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
![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https://img.taocdn.com/s3/m/1aa4fa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4.png)
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1. 引言1.1 什么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管理理念,源自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即在不做过多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自然发展而达到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这一理念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无为而治”在班级管理中,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不过度干涉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励,让学生自主地发展和成长。
这种管理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中获得成长。
相比较于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采用“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倡学生自律和自我管理,班级管理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无为而治”在班级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1.2 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无为而治”的理念,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和策略来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团建活动或者游戏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让整个班级都充满着融洽与和谐的氛围。
提倡自律和自我管理也是“无为而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应用。
班主任可以向学生传达自律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也是“无为而治”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之一。
班主任可以在学生出现问题或困惑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班主任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学生,促进班级的发展和和谐。
班级管理中的道家智慧
![班级管理中的道家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0520883af111f18583d05aa3.png)
,
:
[师 道
管 理 方 略 ]
似 乎不再 “ 管事” , 他 只 是 在 教 民主选 举 , 要经 过 自荐 、 演讲 、
指 出 。既给 他 们 展 示 自己 的机 室里走走看看 ,偶尔找同学谈 票决 、 试用 、 终 选等民主程 序 , 会, 也锻炼他们 的能力 , 他们 的
有为 , 可解读为顺势而为 , 尊重 规律 , “ 该 出手时才出手” , 彰 显
管 理 中的“ 放手 而不放 ‘ 心” ’ ,
合道的事情 ,则必须 以有为为 管理 的智慧 。而这与班级 自主 ( 二) 班级 自主管理是学生 老师精心 引导 , 学生 自主管理 , 在教师积极 引导下 自行发现 自 在 必要时才干预 的思想 有契合 我价值 、 发掘 自身潜力 、 确立 自 之处 , 值 得 我们 学 习和 借鉴 。 我发展 目标 、形成适应社会发 展和推动个体 与社会发展的意 识和 能力 的 一 种教 育 管 理模
处。
● _ i i i _ _ - i - - i i i _ _ - _ - _ - _ - - -
陈 明贵 / 绘
班级管理 中的
o广 东 / 廖 奕海
作为一种 教育理念 , “ 无 为 而治” 是 指 在 班 级 管 理 过 程 中, 必要 的干 预 , 不做 徒 劳 无 益 , 甚
至揠苗 助长 的事 , 使“ 无为” 与 于符合道 的自然状态 ,不对 它 我 学 习 、 自觉遵 守 和 自然 有 序 。
“ 有为” 相得益彰 、 相互辉映 , 达 横加干涉 ,不以有为去影响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老 师 主 要 是 进 到最 佳 的效 果 。在 班级 管 理 中 实施 “ 无 为而治 ” 的策 略 , 为 学 主 任 从 具 体 的 事 务性 工作 中解 果 累 了 自己 ,反而 学 生 不 认 可
借鉴古人思想,创新初中班级有效管理工作
![借鉴古人思想,创新初中班级有效管理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3ad50f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f.png)
借鉴古人思想,创新初中班级有效管理工作导言: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他们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更能指导我们解决现代问题。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思想,结合现代实际,创新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为班级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人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人的修养和品德,提倡忠恕、孝悌、仁爱等价值观。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弘扬孝悌之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可以通过孔子的思想,倡导“礼义廉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为班级的和谐氛围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古代儒家思想中,孔子倡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观的心态。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乐于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
可以借鉴孔子的思想,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古代儒家思想中,孟子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
通过班主任制度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可以借鉴孟子的思想,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在古代道家思想中,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思想,让班级管理更多地顺应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营造出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bb555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4.png)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摘要】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互尊重与平等的思想引导下,教育管理中注重师生和谐关系,营造平等、开放的教育环境。
和谐统一与平衡的理念促进教育各方面发展取得平衡,避免过度强调某一方面。
宽严相济与灵活应变的观念指导下,教育管理在处理问题时既注重严肃管理,又注重灵活变通。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管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人为本与个性发展的理念鼓励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借鉴道家智慧,推动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实现教育管理的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道家思想, 教育管理, 相互尊重, 平等, 和谐统一, 平衡, 宽严相济, 灵活应变, 理论与实践, 人为本, 个性发展, 借鉴传统智慧, 现代教育管理发展, 教育管理创新.1. 引言1.1 道家思想简介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其核心理念是“道”。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顺应自然、守拙安贫,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状态。
在道家思想中,强调“无为而治”、“无为而成”,即以自然、宇宙的规律来引导人的行为和生活。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心灵的平和,追求个体内在的完美和统一。
在现代社会,道家思想对教育管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相互尊重与平等,提倡平等相待,兼容并蓄。
这种理念对于教育管理来说,意味着尊重每个教育者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道家思想的宽严相济和灵活应变的原则也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以人为本,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管理的创新和进步。
道家智慧的借鉴不仅有助于传统教育管理的改进,更能推动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实现教育管理的创新与转型。
1.2 教育管理现状教育管理现状是我国教育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管理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
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管理方法过于僵化、管理层次多元化带来的管理混乱等。
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
![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294237aaea998fcd220e0f.png)
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治国思想,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其中,儒家的仁爱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已广泛应用于班级管理中。
相比较而言,道家的思想却难觅踪影,鲜有人提及。
本文试从笔者的理解和实践出发具体论述道家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不妥之处请不吝指正。
一﹑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最核心的治国思想。
西汉初,正是这一治国思想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此后,在历代治世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正如老子所云“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无为”。
所谓无为,就是不要有什么作为,但这决不是无所作为,整天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顺应自然,不任意妄为。
这一思想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班主任上任伊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
一般而言,新班主任上任,习惯于“新官上任三把火”式的模式,即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成效,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此乃典型地有为。
然而,老子对此却不以为然。
老子认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在老子看来,采取强有力的态度,一味地强力而为,必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最终只能失败。
这看起来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试想自己初来乍到,在对班级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地情况下,仓促间来个“约法三章”,很容易导致自己一厢情愿,难以对症下药,同时,还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不满和抵触。
因此,强力而为不可取,聪明地做法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摆出无为的姿态,一切顺其自然,只要求按常规做,不急于抛出自己的治班方略。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巧妙地避开学生的锋芒,二是给急于想了解新班主任有何作为的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增加了班主任的神秘感,为以后的工作展开做了很好地铺垫。
第二,有所为,有所不为。
道家提倡无为,但并不排斥有为,是要告诫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妄为。
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
![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https://img.taocdn.com/s3/m/362c69e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e.png)
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指以僵持、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治理,使班级出现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得以解决。
这种方法基于对班级中人性本质的洞察,不刻意地去干预,而是借用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来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
一、倡导自我管理班级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和规则。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强调纪律和规则,而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那么这样形成的纪律和规则只是虚有其表的。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班会或者班级活动,组织学生互相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到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和主动性。
当学生内心深处融入了自我管理的思想,那么班级问题才能够自然地得到解决。
二、倡导开放式沟通开放式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氛围。
我们可以开设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让学生之间可以随时互相交流;另外,在班级活动中,我们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谈论的场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开放式沟通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在沟通中了解到其他学生的想法。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班级成员之间更加融洽,同时也可以减少班级内部的问题。
三、倡导自由发展班级管理者应该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等方式,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当学生受到太多的束缚和限制时,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自由发展可以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班级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倡导人性化管理班级管理者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他们的想法。
我们可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激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让他们更加珍惜班级资源,同时也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的来说,“无为而治”是一种从“内”而“外”的管理方式,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洞察,而不是在制度层面上的刻意安排和管理。
《道德经》中的道本管理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尝试
![《道德经》中的道本管理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6f13bbe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3.png)
文化探索133摘要:本文对《道德经》的管理价值进行分析,并从柔弱、自然、清静、无为、无私五个方面阐述道本管理思想的实施措施,最后由古至今,提出道本管理思想对当代领导者的要求,要做到慈爱待人、勤俭节約、谦虚谨慎,在高中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德经》;道本管理思想;运用;班级管理道德经》中含有丰富的道本管理思想,强调万物皆是得道而生,万事皆有本,重本而行,对于治理国家、社会、人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一、《道德经》的管理价值在道家思想中,基本的理论观点便是“道”,整个哲学体系也是以老子提出的“道”为基础展开的。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一种不可用言语表达的内容,在《道德经》的开篇便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如若能够用言语来表达,那便不是常规的道,如若能够用文字命名,则不是常名;在《道德经》的第25章中写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子之曰道”,意思是说,有一个东西是浑然天成的,在天地形成之前便已经产生,它孤寂无声,孑然一身,独立而存在,周而复始的运行着,用不停歇,可以将其看成是天下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姓名,勉强将其称为道。
在《道德经》中,“道”字的出现频率较高,据粗略统计共计出现70余次,且每次出现的内涵均不相同,从全文可知,道的内涵可划分为两种,一种为天地之道,另一种为圣人之道,前者可被看成是天地万物存在和运行的规律,后者由于以人为中心,因此被称为是“人道”,从现实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以法则的形式而存在。
在“天地之道”方面,《道德经》中对天地现象进行了描述,并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学者表示,该书是对古代自然进行研究而得的成果;哲学家则认为该书是对自然哲学进行研究而得的成果,但是上述观点均忽视了老子做这本书时的社会斗争与人事经验,与该书的撰写初衷相背离。
在《道德经》中,老子对天地、宇宙现象进行描写,本意在于“明人事之理”,也就是利用“天地之道”明“治国之理”,因此《道德经》中道本管理的价值被突显出来,正因如此,才是我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之间存在差异。
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理念
![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c9a3e5d37f1922791688e8c6.png)
无为而治 的班级管理理 念
邸 现杰 无为 而治 是道 家 的基本 思想 ,也是 其修 行 的基本 方法 。无 为而 治 的思想 首 先是 由老 子提 出来 的。老子 认 为天地 万物 都是 由道 化生 的 ,而且 天地 万物 的运 动变 化 也遵循 道 的规律 。那么 道 的规律 又 是什 么呢 ?老 子 说 : “ 人法 地 , 地法 天 ,天法道 ,道 法 自然 。 ”可见 ,道 的最 根本 规律 就是 自然 , 即 自然而 然 、本然 。既然道 以 自然 为本 ,那 么对 待事 物就 应该顺 其 自然 ,无 为而 治 ,让事 物按 照 自身 的必然 性 自由发展 ,使 其处 于符 合 道 的 自然 状态 ,不 对它 横加 干 涉 ,不 以有 为去影 响事物 的 自然进程 。 单纯 从技术层 面来 看无为而治 , 那么可 以想 象, 何一 这 个道 理 。魏 文 王 问扁鹊 说 : “ 们 兄弟 三 人 ,都精 于 任 你 个班 级管 理, 可能全面无 为。 子主 张的 以柔克 刚, 不 老 以弱 医 术 ,到 底哪 一 位最 好 呢 ? ”扁 鹊 答 说 : “ 长兄 最好 , 胜强 , 是在 无为 的姿 态下有为 。 对于班 级来说 , 哪怕是倡 导 中兄次 之 ,我 最差 。 ”文 王 再 问 : “ 为 什 么你最 出名 那 无为而治 的班主任 , 心里也会 十分清楚 , 要发展 就不能根本 呢 ? ”扁 鹊 答 说 : “ 我长 兄 治病 ,是治 病 于病 情发 作之 无为, 更不能完全 无为, 总要在有些地方 “ 有为 ” 。
大事 ;另一 类 是无 关紧 要 的琐 碎 小事 。一 个班 级 5 多个 须具 备 完善 的 管理 基础 ,班主 任 必须 具 备 高超 的领 导 艺 0 人 ,即使 是 精 明能干 、智 慧超 群 的班 主任 ,也无 法事 事 术 ,否 则很难 成功 。 这样 ,所 谓无为 而治 ,实 际上是决 在 小事上 “ 无为 ”,而 在 大事 上 “ 为 ” 。不重 要 、不 有 紧 急的事 要授 权 班干 部 去做 ,要 不 为 ;紧 急但 不 重要 的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艺术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a99abad5727a5e9846a6162.png)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艺术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四中学孟庆兰中国传统的“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任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把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于班级管理当中,结合这十几年做的经验,我谈几点粗浅之见:一、善用攻“心”术。
我认为: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攻心,就得了解学生的心理。
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切忌“妄为”:想当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
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那么,到底怎么去攻呢?譬如说“孤立术”:就是对学生故意冷落。
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学生尤甚,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这种惩罚,如果能巧妙运用,效果与体罚不可同日而语。
需要说明的是,“孤立术”杀伤力极大,一般只适用经常违纪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并且只能用一次,不可反复采用。
我带的班级曾有一个学生,上课捣乱,作业不交,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最严重的一次,因发生口角就用匕首戳自己班一个学生,后来缝了好几针。
我和他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家长,严批评、重惩罚,亳不奏效。
最后,我只好对他进行“孤立术”,并鼓动全班同学和我一起行动,他在被冷落三天后就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逐渐开始约束自己的言行,然后再和他讲道理,他也能慢慢接受了。
要知道,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
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班级管理“法”“儒”“道”
![班级管理“法”“儒”“道”](https://img.taocdn.com/s3/m/eb770edb3186bceb19e8bbc5.png)
管理制度要结合班级 实际情况 , 具有 可 操作性 , 有利于对学生的阶段 陛评价 , 避
免一事一评 、 以偏概 全。 依法管班 要“ 严格 执法 , 违 法 必
豪感与 自信心 。
班 干部经过一段 时间的见习后 , 已 经拥有 了一 些班级 管理 的经验 、 方法。 班主 仟可 以逐步 放手让 班干 部负责 部
班 主 任 可 以匀 出 更 多 的 时 间 用 于
懂 得生活在集体 中应该做什 么 、 允许做
什么、 禁止做 什么 , 哪些该 表扬 、 哪些该 批评 。也就是合理订法 , 严格执法 , 依 法
用, 力争每次主题班 会都让学生受到思
想 的肩 迪 、 心灵 的滋 润。充分重视和利 用 点滴 课余时间进行潜移默化 、 润物无 声 的教 育 。t L ̄ l 上 午大课 间 的励 志班 歌 演唱 , 午 自习前 的班级 口号 宣读 , 晚 自习前 的故事 演讲 、 优 秀文章 阅读 等 , 以此培 养优秀 的班级 思想 、 班 级精神 、 班 级气 质 、 班级 习惯 , 进 而也培 养了班 级 的凝聚力与 向心力 , 增强 了学生 的 自
影响 , 进一 步提升集体 的凝聚 力。比如 在班级 设立诸 如 “ 关 灯小组 长” 、 “ 开 门
此时, 班主任 要把养成教育学 习、 生活提 切实可行的要求 , 使学生
小卫士” 、 “ 茶水管理 员” 等诸多小 岗位 ,
使 学生 有 展示 自己 的舞 台 , 人 人有 事 做, 事 事有人做 。人 人都 能在 班级管理 中找 到 自己的位 置 、 体现 自己的价值 , 都愿为班级这个大家庭 献策出力。
散现 象。
这时期 , 还 要重视班干部 的选拔与
治班亦有“道”——试论道家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治班亦有“道”——试论道家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b3b994d0d233d4b14e6946.png)
GuanLiManTan·管理漫谈
治班亦有“道”
—试论道家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文│薛玉皎
老 子 是 我 国 古 代 的 大 思 想 家、 道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 作《老子》一书不仅是一部道家思 想的哲学书籍,更是一本讲述管理 科学的书籍。笔者以为,其中的“道 法自然” “知人善任” “以柔克刚” “无 为而治”等道家思想,不仅是古代 治国兴邦之谋略,对今天班主任的 班级管理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 利用价值。
“知人善任” : 班级管理的核心原则
老子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说 的 是 治 理 国 家, 就 像 煎 小 鱼 一 样。 烹调要讲究方法,管理也要讲究方 法、 策略, 而管理的核心是知人善任。 作为班级管理者,首先必须能够“知 人” ,即能发现人的长处,只有这样, 才能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 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作为班级管理者, 更要知人“善 用” 。班主任应对每一位学生的优劣 长短心中有数,在工作安排上用其 所长,抑其所短,要尽可能地寻找 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兴趣与工作 任务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的每一 份 聪 明 才 智 都 有 充 分 的 用 武 之 地。 班主任还要做到用人民主、用人不 疑。班干部要民主选举、民主工作、 民主监督。最后,还要着眼于群体, 互补相济,形成班集体建设的合力。
“以柔克刚” : 班级管理的艺术手段
老子还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 之。弱之胜强,柔之克刚,天下莫 不知,莫能行。 ”意思是说,天下没 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击坚强最有 力量的非它莫属,因为没有什么东
21· EDUCATOR
“道法自然” :班级管理应遵循的 基本规律
老 子 认 为: “ 人 法 地, 地 法 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相信一切 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人们 只可顺应它,决不可用人为力量加 以干扰改变,这叫作“辅万物之自 然而不敢为” 。从现代班级管理的角 度来看, “道法自然”仍具有现实意 义。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必须 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身心 发展规律来实行管理。 在今天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万事万物变化莫测,班级管理者能 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好 班级的发展方向,这决定了班级管 理的效能和培养人才的质量。这就 要求班级管理者独具慧眼,能透过 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分 析其中的奥妙与规律,也就是要在 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的创新。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要有战略家
简析老子思想在班级管理的运用
![简析老子思想在班级管理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1d317e83d049649a66580d.png)
简析老子思想在班级管理的运用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老子》不但是一部哲学书、从政书、兵法书,更是一本管理科学的书。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如领导、计划、组织等在这部书中都有所涉及。
本文汲取老子思想的部分精髓,结合班级管理进行实践,从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1 透视“道法自然”看规律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
他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反复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应该遵从天道,顺应自然,实践无为。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它们都遵循着道所固有的规律运动。
班主任怎样才能把握好班级的发展方向,提高管理质量呢?沿用至今,“道法自然”对班级管理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操作。
例如在前段时间,校园的男生群里盛传着一首童谣:“一二啪啪,一二打;一二啪啪;一二用力。
”不但内容令人费解,配上动作后,更有一种潜在的暴力倾向。
有的老师直接在班里明文规定不允许再玩这种游戏。
可令行不止,孩子们私下里玩得更狂热了。
我班的学生也有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为什么对这样的童谣特别热衷呢?为此,我特别召开了一次主题队会。
“同学们,最近我们班的许多男生都在玩一种新游戏,老师也不想落后。
有谁愿意把这个新玩法介绍给老师吗?”孩子们看我一副情真意切的样子,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要给我当“老师”。
我叫起了两个平时最贪玩的孩子,因为是给老师当“老师”,他们竟都腼腆了起来。
“一二啪啪……”“等等等等,什么叫啪啪啊?”我一脸疑惑叫住了他们。
教室里哄堂大笑。
“老师,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啊?”几个胆大的孩子竟质问起我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嘛。
小毅,还是你给我解答这个疑问吧。
”没想到这还难倒了他,“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是一种能量,你先储藏这种能量,待会才可以把对手杀死。
”“哦,原来是这样。
这游戏好玩是挺好玩的,可惜有点伤同学间的和气。
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d5d9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3.png)
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无为而治是一种以放手、以不做为原则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运用无为而治的理念,以达到提高班级运行效率的目的。
以下是关于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的相关内容,共2000字。
一、无为而治的概念无为而治是一种道家思想,主张做到适应天地自然,不过度干涉和操控。
在班级管理中,无为而治的概念则是指在教师管理班级时,尽量少做干涉和操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无为而治并不是指完全不做任何管理,而是找到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介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这种管理方式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和和谐。
1. 放手:将一定的管理权限和责任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管理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
2. 引导: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认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4. 理解: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5. 平等: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听取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和管理方式。
1. 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制定班级口号等。
2. 学生自治:给予学生一定的管理权力和责任,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例如组织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自己选举班干部,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等。
3.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4.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5. 激发潜能: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课程设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道家“道法自然”----班级管理的技巧
![道家“道法自然”----班级管理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ed4e7f203d8ce2f01662348.png)
道家“道法自然”----班级管理的技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就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操作。
“道”就是班级存在与运行的规律;“天”就是班级的天时;“地”就是班级活动的空间、地域;“人”就是班级的师生及其和谐的关系。
班主任不仅要解决好“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即“道法自然”。
道家提倡无为,但并不排斥有为,是要告诫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妄为。
道家的无为,提倡的是顺势而为,即顺应自然,不刻意去改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有着极强的借鉴性。
每一个班集体都会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群体。
听话的学生守纪﹑认真﹑踏实,但缺乏灵性,学习方法欠缺,而个性鲜明的学生刚好相反。
为什么大多数班主任不喜欢后者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不好管理。
我认为,既然这两类学生各有优劣,就不必厚此薄彼,更无须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强行改造他们。
不妨多一点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包容心,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抱着无为的态度,顺势而为,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他们自己去相互取长补短,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何乐而不为呢?在班级管理中,对待有些问题的处理,班主任也可以吸取道家思想的精华,采取顺其自然的思想态度。
早恋问题,是困扰初中班主任的一个常见的问题。
对此问题,谁都不想绕过去,可就是又苦无良策,不知如何更好地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以前,我发现学生有早恋倾向,都是耐心和他(或她)私下谈心,都是说些青苹果不能早摘呀,现在你们思想上还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现在你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现在因早恋而影响学习是影响你今后的一辈子等等的说教,在说教的同时,我都觉得自己累而无助,感到空洞无力。
后来我看到一些先进教师的做法给我启发很大,对这类问题我们应顺应自然先疏,而不是发生后的堵、补。
班级管理之“无为而治”
![班级管理之“无为而治”](https://img.taocdn.com/s3/m/1a67920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f.png)
班级管理之“无为而治”摘要:为解放班主任繁杂而沉重的班级管理工作,本文将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引入班级管理中,通过培养班干的“有所为”、打造共享理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等方式,提高管理效率,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无为而治,班主任一直以来,班主任作为班级事务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繁杂和沉重。
为了管理好班级,班主任们尽管使尽浑身解数,依然力不从心。
传统的管理模式都是班主任用时间和精力去监控整个班级,方方面面都要跟进,不仅累,效率也低,一旦班主任离开了学生的视线,学生就不能自觉自律地认真学习,这就不能起到管理的真正作用。
因而,笔者试着借鉴“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来管理自己所带的班级,连续三年都带出了校级和区级先进班。
一、“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理念“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它对于今天的班级管理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正是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妄为、不强为、不乱为”。
“无为而治”的理念能在班级管理中指导班主任避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事情,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通过锻炼自身的能力来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二、“无为而治”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1、培养班干部的“有所为”事事亲力亲为的班主任,不仅会让自己筋疲力尽,还会让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没有班主任在场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散乱和不自觉的行为。
作为班主任,要着力培养班干部“有所为”,让他们锻炼出真正的管理能力,既能培养非班干学生的自觉自律,又能解放自己的部分时间与精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1)制定班干职责表对班干的职责做出明确分工,是为了避免累死个别班干,而让大多数班干无事可做。
这样既能让班干清楚自己的用力点所在,又能避免在出现失责的情况下他们互相推卸责任。
(2)定期召开班干会议我每个月都定期召开班干会议,让班干做“工作汇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从儒、法、道三家思想学分析 谈谈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方法
![从儒、法、道三家思想学分析 谈谈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83b92b69eae009581becf9.png)
从儒、法、道三家思想学分析谈谈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方法搏精采众,百花齐放从儒、法、道三家思想学分析谈谈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方法【内容概要】大家都说班主任苦,班主任累,做个班主任真不容易。
确实如此,特别是想当好更难。
如何又轻松又有效的管理班级就变成了大家思考的问题。
本文对儒、法、道三家思想学说进行分析,取其精华,与教育管理相结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儒家法家道家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的琐碎的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在于国策落实于每一学校。
每一学校管理。
而班主任处于教育的最基层,他直接沟通于学生和教师,上传下达,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学生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
做为最前沿的基层指战员,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必会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勤苦的汗水,然效果未必甚佳。
今就自己的一点认识,谈谈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的一些浅见。
儒家:爱众亲仁从孔子兴办私塾开始,二千多年来,儒学与教育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离开儒学的教育,就如同文革之时,只能给社会秩序带来混乱。
那么儒家思想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呢?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而立人,已所欲达而达人。
用现在的教育理念则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只有做好自己,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
只要用心观察,大家都能发现:教师要迟到早退的,学生往往不怎么尊重害怕。
教师穿着随意,以拖鞋进入班级的,学生也会随之效仿。
一旦因为这些而起言语之争时,学生就振振有词的说:“你不也是这样的?”教师就会陷入尴尬境地,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做为班主任,首先要正已。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严格要求学生。
我常对同学说:“只要我迟到一次,你们就可以迟到一次。
随时随刻,我都会和你们在一起。
有些同学常会为一点小事而请假,我与他们谈心“做为班主任,事情肯定比你们多,因为既要照顾到班级,又要兼顾到家庭,但是我都不请假,你觉得你这件事真的到了非请不事了吗?”同学们基本上收回了自己的请假事宜。
把“无为而治”的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中
![把“无为而治”的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中](https://img.taocdn.com/s3/m/89872b0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70.png)
把“无为而治”的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中王首奇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
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
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
我们现在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人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与“无为而治”的精髓如出一辙。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不作过多人为的干涉或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学生的自然状态,让学生在“道”的指引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便是教学中的“无为而治”。
在9年的班主任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奉行这管理理念,运用并贯穿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谈几点我的感想和大家共勉。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学生与班级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能动的,与班级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班级体的和谐发展。
(1)“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
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以便更好地教育好学生。
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应处在中心地位。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去管理学生,去管理自己。
凡事样样必亲为的班主任一定是很辛苦的,而且不一定能管理好班级。
即使在小学的低段,学生心中也基本建立了是非善恶的观念。
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这些观念,培养学生管理学生,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以使他们的行为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道家思想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
![道家思想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376b6d5ef7ba0d4b733b23.png)
道家思想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的在QQ群中说:班头的管理思想是道家的。
语文老师赵老师回应:你们班头是儒道结合。
我回应:我其实更喜欢法家。
徐晨回答:看不出来。
我说:在脑子里。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是大哲学家康德先生的名言。
要想用好道家思想我认为一定要让道德律令在每个人心中。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道家鼻祖老子明确要求“为无为则无不治”,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换句话说,人只有“无为”于“治”,才能够“无不为”地实现“成其治”的目的。
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就是统治者运用道家的“无为”思想,对老百姓休养生息而形成的。
统治者在政治上的“无为”,使人民安于耕作,最终形成西汉的强盛。
同样,在新班级完成组建、取得稳定的运转之后,班主任应抱以“无为”思想,对班级事情“冷眼旁观”,实现班级自我管理。
班主任“无为”的目的,是让班干部“有为”,培养和锻炼出一个积极、干练的核心学生团体,发扬其团队精神,以学生来管理学生。
以此为依据,班主任应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科学的管理环境。
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职责,强化监督力度,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
同时进行班委会的扩大选举,确立常务班长负责制下的值日班长班务管理制度:设常务班长一人,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安排的其他事务,直接向班主任负责;其他班委成员如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也各司其职,由原先向班主任负责改为直接向值日班长负责;值日班长由同学轮流担任,任期内(一天)行使一切班级管理职权,如监督班委会、科代表日常工作、记载当日的出勤情况、维护自习课的纪律等,对任期内发现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对违反学生管理细则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并写出任职心得,使班务管理透明化。
此外,还要借助学生收集、整理学情,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比如,拓展科代表的工作平台,大胆地处理、应对本学科学习方面的一切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
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治国思想,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其中,儒家的仁爱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已广泛应用于班级管理中。
相比较而言,道家的思想却难觅踪影,鲜有人提及。
本文试从笔者的理解和实践出发具体论述道家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不妥之处请不吝指正。
一﹑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最核心的治国思想。
西汉初,正是这一治国思想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此后,在历代治世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正如老子所云“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无为”。
所谓无为,就是不要有什么作为,但这决不是无所作为,整天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顺应自然,不任意妄为。
这一思想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班主任上任伊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
一般而言,新班主任上任,习惯于“新官上任三把火”式的模式,即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成效,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此乃典型地有为。
然而,老子对此却不以为然。
老子认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在老子看来,采取强有力的态度,一味地强力而为,必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最终只能失败。
这看起来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试想自己初来乍到,在对班级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地情况下,仓促间来个“约法三章”,很容易导致自己一厢情愿,难以对症下药,同时,还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不满和抵触。
因此,强力而为不可取,聪明地做法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摆出无为的姿态,一切顺其自然,只要求按常规做,不急于抛出自己的治班方略。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巧妙地避开学生的锋芒,二是给急于想了解新班主任有何作为的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增加了班主任的神秘感,为以后的工作展开做了很好地铺垫。
第二,有所为,有所不为。
道家提倡无为,但并不排斥有为,是要告诫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妄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呢?老子认为“为无为,事无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也就是说,以无为的态度与方法去作为,以无事的态度与方法去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去办那些条件成熟,很容易就能办成之事。
换句话说,条件成熟,容易办成之事,有为,反之,则无为。
记得前几年看电视剧《水浒传》,里面有一句著名的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句话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即不该出手时千万别出手。
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及什么时候该有为,什么时候该无为。
当然,要做到这点十分不易,必须摆正心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对条件成熟,有成功把握之事,全力而为,反之,则选择无为,果断放弃。
例如,如果本班体育人才众多,优势明显,而文艺人才匮乏,处于劣势,就应该全力在运动会上争胜,而对艺术节选择放弃。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一个班级也不可能样样争第一,此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应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凡事皆为,不仅劳心伤神,而且很容易导致四大皆空,什么也得不到。
道家反对追完美,允许有残缺,所谓“大成若残,其用不弊。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在道家看来,残缺也是一种美,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第三﹑顺势而为。
道家的无为,提倡的是顺势而为,即顺应自然,不刻意去改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
据我们统计,大部分班主任都喜欢听话,守规矩的学生,而对那些个性鲜明的学生不太感冒,总是想方设法把他们改造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学生”殐不知这样一来,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而且与新课标“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的宗旨背道而驰。
事实上,这两类学生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限,可以说是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两个群体。
听话的学生守纪﹑认真﹑踏实,但缺乏灵性,学习方法呆板,而个性鲜明的学生刚好相反。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多数班主任不喜欢后者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不好管理。
笔者认为,既然这两类学生各有优劣,就不必厚此薄彼,更无须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强行改造他们。
不妨多一点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包容心,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抱着无为的态度,顺势而为,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他们自己去相互取长补短,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正可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为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二﹑柔弱胜刚强
“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
道家思想究其实质而言是弱者的哲学。
然而,弱者并非任人宰割,坐以待毙。
老子始终认为,柔弱能胜刚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因此,可以说,道家研究的是以弱胜强之道。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弱者要生存和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强权和法律,更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大发慈悲,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谋略。
故道家心目中的英雄不是强者,而是智者,勇者可以无畏,强者方能无敌。
道家的这套理论如何应用于班级管理呢?
首先﹑要摆正位置,以弱者自居。
以弱胜强的道理众人皆知,但真正能做到者甚少。
为此,老子也曾感叹“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人们之所以不能做到以弱胜强,主要是都不甘心自己处于柔弱的地位,处处要强,事事争胜,这正是人的本性使然。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把自己及整个班级都摆在弱者的地位上,使其时刻都有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始终保持卧薪尝胆,奋发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
弱者要战胜强者,一定要选择好出手的时机,一般而言,最好是后发制人。
在这方面,不妨学学美国女足。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她们依靠顽强地防守,顶住了实力超群的巴西女足的一轮又一轮疾风暴雨般的进攻,最后在对手体力下降之时,果断出击,依靠加时赛的一记绝杀,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巴西队,荣获奥运金牌。
在人们为巴西队扼腕叹息之时,笔者却为美国队教练的睿智深深折服。
这是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经典案例。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一定要把目标锁定在高考上,对平时的期中考﹑期末考﹑乃至年级统测都没有必要看得太重,更没有必要每次都同别人一争高低。
不妨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急功近利,要厚积薄发。
当然要做到这点十分不易,它需要班主任有良好的心态及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的非凡气度,要
耐得住寂寞。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位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好领导。
具备了上述条件,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必将能达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