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5d14a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3.png)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指以黄金为主要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体系。
该体系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初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而逐渐衰落。
本文将从金本位制度的起源、影响和衰落等方面进行探讨。
金本位制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这一制
度基于金本位,规定每种货币都可在中央银行兑换成等值的黄金。
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货币稳定,国际间贸易流动顺畅,同时金的稀缺性保证了货币供应的稳定性,避免了通胀的风险。
此外,金本位制度的确立也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为国际贸易带来便利。
金本位制度对于国际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这一体系下,黄金成为通用的储备资产,各国可以根据黄金进行支付和结算。
这使得货币的价值紧密关联于黄金,从而保持了国际汇率的稳定。
此外,金本位制度对于国际贸易也有积极影响,它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然而,金本位制度在20世纪初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逐
渐衰落。
战争导致各国的金本位储备大量减少,货币供应不足,通胀风险增加。
此外,战争期间,各国为了满足战争需求,不得不放弃黄金的固定汇兑率,将货币持续贬值。
此外,二战后,世界各国都急需重建经济,需要更灵活的货币政策来适应经济发展。
因此,国际金本位制度逐渐被取代,货币政策也变得更加弹性。
综上所述,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种基于黄金的国际货币体系,它确立了黄金作为货币储备和支付手段的地位,并带来了货币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它在20世纪初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逐渐衰落,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金本位储备的流失和货币供应不足。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圣
![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圣](https://img.taocdn.com/s3/m/36abbb6a05087632311212c5.png)
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14.1复习笔记一、国际金本位制1.国际金本位制简介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除金币外,常常还存在着可兑换为黄金的银行券及少量其他金属辅币,但只有金币才能完全执行货币的全部职能。
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可自由输出入;金币可自由兑换;金币可自由铸造或熔化。
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
2.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1)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表现形式国际金本位制下,外部均衡目标就具体体现为维持汇率稳定,因为只有将本国货币汇率维持在金平价水平上,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部均衡问题尚不突出。
(2)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机制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目标可以在政府不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条件下。
通过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实现,即“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
①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对经济的自发调整,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下的。
这些前提主要包括:第一,政府严格按金本位制的要求实施货币政策,保持黄金的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当国际收支因素带来黄金储备变动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时,不得采取冲销措施。
第二,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
第三,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
②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调节过程过程可用图14-1表示。
③实现机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自发性。
这种调整机制完全依靠经济的自发力量实现,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第二,对称性。
自动调节机制是在国际收支盈余国与赤字国同时发挥效力的,两国都承担调节责任。
因此这种调节机制比较公平合理,使国际收支调节能够尽快地完成。
第三,稳定性。
汇率始终在黄金输送点之间变动,这就使内外均衡的实现始终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避免了汇率的剧烈变动等现象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
④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局限性:第一,它要求各国政府遵守特定的“游戏规则”。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e1a1c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c.png)
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简介:金本位制的理论基础是格雷欣(Gresham)提出的“一价定律”,即一种特定的货币在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上是等价的。
英国学者戈逊也于1861年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国际借贷说: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汇率变动的原因归结为国际借贷关系中债权与债务的变动。
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当时是最大的工业强国,也是国际资本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国,伦敦又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业务已十分繁荣,各国同英国的经济往来以及它们之间的大部分商业关系都需要通过英国筹措资金,主观上讲,实行金本位制无疑能降低其交易成本和汇兑风险。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作用:货币制度基础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
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
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
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
国际金本位制名词解释
![国际金本位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00798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d.png)
国际金本位制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货币体系,其基础是将货币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
在该制度下,黄金被视为国际交易和货币储备的依据,国家的货币价值以黄金为基准进行估值和兑换。
国际金本位制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当时成为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基石。
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货币稳定和国际贸易的平衡。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的货币价值受限,国际支付以及经济活动受到黄金供应和需求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经济的变化,金本位制逐渐失去了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由于黄金供应的限制以及市场波动,金本位制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大多数国家所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货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尽管金本位制不再是国际经济体系的主流,但它在国际金融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国际经济合作和货币管理提供了范例,其理念和原则仍然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金本位制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这一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体系的演变以及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国际金本位制的相关内容:1) 引言部分:首先,我们会对国际金本位制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为读者阐明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国际金本位制的定义以及其历史发展。
在定义部分,我们会对国际金本位制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涵义和核心原则。
在历史发展部分,我们将回顾国际金本位制的起源、演变和重要事件,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其发展脉络。
3) 结论部分:最后,我们将总结国际金本位制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将详细介绍国际金本位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作用和地位,并对其对全球金融秩序的影响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国际金本位制的优点和缺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其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机制。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f9e17c3cb0717fd5360cdcb8.png)
21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
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 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20
四、对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评价
保持汇率稳定
促进国际贸易,资本 流动,经济发展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国际间流通的货币量受到黄 金的限制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存在缺 陷,国际收支逆差因金币的大 量外流,对国内经济影响巨大, 如生产停滞和工人失业。
13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币本位 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 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 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 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
14
(二)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又称“生金/金条本位制” 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 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 纸币来流通,而银行券/纸币又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按一定 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成金块
6
一、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建立
1816年,英国制定《金本位制法 案》。 1880年,欧美等主要国家实行金本 位制。 19C中叶至1914年,金本位制的黄 金时代。
7
二、 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内容
◦ 金币本位制 ◦ 金块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体系
8
(一)金币本位制
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 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 1880年至1914年间。
11
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最早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 制”,其具体内容是: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逆差时,黄 金流出,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下降; 于是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国际收支得以改善;反之, 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顺差时,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给 量增加,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上升;于是会抑制出口、刺 激进口,国际收支顺差得以减轻。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39e9d510f7ec4afe04a1df8f.png)
1874 1874 1875 1879 1892 1895 1897 1898
国际金本位的特点
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 币制度的基础
2
英镑在事实上代替了黄金执行 国际货币的职能
3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铸币平价
决定
4 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的机制
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 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
1
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 以兑换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 2 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
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 3 的黄金准备
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国际金本位存在的3个条件
01
是各国的货币是以黄 金表示其价值
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
1 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 ,Customs)
形式建立起来的。如国际金本位制度。
2 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如在IMF
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3 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
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 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制度
虽然是建立在国内法的基础上的,但在货币 3 比价、货币的兑换、对外支付、国际结算原
则和黄金的转移的规定方面是一致的
主要国家实行金本位制的时间(年)
英国 1816 德国 1871 瑞典 1873 挪威 1873 丹麦 1873 比利时 1874 法国 1874 瑞士 1874
意大利 希腊 荷兰 美国 奥地利 智利 日本 俄国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的发展历程
![金本位制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2bc780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8.png)
金本位制的发展历程
金本位制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金本位制:古代金本位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
在这个阶段,金被普遍认可为货币的基础,各个国家的货币价值直接由金的含量决定。
2. 现代金本位制:现代金本位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阶段,国家开始使用金作为标准进行货币发行,并且将每单位货币与相应的金量挂钩。
这种制度的代表是英国的金本位制,以及后来的国际金本位制。
3.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这个制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黄金被广泛认可为国际支付手段,并且各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自由地和黄金兑换。
4. 金汇兑本位制: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的战争和危机,国际金本位制逐渐瓦解。
20世纪30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即允许国内货币的价值根据国内经济情况浮动,但仍然在一定范围内与黄金挂钩。
5. 废除金本位制: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美国经济的困境,美国宣布废除国内的金本位制,并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取消。
随后,其他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制,转向浮动汇率制度。
至此,金本位制基本上被废除。
第八章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第八章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82a5a76ca98271fe910ef9b1.png)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 特点: 特点: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货币汇率由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2. 货币汇率由各国货币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3.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 作用: 作用: 保持汇率稳定。 1. 保持汇率稳定。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2.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3. 促进国际资本流动。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4.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三、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和金本位制度的比 赛规则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前提条件)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前提条件)
1.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交换比例以此为条件。 1.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交换比例以此为条件。 各国应以黄金表示其价值 黄金与金币应自由流出入,不受任何限制。 2. 黄金与金币应自由流出入,不受任何限制。 3. 在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下,各国应按官价买卖。 在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下,各国应按官价买卖。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
• 金本位制 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以一定量的黄金来表示的 货币制度。英国于1816 1816年 金本位制度法案>实行。 货币制度。英国于1816年<金本位制度法案>实行。1880 年国际金本位制开始。 年国际金本位制开始。 • 类型 • 金币本位制 法定货币含金量;金币自由铸造;具有无限 法定货币含金量;金币自由铸造; 法偿货币;储备使用黄金,自由输出入。 法偿货币;储备使用黄金,自由输出入。 • 金块本位制 法定货币含金量;黄金可自由买卖和储藏; 法定货币含金量;黄金可自由买卖和储藏; 大量使用纸币流通。 金币停止铸造流通 ;大量使用纸币流通。 • 金汇兑本位制 通过他国货币使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通过他国货币使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本位货币间接与黄金挂钩。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60a67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1.png)
国际金本位制度介绍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种货币制度,它将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确保金钱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相对稳定。
这种制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在经济大国之间。
历史背景国际金本位制度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当时英国的货币制度以黄金为基础。
在整个19世纪中期,国际金本位制度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认和实行。
在此之前,货币的价值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波动,这给国际贸易和金融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出现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货币环境。
基本原理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货币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相联系。
按照国际金本位制度,每个国家的货币的供应量应该与其持有的黄金储备相匹配,国家可以将其持有的黄金以固定的兑换率与其他国家的货币进行兑换。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货币的价值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发生。
运作方式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运作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各国的央行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确保货币的价值稳定。
其次,各国的货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
这样,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时,其他国家可以用黄金来换取该国货币,从而稳定货币的价值。
优点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货币的价值:国际金本位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问题,确保货币的稳定价值。
2.刺激国际贸易:国际金本位制度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一个公平和稳定的环境,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国际金本位制度要求各国央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这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缺点国际金本位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1.金本位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受限:由于各国必须以黄金作为兑换的基础,金本位制度会限制各国扩大货币供应的能力。
2.金本位制度无法适应经济变化:金本位制度需要各国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这在经济下行时可能会加大经济萧条程度。
3.黄金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各国需要的黄金储备量将不断增加,这可能导致黄金供应紧张。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da90f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e.png)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国际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以下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的主要阶段:1. 金银复本位制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法定货币流通。
然而,由于金银的开采和生产不平衡,导致金银之间的兑换率经常波动。
这给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 国际金本位制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兑换率波动的问题,各国开始采用国际金本位制。
在该制度下,黄金作为国际货币,充当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媒介。
各国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保持固定汇率。
3. 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二战的结束,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而英镑和法郎等传统强国的地位逐渐下降。
在此背景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国达成了一项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基础,实行美元-黄金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一制度为国际货币关系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 信用货币制度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开始采用信用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不再与黄金挂钩,而是基于政府的信用。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这种制度为国际货币关系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波动性。
总之,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金银复本位制到国际金本位制,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信用货币制度,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点。
这些制度的演变反映了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也为国际货币关系提供了不同的基础和框架。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708623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0.png)
国际金本位制度什么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是指国际货币体系中,以金为基础货币,其他货币按照固定的汇率与金相联系的制度。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货币体系一直以金本位制度为基础,被认为是稳定的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历史金本位制度的起源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大部分发达经济体都采用了金本位制度,这一制度基于黄金的稳定价值,被认为是经济稳定的基石。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人民币贬值和跨境资本流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货币体系中诞生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协议规定美元兑换黄金的定价,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也由此固定下来。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美元大幅贬值,黄金市场也遭遇重创,导致了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优缺点优点国际金本位制度能够保持货币的稳定,同时也能减少通货膨胀等风险。
货币发行受限制以及金汇率的稳定性,使得市场更加可预见并有序。
缺点国际金本位制度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由于单一货币制度规范,货币供应受到限制,常常导致经济活动的下降,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状况。
同样,随着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固定,市场无法调整汇率以适应经济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全球经济不稳定以及其他问题的出现。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影响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已经崩溃,但这种制度仍然会对现代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本位制度的操作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效用和实行,以及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参与程度,早已打下了今天的基础。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也意味着货币的多样化,成为现代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之一。
结论国际金本位制度在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其不足之处。
现代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趋向于多元化,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支持。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786532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7.png)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货币制度,其中金被用作衡量和支撑货币价值的基准。
它的实施方式是将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金相连,确保货币可与实际有价值的黄金进行兑换。
国际金本位制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被认为是一种稳定和可靠的货币体系。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本位制的原理、历史和影响。
国际金本位制的原理是基于金的稳定性和广泛接受性。
金作为珍贵金属和通货储备,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国际金本位制通过将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联系起来,确保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兑换价值。
此制度的核心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应当由实际有价值的资产来支撑,而金作为通用的储备资产,能够提供这种支撑。
国际金本位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于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商定并建立,在其初期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接受和采用。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美元与黄金的汇率被固定在35美元/盎司的水平上,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也得到了约束。
这一制度有效地限制了货币贬值的风险,并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环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金本位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金的供应和需求不稳定。
金是一种有限资源,其供应受到地球上金矿储备的限制。
此外,黄金市场的需求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周期、地缘政治局势和市场信心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金的价值波动,进而影响货币的稳定性。
另一个问题是国际金本位制对国家货币政策的限制。
按照国际金本位制的规定,货币供应必须与金的供给相匹配。
这就要求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黄金储备的情况,以确保货币体系的稳定。
然而,这种限制可能会阻碍国家对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
尽管国际金本位制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国际金本位制为全球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环境。
各国可以使用外汇市场上的固定汇率进行交易,从而降低货币交换风险,促进贸易的发展。
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c58b5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1.png)
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中叶全球主要国家采取的一种货币制度,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确保货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在这种制度下,各国的货币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成正比,即可用黄金兑换货币。
金本位制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当时国际贸易的发展引发了对货币稳定性的关注。
由于货币供应的不稳定和经济周期的影响,货币的价值经常发生波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国家开始采取金本位制度,将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使其稳定。
金本位制度的优势首先体现在货币的稳定性方面。
由于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所以货币的价值相对稳定,不会受到通货膨胀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样可以保证货币的购买力,稳定物价,并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金本位制度还增加了货币的可信度,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更高,从而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经济的稳定性。
其次,金本位制度还带来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各个国家采用金本位制度后,黄金成为国际支付的媒介,不同国家的货币可以相互兑换。
这样可以加强国际贸易的联系,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黄金的稳定性也能增加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止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
然而,金本位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黄金的供给是有限的,与国家货币的需求不完全匹配。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货币供给可能不足,出现货币紧缩和经济衰退。
其次,金本位制度要求各国保留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这对国家的金融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如果国家的黄金储备不足,可能会面临外汇储备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金本位制度在20世纪中叶逐渐被放弃,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金本位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的需求。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将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标志着金本位制度的终结。
总的来说,金本位制度在经济稳定性和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金本位制度逐渐被放弃。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各国普遍采用的是浮动汇率制度,通过市场供求来决定货币的价值。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7a71dd0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9.png)
实行历史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 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 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 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 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 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 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 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 计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 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 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 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 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 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 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PPT模板
![国际金本位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51155b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9.png)
第4 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金本位制的主要储备 资产是黄金,但是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黄金的产量 逐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 渐渐成为重要的储备资产,以英国的英镑最为突出。 各国的货币汇率由两国货币的含金量比例来确定。各 国政府都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确定本国铸币的货币 单位及含金量。 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当一国的国际收支持 续发生逆差,就会造成黄金净输出,结果是国内黄金存量 下降,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本国实际汇率下跌, 从而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促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国际金本 位制的
形式
金币本 位制
第5 页
— 5—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形式
金币本位制是国际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其基本特点是:金 币的形状、质量与成色由国家法令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 熔化;金币可以自由兑换,不受对象和数量限制;黄金可以自由 输出输入。
金块本位制,这种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 金币仍作为本 位货币,但市场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币;② 各国将金块作为储备; ③ 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④ 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
国际金融
— 第1 —1 页
过渡—页第2
2页
—
TRANSITION PAGE
国际金本位制
• 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 •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式 •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https://img.taocdn.com/s3/m/39e9d510f7ec4afe04a1df8f.png)
国际货币制度建立的方式
1 以惯例或习俗(Conventions ,Customs)
形式建立起来的。如国际金本位制度。
2 通过全球性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如在IMF
协定下安排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3 通过部分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Co-
operation of Policy)方式建立起来的, 如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的阶段划分
1 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国际金本位制度
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金块本位和金汇兑 本位制度
3 1944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4 1976 ~目前:牙买加体系
二、 国际金本位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
1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逐渐建立起来 的,大约从1816年-1914年
国际金本位是建立在各个国家的国内法 2 的基础上,因而是一种松散的国际货币
1874 1874 1875 1879 1892 1895 1897 1898
国际金本位的特点
1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 币制度的基础
2
英镑在事实上代替了黄金执行 国际货币的职能
3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铸币平价
决定
4 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的机制
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 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 际金本位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自动调节 的作用,各国必须遵守三项原则:
1
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 以兑换黄金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 2 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
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 3 的黄金准备
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什么是国际金本位制度
![什么是国际金本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db1f03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9.png)
什么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是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开端。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是以一定量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
所谓本位货币(Standard Money),是指作为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的货币。
按照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国际金本位制度可分为两个阶段:金币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① 金币本位制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典型的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
这个国际货币体系大约形成于1880年延续至1913年,它是在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金币本位货币制度之后自发地形成的,其形成基础是英国、美国、德国、荷兰、一些北欧国家和拉丁货币联盟(由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瑞士组成)等实行的国内金币本位制。
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英国政府在1816年颁布了铸币条例,发行金币,规定1盎司黄金为3镑17先令10.5便士,银币则处于辅币地位。
1819年又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在1821年能兑换金条,在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对金币熔化及金条输出的限制。
从此英国实行了真正的金币本位制。
到19世纪后期,金币本位制已经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它已具有国际性。
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这种国际金本位制度持续了3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告解体。
在金本位制度的全盛时期,黄金是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英镑则是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黄金与英镑同时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
英镑之所以与黄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由于当时英国强大的经济力量,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也是国际经济与金融活动的重心,于是形成一种以黄金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也有人称之为英镑汇兑本位制(Sterling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② 金币本位制的内容和特点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a.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b.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c. 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d.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
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
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
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
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
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二、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的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
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
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
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
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
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
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
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罗斯福命令居民和私人银行的黄金全部交售给联邦储备银行,禁止黄金出口。
为防止投机,禁止银行进行外汇交易。
紧接着又规定禁止以黄金偿还债务,这就使美国在实质上放弃了金本位制。
取消金本位,使美国经济获得了明显的好处,它隔断了国外经济因素的制约,美国政府得以根据自己的国情自由行动使用金本位制的国家都要把本国货币单位对应一个固定的黄金量,央行要有黄金储备来兑
换纸币。
而这些国家之间的汇率也等于是互相固定的。
金本位制从1870开始被采用,一直都很成功。
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各国政府意识到他们需要更灵活的融资能力来应付战争的需要。
1918年战争结束,各国致力于重建金本位制,希望通过它来恢复昔日国际贸易的繁荣。
但数年间,大家发现金本位制越来越多问题。
首先,由于战争的消耗与超高通胀,各国政府在对战时欠下的国债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是的黄金的供应异常紧张。
第二,战前英格兰银行在欧洲各国央行的配合下,在国际金本位系统中享有领导地位,能够促进黄金流通、平衡各地需求。
但战后英国国库空虚,英格兰银行本身的黄金储备就严重不足,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
第三,战前所有人坚信央行的兑现能力,不管什么情况央行都能调配足够的黄金来应付兑现要求。
战后投机者们认识到央行的兑现能力不足,以攻击某国货币而获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金本位制下,为了维持固定的兑换率,所有国家都被迫采取相似的货币政策。
例如,在有限的黄金储备下,一个国家的央行加息,另一个国家的央行将被迫加息以维持固定汇率。
所以,当29年联储局加息以对抗股市的投机行为时,很多其他国家被迫跟随,否则基于资金逐利的原理,不跟随的国家会迅速流失黄金储备。
当多国同步加息时,国际贸易受到抑制,最终削弱各国经济表现。
战后当越多国家恢复到金本位制,银根就越不足。
而其他各国则必须相应减少各自的储备,也因此不得不加息。
一国紧缩货币导致全球性的紧缩,反过来又影响了各国经济,继续紧缩,形成了恶性循环。
世界各国就可以进行通货膨张政策,因为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要多印钞票补赤字。
说白了就像现在奥巴马实行的货币宽松一样,就是为了还债,补赤字,加快经济发展。
(受到黄金价位的影响,经济发展就有所限制)
缺点是货币的汇率变得不稳定,产生货币泡沫,对出口国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