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胡同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胡同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d4e4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e.png)
文学类文本汪曾祺《胡同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二、现代文阅读。
(共13分)胡同文化汪曾祺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 “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这是外地少有的。
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⑵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
有的是计数的;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
⑶胡同有的很长,如交民巷胡同;有些胡同很短,如一尺大街;有些胡同很宽,如灵境胡同;有些胡同很窄,如小喇叭胡同;有些胡同拐弯很多,如九道弯胡同;有些胡同竟还断断续续,如庆平胡同。
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⑷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它的位置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 (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中的环境更加安静了。
⑸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
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⑹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 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764dd7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c.png)
比较宽大的胡同
生字注音
胡同(tòng) 约鸡蛋(yāo ) 镊( niè ) 噌( cēng )
檩(lǐn ) 挪(nuó)
腌(yān )
当差(chāi)
伺候(cì·hou ) 庠(xiáng)
摞(luò ) 拴(shuān)
虾蟆(há·má同“蛤蟆”)
怅(chàng) 低徊(huí )
阅读、思考、讨论
❖ “巷”称“胡同”始自元大都,历明、清、民国, 构成北京特色。
文化涵义:
文化一词多义,大致有三:
一是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状况或知识程度。比方说某某 人“有文化或没文化”“文化高或文化低”。
二是作为一种考古用语。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 指精神财富。
比较窄小的胡同
第二种说法是 :“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意思, 其发音为“忽洞”。因为城镇居民生存离不开水井, 所以“井”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蒙古人建立 元朝后将此语带入中原,“忽洞”音变为“胡同”。
关于“胡同”
第三种说法:是金、元时期,中原汉人将北方少 数民族称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京城 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人,胡同为“胡人大同”之 意。 ❖ 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3074条,其中胡同有1330条。 因为胡同居多,是北京街巷主体,人们便习惯把街 巷统称胡同,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 毛”,并非夸张。
北京胡同文化(市民 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概括要点
胡同(文化)的特点:
❖ 方正
❖ 安静
❖ 各人自扫门前雪(封闭)
❖易于满足
❖ 封闭
❖独门独院 (盒子)
❖爱瞧热闹,但冷眼旁观 ❖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10篇】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e1dcc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6.png)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胡同文化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胡同文化》ppt公开优秀课件
![《胡同文化》ppt公开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9169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9.png)
彩绘
用于檐下枋子、垫板等部 位,以青绿色为主色调, 间以红、黄等色,色彩鲜 艳明快。
胡同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
修缮维护
对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胡同 建筑进行文物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 控制地带。
对年久失修的胡同建筑进行修缮维护,保 持其原有风貌和特色,同时改善居住条件 。
活化利用
传承教育
《胡同文化》ppt公开优 秀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胡同文化概述 • 胡同建筑风貌 • 胡同里的生活习俗 • 胡同文化的艺术表现 • 胡同文化的旅游价值 • 胡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1
CATALOGUE
胡同文化概述
胡同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胡同文化的定义
胡同文化是指在北京胡同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传统,包括建筑、风俗、习惯、语言、艺术等方面。
06
CATALOGUE
胡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胡同文化的传承方式
口头传承
通过老一辈居民的口耳相传,将胡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传 递给年轻一代。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胡同建筑、景观和文物进行保护, 确保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完整保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对胡同内的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 产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
美食文化
03
胡同里的各种小吃摊点和老字号餐馆,为游客提供了品尝地道
北京美食的绝佳场所。
胡同文化的旅游线路设计
经典胡同游
游览南锣鼓巷、菊儿胡同、草厂胡同等著名胡同,感受老北京的风 土人情。
文化深度游
参观胡同中的名人故居、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底蕴。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8篇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5e936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9.png)
胡同文化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带来的胡同文化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一、教学目标:1、应用前面所学的概括要点的方法,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二、教学重点:1、品味胡同文化的内涵。
2、揣摩本文自然闲适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设计:1、从题中和文中读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
2、由“胡同文化”联想到“高楼文化”,作发散思维训练。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猜谜: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建筑)从文化的眼光看,民居是与人们最为亲近的背景文化,它给生活打上了民族的时代的烙印;用艺术的眼光来看,民居是凝固于时间长河的多重性艺术,它为生活平添着诗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民居是无处不在的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它使生活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耐劳精神,创造了巍峨的长城、庄严的宫殿、秀美的园林,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民居宅院,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活的生命。
同学们,大家对“文化”的了解有多少?从时间上看,古代有古代文化,现代有现代文化;从空间地域看,有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南方文化(海派)、北方文化(京派),海峡两岸有闽台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文化;日常生活中,吃有吃的文化,穿有穿的文化,居住有居住文化,像永定土楼文化。
可见,“文化”一词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
(课件一)《辞海》:“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课前布置大家自读课文,从文中读出问题来,要求每人至少得提出一个问题,那么现在我们集中来展示一下,看看同学们提的是哪些问题。
(投影)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概括要点来寻求解决,有的需要细细地品味鉴赏。
汪曾祺《胡同文化》课件PPT(44页)
![汪曾祺《胡同文化》课件PPT(44页)](https://img.taocdn.com/s3/m/b57a51b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7.png)
-《胡同文化》
胡同大概算是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态。作家以敏锐而细 致的观察,介绍着胡同的诸多特性:建筑方位上的方正感,名字 由来的市井味儿,胡同的小而多,离闹市区的近又似乎远,胡同 与四合院的连成一体……总之,与胡同相关的方方面面、种种情 景,都说明得绘声绘色,饶有兴味。这不但给人以知识,而且为 阐释由胡同形成的胡同文化作了铺垫。
③“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这句话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环境动中取静、 闹中取静的特点。
-《胡同文化》
内容探究
• 如何理解“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 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内容探究
如何理解“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 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02 文学常识
-《胡同文化》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 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 中。1939年夏,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 开始创作小说,受沈从文指导。
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 《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
语言特色
YUYANTESE
三、语言雅致,充满古典韵味。
如“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样的句子在文章 中毫不生涩,雅致而流畅,很好地将古典语言与现代汉语融合在一起,表现 出胡同衰败的景象,以及作者的伤感之情。
-《胡同文化》
06 课堂小结
-《胡同文化》
课堂小结
《胡同文化》语文PPT课件(5篇)
![《胡同文化》语文PPT课件(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e758a16c85ec3a86c2c586.png)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留恋 伤感 无奈
北京在前进
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在新旧文化碰撞更替之际,作者的内心情 感是复杂的。
理智上知道它走向终结,感情上难以接受。
再见吧。胡同。
这一句能不能换成“再见吧,胡同文化”?
文化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高级汉语大
辞典》)
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 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 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英·泰勒《原始文化》
精神型:如我们平时接触的诗歌、散文、 戏剧 等精神文化产品。
物质型:主要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物质产品。
心理型:主要指人们通过某种事物所表现的一 种心理方式。
总之,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有地域 性、民族性与阶级性。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胡同文化》ppt课件
![《胡同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f050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1.png)
胡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传承胡同文化价值
01
重视胡同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
扬胡同文化。
创新胡同文化发展模式
02
在传承胡同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胡同文化
的发展模式。
提高公众对胡同文化的认识
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应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营造 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胡同的建筑材料与构造
北京胡同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土、木、砖、瓦等传统材料。 房屋的墙体多采用粘土和石灰混合而成的夯土墙或土坯墙, 屋顶则采用传统的青瓦。
胡同的构造注重实用性和耐久性。墙体采用夯土或土坯砌筑 ,屋顶则采用木梁和木檩条支撑,青瓦覆盖。胡同的排水系 统也十分完善,多采用暗沟和雨水口相结合的方式。
03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胡同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
强文化自信。
05 《胡同文化》的文学价值 与社会意义
《胡同文化》的文学价值
语言特色
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运用了 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北京胡同的 日常生活描绘得生动传神,展现 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情感表达
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 北京胡同居民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念,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文化 情感。
胡同建筑风格变化
一些胡同的建筑风格在改 造过程中被破坏,失去了 原有的历史风貌。
胡同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胡同历史风貌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保护胡同的历史建筑和风貌,禁止随 意拆除和改建。
合理利用胡同资源
胡同文化课文笔记
![胡同文化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a989f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c.png)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笔记:
1. 胡同的起源:胡同起源于元朝,是蒙古语“水井”的意思。
明朝时期,胡同成为北京城的主要街道。
清朝时期,胡同的数量达到了顶峰,形成了独特的胡同文化。
2. 胡同的特点:胡同狭窄、弯曲、纵横交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3. 胡同的生活:胡同里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在这里交流、娱乐、互助。
胡同里的邻里关系非常紧密,大家互相帮助,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4. 胡同的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京剧、评书、相声等传统艺术形式。
胡同里的茶馆、酒楼、戏园等场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 胡同的保护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胡同被拆除或改建,胡同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胡同文化,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如修复古建筑、保护传统艺术、开展文化交流等。
6. 作者对胡同的感情:汪曾祺对胡同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认为胡同是北京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胡同文化。
汪曾祺《胡同文化》
![汪曾祺《胡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57618cda38376baf1fae7d.png)
保守
❖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忍耐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北京市民的落后、 保守、冷漠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结果?
❖ 小的方面看是胡同这一居住环境本身对北京 人的影响;
❖ 大的方面看,北京人长期生活在天子脚下, 皇城根边,看多了朝代更替、人生沉浮,使 他们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 灾难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对外界事物显得 麻木、冷淡、漠不关心,于是就只得“安分 守己,逆来顺受”了。
字词积累
扫清文字障碍,给下列蓝色字注音。
摞起来( luò) 伺候 ( cì)
房檩( lǐn ) 惊闺( guī )
凭吊 ( diào)
低徊( huái )
相同 ( tóng )
同
熬
熬汤( áo ) 煎熬( áo )
胡同 ( tòng )
熬白菜 ( āo )
约会( yuē)
重新( chóng )
约
到 胡 同 去 !
北京在前进
胡同在衰败
文化一词多义,大致有三:
一是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状况或知识程度。比方说某某 人“有文化或没文化”“文化高或文化低”。
二是作为一种考古用语。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 指精神财富。
读城,也就是读人,读文化。城市并不 仅仅是房屋和街道、店铺和城墙。城市 是人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是由 每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街 道建筑、历史传统和人文氛围构成的。 因此,不同城市中的人,就有不同的活 法,即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个性,即 文化性格。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 为因果的两个东西。
天安门
故宫
长城
圆明园
胡同文化
汪曾祺
沈
胡同文化课文精讲
![胡同文化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448009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b.png)
《胡同文化》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胡同文化》这篇文章可以按照其内容和结构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介绍北京胡同。
这部分首先概述了北京城的整体布局,即“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并指出这种方正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接着,介绍了胡同的取名来源,胡同的数量之多,以及胡同与大街的关系,即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最后,作者在第5自然段明确指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第二部分(第6~12自然段):分析胡同文化的特征。
这部分首先指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然后详细描述了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如讲究“处街坊”、易于满足、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等。
最后,作者在第10~12自然段中总结了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探讨胡同文化的衰落。
这部分首先指出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没落,然后表达了作者对胡同消失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最后以“再见吧,胡同”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胡同文化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胡同文化》这篇文章可以按照其内容和结构划分为三大部分,即介绍北京胡同、分析胡同文化的特征、探讨胡同文化的衰落。
这样的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二、文章赏析《胡同文化》是一篇深情描绘北京胡同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的散文。
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细腻地描述了胡同的形态、取名来源、与大街的关系,以及胡同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展现了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章通过描述胡同的形态和取名来源,生动地勾画出了胡同的形象。
胡同大多取自各种行业,如“羊肉胡同”“裤子胡同”等,这些名称既具有生活气息,又富有民俗特色。
胡同的走向大多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种方正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这种布局使北京人形成了强烈的方向感,也使得胡同成为了北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深入剖析了胡同文化的特征。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64939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8.png)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简介及其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作品简介: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作品赏析:为文作序,历来都有既成的章法。
或以记叙为主,或以议论为主,或以说明为主。
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总体说来,是篇以说明为主的序言。
但读后你会感到,在平实的说明文字中,似乎飘忽着一缕情思,沉淀着某种哲理。
《胡同文化》是作家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
但作家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
作家既不说明光与影的交汇和谐,也不论及构思、线条、色彩的运用。
行文的思路是由影集表现的对象──胡同入手,再由胡同引出胡同文化,最后直扑全文主旨:“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读《胡同文化》有感
![读《胡同文化》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c9f8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5.png)
读《胡同文化》有感《胡同文化》是当代作家汪曾祺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但作者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既不说明光与影的交汇和谐,也不论及构思、线条、色彩的运用,在行文中也未描述任何宏大事件,而是以自己非常熟悉北京人的生活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描述了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变迁与落寞,以此表达现代文明进步大潮中作者对于北京胡同特殊感情。
作者看来,“胡同”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同时“胡同”又与“四合院”组成一个有序的排列组合,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胡同”里的“四合院”方正有序,井井有条,但并不会阻碍邻里的日常交互,而是向其中的居民提供了方便的空间。
“胡同”的蒙古语意指“水井”,单纯从名字而言就体现了普通大众的智慧。
在殖民入侵,国土四分五裂的时期,身居胡同中的百姓虽然思想遭受层层束缚,但就如井中的活水一样,川流不息。
往大的层面说,胡同在北京城的分布与命名都有规律可循,即使再小的胡同都有独特的寓意,如“王皮胡同”、“羊肉胡同”、“狗尾巴胡同”等。
如果说北京城是一个鲜活的人,胡同就是遍布全身的血管,虽然形态各异、相对分布,但具有特殊的作用,缺一不可。
北京是几代封建王朝的首都,封建正统思想自然更为浓重,以至于使北京城像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见棱见角。
这种方正观念,不但影响着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着北京人的思想,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
也正是如此,在长期遭受殖民掠夺与统治,举国上下水深火热时,从统治者到普通大众都以“忍”求活。
直观看来,一个“忍”字饱含的是消极和无奈,但消极的背后是从未停息的反抗,而“忍”并非胡同文化的全部,因为中华民族的气节始终存在。
作者耳濡目染了胡同文化几十年,自然会将胡同的一点一滴视为胡同文化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的消逝,作者心中自然不好受。
可如果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作者对于胡同文化喜爱但并不沉迷,对其消逝虽有伤感但并不悲惜。
在飞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时代,封闭保守的胡同文化已经与社会格格不入,它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即便是沉迷、悲惜,终究抵挡不了这种趋势我想作者在追忆胡同文化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表达对于“胡同文化”消逝的怅然若失时,依旧饱含乐观的情绪,充满着理性的思考。
《胡同文化》优秀课件
![《胡同文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7fd94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b.png)
《八月骄阳》
07
电梯事件
08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09
胡同文化的特点
01
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0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
03
{
04
《八月骄阳》-----“易忍”、“易满足”
05
电梯事件 ----- 精义“忍”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北京的胡同
安静 封闭 独门独院 (盒子)
各人自扫门前雪 易于满足 冷漠(冷眼旁观)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逆来顺受
留恋
批判
历史
建筑
数量:
方位:
取名:
环境:
正
俗
多
静
文化
态度
小结
总结:
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通过对北京胡同的介绍,以及它所蕴含着的独特的市民文化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对居住在北京的市民文化心态有了生动,深刻的理解。
分组讨论
我们该怎样对待处于 现代文明中的传统文化?
04
又包括这种建筑影响之下人
05
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
06
思维特征。它是对居住在胡
07
同里的北京市民物质和精神
08
生活的透视和概括。
09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 。1943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先后任中学国文教师、历史博物馆职员。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异秉》等。他那种清秀隽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写风格得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优秀6篇)
![胡同文化教案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e1d07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d.png)
胡同文化教案《胡同文化》教学设计(优秀6篇)胡同文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探究胡同文化后面深刻的历史背景。
2、品味平淡、朴素、口语化而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重点】3、体会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
【难点】■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和主要内容:●导语: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北京的胡同和北京市民密不可分。
它记下了北京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涵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生活气息,是天然的北京民俗风情展览馆,并烙下了北京市民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让我们翻开课本,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老先生的《胡同文化》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文本探讨:1、北京胡同的特点:寻找出课文中叙述、描写胡同特点的词句——【正】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俗】胡同的取名,有各种。
【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正(方正,整齐);俗(通俗,普通);多(无以计数);静(没有喧哗)。
2、胡同文化的内涵:先找出点明胡同与文化内在联系的关键句子——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快。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式。
由此得出结论——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和言行举止完全可以诠释胡同文化的内涵。
从北京人的特点入手,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
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北京人特点的词句——【守旧】安土重迁,舍不得挪窝儿,一住住几十年……【封闭】独门独院,过往不多;【知足】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本分】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实际上,作者在课文中,已经十分精辟地圈定了胡同文化的内涵——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守旧】【封闭】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汪曾祺胡同文化
![汪曾祺胡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22a8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9.png)
汪曾祺胡同文化胡同也叫“里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
下面请欣赏店铺带来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原文: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这是外地少有的。
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
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
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
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
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
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
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
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
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
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
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
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
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
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
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
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
《胡同文化》优秀课件
![《胡同文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1f79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f.png)
胡同文化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胡同街区的特殊结构和居民之间的互动增强了社 区凝聚力。
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创意产业和设计思维 的发展。
胡同文化的未来展望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加强保护措施、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和加强社区参与,使 胡同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与发展。
2 深厚的历史底蕴
胡同见证了数百年的历史 变迁,其中包含着丰富的 文化和故事,是人们探索 北京历史的重要窗口。
3 多元的社会活动
胡同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 重要场所,人们通过在胡 同中结识朋友、参与庆祝 和庙会等活动来增进彼此 的联系。
胡同文化的历史渊源
1
元朝
胡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成为当时人们居住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2
明朝
明朝时期,胡同街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3
现代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胡同面临着保护和更新的挑战。
胡同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
文化遗产
胡同作为北京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社会认同
胡同是北京人的骄傲和认同感的象征,也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旅游资源
胡同街区成为了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到访和体验传统文化。
胡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建筑保护
通过加强胡同建筑保护和修复工 作,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古香古 色。
民俗文化传承
通过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和表演, 传承和弘扬胡同独特的艺术和习 俗。
饮食文化传统
通过保留和传承胡同街区的传统 小吃和饮食文化,让人们感受到 当地的原汁原味。
胡同文化Hale Waihona Puke 影响和价值文化交流 社区凝聚力
《胡同文化》优秀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同文化》教案
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代兴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的特点。
2、了解胡同及其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能力目标:初步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胡同这种建筑形式已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消失了,大家这个年龄段已对胡同很陌生了。
北京的胡同又独具特色。
那么,胡同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怎样的文化底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起揭示这个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明确学习目标
(白板出示)
三、简单了解作者及其散文特点
(先让学生结合步步高了解,然后师强调重点)
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书香门第。
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代表性的作品有小说《职业》、《受戒》《大淖记事》《虐猫》等,散文有《人间草木》《故乡的元宵》《胡同文化》等。
其作品被看成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有着朴实、清新、优美的特点。
四、学习第1-4段
1、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如何概括每段要点,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概括全文要点,须先把握每段要点。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抓住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句等,理清句子与句子、句子与中心句或关键句的关系。
2、学习第1-4段,思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北京胡同的?(即概括每一段的要点)
3、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约.二斤鸡蛋:称重量
4、逐段讲解:
第一段:(学生快速朗读)找出中心句:即第一句。
关键句是“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要使学生在自读时就能发现这些句子的价值,必须提醒他们分析段落时应该有全文意识,不能只孤立地看一段。
留下这个问题,最后总结,起统领全篇的作用)第二段:(学生快速朗读)
关键句是“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因为下面的全部举例,都是说明胡同得名缘由的,例子很多,足见胡同取名的来源之广。
第三段:(学生齐读)
写了胡同的大小、数量。
第四段:(指名朗读)
写了胡同是勾通大大街的网络。
5、小结胡同的特点。
五、学习第5-12段
1、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
那么,长期生活在这样方正而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学习第5-12段,按前面介绍的概括要点的方法进行概括。
2、词语积累:
安土重迁房檩国子监祭酒置身事外
冷眼相对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3、学习第5-12段:
第五段:(学生齐读)
关键句是“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从而结束了对胡同在城市建筑方面的特点的介绍,段末点题,点出写作本文目的,开始转入对胡同所连带的地方文化性质的思考。
本段也就是本文的枢纽,它连接着“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两部分。
第六段:(学生速读)
关键句是“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第七段:(学生速读)写北京人追求住家要“独门独院”,其本质也是自我封闭,他们宁愿把自己关进比胡同更小的盒子一般的四合院里。
北京人讲究处街坊,把握“除了”和“此外”,得出真正意思在于“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词)
第八段:(学生速读)继续从物质生活方面写北京人的封闭文化。
他们满足现有的一切,拒绝外界事物到了固执的程度,当他们说“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时,天知道他们与多少“别处”的优长和进步失之交臂。
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北京人的生活习惯接近农民。
爱吃硬面饽饽,水饺,荞麦饼,冰糖葫芦,爱喝大碗茶,二锅头,爱过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爱玩的是养鱼养鸟养蛐蛐,逮蜻蜓,粘知了,放风筝。
这些都与某些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如吃奶油蛋糕三明治,喝咖啡威士忌,过圣诞节、情人节,玩高尔夫球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九段:(学生齐读)写了北京人在政治方面的封闭,他们生为“民主运动策源地”的“民”,却对民主运动漠然视之,其思想本质仍是满足于现有的生活。
第十到第十二段:(每一段找一位学生读)
对“胡同文化”的封闭性质作更深人的剖析,指出其精义是“忍”。
封闭的胡同文化所期望的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心理满足,当这种期望的水平或层次被人为他不断压低时,满足会变得愈来愈不容易,这时“忍”就成了维持这种文化不可或缺的心理基础。
在这三段中,作者各选取一个典型材料来表现“忍”。
所以说它们典型,是因为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北京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境中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来暴露正是
“忍”在支撑着胡同文化。
(学法指导:这三段,要联系上下段落,提炼出其要点和联系点。
)
4、“忍”字从何而来?
北京人的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是由其特殊的历史政治环境造成的。
京都之中,帝辇之下,人们看得最多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看得最透的是仕途险恶,天威难测,官运无常。
今儿个,新科状元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明儿个,菜市场人头落地,大观园底儿朝天。
这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使北京人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世故通达。
做为专制制度下的小民他们太微不足道了,强大的皇权要消灭他们,比碾死只蚂蚁还容易,所以他们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明哲保身,学会了得过且过。
)
5、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作者称
之为“胡同文化”。
那么,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的联系点是什么?
找学生回答,师总结:
胡同的方方正正的特点,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
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甘做顺民。
六、学习第13-15段
1、教师范读第13-15段,思考并讨论:
胡同与胡同文化的前景如何?
2、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并明确:
写了胡同文化时发展趋向,随着胡同的衰败、没落,胡同文化也在走向消亡。
随着旧城的改造,胡同消失了,胡同文化也会消失没落。
因为胡同文化的封闭性不符合时代开放前进的步伐,而且胡同文化中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弃。
因此,胡同文化的没落是必须的。
3、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面对这种情景,作者心头会
涌现出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这个层次的难点在于对作者感情的把握,应该说,有着悠久历史的胡同文化曾长久地体现着北京市民的生态和心态,它的衰落确实带给了作者怅惘和忧伤。
但是,作者更看到了胡同文化已经走完了它的生命历程,向它告别是时代的要求。
因此,作者的心情很复杂。
在情感上“怀旧和感伤”,作者熟悉并喜欢胡同文化,所以面对衰败的胡同时,不禁有点感伤。
但在理智上,他也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封闭的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七、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二,感受一下作者语言方面的特色。
明确:
1、一个“嘿”,朴素,亲切,大众化,口语化,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民吃了是虾米皮熬白菜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
感觉到北京人容易满足。
2、非常富有表现力,既是对别人的无可奈何,又是自我安慰,表现了作者对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的佩服和调侃。
不愠不火,雅俗杂糅,带有浓浓的北方方言味儿。
3、四个四字短语一气呵出,带有浓浓的书卷气,不仅尽情渲染了胡同衰败、没落的凄惨景色,而且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感伤。
八、迁移练习
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北京的胡同文化今天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运用你的知识,发挥你的想象,谈谈你的看法。
九、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文虽是篇书序,可又不同于一般的评点或介绍性书序,实质上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序言在形式方面自由多样的特点,也了解到了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
板书:
胡同文化
汪曾祺
(1)四方四正
胡同(1-4)(2)取名来源
(3)大小、数量
(4)网络
胡同文化发展趋势:衰败、没落
(5)过渡(13-15)
(6)封闭文化
(7)独门独院
文化(5-12)(8)易于满足
(9)不爱管闲事
(10-12)精义:忍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