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1.叶子是植物的呼吸器官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子可以分为单叶和复叶两种类型。
3.叶子的主要结构有叶柄、叶片和叶脉。
4.叶子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5.叶子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子表面的气孔释放水分。
6.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7.叶子的气孔可以打开和关闭,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二、判断题1.叶子只有光合作用的功能,没有呼吸作用的功能。
(×)2.叶子的主要结构包括叶柄、叶片和叶脉。
(√)3.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温度。
(×)4.叶子的气孔可以打开和关闭,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5.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制造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实验题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叶子的蒸腾作用。
将一片叶子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叶子表面的气孔,可以看到气孔中释放出的水分。
也可以将一片叶子放在湿润的玻璃片上,观察叶子表面的水滴,可以发现水滴会慢慢蒸发,这是因为叶子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
1.将一片刚摘下的叶子浸入热水中,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叶子表面有气孔。
2.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就是叶子的蒸腾作用。
3.大部分被根吸收的水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4.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的体温,促进植物吸收水分,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5.在移栽较大的植物时,为了提高成活率,会摘除一部分叶子,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叶子的蒸腾作用。
6.森林里空气湿润是因为植物的叶子蒸腾作用。
7.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抑制了叶子的蒸腾作用,适应了干旱的气候,因此不需要过多浇水。
二、判断题1.气温越高,叶子的蒸腾作用会加快。
(√)2.森林里空气比较湿润,是因为树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3.叶子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没有蒸腾作用,植物就无法生长。
(√)三、实验题用塑料袋把两株植物扎在一起,放在阳光下,一株去掉叶子,一株保留叶子。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物与境一、动物的四肢1、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
2、猴子的前肢细长,而且灵活,有助于攀爬。
3、海龟的四肢如浆,鳍状,利于海中游泳。
4、袋鼠前肢短小,而后肢发达,善于跳跃。
5、马的四肢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马的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于在草原上奔跑。
二、动物的皮肤1、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利于鱼在水中生存。
2、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在气球外面涂上洗洁精,模拟鱼体表面的粘液。
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3、通过观察,我发现动物皮肤表面是不一样的,有的覆盖着鳞,有的覆盖着毛,有的覆盖着甲,4、侧线属于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鱼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降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5、北极熊的毛为什么能抵御寒冷?北极熊的毛中空、无色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
三、动物的翅膀1、在羽毛上滴水,发现羽毛不容易变湿,说明羽毛具有防水性。
2、纸飞机的翅膀折得越大,飞行的时间就越长。
3、剖开羽毛,中间的部分是空的,而且是坚硬的4、企鹅→强有力的“划桨”灰雁→强壮有力,飞行能力强蜻蜓→可作静止、旋转、前进后退等飞行动作蝴蝶→丰富多彩的图案,用来隐藏、伪装、吸引配偶5、说一说鸟是怎样利用翅飞行的?1.鸟的翅膀上长有特殊排列的正羽,当翅膀展开时,每根羽毛都略有旋转能力。
所以两翅不断上下扇动,就会产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四、冬眠与迁徒1、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
2、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3、大麻哈鱼出生于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麻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
4、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换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徒。
5、第二单元物的生活五、植物的“身体”1、风仙花的身体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有的植物的则具各其中的几部分。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第一单元 植物的“身体”第1课 植物的根一、填空题。
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构成,如苹果、桃子、向日葵、凤仙花等。
有的植物则只 具备其中几部分,如绿萝、苔藓、海带、蕨类植物等。
2.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如 菠菜、香菜、萝卜、芹菜、花生等;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如葱、 韭菜、大蒜、玉米、小麦等。
3.根据根的形态,根可以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
4.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
5.拔草的时候,很费力,这是因为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有的植物的根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如萝卜。
人参的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7.给植物浇水,一般要浇在根部。
8.移栽植物时,把树坑挖得深些,让树木多带些泥土,可以保护好根部,这样才容易成活。
二、判断题1.萝卜属于直根系。
( √ ) 2.所有植物的根只能生长在土壤里。
( × )3.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必须严谨、认真。
( √ ) 4.山药、胡萝卜的根部,是人们常食用的蔬菜。
( √ )5.移植树木时,应该把树坑挖浅一些,让树木少带点儿土,这样容易成活。
( × ) 三、实验题做“根的吸水”实验时,把植物的根浸入水中,并在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从杯口蒸发。
一段时间后,杯子里的水会减少,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茎种果实 叶花根第2课植物的茎一、填空题1.柳树、竹子、玉米的茎的相似之处是茎都有节,节上有芽。
2.植物的茎有的长在地上,如柳树、竹子、玉米、西瓜等,有的长在地下,如洋葱、荸荠、莲藕、大蒜、大姜等。
3.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观察。
4.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
二、判断题1.所有植物的茎都能食用。
(×)2.茎对植物只起到运输水分的作用。
青岛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青岛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青岛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生物学1. 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
2. 遗传和进化:学习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和染色体,以及物种的进化过程。
3. 生态系统: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1. 力和运动: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和推力,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2. 能量转换: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如动能、势能和热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 光和声音: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反射、折射和色散,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化学1. 物质的分类:区分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
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和平衡状态。
3.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它们的性质。
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气象学:学习天气现象,包括云的形成、降水和风暴等。
3. 地质学:探讨地球表面的岩石类型,地壳的运动,以及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现象。
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和实验: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
2. 假设和理论:了解科学假设的提出和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
3. 科学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提出、假设设定、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结论得出。
环境科学1. 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它们的可持续利用。
2. 环境保护: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包括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
3. 气候变化: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对科学世界的初步认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上取得进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视察过的事物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揣测,就不会有宏大的发觉。
”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的做试验,直到弄清晰为止。
5、有了科学探讨,才会有独创创建,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
我们身边到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6、科学探究六个要素:(1)提出科学问题;(2)进行猜想和假设;(3)制定安排,设计试验;(4)视察与试验,获得事实与证据;(5)检验与评价;(6)表达与沟通。
7.科学探究的四个步骤:(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3)试验验证;(4)得出结论。
其次单元我们怎么知道1、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辨别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
3、在全部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四周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4、哪些科学仪器能帮助我们视察?答:(1)医生用听诊器帮助诊断;(2)我们用显微镜视察细胞;(3)科学家用哈勃望远镜视察星空。
另外还有放大镜、潜望镜、胃镜、潜水仪等。
5、分类是科学探讨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肯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6、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比如超市内给食品分类,我们更简单找到我们要购买的食品。
7、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有:超市里给食品分类、给服装分类;图书馆里给图书分类;文具店里给文具分类;医院里给不同门诊科室分类(如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
8、给我们的文具分类:(1)按“用途”分,可分为书写类文具和工具类文具;(2)按“大小”分,可分为大型文具、中型文具和小型文具。
还有其它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颜色分类,按材质分类等等。
9、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024版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土壤和岩石1.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答:土壤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食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分;把土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反思。
4.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5.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3类:含沙多的是沙质土;含沙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适中的是壤土。
这3类土壤的渗水能力不同。
6.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的冰沼土……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质层厚度有的径达1米。
7.人们是怎样保护土壤的?答:植树造林、捡拾地膜、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8.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9.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敲开岩石后,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断面上划,可以测试岩石的硬度,用手指甲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较软;用小刀划后才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用小刀划后也没有留下划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10.大理岩: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砂岩:常见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或灰绿色,光泽较暗,很硬。
花岗岩: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等,很硬。
11.花岗岩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砂岩含有石英、长石等。
大理岩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12.石英、长石、云母、白云石等都是矿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13.石英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还可以用来制造精密仪器的轴承、研磨材料或陶瓷等。
14.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
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15.安全小常识:不要随意触摸不熟悉的矿石,一旦接触后要及时洗手;不认识的矿石不要捡;远离具有剧毒、放射性等危险标识的物品和场所。
青岛版小学三-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1.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意义是:对观察过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意义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怎样用感官辨别不同的液体?答:一看,二闻,三尝。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
在所有的器官中,眼睛从周围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
5.怎样给物体分类?答:分类时首先要确定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标准就不同。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被测量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温度计由玻璃泡,刻度,玻璃管组成。
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7.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答:1.用手拿住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8.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是什么?答: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量筒是干什么用的?答: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来表示。
9.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答: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
研究不倒翁我们采用了(解暗箱)的方法。
10.像水、牛奶酱油等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木块、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固体;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答:海洋和咸水湖中的咸水占97%。
淡水占3%,咸水多,淡水少11.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叫做浮力。
在水中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浮力,包括沉在水底的物体。
改变物体的形状、重量、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班级姓名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观察过的事物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的做实验,直到弄清楚为止。
5、有了科学研究,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
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6、科学探究六个要素:(1)提出科学问题;(2)进行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5)检验与评价;(6)表达与交流。
7.科学探究的四个步骤:(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3)实验验证;(4)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1、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
3、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4、哪些科学仪器能帮助我们观察?答:(1)医生用听诊器帮助诊断;(2)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3)科学家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星空。
另外还有放大镜、潜望镜、胃镜、潜水仪等。
5、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6、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比如超市内给食品分类,我们更容易找到我们要购买的食品。
7、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有:超市里给食品分类、给服装分类;图书馆里给图书分类;文具店里给文具分类;医院里给不同门诊科室分类(如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
8、给我们的文具分类:(1)按“用途”分,可分为书写类文具和工具类文具;(2)按“大小”分,可分为大型文具、中型文具和小型文具。
还有其它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颜色分类,按材质分类等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知识点(三-六年级全)三年级上册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意义是:对观察过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意义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 怎样用感官辨别不同的液体?答:一看,二闻,三尝。
5. 怎样给物体分类?答:分类时首先要确定标准,再分类。
6.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温度计由玻璃泡,刻度,玻璃管组成。
7. 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答:1.用手拿住温度计的上部。
2.液泡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液逐停止升降后读温度。
4.度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8. 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是什么?答: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9.量筒是干什么用的?答: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来表示。
10. 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答: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
研究不倒翁我们采用了(解暗箱)的方法。
11. 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答:海洋和咸水湖中的咸水占 97%。
淡水占 3%,咸水多,淡水少。
12. 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叫做浮力。
在水中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浮力,包括沉在水底的物体。
13. 水的表面张力:水表面的水分子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例如:把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不下沉;露珠是圆形的;水黾能在水面上跑。
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14. 毛细现象: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
空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空隙越大,水爬升得越低。
15. 我们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天气?答: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力)(风向)(云量)五个方面来描述一天的。
16.风向仪由箭头、箭尾、支架、风向杆组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复习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复习知识点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复习知识点464 1.小车的运动1.推和拉都会产生,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
推力和拉力也有和。
2.说一说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为什么会使他后退呢?用手推墙,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也会对小孩产生推力,使小孩后退。
3.小车在斜坡上为什么会自己向下跑?因为重力的缘故,使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跑。
4.小车的运动和拉力和推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
器材:小车、细线、钩码、秒表等。
操作步骤1.在操作台上从边缘到中央量取1米得距离。
2.用细线拴住小车,放到操作台的1米得标志处,细线的另一端垂到操作台下面,打个小圆环。
勾上2个钩码。
3.小车放到1米标志处,在放小车的同时掐表;在1米结尾处按停小车同时掐表,记录时间。
重复3次,取平均值。
4.勾上3个钩码,四个钩码,重复2.3.步。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越快。
2.玩滑梯的启示1.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会感到,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2.把一个小木块放进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
向它吹一口气,它便被吹动了。
再把这个木块放到桌面上,就很难吹动了。
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容易吹动呢?木块在水中的时候,接触面是水,水给木块的摩擦力很小,所以容易吹动;当木块放在桌上时,木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得多,很难吹动,如果改用鼓风机产生较大的风力,一样也能把木块吹动3.埋在泥土里的木桩很难拔出来,如果晃动着拔就比较容易,这是为什么呢?埋在泥土里的木桩很难拔出来,原因是泥土紧紧贴住木桩,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拔起来很费力。
如果晃一晃,泥土和木桩之间就会松动,摩擦力也就随之减小,拔起来就省力了。
4.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系?1)接触面光滑程度。
2)正压力的大小。
5.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1)增大摩擦力,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正压力。
2)反之为减小摩擦力。
6.摩擦力与正压力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实验?1)器材:木块,钩码,木板,弹簧秤,毛巾,细线等2)步骤:A.将木块放到玻璃板上,用细线拴上木块,弹簧秤勾住细线,使木块匀速移动,读取弹簧秤的读数,并记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知识点汇总(学生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知识点汇总三年级上册1.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意义就是:对观察过得问题提出(为什么),就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得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得猜测),就不会有伟大得发现。
意义就是: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得(目标)与(方向)。
3.科学就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得过程。
4.怎样用感官辨别不同得液体?答:一瞧,二闻,三尝。
5.怎样给物体分类?答:分类时首先要确定标准,再分类。
6.物体得冷热程度叫温度。
我们常用得温度计就是(摄氏温度计)温度计由玻璃泡,刻度,玻璃管组成。
7.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答:1。
用手拿住温度计得上部。
2。
液泡不要碰到容器得底与壁。
3、液逐停止升降后读温度。
4、度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8.热水温度下降得规律就是就是什么?答:热水温度下降得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9.量筒就是干什么用得?答:量筒就是测量(液体体积)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来表示。
10.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答: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面就是半球形、研究不倒翁我们采用了(解暗箱)得方法。
11.地球上得水就是怎样分布得?答:海洋与咸水湖中得咸水占97%、淡水占3%,咸水多,淡水少12.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得力叫做浮力。
在水中得任何物体都会受到浮力,包括沉在水底得物体。
13.水得表面张力:水表面得水分子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得力,这就就是水得表面张力、例如:把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不下沉;露珠就是圆形得;水黾能在水面上跑。
都就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得缘故、14.毛细现象:水能沿着有空隙得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
空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空隙越大,水爬升得越低。
15.我们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天气?答: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五个方面来描述一天得。
16.风向仪由箭头、箭尾、支架、风向杆组成。
青岛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汇总

青岛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汇总1.猫的脚有多种功能,包括缓冲、消音、防滑、爬树、搏斗和捕食,肉垫非常敏感。
2.侧线是鱼皮肤的一部分,可以帮助鱼感知水流的变化并避开障碍物。
3.动物的皮肤表面可以有鳞、毛、甲等不同的组成。
4.羽毛非常轻,因为毛管中是空心的,不吸收水分。
5.随着气温的降低,动物的体温也会下降,它们会卷缩身体睡觉,这就是冬眠。
6.动物出于季节变化、觅食和繁殖等原因,会进行长距离的周期性迁徙,称为迁徙。
7.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有些植物只具备其中的几个部分。
8.直根系是由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组成的根系,而须根系则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像胡须一样的细长根。
9.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等作用。
10.直立茎如柳树、竹子和玉米,而变态茎如洋葱、荸荠、莲藕和马铃薯。
11.茎可以支撑植物的身体,并运输水分。
12.通过横切和纵切凤仙花的茎,可以了解茎的内部结构,这就是观察。
13.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就是叶的蒸腾作用。
14.叶的蒸腾作用可以给植物降温,同时也是植物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动力。
15.移栽植物时,减少植物的枝叶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水分的蒸发。
16.土壤由沙、黏土、空气、水和腐殖质等组成,腐殖质主要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
17.将土壤放入水中,如果有气泡则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搅拌后水面有漂浮物则说明有腐殖质,沉淀在水底的则是沙和黏土,火烧土壤时有焦糊味则说明有腐殖质燃烧,如果在玻璃片上有水珠则说明土壤里有水。
18.点燃酒精灯时要从下往上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19.土壤可以分为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其中沙质土的渗水能力和透气性最强,黏质土最弱,壤土适中。
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最弱,壤土适中。
20.黑土、褐土、红壤、荒漠土和冰沼土分别分布在东北、华北、南方、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地区,其中黑土的腐殖质层最厚,深达1米。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知识点汇总三年级上册1.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意义是:对观察过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意义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怎样用感官辨别不同的液体答:一看,二闻,三尝。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
在所有的器官中,眼睛从周围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
5.怎样给物体分类答:分类时首先要确定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标准就不同。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被测量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温度计由玻璃泡,刻度,玻璃管组成。
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7.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答:1.用手拿住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8.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是什么答: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量筒是干什么用的答: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来表示。
9.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答: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
研究不倒翁我们采用了(解暗箱)的方法。
10.像水、牛奶酱油等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木块、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固体;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答:海洋和咸水湖中的咸水占97%。
淡水占3%,咸水多,淡水少11.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叫做浮力。
在水中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浮力,包括沉在水底的物体。
改变物体的形状、重量、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等。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1. 动物的四肢1、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猫爪有捕食、搏斗、爬树的作用。
2、猴子的前肢细长,而且灵活,有助于攀爬。
3、海龟的四肢如浆,鳍状,利于海中游泳。
4、袋鼠前肢短小,而后肢发达,善于跳跃。
5、马的四肢强健,;善于在草原上奔跑。
2.动物的皮肤1、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利于鱼在水中生存。
是一种保护色。
2、用装水的气球模拟鱼的身体,在气球外面涂上洗洁精,模拟鱼体表面的黏液。
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3、通过观察,我发现动物皮肤表面是不一样的,有的覆盖着鳞,毛,甲。
4、侧线属于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鱼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4、北极熊的毛为什么能抵御寒冷?北极熊的毛中空、无色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
3.动物的翅膀4.羽毛的特点:防水很轻中空。
1、在羽毛上滴水,发现羽毛不容易变湿,说明羽毛具有防水性。
2、纸飞机的翅膀折得越大,飞行的时间就越长。
3、剖开羽毛,中间的部分是空的,而且是坚硬的。
4、企鹅→强有力的“划桨”灰雁→强壮有力,飞行能力强蜻蜓→可作静止、旋转、前进后退等飞行动作蝴蝶→丰富多彩的图案,用来隐藏、伪装、吸引配偶5、说一说鸟是怎样利用翅膀飞行的?1.鸟的翅膀上长有特殊排列的正羽,当翅膀展开时,每根羽毛都略有旋转能力。
所以两翅不断上下扇动,就会产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4.冬眠与迁徙1、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
2、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3、大麻哈鱼出生于河流中,孵化后进入海洋,在海洋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大麻哈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
4、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换、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5第二单元植物的生活5 植物的“身体”(1)1、凤仙花的身体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第一单元 植物的“身体”第1课 植物的根一、填空题。
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构 成,如苹果、桃子、向日葵、凤仙花等。
有的植物则只 具备其中几部分,如绿萝、苔藓、海带、蕨类植物等。
2.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如 菠 菜、香菜、萝卜、芹菜、花生等;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如葱、 韭菜、大蒜、玉米、小麦等。
3.根据根的形态,根可以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
4.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
5.拔草的时候,很费力,这是因为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有的植物的根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如萝卜。
人参的根 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7.给植物浇水,一般要浇在根部。
8.移栽植物时,把树坑挖得深些,让树木多带些泥土,可以保护好根部,这样才容易成活。
二、判断题1.萝卜属于直根系。
( √ ) 2.所有植物的根只能生长在土壤里。
( × )3.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必须严谨、认真。
( √ ) 4.山药、胡萝卜的根部,是人们常食用的蔬菜。
( √ )5.移植树木时,应该把树坑挖浅一些,让树木少带点儿土,这样容易成活。
( × ) 三、实验题做“根的吸水”实验时,把植物的根浸入水中,并在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从杯口蒸发。
一段时间后,杯子里的水会减少,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第2课 植物的茎茎种果实叶 花根一、填空题1.柳树、竹子、玉米的茎的相似之处是茎都有节,节上有芽。
2.植物的茎有的长在地上,如柳树、竹子、玉米、西瓜等,有的长在地下,如洋葱、荸荠、莲藕、大蒜、大姜等。
3.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观察。
4.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
二、判断题1.所有植物的茎都能食用。
(×)2.茎对植物只起到运输水分的作用。
2020最新青岛版三年级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2020最新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填空题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4、受精卵大约经过(6)周就长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各种器官都已形成。
5、胎儿大约在妈妈的(子宫)里呆大约(9)个月,就准备瓜瓜落地了。
6、(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连续过程。
7、人的一生可以分(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青春期属于(发育期)。
8、10---20岁,身高和体重增长较快,这个年龄阶段被称为(青春期)。
9、(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0、(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物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1、(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4、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
15、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6、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其功能也有很大的差异。
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18、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目镜)、(调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和(反光镜)等。
19、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0、受精卵在子宫里大约经过(3周)后,形成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再过大约(6周),胚胎就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
最新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细胞1.17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3.绝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
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人体或动物体的多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除这些结构外还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细胞内部、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6.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大泡泡是液泡。
7.认识细胞8.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就是细胞不断生长、增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9.单细胞生物有草履虫、有孔虫、喇叭虫、变形虫、细菌等。
第2课像与不像1.人的几种相貌特征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有些疾病是可以遗传的,如红绿色盲、糖尿病等。
4.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是遗传现象。
6.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7.“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现象。
8.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9.动植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中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
在世界上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10.动植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不同。
如毛色为黄色的狗妈妈生出了毛色为白色的小狗,属于变异现象。
根据遗传规律,还可以推测狗爸爸的毛色可能为白色。
11.正是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青岛版科学六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有特殊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其个体极其微小。
2、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5、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7、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9、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0、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1、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12、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4、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15、游泳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方式,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
16、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1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8、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1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知识点汇总三年级上册1.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意义是:对观察过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意义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怎样用感官辨别不同的液体?答:一看,二闻,三尝。
5.怎样给物体分类?答:分类时首先要确定标准,再分类。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温度计由玻璃泡,刻度,玻璃管组成。
7.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答:1.用手拿住温度计的上部。
2.液泡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液逐停止升降后读温度。
4.度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8.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是什么?答: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9.量筒是干什么用的?答: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来表示。
10.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答: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
研究不倒翁我们采用了(解暗箱)的方法。
11.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答:海洋和咸水湖中的咸水占97%。
淡水占3%,咸水多,淡水少12.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叫做浮力。
在水中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浮力,包括沉在水底的物体。
13.水的表面张力:水表面的水分子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例如:把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不下沉;露珠是圆形的;水黾能在水面上跑。
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14.毛细现象: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
空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空隙越大,水爬升得越低。
15.我们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天气?答: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五个方面来描述一天的。
16.风向仪由箭头、箭尾、支架、风向杆组成。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7.空气的成分:氧气(78%)氮气(21%)二氧化碳、水蒸汽等(1%)。
18.空气有重量。
空气占据空间。
三年级下册1.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2.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骨骼具有保护人体内部器官、支撑人体、运动的作用。
5.人体由206块骨组成。
6.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接触面越光滑、压力越小、接触面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反之越大。
7.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砝码。
8.磁铁:(1)磁铁具有吸铁的性质、(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中间磁性最弱,两段磁性最强、(4)磁铁能够指示南北、(5)磁铁有1两极:南极(S)北极(N)。
9.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司南)10.古代的计时工具有:沙漏、水钟、日晷(记录一天的时刻)、圭表(记录一年的节气)1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
电池是伏特发明的,叫做伏打电池。
12.昆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例如:蚂蚁、蝴蝶、蝗虫、蜜蜂、蜻蜓等。
13.像鸡、鸽子、喜鹊、天鹅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一般都是鸟。
14.像猫、虎、袋鼠、鸭嘴兽、蝙蝠这样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的动物一般都是哺乳动物。
15.鱼类:有鳞片;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运动;用卵繁殖。
如金鱼、鲤鱼等。
16.两栖类:身体表面裸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一般用肺呼吸,用四肢运动;用卵繁殖。
如:青蛙、蟾蜍。
17.爬行类:身体表面有鳞或甲;用肺呼吸;腹部贴地爬行;用卵繁殖。
如:乌龟、壁虎等。
四年级上册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3.像高锰酸钾、食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溶解。
4.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做此实验所用到的方法叫做“对比试验”。
5.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6.向日葵、凤仙花这样的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7.“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让我们共同爱护植物,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8.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
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9.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10.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如果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11.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光合作用。
12.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作了氧气,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和养料氧气。
13.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
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
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4.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215.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6.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四年级下册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有: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等。
2.水的反常膨胀: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3.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4.盐酸是一种腐蚀性的液体,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溅到皮肤和衣服上。
5.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方法是: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6.制作岩石百宝箱的步骤:①采集岩石②砸新断面③洗净④晾干⑤编号⑥找出新断面⑦装盒固定⑧做标签⑨贴标签。
7.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8.实验名称: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实验现象及结论:①土壤放进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
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②静置沉淀后,发现土壤大致分两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较细的黏土。
说明土壤中含有沙和黏土。
③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留下了污渍。
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如盐类。
④用火烧发现有水蒸气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发现冒出烟来,并闻到焦糊气味,同时土壤颜色变浅,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9.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10. 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保护土壤最根本的方法是:植树造林。
12.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3. 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也有不同点:①平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的,凸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的,凹面镜所成像是倒立的。
②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
凸面镜反射范围最大,凹面镜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居于两者之间。
③三者所成像也不同: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凸面镜内的像要比原物小些;凹面镜内的像要比原物大些。
4、多个平面镜反射的光会聚到一点,会使温度升高。
参与聚光的镜子所排列的形状是一个弧形时,镜子聚的光最强。
14.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彩虹常出现于夏季雨后初晴。
彩虹最外围是红色,最内侧的是紫色,顺序依次是:红、橙、3黄、绿、蓝、靛、紫。
形成彩虹的条件有:阳光和小水滴。
彩虹形成的原因: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
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15.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红色+绿色=黄色;绿色+蓝色=淡蓝;红色+蓝色=紫色;红色+绿色+蓝色=白色16.是个很大的球体。
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17. 16至17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8. 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①观察海上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②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③观察月食时,发现落在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④观察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总是东升西落。
19.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将地球平分为东本两个半球。
根据地面接受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做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
20. 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五年级上册1.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岩石是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3.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4.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朝着四面八方的。
5. 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
6. 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
7.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