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ADPN_AMPK_ACC通路的影响 赵文霞

合集下载

活血祛湿方加节食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影响-郑佳连

活血祛湿方加节食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影响-郑佳连

29第17卷 第10期 2015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10 Oct .,2015活血祛湿方加节食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影响郑佳连1,卢秉久2,黄松1(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目的:观察活血祛湿方灌胃加节食法和单纯节食法对高脂纯化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治疗作用。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节食组、中药加节食组,每组10只,实验周期每周检测各组大鼠体重。

正常组予以普通纯化饲料喂养。

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以高脂纯化饲料喂养造模,喂养10周,每组随机处死1只大鼠,观察光镜下肝脏病理切片证明造模成功。

模型组继续予以高脂纯化饲料;节食组予以普通纯化饲料喂养;中药加节食组给予普通纯化饲料喂养,并予活血祛湿方提取液按2 g 生药/mL 的剂量灌胃,连续6周。

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予以1%浓度的戊巴比妥按40 mg/kg 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上清,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摘取肝脏,RT-PCR 法测定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切片,观察活血祛湿方加节食法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上升明显(P <0.05),TG、CHOL、ALT、AST 含量明显上升(P <0.05),肝组织中PPARα含量下降(P <0.05),肝脏病理切片脂肪变更为明显。

与模型组相比,节食法和中药加节食法组大鼠体重均有下降(P <0.05),血清中TG、CHOL、ALT、AST 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 <0.05),肝组织中PPARα含量增加(P <0.05),肝脏病理切片脂肪变均有所好转。

化痰活血、祛湿清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研究

化痰活血、祛湿清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 Steatohepatitis,NASH)、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及其相关肝硬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三大类型。

由于NASH导致肝硬化的发生率高,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引发更多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中医者对此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该文选取该院2007年2月—2010年11月以疏肝、化痰、活血、祛湿、清热为治则组方,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NASH(痰阻血瘀、湿郁化热型)患者120例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制定的NASH诊断标准[1]。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年龄18~65岁,无心脑肾疾病,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心脑肾疾病、慢性肝病、肝癌、血液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肿瘤、精神病患者,不能合作的患者。

男95例,女25例。

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的基础上服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3次/d,3片/次,3个月/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方:柴胡20g、茵陈20g、山楂15g、茯苓20g、虎杖15g、决明子15g、半夏20g、橘皮15g、瓜蒌10g、丹参20g、大黄6g、厚朴10g、郁金20g。

(均为颗粒剂)1剂/d,分2次服用,3个月/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ALT、肝/脾CT值为主要疗效指标;症状(乏力、肝区不适/隐痛/胀痛)BMI等次要疗效指标;血、尿、大便常规及血尿素氨(BUN)、血肌酐(SCr)、心电图等安全性项目治疗前后各查1次。

症状量化分级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制定。

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组织蛋白酶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组织蛋白酶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组织蛋白酶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研究祛湿化瘀方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方法:除正常对照组5只外,Wistar雄性大鼠30只运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皮下注射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自造模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祛湿化瘀方组和甘乐(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组,每组10只,分别予祛湿化瘀方和甘乐10 ml/kg灌胃。

用药2周后取材,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含量;并分析其指标间的相关性。

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 Ctsb)、磷酸化κB抑制蛋白(phospho inhibitor kappa B, P IκB)和TNFα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中Ctsb表达。

结果:祛湿化瘀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G(P0.05)、FFA(P0.01)含量和血清ALT活性(P0.05),而对照药物甘乐只显示有降低ALT活性(P0.05)作用;模型组肝组织Ctsb、P IκB、TNF α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上升;而祛湿化瘀方组的上述蛋白表达则低于模型组。

肝组织TG与FFA含量、血清ALT活性呈正相关;血清TNFα与肝组织FFA含量、血清ALT 活性呈正相关。

结论:祛湿化瘀方抑制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作用可能与其抑制FFA以减轻其下游“FFA Ctsb TNFα”肝脂毒性通路有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祛湿化瘀方游离脂肪酸瘤坏死因子织蛋白酶B 大鼠Methods: Thirty five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untreated group, QHD group and Ganle (diisopropylamine dichloroacetate) group. The rats except those in normal group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for 4 weeks (twice per week) and simultaneously fed with high fat and low protein diet for 2 weeks to induce NASH. Then, the ra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QHD, Ganle, or distilled water for 2 weeks, respectively. After harve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ctivity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 α) content in serum as well as triglyceride (TG) and free fatty acid (FFA) in liver tissue were evaluated, and relativity analysis among these parameters was performed. Cathepsin B (Ctsb),phospho inhibitor kappa B (P IκB), TNFαprotein expressions in liver tissue were assayed with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tsb in liver tissue were observ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Results: The contents of TG, FFA and activity of AL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QHD group. While in the Ganle group, only the activity of ALT in serum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Expressions of Ctsb, P IκB and TNFαproteins in liver tissues and serum TNFαlevel were all enhanced in untreated group which, however,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 the QHD group. And as expect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vities among contents of TG in liver tissues and the content of FFA in liver tissue and activity of ALT in serum, content of TNFαin serum and content of FFA in liver tissue and activity of ALT in serum.Conclusion: The inhibiting effects of QHD on fat deposi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liver are related with its inhibition on the “FFA Ctsb TNFα” pathway of lipo toxicity.Keywords: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Qushi Huayu Decoction; free fatty aci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cathepsin B; rats 我们前期实验发现祛湿化瘀方(Qushi Huayu Decoction, QHD)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有显著的防治作用[1],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含量,减轻肝损伤。

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_省略_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_张一昕

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_省略_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的影响_张一昕

·实验研究·收稿日期:2014-10-19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H2012206085);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ZD2014022)。

作者简介:张一昕(196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药及其复方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

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X 受体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表达的影响张一昕,邓国兴,吴中秋,于文涛,徐晶,韩雪,刘宇(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00)摘要:目的观察消痰化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大鼠脂代谢和肝脏肝X 受体α(LX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NAFLD 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SD 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以及消痰化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NAFLD 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药治疗4周,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游离脂肪酸(FFA )和肝组织中TC ,TG 的含量或活性改变,并运用RT-PCR法观察肝组织LXRα和SREBP-1c mRNA 的表达,运用HE 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消瘀化痰中药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TC ,TG ,FFA 的含量,降低血清LDL 含量以及肝组织LXRα和SREBP-1c 的表达水平,改善肝组织的病变程度。

结论消痰化瘀中药对NAFLD 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对LXRα/SREBP-1c 这一通路的调控来改善脂代谢紊乱而实现的。

关键词:消痰化瘀中药;非酒精性脂肪肝;肝X 受体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450(2015)02-0001-0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因素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非乙醇性脂肪肝大鼠的影响

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非乙醇性脂肪肝大鼠的影响

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非乙醇性脂肪肝大鼠的影响刘晖杰;许丹;郑超;曾浩;吴洪斌;许华【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1)007【摘要】目的观察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制备Sprague-Dawley大鼠NAFLD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中药治疗组、中剂量中药治疗组和大剂量中药治疗组,分别给药后观察其对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中、大剂量治疗组ALT、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剂量组AS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中药组的ALT、AST、TC和TG水平随着剂量增加逐渐降低,大剂量组显著低于中、小剂量组(P<0.05).模型组的SOD及GSH-PX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MD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OD及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大剂量中药治疗组MDA、SOD、GSH-Px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NAFLD大鼠具有降脂及保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有效清除过氧化自由基相关.【总页数】4页(P521-523,527)【作者】刘晖杰;许丹;郑超;曾浩;吴洪斌;许华【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北襄阳441021;武汉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14;武汉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14;武汉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14;武汉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湖北武汉430014;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北襄阳44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相关文献】1.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影响 [J], 苟小军;冯琴;胡义扬2.疏肝理脾方联合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小板水平的影响 [J], 刘晓虹;王永杰3.中药调肝理脾方对大鼠乙醇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影响 [J], 徐光福;褚月虎;王晓阳;田德禄;王新月;李澎涛;杨晋翔;姜良铎4.祛湿化瘀方对脂肪肝大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代谢路径的影响 [J], 李红山;冯琴;许丽莉;陈少东;李雪梅;胡义扬5.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组织蛋白酶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J], 张慧;冯琴;李红山;陈少东;王晓柠;彭景华;张宁;胡义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痰基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CYP2E1活性的影响

活血化痰基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CYP2E1活性的影响

g o p o a h n i e o t n wa et rt a h o i a in d c c in go p Co cu in:T e meh d o mo i g p lg r u f o o gS wu d c ci sb t n t e c mb n t e o t r u . T o e h o o n l so h t o f e vn h e m r h s c r t e efc o x e i n a n ma d lo o — lo oi a t i e n rt .T e me h d o ci ai g b o d c r ua in a u a i f tf re p r v e me tla i lmo e fn n ac h l ft l ri a s h t o fa t t lo i lt c y v v n c o a d t e c mb n t n h v ,t o n h o i a i a e o . o Ke o d NAF D;C 2 ;E c e e o t n;T o o g S w e o t n;r mo i g p lg a d a t a i g bo d c r u yW r s L YP E1 r h n d c c i o a h n iu d cci o e vn h e m n ci t lo i — v n c lt n x e i n a t d ai ;e p观察 活血化瘀基 础方对 大鼠非酒精 性脂肪肝模型肝 细胞 色素酶 C P E Y 2 1活性 的影响 。通过 以方测
证探 讨活血与化痰法在 非酒精性 脂肪肝治疗 中的作 用机 制及 治疗规律 。方 法 :制备大 鼠非 酒精性脂肪肝 模型 .用二 陈
汤 、桃 红 四 物 汤 及 其 合 方 分 别 治 疗 。 实验 结 束 后 ,检 测 肝 细 胞 微 粒 体 蛋 白含 量 以 及 C P E Y 2 1活 性 。结 果 :脂 肪 肝 大 鼠

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

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

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陈华;陈芝芸;严茂祥;施军平;何蓓晖【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年(卷),期】2007(25)1【摘要】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

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 istar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放免法测定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1α(6-K-PGF1α)和TXB2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

结果:模型大鼠血浆TXB2含量及TXB2/6-K-PGF1α比值较相对应的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而6-K-PGF1α的含量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应用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则能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炎症活动程度(P<0.01,P<0.05),显著降低血浆中TXB2含量和TXB2/6-K-PGF1α比值(P<0.01,P<0.05)。

结论:血浆TXA2与PG I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大鼠NASH的发病;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TXB2水平,维持TXA2与PG I2的动态平衡,防止NASH的发生发展。

【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脂肪肝;非酒精性;血栓素A2;前列环素;大鼠;理气化痰祛瘀法【作者】陈华;陈芝芸;严茂祥;施军平;何蓓晖【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相关文献】1.理气化痰祛瘀方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实验研究 [J], 施军平;陈芝芸;何蓓晖;严茂祥;荀运浩2.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FFA TNF-α IL-6的影响 [J], 严茂祥;陈芝芸;孙丽伟;何蓓晖;项柏康3.理气化痰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PPAR和CPT-I表达的影响[J], 施军平;范建高;陈芝芸;何蓓晖;严茂祥;荀运浩4.理气化痰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TNF-α CRP的影响 [J], 张晓苹;陈芝芸;施军平;逯海5.理气化痰祛瘀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J], 严茂祥;陈芝芸;施军平;刘庆生;何蓓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_赵文霞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_赵文霞

DOI :10.13288/j.11-2166/r.2014.14.015实验研究*通讯作者:drz826@ ,(0371)66244588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赵文霞1,闫乐1,段荣章2*(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基金项目:郑州市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0LJRC171)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XCXTD06)[摘要]目的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方法72只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

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剩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联合盐酸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SH 大鼠模型。

从造模第2周起,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混悬液28.5mg /(100g ·d )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混悬液5.0、2.52、1.26g /(100g ·d )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

5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 及油红O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脂肪沉积面积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血清ALT 、AST 、TG 、TC 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1),且中药高剂量组降低血清ALT 、AST 、TG 、TC 水平更显著(P <0.05或P <0.01)。

给药各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细胞脂肪沉积的面积显著缩小或减少(P <0.01),并且以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优(P <0.01)。

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能有效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细胞脂肪沉积,且以高剂量效果最优。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痰祛湿活血方;肝脏病理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有增高趋势[1]。

【推荐下载】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推荐下载】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键入文字]
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润生张一盺苗卉周桦吴翟李昌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部分作用机理。

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复制NAFLD模型,以东宝肝泰为对照药,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度以上脂肪变性,并有少量的肝细胞坏死;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 0.01),caspase 3蛋白表达FI值增高(P 0.01)。

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肝脂变程度显著改善,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
1。

祛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肝组织miR-27a、p38MAPK、AQP9表达的影响

祛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肝组织miR-27a、p38MAPK、AQP9表达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 伤[1]。NAFLD 发病机制复杂,公认的是以胰岛素抵 抗为中心的“二次打击”学说[2],胰岛素抵抗导致的 脂 代 谢 紊 乱 及 肝 脏 中 三 酰 甘 油 ( TG ) 过 度 沉 积 是 NAFLD 的发病基础。有研究报道,NAFLD 小鼠肝组 织 miR-27a 表达降低,miR-27a 过表达可减轻小鼠肝 组织 TG 的含量,从而减轻脂肪肝[3]。Appari 等[4]研 究发现,miR-27a 通过参与 p38MAPK 磷酸化而影响 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水通道蛋白 9(AQP9)是肝细胞 摄取甘油的特异性通道,研究发现 NAFLD 大鼠肝细 胞中 p38MAPK 和 AQP9 蛋白及 mRNA 表达显著升 高,抑制 p38MAPK 表达及磷酸化可降低 AQP9 蛋白 及 mRNA 的表达[5]。祛痰活血方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 中医医院孙同郊教授治疗脂肪肝的经验方,具有活血
关键词:祛痰活血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miR-27a;水通道蛋白 9;p38MAPK;大鼠
中图分类号:R285.5 07-0077-05
DOI:10.19879/ki.1005-5304.202101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清洁级雄性 SD 大鼠 32 只,体质量 180~200 g, 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动物生产许可证号 SCXK(川)2020-24,饲养于温度 20~24 ℃、相对
湿度 50%~60%环境。高脂饲料(82%基础饲料+10% 猪油+2%胆固醇+5%蛋黄粉+1%胆盐),成都达硕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 SCXK(川)2020-028。 1.2 药物及制备
祛痰活血方(法半夏 10 g,陈皮 10 g,茯苓 10 g, 丹参 15 g,郁金 15 g,山楂 15 g,黄芩 10 g,薏苡仁 15 g,泽泻 15 g,柴胡 10 g,决明子 10 g),西南医科 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剂科提供。将所有饮片混匀, 2 500 mL 蒸馏水浸泡 30 min,煎煮 30 min,收集药液, 药渣再加 1 000 mL 蒸馏水煎煮 30 min,合并 2 次药液, 浓缩至含原药材 2.16 g/mL,置于 4 ℃冰箱保存备用。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

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

2019 年10月第6卷/第30期V ol.6, No.30 Oct.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159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张耸阳,朱铁兵,吴 倩(宿迁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目的 观察化痰祛湿活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治疗的1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

研究组:在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痰祛湿加减方法治疗,对照组:在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同研究组)基础上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基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 、肝脏超声波受控衰减参数(CAP)的水平治疗后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 化痰祛湿活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化痰祛湿活血;非酒精性;脂肪肝;受控衰减参数【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30.159.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考虑是胰岛素抵抗和遗传因素有关的代谢性疾病[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人群有较大危害。

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0~15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5%~25%。

因此积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十分重要。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主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作为基础治疗。

研究表明1年内体重下降7%~10%并维持1年以上可以有效逆转肝纤维化,但是有调查表明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后能达到此体重下降标准的<10﹪[2].我们采用化痰祛湿活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00例患者,入组标准:所有入组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3]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4],明确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

活血化湿泄浊法治疗痰瘀交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活血化湿泄浊法治疗痰瘀交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活血化湿泄浊法治疗痰瘀交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湿泄浊法治疗痰瘀交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临床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口服活血化湿中药方;对照组30例,采用运动饮食治疗。

结果活血化湿中药方能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ALT、AST、TC、TG、G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

结论活血化湿泄浊法治疗痰瘀交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活血化湿泄浊法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58-02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在我国不断升高。

过去主要采取合理膳食、增加运动量等加以治疗,可患者对此的依从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对大多数患者进行药物干预。

笔者运用活血化湿泄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辨证属痰瘀交阻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门诊和住院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60 例。

将其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30例,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为42.1±5.1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为41.3±5.2 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的纳入标准参照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标准[1],以及符合《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2]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交阻型辨证标准,证见:胸胁隐痛,胸脘痞闷,乏力,腹胀,脉弦滑,舌暗红,苔白腻。

清肝化痰活血方结合西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清肝化痰活血方结合西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清肝化痰活血方结合西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应用中药清肝化痰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

采用常规西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中药清肝化痰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的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中药清肝化痰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清肝化痰活血方;西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56-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近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的一种,累及到的人群已经达到2%-8%之多。

该类疾病患者大多数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仅仅有少数的一些患者在发病后会有疲劳、肝区不适、肝肿大等表现,且有20%左右的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成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疾病,后者常会由于肝功能衰竭而最终导致死亡,也可能发展为肝细胞癌,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

本次对应用中药清肝化痰活血方与常规西药联合对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

对照组患者肝炎病史1~7年,平均病史(2.6±0.9)年;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6.8±7.5)岁;患者体重40~79kg,平均体重(54.6±8.3)kg;治疗组患者肝炎病史1~6年,平均病史(2.3±0.6)年;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6.4±7.8)岁;患者体重40~76kg,平均体重(54.2±8.8)kg。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刘素彤;张丽慧;顾亚娇;刘鸣昊;郭敏;赵晨露;赵文霞【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年(卷),期】2022(38)8【摘要】目的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肝细胞形态的影响。

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易善复组、化痰祛湿活血方组,每组12只。

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第2周开始给药及造模,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另外3组给予高脂饲料。

依据人与动物剂量折算法:化痰祛湿活血方等效剂量为1.26 g/100 g体质量,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等效剂量为0.01418 g/100 g体质量。

模型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易善复组灌胃多烯磷脂酰胆碱混悬液,中药组给予灌胃化痰祛湿活血方颗粒混悬液,1次/d,连续10周。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级定量分析。

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方差齐者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s T3检验。

结果模型组可见肝细胞内有大量脂滴积累,线粒体形态和结构改变,数量减少,内质网数量减少。

化痰祛湿活血方组肝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线粒体膜及结构完整。

易善复组肝细胞脂滴相对减少,线粒体数量增加,内质网数量减少,线粒体膜及结构相对完整。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脂滴面积明显增多,线粒体减少,体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药物干预后,易善复组脂滴面积减少、线粒体数目增多,与模型组体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药组较易善复组脂滴面积减少更多、线粒体数目明显增加,体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可改善脂质积累,增加线粒体体密度,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且疗效高于易善复。

【总页数】4页(P1780-1783)【作者】刘素彤;张丽慧;顾亚娇;刘鸣昊;郭敏;赵晨露;赵文霞【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相关文献】1.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ADPN/AMPK/ACC通路的影响2.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3.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ADPN/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4.行气活血祛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影响5.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顾亚娇;张丽慧;张剑波;赵文霞【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22(32)3【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化痰祛湿活血方的活性成分;从人体基因数据库(Genen Cards)中获得NASH治疗靶点,并与其潜在治疗靶点取交集获取关键基因;运用DAVID平台进行GO富集及KEGG 通路分析,获取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NASH的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图。

运用String 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图;Cytoscape软件绘制复方-免疫机制图,复方-靶点-网络图;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部分靶点。

结果:化痰祛湿活血方的靶点基因与NASH靶点基因的交集基因为372个;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化痰祛湿活血方可能调控106条通路;GO富集分析得到MF 185个条目、BP 965个条目、CC 101个条目。

大鼠实验验证化痰祛湿活血方可上调肝组织p-Akt蛋白表达,抑制p-NF-κB蛋白表达。

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NASH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实验证实,其可能通过调控p-Akt和p-NF-κB的表达,从而参与炎症、免疫反应发挥效用。

【总页数】6页(P260-265)【作者】顾亚娇;张丽慧;张剑波;赵文霞【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华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相关文献】1.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ADPN/AMPK/ACC通路的影响2.化痰活血、祛湿清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研究3.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4.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ADPN/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影响5.虎符铜砭刮痧联合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热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二硫键A样氧化还原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清热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二硫键A样氧化还原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清热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二硫键A样氧化还原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沈震;刘旭东【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年(卷),期】2014(34)3【摘要】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活血方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浆脂联素(APN)、脂肪组织二硫键A样氧化还原酶蛋白(DsbA-L)等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和中药组(C组),每组各10只。

造模成功后,C组取中药煎剂按每日10 mL·kg-1剂量灌胃,A组和B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治疗后体质量的变化和治疗后肝指数变化;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

结果:中药组体质量与模型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鼠体质量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组大鼠体质量及肝指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血浆APN和脂肪组织DsbA-L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观察模型对照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而广泛,肝细胞结构紊乱,而中药组肝组织结构正常。

结论:清热祛湿活血方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体质量及肝指数,显著改善肝组织损害,可能与该方能够显著促进大鼠脂肪组织DsbA-L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联素的表达有关。

【总页数】3页(P409-411)【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清热祛湿活血方;二硫键A样氧化还原酶蛋白;大鼠【作者】沈震;刘旭东【作者单位】黄石市中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相关文献】1.泄浊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ⅡE1表达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J], 王邦才;伍竹君;贺娟;王素英2.清肝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rebp-1c表达的影响 [J], 张玉香;王一强;姜德民;史晓伟;王俊喹3.清肝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rebp-1c表达的影响 [J], 张玉香;王一强;姜德民;史晓伟;王俊喹;4.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J], 王静;王绪霖;杨强5.小陷胸汤化裁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大鼠内质网GRP78蛋白表达的影响[J], 李睿萍;杨成志;狄灵;胡卫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疏肝健脾、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外细胞模型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疏肝健脾、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外细胞模型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疏肝健脾、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外细胞模型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曾兰;盛国光;王平;孔明望【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年(卷),期】2011(33)4【摘要】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化痰利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细胞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探讨其对肝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软脂酸诱导幼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复制NAFLD体外细胞模型,并用活血化瘀、化痰利湿方药含药血清干预,检测肝细胞活性和甘油三酯水平(TG),肝细胞线粒体SOD、MDA、NO、GSH活性,观察中药和水飞蓟素对其的影响。

结果中药能明显升高NAFLD体外模型细胞存活率,降低TG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线粒体SOD、NO、GSH含量。

结论活血化瘀、化痰利湿中药能有效提高抗氧化水平,改善脂质过氧化损伤状态。

【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血化瘀;化痰利湿;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者】曾兰;盛国光;王平;孔明望【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相关文献】1.疏肝活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外细胞模型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J], 曾兰;盛国光2.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脂联素受体2表达的影响 [J], 邓炜;冯崇廉;聂钊源;陈进3.健脾补肾疏肝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J], 赵书刚;陈昕;雷开键;胡明宗;单鸣;李光富4.疏肝健脾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体外细胞模型线粒体膜流动性及膜电位水平的影响 [J], 曾兰;盛国光5.自拟疏肝健脾化痰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J], 梁恩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王静;王绪霖;杨强【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年(卷),期】2014(31)10【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

[方法]雄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4只,自由饮水和普通饲料饮食。

模型对照组18只,中药高剂量组14只,中药低剂量组14只,均予自由饮水和高脂饲料饮食,8周后随机处死模型对照组大鼠4只,确定脂肪肝模型成立。

造模成功后,分别对中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行中药灌胃,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周称大鼠体质量,治疗8周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SOD。

[结果]大鼠血清IL-6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大鼠血清SOD比较: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可以显著减低血清IL-6浓度,此作用表现出剂量相关性趋势,可以明显升高血清SOD浓度,此作用没有体现出剂量相关性趋势。

【总页数】4页(P613-616)【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涤痰散结活血软坚法;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作者】王静;王绪霖;杨强【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J], 张永志;许红;张一昕;周桦;吴翟;李昌2.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及肝组织白介素-18的影响 [J], 王力;龚标;朱丽丽;卓廉士;李学智;张沁舒;伍芳3.鼻腔雾化吸入活血涤痰、醒脑开窍中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J], 周玉双; 李婧辉; 蔡欣红; 王江军; 董春华; 张秋梅; 李君玲; 李彦会; 王玉梅; 姚金侠4.消脂健肝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J], 张莲香;刘玉文;赵晓平5.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18和白介素10比值的影响 [J], 梁志清;白纪红;秦青;张茂华;赵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痰法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活血化痰法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活血化痰法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以肝脏脂肪积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目前发病率已经逐年上升,并且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复杂,包括肝脏内脂肪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各种病理过程,不同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效果不同。

中草药的活血化痰法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

通过活血化痰可促进肝脏氧气供给、改善肝脏血液流动、抑制肝脏炎症反应等,从而起到降低脂肪堆积、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然而,对于活血化痰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和机制还有很多需要探究的地方。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活血化痰法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机制。

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SD雄性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2.制作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引起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3.治疗干预: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痰方剂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4.观察指标:干预14天后,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肝脏中三酰甘油(TG)等指标,同时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深入探究活血化痰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为非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明确活血化痰法的药理作用机制,对中医药干预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

祛痰活血汤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祛痰活血汤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祛痰活血汤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高翔;汪静;张光海;米绍平;肖剑【期刊名称】《泸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36)5【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祛痰活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功、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肝细胞核转录因子资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干预及作用机制。

方法:取健康SD大鼠60只,雄性,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A组)及造模组,其中正常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50只,高脂饲料喂养。

造模组经过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将其再次分组并开始按大鼠的体重进行灌胃给药。

造模组5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祛痰活血汤低剂量治疗组(L组)、祛痰活血汤中剂量治疗组(M组)、祛痰活血汤高剂量治疗组(H 组)、阳性对照组(凯西莱组)共5组,每组10只。

B组、A组不用任何药物,灌胃10 ml/kg的生理盐水。

各组实验动物自由进食,每2周称重,并根据情况调整药品干预剂量。

造模组在分组灌胃给药的第8、9、10周周末,随机抽取1~2只大鼠处死,抽血观察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第1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肝功能、血脂等,并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检测肝细胞NF-资B表达的情况。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和血脂指标,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肝细胞NF-资B的表达水平均有显著的升高、加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痰活血汤三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者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祛痰活血汤能有效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改善肝功能、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肝组织NF-κB 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M P K ) / a c e t y l - C o Ac a r b o x y l a s e ( A C C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i nr a t s w i t hn o n a l c o h o l i c s t e a t o h e p a t i t i s ( N A S H ) . - a c t i v a t e dp r o t e i nk i n a s e Me t h o d s ㊀At o t a l o f 7 2m a l e S p r a g u e - D a w l e y r a t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b l a n k g r o u p , m o d e l g r o u p ,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a n d h i g h - , m i d d l e - ,a n dl o w- d o s eH u a t a nQ u s h i H u o x u ep r e s c r i p t i o ng r o u p s .A l l r a t s e x c e p t t h o s ei nt h eb l a n kg r o u pw e r eg i v e nh i g h-f a t d i e t c o m b i n e dw i t h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i n j e c t i o no f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t o e s t a b l i s ha r a t m o d e l o f N A S H .A t w e e k 2a f t e r m o d e l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t h e H u a t a nQ u s h i H u o x u ep r e s c r i p t i o ng r o u p s w e r e t r e a t e dw i t hh i g h - ,m i d d l e - ,a n dl o w- d o s e H u a t a nQ u s h i H u o x u e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a n dp o l y e n e p h o s p h a t i ( Y i s h a n f u )c a p s u l e s w e r eg i v e na s c o n t r o l .A t t h e e n do f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f r e e f a t t y a c i d( F F A )i nl i v e r h o m o g e d y l c h o l i n e n a t e w a s m e a s u r e d ,a n dE L I S Aa n dR T- q P C Rw e r e u s e dt o m e a s u r e t h e p r o t e i na n dm R N Ae x p r e s s i o no f A D P N ,a d i p o n e c t i nr e c e p t o r - 2 ( A d i p o R 2 ) ,A M P K ,A C C ,a n dc a r n i t i n e p a l m i t o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 1( C P T- 1 )i nl i v e r t i s s u e .A na n a l y s i s o f v a r i a n c e w a s u s e df o r c o m p a r i s o no f d a t a b e t w e e nm u l t i p l e g r o u p s ;t h e l e a s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t - t e s t w a s u s e df o r c o m p a r i s o no f d a t a w i t hh o m o g e n e i t y o f v a r i a n c e b e ,a n dt h e D u n n e t t ' s T 3m e t h o dw a s u s e df o r c o m p a r i s o no f d a t a w i t h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o f v a r i a n c e .R e s u l t s ㊀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t w e e nt w o g r o u p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h i g h - d o s eg r o u ph a ds i g n i f i c a n t r e d u c t i o n s i nF F Al e v e l i nl i v e r h o m o g e n a t e ( 2 2 9 . 0 7ʃ 4 6 . 6 2μ m o l / g p r o t v s 3 8 2 . 7 5ʃ
赵文霞,闫㊀乐,邵明义,张丽慧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肝胆病科,郑州 4 5 0 0 0 0 )
摘要: 目的㊀研究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 A S H ) 大鼠脂联素( A D P N )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 M P K ) / 乙酰辅 酶 A羧化酶( A C C ) 通路的影响。方法㊀7 2只 S 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模型组、 对照组及高、 中、 低剂量组, 除空白组外, 其余 5组 A S H模型, 造模第 2周分别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高பைடு நூலகம் 中、 低剂量和多烯磷脂酰胆碱( 易善复) 以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 N 胶囊对照治疗。实验结束时, 观察肝匀浆游离脂肪酸( F F A ) 含量, E L I S A及 R T- q P C R法测肝组织 A D P N 、 脂联素受体 2 ( A d i p o R 2 ) 、 A M P K 、 A C C 、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 1 ( C P T- 1 ) 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方差齐者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 用L S D- t 检验, 方差不齐者采用 D u n n e t t ᶄ sT 3法。 结果 ㊀ 与对照组比较, 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匀浆 F F A [ ( 2 2 9 . 0 7ʃ4 6 6 2 ) m o l / g p r o t v s ( 3 8 2 . 7 5ʃ 3 0 . 9 3 )μ m o l / g p r o t ] 、 肝组织 A C C的基因( 1 . 6 6ʃ 0 . 0 4v s 2 . 4 0ʃ 0 . 3 7 ) 、 蛋白[ ( 5 1 2 . 2 0ʃ 6 0 . 7 0 )p g / gv s μ ( 7 5 6 . 7 2ʃ 6 1 . 2 1 )p g / g ] 表达( P值均 < 0 . 0 1 ) , 升高 A D P N 、 A d i p o R 2 、 A M P K 、 C P T- 1的基因[ 1 . 5 3ʃ 0 . 3 1v s 0 . 7 5ʃ 0 . 1 1 , 1 3 8ʃ , 1 . 4 3ʃ 0 . 3 9v s 0 . 7 8ʃ 0 . 0 4 , 1 . 3 9ʃ 0 . 3 1v s 0 . 5 2ʃ 0 . 0 4 ] 、 蛋白[ ( 2 2 . 2 3ʃ 2 . 7 5 )μ g / g v s ( 1 4 . 0 1ʃ 2 . 1 7 )μ g / g , 0 3 3v s 0 . 6 1ʃ 0 . 0 9 ( 1 2 8 . 4 1ʃ 1 0 . 4 6 )n g / g v s ( 9 4 . 6 2ʃ 6 . 8 8 )n g / g , ( 1 3 5 3 . 7 9ʃ 5 9 . 5 2 )μ g / gv s( 1 1 0 7 . 1 9ʃ 5 6 . 7 8 )μ g / g , ( 1 7 5 . 5 4ʃ 9 . 9 1 )U/ gv s ( 1 2 8 . 7 4ʃ 1 2 . 7 4 ) U/ g ] 表达( P值均 < 0 . 0 1 ) 。结论㊀化痰祛湿活血方能够有效激活 A D P N/ A M P K/ A C C信号通路, 影响脂肪酸的 β 氧化及合成, 减少肝细胞脂肪沉积。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痰祛湿活血方;脂联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乙酰 C o A羧化酶 中图分类号: R 5 7 5 . 5 ㊀㊀㊀文献标志码: A ㊀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5- 0 9 3 2- 0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5 . 0 2 9 收稿日期: 2 0 1 7- 0 2- 1 3 ; 修回日期: 2 0 1 7- 0 3- 0 3 。 基金项目: 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 8 1 4 7 3 6 5 1 ) 作者简介: 赵文霞( 1 9 5 6- ) ,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肝胆系疾病研究。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㊀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H u a t a n Q u s h i H u o x u e p r e s c r i p t i o no n t h e a d i p o n e c t i n ( A D P N ) / a d e n o s i n e m o n o p h o s p h a t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