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1)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效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2)经济学中的公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经济学中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概念在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
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
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
要 : 阶段 我 国的 收 入 分 配格 局 有 其 深 刻 的体 制 背景 , 建 立在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础 上 的 市场 经济 现 是
运 行 机 制 。因此 , 入 分 配 原 则 既要 反 映 效 率 , 要 体现 公 平 。稳 步推 进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 收 又 要在 坚持 效 率 优 先 的前
提 下 , 初 次 分 配和 再 次 分 配 中的公 平 问题 给 予更 多关 注 , 对 实现 效 率 公 平 的有 机 统 一 。 样 , 能激 发 起 人 的积 极 性 这 才
和 创 造性 。 动 社 会 的 快速 发 展 推 关键 词 : 入 分 配 ; 率 ; 平 收 效 公
中图 分 类 号 : 4 文 献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 6 3 2 1 2 0 ) 4 0 1 - 2 兀)7 A 1 7 — 9 X( 0 8 0 — 0 2 0
、
效 率 仍 是 分 配 的 最 佳 尺 度
效 率 , 当今 社 会 特 别 是 市 场 经济 所 追 求 的 基本 价 值 之 是
一
提 供 的劳 动 成 正 比的 , 等 就 在 于 以 同一 尺 度 — — 劳 动 来 计 平 量 , 种 平 等 不 承 认 阶 级 差 别 , 为每 个 人 都 像 其 他 人 一 样 这 因
制 若 干 问 题 的 决定 》 出 “ 率 优 先 , 顾公 平 ” 分 配 原 则 l 提 效 兼 的 l 1
2020届高三高考政治考点精析,考点10效率与公平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关系
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基础,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矛盾性:二者概念不同,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重视社会公平的依据
(1)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提示: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国开 西方经济学 形考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形考任务2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如果任一人口的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的百分比,即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这时洛伦兹曲线为正方形对角线,这是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其余人口一无所有,显然,这时洛伦兹曲线为图中对角线下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当A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当B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1,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均状态。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经济学家根据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认为吉尼系数高低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关。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市场经济社会中这一问题更突出。各个社会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对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人的收入差别及原因要进行具体分析。
(1)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变动的规律是,在经济开始发展时,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经济发展而加剧,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分配才会随经济发展而较为平等,他根据一些国家的资料作出了反映这种收入分配变动规律的库兹涅茨曲线。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悬 殊 。 初 次 分 配 注 重 效 率 , 分 配 注 重 公 再
政 策 , 要 反 对 平 均 主 义 , 要 防 止 收 入 既 又
惠政 策 吸 引 和 留住 优 秀 人 才 。 收入 分 配 中 的 “ 平 ”是 指 加 强政 府 在 再 分 配 中 的 宏 公 , 观调 控 作 用 , 调 各 种经 济 利 益 关 系 , 止 协 防
越 多 ,从而 使 社 会 有 条件 在 更 高 的水 平 上
全 会在 分 配 问题 上 发 生 了质 的 飞 跃 , 确 明
二 、 率与 公平 的关系 效
从 一定 时期 或 一 个 局部 来 看 ,效 率 与
收 入 分 配 中 的 “ 率 ”是 指 充 分 发 挥 公 平 之 间 存 在着 ~ 定 的 矛盾 ,即 注 重效 率 效 , 差 突 市 场 对 资 源配 置 和 各种 利 益 分配 的 基础 性 就 会 有 差距 , 距过 大就 会 失 公平 ; 出效 作用 , 以促 进 生产 力发 展 、 高 社 会经 济 效 率 就 可 能 防碍 公 平 ,重 视 公平 就 可 能 限制 提 率 为主 要 目标 。 也 就 意 味 着 . 须 建 立 完 效 率 。 但 从根 本 利 益 上 说 ,二者 又 是统 一 必
进 及 政 策 调整 的艰 辛 探 索 过程 。 党 的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最 早 提 出 要 克
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为了实现收入公平,下图中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提高国家扶贫标准是在再分配环节实现收入公平,并不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
比重,故①不入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③入选;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可
以减轻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活力,但并不能缩小贫富差距,而对垄断行业高管人员
限薪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故②不入选,④入选。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公平和社会分配相关知识
2.合理解决分配问题,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效率提高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④公平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分
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因此,①②符合题意;效率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但是这句
话并未描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没有描述效
率与公平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
3.材料一:收入分配改革事关各方切身利益,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10月21日,中国国际交
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国经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表示,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制定的收入分配调节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财富增长很快,然而长期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偏低、国民收入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学习目标
1.识记公平、效率的含义。 2.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明确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 (重点、难点) 3.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并明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的具体措施。(重点)
新知预习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水平。 2.收入分配公平 (1)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 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必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 裕的体现。 (3)措施。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要点二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难点)
1.效率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 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 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两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 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 基础上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 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 率的积极性。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问题探究
1.某公司为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大幅增加正式职工奖金 金额,而大量聘用工奖金却寥寥无几。拉大的收入差距在调动一部 分人工作热情的同时,却抑制了大部分人的积极性,公司整体效益 不升反降。
西方经济学第二次作业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答: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公平是一个超历史的绝对的概念,公平就是平均分配,就是人人有份。其实,“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是一个法律用语,在不同
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中包含不同的内涵;在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中,不同经济地位的当事人有完全不同的公平观念和标准。离开生产方式的性质谈论
社会公平,离开生产谈论分配,不仅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科学的。社会公平只
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贫富差距过大时更应注重社会公平. 由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是一般规律。所谓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所实现的帕累托最优状
态:社会资源的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不使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换句话说,社会已经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存在任何浪费资源的现象,以致每个劳动者都实现了经济
收入最大化。这就是效率。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 |/ Q, k$ y$ ?
洛伦兹曲线就是把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 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
的曲线。20 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
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
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
零,
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 1 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1)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效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2)经济学中的公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经济学中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概念在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
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
怎样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怎样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在改革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过分扩大的现象。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国理论界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并开展了热烈讨论。对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们党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内涵何谓公平?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
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例如,按劳分配,以投入的劳动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然形成个人收入差距;按投入要素分配,以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经营力为尺度,更会形成个人收入差距。如果抹杀这种差距,追求结果的均等,必然导致平均主义,这恰恰是不平等的表现。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些精神,对于明确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证明,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的,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认真探索。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五大和党的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大还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就确立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目的就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都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摘要: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兼顾公平;再分配注重公平,兼顾效率,才能达到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目标,更
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人的全
面发展.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强调不同的方面,效率强调促进资源的
有效利用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这就要求收入分配要能够起到激励作用,能够调动
要素所有者贡献要素的积极性,为此人们收入必须拉开差距,防止平均主义大锅
饭的错误倾向。公平是说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
止收入差距悬殊。社会主义社会,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就必须促进社会公平。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
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冲破了平均
主义的束缚,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
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
续拉大的现象。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往往关注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解
决公平问题,1实际上目前许多分配不公问题产生于初次分配领域。这就要求我
们适应新形势,正确认识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践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
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分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收入分配有利于充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答: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公平是一个超历史的绝对的概念,公平就是平均分配,就是人人有份。其实,“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是一个法律用语,在不同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中包含不同的内涵;在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中,不同经济地位的当事人有完全不同的公平观念和标准。离开生产方式的性质谈论社会公平,离开生产谈论分配,不仅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科学的。社会公平只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贫富差距过大时更应注重社会公平.由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是一般规律。所谓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所实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资源的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不使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换句话说,社会已经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存在任何浪费资源的现象,以致每个劳动者都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这就是效率。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洛伦兹曲线就是把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的曲线。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公平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结果公平等。从机会公平的角度分析,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所有促进机会公平的措施都会提高效率。从结果公平的角度探讨,公平与效率又存在矛盾,过分强调结果公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效率损失;而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功能,又必须打破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距。不过,这种矛盾不是绝对的。如同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会影响经济效率一样,收入差距过大也会抑制有效需求,导致社会冲突,从而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这就是说,存在一个使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收入差距适度区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的适度区间。 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在经济发展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劳动力供给充分,资本要素稀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资本积累带动劳动就业,提高产品供给能力。因此,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上通常会更加重视效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一方面,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制约消费需求的增长、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无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还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上都要求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就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初次分配是指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在初次分配中,国民收入分解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企业营业盈余三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质是要素价格决定问题。正确处理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初次分配领域,首先应保证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完善要素参与分配的市场机制。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坚决根除涉及权钱交易的腐败收入和寻租收入;打破行政垄断与资源垄断,完善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破除生产要素市场分割和市场壁垒,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创造各类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应当指出的是,由劳动和资本各自特点所决定,劳动与资本相比一般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保证劳动要素所有者与资本要素所有者在市场竞争地位上的平等,政府有责任通过就业政策和集体谈判制度等增强劳动者的博弈能力,通过劳动保障与监察制度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怎样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怎样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在改革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过分扩大的现象。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国理论界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并开展了热烈讨论。对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们党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内涵何谓公平?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
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例如,按劳分配,以投入的劳动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然形成个人收入差距;按投入要素分配,以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经营力为尺度,更会形成个人收入差距。如果抹杀这种差距,追求结果的均等,必然导致平均主义,这恰恰是不平等的表现。
结合我国改革进程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结合我国改革进程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正确认识公
平与效率的关系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的发展及其暴露出的问题,理解公平和效率,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办法。
结合我国改革进程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种经济制度的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我们国家必然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在我国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制度的改革上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农村和城市两个阶段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
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根据党的方针战略,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其深刻的体制背景,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因此,收入分配原则既要反映效率,又要体现公平。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实现效率公平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激发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收入分配;效率;公平
关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此前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眼1?演151;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眼2?演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深刻寓意,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效率仍是分配的最佳尺度
效率,是当今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有限的资源流向那些为社会所需要、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眼3?演179-18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过程中突出注重效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市场竞争走上富裕之路,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改革实践证明,如果不打破“大锅饭”,就不可能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特别是当前,我们坚持的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分配制度,就必须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起钩来,既要注重劳动的投入量,又要注重劳动的质量和绩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
二、初次分配中也要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当初打破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走到今天,平均主义虽然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了。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存在不公平现象,像由于不合理的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失衡所导致的分配不公;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等,造成了收入水平相差甚远。比如,一个电力抄表工年薪10万,大量的农民工则只能踩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底线。这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深刻指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提供的劳动成正比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这种平等不承认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眼4?演188-197相差实在太远。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公众期待公平,公众呼唤公平,政府也必须做到公平,决不允许出现资本值钱、劳动力不值钱;资本是强势、劳动力是弱势;经营者是强势、职工是弱势的现象。就现实的国情而言,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收入,要真正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
现状,实现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建设稳定的“橄榄型”社会,就必须兼顾好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并着实提高劳动收入。
(一)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
针对劳动者因客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的不公平,政府要通过完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弱化由此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条件。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垄断。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四是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要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眼5?演6-8。五是改善低收入人群的教育状况。通过改善教育,缩小人们在人力资本的差距,为人们创造一个平等的起点。六是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加速产业结构的转换,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推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特别是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七是实现同工同酬。让岗位工资回归其内在价值,在初次分配中实现真正的公平。八是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集合体,它不仅要追求利润对投资者负责,而且要对企业员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