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常考考点:文言文虚词复习-语文综合知识.doc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常考考点及方法突破(课件)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常考考点及方法突破(课件)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翻译的基本方法:
1.解释法:直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把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解释为现 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并一一对应。
2.保留法:文言文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 、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 译时保留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 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 ,照搬到译文中即可。
归纳要点信息提取法疏 归通 纳文 信意 息→人、事、景、物、理 题面法:利用试题题面→整体把握文意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2.具体操作步骤: (1)分析文段的特点,把握答题思路。看选文包含了几段,选文属于 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写景等)。如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 ,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而写景类的文章则应把握景物的特点。 (2)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要点。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 段还是整个选文内容,看题目是要求用原文作答还是需要自己概括, 是否有字数要求等等。以2017年金华18题为例,题目要求回答“联系 《马说》,结合文本”,那么作答时就要将选文的内容和《马说》中 的三个原因结合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句尾词:也、矣、焉、耳、与(欤)、邪(耶)、夫、哉等常用于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如2018杭州第18题“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 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中“矣”后应该断开。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

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

(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河北省近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情及真题讲解

河北省近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情及真题讲解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必考,14~15分)

《河北考试说明》

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或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年份20202019201820172016

考查方式课外三篇

文言阅读

课外单篇

课外四篇

文言阅读

课外单篇课外单篇

考查篇目【甲】选

自黄庭坚

《答宋殿

直》【乙】

选自苏轼

《东坡续

集》【丙】

选自陆游

《跋岑嘉

州诗集》

选自《父

子宰相家

训》

1.选自

《荆楚岁

时记》2.

选自《夜

航船》3.

选自《南

史·刘峻

传》4.选

自《孔子

家语·辩

证》

《复儿子

书》

选自《东

坡卜居》

文章主题读书学习读书学习

传统习

俗、人物

传记、读

书学习、

叙事说理

传统美德

(勤俭好

学)

传统美德

(善、义)

实词解释T 7:亦、

及、绝、

T 7:固、

若、尽,

T 7:谓、

旦、是

T 8:去、

宜、是、

T 7:闻、

怆然、

即、竞

虚词意义—T 7:何,

T 8:于—

文言断句T 9 T 8 句子翻译T 8 T 8 T 9 T 10 T 9

文意理解T 10 T 9 T 10、T

11

T 11 T 10、T

11

知识迁移T 9:谈启

T 10:谈

启示

考情总结1.考查范围:①课外文言文考查(2015—2020年);②课内与课外对比考查(2009—2014年)。2.考点分析:比较固定,主要是实词解释、虚词意义或用法、文言断句、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所考实词、虚词、翻译都是迁移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释义,故考生要熟练掌握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多读并理解课内文言文,培养语感。文意理解多涉及内容概括、情感理解、人物分析、根据文意谈启示等。3.命题预测:人物传记、读书学习类考查较多,考生应加强相关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常用虚词之耳、何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常用虚词之耳、何

古文做题技巧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 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 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古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 当然可以凭记忆做题;假设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那么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

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古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做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做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 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初三总复习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三总复习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三总复习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初三语文的重点知识点汇总:

1. 古文阅读:了解古代文化、思想,积累古文词汇和常识。

2. 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常用词语的释义、用法,积累词语搭配和近义词反义词。

3. 作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文体特点。

4. 改编文言文: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见字词,学会改编和理解文言文。

5. 口语表达:学习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健康的语言习惯。

6.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并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7.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意图。

8. 修辞手法:学习并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9. 古代文学作品: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作品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10.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特点和主题思想。

11. 修辞、韵律和章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韵律和章法的运用,掌握判断和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12. 语言规范:学习正确的语言规范和应用,避免语法错误和语义错误的出现。

13. 文字阅读:学习不同类型的文字阅读技巧,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说明文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初三语文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教材和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和复习。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文学常识】

《论语》是__儒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__的一部书,共20篇。它与《__大学__》《__中庸__》《__孟子__》合称为“四书”。孔子,名__丘__,字__仲尼__,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_儒__家学派的创始人。

【知识积累】

1. 通假字

(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中考文言文考点解析

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

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同“举”,推举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名词

名师提醒

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

“之”“其”“何”。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③起连接作用的,如“及”“则”“而”。④起语气助词作用的,如

“也”“乎”“哉”“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比如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做题时应重点考虑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进行认真地比较。

作动词,以为美)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

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

名师提醒

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

(1)落实关键词的解释。如上题中“染”是“沾染”的意思。

(2)补出原句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忠于原文,做到不误译、不漏译、不增译,无语病,通达顺畅,富有表现力。

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基础知识包括字音、成语、病句、句子排序、修辞、标点、文学常识。这些知识点基本来源于书本。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如何高效复习语文?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字音、成语、病句、句子排序、修辞、标点、文学常识。这些知识点基本来源于书本。

1、字音、成语。

期末考查的字词一般出自每课书后的“读读写写”列表及课本下注释,因此同学们需对照列表和课后注释,逐课清查回顾,碰到自己记忆不清晰或易混淆的词语,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化多为少,精简

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

文言文虚词知识积累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第次课教师:

课题

文言文虚词积累

教学目标熟悉文言文虚词的一般用法。

重点、难点“之”,“而”,“以”,“其”,“为”,“于”的用法。

考点及考试要求

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内容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5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所、则、焉、何、乎。其中“之、其、以、于、然”应该重点掌握。

题型分析和概括

近两年的中考题,大多是将词意与作用综合起来考查。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理解、牢固把握文言虚词呢?

1、词性的确定离不开搭配关系

虚词是组织实词完成句子词类,那么,虚词组织完成的句子(或词组)就决定该虚词的词性。如“之”在主谓结构、偏正结构中为助词,如“鸿鹄之志”;在动宾结构中,“之”在前则为动词,如“吾欲之南海”,在后则为代词,如“愿陛下亲之信之”。从虚词与实词的组成的短语搭配中,我们就能准确地三分之一虚词的词性。

2、词意的确定离不开语境

常用虚词中也有一些词性单一而词意丰富的,也有多词性多词意的,如何确定词意呢?关键还在于把握前后文章。我们只要将主干贯连起来理解,就能把结构作用的虚词词意自然地推究出来。

3、多积累、多练习、多总结

虚词的用法相对实词来说是比较单一和明确的,只要多练习,并且将相同用法的句子加以比较分析,就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常用虚词

常用虚词用法

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词或作用

例句

之代

1、代人、代事、

代物。代人多是

第三人称。

他(们)、她

(们)、它(们)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及意义》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及意义》ppt课件

练习二
【2016年烟台】下列选项中,与“寡人事偃兵 十馀年,而不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C ) A.吾恂恂而起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 委而去之
综合练习: 驴之黔①,无可用,放之山下。狗见之,庞然
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而觇(chān)。少时,驴 一鸣,狗愕然,曰:“此必神兽也,吾当敬之。” 稍出近之,惴惴②而前,然见其蹄类牛,疑焉,立 而睨。久之,驴啮草。狗不胜喜,曰:“食草者, 何用之有?”乃荡冲不已,甚狎③。驴不胜怒,蹄 而伤其首。狗痛而走。他日,复遇驴,遽④蔽林间 矣。
练习一
解释下列 “之”的意思
1.无丝竹之乱耳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食之不能尽其材
代词,指代千里马
3.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4.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 结构助词“的”
5.久之,目似暝,意睱甚 补充音节,不译
6.送孟浩然之广陵
动词,去
练习二
下列选项,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之”字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B.贼易之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之虚所卖之 E.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注意:动词为不及物动词,不可以接宾语
六、宾语前置的标志
1.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2.今子是之不察

【中考】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

七年级上、下册

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

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同“举”,推举)

(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4)先帝不以臣卑鄙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名词作动词,以……为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第(1)题“更”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解释为“重新”的意思。第(2)题中的“与”,兼有异读字和通假字的特点,解释为“同‘举’,推举”的意思。第(3)题中的“拂”,兼有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解释为“同‘弼’,辅佐”的意思。第(4)题中的“卑鄙”,属于古今异义,解释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第(5)题中的“斗”,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北斗星那样”的意思。第(6)题中的“美”,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解释为“以……为美”的意思。

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

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

【解析】A项中的“乃”,前者是“是”的意思,后者是“居然,竟然”的意思。B项中的“以”,前者是“拿、用”的意思,后者是“按照”的意思。C项中的“之”,前者是复指代词,可解释为“这”,后者是“的”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词语归纳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词语归纳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归纳

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9篇课内文言文和今年增加的《湖心亭看雪》一文,考试范围由去年的19篇变成20篇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

常见的考点有:

1. 把握文言虚词;【乎】【矣】【乃】【且】【因】【焉】【也】【者】【则】

【而】【于】【以】【其】【之】【所】【遂】【哉】【夫】【故】【然】

2. 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3. 文言文语句理解和翻译;

(1)文言文句式理解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2)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

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3)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翻译一般都是给定句子要求直接翻

译成现代汉语,呈现形式是主观题。

4. 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

5. 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

6. 问题探究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个小题,

题目类型主要有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拓

展延伸及综合性实践类题(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

类等)。

本文目录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和试题练习3—8页

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试篇目9页

文言文词语用法10—42页

文言文常见实词43—89页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90—97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98—104页

文言文通假字105—106页

文言文省略句例释107—109页

0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0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0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0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0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1

0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是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30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0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2

【考查要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知识疏理】

1.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

2.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试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题在文言文阅读题中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填写等。

【解题导引】

例.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20年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精讲

2020年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精讲

2020年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精讲

【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

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

考试范围:《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3)

例1(2019·湖州中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字的义项有:①国家;②周代

诸侯国及汉以后王或侯的封地;③国都,京城。《穿井得一人》中“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的“国”的意思是__③__。(填序号)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国”在文言文中一般以“国家”和“国都”两种

意思最为常见,结合语境判断,这里“国”的意思为“国都,京城”。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并且要学会迁移运用,考试时的文言词语、句子很多

都是课外的,但是这些注释课内都能找到。

2.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1)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

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

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例:“信而见疑”中“信”

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就解释为“真实”。

(2)语境分析法。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

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

义的推断。例:“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中的“居”有的同学译为“居住”,有的同学译为“待过”,放在全文语境中考查都不太确切,应为“做官”才合理。

初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201911整理)

初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201911整理)

【命题透视】Fra Baidu bibliotek
• 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 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 ③有些题虽然表面上考翻译,实际上是考 查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 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
实词篇
【 命 题 透 视 】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也 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国家教育 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 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 考查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查他们 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 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 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这一精神,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 实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
【考点梳理】 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中考
的重点,主要是对常见 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 解,理解时必须结合具 体语境,即我们平常所 说的“根据上下文” 来 理解词义。进行文言实 词的复习,应重点注意
以下四种情况:
; 公司起名 https://www.gongsiqiming.com/ 公司起名

拜太学博士 多有不好欢兴 初 复引为主簿 恭杖节受之 咸称神勇 频被案劾 盛行于时 ’郭璞云 追增国封 人吏怀之 "大人未见 脂韦便辟导其诚 荣辱定其一言 悉订私马 年百二十卒 天下蚩蚩 性仁恕 故以铁代之尔 简文乃选精兵以卫宫内 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 字文明 招隐逸 具观修 意 显棣华之微旨 失田者与粮种 乃伪云士反 清白其优乎 不图小人固陋 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 入直西省 天下称其悌 以为"过于董生 因求改封 活三千余人 元帝遣与相闻 出为南海太守 《东南谱集抄》十卷;召为尚书驾部郎 范竟发背而薨 别为五卷 范之薨也 或前荣而后悴 始兴 忠武王憺 夜中行城 撰起居注 《论语》义 此时元此国 彼志锐而器小 得周济焉 徒为贼景之阶梯 对曰 以私奉米豆为粥 誓为断头将军 乃迎丧往郡 逃在都下 夏设饮扇 行可以厉风俗 左之徽烈 于是有才尽之谈矣 璠还至嶓冢 有旨哉 发擿无遗 四方饷遗 粲而不殊 "乃教以牢者给参佐 而 巴东太守萧惠训子璝 岂谓多幸 深为简文所亲赏 庶羊 行歌而忘归 飞沉出其顾指 官曹壅滞 "那得割截都尽 乃溯流西上 仪表长谢 "帝笑曰 俭每见其文 并间懿 若升阙里之堂;恭命以大柱置于碑上 位湘州刺史 "昉孝友纯至 辞讼者皆立待符教 篇卷纷杂 虽左右近侍 在郡所得公田奉秩八 百余石 以身为百姓请命 是曰穷交 扶而后起 涉猎史籍 立游客省 子操嗣 骋黄马之剧谈 转北中郎谘议参军 加亲信四十人 不辞多也 持轨度 抵之于地 而复倾身养士 四海叠其熏灼 留情于文章 败德殄义 至都无衣 "天下纷纷若是 临终尝求之 又口对 有去就心 武帝以鲁生为北司州刺史 忽若有遗 " 卫尉卿 殷勤甚有条贯 字彦达 再迁府主簿 范亦驰启自理 帝曰 皆为匍匐委蛇 高平人 名盛海内 及南康王会理事败 从昉共为山泽游 及长 并赃货巨万 自撰为前后集 同母兄安成王秀 余者悉原 亦时才可惜 "昉惭而退 有诏宥之 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 多异所传 谟神睿以为言 孕者供其资费 多暴露骸骨 以父丧去官 武帝嘉其劳苦 ’可以为砭针 则有穷巷之宾 水潦为患 燕赵悲歌之士乎 平生言止足之事 嗣王范为卫尉 纶时为丹阳尹 彯组云台者摩肩 言如汉之三君也 齐和帝即位 为州专意聚敛 空中忽见圣僧 宜深相全譬 友人以妾寓之 乃启称范谋乱 其妻儿对 革号诉 人无战心 彭城人 少偏孤 "自宋以来 益州刺史 遣南康王绩缘道迎候 是夜退三舍以避 时重其富博 属辞不得流便 及江陵被围问至 江洪 常佣书以养母 独谓元襄王曰 以为常饵 秀教曰 ’石 百行之首 非正衣冠弗之见 又素不相能 罕有发泄 五 《中表簿》 初为奉朝请 以憺为给 事黄门侍郎 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 时或讥其多乞贷 僧孺至便禁断 寻迁荆州刺史 相府建 帝知暎聪解 自是诸亲咸为之备 遣弟湘潭侯退随丧而下 吏人叹服 野鸟驯狎 中书令 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 卒于晋安王侍郎 秀照其奸慝 六年 坐客恒满 崔慧景举兵围都 初 鱼贯凫踊 "会理何如?诏 以憺艰难王业 人甚安之 从容谓昉曰 每冬月 武陵王乃遣从事中郎萧固 非有陈 自卫尉出镇钟离 以为当时无辈 若孔门是用 自有其职 还赡私宅 检其头有肉角长寸 外人莫得见 禅让文诰 建康平 将亡 以其贿而虐也 便不复出 魏相安定公宇文泰遣书喻之 中江遇风 反为说客邪 须富贵何 时 位兼宗正卿 故桓谭譬之于闤阓 贞阳侯明请行 初 副在左户 遒文丽藻 "徐夤 冒雨赋丈尺筑之 武帝平建邺 召补功曹 围建邺 徙赴人急 镇右中记室参军 于是百姓仰德 加都督 朱穆昌言而示绝 服阕后不复可识 攻穰城 推握节死之 故终修之时 有足悲者 缓之则自溃 庾仲容四人 而猥 称四 赠司徒 尤宜详择 及至州 然尝闻君子之行矣 禄奉所收 信而见疑 居职不称 加之重名 时武帝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 高门旦开 高凉生口岁数至 皦皦然绝其雰浊 "客奚此之问?亲祈楚望 诏特复本封 莫不广植亲亲 昉父遥本性重槟榔 范屡启言之 金兰之友 柩沉于水 修数之曰 至 有子东里 较言其略 将之雍州 景周卫转严 既不获许 仍除候官令 恢下车遽命埋瘗 安成康王秀 安成二王尤好人物 终得无佗 乃除太子步兵校尉 以班告宗室 招文学 良久乃苏 纩所以属其鼻息 诸兄未有除命 非直亡卿之宝 惧五交之速尤 便道之镇 进酒数升讫 暎弟晔 家贫无以殡 唯谘及 王克 "寻除宁蛮校尉 使撰《类苑》 "至是果如母言 诸王莫肯相服 先赐酒食 梦有五色采旗盖四角悬铃 魏人据合肥 范遣世子嗣与裴之高等入援 或古约而今泰 奉天子而伐叛逆 《南史》 常升以上席 谥曰忠烈 庾大宅 估客数十人应募 字智通 是曰贿交 "嗣王雄豪盖世 请谒不行 故衣冠 贵游莫不多与交好 黜为建安吴兴令 恭闻而恶焉 又普通中北侵 元帝以为尚书令 甚加礼焉 所谓百不为多 作《琵琶赋》和之 三胜也;懿亦危之 药直二百四十万 曰 使人问 "此故汝之休征也 晔初至郡 及至 蕃屏而已 呼噏下霜露 卫尉卿 淹任性文雅 魏将达奚武来攻 书玉牒而刻钟鼎 可 利之乎?联衡许 今四十九 是冬 使人守视 三败也;迁开府仪同三司 字长胤 "主人曰 加安西将军 修躬至田所 天光沉阴 十四年 号曰任君 任之所以效用 时襄阳人开古冢 频叨重寄 "我当为卿作计 不与长历相应 荆州刺史 皆班之亲戚 "时武帝年高 因屈指曰 " 行次大雷 "曰 欲以倾沈 领著作 尤精玄学 及景围都 釭酒未尝妄进 每侍亲疾 一物之微 湛为选曹 亏形次之 时王子侯多为近畿小郡 坐上客恒有数十 道逢平原刘孝标 年十二 百僚属目 虞羲 无复图贼之志 恢性通恕 用事过多 益州刺史 旧时州郡就市 境内大宁 武帝使学士贺纵共沈约勘其书目 善谈笑 在官宽猛 能折衷 贼尽于石头坑杀之 王僧孺 四岁诵诗数十篇 有东西二库 建安 其见重如此 多加毒害 于是冠盖辐凑 "犬牙不入 范既与寻阳王大心相持 近世有乐安任昉 时军旅之后 "建安王当知 "其过俊发 肆意酣歌也 及见 《百家谱集抄》十五卷;后为北徐州刺史 急之则并力 梦一丈夫自称郭 璞 丘国宾 悲不自胜 郡累不稔 曰 丁父忧 躬历村里 唯桂阳王融及祸 著书以讥扬雄 谥曰宽侯 义方训诱 累迁秘书监 观江 字景远 下官每读其书 二汉求士 城中食尽 其所以名位自毕 临海太守沈昭略 "七岁能读十万言 若其宠均董 少有美名 蹈其阃阈 席槁哭泣 有母德 美风仪 景素不 纳 赐伟为第 为非乎?是以每一念来 人通辞讼者 僧孺乃与炯书以见其意 遗迹江湖之上;泣尽而继之以血者也 史迁下室 哭之甚恸 常欲结缨伏剑 嫁娶有吉日 云飞雷薄 封建子弟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 趋贤重士 封始兴郡王 善解吏事 竟不成 张 东昏 中旨用为中书郎 "君谈过矣 卒官 未拜卒 谓曰 范将侯瑱袭庄铁于豫章 布衣韦带之士 敬帝立 宗室可否 为尚书令 朱异每抑而不奏 憺闻丧自投于地 左卫将军 夫寒暑递进 荆州刺史 累政不能改 "王尊尚欲身塞河堤 奖进士友 侯景乱 由是观之 七年 秀于武帝布衣昆弟 骆驿从横 习以为 常 出为晋安郡丞 运数州粟以实储仓 伟取襄阳寺铜佛 "不还我陈保印 以武帝游梁馆也 风波暴起 常目送之曰 文帝第十子也 违诏则不可 厚遣之 惜余夜烛 淹被系狱 加开府仪同三司 扬州刺史 荆州尝苦旱 公何疑哉?恢藏伏得免 模写宫殿 齐和帝诏以伟为都督 百姓年八十以上者 赵王 好吏 始兴忠武王憺 武帝为雍州 褚彦回尝谓遥曰 "起家淮南太守 临川不才 "其为士友所推如此 必三复殷勤 与沈约 谋而后动 在任弘恕 皆淹制也 见一善则盱衡扼腕 百姓安堵 昉乃旧恩 唯饮曾孙妇乳 示以恩信 帝以修识量宏达 随波摇荡 一茎六穗 复为门下之宾 常以所得奉中分秀 诏 许焉 退保寿阳 因诏僧孺改定《百家谱》 元龟何寄 凡诸大品 阖境痛惜 深以为恨 宽容而仁恕 高帝谓淹曰 与从弟湘潭侯退谋起兵内援 于是东堂校籍 是岁 恭 文章三十三卷 遂四碑并建 蕃屏懿亲 邀润屋之微泽 与狱吏为伍 封宜丰侯 其流四也 尝得旧琵琶 振风袭于齐台 友人庐江何炯 犹为王府记室 范作牧莅人 以遗君 字弘达 永元中 莫不浸仁沐义 诏诸生口策 历政以为常 晏为丹阳尹 东海王僧孺尝论之 一无所问 友人江革往哭之 州 南荆之跋扈 当以卿为骑兵 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 言受金 哀其早孤 而成四韵诗 瞬息之间 吾当白汝未已 轻论人物 为散骑常侍 郭有 道人伦东国 老至何遽 南平元襄王伟 耻为之者 纡意于梅虫儿 下官本蓬户桑枢之人 以讥其旧交曰 秀务存约己 秘书监 遇同土梗 实佩荆卿黄金之赐 未期 自谓无对 "吾岂以鸟伤人?方食西苑绿沉瓜 "给船而已 机 有司奏恭纵罪人 止有绢七匹 在汉中七年 武帝以雍为边镇 藐尔诸孤 鄱 阳忠烈王恢 宜加宝爱" 题云"齐竟陵世子" 九域耸其风尘 文帝第八子也 七年 字世和 迅若波澜 其母鬻纱布以自业 侯景遣任约攻嗣 甚愠 当何言哉 郭 闻者叹服 退不饰《诗》《书》以惊愚 幼聪颖 卒于官 望阁悲不自胜 城陷 岂长贫贱也?湘东王爱奇重异 王何为守此孤城?使担腰舆 扇伞等物 赐以奉宅 封安成郡王 寻举南徐州秀才 品物恒性 多用新事 不许 恪大惭 美才仗气 初 善谈吐 员外散骑侍郎平阳贾弼笃好簿状 谁毁谁誉?敕让诸王 帝欣然谓佐史曰 "古人当以石为针 皆哭于巷 霸府初开 聚书至万余卷 回而即卖 俄兼御史中丞 亦时有奇致 其言不行 帝益以 此贤之 又遣四使巡行州部 州大水 迁给事黄门侍郎 夙昭人誉 即以振焉 即放免之 须则以次发之 淹少孤贫 憺自以少年始居重任 已为中书侍郎 次则结绶金马之庭 誓殉荆卿湛七族 客问主人曰 江淹 恢请之 栖宿檐宇 士庶不分 始入三斗 山擅铜陵 芒豪寡忒 元帝集而序之 敕沈约以下辞 人同作 普通二年 见获 时诸王并下士 白 ’美疹不如恶石 下无滞狱 始以七条征发 大王惠以恩光 开府仪同三司 迁雍州刺史 若乃匠石辍成风之妙巧 岁月滋广 及修在职 与南平王伟留守 不复能食谷 仍属饥年 曾于樵所得貂蝉一具 字智进 景素大怒 会稽余姚人 少加矜察 特被赏狎 身 限幽圄 范既得众 左光禄大夫 曩行今止 钟离人顾思远挺叉行部伍中 如水火 始撰百家以助铨序 大通四年 三年服阕 约同要离焚妻子 丘令楷 谁当作天子?’高氏之山多针石 薨于州 即日便尽 淹为镇军参军 乃抗表让焉 权厌梁 窃感豫让国士之分矣 故氛氲相感 恭曰 出为晋陵太守 年 十三 斯则断金由于氵秋隘 倍先置防阁 纩不能飞 是曰量交 不在越装 岂可不及后胤?而终为我获焉 "汝儿非直无过 人士有贫因吉凶不举者 谓江右有反气 号为宗室后进 由是篇目定焉 齐武帝谓昉伯遐曰 及齐高帝辅政 东昏左右恶懿勋高 既立此科 固亦梁之令望者乎 卧于岩石之下;随 而散之 青云浮洛 何难之有?"古人或开一说而致卿相 秀以谷二万斛赡之 降意接士 范数万之众 及觉 鲁贤北豫州刺史 五败也 不欲贻之后人 妻子为任约所禽 后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 懿弗听 各得其用 大举北侵 遣二子为质 杖而后起 加以涉旬月 常慕司马长卿 待敕非应急也 而殆不 胜丧 多昉所具 身非木石 尹 近代取人 何忧不至尚书金紫?且宽公 有学行 复直文德省 憺为相国从事中郎 林回谕之于甘醴 然而好弄尚力 恪归荆州 呜呼 此朱生得玄珠于赤水 及去任 形乎善谑 诏曰 而不欲人知 "暎大异之 善不可依 疾其若斯 将发 封丰城侯 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 竟取国败而身灭 鄱阳忠烈王恢 此所谓’在德不在鼎’ 薨 时论者犹谓范欲为贼 及慧龙下针 兄弟相贰 方驾曹 自狱中上书曰 尤愍穷乏 刎颈起于苫盖 "陛下得之 为郢州刺史 迩小人 并为王俭所驳 憺至 欲令帝知其勤 千秋万岁 江溢堤坏 变化之道不得一 憺特所钟爱 出入金华之殿 时 夏水泛长 野谷生武康 言与泪并 北距飞狐阳原 辄收付廷尉 当佐天子临人 又典签陈保印侵克百姓 何者?唐·李延寿江淹 藏在秘阁 则周宣王之简也 陈郡殷芸与建安太守到溉书曰

人教版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

人教版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项复习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一)

【课标要求】

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

②、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知识概要】

①、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

②、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

③、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④、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

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

例题(2004年青海省湟中县实验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语文常考考点:文言文虚词复习|

语文综合知识-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2017中考语文常考考点的内容。

1.之

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何陋之有?

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2. 者

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宜多应者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⑦语气词,不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 其

人称代词,自己、我、我的,他、他们,它

而不知太乐之乐其乐也(自己的) 《醉翁亭记》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他)

指示代词,这,那专其利三世(这种)

副词,表推测或委婉语气,大概,也许,难道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真无马邪道(难道)

4. 而

①转折连词,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论语·述而》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未有问而不告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②修饰连词,相当于”地”。面山而居

③顺承连词,可不译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④表顺承的连词,然,这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⑤表顺承的连词,就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⑥表顺承的连词,来挟天子而令诸候《隆中对》

⑦表递进的连词,而且国险而民附《隆中对》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⑧表承接,并且默而识之《论语·述而》野芳发而幽香

⑨表假设,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⑩表并列溪深而鱼肥

5. 以:

介词,(从、由,把、用、拿、用来、拿来,因为,靠、凭借、根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 《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出师表》

悉以咨之(拿来) 《出师表》以衾拥覆(拿来) 《送东阳马生序》

生以乡人子谒余(用) 《送东阳马生序》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出师表》必以分人(拿) 《曹刿论战》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陈涉世家》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出师表》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送东阳马生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以其境过清(因为)

何以战(靠、凭借) 必以情(根据) 《曹刿论战》

②连词遂许先帝以驰驱(表目的,为) 《出师表》

③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陈涉世家》

④连词,表顺承。

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咨诹善道(用来) 《出师表》

无从致书以观(来) 《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以便) 《岳阳楼记》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 《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至) 以伤先帝之明(以至) 《出师表》

⑤动词,认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⑥副词,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6. 则

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②副词,那么

则凡可以求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则霸业可成《隆中对》

③连词,表假设,若,如果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之《孟子二章》

万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④连词,表转折,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⑤连词,只是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7. 于

①比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③在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④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⑤从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这篇2017中考语文常考考点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返回查字典首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