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道家智慧
极 地“ 做功课 ” : 适时提 出管理 的同学提供平台。之后要对班 干部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 干部进行培训 ,引导他们如何
“ 有为” ;以述职述廉的形式对 心— — 放 手 但 不放 “ 心”
班 级 实 行 自主管 理 ,要 调 立 威信 ,不在 公 开 场 合 批评 他 动 同学 的积 极 陆 ,培 养 同学 的
,
:
[师 道
管 理 方 略 ]
似 乎不再 “ 管事” , 他 只 是 在 教 民主选 举 , 要经 过 自荐 、 演讲 、
指 出 。既给 他 们 展 示 自己 的机 室里走走看看 ,偶尔找同学谈 票决 、 试用 、 终 选等民主程 序 , 会, 也锻炼他们 的能力 , 他们 的
老师 是关注着班 级的动态 , 是 班干部进行监督 ,为班干部树 某种意义上的“ 垂帘听政 ” 。
( 二) 教 师 无为 。 学 生有 为
们, 教 育“ 有位 ” 的班干部积极 自律 性 ,放 手 让 学 生 自己管 理
卫生打扫 、 纪律维护 、 作业 “ 有为” 。接下来还需要和同学 自 己 ,把 班 主 任从 具体 的班 级
而然 、本然 。既然道 以 自然 为 事 务 由以班 长 为核 心 的 自我 管
本 ,那么对待事物就 应该顺 其 理 团 队 实 现 在行 为 习惯 、学 习
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的管理思想源于《道德经》,主要强调“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优势。下面就道家的管理思想进行详细论述。
首先,道家的管理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干预、不强求的方式来管理。在管理中,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主动融入自然,不要过分干预和改变自然。这种思想体现在组织管理中,就是要尊重每个成员的特点和个性,不要过分约束他们的行为,而是让他们自由发展和创造。管理者既是引导者,也是倾听者,通过倾听团队成员的建议和意见,不强迫他们遵循自己的意志,而是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创意。
其次,道家的管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与自然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不要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而是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此外,在人与人之间,也要追求和谐相处。管理者应该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要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减少竞争和冲突,形成团结一致的力量。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出人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再次,道家的管理思想强调发挥个体的优势。在管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能,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管理者应根据个体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安排任务和资源,发挥其所长,实现最大化发展。此外,管理者还应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发
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整个团队的协同发展,促进组织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道家的管理思想强调以德治人。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要以道德为准绳,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成为员工的榜样和引领者,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激励员工。此外,管理者还应该通过制度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使所有人都能公平竞争和发展。只有以德治人,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和有序的管理环境。
儒家道家佛家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
儒家道家佛家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
儒家、道家和佛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思想流派。它们各有千秋,但又互相交流影响,共同贡献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智慧。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儒家思想中,“学”二字被视为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儒家思想讲求道德修养,推崇“人伦主义”,提倡“以礼入仁”。通过学习礼、乐、射、书、春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人们的品德和文化修养。儒家的教育智慧强调“知行合一”,即通过知识学习,达到言行一致的效果。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反对人为干预自然规律。道家的教育智慧是“无为而治”,即把教育当作自然的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和天性发展成人。道家观点中,人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所以强调身心健康、自尊自信。道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主体性。
佛教强调“八正道”,让学生通过瞑想和禅修来培养内心的平静。佛家的教育智慧强调“菩萨心肠”,即要关爱他人,热心做好事,柔道立仁。通过培养爱心和慈悲,来达到修身自修的目的。佛家思想通过智慧和放下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成为培养学生自
我觉察和自我解放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现代教育中,这些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例如,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的观点,引导着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协调和团队合作;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中的“自然法则”的思想,引导我们创造有机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学生个性;佛家“八正道”中的看清事物本质、真正领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而得到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
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
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治国思想,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中,儒家的仁爱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已广泛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相比较而言,道家的思想却难觅踪影,鲜有人提及。本文试从笔者的理解和实践出发具体论述道家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不妥之处请不吝指正。
一﹑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最核心的治国思想。西汉初,正是这一治国思想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此后,在历代治世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正如老子所云“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无为”。所谓无为,就是不要有什么作为,但这决不是无所作为,整天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顺应自然,不任意妄为。这一思想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班主任上任伊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一般而言,新班主任上任,习惯于“新官上任三把火”式的模式,即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成效,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此乃典型地有为。然而,老子对此却不以为然。老子认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在老子看来,采取强有力的态度,一味地强力而为,必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最终只能失败。这看起来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试想自己初来乍到,在对班级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地情况下,仓促间来个“约法三章”,很容易导致自己一厢情愿,难以对症下药,同时,还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不满和抵触。因此,强力而为不可取,聪明地做法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摆出无为的姿态,一切顺其自然,只要求按常规做,不急于抛出自己的治班方略。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巧妙地避开学生的锋芒,二是给急于想了解新班主任有何作为的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增加了班主任的神秘感,为以后的工作展开做了很好地铺垫。
太极哲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 2 ) 坚 持 内外 因相 结 合 的 方式 , 促 进 学 生 发展 。 要 抓 住 内 因这 个关 键 , 又不 否认 外 因 的作 用 , 双管 齐 下 。首先 要从 学 生 的 主观 能 动 性 人 手 , 充 分 发 挥其 “ 内力 ”, 使学生懂得“ 打铁 还 需 自身 硬 ” ; 其 次要 努 力争 取 和利用 外 部 的 条件 , 比如 社会 、 学校 、 家 长 等 资源 。一 个好 的班 主任 可 以做 到 : 争 取社 会 的理解 、 学 校 的支 持 、 家长 的信 任 。要 充 分 调 动 内 因和外 因 两 方 面 的积极 性 , 达到 “ 内因 主 导 、 外 因带 动 ” 的效
追 求 和谐 的哲学 思想 。
生死 、 兴废 、 善 恶 等 一 系列 相 反 、 相对 的概 念 。老子 指出 , “ 有无相生 , 难 易相成 , 长短 相 形 , 高下相倾 ,
声 音 相和 , 前 后相随 ” 。 即事 物 互 相 对 立 的双 方 都 是 相 反相 成 、 相 辅 相成 的 。
言中, 就 有关 于 阴 阳 、 有无 、 大小 、 强弱 、 动静 、 反正 、
曲线代表万事万物都处在波浪起伏 的运动状态 ; 白
浅论诸子百家思想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借鉴
横议 ” 的活跃风气 。在对人、 事及社会 的广泛探讨 中, 境 中的学生从不知所措 到遵纪守规 , 而不是屡犯错误
一
人们 不再崇信“ 天道 ” 而是在如何统一 天下 、 , 治理 国 } 之后的“ 不教而诛”那么, 。 如何来制定《 班级公约》 呢?
家、 教化民众等方面 , 形成 了各种不同的学 派。 这些学 法家认为 , l 法的目的, 在于调控人的行为。 如果要实现
儒 家强调教育 的功能 , 为重教化 、 认 轻刑罚是 国 l , 提倡清静无为 , 然 贵柔守雌 , 以柔克 刚。政治理想是
家安定、 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 有教无类” 小 国寡 民” “ ,l “ 、无为而治 ”道家鼻祖老子明确要求 “ 。 为 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 使全国上下都 I 为则无不治 ” 主张“ 无 , 我无为而 民 自化 , 我好静 而 民
辨的光芒 。 我们可以借鉴儒家 的“ 刚健有为 ”“ 、仁者爱 总结 , : 印发给学生 , 组织学生反 复讨 论 , 反复修改 , 使 人” 的思想 , 道家的“ 道法 自然” 的思 想 , 法家 的“ 废私 《 l 班级公约》 能反映绝大多数同学的意志, 能反映德 、
立公”等等思想来化解班级管理工作 的繁难冗杂 , l 、 、 、 提 智 体 美 劳等方面 的综合素质 , 并涵盖学校 生活 的 升班级管理的品位 和境界 , 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 育 方方面面 ; 最后 , 让全体学生表决通过 。这样 , 制定 的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摘要】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道家思想提倡自然而然的管理方式,让人与环境自然相融,这对教育管理提供了新思路。道家思想强调顺其自然,注重培养个体潜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道家思想对教育管理提倡平和包容的态度,倡导个体和谐发展,这为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这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带来启示,让教育管理者更加注重舒缓的方法和温和的态度。道家思想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和思路,其影响是深远的,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带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关键词:道家思想、现代教育管理、自然管理、个体潜能、平和包容、和谐发展、无为而治、启示、理念、积极作用。
1. 引言
1.1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积极的。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而然的管理方式,注重顺其自然,培养个体潜能。在教育管理中,这种理念可以促使教育者更加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道家思想也倡导平和包容的态度,教育管理者应该
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发展。道家思想强调个体和谐发展,提出对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即注重整体
发展而非片面追求成绩。最重要的是,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为现
代教育管理带来启示,即不要过度干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
主权,让他们自己探索和学习。道家思想为我国现代教育管理提供了
重要的理念和思路,对教育管理产生了积极作用。
2. 正文
2.1 道家思想提倡自然而然的管理方式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班级管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班级管理
作者:赵坤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25期
摘要:班级管理看似一项简单的工作,实则需要我们班主任投入的精力非常之多,尤其需要用心。不管是做教育,还是做管理,我们都必须“用心付出”、“用心呵护”、“用心经营”,只有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真正让工作变得高效,变得有价值。本文笔者就从职业学校教师的角度出发,解析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班级管理;职业学校;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而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以儒道法三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影响最为深远。而班级是学生的生活重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修炼场,是体制的训练营地,更是学生心灵的归宿地。班级就是一个大熔炉,容纳学生的心,容纳知识,也容纳文化。今时今日的教学管理,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这一大熔炉,让学生的心灵能够在熔炉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让学生成为文化的传承人和发展人。
1 以儒家文化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儒家思想尊崇的是礼仪孝道思想,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教育学生懂得维护国家荣誉、民族尊严,尊重他人人格等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风貌。我们应该在将礼仪思想渗透于班级管理之中,以传统的“诚、信、恒、公、勇”及“恭、俭、礼、善、让”等对学生作指导,规范和训练。比如举行“敬人者人尽敬之”、“传承中华文明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中职学生”等主题班会。让学生的思想在传统美德中被熏陶,以传统文化来约束自身行为,这不是强行规定,而需要学生自觉履行和约束的。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学生自然会有意识地端正自己的言行,逐步使自己的思想修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潮的冲击、侵蚀。
《道德经》中的道本管理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尝试
文化探索
133
摘要:本文对《道德经》的管理价值进行分析,并从柔弱、自然、清静、无为、无私五个方面阐述道本管理思想的实施措施,最后由古至今,提出道本管理思想对当代领导者的要求,要做到慈爱待人、勤俭节約、谦虚谨慎,在高中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德经》;道本管理思想;运用;班级管理
道德经》中含有丰富的道本管理思想,强调万物皆是得道而生,万事皆有本,重本而行,对于治理国家、社会、人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一、《道德经》的管理价值
在道家思想中,基本的理论观点便是“道”,整个哲学体系也是以老子提出的“道”为基础展开的。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一种不可用言语表达的内容,在《道德经》的开篇便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如若能够用言语来表达,那便不是常规的道,如若能够用文字命名,则不是常名;在《道德经》的第25章中写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子之曰道”,意思是说,有一个东西是浑然天成的,在天地形成之前便已经产生,它孤寂无声,孑然一身,独立而存在,周而复始的运行着,用不停歇,可以将其看成是天下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姓名,勉强将其称为道。在《道德经》中,“道”字的出现频率较高,据粗略统计共计出现70余次,且每次出现的内涵均不相同,从全文可知,道的内涵可划分为两种,一种为天地之道,另一种为圣人之道,前者可被看成是天地万物存在和运行的规律,后者由于以人为中心,因此被称为是“人道”,从现实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以法则的形式而存在。
佛道之学与班级管理2
佛道之学与班级管理
洛阳市实验中学李全武
佛语曰,“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相由心生”的原意是说,身体是个相,相是外表,外表的相是由内心变现出来的。我们的点点滴滴都显示在外,只有愚痴的人看不出来,有智慧、心地很细的人观察入微,从大相就能见到一个人的心愿。“境随心转”在佛教里指,心地真诚、清净、慈悲的人居住的地方,环境自然转变,这就是所谓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没有福的人无法在福地居住,即使能住得下来,那个福地也慢慢起变化。所以,佛教导人不要注重居住环境,要注重心地。心好,相好、身好,居住的环境一定好。我细细思维,渐渐体会到我在班级管理中的某些体会与这个道理十分相似。于是又顺着这类的思路尝试揣摩了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对这句话最常见的解释是,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而我对此句又有了自己的理解。于是,我一方面慨叹佛道之学的博大精深,一方面欣喜自己与之心缘相通。遂作此文,愿与同道交流体会。
关于“相由心生”。我认为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此四
字:我们教师要拥有一颗欣赏的心、期待的心,在对学生的欣赏、期待之中,学生的内在的心、外在的相,就会悄悄的发生变化。教育工作者大都知道“皮革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我是“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忠实实践者,我的班级管理法宝之一就是:要不断的对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哪怕他缺点满身,但只要有一个闪光点,我都会抓住并放大他的闪光点,提出更高的期望。现在,我欣喜地发现,我对中国佛学“相由心生”的理解和西方心理学界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在教育管理上有着太多的相似!抓住学生的心理,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飞速的进步就指日可待了!我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已经印证了这种方法的效果。老师的“心”促使了学生的“相”发生改变。这种理解不可谓不新奇,不可谓不大胆吧。
初三道法教师学期工作计划
初三道法教师学期工作计划
一、课程目标
1. 学习与运用战国道家思想,培养学生的理智、感情、意志和品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明理、守正、治心、修身。
2.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提高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眼光和开放心态。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本学期将主要围绕战国道教思想,分析道教经典,探讨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理解道法观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2. 教学方法:
A. 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对战国道家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经典文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B.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道家思想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C. 启发式授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分析、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D. 调动学生情感: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道法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科交叉
本学期将会结合历史、语文、艺术等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对道法思想的深层次理解,促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四、教学管理
1. 学生管理:严格管理学生的学习纪律,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和测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与辅导。
2. 课堂管理: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
浅谈国学经典思想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
管理篇•班级管理
浅谈国学经典思想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
王国善
(甘肃省兰州新区永登五中)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增加智慧,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以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我认为国学经典思想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指导意义
1.确立儒家“积极有为”的思想
无论我们现在面临的教育境况如何、班级的现状如何还是自己所带班的学生如何,都要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是可以把孩子教育好的。只要信心还在,只要我们还爱孩子,爱教育,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
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积极乐观、追求上进的班主任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无论是班主任脸上洋溢的笑容,还是他谆谆的教诲,都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有了正确的思想导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
2.加强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
首先,我觉得信仰缺失是我们好多人共有的问题,而一个人没有信仰,就像一棵大树没有向土地深处扎根一样,是难以抵御外界狂风暴雨的洗礼的。孔子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决心和他为了自己的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执著精神,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精神强大的人。而在一个班集体中,至少应该有自己的班级理念,这个理念就是班级的风向标,是全班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我曾带的一个班班级理念是“高中生活一晃即逝,我要在这里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争分夺秒,学好文化课;热心助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每次班会上,学生都会诵读,时间久了,这种思想就会深入人心,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浅谈“无为而治”思想在高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无为而治”思想在高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在众多的教育管理思想中,我从古代思想宝库中发据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运用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无为,并不是指什幺都不做,而是指顺自然,要为而不恃,因势利导,以柔胜刚。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在班级工作中,如果班主任事必躬亲,那不仅班主任太累,学生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所以,需要班主任“垂帘听政”,放手让学生去管理班级,班主任看似无为,其实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关键词】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48--01
1 充分发扬民主,制定“合情”规范
众所周知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这就是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或“千篇一律”为根本依据。
笔者曾与学生一起制定了《高2013级(3)班班规》,班规分“上学”、“做操”、“上课”、“活动”、“文明礼仪”这五个方面。除了大家遵守的共同的内容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与学生分别对以上规范进行了变通,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
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发言过一、两次即为优秀等要求。而后,师生约定既然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个人规范就应共同遵守,一个星期评定一次,凡得“优秀”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了因人而异的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善文化
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善文化
一个小小的班主任,虽然没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不能决定教育的“大气候”,但是可以营造“小环境”。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善文化”,持续培养知善、向善、乐善、行善的善星好少年!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坚持阅读,探寻“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以培养善星好少年为发展理念,并围绕此理念积极开展班级活动,以法之手段,仁之心胸,道之心态,墨之精神灵活变通,秉承学校“善”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让班级管理变得得心应手。
一、知善•借鉴法家制定班规
弘扬“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法家讲究的是“法治”。这就是提醒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要依“法”带班、依“法”管理,让学生在善文化的法治引领下知晓善理,形成向上向善的班风。
每年的九月份,班主任会接手新的班级,班主任的治班方略,首先就应该是严明的法治,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对他们约法数章,在他们的大脑中“绘制最美的蓝图”。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如《班级公约》,让学生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够做,从而使新环境中的学生从不知所措到遵规守纪,而不是屡犯错误之后的“不教而诛”。
那么,如何来制定《班级公约》呢?首先,我带领孩子组建班干部核心团队,制定适应班情的班规,“班规的尊严在于认同",实施过程中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迭代,从生硬的加扣分,变成了善星积分晋级系统。其次结合学校善星好少年评价标准,每月进行评价,月底善星好少年上墙展示,拍照颁奖。最后法治之余,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与孩子们敲定一些奖励措施,升级版的2∙O班规,学生
儒、法、道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儒、法、道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明珠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4期
摘要:高中班主任工作量大、事情杂、责任重,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广大班主任不妨借鉴古人的智慧,古为今用。以儒家仁爱的胸怀,法家法治的力度,道家无为而治、因势利导的意识,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儒家、法家、道家、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小的组织结构,但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则是这个成分中的核心人物。家长经常说:“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敏感、独立、逆反、感情不成熟、多变……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为班主任,怎样让孩子们爱上学校,健康的成长呢?
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诸子文化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儒家修身养性、仁爱和谐,法家“废私立公”、“一断于法”,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班级管理中可以博采儒、法、道三家之长,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一、儒家仁爱和谐
孔子曰:“好仁者,无以尚之”。孟子也说:“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也。对于老师来说是承认学生,尊重学生,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这样的前提下,理解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
“和为贵”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力量。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和谐相处,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
第一,班主任必须激发任课老师的归属感,让他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而不仅仅每天上的那几节课,也尽可能调动任课老师立足班级整体,为班级整体发展献策献力,而不是仅仅盯着自己的那个学科。
第二,及时协调任课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发生任何问题,班主任都要及时的了解事情起因,经过,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一方面疏导学生的情绪,一方面树立教师的威信,在和谐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班级管理“法”“儒”“道”
学习的热情 , 还会对其他学生 产生积极
管理制度要结合班级 实际情况 , 具有 可 操作性 , 有利于对学生的阶段 陛评价 , 避
免一事一评 、 以偏概 全。 依法管班 要“ 严格 执法 , 违 法 必
豪感与 自信心 。
班 干部经过一段 时间的见习后 , 已 经拥有 了一 些班级 管理 的经验 、 方法。 班主 仟可 以逐步 放手让 班干 部负责 部
将那些 有热 情 、 有能 力 、 办事公 道 的学
生 选 拔 来 担 任 班 干 部 。 第二阶段 : 用 儒 教 班 。严 明 的班 级
纪律形 成后 , 班 级 的秩 序 已趋于稳 定 ,
但此 时学生 的许 多行 为是被动 的, 这时
适合用 以儒家思想来教化班级 。
可 以选取儒 家思 想文化的精华 , 结
影响 , 进一 步提升集体 的凝聚 力。比如 在班级 设立诸 如 “ 关 灯小组 长” 、 “ 开 门
此时, 班主任 要把养成教育放在首 位, 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 , 对学生 的 学 习、 生活提 切实可行的要求 , 使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与班级管理
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治国思想,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其中,儒家的仁爱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已广泛应用于班级管理中。相比较而言,道家的思想却难觅踪影,鲜有人提及。本文试从笔者的理解和实践出发具体论述道家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不妥之处请不吝指正。
一﹑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最核心的治国思想。西汉初,正是这一治国思想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此后,在历代治世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正如老子所云“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无为”。所谓无为,就是不要有什么作为,但这决不是无所作为,整天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顺应自然,不任意妄为。这一思想应用于班级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班主任上任伊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一般而言,新班主任上任,习惯于“新官上任三把火”式的模式,即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成效,从而树立自己的权威,此乃典型地有为。然而,老子对此却不以为然。老子认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在老子看来,采取强有力的态度,一味地强力而为,必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最终只能失败。这看起来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试想自己初来乍到,在对班级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地情况下,仓促间来个“约法三章”,很容易导致自己一厢情愿,难以对症下药,同时,还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不满和抵触。因此,强力而为不可取,聪明地做法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摆出无为的姿态,一切顺其自然,只要求按常规做,不急于抛出自己的治班方略。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巧妙地避开学生的锋芒,二是给急于想了解新班主任有何作为的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增加了班主任的神秘感,为以后的工作展开做了很好地铺垫。
第二,有所为,有所不为。道家提倡无为,但并不排斥有为,是要告诫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妄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呢?老子认为“为无为,事无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也就是说,以无为的态度与方法去作为,以无事的态度与方法去办事,从客观实际出发,去办那些条件成熟,很容易就能办成之事。换句话说,条件成熟,容易办成之事,有为,反之,则无为。记得前几年看电视剧《水浒传》,里面有一句著名的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话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即不该出手时千万别出手。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及什么时候该有为,什么时候该无为。当然,要做到这点十分不易,必须摆正心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对条件成熟,有成功把握之事,全力而为,反之,则选择无为,果断放弃。例如,如果本班体育人才众多,优势明显,而文艺人才匮乏,处于劣势,就应该全力在运动会上争胜,而对艺术节选择放弃。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一个班级也不可能样样争第一,此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应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凡事皆为,不仅劳心伤神,而且很容易导致四大皆空,什么也得不到。道家反对追完美,允许有残缺,所谓“大成若残,其用不弊。”(《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在道家看来,残缺也是一种美,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第三﹑顺势而为。道家的无为,提倡的是顺势而为,即顺应自然,不刻意去改变,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尤为重要。据我们统计,大部分班主任都喜欢听话,守规矩的学生,而对那些个性鲜明的学生不太感冒,总是想方设法把他们改造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学生”殐不知这样一来,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而且与新课标“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的宗旨背道而驰。事实上,这两类学生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限,可以说是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两个群体。听话的学生守纪﹑认真﹑踏实,但缺乏灵性,学习方法呆板,而个性鲜明的学生刚好相反。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多数班主任不喜欢后者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有主见,从不人云亦云,不好管理。笔者认为,既然这两类学生各有优劣,就不必厚此薄彼,更无须根据自己的好恶去强行改造他们。不妨多一点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包容心,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抱着无为的态度,顺势而为,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他们自己去相互取长补短,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正可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为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二﹑柔弱胜刚强
“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四十章)。道家思想究其实质而言是弱者的哲学。然而,弱者并非任人宰割,坐以待毙。老子始终认为,柔弱能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因此,可以说,道家研究的是以弱胜强之道。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弱者要生存和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强权和法律,更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大发慈悲,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故道家心目中的英雄不是强者,而是智者,勇者可以无畏,强者方能无敌。道家的这套理论如何应用于班级管理呢?
首先﹑要摆正位置,以弱者自居。以弱胜强的道理众人皆知,但真正能做到者甚少。为此,老子也曾感叹“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人们之所以不能做到以弱胜强,主要是都不甘心自己处于柔弱的地位,处处要强,事事争胜,这正是人的本性使然。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把自己及整个班级都摆在弱者的地位上,使其时刻都有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始终保持卧薪尝胆,奋发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诱惑。弱者要战胜强者,一定要选择好出手的时机,一般而言,最好是后发制人。在这方面,不妨学学美国女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她们依靠顽强地防守,顶住了实力超群的巴西女足的一轮又一轮疾风暴雨般的进攻,最后在对手体力下降之时,果断出击,依靠加时赛的一记绝杀,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巴西队,荣获奥运金牌。在人们为巴西队扼腕叹息之时,笔者却为美国队教练的睿智深深折服。这是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经典案例。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一定要把目标锁定在高考上,对平时的期中考﹑期末考﹑乃至年级统测都没有必要看得太重,更没有必要每次都同别人一争高低。不妨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急功近利,要厚积薄发。当然要做到这点十分不易,它需要班主任有良好的心态及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的非凡气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