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之小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本课堂之小组建设

一、意义:

高效课堂的课堂创新及亮点主要是“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之一,是学生展开竞争学习(组与组之间)和合作学习(组内对学与群学)的阵地。

二、小组建设:

(一)、科学组建:

1、组员划分:班主任和班级任课老师协商确定小组长候选人,候选人演讲竞争、民主选举后产生小组长。在预先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均衡分成的若干个小组内由小组长S型挑选本组成员(班主任要平衡各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男女比例等)。成员确定后进行事务分工:有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仪表组长、文明组长、考评组长等,增强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每个成员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很重要,自觉自愿地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小组分层:每组4人或6人为宜,依学习成绩分A、B、C三层对面就座。(为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可以命名为:精英层、快乐层、奋进层等)

3、文化建设: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座右铭置于醒目位置,小组所有同学一同创新性地给小组起名、设计组徽、制定组训、组规、小组宣言以及奋斗目标。这样可以使得每位同学时刻都有压力、动力,每个小组更有凝聚力及努力的方向。

(二)、组长培训:建立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小组长定期培训制。小组长应具备: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高度的集体荣誉感,服务同学的意识,担当精神和牺牲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经常性的开展小组长的各项培训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及时总结过去的好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及时改正小组建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应以解决学习和日常当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重视培训的实效性。

1、组长角色的转变。要让小组长们明白,自己当上小组长之后,自己的学生角色就变成了一个“小老师”,充分发挥着一个老师的职能和作用。

2、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组织小组长学习,讨论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学科代表,可作好培训记录和实施的效果记录。

3、培训形式

a、学科教师对小组长的培训。

b、班主任对小组长的培训。

c、年级组对小组长的定期培训。

4、培训内容要求

a、有主题-----主要活动内容

b、有抓手-----培训目的及重点

c、有实效性、针对性-----针对问题,可解决问题

d、有落实-----学习之后要用

活动内容参考:

a、如何转化小组长的思想

b、小组管理方法交流

c、如何营造小组学习氛围

d、如何提高小组成绩

e、如何落实小组帮扶机制

f、如何协调与任课教师的合作

g、如何与组员沟通

h、如何对组员进行公正的评价

i、如何培养自己的大局观

j、如何有效执行各项措施

k、如何培养自信心

l、如何超越自我

5、培训有记录

1)任课教师培训记录

活动时间、地点;参与成员;发现问题;解决方法;落实成果。

2)班主任培训记录

活动时间;参与成员;小组问题;集体见解;落实成效。

3)年级组培训记录

活动时间;参与人员;活动主题;主要内容及环节;培训效果;落实检测、评比。

其中,1,2为针对性的细节方面培训;3、为大方向,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培训。

(三)、高效学习:

1、自主学习: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求依照“浅入、深思、高出”的原则设计前置作业(数量在1-3个之间),提前下发给学生。学生在前置作业的指引下对课本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预习要进行方法指导,要手把手教。学生注意使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1.会做的题目黑笔落实在预习笔记上,2.不会做的题目红笔标记在预习笔记上,以后的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2、合作探究: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管理等能力。小组讨论能否有效进行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组长的组织,二是教师的参与。我们往往忽略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于是要么大家吵来吵去没有收获,造成学生自行其事,

要么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说,其他组员都是听众。小组讨论一定要发挥组长的组织作用,要明确发言顺序:根据学习能力,从低到高,逐一发言,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讨论也能够逐步深入;要把握发言时间:根据教师规定的时间,把每个人每次发言(尤其是首次发言)的时间做一下限制;要有记录,每次讨论都安排组员轮流记录,最后还要留一点时间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确定小组本次的大展示发言人。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参与。学生讨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休息一下了。学生讨论经常遇到以下问题:说和讨论无关的话;忽略时间的限制,讨论进程缓慢;由于能力有限,讨论走入误区。因此,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绝对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或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等待学生讨论的结束。教师应该是一个纪律监督员,督促学生讨论应该讨论的问题并不时作出评价;教师应该是一个计时员,适时督促学生把握讨论的进度;尤其重要也是最考验教师水平的,是参与到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去,即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这里所说的点拨,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对”与“错”,更应该是针对学生思维的错误进行的点拨和引导。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将课本及相关内容研读透彻,备课充分,如果教师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无法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为学生指点迷津;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提前预设和充足的准备。每节课后必须有教学反思,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有句名言:“写教案,一辈子也写不成名师;写反思,三年就可能写出一个名师!”。

3、课堂展示:为了真正实现高效,必须贯穿“上课即落实”的理念,因为大多数内容学生通过充分预习和讨论已得以解决。

第一,板书环节。教师要给各个小组分工,让其在组内环节完成后马上板书,但不要过早的分好工,避免学生只准备自己需要展示的那部分内容,而对其他内容视而不见。板书是一个不能省略的环节,因为学生展示时,必须要求其不拿课本,可以拿着前置作业,但也仅仅是为了给大家讲解时自己看一看问题,绝不是念答案;由于学生对内容的熟悉程度还不是很高,板书可以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协助其顺利完成展示,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

第二,展示要求。可以告诉学生,谁站在讲台上,谁就是教师,要负责给大家讲清楚展示的内容,负责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当展示的同学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请本组同学协助解决,还是解决不了,别的小组可以补充,这一点在小组评价时要体现出来。但是要给提问的同学说明,不能故意提一些刁难人的问题,应本着真诚合作的态度,虚心请教,以免课堂变成了同学们互相厮杀得“战场”。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当好导演,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不认真听讲的要制止,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