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经典解题技巧和方法复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数列题求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数列题求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数列题求解题技巧数学数列题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考查学生对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给出一些解题技巧,帮助你在高考中更好地解答数列题。

1. 确定数列类型在解答数列题时,首先要明确数列的类型。

常见的数列类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通过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公式中的递推关系或者数列中的规律,确定数列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2. 求解等差数列对于等差数列,我们通常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求解:(1)已知前n项和:当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等差数列的的首项a1和公差d:Sn = (n/2)(a1 + an)Sn = (n/2)(2a1 + (n-1)d)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第n项,d为公差。

(2)已知前n项和的两倍:如果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的两倍为2Sn,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首项a1:2Sn = n(2a1 + (n-1)d)(3)已知前n项和的平方:如果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的平方为Sn²,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公差d:Sn² = n(2a1 + (n-1)d)²/43. 求解等比数列对于等比数列,我们通常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求解:(1)已知前n项和:当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 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等比数列的的首项a1和公比q:Sn = a1(1 - qⁿ)/(1 - q)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

(2)已知前n项积:若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积为Pn,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首项a1和公比q: Sn = a1(1 - qⁿ)/(1 - q)4. 拆分序列有时,在解答数列题时,我们可以将给定的数列拆分为两个或多个较为简单的数列进行求解。

例如,当我们遇到递推关系较为复杂的数列时,可以考虑将数列拆分为两个或多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然后分别求解。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于数列题型的掌握和解题方法的运用,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数列题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等。

下面将介绍这几种数列的定义和解题方法。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常见的解题方法有:- 求通项公式: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公差d和首项a1,然后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来求解。

- 求和公式: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公差d、首项a1和项数n,然后利用求和公式Sn=n/2(a1+an)来求解。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常见的解题方法有:- 求通项公式: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公比r和首项a1,然后利用通项公式an=a1*r^(n-1)来求解。

- 求和公式: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公比r、首项a1和项数n,然后利用求和公式Sn=a1*(1-r^n)/(1-r)来求解。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常见的解题方法有:- 递推公式:利用递推关系an=an-1+an-2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每一项。

- 通项公式:通过特征方程x^2=x+1,求出两个根φ和1-φ,然后利用通项公式an=Aφ^n+B(1-φ)^n来求解,其中A和B为常数,通过已知条件求解得出。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数列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理解数列的性质,例如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常数,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常数等。

通过对不同类型数列的学习和练习,可以提高对数列问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经典解题技巧和方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经典解题技巧和方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编者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高中数学考试的必考内容,而且是这几年考试的热点跟增长点,无论是期中、期末还是会考、高考,都是高中数学的必考内容之一。

因此,马博士教育网数学频道编辑部特意针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和题型总结归纳了具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高中的同学们,让同学们有更多、更好、更快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好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跟我们一起来探讨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经典解题技巧。

首先,解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性问题,同学们应该先把基本概念和定理完全的吃透了、弄懂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好了,搞清楚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上述内容之后,下面我们就看下针对这两个内容的具体的解题技巧。

一、有关等差数列的基本问题考情聚焦:1.等差数列作为高考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所考查。

2.该类问题一般独立命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公式,有时与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知识结合在一起命题。

3.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中、低档题。

解题技巧:1.涉及等差数列的有关问题往往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知三求二”解决问题;2.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经常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有时利用数列的单调性(d >0,递增;d <0,递减);3.证明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有如下方法:①定义法;证明1n n a a d +-=(与n 值无关的常数);②等差中项法:证明112(2,)n n n a a a n n N *-+=+≥∈。

例1:(2010·浙江高考文科·T19)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56S S +15=0。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解题技巧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解题技巧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解题技巧【摘要】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数列作为离散函数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在高中数学中具有重要位置,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因此掌握数列的解题技巧,在我们高中数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引言:数列在高考中主要考察用数列的递推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参数的确定和性质、前n 项和公式和性质及常见的数列的求和方法. 一、求数列通向公式的方法 1、分析法通过与一些已知通向公式的基本数列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找数列的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求出数列的通向公式.例1、写出数列的一个通向公式(1)、0.7,0.77,0.777.0.7777,... (2)、2,, (16)81,833,413,25 解:(1)原列各项可以写成有数列{}得到,而乘的每一项除以79,...999.0,99.0,9.0:n a,1.01n n a -=故原数列的一个通向公式为()n n n a b 1.019797-==(2)、原数列可改写为,...,215,214,213,212,21143210+++++故其通向公式为121-+=n n n a例2、根据下面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4项并归纳出数列的一个通向公式 (1)、)(2,111*+∈+==N n a a a n n ;)(22,1)2(11*+∈+==N n a a a a n nn解:分析:写出前4项,找出规律,然后归纳出通向公式. (1)、由已知,得312,1121=+==a a a,1512,7123423=+==+=a a a a即,12,12221-=-=a a,12,124433-=-=a a故数列的一个通向公式为)(12*∈-=N n a n n(2)、由已知,得,3222,11121=+==a a a a,5222,2122334223=+==+=a a a a a a即.52,4221,32,2214321======a a a a故数列的一个通向公式为)(12*∈+=N n n a n注:上述题设给出,数列的前n 项或给出递推公式和初始条件,分析数列的特征,找出规律,写出通向公式. 2、待定系数法 例1、已知数列{}n a 的通向公式是关于n 的二次多项式,按照下列条件,写出数列{}n a 的一个通向公式.(1)、;7,3,1321===a a a (2)、;8,4,2321===a a a (3)、.0,3321===a a a分析:设出,2c bn an a n++=然后将321a a a 、、代入求出系数,c b a 、、即得通向公式.解:(1)、,2c bn an a n ++=依题意,得⎪⎩⎪⎨⎧=++=++=++,739,324,1c b a c b a c b a 解得⎪⎩⎪⎨⎧=-==,1,1,1c b a.12+-=∴n n a n(2)、设,2c bn an a n ++=依题意,得⎪⎩⎪⎨⎧=++=++=++,839,424,2c b a c b a c b a 解得⎪⎩⎪⎨⎧=-==,2,1,1c b a.22+-=∴n n a n(3)、的两个根。

等差、等比数列-2021届新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归纳(原卷版)

等差、等比数列-2021届新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与题型归纳(原卷版)

第14讲 等差、等比数列考点1:等差数列一、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公式1.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2. 等差中项:如果三个数x ,A ,y 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x 和y 的等差中项,即A =x+y 2.3.通项公式:a n =a 1+(n −1)d =a m +(n −m)d ,(n ∈N ∗,m ∈N ∗,m ≤n)⇒d =a n −a m n−m(n,m ∈N ∗,n ≠m)4. 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a n )2=na 1+n(n−1)2d ,(n ∈N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1. a m =a n +(m −n)d ,d =a m −a n m−n,(n ∈N ∗,m ∈N ∗);2. 若p +q =m +n ,则有a p +a q =a m +a n ;若2m =p +q ,则有2a m =a p +a q (p ,q ,m ,n ∈N ∗);3. {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前n 项和,则S 2n−1=(2n −1)a n ;{b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前n 项和,S 2n−1′=(2n −1)b n ;有a nb n=S 2n−1S 2n−1′.4. 若{a n },{b n }均为等差数列,且公差分别为d 1,d 2,则数列{pa n },{a n +q },{a n ±b n }也为等差数列,且公差分别为pd 1,d 1,d 1±d 2.5. 在等差数列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a n ,a n+m ,a n+2m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md .6.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S n ,S 2n −S n ,S 3n −S 2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n 2d ,(n ∈N ∗);三、等差数列的单调性以及前n 项和的最值探讨1.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公差d >0,则等差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若公差d <0,则等差数列{a n }为递减数列;若公差d =0,则等差数列{a n }为常数列; 补充:更一般性的情况,研究任一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利用逐项作差法,即构造f (n )=a n+1−a n ,然后研究自变量n 变化时函数值f (n )的符号.2. 有关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的最值问题: 若a 1>0,d <0,则前n 项和为S n 存在最大值 若a 1<0,d >0,则前n 项和为S n 存在最小值3. 如何求最值:方法一:(任何数列都通用)通过{a n ≥0a n+1≤0解出n 可求前n 项和为S n 的最大值;通过{a n ≤0a n+1≥0解出n 可求前n 项和为S n 的最小值; 方法二:利用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的表达式为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若为一次函数,数列为常数列,则前n 项和S n 不存在最值),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进行求解;有以下三种可能:若对称轴n 正好取得正整数,则此时n 就取对称轴;若对称轴不是正整数,而是靠近对称轴的相邻的两个整数的中点值,则n 取这两个靠近对称轴的相邻的两个整数;若对称轴即不是正整数,又不是靠近对称轴的相邻的两个整数的中点值,则n 就取靠近对称轴的那个正整数;四、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1. 定义法:a n −a n−1=d (常数)(n ∈N +,n ≥2)⇔{a n }为等差数列;2. 等差中项法:2a n =a n−1+a n+1(n ∈N +,n ≥2)⇔{a n }为等差数列;3. 通项公式法:a n =kn +b (k ,b 是常数)⇔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4. 前n 项和法: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n 2+Bn ,(A ,B 是常数,A 2+B 2≠0)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n 2+Bn +C(A ,B 是常数,C ≠0),则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是等差数列.典例精讲【典例1】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2+a 5=a 6+a 3,则S 7=( ) A .2 B .7 C .14 D .28【典例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4,且a 2,a 3,a 6成等比数列,则a 10=( ) A .26 B .30 C .34 D .38【典例3】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首项a 1>0,公差d <0,a 10•S 21<0,则S n 最大时,n 的值为( )A .11B .10C .9D .8【典例4】.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225910a a +,则12345a a a a a ++++的最大值为( ) A.B .20 C .25 D .100【典例5】.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10a >,201920200a a +>,201920200a a <.其前n 项和为n S ,则使0n S >成立时n 最大值为( ) A .2020B .2019C .4040D .4038【典例6】.等差数列{}n a 中,36a =,816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122020111(S S S ++⋯+= ) A .20172018B .20182019C .20192020D .20202021【典例7】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22a b m ==,33a b n ==,若m ,n 为正数,且m n ≠,则( ) A .11a b < B .11a b > C .11a b = D .1a ,1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典例8】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a 1=1,且a 2+a 6=a 8.若p ﹣q =10.则a p ﹣a q =【典例9】设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a 4+a 7=60,a 2+a 5+a 8=51,若对任意n ∈N *,都有S n ≤S k 成立,则正整数k 的值为 .考点2:等比数列一、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1.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q ≠0)表示.等比数列中的项不为0.2. 通项公式:a n =a 1q n−1=a m q n−m (n ∈N ∗,n ≥2) ;3. 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 (q =1)a 1(1−q n )1−q=a 1−a n q 1−q(q ≠1).二、等比数列的性质(其中公比为q ):1. a n =a m q n−m ,q =√na mn−m(n ∈N ∗,m ∈N ∗) ; 2. 若p +q =m +n ,则有a p ⋅a q =a m ⋅a n ;若2m =p +q ,则有a m2=a p ⋅a q ; 3. 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a n ,a n+m ,a n+2m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m .4. 若a ,G ,b 成等比数列,则称G 为a 、b 的等比中项,G 2=ab ,当且仅当两个数a 和b 同号 才存在等比中项.5. 若数列{a n },{b n }都是等比数列且项数相同,则c n =a n s b n t (st ≠0)仍为等比数列.三、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a 1≠0,a nan−1=q (常数)(n ∈N ∗,n ≥2) ⇔{a n }为等比数列.2. 等比中项法:a n 2=a n−1a n+1,(n ∈N ∗,n ≥2) ⇔{a n }为等比数列.3. 前n 项和法: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 −Aq n (A 是常数,A ≠0,q ≠0,q ≠1)⇔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典例精讲【典例1】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其中a 5,a 9为方程x 2+2016x +9=0的二根,则a 7的值( )A .﹣3B .3C .±3D .9【典例2】“垛积术”(隙积术)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创,南宋数学家杨辉、元代数学家朱世杰丰富和发展的一类数列求和方法,有茭草垛、方垛、刍童垛、三角垛等等.某仓库中部分货物堆放成如图所示的“茭草垛”:自上而下,第一层1件,以后每一层比上一层多1件,最后一层是n 件.已知第一层货物单价1万元,从第二层起,货物的单价是上一层单价的910.若这堆货物总价是100−200(910)n 万元,则n 的值为( )A .7B .8C .9D .10【典例3】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a 2与a 10的等比中项为√33,则log 3a 4+log 3a 8= .【典例4】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第2,3,6项依次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则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典例5】已知正项等比数列{}n a ,向量3(a a =,8)-,7(b a =,2),若a b ⊥,则212229log log log (a a a ++⋯+= )A .12B .16C .18D .26log 5+【典例6】.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374a a =,数列2{log }n a 的前9项之和为( ) A .11B .9C .15D .13【典例7】.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3S ,9S ,6S 成等差数列,256a a +=,则8a = .【典例8】.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n S 是它的前n 项和.若2312a a a =,且4a 与72a 的等差中项为34,则5S =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设正项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2019=6057,则1a2+4a2018的最小值为()A.1 B.23C.136D.322.设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已知a1=S3=3,则S4的值为()A.﹣3 B.0 C.3 D.63.在等差数列{a n}中,S n表示{a n}的前n项和,若a3+a6=3,则S8的值为()A.3 B.8 C.12 D.244.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 n}满足:a7=a6+2a5,若存在两项a m、a n,使得a m a n=16a12,则1m +9n的最小值为()A.32B.83C.114D.不存在5.已知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积为T n,若a1=﹣24,a4=−89,则当T n取最大值时,n的值为()A.2 B.3 C.4 D.6二.填空题(共1小题)6.已知数列1,a1,a2,9是等差数列,数列1,b1,b2,b3,9是等比数列,则b2a1+a2的值为.三.解答题(共2小题)7.已知{a n}为等差数列,且a1+a3=8,a2+a4=12.(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记的{a n}前n项和为S n,若a1,a k,S k+2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k的值.8.已知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a n}满足:a2+a3+a4=28,且a3+2是a2,a4的等差中项.(Ⅰ)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Ⅱ)若b n=a n log12a n,S n=b1+b2+b3+…+b n,对任意正整数n,S n+(n+m)a n+1<0恒成立,试求m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数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列试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等差数列解题方法和技巧:
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的一项之间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称为公差)。

解等差数列试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用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

如果已知首项a_1和公差d,则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

2.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可以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如果差值相等,则说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3. 在求和问题中,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n个等差数列的和等于首项和末项的和乘以项数的一半。

总结:解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通项公式、公式的应用以及特殊数列的特点。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多加练习和思考,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高考题中,有关证明、判断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的题型比比皆是,如何处理这些题目呢?证明或判断等差(等比)数列的方法常有四种:定义法、等差或等比中项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

一、 定义法0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的方法:{}1()n n n a a d a +-=⇔常数是等差数列{}2222()n n n a a d a +-=⇔常数是等差数列 {}3333()n n n a a d a +-=⇔常数是等差数列02.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的方法:{}1(2)n n n a a a d n --=≥⇒是等差数列 {}11(2)n n n n n a n a a a a +--=-≥⇒是等差数列03.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的方法:{}1(00)n n na q q a a +=≠≠⇔1且为常数,a 为等比数列 04.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的方法:1nn a q a -=(n>2,q 为常数且≠0){}n a ⇒为等比数列 注意事项:用定义法时常采用的两个式子1n n a a d --=和1n n a a d +-=有差别,前者必须加上“2n ≥”,否则1n =时0a 无意义,等比中一样有:2n ≥时,有1nn a qa -==(常数0≠);②n *∈N 时,有1n na q a +==(常数0≠).例1. 设数列12,,,,n a a a 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

证明:{}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 ∈N ,都有1223111111n n n na a a a a a a a +++++=。

证明:先证必要性设{}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当d=0时,显然命题成立当d≠0时,∵111111n n n na a d a a++⎛⎫=-⎪⎝⎭∴再证充分性:∵122334111a a a a a a++⋅⋅⋅1111n n nna a a a++++=⋅⋅………①∴122334111a a a a a a++⋅⋅⋅11212111n n n n nna a a a a a++++++++=⋅⋅⋅………②②﹣①得:12121111n n n nn na a a a a a+++++=-⋅⋅⋅两边同以11n na a a+得:112(1)n na n a na++=+-………③同理:11(1)n na na n a+=--………④③—④得:122()n n nna n a a++=+即:211n n n na a a a+++-=-{}n a为等差数列例2.设数列}{na的前n项和为n S,试证}{na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2)(*1NnaanS nn∈+=。

高考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复习

高考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复习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
(2)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n
a1+an 2
=na1+n
n- 2
d.
(3)等差中项公式:2an=an-1+an+1(n∈N*,n≥2).
2.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1qn-1.
na1 q=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a1 -qn 1-q
高考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复习
高考考点
1. 等差(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2. 等差(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 3. 等差(比)数列的性质
考点解读
1. 在等差(比)数列中, a1,an, Sn,n,d(q) 这五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三个量, 求另外两个量 2. 考查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考查方程的思想以及运算能力
(2)等差数列中连续 k 项的和成等差数列,即 Sk,S2k-Sk,S3k-S2k,…成等差数列, 公差为 k2d.
5.若 A2n-1,B2n-1 分别为等差数列{an},{bn}的前 2n-1 项的和, 则an=A2n-1.
bn B2n-1
解题技巧
判断或证明数列是否为等差或等比数列, 一般是依据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 或利用等差中项、等比中项进行判断.
A.15
B.30
C.45
√D.60
S100 a1 a2 a100 90 ,设 S a1 a3 a99 ,则 2S a2 a4 a100 ,S 2S S100 90,S 30 , 故 a2 a4 a100 2S 60 .故选 D.
1.不能忽视等比数列的条件: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时, 注意各项都不为零的条件. 2.不能漏掉等比中项:正数a,b的等比中项是±,不能漏掉-. 3.对等比数列的公比的讨论: 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应首先讨论公式q是否等于1

高考数学数列解题技巧必备

高考数学数列解题技巧必备

高考数学数列解题技巧必备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运用,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考数学数列解题技巧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数学重点: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公式,只有理解这些概念,才能正确解题。

数列中有很多性质和公式,这些是我们做题的基础,很多同学觉得数列的性质公式太多太杂,记不住。

其实按照一定方法将数列性质公式进行归纳总结,记住它们就简单多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列基本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Sn=Sn=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当q≠1时,Sn=Sn=三、高中数学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1、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3、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4、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anbn}、、仍为等比数列。

数列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

数列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

数列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一、等差数列的解题方法1.通项公式的应用:已知首项a1,公差d,求第n项an。

2.求和公式的应用:已知首项a1,末项an,项数n,求数列的和Sn。

3.等差数列的性质: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求出中间项、项数的应用。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5.等差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

6.等差数列的函数特性:求最大值、最小值、函数图像的分析。

二、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1.通项公式的应用:已知首项a1,公比q,求第n项an。

2.求和公式的应用:已知首项a1,公比q,项数n,求数列的和Sn。

3.等比数列的性质: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求出中间项、项数的应用。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5.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

6.等比数列的函数特性:求最大值、最小值、函数图像的分析。

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混合问题: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某项的值等。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交叉问题:已知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求解相关问题。

3.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等。

四、解题技巧与策略1.数列问题的转化:将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方程问题等。

2.数列的拆分与合并:将数列拆分成多个小数列,或合并成一个大数列,便于求解。

3.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运用:通过递推关系式,简化问题,便于求解。

4.数列的图像分析:通过数列的图像,直观地了解数列的性质,找出解题思路。

五、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1.求数列的第n项:根据通项公式,直接求解。

2.求数列的和:根据求和公式,直接求解。

3.求数列的项数:根据已知条件,求解项数。

4.数列的单调性、周期性分析:通过通项公式,分析数列的单调性、周期性。

5.数列的极值问题:通过通项公式,求解数列的最大值、最小值。

6.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7.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求某项的值、求数列的和、分析数列的性质等。

高考数学必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必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必考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数学必考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数学必考题型是什么题型一运用同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倍、半等公式进行化简求值类。

题型二运用三角函数性质解题,通常考查正弦、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对称轴及对称中心。

题型三解三角函数问题、判断三角形形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四数列的通向公式的求法。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有哪些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

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

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6、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7、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高考数学考试大纲①单项选择考试范围。

集合的基本运算、复数的基本运算、统计与概率-排列组合、立体几何、概率事件、指数与对数函数、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函数的与导数。

②多项选择考试范围。

解析几何(双曲线)、三角函数、不等式应用、对数运算及不等式基本性质。

③填空题考试范围。

解析几何(抛物线)、数列(等差或等比)、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轨迹计算。

④解答题考试范围。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定理)、等比数列及其求和、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

高考数学不及格影响院校录取吗?高考有科目不及格,不会影响太大,只要总分足够高,还是能上好的大学,只是在同等分数下,你的分数不及格,学校可能会优先选择及格的学生。

高二数列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高二数列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高二数列解题方法归纳总结【高二数列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列解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掌握数列解题方法对于高中数学学习和考试成绩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二数列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求和公式为:Sn = (n/2)(a1 + an)。

常见求解等差数列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已知首项和公差,求某一项的值:根据通项公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2)已知首项和项数,求公差:根据通项公式和已知条件构建方程解得公差。

(3)已知首项和和,求项数:根据求和公式和已知条件构建方程解得项数。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求和公式为:Sn = (a1 * (r^n - 1)) / (r - 1)。

常见求解等比数列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已知首项和公比,求某一项的值:根据通项公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2)已知首项和项数,求公比:根据通项公式和已知条件构建方程解得公比。

(3)已知首项和和,求项数:根据求和公式和已知条件构建方程解得项数。

3. 递推数列:递推数列是指数列的每一项都是由前一项通过某种规律递推而来的数列。

解递推数列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递推规律。

常见的递推数列问题有以下几种:(1)斐波那契数列:第一项和第二项均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的值等于前两项之和。

(2)等差递推数列:首项固定,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固定。

(3)等比递推数列:首项固定,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固定。

4. 特殊数列: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数列,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组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交替等。

对于特殊数列的解题,需要运用数列的基本性质和相应的解题技巧。

202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列

202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数列

用两式相除(即比值)的方式进行相关计算.
对点练1
(1)(2024·新高考Ⅱ,12)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3+a4=7,3a2+a5=5,
则S10=
95
.
解析 (方法一)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因为
a3+a4=a1+2d+a1+3d=2a1+5d=7,3a2+a5=3(a1+d)+a1+4d=4a1+7d=5,
和为Tn,若
,
m,使得4S1,S3,Sm成等比数列?
,且b1=2,T4=5T2,是否存在大于2的正整数
解 设{an}的公差为 d,{bn}的公比为 q(q>0).
由题意知 q≠1,由
1 (1-4 )
T4=5T2,得
1-
=
51 (1-2 )
,
1-
整理得 1+q2=5,因为 q>0,所以 q=2.所以 bn=2n.
∴b1=a2-2a1=3.
∵Sn+1=4an+2,∴当n≥2时,Sn=4an-1+2,
∴an+1=Sn+1-Sn=4an-4an-1,∴an+1-2an=2(an-2an-1).
又bn=an+1-2an,∴bn=2bn-1,
∴{bn}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n-1
(2)由(1)可得 bn=an+1-2an=3×2 ,∴
1 + 3 = 8,
1 = 12,
21 + 2 = 8,
当选取①②时,有
所以
解得
4 + 5 = -16,

高中数学数列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数列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数列解题技巧数列作为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中。

掌握数列解题的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常见的数列题型入手,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更好地应对数列题。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在解等差数列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求通项公式首先,我们需要找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对于已知的等差数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来推导通项公式。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1,4,7,10,13,...,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3,因此通项公式为an=3n-2。

2. 求前n项和在一些题目中,我们需要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

对于等差数列1,2,3,4,5,...,前n项和Sn=n(n+1)/2。

举例来说,如果题目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100,要求求出这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我们可以先列出前几项的和,发现n=13时和为91,n=14时和为105,因此可以得出n=14,通项公式为an=n。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也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

在解等比数列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求通项公式首先,我们需要找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对于已知的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来推导通项公式。

例如,对于等比数列1,2,4,8,16,...,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因此通项公式为an=2^(n-1)。

2. 求前n项和在一些题目中,我们需要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

对于等比数列1,2,4,8,16,...,前n项和Sn=a(1-q^n)/(1-q)。

举例来说,如果题目给出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63,要求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我们可以先列出前几项的和,发现n=4时和为15,n=5时和为31,因此可以得出n=5,通项公式为an=2^(n-1)。

2024年高考复习数学知识点+题型15+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前n项和解题技巧

2024年高考复习数学知识点+题型15+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前n项和解题技巧



3 A. 10
B.
1 3
1 C. 8
D.
1 9
【详解】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 S3 、 S6 S3 、 S9 S6 、 S12 S9 成等差数列,

S3 S6
1 3 ,即 S6
3S3 , S6
S3
S3
S3
,∴
S9
S6
3S3 , S12
S9
4S3 ,∴
S9
6S3

S12 10S3 ,
例 4-2.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
记 Sn 为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若 S4 5, S6 21S2 ,则 S8 ( ).
A.120 B.85 C. 85 D. 120
方法一: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 q,首项为 a1 ,
若 q 1 ,则 S4 0 5 ,与题意不符,所以 q 1 ;
S2 21S2
5 ,解得: S2
1 或 S2
5 4

当 S2 1 时, S2,S4 S2,S6 S4,S8 S6 ,即为 1, 4,16,S8 21 ,
易知, S8 21 64 ,即 S8 85 ;
当 S2
5 4
时, S4
a1
a2
a3
a4
a1
a2
1
q2
1 q2
例 1-1.
(江西·高考真题)
已知等差数列an ,若 a1 a2 a3 a12 21 ,则 a2 a5 a8 a11 .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a1
a2
a3
a12
6(a1
a12
)
21
,解得 a1
a12
7 2

高考数学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问题解析

高考数学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问题解析

高考数学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问题解析在高考数学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问题属于基础难度的部分。

同时,这两个问题对于数学竞赛和日常生活(如财务计划)也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定义、基本概念、公式推导以及考点解析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其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其一般形式为:$ a_{1},a_{2},a_{3},...,a_{n}$,其中$n≥2$,且对于任意$i\inZ^{+}$,满足$a_{i+1}=a_{i}+d$,其中d为公差,$a_{1}$为首项。

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包括:1. 公差:相邻项的差值,用d表示。

2. 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项,用$a_{1}$表示。

3. 通项公式:第n项的计算公式,用$a_{n}$表示。

4.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用$S_{n}$表示。

二、等差数列的公式推导1. 通项公式推导设首项为$a_{1}$,公差为d,则有:$$a_{2}=a_{1}+d,a_{3}=a_{2}+d=a_{1}+2d,...,a_{n}=a_{1}+(n-1)d $$设第n项为an,代入上式得:$$a_{n}=a_{1}+(n-1)d $$于是,通项公式为$a_{n}=a_{1}+(n-1)d$。

2. 求和公式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 S_{n}=a_{1}+a_{2}+...+a_{n} $$由通项公式得:$$ S_{n}=\frac{n }{2}(a_{1}+a_{n})=\frac{n }{2}[a_{1}+a_{1}+ (n-1)d]$$$$S_{n}=\frac {n}{2}[2a_{1}+(n-1)d] $$于是,求和公式为$S_{n}=\frac {n}{2}[2a_{1}+(n-1)d]$。

三、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其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相等。

其一般形式为:$a_{1},a_{2},a_{3},...,a_{n }$,其中$n≥2$,且对于任意$i\in Z^{+}$,满足$\frac{a_{i+1}}{a_{i}}=q$,其中q为公比,$a_{1}$为首项。

高考数列求解技巧

高考数列求解技巧

高考数列求解技巧高考数列题目在高中数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掌握解题技巧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高考数列题目的求解技巧:1. 常见数列类型:高考中常见的数列类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了解不同数列类型的性质和特点,对于解答题目非常有帮助。

2. 等差数列的求解技巧:对于等差数列,常见的求解技巧有:- 求公差: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公差,进而推算出数列中任意一项。

- 求和公式: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快速求解数列的和。

- 求项数:已知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差,可以通过求解项数的方程得出项数。

3. 等比数列的求解技巧:对于等比数列,常见的求解技巧有:- 求公比: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公比,进而推算出数列中任意一项。

- 求和公式: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快速求解数列的和。

- 求项数:已知数列的首项、末项和公比,可以通过求解项数的方程得出项数。

4. 数列的递推关系:数列题目中经常会给出递推公式,通过利用递推关系可以求解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递推关系的求解方法有: - 利用前后项之间的关系求解。

有时候可以通过前一项和后一项的关系,得出递推公式。

- 利用首项和递推步长求解。

有时候可以通过知道数列的首项和递推步长,推算出递推公式。

5. 数列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类型的数列有其特点和性质,通过了解数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更加快速地解决题目。

例如:- 等差数列: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是常数。

- 等比数列: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常数。

- 斐波那契数列:每一项等于其前两项之和。

6. 选项中的数列特征:在选择题中,有时候题目给出一系列数列,并要求选择符合某种特征的数列。

这时候可以通过观察选项中数列的特征,判断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7. 尝试常用的数列运算技巧: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一些常用的数列运算技巧,例如:- 差分法:将数列中的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构成一个新的数列,可以通过观察差分后的数列特点来求解题目。

- 通项归纳法:通过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归纳和推理来求解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经典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编者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高中数学考试的必考内容,而且是这几年考试的热点跟增长点,无论是期中、期末还是会考、高考,都是高中数学的必考内容之一。

因此,马博士教育网数学频道编辑部特意针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和题型总结归纳了具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高中的同学们,让同学们有更多、更好、更快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好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跟我们一起来探讨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经典解题技巧。

首先,解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性问题,同学们应该先把基本概念和定理完全的吃透了、弄懂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好了,搞清楚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上述内容之后,下面我们就看下针对这两个内容的具体的解题技巧。

一、有关等差数列的基本问题
考情聚焦:1.等差数列作为高考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所考查。

2.该类问题一般独立命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公式,有时与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知识结合在一起命题。

3.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中、低档题。

解题技巧:1.涉及等差数列的有关问题往往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知三求二”解决问题;
2.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问题,经常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有时利用数列的单调性(d >0,递增;d <0,递减);
3.证明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有如下方法:①定义法;证明1n n a a d +-=(与n 值无关
的常数);②等差中项法:证明112(2,)n n n a a a n n N *-+=+≥∈。

例1:(2010·浙江高考文科·T19)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
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56S S +15=0。

(Ⅰ)若5S =5,求6S 及a 1;
(Ⅱ)求d 的取值范围。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概念、求和公式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本题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求解即可。

【规范解答】(Ⅰ)由题意知S 6=5-15S =-3, 6a =S 6-S 5=-8。

所以11
5105,58.a d a d +=⎧⎨+=-⎩ 解得a 1=7,所以S 6= -3,a 1=7
(Ⅱ)方法一:因为S 5S 6+15=0, 所以(5a 1+10d )(6a 1+15d )+15=0,即2a 12+9da 1+10d 2
+1=0. 故(4a 1+9d )2=d 2-8. 所以d 2≥8.[ 故d 的取值范围为d ≤-22或d ≥22. 方法二:因为S 5S 6+15=0, 所以(5a 1+10d )(6a 1+15d )+15=0,即2a 12+9da 1+10d 2
+1=0. 看成关于1a 的一元二次方程,因为有根,所以222818(101)80d d d ∆=-+=-≥,解得22d ≤-或22d ≥。

二、有关等比数列的基本问题
考情聚焦:1.等比数列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所考查。

2.该类问题有时单独命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但更多的是与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结合在一起,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

3.选择、填空及解答题中都有可能出现,属中、高档题。

解题技巧:(1)证明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有如下方法:
①定义法:证明1()n n
a q n a +=与值无关的非零常数。

②等比中项法:211(2,)n n n a a a n n N *-+=≥∈。

(2)求一般数列{n a }通项公式时常用构造数列法、待定系数法等。

例2:(2010·辽宁高考理科·T6)设{a n }是有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

已知a 2a 4=1, 37S =,则5S =( )
(A )152 (B)314 (C)334 (D)172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思路点拨】列出关于a 1 q 的方程组,解出a 1 q 再利用前n 项和公式求出5S
【规范解答】选B 。

根据题意可得:
311311511 4,(1)27114(1()5)3121412
a qa q a q a q q S ⎧=⎪⇒==⎨-=⎪-⎩
-∴==-
三、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 考情聚焦:1.等差、等比数列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

2.单独考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问题较少,大部分题目是等差、等比数列在同一个题中出现,在两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同时考查其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

3.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属中、高档题目。

例3:(2010·陕西高考理科·T16)
已知{}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11a =且139,,a a a 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求数列{}2n a 的前n 项和n S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思路点拨】已知⇒关于d 的方程⇒d ⇒n a ⇒2n a
⇒n S
【规范解答】≠(1)由题设知公差d 0 {}1139a 231n 12d 181,,,1121,0(1(1)1(2)2,2(12)22222 2.12n n n n n n
n d a a a a d
d d a a n n
S +++==+===+-⨯==-∴=++++==--由成等比数列得
解得舍去)故的通项由(1)知2 【方法技巧】1.在解决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时,“基本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但
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而一般数列的问题常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解。

S求通项,累加法、2.数列求通项的常见类型与方法:公式法、由递推公式求通项,由
n
累乘法等
3.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倒序相加法等。

4.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