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明代戏曲

合集下载

明代戏曲中的词作初探——以毛晋《六十种曲》所收传奇为中心

明代戏曲中的词作初探——以毛晋《六十种曲》所收传奇为中心

明代戏曲中的词作初探——以毛晋《六十种曲》所收传奇为

中心

汪超

【摘要】戏曲与词有着天然的内部联系。今以《六十种曲》为例,专论其中明传奇文本的剧中词之著作权、词牌运用、语体色彩、叙事与再现等问题。剧中词著作权属于前人、为明人套改前人成篇或剧作家原创。剧中词词牌与日用类书、小说存在某种高度的相似性,大致可以分为叙述体与代言体两类叙述方式。%Operas and ci poems has a natural internal links. Taking the Sixty Songs for example, discussions are made on monographs which include the copyright, Cipai using, styles, narratives and other issues. Its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ir predecessors, the Ming Dynasty set to change the previous chapters or original, there is some degree of similarity in Cipai of the Sixty Songs,encyclopedias and novel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f narrating ways.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5

中国戏曲概论

中国戏曲概论

中国戏曲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戏曲的起源

远源:a.宗教仪式、巫觋 b.上古宫廷徘优戏、皮影戏、傀儡戏

近源:a.百戏、散乐、社火 b.参军戏

宗教仪式、巫觋。源自人类的模仿、装扮天性(1894格罗赛《艺术的起源》描述原始部落的装扮活动、远古宗教仪式,也是一种巫术仪式,以猎兽仪式最常见、上古中古时期的宗教仪式)。

1.1上古宫廷俳优戏。上古宫廷俳优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演员。

优戏之始: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夏桀始创优戏

1.2皮影戏

以灯烛弄影于屏壁,借以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常以羊皮等皮革刻制人形供弄影之用,故称皮影戏。《前汉书》的《外戚传》等史料说明,皮影有可能源自汉武帝时期。

1.3傀儡戏

傀儡戏就是木偶戏,刻木为人形,靠人操纵,以歌舞动作表演故事。开始用于送葬或殉葬,汉代用于娱乐。汉代应劭《风俗演义》“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 。

1.4百戏、散乐、社火

汉代百戏:杂戏、歌舞的总称

隋唐散乐:同上,因其散在村野故称散乐

宋代社火:杂耍、鼓乐、杂戏的统称

1.5《东海黄公》

角抵戏节目;出自刘歆《西京杂记》;陕西关中一带百姓所创;表演时有化妆、道具、场景、人虎搏斗的舞蹈性动作、语言对白、矛盾冲突;标志着初始形态的戏曲审美要素基本形成。

剧情:东海人氏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到了老年,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秦朝末年,东海出现白虎,自负的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咬死了。

1.6《踏谣娘》

出自《旧唐书.音乐志》,河南一带百姓所创,古代的一种曲艺形式,通常和皮影戏在一起表演,流行于民间。“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称踏摇娘,后称踏谣娘” 。演员可增至三人,加入个性化的对话和歌唱,形式自由,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大为增强。

第十一讲 明清美术

第十一讲 明清美术

“南北宗论”



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两大不同的风格体系。为明 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一书中提出。他借鉴我国佛教禅 宗从唐代分为南北宗论的事例,提出我国山水画从唐代开始 ,也分为南北宗的说法,后代称“南北宗画论”。 他指出,北宗起源于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 傒、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 南宗则王摩诘(王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 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 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分、画法、风格分为 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 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在南北宗论中 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 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与董其昌同 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 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清代前期美术:清初四王和清初四僧
清代中期美术:扬州画派与金陵画家 清代晚期美术:宫廷画家与海上画派


清代社会背景
清代前期美术:
清初四王和清初四僧
清初四王

是指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画家。他们 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集古临 摹,强调继承传统,对我国山水画技法的发展有一定积 极意义。但是他们只重临古,忽视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 体验,使其绘画缺少了生气和创意,有走程式化的趋势 。他们认为画山水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 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空城计》《武松打店》《秋江》《拾玉镯》《走单骑》
如表现元帅升帐,如果把大帐中的“三军司命”换成“明镜高悬”就不行。
同样,县官升堂,把“明镜高悬”换成“三军 司命”也不行。
元帅的大帐和县官的大堂在舞台上是“虚”的, 而“三军司命”和“明镜高悬”则是“实”的。
其他的几个例子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比如喝酒--
综述:
这是一篇论述中国戏曲美学特征的文艺论文,总体上看, 文章围绕“虚实”主要内容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即,“虚”的表现,“虚”的条件,“虚”的好处,“虚”的不足。
最后提出了戏曲改革的希望,如何在新时代在戏曲舞 台上推陈出新,解决不足的问题。
所以,本文实际上重点是论述中国 戏曲的“虚拟艺术”的。
这段文字实际上是论述戏曲为什么要追求“虚”。戏曲的
特点是表现复杂的 现实生,活而戏曲又是舞台艺术,由 于受 时空的限制,舞台上的生活不可
能翻版现实生活,所以戏曲要有“虚” ,要以“写意”达到“写实”。
本段中所举的5个例子,都不是舞台艺术所能“再现”出 来的,所以要“虚”。哪5个?
值得一提的是第5个例子:丑和净的虚拟。现实生活中 不可能每一个具有滑稽或刚烈性格的人都长成那一副 面孔,可是中国戏曲却神奇地创造出这一极富虚拟性 的脸谱,其优势就在于它传神、简洁、直截了当地再现 了剧中人物的性格,还增强了平民大众的吸引力。看戏 的老百姓记住了这些小花脸和大花脸。实际上戏曲本来 就是民间艺术,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中国戏曲脸谱” 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是其他 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第六章 明代戏曲

第六章 明代戏曲


临川派: 明后期以江西临川人汤显祖为代表 的戏曲流派,亦称文采派。汤显祖反对沈璟的戏 剧理论,认为戏曲创作应以内容为主,不能死守 音律,要抒写情怀,表现人物意趣神致,语言也 须有文采。“余意所至,不妨拗断天下人嗓 子”“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被称为临川派的 作家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
沈璟与他的曲论
一、明中后期杂剧特点 从创作倾向看,中后期杂剧打破前期题材团圆
喜庆、伦理教化、神仙道化的偏狭,思想渐次深化, 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兴盛。
从杂剧体式看,中后期多南北合套,或纯是南
曲。剧作多称意而写,短小精悍。
二、明中后期杂剧代表性作品
• • • • • • • • • 王九思《杜甫游春》 康海《中山狼》 徐渭《四声猿》 徐复祚《一文钱》 王衡《郁轮袍》 吕天成《齐东绝倒》 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 冯惟敏《僧尼共犯》 孟称舜《桃花人面》
3.贾仲明与杨讷

贾仲明(13431422后),山东淄 川人。明成祖御前 得意侍从,著杂剧 16种,今存5种。 代表作《萧淑兰情 寄菩萨蛮》。

杨讷,字景贤, 蒙古族人,长期居 住杭州。著杂剧18 种。今存《西游 记》,6本24折, 根据《大唐三藏取 经诗话》和民间故 事改编。
第二节 明中后期杂剧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
二、思想与“至情论”
1、思想 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 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深受其个 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观神交多年。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答案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答案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答案

绪论

1.戏曲界通常称,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

第⼀章

1.昆曲发源地是哪⾥?

昆⼭

2.明末沈宠绥所作的戏曲声乐著作其书名是什么?

《度曲须知》

3.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什么为主?

4.曾被称为“⼀出戏救活⼀个剧种”的这⼀出是什么戏?

《⼗五贯》

5.中国昆曲被选为“⼈类⼝述与⾮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在哪⼀年?

2001年

6.京剧的伴奏乐器是以什么为主?

胡琴

7.汤显祖的作品“后⼆梦”值得是哪两部戏曲?

《邯郸记》、《南柯记》

8.昆曲《斩娥》是出于元杂剧的《⼤⼑会》的么?

9.昆曲《琴挑》是出于明传奇《浣纱记》的么?

10.昆曲《冥判》是出于明传奇《牡丹亭》的么?

11.昆曲《夜奔》是出于明传奇《宝剑记》的么?

第⼆章

1.秦腔的发源地是哪⾥?

陕西

2.清乾隆中叶严长明锁住戏曲研究论著其书名叫什么?

《秦云撷英⼩谱》

3.因“错认”⼀场,被曹禺先⽣认为“可以和莎⼠⽐亚剧作媲美”的作品是《三滴⾎》

4.秦腔被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是哪⼀年?

2006

5.《⽕焰驹》的作者是李芳桂吗?

6.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是?

民众剧团

7.西京三部曲《西京故事》、《⼤树西迁》、《迟开的玫瑰》的作者是?

陈彦

8.“西秦腔⼆犯”这⼀曲调出⾃?

《钵中莲》

9.清代著名秦腔演员魏长⽣以那部剧作轰动京师?

《滚楼》

10.《三滴⾎》的作者是?

范紫东

11.《卖⽔》出⾃哪部作品?

《⽕焰驹》

第三章

1.川剧创造的绝活

变脸

2.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川剧演员是

沈铁梅

3.“帮、打、唱”是川剧哪⼀种声腔的特⾊?

⾼腔

4.“保护、继承、创新、发展”是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兴川剧的⼋字⽅针

第十一讲 中国声乐发展史

第十一讲 中国声乐发展史

2、周小燕(附图片)的生平及主要创作经历


周小燕,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早年曾 就学与上海国立音专,师从外籍教授苏石林学 习声乐,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救亡歌咏运动, 演唱了《长城谣》、《救亡三部曲》等宣传抗 日救国的歌曲。1938年赴法国留学,1945年 在巴黎国立大剧院登台演出清唱剧《蚌壳》, 引起公众注意。后又在欧洲多国举行独唱音乐 会,取得巨大成功,被誉为“中国之莺”。 1947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音乐 学院声乐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培养 出一大批活跃在中外舞台上的杰出歌唱家。 欣赏周小燕演唱的《夜莺》等歌曲。
中国声乐发展史
美声发展史 民族声乐发展史
一、美声唱法在我国的起源
远在明代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意大 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将天主教及教堂音乐 传入中国,但那时并没有被中国人完全接受。 直至近代,特别是20世纪初,西方教会音乐大 量输入,才对中国音乐和歌唱形式产生了影响。 首先通过教会的圣咏,其后通过西方教育体制 的中小学音乐课,使欧洲声乐艺术在中国逐步 得到流传。
斯义桂的生平及主要创作经历

斯义桂曾与林语堂、张大千并誉为中 国海外华人世界文化三巨星,是美国 纽约罗切斯特大学伊斯特曼音乐学院 声乐系主任、终身教授,世界十大歌 唱家之一。能用中、英、德、意、俄、 法等六种语言演唱数百首世界名曲的 著名音乐家,曾以一曲《教我如何不 想他》唱遍亚、欧、美、大洋洲四大 洲。

中国戏曲 fuxi

中国戏曲 fuxi

第二讲 关汉卿
一、关汉卿生平 1.生平简介: (1213—1322) 《录鬼簿》:记为大都人 《祁州志》:记为河北祁州人。 晚年到过杭州
第二讲 关汉卿
2.关的个性特色: 落拓不羁、豪放恣肆、刚健滑稽。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为一时之冠 —熊自得《析津志》

第一讲 引

(三)宋金时期戏曲的成熟 2、金院本:院本是金朝特有的名称, 意思是“行院之本” 。行院就是戏班,院 本的原意指当时戏班演员创作演出的剧本, 也指按这类剧本进行演出的一种戏剧样式。 3、傀儡戏与影戏
第一讲 引

(三)宋金时期戏曲的成熟 4、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 行于宋金时期,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 的说唱形式而言。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 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 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虽非戏曲,但是 后来元杂剧剧曲组合规则则直接沿用诸宫 调)
第一讲 引


骈俪派:辞藻华丽,喜用典,堆砌名句 张凤翼《红拂记》《祝发记》 屠隆《彩毫记》 许自昌《水浒记》 其他:周朝俊《红梅记》 孙钟龄《东郭记》
第一讲 引

(七)清代戏曲的变化 1.前期剧作家及理论(顺治初至雍正末) (1)李玉:苏州派:《清忠谱》 是指明末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 群,成员多是苏州府名不见经传的小文人。其剧 本与舞台演出紧密相联,最初多取材于“三言” 和其他历史传说故事,反映市井问题。入清后转 向关注历史政治风云。他们改变了以词曲为核心 的戏曲观念,把戏剧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上,增 强了戏剧性。

填空名词解释

填空名词解释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

一、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淸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的评点本Q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三绝”之称。《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貞•

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七分事实,三分天下)。《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O

3.目前所见最早的列国故事通俗小说是余邵鱼编写的一《列国志传》______________ °乾隆年间蔡元放将其删改润色,更需为—《东周列国志》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最通行的本子。

淸代褚人获编缀的一 < 隋唐演义》—一书是隋唐系统小说中最流行的历史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

1、

7 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水浒传》的原始而貌。

宋元之际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需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2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71 )回、(100 )回、(120 )回三种。(明末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繁本系统中今存报早的较为完整的百回本是汪道昆所序的(《忠义水浒传》

5、在《水浒传》的影响卜・,_《杨家府演义》造

了杨门女将余太君、穆桂英等女性英雄群像。

描述了杨业一门的报国精神,塑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二填空

1、“昊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b“))四位诗人. 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髙启),最能体现苴诗风

戏曲对“三言”的改编——以车王府藏曲本中的明代戏为例

戏曲对“三言”的改编——以车王府藏曲本中的明代戏为例

语言文学研究

戏曲对"三言#的改编

----以车王府藏曲本中的明代戏为例

冯雅茹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三"”作为明代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世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有着极大的影响了针对“三言”故事题材的嫗变这一问题,学界已有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作为叙事文学的戏曲也受到了“三"”的影响,以往对“三言”戏的研究多集中于文人的改编作C,忽略了俗文学中也存在“三言”戏。“车王府藏曲本”作为清代俗文学的集大成者,其中部分作品题材就取自“三本文通过对“三"”故事和改编作品的对比分析,将研究重点落脚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嫗就这两部分”

关键词:车王府藏曲本三"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与戏曲

在以往对“三言”的戏曲改编作品的研究中,多集中于

文人的改编作品,忽略了俗文学中也存在这样的改编戏曲。

笔者发现在“车王府藏曲本”中有一些与“三言”故事情节相

关联的作品。由于“车王府藏曲本”中的作品甚多,“三言”作

于明代,其中的故事多以明朝为时代背景,推测改编后的作

品也应当集中于“曲本”的明代戏!部分,故本文研究的范围

仅限于明代戏。本文试从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的P变两方

面分析改编后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

《清车王府藏曲本》是清代蒙古车王府所藏的戏曲、曲

艺手本的,戏曲、曲艺两个部分。《曲本》自二十

世纪二十年代一发现,学界关注$金沛霖、王季思

等认为,《曲本》有的和文学艺术,是反

清代由时的一手$由于

巨大,直到八十年代,针对《曲本》才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成

果。这些为《清车王府藏戏曲编》的出现了学术

,到2013 ,人了由编

中国戏剧艺术邮票《昆曲》

中国戏剧艺术邮票《昆曲》

中国戏剧艺术邮票——《昆曲》

《昆曲》特种邮票赏析解读

中国邮政定于2010年6月12日发行《昆曲》特种邮票1套3枚。

志号:2010-14

图序图名面值

(3-1)T 浣纱记 1.20元

(3-2)T 牡丹亭 1.20元

(3-3)T 长生殿 1.20元

邮票规格:30×5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16枚

版式二9枚(3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150×240毫米

版式二165×180毫米

版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计者:叶华

责任编辑:董研

印制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3-1)T 浣纱记 1.20元

(3-2)T 牡丹亭 1.20元

(3-3)T 长生殿 1.20元

相关资料

背景资料

《浣纱记》

剧情为春秋时期吴越争雄的故事。吴王夫差在相国伍子胥的支持下兴兵伐越欲报父仇,将越王勾践困于会嵇山。勾践采纳大夫范蠡计谋,厚礼卑辞吴王称臣,并携妻子大臣付吴服役。勾践在吴三年,敝衣劳作,曲意事关。吴王不听伍子胥

劝谏赦勾践还乡。越王卧薪尝胆,伺机复仇雪耻。范蠡举荐未婚妻西施使用美人计,西施与范蠡倾诉离情,并把当年定情物溪纱各留一半,互嘱勿忘。吴王色迷心窍不顾伍子胥反对,恣意荒淫。越国此时兵精粮足,又阴施计谋使吴年荒粮尽并出师伐齐,越乘机侵吴,西施又从中迷惑吴王,使吴大败,勾践拜谢西施。范蠡与西施登舟远遁。

《寄子》为《浣纱记》中一折,常在舞台上演出,讲的是伍子胥忠心耿耿,冒着灭族的危险死谏吴王,并把儿子寄养在齐国大夫鲍叔家的故事。作者梁辰鱼(约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别号仇池外史,江苏昆山人,明代戏曲作家,他首创用昆腔演唱传奇《浣纱记》,一时广为传播,为昆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第四编第一分编明代文学教案(32课时)

第四编第一分编明代文学教案(32课时)

第四编第一分编明代文学教案(3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明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并对此时期的小说、戏剧及其他文学体裁和文学现象、以及重点作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本编重点为“四大奇书”及汤显祖的戏剧。另外,明后期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及在有限的课时中讲清楚明代诗文的重多流派、重要作家、作品及其特点,是明代文学之难点。

目录与课时分配:

第一讲:绪论·明代文学概述2课时

第二讲: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课时

第三讲:水浒传与英雄传奇小说的演化 3课时

第四讲:明前期诗文 2课时

第五讲: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3课时

第六讲:明代杂剧的流变 2课时

第七讲: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3课时

第八讲:汤显祖 3课时

第九讲:《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3课时

第十讲:《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兴起 2课时

第十一讲“三言”“二拍”和明代的短篇小说 2课时

第十二讲晚明诗文 2课时

第十三讲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2课时

教材:

主要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周建忠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明代社会的整体状况;

2、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及明代文学的发展线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明代文学的发展线索。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课时

本节主要介绍明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明代(1368—1644)共历16帝,有国277年。从明世宗嘉靖(1522—1566)元年以后,明代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史学家大多以嘉靖时期为界将明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闺塾教案

闺塾教案

《闺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3.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长亭送别》的时候给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听到《牡丹亭》时的感受。今天我们来深入地研究一下《牡丹亭》中的《闺塾》。

二、简介相关知识

1、明代传奇

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

2、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任职5年。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晚年以茧翁为号。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

《中国戏曲目录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目录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目录名著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戏文、表演专业

课程学时:32(16周)

课程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中国戏曲目录名著导读》为戏文、表演专业选修课,以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的内容与使用为主要关注对象,讲述戏曲目录发展简史、著名作者与经典著作,并针对经典作者与作品进行导读分析。内容上注重戏曲目录发展简史的基本知识的把握和对使用方法的学习,注重经典作品的选择。学习戏曲目录简史与作品导读,有助于扩展学生对戏曲目录与作品的了解,增强对戏曲目录不同时代的发展特点、呈现方式的把握,有利于戏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

戏曲目录是戏曲文献的重要存在形式,已有数百多年的历史,横跨戏曲艺术、戏曲文献等多个领域。《中国戏曲目录名著导读》课程,旨在从弘扬戏曲文化的角度出发,突出戏曲目录文献的文献属性与艺术属性的特色,增进学生对戏曲目录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戏曲目录的使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讲课程引论

1.课程性质与任务理解

2.基本方法与依据理解

3.古代戏曲目录研究综述理解

第二讲中国目录学简史

1.目录的分类理解

2.目录的体例理解

第三讲戏曲目录的发源(唐宋元)(上)

1.唐宋戏曲目录概况理解

2.元代戏曲的发展理解

第四讲戏曲目录的发源(唐宋元)(下)

1.宋元戏曲的发展理解

2.重要作品理解

第五讲戏曲目录的发展——明

1.明代戏曲的发展理解

2.臧懋循《元曲选目》理解

第六讲戏曲目录的成熟——清

1.清代戏曲的发展掌握

2.姚燮与《今乐考证》掌握

3.王国维的戏曲目录编纂掌握

第七讲戏曲目录的发展——民国

1. 民国以来的戏曲目录掌握

古代戏曲名作

古代戏曲名作

包括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以及昆曲、粤剧、秦腔、川剧、梨园戏、花鼓戏、皮影戏等等。

一、京剧

有“国剧”之称,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方法,及一些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为地道的中国国粹。

代表剧目有《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贵妃醉酒》等。

二、越剧

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多“才子佳人”题材,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代表剧目有《梁祝》《红楼梦》《碧玉簪》《西厢记》等。

三、黄梅戏

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20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四、评剧

曾有观点认为评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现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以唱工见长,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章 明 戏 曲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章 明 戏 曲
第四章
明戏曲
明初以来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倡导伦理纲常 ,加强集权专制,制定并颁布禁令,对包括戏曲 小说在内的俗文学、俗文化加以限制,利用八股 取士与儒教经典控制知识分子。这种以道治文、 崇雅黜俗的文化政策对戏曲创作演出产生抑制和 影响,使得文坛出现一段时间的沉寂,弘治、正 德以后方走向初兴并有了长足发展和全面更兴。
4
卓人月(1606—1636) 卓人月,字珂月,别号蕊渊,别属江南月中人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卓氏与孟称舜、袁于令 相善,诗文曲词莫不精工,家事流离,文场摧羽, 不遇于时,崇祯八年(1635)为贡生,次年去 世,其短暂一生尝尽悲苦辛酸,遂有“生与欢,天 之所以鸩人也”的悲剧性人生体验。其挚友徐翙曾 有《哭卓珂月》七绝诗句“愿将天才文人力,齐赴 天门夺子回”,惋悼其早逝。
【注释】
[1]此剧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之爱情故事 ,讴歌爱自然、爱自由、爱生命之天然个性和一往 情深、生死无妨之至情追求以及反抗封建礼教、要 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之叛逆精神,从哲学之高度 思考主体之真实、呼唤人之觉醒,超越同时代一般 婚恋题材作品。[2]炷,焚烧。沉烟,熏用之香 料,即下文提到之沉水香,也叫沉香。[3]梅关 ,江西大庾岭,自宋代始设梅关。[4]相传立春 日妇女剪彩绸作燕子状戴髻上,上贴“宜春”两字 。典见《荆楚岁时记》。 9
《齐东绝倒》一剧计南北曲四折,其本事杂取 《尚书》、《史记· 五帝本纪》、《孟子· 万章》等 书,写成一幕舜因父瞽瞍杀人获罪、负父而逃的故 事。作者自比齐东野人之语,以虞舜枉法、皋陶宽 宥的游戏笔墨,敷衍帝王家事,调侃前贤先圣,看 似荒诞不经,但却塑造一个视孝亲比权位更重要的 帝王形象。作者对儒家圣贤理想,以及与之相联系 的儒教信条和伦理规范,予以尖刻讥刺和批判。 《齐东绝倒》(存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雌木兰替父从军》和《女状元辞凰得凤》都 是写女扮男装的故事,表现了对妇女的称赞。
《四声猿》在思想内容上,打破了封建传统 思想的束缚,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体制 音律上,有不少创新:一是写成最早的一部 杂剧合集。二是徐渭是大量写作短剧的第一 个作家,或一出,或二出,长短不一,从此 短剧大为盛行。三是在音乐上或用北曲,或 用南曲,不拘一格,首开以南曲写杂剧的先 例。
其内容表现出鲜明的贵族立场,散发着浓重的 宫廷气息,因而价值不大。不过,他在杂剧形 式上多有独创:如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 主唱、全用北曲等惯例,《牡丹园》一本五折 二楔子,旦、末、外均唱;《仗义疏财》有李 逵与燕青的对唱、齐唱;《神仙会》采用南北 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另外,朱有炖杂 剧语言质朴本色,深得后人称赏。王世贞认为 他“才情未至,而音调颇谐”(《曲藻》)。 沈德符说他“虽警拔稍逊古人,而调入弦索, 隐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万历野获 编》)。
二、 中期(1487——1572)作家作品均不多, 但在内容及体制上表现出新的变化。主要作家 作品有: 康海的《中山狼》、《王兰卿》,王 九思的《杜甫游春》、《中山狼院本》等。最 杰出的作品是徐渭的《四声猿》。
1、《杜甫游春》写诗人杜甫科场失意,穷愁 潦倒,对奸臣误国、朝政腐败极为不满,典衣 沽酒之后,竟不受翰林学士之命,情愿渡海隐 居而去。这分明是作者有感于现实黑暗,怀才 不遇,借老杜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剧 中唱词愤激慷慨,讽刺挖苦,痛快淋漓。但书 卷气较浓,有案头化倾向。
前期创作极为萧条。统治者极力宣扬《琵琶记》“有 关风化”的创作原则,于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 作品充斥剧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丘濬的《五伦 全备忠孝记》。
《五伦全备忠孝记》开篇就是“备他时世曲,寓我 圣贤言”,“若于伦理无关系,纵是新奇不足传”。 剧中虚构了一对异母兄弟五伦全、无伦备的一生遭 际,表现了他们处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 友五伦关系的模范行为,全剧充斥着儒家语录和伦 理说教,几乎把《论语》中的重要教义复述一遍, 令人不能卒读。被明人斥为“纯是措大书袋子语, 陈腐臭烂,令人呕秽。”(徐复祚《曲论》)
2、《中山狼》写心地慈善的东郭先生,冒险 搭救被人追杀不舍的中山狼,没想到这条狼忘 恩负义,事后竟要把东郭先生吃掉。 ,作者
通过中山狼的狰狞、狡狯的本性,抨击了人类 最卑鄙、可耻的恩将仇报的品格。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明代朝廷、官场复杂而尖锐的矛盾,也 反映了人心不古、尔虞我诈的社会风气。剧中 还特别讽刺了东郭先生的迂腐懦弱、执迷不悟。 主题集中,爱憎褒贬分明,富教育意义。艺术 上,结构紧凑,曲词、宾白既豪放又巧妙。
第三节 明代传奇
“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 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自从宋元南戏 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 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 戏剧的总称。在明代,它与明代杂剧的发展有 相似之处,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 个时期。
一、前期(嘉靖前)
三、后期(1572——1644)呈现出繁荣的形势。其表 现在:一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创作,写南杂剧的有徐 复祚(《一文钱》),陈与郊(《昭君出塞》等)。 写北杂剧的有孟称舜(《英雄成败》等)、王衡 (《郁轮袍》等),南北曲兼写的有叶宪祖(《易水 寒》、《四艳记》等)
二是出现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戏曲理论著作,如吕天成 的《曲品》(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 王骥德的《曲律》(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 宫调、音韵、作曲和唱曲方法,兼及剧本结构、情节、 宾白、科诨等方面的理论著作)。
徐渭水墨花卉图
徐渭水墨花卉图
徐渭的《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 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 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 “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 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清人顾公燮说: “盖猿丧子,啼四声而肠断。文长有感而发焉, 皆不得意于时之所为也。”道出了《四声猿》 的来历及其创作缘由。
ຫໍສະໝຸດ Baidu第十一讲 明代戏曲
第一节 明代杂剧
明代杂剧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 初期(1368——1487)紧承元剧余势,出 2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后即渐趋萧条。
《御制大明律》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 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 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 建国初还颁发榜文明令:“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 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 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敢有收藏的,全 家杀了!”(顾起元《客座赘语》)
明初杂剧作家主要有两部分人:一是由元入明者。有 王子一(《误入天台》)、刘东生(《娇红记》)等, 他们的剧本在内容及形式等方面成就都不高,非庸即 弱。
一部分是明初成长的作家。主要有两位作家,一是朱 权(《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 他潜心研究北曲,写成戏曲理论专著《太和正音谱》 对研究元明北曲和杂剧作家作品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资 料。一是朱有燉。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 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的长子,世称周宪王。朱有炖有 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乐府》,其创作数量仅次于 元代关汉卿。这31种杂剧中,包括喜庆剧10种,神仙 剧10种,节义剧9种,水浒剧2种。
《狂鼓史渔阳三弄》根据历史上“祢衡骂曹” 的故事写成。作者借祢衡之口,控诉现实黑暗, 表现自己 “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袁宏 道《徐文长传》),展示桀骜恣狂个性,宣泄 愤懑不平之气。
《玉禅师翠乡一梦》共二折,故事源于官佛斗 法。《玉禅师》既写了官府与佛门之间的勾心 斗角,相互报复;又写了佛徒生理欲望与佛门 清规戒律之间的尖锐冲突。
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 样。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 唱、轮唱。
第二节 徐渭及其《四声猿》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 后改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不得志, 后精神失常,多次自杀。晚年以卖画 为生。是著名的诗人、杂剧作家、书 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