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教学教材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荆轲刺秦王》
5.日以尽矣矣,通“已”。
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9.具告以事具,通“俱”。
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
《氓》
15.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16.于嗟鸠兮于,通“吁”。
17.犹可说也说,通“脱”。
18.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采薇》
19.岁亦莫止莫,同“暮”。
20.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1.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棘,通“急”。
《离骚》
22.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3.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24.何方圜之能周兮園,通“圆”。
2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孔雀东南飞》
27.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短歌行》
29.契阔谈䜩䜩,通“宴”。
《兰亭集序》
30.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
31.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大全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大全
教材文言文梳理【必修上册】
(一)劝学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
(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
③群响毕绝(《口技》)__________________
(2)假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
④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
__________________
⑤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通假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通假字1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存: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弓I。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讲课教案
什么是通假字?“通”和“同”有什么区别?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而“同”则是指二者完全一样可以互相代替
以下是按首字母顺序归纳的高中常考的文言通假字,如:
A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 ;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杯:同“杯” ;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①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 ;顶,穿着,覆盖在肩上。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①通“避” ;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②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 ;困顿,失败,疲惫,衰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 ;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 ;不。副词,句尾语气词“吗”“或师焉,或不焉。” “汝见我不?”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通假字的读音应读被通假字的读音,解释也应按被通假字的字义解释,表达时一般用“通”的解说形式。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1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3、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7、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8、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9、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11、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12、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13、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14、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15、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16、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7、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19、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0、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大全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大全
教材文言文梳理【必修上册】
(一)劝学
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
(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
③群响毕绝(《口技》)__________________
(2)假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
④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
__________________
⑤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有关文言文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的通假字
有关文言文的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
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266个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古字通假
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
B:假借。
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
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甚矣,汝之不惠”
C:古今字。
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的“暴”与“曝”,“益----溢”“受---授”“孰---熟”“说----悦”等。
D: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同“俯”)
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他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那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判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A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B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及例句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的一些常见通假字及例句:
1. 案:通“按”,审察、察看。
例句: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 罢:通“疲”,疲劳。
例句: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 颁:通“斑”,头发花白。
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 板:通“版”,字版、木板。
例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 暴:通“曝”,晒干。
例句: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劝学》)
6. 趣:通“趋”,往、赴、趋向。
例句: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梦游天姥吟留别》)
7. 缪:通“缭”,连结、盘绕。
例句:山川相缪。(《赤壁赋》)
8.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编制。
例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9. 诎:通“屈”,弯曲。
例句: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10. 取:通“娶”,娶妻。
例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最新最新最全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资料
最新最全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同“暮”,年末)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6.伏清白以死直兮。(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
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第一个椎:通"锤",兵器。名词。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
20.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21.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高考常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按音序汇总)
高考常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按音序汇总)
在语文学习中,大部分人都不喜欢文言文,因为文言文晦涩拗口,难以理解!之乎者也,各种省略,各种通假字!
但文言文背诵和阅读是高考语文很重要的一部分!!喜不喜欢学,我们都要好好学!
下面这些文言文通假字,都是根据历年高考总结的高频通假字~~所谓高频,就是经常考到的那些啦,希望能帮助到那些不能很好理解文言文的同学们。
A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 ;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 ;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 ;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 ;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 ;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披” ;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 ;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 ;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dà quán)]通假字大全
一:[通假字大全]高中(gāozhōng)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高中(gāozhōng)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yóurú),如同)
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quàn jiǔ))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那么有岸,隰那么有泮。 (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同“暮〞,年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4.
二:[通假字大全]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升初常考短篇文言文
一.酒以成礼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mèi)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1.托:假装。
2.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3.以:用来,连词,表目的。
4.值:正好。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最全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最新最全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同“暮”,年末)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6.伏清白以死直兮。(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
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第一个椎:通"锤",兵器。名词。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
20.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21.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24.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 (燕,通“宴”饮宴、玩乐)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同"以"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已: 同"矣",了。语气助词。“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难已”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27.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8.夫晋,何厌之有。“暴秦之欲无厌。”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2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30.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31.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
3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欺凌。)
33.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 34.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辞决而行" (决,通“诀”诀别。)
35.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
36.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奉,同“捧”)
37. "图穷而匕首见。" "信义安所见乎?" "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同"现" 暴露,呈现,露出来。动词。
"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出现。动词。"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同现"; 现在。副词。
3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3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形容词。)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动词。"
"大命将泛,其之振救。"振:同"赈";救济。动词。
40.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同"旋";回转、掉转,动词
4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咨:同"谘";询问。动词。
42.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颜色,色彩)
43.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4.列缺霹雳。 (列,通“裂”)
45.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通“挡”,阻挡,遮拦)
4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不) 47.曲终收拨当心画。 (画,通“划”)
4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不过)
"系向牛头充炭直。" "昂其直,居为奇货。"玉盘珍羞直万钱。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直: 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
史进道:“直什么?”直:通"值";值得。动词。
4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5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
51.鞣以为轮。(鞣,通“煣”,使——弯曲)
52.约纵离衡。“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合纵,联合抗秦。“衡”通“横”)
53.故其畜积足恃。畜: 通"蓄";积聚,储藏。动词。
54.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55.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56.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5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选。动词
58.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其级七千有余。" (有,通“又”连词,用在整数和零数之
有:同"又";更。副词。 "殆有甚焉。"
有:同"又"; 再。副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9.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通“哪”)
60.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酒杯)
6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尊君在不(不,通“否”)
6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63.乃设九宾礼于庭(宾,通“傧”,古代接引宾客的人) 6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缪,通“穆”,国君号,取“温和恭敬”之意)
6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
66.胡虏益解 (解通“懈”,松散懈怠)
67.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碰撞)
68.著我旧时裳。著:同"着",穿。动词
69.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
70.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离开。
7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女,通“汝”)
72.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挂)
73.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