, or other institution (profit or nonprofit) that buys the goods, services, and/or equipment necessary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func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1、消费者:P1
a、狭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b、广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定义:P2
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自然探询法P15
是指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甚至通过自身的直接
参与,了解有关感兴趣的事件与活动。
4、痕迹判断法P15
是指通过观察消费者的某些外显行为,掌握事实,然后根据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
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隐行为。
5、介入程度P20
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6、心理域P25
是指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某一时点上的心理状态。
7、扩展型决策P20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更
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8、有限型决策P21
又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
,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是没有建立起对其特定的偏好,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一边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比较理想的决定。
9、名义型决策P22
实际上其本身并没有参与决策。是指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10、内部信息搜集P27
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11、外部信息搜集P28
是指消费者从外部来源,如同事、朋友、商业传媒及其他信息通道获得的与某特定购买决策相关的数据
和信息。
12、“搜集工具”P28
是指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于从朋友、同事、大众传媒等信息渠道的求助程度和从这些渠道获得信息
的依赖程度。
13、信念P39
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事物、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而形成的意识倾向。
14、个性P40
是指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总和,它包括兴趣、爱好、能力、
气质、性格等
多方面。
15、文化P41
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创造社会历史在发展水平、程度
和质量方面的状态。
16、情境因素P42
是指短暂地影响消费者某一具体购买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力量。
1、消费者需要P44
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他们的状态。
2、消费者动机(1918年伍德沃斯)P46
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3、兴奋或唤醒P56
是指个体的激活或活动水平,即个体是处于怎样一种警醒或活动反应状态。
4、成就需要P61
是指人们愿意承担责任,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需要。
5、亲和需要P61
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要求与他人交往和亲近的需要。
6、权利需要P61
是指个体希望获得权力、权威,试图强烈的影响别人或支配他人的倾向。
7、购买动机的冲突P62
是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8、购买动机受挫P63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由于遭遇障碍或干扰,致使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反应。
9、双趋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又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10、双避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时面临的冲突。
11、趋避冲突P63
是指消费者在趋近某一目标时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12、攻击P65
是指消费者对阻碍其动机现实的人和对象怀有敌意,并表示出强烈的不满。
13、原始驱力P54
是有消费者的内部生理需要引发的驱力,它是无需学习的。
14、获得驱力或衍生驱力P54
是经由学习,经由条件作用而获得的驱力。
15、感觉P67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16、知觉P67
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时,人脑所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应。
17、注意P69
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18、展露或刺激物的展露P86
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刺激。
19、形、底原则P73
人在对刺激物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倾向于把刺激物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形或图,即在知觉范围内最受关注或得到最多注意的那些因素;另一部分,即刺激物中的其余部分或对特定个体来说具有较小意义的那些因素,则构成了知觉背景或底色。
20、完形原则P74
是指即使在要素不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有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整画面或图景的趋势。
21、首因效应P77
是指最先出现的刺激物会在理解过程中被赋予更大的权重。
22、近因效应P77
是指最后出现的刺激物会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并在解释中被赋予更大的影响权重。
23、背景引发效应P77
是指与广告相伴的物质环境对消费者理解广告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24、数据驱动加工又叫自下而上的加工P78
它是指知觉加工开始于外部刺激,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5、概念驱动加工又叫自上而下的加工P79
是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半知识开始的。在输入有关外部信息之后,人脑即形成对知觉对象的期待与假设。
26、认知质量又称知觉质量P81
是指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管理解。
27、知觉风险P84
是指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