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仿真知识点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知识点1
知识点11.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了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经济建设、新品研发、企业运作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包括:①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制造企业规划与运营中的应用,如企业选址、车间布局、生产线平衡、瓶颈分析等。
②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工程开发中的应用,如三峡大坝建设、机场选址、城市及区域规划、大型体育设施建设等。
③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制中的应用,如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军用及民用飞机研制、高铁列车开发、汽车产品研制等。
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社会服务系统中的作用,如商业服务企业选址、医院选址与布局、商业设施的布局规划、游乐设施规划布局、公交线路布点及班次优化等。
⑤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如物流企业选址、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物流系统规划开发、物流设备研制等。
⑥围绕具体产品(如汽车)或系统(如载人航天工程),分析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具体应用。
2.什么是系统,它有哪些特点?结合具体的制造系统、物流系统或服务系统,分析系统的组成要素、功能和边界。
3. 什么是制造系统?它有哪些特点?常见的制造系统有哪些类型?4. 什么是机械制造系统,它具有哪些特点?简要分析机械制造系统的运行过程。
5. 以机械制造系统为例,分析此类系统运作的基本特点,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哪些交互作用?6.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以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为例,分析此类系统中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涵盖的内容。
7. 以家用电气产品(如电视机、冰箱、手机等)制造系统为例,分析此类系统在设计及运行过程可能存在的各类动态和随机性因素。
8.什么是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它们存在哪些区别。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9.分析系统、模型与仿真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系统而言,建模与仿真技术具有哪些作用?10.对制造系统而言,哪些方法能够分析此类系统的性能,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11. 与实物试验相比,基于模型的试验具有哪些优点?12. 总体上,系统模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简要分析每类模型的特点,并给出具体案例。
仿真算法知识点总结
仿真算法知识点总结一、简介仿真算法是一种通过生成模型和运行模拟来研究系统或过程的方法。
它是一种用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事件的技术,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工程、商业和科学领域的问题。
仿真算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并预测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仿真算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行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仿真算法。
二、基本原理1. 离散事件仿真(DES)离散事件仿真是一种基于离散时间系统的仿真技术。
在离散事件仿真中,系统中的事件和状态都是离散的,而时间是连续变化的。
离散事件仿真通常用于建模和分析复杂系统,例如生产线、通信网络和交通系统等。
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性能、验证系统的设计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2. 连续仿真(CS)连续仿真是一种基于连续时间系统的仿真技术。
在连续仿真中,系统中的状态和事件都是连续的,而时间也是连续的。
连续仿真通常用于建模和分析动态系统,例如电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生态系统等。
连续仿真模型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特性和系统参数的设计等方面。
3. 混合仿真(HS)混合仿真是一种同时兼具离散事件仿真和连续仿真特点的仿真技术。
混合仿真可以用于建模和分析同时包含离散和连续过程的系统,例如混合生产系统、供应链系统和环境系统等。
混合仿真模型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能、协调离散和连续过程以及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方面。
4. 随机仿真随机仿真是一种基于概率分布的仿真技术。
在随机仿真中,系统的状态和事件都是随机的,而时间也是随机的。
随机仿真通常用于建模和分析具有随机性质的系统,例如金融系统、天气系统和生物系统等。
随机仿真模型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风险、概率特性和对策选择等方面。
5. Agent-Based ModelingAgent-based modeling (ABM) is a simulation technique that focuses on simulating the actions and interactions of autonomous agents within a system. This approach is often used for modeling complex and decentralized systems, such as social networks, biologicalecosystems, and market economies. In ABM, individual agents are modeled with their own sets of rules, behaviors,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ag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simulated over time. ABM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emergent behavior and dynamics of complex system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gent behaviors and interactions on system-level outcomes.三、常用技术1. Monte Carlo方法蒙特卡洛方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模拟的数值计算技术。
系统建模与仿真
❖5.2.1对系统模型的要求和建模的原则 ❖5.2.2系统建模方法与步骤
系统模型与仿真
5.3系统工程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模型
❖5.3.1结构模型 ❖5.3.2网络模型 ❖5.3.3状态空间模型
5.4系统仿真概述
❖5.4.1系统仿真的概念 ❖5.4.2仿真技术的发展 ❖5.4.3系统仿真分类 ❖5.4.4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外在的影响并对一些过程作合理的简化。
5.1系统模型
5.1.2建立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研究方法一般说来有三种,即实验法、 抽象法、模型法。
实验法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本身直接进行科学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 此局限性比较大。
抽象法是把现实系统抽象为一般的理论概念,然后进行推理和判断, 因此这种方法缺乏实体感,过于概念化。
三、岩溶旅游资源
岩溶旅游资源的概念
岩溶景观:又称“喀斯特景观”。地面往往崎岖 不平,岩石嶙峋,奇峰林立;地表河流稀疏;地 下则发育有地下河、溶洞等。中国广西的桂林山 水即为典型的岩溶景观。
三、岩溶旅游资源
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上:石芽、峰丛、峰林、孤峰 地下: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
三、岩溶旅游资源
10钟讲解
一、西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本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三个省区;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北部与四川、西藏相连,东部与广东
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老挝、越南和缅甸唇齿相依;
多民族省区;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贵州有17个、广西有 11个,民族文化绚丽多姿“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谷,大
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 。
四、民俗文化文化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古遗迹:古城 建筑设施:灯塔、港口、庙会 人文活动:劳动生产、体育运动、民俗文化信仰 民俗文化商品:山珍、民俗文化工艺品、民俗文
系统相关知识点总结
系统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系统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
系统具有目标、结构、功能、行为和环境等几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质不同于各个部分的性质之和。
系统的特点是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
整体性: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整体的性质不同于各个部分的性质之和。
动态性:系统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系统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状态的。
目的性:系统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存在的,目标是系统运行的基本依据。
开放性:系统和它的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处于与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的动态平衡状态。
自组织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自我组织能力,能够自动调整各部分的功能和结构,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控制论、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网络论、认知科学等。
系统论: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它主要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系统论提出了系统的层次性、整体性、相对独立性和相互依赖性等基本原理。
控制论: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问题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自适应性和优化性等问题。
控制论提出了系统的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等基本原理。
信息论: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等问题。
信息论提出了信息的量化、编码和解码等基本原理。
网络论:网络论是研究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和相互作用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系统的网络结构、拓扑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等问题。
网络论提出了网络的稳定性、鲁棒性和脆弱性等基本原理。
认知科学:认知科学是研究系统的感知、认知和智能行为的理论,它主要关注系统的知识表示、知识推理和决策问题。
认知科学提出了认知心理学、计算认知科学和神经认知科学等基本原理。
仿真方法 百科知识点总结
仿真方法百科知识点总结仿真方法百科知识点总结仿真方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和分析现实系统行为的方法。
它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决策制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总结一些与仿真方法相关的百科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仿真方法。
一、仿真方法的基本概念1. 仿真模型:为了研究和预测现实系统行为而建立的数学模型,它可以是连续的、离散的或混合的。
2. 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对仿真模型进行运行和观察,以获取对系统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3. 仿真结果:仿真实验的输出数据,用于描述系统行为的特征和变化情况。
二、仿真方法的分类1. 连续仿真和离散仿真:根据模型的时间和状态的特性,可以将仿真方法分为连续仿真和离散仿真。
连续仿真是基于时间连续的模型,离散仿真是基于事件离散的模型。
2. 系统仿真和决策仿真:系统仿真是对现实系统进行全面模拟和分析;决策仿真是为了帮助决策制定者做出最佳决策而进行的仿真。
3. 仿真技术:仿真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如离散事件仿真、代理仿真、系统动力学仿真等,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进行仿真研究。
三、仿真方法的应用领域1. 科学研究:仿真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和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如天体运动、地震灾害等。
2. 工程设计:仿真方法可以用于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结构分析等,减少实验成本和提高设计效率。
3. 决策支持:仿真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和分析不同决策方案的效果,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4. 教育培训:仿真方法可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仿真方法的特点和优势1. 灵活性:仿真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不同的约束条件和参数设置,灵活性更强。
2. 可控性:仿真方法可以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实验条件设置,观察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系统的行为。
3. 经济性:仿真方法可以减少实验成本和时间,提高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效率。
4. 安全性:仿真方法可以模拟一些危险和不安全的现象和情况,提前预防和解决问题。
系统仿真技术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系统仿真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系统仿真技术1.2 学分:3学分1.3 先修课程:无1.4 课程类型:必修课二、教学目标2.1 理论目标:- 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系统仿真建模的方法与技巧- 熟悉系统仿真软件的使用2.2 技能目标:- 能够应用系统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系统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能够进行系统仿真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和报告撰写三、教学内容3.1 系统仿真技术概述- 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应用领域- 系统仿真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系统仿真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2 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离散事件仿真和连续仿真的比较与选择- 系统建模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3.3 系统仿真软件- 常用的系统仿真软件介绍和比较- 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使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3.4 系统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系统仿真实验的目标和方法- 系统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参数设置- 分析系统仿真实验结果和优化方法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课程- 教师讲授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进行自学和讨论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系统仿真建模和实验设计4.2 实践课程- 学生使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际仿真操作- 学生独立完成系统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报告撰写和展示五、教材与参考书目5.1 教材:- 《系统仿真技术导论》作者:张三,出版社:XX出版社5.2 参考书目:- 《系统仿真理论与技术》作者:李四,出版社:XX出版社 - 《系统仿真软件与应用》作者:王五,出版社:XX出版社六、考核方式6.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等6.2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6.3 实验成绩:学生使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的实验和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30%七、教学进度安排7.1 第1周:系统仿真技术概述7.2 第2周:系统建模与仿真7.3 第3周:系统仿真软件介绍7.4 第4周:系统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7.5 第5周:复习与总结八、其他事项8.1 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实验室安全规定8.2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具体的系统仿真案例进行研究和实验8.3 学生对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作为研究课题或未来的就业方向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1.1 闭卷考试1.2 考试时间:120分钟二、蓝本内容2.1 系统仿真技术概述- 系统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0分)- 系统仿真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30分)2.2 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 离散事件仿真和连续仿真的比较与选择(30分)2.3 系统仿真软件- 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30分)- 使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20分)2.4 系统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系统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参数设置(20分)- 分析系统仿真实验结果和优化方法(30分)三、参考书目- 《系统仿真技术导论》- 《系统仿真理论与技术》- 《系统仿真软件与应用》四、注意事项4.1 考试过程中禁止交流和抄袭4.2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案整齐放在桌面上,离开考场时禁止携带任何试卷或草稿纸等物品以上为系统仿真技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系统仿真技术的指导和评估依据。
知识点2第一章第6节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
知识点2第一章第6节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在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对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包括了系统的开放性、闭合性、动态性、稳定性、层级性、多样性、整体性等。
系统的特性主要包括:1.开放性:系统与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系统能够从环境中获取输入信息,通过处理和转换这些信息,输出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结果。
3.动态性:系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具有发展的潜力、能力和趋势。
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相互作用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系统的状态也会随之变化。
4.稳定性:系统有一定的稳定状态,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自我调节和维持其稳定状态。
当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相互作用保持稳定时,系统就具有稳定性。
5.层级性:系统具有层次结构,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每个子系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并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统。
层级结构使得系统的复杂性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和理解。
6.多样性:系统内的要素和相互作用是多样化的。
系统中的要素和相互作用可以包含不同的类型、状态、关系和特征,使得系统具有多样性。
7.整体性:系统是一个集合整体,整体的性质和行为不能简单通过各个要素的性质和行为之和来解释。
系统具有的整体性质和行为是由各个要素和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研究系统的特性时,需要运用一些分析方法来深入理解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包括:系统动力学、系统辨识、系统仿真、系统优化、系统灵敏度等。
系统动力学是研究系统结构、行为和动态变化规律的方法。
通过建立系统的动态方程,可以模拟和预测系统的行为和变化趋势。
系统辨识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识别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
通过辨识系统的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特性和行为。
系统仿真是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和观察系统的行为和变化。
仿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系统,优化系统设计和运行。
系统优化是为了达到其中一种最优目标,通过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使系统的性能和效益最大化。
机器人仿真设计知识点总结
机器人仿真设计知识点总结在现代工业与科学领域,机器人仿真设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
机器人仿真设计是指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机器人进行模拟和仿真,从而实现对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
机器人仿真设计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系统的运行原理,提高机器人系统的性能以及降低研发成本。
因此,对机器人仿真设计的掌握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师们必备的技能之一。
机器人仿真设计包括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从机器人建模到控制算法的设计,都需要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机器人仿真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关键技术。
一、机器人建模1. 机器人结构建模机器人结构建模是机器人仿真设计的第一步。
机器人结构建模要求对机器人的物理结构进行准确地描述和建模,包括机器人的关节、连杆、传动装置等。
为了实现真实感的仿真效果,工程师们需要对机器人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建模,并且考虑到各种物理因素在仿真中的影响。
2.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是机器人仿真设计的关键环节。
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要求对机器人的关节、连杆等物理部分进行动力学分析,推导出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这一步需要工程师熟练掌握牛顿力学、欧拉力学等相关知识,以及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方法。
3. 机器人传感器建模在仿真中,机器人的传感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程师们需要对机器人的传感器进行准确地建模,并且考虑到传感器在仿真中的精度、延迟等因素。
此外,如何将传感器的数据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相结合也是机器人传感器建模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机器人控制算法设计1. 机器人动力学控制算法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算法是制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案的重要依据。
工程师们需要设计出满足机器人动力学特性的控制算法,以保证机器人在仿真中能够准确地执行给定的运动任务。
动态控制算法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动力学特性、外部干扰等因素。
2. 路径规划算法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根据环境和任务的要求进行路径规划。
建模新手知识点总结
建模新手知识点总结一、建模的基本概念1.1 系统与模型系统是由大量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并且这些元素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规律或关系。
模型则是对系统的一个抽象和简化的描述,用来描述系统的结构、行为和性能。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系统的运行规律,从而可以对系统进行预测、优化和控制。
1.2 建模的目的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可以对系统的行为进行预测,优化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决策支持。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持。
1.3 建模的方法建模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建模和定量建模两种。
定性建模是指用文字描述系统的结构、行为和性能,比如通过流程图、结构图等形式进行描述;定量建模则是指用数学符号或其他量化的方法描述系统的行为和性能,比如通过数学方程、模拟器等形式进行描述。
1.4 建模的基本步骤建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建模的目的、建立系统模型、验证和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建模过程中,建模者需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工具,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不断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建模的常用方法和工具2.1 系统动力学建模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非线性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它包括了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块图、动力学方程等多种建模工具。
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可以对系统的长期行为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测,找出系统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系统行为的仿真和优化。
2.2 概率统计建模概率统计建模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方法,包括了概率分布、随机过程、统计模型等多种建模工具。
通过概率统计建模,可以对系统的风险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隐含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
2.3 优化建模优化建模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包括了数学规划、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多种建模工具。
通过优化建模,可以对系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描述和求解,找到系统的最优解,并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建模相关知识点总结
建模相关知识点总结建模的基本知识点主要包括建模的基本概念、建模的基本流程、建模的方法与技术、建模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一、建模的基本概念1. 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近似描述,它是对事物特性和规律的简化模拟,并通过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模型可以是数学方程、图表、图像、计算机模拟等形式。
2. 建模:建模是指根据某一现象或事物的特点、规律和属性,抽象出一种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和研究的过程。
3. 系统:系统是指由多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组成的整体。
建模的对象通常是一个系统,建模的目的是对系统进行描述、分析和预测。
4. 变量:变量是指描述事物特性和规律的符号或数值。
在数学模型中,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们的变化会导致系统状态的变化。
二、建模的基本流程建模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确定建模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收集数据和参数、建立和求解模型、验证和调整模型、应用和推广模型等步骤。
建模的基本流程是根据具体问题或研究需求确定的,不同的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建模流程。
1. 确定建模对象和目的:首先需要明确建模的对象是什么,建模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是要描述一个物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还是要预测一个经济模型的发展趋势。
2. 选择合适的模型:在确定建模对象和目的后,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
模型可以是连续或离散的,可以是确定性的或随机的。
3. 收集数据和参数: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参数,这些数据和参数是构建模型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和参数。
4. 建立和求解模型:在收集数据和参数之后,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建立模型通常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抽象和简化,求解模型通常是通过数学分析、数值计算或计算机仿真等方法进行。
5. 验证和调整模型:在建立和求解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调整,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验证和调整模型通常是通过对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观测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运动仿真知识点总结
运动仿真知识点总结一、运动仿真的基本原理1. 动力学原理:运动仿真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动力学原理。
动力学原理是指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牛顿定律、运动矢量、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信息,为运动仿真提供了基本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基础。
2. 控制理论:运动仿真的基本原理之二是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是指研究如何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对系统运动的控制和调节的一门学科。
在运动仿真中,通过控制器对仿真模型进行控制,可以使其产生不同的运动行为,从而实现对物体、机器人等的精确控制和模拟。
3. 数值计算方法:运动仿真的基本原理之三是数值计算方法。
数值计算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数学问题进行计算和模拟的一种方法。
在运动仿真中,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动力学方程、控制模型等进行离散化和求解,可以实现对运动仿真模型的精确求解和模拟。
二、运动仿真的应用领域1. 体育竞赛:运动仿真技术在体育竞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运动员的运动规律、力学特性等进行仿真,可以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帮助教练和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策略的制定。
2. 工程设计:运动仿真技术在工程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机械装置、汽车、飞机、船舶等的运动特性进行仿真,可以评估其性能、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试验和开发成本。
3. 医学研究:运动仿真技术在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人体运动、姿势、步态等进行仿真,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伤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设计康复训练方案。
4. 航天航空:运动仿真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航天器、飞机、火箭等的运动特性进行仿真,可以评估其飞行性能、设计控制系统,确保航天航空任务的成功执行。
5. 虚拟现实:运动仿真技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虚拟环境中物体的运动进行仿真,可以实现沉浸式体验、互动式设计等功能,提高虚拟现实系统的真实感和逼真程度。
三、运动仿真的发展现状目前,运动仿真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
物流仿真知识点总结
物流仿真知识点总结1. 物流系统建模:物流仿真的第一步是对物流系统进行建模,将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包括物流网络、货物流动、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各个方面。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对物流系统的运作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
2. 仿真软件:物流仿真通常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
仿真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建立物流系统的模型,设置模拟参数,运行仿真实验,并输出仿真结果。
常用的物流仿真软件包括Arena、Simul8、AnyLogic等。
3.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物流仿真之前,需要收集并分析物流系统的相关数据,以确定系统的运作规律和性能指标。
数据包括货物流量、订单处理时间、库存水平、运输成本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物流系统建模提供重要的依据。
4. 仿真实验设计:在建立物流系统的模型后,需要设计合适的仿真实验,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对物流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仿真实验包括设计不同场景下的模拟运作、设置不同的参数方案、对比不同的决策策略等。
5.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运行仿真实验,可以获得大量的仿真结果数据,如货物流动路径、订单处理时间、仓储利用率、运输成本等。
对这些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物流系统的性能,并为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6. 优化决策支持:物流仿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决策者制定优化物流系统的决策。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物流系统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如优化货物流动路径、提高订单处理效率、设计合理的仓储布局、优化运输路线等。
7. 风险评估与应对:物流仿真也可以用来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通过仿真模拟不同的风险情景,可以评估物流系统在不同风险条件下的表现,并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
8. 实时优化与调整: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物流系统的运作。
物流仿真也可以用来进行实时的优化与调整,通过模拟不同的调整方案,评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最佳调整方案。
仿真算法知识点总结图解
仿真算法知识点总结图解一、仿真算法的基本原理1.1 仿真概念仿真是指通过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过程来预测系统性能、评估方案、优化设计等的一种方法。
仿真可以用于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系统,如物理系统、信息系统、经济系统等。
1.2 仿真模型仿真模型是对实际系统的简化描述,它包括系统的结构、行为规则、参数等信息。
通过建立仿真模型,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以探索系统的性能、行为特征和优化方案。
1.3 仿真算法的分类根据系统类型和仿真目的的不同,仿真算法可以分为连续系统仿真算法和离散系统仿真算法。
连续系统仿真算法适用于连续变量的系统,如物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离散系统仿真算法适用于离散事件的系统,如排队系统和生产系统。
1.4 仿真算法的基本步骤仿真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建模、验证、实验设计、模拟运行和结果分析等。
建模是仿真算法的核心,它涉及到系统结构的抽象化、参数的设定、规则的定义等。
验证是指通过比较仿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的一致性来检验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实验设计是指设计合理的仿真实验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模拟运行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仿真模型进行试验。
结果分析是指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1.5 仿真算法的评价指标仿真算法的评价指标包括仿真精度、仿真效率和仿真可信度等。
仿真精度是指仿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的一致程度;仿真效率是指仿真模型的计算速度和资源消耗;仿真可信度是指仿真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二、连续系统仿真算法2.1 连续系统方程的数值解法连续系统方程通常是由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描述的,为了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需要采用数值解法对这些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
常用的数值解法包括欧拉法、梯形法、四阶龙格-库塔法等。
2.2 连续系统仿真的模拟程序设计连续系统仿真的模拟程序通常包括系统方程的离散化模型、时间步长控制、数值解法的选择、边界条件处理等内容。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连续系统仿真程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2.3 连续系统仿真的优化方法针对连续系统仿真的高维度、非线性等特点,通常需要采用一些优化方法来提高仿真效率和精度。
仿真电脑配置知识点总结
仿真电脑配置知识点总结一、CPU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对于仿真电脑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CPU时,需要考虑性能、核心数、频率以及功耗等因素。
1. 性能:对于进行复杂仿真计算的需求,需要选择性能高的CPU,以确保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
在市场上通常可以选择到Intel和AMD的高性能CPU,如Intel的Core i7系列和AMD的Ryzen 7系列等。
2. 核心数:在进行多线程的仿真计算时,多核心的CPU能够提供更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因此,通常建议选择拥有更多核心数的CPU,如4核、6核或者8核的处理器。
3. 频率:CPU的频率代表着每秒钟处理指令的次数,因此通常频率越高的CPU意味着其计算能力越强。
对于进行大规模仿真计算的需求,建议选择频率高的CPU。
4. 功耗:功耗是CPU的发热和耗电量的重要指标,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功耗范围的CPU,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另一重要组件,对于进行复杂仿真计算和模拟实验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内存时,需要考虑容量和频率等因素。
1. 容量:内存的容量直接影响着系统能够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任务的复杂程度。
通常建议选择较大容量的内存,如16GB、32GB甚至64GB的内存,以确保系统在处理大规模仿真计算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数据缓存空间。
2. 频率:内存的频率代表着内存条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数据速度,因此通常频率越高的内存条意味着其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对于进行大规模数据计算的需求,建议选择较高频率的内存条以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
三、显卡显卡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另一关键组件,对于进行复杂仿真计算和模拟实验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显卡时,需要考虑性能、显存容量和计算能力等因素。
1. 性能:显卡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对图形处理和并行计算任务的处理能力,因此对于进行大规模仿真计算的需求,建议选择高性能的显卡,如NVIDIA的RTX系列或AMD的RX 系列显卡。
数字化仿真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字化仿真基础知识点总结数字化仿真(Digital Simulation)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过程,以便对其进行分析、优化和预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数字化仿真既可以用于工程设计、生产过程优化,也可以用于演练、教育和娱乐等领域。
本文将从数字化仿真的基础知识出发,介绍数字化仿真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数字化仿真的定义数字化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对实际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模拟,以便对其进行分析、优化和预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数字仿真可分为离散仿真和连续仿真两大类。
离散仿真是对系统中各离散事件(如交通流量、生产任务等)进行模拟,而连续仿真是对系统中各连续变化量进行模拟。
二、数字化仿真的分类数字化仿真可以按照仿真的目的、仿真的对象以及仿真的工具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 按照仿真的目的分类数字化仿真可以分为训练仿真、设计仿真、决策仿真三种类型。
训练仿真是在实际操作之前,通过数字化仿真技术对操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
设计仿真是利用数字化仿真对产品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评估。
决策仿真侧重于通过仿真技术,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以便进行决策。
2. 按照仿真的对象分类数字化仿真可以分为实时仿真、离线仿真两种类型。
实时仿真通常用于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过程,以便对其进行监控和优化。
离线仿真主要用于对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3. 按照仿真的工具分类数字化仿真可以分为连续仿真和离散仿真。
连续仿真主要应用于对系统中各连续变化量进行模拟。
离散仿真主要应用于对系统中各离散事件进行模拟。
三、数字化仿真的方法数字化仿真的方法主要包括建模、仿真、评估和优化四个步骤。
1. 建模建模是数字化仿真的第一步。
建模的目的是将实际系统的特性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建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和工具。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系统动力学建模、离散事件建模、连续系统建模等。
物流系统仿真名词解释
物流系统仿真名词解释
物流系统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建模方法,模拟和分
析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流程,以便优化物流管理和提高效率的过程。
这种仿真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不同的物流策略、规划物流网络、
优化库存管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并且预测和应对潜在的
风险和问题。
通过物流系统仿真,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物流运作,并制定更有效的决策,从而提高整体业务绩效。
物流系统仿真涉及到许多关键的名词和概念,例如:
1. 数学建模,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将物流系统的各种因素和
变量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分析和优化。
2. 优化,通过对物流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找到最佳的方案和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 风险评估,通过仿真模拟,识别和评估物流系统中可能存在
的风险和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4. 库存管理,通过仿真分析,确定最佳的库存水平和存储策略,
以确保供应链的顺畅和成本的最小化。
5. 运输效率,通过仿真模拟不同的运输方案和路线,找到最经济和高效的运输方式。
物流系统仿真是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其物流运作,从而提高竞争力和业务绩效。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物流系统仿真,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持续的业务增长和发展。
模拟设计知识点归纳
模拟设计知识点归纳设计是一门广泛涉及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活动,而模拟设计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它通过模拟系统的行为和性能来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模拟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概述和基础知识1.1 模拟设计的定义和目标模拟设计是一种基于模型和仿真的设计方法,旨在评估和优化系统的性能和行为。
其目标是通过模拟系统的运行,获得对系统行为的深入理解,为设计改进提供依据。
1.2 模拟设计的基本原理模拟设计基于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描述和仿真实验,模拟系统的运行和行为。
通过观察仿真结果,评估和优化系统设计。
1.3 模拟设计的应用领域模拟设计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设计、通信系统设计、物理仿真、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分析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设计人员降低风险,提高设计质量,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二、建模和仿真技术2.1 系统建模方法系统建模是模拟设计的基础环节,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数学建模、物理建模、统计建模和数据建模等。
建模的目标是准确描述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模型是对真实系统的数学描述,通过方程或者算法来表示系统的行为。
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是模拟设计的关键。
2.3 仿真技术和工具仿真技术是模拟设计的核心技术,常用的仿真工具包括电路设计仿真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系统仿真软件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模拟系统行为,评估设计方案。
三、模拟设计的评估和优化3.1 性能评估指标性能评估指标是模拟设计的重要参考,包括电路的增益、稳定性、功耗等指标;系统的吞吐量、时延、可靠性等指标。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优化设计方案。
3.2 优化算法和方法优化是模拟设计的核心任务,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找到最优的设计解决方案。
3.3 可行性和稳定性分析在进行模拟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可行性和稳定性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系统模型定义模型是把对象实体通过适当的过滤,用适当的表现规则描绘出的简洁的模仿品。
2、模型的特点(1)它们都是被研究对象的模仿和抽象;(2)它们都是由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反映被研究对象某些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3)反映被研究对象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体现系统的整体特征。
3、按照模型的形式分,模型有抽象模型和形象模型(1)抽象模型:用概念、原理、方法等非物质形态对系统进行描述所得到的模型,包括数学模型、图形模型、计算机程序、概念模型。
(2)形象模型:模拟模型和实物模型。
4、建立模型的步骤(1)根据系统的目的,提出建立模型的目的-为什么建模型(2)根据建立模型的目的,提出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解决哪些问题(3)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构思要建立的模型类型、各类模型之间的关系等,即构思所要建立的模型系统。
-建一些什么样的模型?它们的关系?(4)根据所构思的模型体系,收集有关资料-模型需要哪些资料?(5)设置变量和参数-需要哪些变量和参数?(6)模型具体化--模型的形式是什么?(7)检验模型的正确性--模型正确吗?(8)将模型标准化--该模型通用性如何?(9)根据标准化的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使模型运行--计算时间短吗?占用内存少吗?5、建立模型的注意事项(1)明确目的,确定构成要素(2)模型的简单化和高精度模型(3)没有固定不变的建模方法(4)模型的验证(5)没有人类介入的系统模型6、系统仿真技术是应用数学模型、相应的实用模型的装置、计算机系统、部分实物的仿真系统,对某一给定系统进行数学模拟、半实物模拟、实物模拟,以便分析、设计、研究这种给定7、系统仿真的组成要素(1)实际系统:行为输入输出行为(2)实验框架:有效性某种假设、限制条件(3)基本模型:假想的完全解释,能解释实际系统的所有输入-输出行为的模型(4)集总模型:简化从基本模型或根据实验者对实际系统的设想,按照把各个实体集总在一起并简化它们的相互关系而构造的模型。
(5)计算机:复杂性系统;8、系统、模型及仿真的关系系统是研究对象,模型是系统抽象,仿真则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以达到研究系统的目的。
9、物流系统常用模型(1)资源分配型--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和目标规划(2)存储型--库存模型和动态规划模型(3)输送型--图论、网络理论和规划理论(4)等待服务型--排队模型(5)指派型--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模型(6)决策型--决策论(7)其他模型--解释预测型、投入产出型、布局选址型10、物流系统的常用建模技术(两类)(1)形式化建模技术是指采用大量的数学工具通过状态方程对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
1)排队网络法2)极大代数法3)扰动分析法(2)非形式化建模技术指采用图形符号或语言描述等较贴近人们思维习惯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1)活动循环图2)流程图法3)Petri网络物流系统模型4)系统动力学建模技术5)Agent与多Agent系统12、排队系统的特征顾客总体、系统容量、顾客到达模式、排队特性及规则、服务机构13、排队系统符号表示[M/M/1]:[∞/∞/FCFS]15、库存系统特征补给模式、需求模式和成本代价16、库存问题需要考虑的方面(1)费用存储费、订货费、生产费、缺货费(2)需求(3)补充订货或再生产(4)存储策略17、离散事件系统(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DEDS/DES)指系统的状态在一些离散时间点上由于某种事件的驱动而发生变化。
其数学模型很难用数学方程来表示。
18、基本术语(1)实体永久实体:永久驻留在系统中,是系统处于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服务员临时实体:仅在系统中存在一段时间,按一定规律到达,如顾客关系:临时实体按一定规律不断产生,在永久实体作用下通过系统,最后离开系统(2)事件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行为离散事件系统本质是由事件驱动的例:顾客到达事件使服务员状态由闲到忙,或使队列长度加1事件的发生一般与某一类实体相联系,放在事件表中管理,事件表通常记录事件类型、发生条件、时间及相关实体的有关属性(3)活动导致系统状态变化的一个过程为活动活动表示两个可区分事件之间的过程,标志着系统状态的转移如顾客到达事件与顾客开始接受服务事件之间为一活动,使服务员忙及队列长度减1(4)进程相当于系统的子集或子系统,包含若干个事件及活动,并且描述了其所包含事件及活动间的逻辑关系和时序关系如某一顾客在系统中的全部活动为一进程(5)仿真钟用于表示仿真时间的变化。
仿真钟的推进呈现跳跃性,推进速度具有随机性。
仿真钟的推进有两种经典的方法:固定步长推进法和变步长推进法(或称为下一事件推进法)。
变步长推进法应用较多,目前市面的大多数仿真软件都采用变步长推进法。
(6)统计计数器在仿真模型中, 需要有一个统计计数部件,以便统计系统中的有关变量,如排队系统中的顾客等待时间、队列长度等19、一个模型的形式化描述为20、比较离散事件系统与连续系统,可以看出两者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区别:(1)时间基。
连续系统的时间基是一个确定的值。
例如研究一个液压系统,一般是在一个确定的间隔时间内对其液体压力、流量等进行实验研究。
这个间隔时间的起始点是系统初始启动的时刻,而中止时刻可以选择系统达到稳态后的任何时刻。
离散事件系统的时间基则是可变的,而且随着时间基的变化,仿真结果也各不相同。
例如仿真一个仓库时,时间基可以定为仓库开门的时刻至下班的时刻;也可以定为开门后一小时至下班的时刻。
显然,这两种仿真,系统的初始状态不同,仿真的结果也不相同。
这是因为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结果是一个统计的结果。
它与统计的区段大小有关。
带有随机性,因此离散事件系统的模型也被称为随机模型。
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情况相同。
(3)状态变量。
连续系统的状态变量一般也是一个连续变量;而离散事件系统的状态变量则可能是非连续的,例如仓库货位的状态是空或非空。
(4)状态转移函数。
在连续系统中,存在一个状态转移函数,可通过其推算出状态变量的变化过程;而离散事件系统则不存在状态转移函数,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函数来表达状态变量变化的规律。
(5)状态空间。
状态空间是状态变量的集合所表述的空间。
对于一个被研究的连续系统,引进不同组合的状态变量,可以构造不同的状态空间模型。
这一点离散事件系统是相同的。
从上述分析可知,离散事件系统与连续系统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离散事件系统输入输出变量的随机性以及状态变化的不确定性。
由此,连续系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连续系统仿真借助数字积分算法和离散相似算法等来求解表征系统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则是建立系统的概率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执行”仿真模型,系统的变量是反映系统各部分相互作用的一些确定或者随机事件,系统模型则反映这些事件和状态的值集,仿真结果,也就是“执行”的结果,是产生处理这些事件的时间历程。
21、物流系统模型的主要参数(1)周期数 (2)库存量 (3)初始库存 (4)库存价格 (5)库存成本(6)进(出)货量 (7)延迟时间 (8)运输价格 (9)运输成本 (10)总成本22、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 结束开始正确否?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设计仿真程序Y系统建模N运行仿真程序正确否?输出仿真结果并分析NY23、系统仿真算法仿真算法是确定仿真钟推进策略的控制方法,是仿真控制的核心。
目前最常用的仿真算法有事件调度法(event scheduling,ES)、活动扫描法(activity scanning,AS)和进程交互法(process interaction,P1)。
事件调度法是面向事件的,它记录事件发生的过程,处理每个事件发生时系统状态变化的结果。
例如,当有工件到达生产系统时,会发生机床状态由闲变忙,或者排队长度增加等状态变化。
活动扫描法是面向活动的,它记录每个活动开始与终止的时间,从而记录实体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例如,当加工工件进入生产系统时,由于机床忙,工件暂时排在队列中等待。
当机床上的工件加工完毕并离开后,等待加工的工件结束排队进入机床被加工。
从开始排队到结束排队,这一过程是排队活动进程交互法是面向进程的,它记录每个进程推进的过程。
由于各进程是并行进行的,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进程交互法采用交叉推进的方法,推进每个进程,最终完成全部进程的推进,即完成系统的全部运行过程。
24、事件调度法、活动扫描法和进程交互法比较(1)系统描述所有策略均提供主动成分及被动成分,每种成分均能接受其他成分的作用。
在事件调度法中,只有主动型成分才能施加作用,而在其他两种策略中,主动型成分与被动型成分均可施加作用。
在事件调度法中,系统的动态特性表现为主动成分不断产生事件;在活动扫描法中则表现为主动成分产生活动;在进程交互法中则是通过成分在其进程中一步一步地推进来描述。
(2)建模要点在事件调度法中,用户要对所定义的全部事件进行建模,条件的测试只能在事件处理子例程中进行。
活动扫描法设置了一个条件子例程专用于条件测试,还设置一个活动扫描模块,该模块对所有定义的活动进行建模。
进程交互则将一个进程分成若干步,每一步包括条件测试及执行活动两部分。
(3)仿真钟的推进在事件调度法中,主动成分的下一事件发生时间保存在事件表中,定时模块不断地从事件表中取出具有最早发生时间的事件记录,将仿真钟推进到该事件发生时间,并转向该事件处理子程序执行。
活动扫描法除了设置系统仿真钟之外,每一个主动成分还设有成分仿真钟。
定时模块选择那些大于当前系统仿真钟且是所有成分仿真钟最小的那个成分仿真钟,然后将系统仿真钟推进到该时刻,并开始对活动扫描。
进程交互法采用将来事件表及当前事件表。
从将来事件表中取出具有最早发生时间的事件记录置于当前事件表中,仿真钟推进到该事件发生时间。
(4)执行控制事件调度法由定时模块按下一最早发生时间选择事件记录,并转向该事件处理子程序执行。
活动扫描法按递减优先数的顺序对全部活动扫描,只有满足测试条件为真,仿真事件小于等于系统仿真钟的活动才能被执行。
进程交互法按递减优先数的顺序对当前事件表的全部记录进行扫描,根据该事件在其进程中的指针进行条件判断。
事件调度法建模灵活,应用范围广,但是只适用于成分相关性小的系统仿真。
活动扫描法对于各成分相关性很强的系统来说模型执行效率高,但是用户建模时除了要对各成分的活动进行建模外,仿真执行程序结构比较复杂,流程控制要十分小心。
进程交互法建模直观,模型接近实际系统,特别适用于活动可以预测、顺序比较确定的系统,但是其流程控制复杂,建模灵活性不如事件调度法。
25、随机数发生器产生[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的算法,称为“随机数发生器”,常用线性同余发生器、组合发生器。
26、随机数性能测试测试随机数的均匀性、独立性等,测试方法有经验测试和理论测试,测试用来对均匀性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