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 国。一是晋 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 632 年(鲁僖公二十 八年)的晋、 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曏役之三月, 郑伯如楚致其师”)。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 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 至在公元前 632 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 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 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 张。发生 在公元前 632 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 宋、齐、 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 战,实际上 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 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 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写作特色 一.结构精巧。 秦帮晋围郑目的是扩张领土,与郑国并没有多大的恩怨,这为烛之武瓦解秦晋联盟作了铺垫。 “夜 缒而出”照应了“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为烛之武见秦 伯作了 铺垫。 二.有情节,吸引人。 本文是外交辞令,但作者在记叙过程中注意情节的安排。如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围攻,很危险。 佚 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也同意用烛之武,而且是亲自去请,没想到烛之武不给郑伯 这个 面子,还发牢骚,本以为郑伯一定生气不用烛之武了,没想到郑伯还做了自我批评,并从 烛之武 角度出发让烛之武出使秦国。 三.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 塑造了敢在国君面前发牢骚,敢在临危受命,敢只身为郑国的存亡而出使秦国,有口才成功劝 退 秦师的烛之武。 行文思路 第一段交待事件的起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所以郑国被晋、秦两国围攻, 而且已 是兵临城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第二段第一句话写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能解决“国危矣”的难题。郑伯听取了佚之狐 的建议。 请烛之武出使秦,但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他推辞的原因是“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其中有不平之气。面对这种情况,郑伯先做自我批评,“吾不能 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同时给烛之武讲明利害冲突“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所以烛之武“许之”。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第三段是本文的重点,写烛之武说退秦师。 第四段写晋军退兵。主要写了晋国不愿向秦军进攻的原因“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
鼎城三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却,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何,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何,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公从之——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莲之爱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2《荆轲刺秦王》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
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
一词多义: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介词
②敢以烦执事
以 ③越国以鄙远
拿,用,介词 表目的|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一词多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何,为什么
焉 ②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哪里 语气助词,表陈述
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表)被动 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 判断)句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
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
5.父母宗族,皆为戮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同上)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鼎城三中
一词多义:
①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②子犯请击之 代秦军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之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⑤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①边陲(例:越国以鄙远。
)②卑微、不尊贵(例:鄙人无以报效。
)③轻视、贬低(例:鄙视他人的努力。
)3.缺①不足、欠缺(例:共其乏困。
)②减少、削减(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利①好处、利益(例:___。
)②利用、得到好处(例:利用自己的优势。
)5.厌①满足、饱足(例:___,___。
)②厌恶、不喜欢(例:厌倦了平淡的生活。
)二)虚词:1.共①共同、一起(例:共同完成任务。
)②供给、提供(例:共其乏困。
)2.与①和、跟(例:与人为善。
)②给予、赠送(例:与___。
)3.以①表示手段、方式(例:以诚待人。
)②表示条件、前提(例:以和为贵。
)③表示目的、结果(例:以无为有。
)改写: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充满古代汉语特色的文章。
其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都有所涉及。
在通假字方面,例如“已”通“矣”,“共”通“供”,“厌”通“餍”,“阙”通“缺”,“说”通“悦”等。
此外,古今异义也是文言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贰”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示从属二主的动词,也可以表示数词“二”的大写;“鄙”可以表示边陲,也可以表示卑微不尊贵的意思。
在词类活用方面,名词可以作状语、动词,还可以表示使动和意动。
动词也可以作名词和使动。
形容词可以作名词和动词。
数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这些都是文言语言的特色之一。
最后,在一词多义方面,重要实词如“贰”、“鄙”、“缺”、“利”、“厌”等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虚词如“共”、“与”、“以”等也存在不同的用法。
总之,《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
10.非有诏不得上(指皇帝下达的命令,即诏书)。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向北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用匣子函封(名词作状语)。
③向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
④象簸箕一样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
⑤马上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
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知识归纳
人教版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知识归纳教师版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重要实词1、贰:从属二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越国以鄙远: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②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jue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本文: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微:假如没有。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敝:①坏,破旧。
例:敝帚自珍,民生凋敝,视之如敝屣。
②谦词敝人。
③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来,用来,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目的连词,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⑥以乱易整:用⑦阙秦以利晋:用来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兼词,从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5、之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③行李之往来:主谓间,取独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取独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间,取独⑧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⑨辍耕之垄上:动词,到6.封①既东封郑:动词,使......成为边界②肆其西封:名词,疆界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动,军是驻扎的意思3夜缒而出:名状,在夜晚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使......灭亡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7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8君亦无所害:动词作名词,害处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状朝,在早上;夕,在晚上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状,向东;名动,使动,使......成为疆界11若不阙秦:使动,使……减少12阙秦以利晋:使动.使.....获利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动,损害通假字⒈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⒉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⒊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⒋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⒌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一、通假字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3.秦伯說(同“悅”)4.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異義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三、詞類活用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紮)2.既東封鄭(封,使…成為疆界;東,在東邊)3.且貳於楚也4.越國以鄙遠(鄙,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5.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7.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四、一詞多義封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肆其西封(疆界,名詞)若: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餘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歎(海神名)以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說: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文體的一種)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辭: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推辭)停數日,辭去告辭,(辭別)鄙: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遠的地方(“以……為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沒有)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見其發矢十中*,但微頷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輕(地位地下,卑賤)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衰敗)曹操之眾,遠來疲敝(疲憊)許:公曰:“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答應,聽從)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表處所)雜然相許(贊同)潭中魚可百許頭(約數)五、文言虛詞1、以①以其無禮於晉(因為,連詞)②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表順承,連詞)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要求能够理解和领悟文言文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
以下是对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洁、典雅,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的语法规则,如词类的活用、特殊的句式结构等。
此外,文言文中的虚词使用频繁,如“之、者、也、乎、矣、焉”等,这些虚词在句子中承担着重要的语法功能和语气表达作用。
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部分。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如《论语》、《孟子》、《史记》等,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同时注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文言文的词汇积累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积累文言文词汇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关键。
学生应通过记忆和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此外,对于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也应加以学习和掌握,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四、文言文的写作技巧虽然现代汉语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既有文采又富有逻辑性。
五、文言文的文化背景理解文言文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应努力了解和掌握文言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代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社会风俗等。
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最新精品资料《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
削减。
4名词使动用法,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
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
损害。
4、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一、古今异义: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不变句式:言于……曰:对……说。
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五、分外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敢以(之)烦执事3、变式句(倒装句):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宾语前置:何厌之有:何有厌?六、重点虚词:之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1、介词,凭借,用。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引言- 文言文的定义- 文言文的学习意义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三、文言文的常见虚词- 连词- 助词- 介词- 量词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五、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六、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 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词义的转移七、文言文的句读与翻译- 句读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八、文言文的文化背景- 历史典故- 古代礼仪- 哲学思想九、文言文经典篇章赏析- 《论语》选读- 《孟子》选读- 《史记》选读- 《诗经》选读十、结语-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与建议示例内容:一、引言文言文,即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文言文的基本句式1. 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者……也”来构成判断句,如“孔子,鲁人也”。
2. 被动句:文言文的被动句常通过“为……所”来表达,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
3. 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为了简洁,常常省略主语或宾语,如“读书破万卷”。
4.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是为了强调,如“甚矣,汝之不惠”。
三、文言文的常见虚词1. 连词:“夫”、“且”、“与”等,用于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
2. 助词:“之”、“也”、“者”等,用于句尾或句中,起到辅助作用。
3. 介词:“于”、“以”、“自”等,用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4. 量词:文言文中的量词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匹”表示马,“头”表示牛。
四、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类比来表达意思,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3. 排比:使用并列句式,增强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力,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秦伯说,与郑人盟6.失其所与,不知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②朝济而夕设版焉③既东封郑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②与郑人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②阙秦以利晋③越国以鄙远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烛之武退秦师)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②臣之壮也③今老矣④邻之厚,君之薄也⑤共其乏困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四、一词多义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②副职③不专一④离心,背叛⑤再,重复。
⑥从属二主。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庸俗,鄙陋。
③看不起,轻视。
3.许①准许②答应,听从③赞同④约数⑤表处所4.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⑤quē,缺点,过错⑥jué侵损,削减。
⑦jué挖掘5.微①细小,轻微②衰败③卑贱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⑥假如没有。
6.敝①坏,破旧。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④损害,衰败。
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且焉置土石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⑥永之人争奔走焉⑦朝济而夕设版焉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5.之①子犯请击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臣之壮也④夫晋,何厌之有⑤辍耕之垄上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2.状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省略句1.省主语①许君焦、瑕②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夜缒而出④许之⑤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①敢以烦执事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省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六、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
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
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
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
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代词,那。
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
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被八创: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进兵北略地:北,向北。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
函封之:函,用匣子。
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活用作动词:
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2、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见,禀告。
3、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晚。
群臣怪之:怪,以……为怪,认为……奇怪。
二、古今异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可以;以,用来。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走投无路,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露一只臂膀。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变式句(倒装句):
(1)状语后置
常痛于骨髓
燕王拜送于庭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取之
取之(以)百金
(2)定语后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五、成语:
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
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2、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3、变式句(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2)定语后置: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五、成语:
鸿门宴、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项庄舞剑,意在沛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竖子不足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