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9dd683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d.png)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1.尊师重道古代中国非常重视教育和尊师。
学生要对老师恭敬有礼,师生之间有明确的等级关系。
学生要向老师问好,称呼老师为“师傅”、“老师”,并要尊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2.尊老爱幼古代社会强调尊重老人和关爱幼儿。
在社交场合,年轻人要向老年人问好并为他们让座。
同时,对幼儿的教育和保护也十分重视。
3.客人是上帝古代中国有“客人是上帝”的观念,对待客人要热情周到。
主人要亲自迎接客人,并安排好客人的食宿和娱乐活动。
4.宴席礼仪古代宴席礼仪非常重要。
宴会开始前,主人要为客人准备好酒水和食物,并提供座位。
在宴会过程中,主人要不断向客人敬酒,客人也要适时地敬主人一杯。
同时,大家在用餐时要遵守一定的餐桌礼仪,如拿筷子要用右手,不出声、不大笑等。
5.礼节性拜访古代人们重视礼节性的拜访,称为“礼”,表达了对对方的敬意。
在拜访前,要提前通知对方,并在到达时带上一些小礼物。
受访者要热情地接待客人,并表示感谢。
6.丧葬礼仪古代丧葬礼仪非常庄重,包括寿宴、告别仪式、送葬和祭祀活动。
在葬礼上,家属要穿上孝服,亲朋好友要前来慰问,送绸帛或金银物品。
同时,还要进行丧葬礼仪,如挂黄纸、焚香、烧纸钱等。
7.婚礼仪式古代中国的婚礼仪式也非常繁琐。
双方家长要商定婚约,然后进行过门仪式,准备嫁妆和聘礼,最后进行婚礼仪式。
在婚礼中,要进行拜天地、行三跪九叩、喜糖分发等传统仪式。
8.朝贺和相见礼仪古代中国官员见到君主时要进行朝贺,表示自己的忠诚和敬意。
朝贺时要行拜,预备一些贡品,并随同朝贺的官员要按照规定的等级站队行礼。
9.着装礼仪古代中国人的着装非常讲究,有明确的等级和身份象征。
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要求穿着不同的服饰,如士人要穿文士装,官员要穿官服,百姓要穿寻常装等。
10.谦和斯文的言谈举止古代中国人注重言谈举止上的谦和和斯文。
要注意说话文雅,不讲粗俗话,不放肆大笑。
同时要留意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不失礼貌。
总之,古代中国的风俗礼仪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关系和价值观念,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中国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礼仪文化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4e9a19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7.png)
中国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1. 传统的中国礼仪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尊重他人的尊严。
2. 在中国,人们通常以握手、鞠躬、微笑等方式来致意和表示尊敬。
3. 在中国,吃饭时,尊重长辈和年长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先开始吃饭,年轻人则要等待他们先动筷子。
4. 在中国习俗中,夫妻双方会向父母敬献茶水以示尊敬,这被称为“敬茶”。
5.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中,新郎要接新娘的床,这被认为是一种幸运的象征。
6. 在正式场合的宴会上,主人会坐在宴会桌的主位上,而客人则会坐在主人左右两侧的客位上。
7. 在中国,给别人送礼物时,应注意坚持双手递送和双手接受的礼仪。
8. 在中国,人们会在新年和其他重要的节日里燃放烟花和爆竹来庆祝。
9. 在宗教场所,如寺庙或道观,人们通常要脱掉鞋子以示尊重。
10. 在与中国人交谈时,直接询问个人问题,如年龄、婚姻状
况等,被看作是不恰当的礼貌行为。
这只是一些中国礼仪文化的常识,并不能穷尽所有。
在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的社会场合可能有不同的礼仪习俗。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282bc40ddccda38376bafc7.png)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314ca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0.png)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二、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尊重长辈是恪守的道德原则。
当与长辈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并示以尊重和关怀。
三、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注重礼仪。
在用餐时,应注意以下礼仪:1. 尊重主人:在进餐前,应向主人致以问安,并等待主人示意开始进食。
2. 使用筷子:在用餐时,应使用筷子,并避免将筷子直插食品或碗中。
3. 谦让他人:应注意礼貌和谦让,在用餐时不应抢夺食物。
四、社交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交礼仪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社交礼仪的常识:1. 问候礼仪:见面时应示以礼貌的问候,如问好、打招呼等。
2. 尊称礼仪:与陌生人或年长者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来表示尊重。
3. 长辈礼仪:与长辈交流时,应注意尊重和关怀,并避免过分亲昵的行为。
五、节日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俗和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日俗:1. 春节:家庭聚会、贴福字、放鞭炮等。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3.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六、穿着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穿着礼仪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
以下是一些穿着礼仪的常识:1. 正装礼仪:参加正式场合时应着正装,如西式礼服或传统汉服。
2. 色彩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哀悼,应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色彩。
七、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是交流和聚会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宴会礼仪的常识:1. 座次安排:主人会根据身份和尊卑安排座次,客人应按照安排就座。
2. 礼物赠送:参加宴会时可以赠送一些礼物,如鲜花、茶叶等,表达谢意和祝福。
八、结语以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一些常识,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48ad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a.png)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一、社交礼仪1.问候礼仪:见到对方时,要主动问候并握手,尊称对方的姓名或姓氏加称谓。
2.礼貌用语:在日常交流中,要使用礼貌的用语,如请、谢谢、不客气等,以表达尊敬和友好。
3.注意姿态:要保持姿态端正、举止得体,不可大声喧哗或身体暴露,以避免给人不良印象。
4.面部表情:要保持微笑和友好的面部表情,表达出诚意和善意。
5.礼物送礼:在特殊场合或拜访他人时,可以带上一些小礼物,如糕点、茶叶或小装饰品等,表示关心和祝福。
二、用餐礼仪1.就坐礼仪:就餐时,要等主人或年长者入座后才能坐下,女士可略为推让。
2.礼貌用餐:用餐时,要保持安静,不可大声嚼食或发出噪音,要有条不紊地用餐。
3.用具使用:要熟悉并正确使用餐具,尽量使用正确的顺序,不可乱拿碗筷和口杯。
4.随分取食:在共同盘菜时,要按照适量、随分的原则取食,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不拥挤争夺。
5.结束礼仪:用餐结束后,要将餐具放置整齐,并向主人或年长者道谢。
三、商务礼仪1.适当穿着:在商务场合,要注意适当的穿着,不可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合时宜的服装。
2.合适谈话:商务谈话时,要以礼貌和尊重为基础,不可攻击或侮辱他人,保持平和的语气和表情,谦虚谨慎。
3.注意容貌:在商务交流中,要注重仪容仪表,保持整洁干净,不可有异味或油腻感。
4.遵守规则:在商务会议或宴会中,要遵守会议纪律和规则,不可中途离席、插话或过于激动。
5.尊重知识产权:在商务交流中,要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不可侵犯他人的专利、商标等权益。
四、其他方面礼仪1.尊敬长辈:中国文化强调尊敬和孝顺长辈,要主动向长辈问好,并帮助和尊重他们。
2.有礼上下车: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等待别人先上下车,保持有序和安全。
3.文化遗产保护:在参观文化古迹或博物馆时,要保持安静和干净,不可触摸、破坏文物。
4.遵守法律:要遵守国家法律,不可进行赌博、偷窃、伪造等不法行为,同时尊重他人的权益。
5.登记签字:在办理官方文件或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并签字,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f3c0f7e3227916888586d711.png)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间的礼节。
一指禅让,即让位给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稽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肃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所以又称〃手拜〃。
【空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行礼时,双膝着地,两手合拢,低头到手,头与心齐平而不着地,所以又称〃拜手〃。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粘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饮,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尚右】古代左、右所表示地位尊卑不同。
周、秦、汉代以右为上。
〃左迁〃表示降职。
如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膜拜】古代的拜礼。
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折腰】即拜揖。
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中国礼仪知识大全
![中国礼仪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113c7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c.png)
中国礼仪知识中国礼仪知识大全大家都知道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那么,中国礼仪知识常识是什么?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礼仪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到你。
站姿站立的时候身体要挺直,不驼背,手臂自然下垂。
不要把手交叉在胸前,也不要插在裤袋里,不要做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并拢。
抬头挺胸。
坐姿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但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女士穿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走姿走路的时候要抬头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身体重心稍微前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不要东张西望。
交談礼仪抱着一顆诚恳的心与人交談,会给人亲切的感觉。
说话的时候,不要随便指人,要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
同时与几个人談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聽取对方的话。
说话要中肯,不要夸夸其談,不要无理取闹,不要对别人造成言语侮辱。
出现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要豁达,包容他人。
不要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争执打闹。
服饰礼仪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应酬交际舞会要穿得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
全身上下衣着的颜色一般不超过三种。
男士着装男士穿西装讲究很多,套装的面料和颜色要統一,内穿单色衬衫,打领带,穿深色皮鞋。
三件套的西装,在正式场合下不能脱外套。
领子要保持清洁。
领带结要打好,不要松散。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鞋的颜色不应浅于裤子。
黑皮鞋可以配黑色、灰色、藏青色西服,深棕色鞋子配黄褐色或米色西服,鞋要上油擦亮。
袜子一般选择黑色、棕色或藏青色,与长裤颜色相配,千万不要黑皮鞋配白袜子。
男士只能佩戴戒指、领饰、项链等,注重少而精,以显阳刚之气。
女士着装根据场合的不同,穿着也不同。
要与环境相搭配。
穿着舒适,不影响正常行动。
饰物的佩带要与体形、发型、脸型、肤色、服装和工作性质相搭配。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7653e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c.png)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始于先秦时期,经过汉代、唐代、宋代等时期的发展和继承,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文化体系。
这套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知识与常识。
一、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社会活动中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言辞、举止、礼品、礼节、场合等方面。
它是人们相互尊重、表达情感、展现气质的一种方式,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贯穿于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二、礼仪文化的起源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
《礼记》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记录,它囊括了我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的礼制始于周朝,是一种公共行为,是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礼仪文化的内涵礼仪文化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1、人际交往礼仪。
这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应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宴会、婚礼、葬礼、拜访等场合的礼仪。
2、官场礼仪。
官场礼仪是指官员在工作中应遵循的一定礼仪标准,包括登门拜访、接待来客、宴请下属等方面。
3、寺庙礼仪。
寺庙礼仪是指寺庙的祭祀和参拜仪式的规范和标准,是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的体现。
4、服饰礼仪。
服饰礼仪是指人们在着装上应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朝服、礼服、婚服、葬服等方面。
四、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礼仪文化对于现实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可以彰显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礼仪文化是人们相互交往的重要规范,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感情,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礼仪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予以充分的保护和发展。
保护和发展礼仪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价值。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64a685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4.png)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欢迎查看,仅供大家参考。
仪表仪态礼仪1、仪态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2、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3、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4、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5、服饰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
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1478501d87c24028905fc320.png)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关于汉人的礼仪
![关于汉人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710382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b.png)
关于汉人的礼仪
汉人的礼仪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关于汉人的一些礼仪习俗:
1. 尊敬长辈:汉人非常重视尊敬长辈,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交场合。
他们会向长辈行鞠
躬礼或双手合十,称呼父母、长辈的时候通常使用“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称呼。
2. 礼貌用语:汉人在与人交往时,通常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比如用“您好”、“请问”、“谢谢”等来表示尊重和感激。
3. 礼物赠送:在特殊场合或拜访他人时,汉人通常会带上礼物,以示尊重和友好。
常
见的礼物有鲜花、茶叶、糖果等。
在接受礼物时,通常会先拒绝一两次,以示谦虚。
4. 餐桌礼仪:在用餐时,汉人注重礼仪。
他们会等长辈或客人先开始吃饭,然后才开
始用餐。
他们会用筷子夹菜放在对方碗里,表示关心和照顾。
5. 穿着与仪容:汉人注重穿着整洁和文雅的衣服,尤其是在重要场合或正式场合。
他
们通常会选择适当的衣服来展示尊重和形象。
这些是关于汉人的一些礼仪习俗,不同地区和人群也会有差异。
总的来说,汉人注重
传统礼仪、尊重他人和维护人际关系,这些礼仪观念已经成为他们行为方式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16888d3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3.png)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仪式。
这些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体现。
古代中国礼仪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美德。
以下是古代中国文化常识中的七种古代礼仪。
一、祭祀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祖先的尊崇和祭祀。
祭祀活动中,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如净身洗濯、焚香敬献、奠酒祷告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这种祭祀礼仪不仅是人们对祖先一种文化传承,更是维系人们情感纽带的重要纽带。
二、婚礼礼仪:古代中国的婚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仪式,它不仅关乎两个家庭的交流和结合,更涉及社会秩序和家族尊严的问题。
婚礼礼仪中包含了一系列仪式,如聘礼、婚宴、迎亲等,人们在这些仪式中注重礼貌、尊重和传统美德的表达。
三、丧葬礼仪:古代中国的丧葬礼仪也是一种十分庄重的仪式。
人们在丧葬仪式上会穿上素服、燃烛奠酒、守夜哀悼等,以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
这种礼仪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追念,更是家族和社会尊严的表现。
四、官员任职礼仪:古代中国的官员任职仪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
在这种仪式中,新任官员会接受祝贺、登记封印、宣誓就职等一系列程序,以表示对朝廷和职责的恪守。
官员任职仪式的严谨和庄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官职的重视和对政治秩序的维护。
五、觐见礼仪:古代中国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人们如果要觐见皇帝,必须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
觐见礼仪通常包括跪拜、上表、贡品进献等,以示对皇帝的尊重和忠诚。
觐见礼仪的严谨和庄重体现了对皇权和君臣关系的重视。
六、宴会礼仪:古代中国的宴会礼仪非常繁复,宴请客人时人们会按照不同场合和身份准备不同的菜肴、礼品等。
在宴会上,人们会注重坐次、敬酒、敬茶等礼节,以展示主人的好客和尊重。
宴会礼仪的规范和细致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客”、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七、交友礼仪:古代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交友,交友礼仪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1cc6e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f.png)
中国基本礼仪常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重视礼仪之道已深入人心。
在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礼仪是每个人的应有之责。
本文将介绍中国基本礼仪常识,包括礼貌用语、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
一. 礼貌用语在中国,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如,当你与别人打招呼时,你可以说“你好”、“您好”、“早上好”、“晚上好”等。
当对方做了一件事情你表示感谢时,你可以说“谢谢”、“多谢”、“非常感谢”等。
当有人向你问好时,你可以回答“你好”或者“您好”。
总之,使用礼貌用语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 餐桌礼仪在中国文化中,饮食一直被视为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正式的餐桌上,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要求:1. 就座次:在中式餐桌上,主位是最尊贵的座位。
通常主人或者年长的人会坐在主位上,而客人则坐在主人左右,居中的位置较为特殊。
2. 用餐姿势:在用餐时,保持优雅的姿势是很重要的。
用叉子、筷子时要用正确的手法,不要发出噪音或者滥用餐具。
如果不知道如何操作,可以向旁边的人请教。
3. 洒盐禁忌:在中国,洒盐是被认为不吉利的行为。
因此,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我们应当避免将盐洒到桌子上或者食物上。
三.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交礼仪要求:1. 合适的距离:在和人交谈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很重要的。
过于靠近他人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而过于远离则可能显得冷漠。
2. 尊称习惯:在中国,对长辈、同事、上级等尊称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尊称词语有“先生”、“女士”、“师傅”等,使用正确的尊称词语可以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
3. 送礼禁忌:中国人在送礼时有一些禁忌,特别是在一些正式场合。
例如,送钟表被认为象征分离,送梨被认为象征离别,这些礼物要避免送给他人。
四. 换鞋礼仪在中国的一些家庭和场所,进门需要换鞋是一个常见的礼仪要求。
当你到访他人家中时,通常会提供拖鞋,你应该换上拖鞋并将鞋子整齐地摆放在指定地点。
中华文明小礼仪
![中华文明小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210e54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e.png)
中华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中华文明的小礼仪:
1.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关爱幼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应该尊重父母、长辈,关心和照顾年幼的兄弟姐妹。
2.礼貌待人: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我们应该以友善、尊重的态
度对待他人,使用礼貌用语,避免粗鲁或冒犯性的言辞。
3.谦逊有度: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过分炫耀自
己,不贬低他人。
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
4.尊重他人隐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打
听或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
5.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意插队、
喧哗、乱扔垃圾等。
6.尊重他人文化习俗: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不嘲
笑或歧视他人的行为方式。
7.注重个人形象:我们应该注重个人形象,保持整洁、得体的仪容仪表,
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礼仪常识(通用十四篇)
![礼仪常识(通用十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c2bce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9.png)
礼仪常识(通用十四篇)1)早晨来到公司时互相问早,下班回家时互相道别; 2)转接电话时要用文明用语;3)请求帮助时表达谢意,无论是上下级,秘书还是办公室的`后勤人员;4)需要打扰别人先说对不起;5)不议论任何人的隐私、八卦等。
二、姿体礼仪1)进出电梯时为需要帮助的人按住电梯门;2)在同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3)在开会或同事聚集的场合,不对任何不同意见做出轻蔑的举止;4)与来访者握手时做到大方得体,不卑不亢;5)与他人交换名片,双手送出以示恭敬;6)不在办公室里脱鞋或者将脚伸到桌上。
三、细节礼仪1)将手机的声音调低或振动,以免影响他人;2)打电话时尽量放低声音,如果是私人电话,尽量减少通话时间;3)不翻动其他同事桌上的文件资料,甚至电脑、传真机上与自己无关的任何资料;4)有任何资料需要移交给他人,一定要贴上小sticker,写清时间、内容、签名并且不忘谢谢;5)将自己办公桌整理得干干净净,不可将废纸乱丢一地;6)男士尽量不在办公室抽烟,以免污染环境;7)女士尽量不在办公室里化妆、涂指甲,女士不穿过分性感的衣服;8)在办公室里见到同事或是来访者不忘微笑;9)不在办公室里制造流言蜚语或传播小道消息;10)尽量不在办公室里与同事发生财务纠纷。
礼仪常识(篇6)《拍手》你拍一,我拍一一只老鼠斑马线上跑你拍二,我拍二两头老牛马路不打闹你拍三,我拍三三只老虎不跟车抢道你拍四,我拍四四只小兔路旁蹦蹦跳你拍五,我拍五五条小龙上街不放炮你拍六,我拍六蛇和小马排队过天桥你拍七,我拍七七只小羊安全带系得牢你拍八,我拍八八只小猴乘车秩序好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鸡走路往右靠你拍十,我拍十小狗小猪哈哈笑交通法规是个宝安全健康最重要礼仪常识(篇7)1.仪态礼仪穿袜子进韩国人家里要脱鞋,到韩国式食堂进餐也要脱鞋,因此一定要注意穿干净的袜子。
袜子不干净或有破洞是失礼行为。
入座时,宾主都要盘腿席地而坐,不能将腿伸直,更不能叉开。
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0838d32de80d4d8d05a4f06.png)
中国古代风俗礼仪常识有哪些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人们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我们不要将这些传统遗忘,快来和一起学习。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
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
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
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古代日常礼仪常识
![古代日常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df7af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9.png)
古代日常礼仪常识古代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礼仪,因为礼仪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
本文将为你介绍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礼仪常识,让我们一起领略这段古代文化的韵味。
一、宴席礼仪在古代,宴席是人们交际和庆祝的场合,因此宴席礼仪至关重要。
首先,主人要准备好宴席并安排好座次。
一般而言,客人的座次是根据尊卑和亲疏来决定的,贵宾会被安排在主人左右,而较普通的人则坐在后方。
同时,主人还要及时为客人斟满酒水,并亲自向客人敬酒。
在宴席期间,人们在吃饭时应保持沉默,尽量不发出噪音。
如果需要呼唤他人,应用手势或者轻轻拍打桌面代替大声喊叫。
在用餐时,人们应尽量文雅地品尝美食,不要发出声响或者大口吃喝。
并且要在吃完一道菜后再开始另一道,避免拥挤和混乱。
吃饭完毕后,应用餐巾轻轻擦拭嘴唇,不可用口水或手指来清洁。
二、礼仪在婚礼中在古代,婚礼是非常庄重而隆重的场合,需要遵守一系列的礼仪。
首先,是婚前准备,新娘应选用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嫁妆,例如红色,象征着幸福和热情。
而新郎则要穿戴整齐,端庄大方。
在迎亲时,新人要穿戴整齐,整齐庄重地接受家长和亲友的祝福,并向对方家长行鞠躬这样的礼节动作,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接下来是举行婚礼仪式,根据习俗不同,仪式会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有祭祀拜天地和祖先、交换戒指和喜帖等环节。
在喜宴上,新人要为长辈敬酒,并参与新娘接受过门钱、拜见岳父岳母等环节。
三、出行礼仪在古代,出行是需要注意礼仪的时刻。
首先,人们在出门前应着装整齐,不可衣冠不正。
在出行时,按照尊卑有别的原则,需要让贵官、长者和女性先行,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同时,在乘坐马车或船只时,要先协助妇女和老人上下车,保证他们的安全。
另外,人们还需要注意道路上的礼仪。
如在行走时要避让他人,不可挤占对方的空间或与人发生冲突。
如果遇到路人需要寻求帮助,应有礼貌地向对方询问,并对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
四、拜访礼仪在古代,拜访是表示关系亲近和问候的方式之一。
古代基本礼仪
![古代基本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3aeaf4a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3.png)
古代基本礼仪古代基本礼仪下面整理的古代基本礼仪的国学常识提供给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非常严密的。
中国古代礼制包括具体的礼节仪式,以及古代的礼包括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观念,所以比一般想像的礼的范围广泛。
各个时代的礼又是互不相同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礼仪也是不相同的。
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一、五礼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
祭祀是国之大事,所以列为五礼之首。
祭祀的对象可以是上帝祖先,也可以是日月星辰、山川林泽、风雨雷电、神鬼怪魔等等。
【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
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对饥馑、战乱等天灾人祸的哀吊。
【军礼】指战事和与战事有关的活动,如校阅、田猎、出师、献捷、献俘、筑城等需要大量人力的活动。
【宾礼】即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
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
此外,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见礼仪,也属宾礼。
【嘉礼】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
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宴飨、乡饮酒等。
二、冠礼冠礼是古代的一种成年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被承认为氏族的真正成员。
【占卜】父亲筮来分别确定行冠礼的日期和给儿子加冠的来宾,然后将冠礼日子通知加冠来宾。
【行礼】冠礼日早晨,父亲将来宾迎入庙,儿子出房就位,然后行礼;来宾将规定的服饰给青年披上,反复三次,称为始加、再加、三加,并用酒祝祷青年。
【拜母】儿子由西阶下,去拜见母亲,然后再回到西阶以东。
【取字】来宾给青年取一个字,其父送来宾出庙门,青年会见兄弟姑姊,再拜见君主、乡大夫、乡先生等;其父用酒款待来宾,并赠束帛和俪皮。
冠礼完成。
是否有字,是一个人是否成年的标志。
中国礼仪常识
![中国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9d7fe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9.png)
中国礼仪常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礼仪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交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中国的礼仪常识,以解答你提出的问题。
一、尊卑有序中国礼仪强调尊卑有序的观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按照祖先的地位、年龄的大小、地位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尊卑次序。
在家庭中,长辈的地位高于晚辈,尊称为“叔父”、“姑母”等;在工作中,上司的地位高于下属,尊称为“老板”、“领导”等。
这种尊卑有序的观念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敬重。
二、握手问候中国的问候方式有许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握手。
握手是表示友好和尊重的方式,但在握手时要注意的礼仪很多。
首先,在握手前要面带微笑,示意友好。
然后握手的动作要稳定,用力适中,避免过于轻薄或过于用力。
握手时同时可以说一句简短的问候语,如“你好”、“很高兴见到你”等。
值得注意的是,握手时避免用左手握手,因为在中国,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手。
三、宴请礼仪宴请是中国人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场合。
在与他人共进餐时,有一些宴请的礼仪要注意。
首先,主人会让客人坐在主位上,对客人表示尊重。
其次,主人要为客人提供餐具和饮品,客人要先品尝一些表示谢意。
接下来,主人通常会主动给客人夹菜,并嘱咐客人多吃,客人要表示谦虚和感谢的态度。
最后,在宴请结束的时候,客人要向主人道谢并表达感激之情。
四、送礼与收礼在中国,送礼和收礼都有一些规定,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首先,在送礼时要选择合适的礼品,并在特定的场合送礼。
其次,送礼时要使用双手递交,并对方接受礼物时要表示感谢。
在收礼方面,要先辞谢送礼人,并表示对礼物的欣赏。
总之,送礼和收礼都要体现出真诚和尊重。
五、穿着礼仪中国的穿着礼仪讲究得较为严谨,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适当的服装。
在正式场合,男性通常穿西装和领带,女性穿长裙或旗袍;在非正式场合,男性可以穿着休闲服装,女性可以穿着便服。
此外,还要注意衣着的整洁和得体,不要穿着太过暴露或太过随意。
关于中华礼仪常识
![关于中华礼仪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25f3527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6.png)
关于中华礼仪常识关于中华礼仪常识1、个人礼仪你身为文明社会中的一员,你就有必要提升个人的礼仪。
首先,你得提高个人修养,使自己的内在更丰满,做一个道德品格高尚的人;再者,你要懂得尊己爱人,事事讲求和谐;最好,你要适当地美化自己的外在,向他人展现出你最好的一面。
2、社交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可缺乏礼仪,而社交礼仪体现在交往时要讲诚信,平等互助,相互包容,追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你还应注意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大方得体。
3、言谈礼仪说话要文明,态度要友善,谢绝要委婉,谦虚要得当,请求要恭敬,辩论要节制......遵守以上的原则与人交谈,必能减少出错。
还有,中国人讲求和气生财,请避免争论,也不要随意八卦。
4、职场礼仪职场有职场的礼仪,在职场中,你的着装应职业性,符合你公司的要求。
无论面对上级或是下属,你都要讲礼貌,态度谦虚和顺,说话有分寸,行为举止端庄稳重,展现出你的专业。
5、家庭礼仪无家不成国,养成在家讲礼仪的习惯,在外你才能自然而然地讲求礼仪。
在家时,夫妻间要互爱互助,相互关心、理解,平等相处;父母与子女,父母要和蔼,爱护子女,女子要尊敬、孝顺父母;兄弟姐妹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礼让与帮助。
亲戚间要团结有爱,互相扶持。
中华礼仪常识中,这五大礼仪常识最重要,精通它们,你就能展现出最好的礼仪形象。
中华传统礼仪知识执手礼与源于西方的握手礼相近,古人称之为"奉手",就是双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与之相似的礼节叫"执手"《礼记》说,长辈跟小孩表示亲切,摸他的手时,小孩应该用两只手去握长辈的手,以示尊敬和亲密,此谓不同辈分之间的礼节。
作揖礼双手叠抱胸前拱手致意,是古代用得最多的形体礼节,多用于宾主相见,包括"对揖"和"遍揖"。
古代揖礼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
其中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者,行礼时俯身,推手稍稍向下,称"士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导读: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
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
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
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
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
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
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
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
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
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
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1.中国传统汉代礼仪常识
2.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常识
3.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常识
4.中国传统的礼仪
5.中国传统礼仪演讲
6.职场的礼仪常识
7.升旗礼仪的常识
8.礼仪常识内容
上文是关于中国传统礼仪常识,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