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历史沿革
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历史事件简介
![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历史事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44020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3.png)
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历史事件简介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贵州镇远县发生了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时期。
这些事件对于贵州镇远县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将对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历史事件进行简要介绍。
一、经济改革:八十年代初期,贵州镇远县开始实行农村经济改革。
在这个时期,镇远县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包产到户政策,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和发展农村经济。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农田水利建设:在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县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
县政府通过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包括水库、水渠、水泵站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县还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县政府投资修建了大量的公路、桥梁、电力设施等,改善了农村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和更加稳定的电力供应,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县还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县政府投资兴建了多家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
同时,加强了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保障了农民的健康权益。
五、教育事业发展:在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县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县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修建了多所学校,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
同时,还加强了对农村教育的管理和支持,推动了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八十年代贵州镇远历史事件的发生,对该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改革、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进步,为贵州镇远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些历史事件也充分展示了贵州镇远县人民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https://img.taocdn.com/s3/m/07875ec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3.png)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
镇远县隶属黔东南州,距离州府凯里市190公里,位于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是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界湖南新晃,南邻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市的石阡,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
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为镇远之名的开始。
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
因地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据之非常重要,故名。
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城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
在号称黔南第一洞天的飞云崖,明代王阳明,清代林则徐、何绍基等历史名人曾于此留迹,今存碑刻摩崖甚多。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https://img.taocdn.com/s3/m/cc6cea17ed630b1c59eeb5c7.png)
镇远一、城市概况镇远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东南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东与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区接壤,南部与三穗,剑河县为邻,西与施秉县相接,北连石阡,岑巩两县。
县境周长358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
距贵州省会贵阳公路270公里,距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府凯里公路153公里,铁路90公里。
镇远位于潕水中、上游的汉苗,侗等各兄弟民族聚居或杂居区的中心。
这里峡谷交错,山水纵横。
镇远城四面环山,中间夹水。
城东有临江壁立的中河山与“岩绕箭峭”的笔岫山、白云山;城南有高入天际的龙头山和俯欧江城的吉祥山、五老山;城西有风姿绰的西秀山与“双峰圆耸”的平冒山;城北有“苍润如屏”的石屏山和穿云破雾的天枢山。
这里不但“群山夹峙”,而且“诸溪汇流”。
自西向东奔流的潕阳河穿城而过,将城区一分为二。
潕阳河原名潕溪、潕水、镇阳江或镇南江,是历史上所称的“武陵五溪”之一。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林则徐第一次路过镇远时曾写道:镇远“府治依山为城,山隙处补以睥睨,望之着无城。
然府前大石桥临镇阳江,江即潕溪,合西来诸水入沅。
由此泛舟下水,可直达常德。
”在潕阳河所流经的镇远城区及附近河段,就有白水溪、相见河、涌溪、芽溪、松溪、小田溪、东关溪(潕泉溪)、铁溪以及高过河(龙江河)等支流汇入潕阳河干流。
于是形成了河谷交错,山水纵横的城镇风貌。
二、历史沿革镇远地处大西南,在过去中央王朝往往可望而不可及,远古时代尤其如此。
据史家考试,包括镇远在内的贵州,在殷商、西周时期属鬼方,战国时期为夜朗国。
从秦代至元代的一千余年间,镇远始终湮没在西南夷中,但这里建置却较早,秦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无阳县,属武陵郡。
隋、唐置梓姜县,属清江群。
宋高中元(公元1127年)年置镇远州,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后改为镇远军民总管府。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攻置镇远州,隶湖广。
镇远
![镇远](https://img.taocdn.com/s3/m/af2be7df76a20029bd642dbd.png)
镇远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贵州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它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的称号。
镇远是“山雄水美”之地。
石屏山如雄狮昂首挺胸,姿势傲然;舞阳河则如一条凝碧的玉带,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太极图的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镇远还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的博物馆。
城内古街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
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留存着历史的痕迹,无不向游人展示着千年古镇的神韵。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其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星罗棋布。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还有天后宫、万寿宫等一大批古迹。
除了人文景观外,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采。
这里有侗,苗等十几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独特而浓郁。
而县城外的舞阳河支流——铁溪河更是寻幽探奇的好去处,它还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笔下所涉及的地方,极具传奇色彩。
古镇历史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
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为镇远之名的开始。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
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改沿边溪洞招讨司为总管府,至正二年(公元1365年)为府。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为州,永乐十一年(公元1412年)为镇远府,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革镇远州,弘治十一年(公元1446年)置镇远县,隶镇远府,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改镇远卫。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将卫并入县。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省县,以其地为府直辖,1913年恢复置县。
镇远简介
![镇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a7a66232af90242a895e586.png)
镇远简介镇远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水系上游和贵州东南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辖12个乡(镇),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4.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96%。
镇远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
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现已形成了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另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城内氵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2009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最终揭晓。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2009年3月6日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称号,位居第五。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
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
镇远古城有多古
![镇远古城有多古](https://img.taocdn.com/s3/m/005e80c86137ee06eff91865.png)
镇远古城有多古这次到贵州,去了一趟镇远。
以前听说过镇远,看到过一些图片,只觉得水畔城市很特别,与凤凰城有点像(确实不太远),没有更多感觉。
此次到镇远,身临其境,对镇远的兴趣大增,体验了一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感受。
这个地方值得一说。
镇远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靠近湖南。
重庆变为直辖市之前,这里一直是湘黔川交汇的地方,现在似乎该称为‚湘黔渝川‛交汇之地。
镇远当地史志部门认为这里就是历史上的夜郎国,此说不无道理。
现在西南地区很多地方都声称自己是正宗的夜郎,都有点道理,但理由也都不太充分。
古夜郎国地域面积应该很大,否则,司马迁也不会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而且,古夜郎王的都城在哪里,似乎也不止一个。
去年我去贵州时,在离贵阳不远的福泉市住了一夜,福泉市古称‚平越‛,当地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夜郎王的都城遗址,此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古夜郎王的都城是否只有一个?也难说。
夜郎国进入中国历史很早,战国时期,楚国便派将军庄蹻(注:庄蹻是《荀子》、《韩非子》、《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史籍中使用的名字,《后汉书》则称庄豪)从沅水伐夜郎,‚既灭夜郎‛。
昨天的文章说,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里掉队的一部分,庄豪伐夜郎或‚庄蹻入滇‛也是一个例证。
楚国派庄豪征伐西南夷时,秦国也派兵南下征伐巴蜀,并征服现镇远地区,致使到达滇池的庄豪与楚国交通断绝,无法归报楚国,便在滇称王,‚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汉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年楚国人也不能简单认为就是汉人。
汉人、汉族应该是汉朝统一以后在强大的文化认同下出现的一个融合性的民族。
像庄豪这样留在云南、与楚地隔绝的人群,后来也成了今天所称的少数民族。
那么,庄豪伐夜郎与镇远有何关系?史书记载,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循江而上,到达牂柯江,此‚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现在有人考证说‚牂柯江‛是贵州西南的北盘江或南盘江,我认为此说不可能。
北盘江、南盘江属珠江水系,流入广西,到广东入海。
沅水及沅江属长江水系,两者隔着分水岭,水路无法沟通。
镇远的历史故事
![镇远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af800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9.png)
镇远的历史故事
镇远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在历史上,镇远一直是黔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唐宋之际,朝廷对偏远的西南之地多用羁縻州管理,镇远属思州管辖。
宋宝祐六年(1258年),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这是镇远得名之始。
元代时,思州田氏土司势力由黔东扩展至黔东南,镇远纳入思州安抚司管理范围。
在历史上,镇远还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播撒过革命的火种。
镇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被誉为“滇楚锁钥,黔东门户”,是研究西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节点。
如果想了解更多镇远的历史故事,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镇远
![镇远](https://img.taocdn.com/s3/m/ca5e2ec058f5f61fb73666b9.png)
镇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我是你们此次旅游的导游。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古城镇远,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城内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绍定元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镇远,一座散发着宽容、自在、和谐的古城,走在镇远的青石板路上,你会恍若隔世,以为自己穿越时间来到了2000多年前的江南水乡。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走进的是有“歪门邪道”之称的古巷子,这里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没有平坦无坡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城市喧闹的气氛,巷中有巷,巷中有井,井下有沟。
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
脚踏两千多年的青石板路,眼观明清时期修建的古城垣(yuan),手抚摸巷道两旁高高的封火墙,有如穿越时空回到古时。
这里是镇远古码头。
镇远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小小的镇远竟有19座船舶码头,可见其重要性。
在游览青龙洞之前,要穿过名为祝圣桥的七孔石桥。
相传这座桥是为了给清朝初年康熙皇帝祝寿而建,在桥上的亭上有副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cha)撑斗去;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
”这里的五溪是指湘黔交界处的五条主要河流,烟是借指战乱。
这副对联,既写出了镇远的悠久历史,又反映了镇远与中原及国外的交往。
镇远县基本情况(1)
![镇远县基本情况(1)](https://img.taocdn.com/s3/m/d43546d433d4b14e852468c6.png)
镇远县情简介镇远地处湘黔两省三地区接壤交汇之处,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6个镇6个乡、110个中心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人。
镇远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
自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置无阳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长期以来,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及域外文化与这里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多元特色民族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旖旎秀丽的山水风光赋予了镇远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是一块旅游资源的富集地。
现已形成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与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镇远和平村旧址、国家级氵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
另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过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镇远自古以来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被世界旅游基金组织确定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世界十大最佳旅游胜地之一;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基地”,联合国国际旅游组织称之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和中国最美十大古城”。
镇远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有320国道、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06省道和G65干线穿境而过,距铜仁和贵阳飞机场分别仅有90公里、270公里,施秉至镇远青溪五里牌二级公路全面建成通车,镇远经报京至岑松旅游公路已完工,纵贯镇远南北的长昆快铁和横贯镇远东西的思剑高速正全面推进建设,境内形成高速公路、铁路、二级公路、旅游公路、国道、省道的交通网络。
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
始建于1893年的青溪铁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是中国民族重工业的发源地,“天字第1号”钢锭现仍存放在镇远。
随着“喝杯青酒,交个朋友”的贵州青酒集团等现代化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今年1月,镇远黔东工业园区已被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为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
镇远介绍PPT
![镇远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9d070916fc700abb68fcb6.png)
历史文化名城—贵州镇远古城目录-古镇简介-古镇旅游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古镇简介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坐落在舞阳河畔,两岸皆山。
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远观颇太极图又叫太极古镇-古镇简介古城镇远,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镇远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重要战略地位,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明清时期衍升为黔东地区政治、军事、商业、文化的中心至今这里还仍保存着古朴的民风好一个歪门邪道!镇远古民居把中原的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古镇旅游舞阳河景区: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高过河风景区:山势险峻,河谷深切,森林密布,人迹罕至铁溪景区:以翁仲河的溶洞奇、龙池水的宝蓝和深不可测,以及郁苍幽深的森林和峡谷令人神往桃花水母-古镇旅游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
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
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民俗文化“五月五”龙舟节“六月六”吃新节:活动时间一般为三天。
活动期间,未婚青年唱飞歌、摇马朗。
老头子在采鼓堂教孙子们吹芦笙、跳木鼓舞。
中年妇女参加跳牵手舞和转身舞等。
小伙子开展骑马竞赛活动。
中年男子参加斗画眉、斗鸡等活动“八月八”唢呐节:每年八月八日唢呐节,除表演唢呐竞技外,还开展地戏、傩戏和上刀梯、下油锅、踩铧口等绝技活动-饮食文化镇远特色火锅、红酸汤、腊肉火锅、豆花火锅、苗家炸辣蟹、肠旺面、袁家嫩豆腐、蕨粑炒腊肉、道菜扣肉、豆腐笋、糯米粑、黄糕粑、灰水粑、社饭、冰甜酒、米豆腐等各种特色小吃。
镇远,曾经闪耀一时的文化名城,曾经威风无比的湘黔门户。
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这座小城逐渐沉默,却也成就了它的另一种美丽——与世无争、宁静淡雅。
镇远一山一河一古城往事越千年
![镇远一山一河一古城往事越千年](https://img.taocdn.com/s3/m/21718f38a21614791711287c.png)
镇远一山一河一古城往事越千年作者:林涵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2017年第03期镇远,隶属于贵州黔东南,也是贵州省的“东大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镇远古城里,舞阳河在古城划过一道美丽的“S”型曲线,缓缓流过城区,把镇远古城划分为二,河的南岸是卫城,河的北岸为镇远府城。
一河划两城,也许是每个初到镇远古城的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镇远古城,自楚汉开疆以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10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所在地。
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宋理宗赐名“镇远”,设州治,镇远一名由此而来。
游镇远古城,1000个人的眼中,就有1000个镇远古城的风貌,然而镇远古城的舞阳河和石屏山,却是千年以来亘古不变的故事主脉络。
镇远古城是一个因军事而设立的城市,其所处的位置特殊,易守难攻,所以千百年来,镇远一直是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重镇。
镇远古城的北面,有一座海拔668米的石屏山,扼守住了舞阳河进入镇远的水道,因山势陡峭,类似一面巨大的屏风,所以它也成了保卫镇远古城最有利的山体。
石屏山的北面,正是镇远古城诸多民宅的所在地,整个古城的北岸,便依托着石屏山而建。
鳞次栉比的居民住宅、官邸、寺庙,都是顺着山体,从山脚下逐渐往山顶方向蔓延建造。
所以,沿着石屏山的山坡游古城,能一睹大批的老式住宅,拾级而上的石板路,曲折悠长,把古巷串联在一起。
随处能见到明清时期的建筑,仿佛在对每一位到访者叙说着一段历史往事。
因为贵州多大山险峰,所以进出镇远古城,全凭一条舞阳河。
大凡古代一座城市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水运资源带来的红利,镇远也不例外。
舞阳河起源于贵州苗岭的大山深处,流经镇远后,又注入800里外的洞庭湖。
大山深处的物资要从这条河流运出去,平原地带的稻米又要经这里运进山区,镇远便因此成了既是军事要塞,又是商埠发达之地。
据说,镇远的祖辈大都依靠船运、仓储起家,积累资金。
如今的镇远古城舞阳河边,依旧保留有“米码头”等建筑遗迹。
这么多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聚在山坡上,不说建造上的艰巨,就连居民日常出门,都有一定的难度。
镇远古镇曾经南中国的繁华都市
![镇远古镇曾经南中国的繁华都市](https://img.taocdn.com/s3/m/4d7273e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b.png)
镇远古镇曾经南中国的繁华都市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的舞阳河将小镇分为两个小城,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
这个有着'太极古镇'之称的小镇却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占据了中华文明的一半历史!自秦昭王30年镇远立县,距今已有2287年。
由于地处湘黔两省交汇之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来就以'欲据滇楚、必占镇远(微博)','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军事要地著称于世,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历史上曾经屯兵2.8万,战云密布,供奉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东方战神'的四官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就是历史的见证。
军事的发展奠定了商业的繁华,当大批军户来到镇远后,匠户、民户等也逐渐繁华起来。
由于镇远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精明的商人看到镇远特殊地理位置带来的利益,纷至沓来。
军旅往来,商贾云集,致使镇远成为'舟车辐辏,货物聚会'的都会。
这时候镇远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也达到鼎盛时期。
'八大会馆'链接了全国十三个省区的贸易往来,控制着昔日全国的经济命脉,走进青龙洞的万寿宫,仿佛能感受到昔日商人在镇远互通信息,互诉情谊的场景。
而这座小小的山城里的12座戏楼,更让人不禁感叹昔日的水陆都市究竟有着怎样的繁荣昌盛。
今朝镇远,满城尽带古风韵走在镇远(微博)古镇的街道上,游客还能从保存完好的古码头上看到昔日的繁华景象。
有心人曾经计算过,这座仅3.1平方公里的小城,至今竟然遗存了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驿道5条,以及难得一见的有'歪门斜道'之誉的古巷子7条,古城里随便一处风景都代表了一段历史。
漫步“太极城”
![漫步“太极城”](https://img.taocdn.com/s3/m/e29ceb1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9.png)
34漫步“太极城”文、图|宁坚 镇远县是贵州省的东大门,自古因扼守黔东门户要道,加上水陆交通便捷,成为兵家必争的“水陆都会”军事重镇,其“威镇远方”之名由此而起。
1986年,镇远以其独特的优势,与丽江、周庄、平遥同时成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镇远走过了漫长的2300年历史。
35IMAGE123㵲阳河呈“S”形穿城而过,远观镇远古城,颇似太极图。
古城的建筑风格大多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
雕梁画栋的古城中,民居与远处的玉屏山相映成趣。
若要了解镇远,须先认识㵲阳河,㵲阳河是镇远的母亲河。
㵲阳河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在镇远境内为下㵲阳区段,河水自西向东呈“S”形穿城而过,将县城一分为二,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独特“太极”古城风貌,镇远“太极城”亦由此得名。
镇远在明朝时期为总镇,地理位置险要,故有大量军队驻扎,军需物资量较大使得商贾云集。
此外,这里水陆交通畅通,是京沪、中原进入西南乃至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中央集权向西南扩疆施政的军旅重镇,于是,福建、江西、两广、秦晋、两湖等八大会馆陆续修建。
至今这里保存着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文物古迹多达160余处,其中各种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9条,古驿道5条。
古城的古巷道狭长幽深,结构错综复杂,包括石牌坊巷、四方井巷等。
从冲子口巷开始,随处可123图片故事36图片故事·IMAGE节、“六月六”吃新节、“八月八”唢呐节、“九月九”秋收节等,都完好地保存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活动习俗。
此外,镇远赛龙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600多年历史。
12345华灯初上,河堤上的人家灯火通明。
镇远赛龙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600多年历史。
这是含蓄内敛、财不外露的古民居“歪门斜道”。
侗族群众正在举行端午踩街巡游。
航拍㵲阳河上的祝圣桥和魁星楼非常壮观。
镇远府城长街的风华烟云
![镇远府城长街的风华烟云](https://img.taocdn.com/s3/m/273bcf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6.png)
46Z'Magazine 丨2023丨CULTURE 中等城市核心期刊·说黔·责任编辑丨陈 涛镇远府城长街的风华烟云文丨■ 陶钟麟《明史》称:“贵州始于内地,当自镇远始矣。
”意思是,当贵州还处于边陲荒蛮之地时,镇远就早已经纳入中原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的发展规划版图。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建省,而地接湘楚的镇远早在元初的公元1277年就已是府治。
明洪武年间,镇远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卫城垣。
镇远先发于贵州,而镇远古城㵲阳河北岸一线,就是镇远先发之风水宝地。
从石屏山腰一直到㵲阳河边,宏大密集的建筑鳞次栉比而又布局有致,从头牌到六牌,临街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而街区又各有不同的商业功能分区,至今坊间仍有童谣流传:“头牌一枝花,二牌盖过她。
三牌金锞铺,四牌油炸粑。
五牌开马店,六牌烂豆渣。
”这个“牌”据说是划分地段的标志牌坊。
20世纪30年代因修建湘黔公路而被拆除。
斗转星移,沧桑千年。
镇远府城一至六牌溜长的街区风物留给游人几多追古思幽之怀想。
府城街区中,头牌地处府城最宽阔的地带,又占据风水最好的太极鱼头,故历史建筑、文物古迹最多,一系列文物古迹都紧密聚集于祝圣桥至四方井巷的头牌。
有铁壁三关遗址、祝圣桥、炎帝宫、火神庙、石牌坊、大河关码头、镇远府学、文庙、府衙、道衙、经历司,民国时期贵州织布厂前身大工厂等遗址,也是圆泰昌商行、忠昭梓里的邹泗钟祠、原黔东南州府苏式办公大楼、黔东南大学所在地。
祝圣桥的每块老青石都镌刻着六百多年的古城历史烟云和南来北往的人物轶事。
炎帝宫是黔省唯一祭祀神农氏的古建筑。
大河关码头是贵州最早的税务机关,明清两代曾税冠全省。
国人都知道开封府,其实镇远府与开封府同级别。
而“道”又比“府”高半格,是省级的直接派出机构。
这镇远道在民国镇远古城青龙洞古建筑群门口摆放的木制龙头(新华社/图)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苗疆古城,镇远不远
![苗疆古城,镇远不远](https://img.taocdn.com/s3/m/72db09c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b.png)
苗疆古城,镇远不远五千多年前,蚩尤部族战败迁徙,一支苗人自河南舞阳辗转逆沅江上溯,进入湘黔边境的崇山峻岭,与土著融合,并在这一带建立部落酋长国——罗施国,石屏山下的原始村落,便是这个酋长国的都城,史称“苗疆古城”。
这条河就是舞阳河,这座古城,就是如今的镇远。
历史记载,自秦昭王三十年设县至今,镇远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苗侗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镇远地处贵州东南,与湘西毗邻,历来被称为“黔东重镇”“黔中迷宫”的所在,一直以来为黔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既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也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以“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政治、军事要地著称于世,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历史上,镇远曾经屯兵2.8万,供奉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东方战神”的四官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镇远关、屯、堡等就是历史的见证。
镇远也曾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清时期更是黔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文化中心。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给牛羊、粮米、毡等,便是在镇远相迎接的。
正德三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召调任江西庐陵,曾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
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径镇远。
晚清时期爱国名将林则徐,更是三次路过镇远,并用“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来描述镇远雄奇的山川、瑰丽的山水和险要的地势。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的文化博物馆,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城区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既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又有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
镇远的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都记载着历史,倾诉着古镇的千年沧桑。
魅力古镇镇远
![魅力古镇镇远](https://img.taocdn.com/s3/m/d4cb8625192e45361066f5f1.png)
• 镇远古城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 • 青龙洞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
青 龙 洞
老大桥
• 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又称其为状元楼,
镇远老大桥
镇远古城杨柳湾 镇远古城杨柳湾湾
铁溪景区
景致各有千秋. 以翁仲河的溶洞奇, 以及 郁苍幽深的森林和峡谷令人神往
• 龙潭
• 宁静、优美给 人一世外桃源 的视觉。
舞 阳 河
古镇夜景
• 我们在寻找什么,一种风景?一种忧伤?抑或一种怀念?还是一份感情!
镇远的美你来了 就知道
古镇夜景给你带来一种宁静、安详
镇 远 古 城 文 化 表 演
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 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
镇远特色美食
• • • • • •
酸汤鱼 烤鱼 牛、羊肉粉 梅菜扣肉 米豆腐 侗家腌肉、腌 鱼
酸汤鱼
梅菜扣肉
米豆腐
侗家腌肉、腌鱼
•
镇远欢迎您! 成员;常开阳、贾奎 林、刘俊、徐大祥、侯倾、侯敏、唐思思。 唐彬制作。
去古镇寻找你心中的美?镇远?镇远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镇远交通便区位优越?古城镇远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去古镇寻找你心中的美
•
———镇远
• 镇远,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 怀化 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镇远交通便区位 优越
• 古城镇远,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 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 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 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 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镇远?黔东门户?山雄水美
![镇远?黔东门户?山雄水美](https://img.taocdn.com/s3/m/182dc4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8.png)
镇远•黔东门户•山雄水美镇远古镇,舞阳河水蜿蜒流淌,以“Z”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
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
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为镇远之名的开始。
下图:舞阳河畔镇江阁,始建于明代初年。
1949年11月8日镇远解放,为镇远专员公署驻地。
1956年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为自治州首府。
1958年州府迁往凯里,改镇远为县。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器材:HUAWEI MHA-AL00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50 镇远县委。
镇远县政府。
南宋时期的宝祐六年(1258年)将“舞溪隘”赐名“镇远州”后,镇远即成为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
看看它的房屋有点徽派的风格,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镇远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素有“滇黔钥匙”、“湘黔咽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称。
镇远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史书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
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写下诗句《镇远道中》。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镇远石屏山属祁连山系,重岩叠障,雄伟险峻,东西绵延2.2公里,主峰海拔668.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204米。
石屏山面城一面的北山,象一个大屏风,制高点也在此。
石屏山顶的府城垣建于明代初期。
石屏山南临舞阳河,以水为天然屏障,人称:“屏山为城,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于斯乎”。
中国古城(3)——镇远
![中国古城(3)——镇远](https://img.taocdn.com/s3/m/3285a0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4.png)
中国古城(3)——镇远镇远隶属贵州省黔东南州,处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脉之中。
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古城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
河水蜿蜒,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
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众多。
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之一。
镇远是“山雄水美”之地。
舞阳河如一条凝碧的玉带,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构成了太极图上的石屏巨镇,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独特风貌。
古城的自然风光十分出色,第一次来的游客都会被这碧绿的河水、古意盎然的建筑所迷住。
镇远府城垣,位于城北石屏山山顶上,建于明代初期,被誉为“南国苗疆的塞外长城”。
府城垣全长2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
古城垣建有战神庙、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体系堡垒,曾居家8万,屯兵2万,遥想当年真让人有些激越和壮怀的之感。
林则徐曾写诗赞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经秋烟凿山脚。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
”可见当年的镇远实为一军事重镇。
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和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
中原四合院的原型被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
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
有趣的是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
被称为“歪门邪道”。
镇远的街道和建筑看上去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美丽。
只是近年来为打造商业化布局,很多旧居都修缮或者改造成为带有新式风格的洋房,使得以前的特色渐渐不太明显了。
明清镇远府历史沿革考略
![明清镇远府历史沿革考略](https://img.taocdn.com/s3/m/e542a60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7.png)
明清镇远府历史沿革考略王德召;黄玖琴【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16)5【摘要】As a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Zhenyuan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200 year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re since the Qin dynasty. Zhenyuan got her name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acted as one of the eight prefectures in Guizhou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inherited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Ming dynasty and Zhenyuan remained a prefecture and her territory of domination was enlarged.%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均在此设置建制治所。
镇远名称来源于宋代,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
镇远作为府治是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开始的。
当时,明王朝设置贵州布政司(这是贵州作为独立行省的开始)贵州开省设置八府,镇远府是八府之一。
清代沿袭明制,仍置镇远府,并在嘉庆年间扩大了镇远府所辖范围。
【总页数】4页(P100-103)【作者】王德召;黄玖琴【作者单位】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贵州铜仁 554300;铜仁学院教务处,贵州铜仁 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相关文献】1.明清名城镇远繁荣无比的街市 [J], 李镇江2.从古碑看明清镇远“万家烟火” [J], 陶钟麟3.大名府故城之陪都历史探析--大名府故城考略之一 [J], 李亚4.魏博节度使何氏家族与大名府故城--大名府故城考略之三 [J], 李亚;王书俊5.大名府故城陪都历史演进探析--大名府故城考略之一 [J], 李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远县历史沿革
镇远历史悠久:殷商西周时期属鬼方。
春秋战国时期为夜郎国,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始置镡城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无阳县,属武陵郡。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苗族土司田思鹤在镇远建义军总督府,1283 年改为军民总管府,下辖至少39个长官司,包括都坪峨异溪苗蛮长官司、蕉溪笃住蛮夷长官司等。
长官司下辖各溪洞,溪洞辖各寨落,建立了完整的苗族土司制度,直到1413年“改土归流”废除田氏土司建立贵州行省为止,田氏苗族土司统治黔东和湘西部分地区长达839年之久!在田氏苗族土司统治期间,宋高中元年(公元1127年)设镇远州,从此“镇远”一名沿用至今。
《明史》称“贵州为内地自镇远始矣”。
自1413年贵州建省之后,一直是府、道、专署所在地。
1956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镇远诞生,镇远为州府所在地。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名镇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而史书称镇远为“歌舞地”、“苗疆古都”和“历史文化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