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有亡.斧(丢失)(2)俄.而(不久)
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再过几天再看见他邻居家的儿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诸葛亮传略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⑤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⑦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②扰乱:动乱。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④刘琮:刘表之子。⑤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⑥吴会:吴国。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
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⑤纸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⑦纸烛:灯笼。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十八)(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十八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⑦歌,声振林木,响⑧遏⑨行云⑩。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ōu):歌唱。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饯(jiàn):以酒食送行。⑤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⑥抚节:按着节拍。⑦悲:悲壮。⑧响:声音。⑨遏:阻住。⑩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
1.“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薛谭“辞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反”又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
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⑤纸墨:指儒家著作。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⑦纸烛:灯笼。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间:偶尔。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2)未尝不与书俱.()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句子“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中“笑”的含义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陆游的书房是“书巢”?(用文中语句回答)
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译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无非都是书。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叹息,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容人也笑着说:“它确实像鸟窝啊!”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
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译文】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
“感激”及其他。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
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
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
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
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
(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
【译文】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敬》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沈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著。
人教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
【注】①遽(jù):急忙、立刻。②契(qì):用刀子雕刻。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③耳:罢了。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2024年小升初【核心考点集训】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含答案)
【核心考点集训】2024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文言文阅读。
唾面自干
(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①耐事。弟曰:“有人①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
[注释]①耐事:忍耐的品格。②唾面:痰吐到脸上。
1.以下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A.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
B.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
C.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
D.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千耳。
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教之.耐事B.洁之.C.以子之.矛D.虽与之.俱学3.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
4.我认为下列选项与这则文言文表达的处事态度不同的是()
A.委曲求全B.犯而不校C.针锋相对D.逆来顺受5.《唾面自干》是个典故,是个褒义词,我想为它加上后半句()。
A.以牙还牙B.百忍成金C.狗尾续貂D.沉默是金
文言文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我会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辩斗
②决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郑玄对应劭
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⑾之徒不称官阀⑿。”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②总兵:总领兵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⑤斛(hú):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⑧太山:泰山。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⑾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⑿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文化常识]“尺”及其他。“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引。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上文说郑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相同,那么郑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要②会③竞④归
.翻译:①乃延升上坐
②未以通人许之③咸出问表④莫不嗟服3.理解:为什么郑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
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
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教导。只。引,拉。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
(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
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
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精品】小升初语文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一(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小升初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一
(一)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身:自己。②屦(jugrave;):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③缟(gǎo):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④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⑤跣(xiǎn):赤脚。⑥被:同“披”。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或谓之曰 ( )
(2)屦为履之也( )
(3)而越人被发( )
(4)以子之所长( )
2.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子必穷矣
B.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C.穷困潦倒
D.无穷无尽
3.翻译句子。(2分)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2分)
5.简要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2分)
6.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来(至少三种)。(2分)
(二)不责僮婢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1.解释。
(1)尝: (2)向:
(3)扬: (4)过:
(5)易: (6)负:
2.翻译。
终不扬其过也。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答苏迈书①
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苏轼的长子。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二、指“反而”、“却”。《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
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①据苏府②,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
(选自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注释] ①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江苏苏州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②苏府:苏州。
[文言知识]说“作”。“作”是个多义词。一、指“工作”。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二、指“兴起”、“出现”。上文“雪大作”,意为出现大雪。又,《石钟山记》:“如乐作焉。”三、指“激发”、“振作”。《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另外还作“起立”、“制造”、“写作”等解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瑞②毕2.翻译:①攘夺民地,以广园囿②侈肆宴乐③张女乐
④卒亦莫敢谁何3.理解:“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再找出一例。
【译文】张士诚占据了苏州府后,(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在宴席间如果看不到张明善就不高兴了。有一天,下了很大的雪,张士德摆下了丰盛的宴席,让歌女弹唱,邀请张明善提笔咏雪。张明善提笔写倒:“(大雪)漫天坠落,直望田地飞去,白白侵占了那么多田地。都是你,冻死了千万的百姓,你难道还能称做是国家的祥瑞之景吗!”写完之后,张士德感到非常惭愧,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
【参考答案】1.①吉利②结束2.①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②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③让歌女弹唱;④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
部编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1)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2),众兄弟既(3)成诵,游息(4)矣;独下帷[wéi]绝编,迨[dài](5)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6),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7)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8)。”(摘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1)患:担心,害怕;(2)群居讲习: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3)既:已经;(4)游息:游玩休息;(5)迨:等到;(6)用力多者收功远: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7)尝:曾经;(8)思其义所得多矣: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
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担心)②迨.能倍诵乃止。(等到)
③迨能倍诵乃.止。(才)④咏.其文。(吟咏)
2.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小升初语文经典文言文阅读27篇含答案
第1篇
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羸①.一夕,邻火卒②发,延及③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④其被,寝犹如故。复踞⑤床以口附民耳大嗥⑥,民始⑦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犬食恒⑧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注释:①羸:瘦弱。②卒:同“猝”,突然。③及:到。④曳:拖;拉。
⑤踞:蹲。⑥嗥:(兽)叫⑦始:才。⑧恒:一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延.及民家延:
急呼妻.女出妻:
彼.日厚享其人之食彼:
不顾.其患难者顾: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起曳其被,寝犹如故
译文:
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
译文:
(3)阅读文章后,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解答】(1)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一夕,邻火卒
②发,延及③民家。”句意为有一天晚上,邻居家突然着火了。漫
延到了这一家。故而“延”的意思为“漫延”。“急呼妻女出”句意为急忙喊妻女出来。故“妻”指妻子。“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句意为那些天天享受着别人丰厚食物却不顾他人患难的人。故“彼日”指天天。“顾”指照管。
(2)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起曳其被,寝犹如故”意思为:狗就起来拖他们的被子;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睡着。“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意思为: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救我们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
(3)题考查了对文言文所蕴含道理的理解。义犬报火警是一个文言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
故答案为:
(1)漫延妻子天天照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
基础题
一、文言文阅读
1.课外阅读练习。
伯牙绝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②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遽契其舟,曰:“___________。”舟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剑不行,求剑若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根据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
3.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读完这个小故事后,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文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中的一个人物。
(2)把文中带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登时:___________
(3)①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选出来。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②如果此时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完这段文字,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上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胡: ____________.
皆: ____________.
此: ____________.
居:_____________.
归: _____________.
十九:____________.
5.用“/”将本文划分层次(在原文划分)。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7.翻译下列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8.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9.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正确的停顿处用“/”断开,并在文后的横线上写出与文段相对应的成语。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成语:______________
12.句子乐园:翻译下面一段古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
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6.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1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七八个/星天/外
B.两三点雨/山前
C.旧时/茅店/社林边
D.路转溪桥/忽见
18.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阅读训练营。
(一)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