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配套课件专题生态系统的功能(难点增分课)(张)

合集下载

【三维设计】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选择题提速专练(一)——概念原理类

【三维设计】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选择题提速专练(一)——概念原理类

选择题提速专练(一)——概念原理类

1.右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某类物质。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A.DNA、染色体、基因

B.反射、条件反射、体液调整

C.酶、蛋白质、激素

D.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2.下列有关概念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3.下图是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各种生物名词之间的关系,则表格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

A 真核生物植物蓝藻叶绿体

B 能源物质糖类多糖乳糖

C 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浆细胞

D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4.小杨同学将部分生物学学问归纳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5.下图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X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则①、②、③、④代表C、H、O、N

B.若X是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则①、②、③、④代表呼吸、消化、循环、免疫C.若①、②、③、④是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则X为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①、②、③、④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则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6.(多选)右图是多种生物学现象或过程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反射弧,则b为神经中枢

B.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则e确定发生在线粒体

C.若a、b、c表示生态系统中各养分级的能量值,则a>b+c

D.若表示减数分裂,b为次级精母细胞,则等位基因分别发生在d过程

7.下面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毁灭,只发生在蛙的红细胞中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 专题辅导与测试仿真试卷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 专题辅导与测试仿真试卷

胖肥市应本阳光实验学校仿真试卷(二) (限时40分钟,总分值72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2021·检测)以下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图,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质粒属于小型环状DN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核酸与酶共有的是RNA,但酶与质粒没有共有,故①对。生产者中包括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蓝藻,分解者不包括噬菌体。原核生物包括蓝藻和一分解者,但不包括噬菌体,故②不对。抗体属于蛋白质,有些抗原是蛋白质,有些抗原不是蛋白质,如细菌、病毒,故③对。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细胞癌变属于基因突变,故④不对。

答案:C

2.如下图,由染色体发生了①~④四种变异,那么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④依次发生的变异均未产生基因

B.①~④依次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倒位、缺失、重复与基因突变

C.①~④所发生的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①、②、③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④的变异属基因突变

解析:①、②、③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④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产生了的基因,但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

答案:D

3.环保工作者对某野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的监测,以此作为该环境稳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段时间段内,得到的数据如下图[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ab段λ值反映该生态环境相对稳

B.导致bc段λ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野兔的竞争者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1.请把该图中图片转换成文字形式的碳 循环模式图 :
无机环境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化学燃料
二.碳循环
1.碳循环模式图
化学燃料 化学变化
A
化学变化
B
C
D
二.碳循环
2.碳循环模式图
化学燃料 物理、化学变化生产者
燃 烧 作 用
呼用 吸 作 用
化 能 合 成 作
光 合 作 用
枯 枝 落
摄食作用 无机环境
物理、化学变化
(7)碳返回到大气(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物(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8)温室效应主要是哪个过程异常导致的?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图5-11 碳循环模式图
练习巩固2: 《课时检测》P357 3 3.(2016长春质检)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
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D 增多,F 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 D、E、F、B D.在 A→C 过程中碳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 F→B 过
[联前系后]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相关成分或结构间的相互关系
(3)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间的关系: 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 CO2(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之间是双向箭头。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有箭头指向 大气中的 CO2。除大气中的 CO2 外,生产者、消费者都有箭头 指向分解者。因此,图 3 中 A 是生产者,B 是无机环境(大气), C 是消费者,D 是分解者。

2020三维设计+生物二轮配套课件(人教版)考前板块+练准度+练热度+押热点考前板块+练准度+练热度+押热点

2020三维设计+生物二轮配套课件(人教版)考前板块+练准度+练热度+押热点考前板块+练准度+练热度+押热点

现象。
(×)
提示: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
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动物细胞没
有细胞壁,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
缩,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15.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 16.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区和线粒体中的 DNA 上。
3.据图 2、图 3 完成有关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 (1)图 2 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是①④⑥⑦⑧⑨⑩;无膜结构的
细胞器是③⑤。(均填序号) (2)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图 3 中 A、B 大都是运动的,不同
细胞中物质A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 性,激素调节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与物质D有关,癌细胞与 正常细胞相比,图中物质D含量减少。(均填图 3 中字母) (3)红细胞吸收 O2 可用图 3 中b过程表示,神经细胞吸收 K+排出 Na+可分别用图 3 中 a、d 过程表示。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细 胞,则图 3 中 a、d 过程的运输将受影响。(均填图 3 中字母)
[错混辨析]
1.人体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
提示:只要是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一定是水,与 细
胞的种类无关。
2.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
提示: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 专题辅导与测试仿真试卷(一)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 专题辅导与测试仿真试卷(一)

量风市然必阳光实验学校仿真试卷(一) (限时40分钟,总分值72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右图中的三个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表示的细胞可能是( ) A.肝细胞B.衣藻细胞

C.乳酸菌细胞D.棉花叶肉细胞

解析:阴影表示同时含有细胞壁、核糖体和中心体的细胞。肝细胞无细胞壁,乳酸菌细胞无中心体,棉花叶肉细胞无中心体。衣藻为低植物,其体内含有细胞壁、核糖体和中心体三种结构。

答案:B

2.(2021·性高中五校)对以下相关图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图假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表示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乙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男人和女人在b过程中可以出现两条X染色体

C.丙图中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并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丁图为种子萌发的过程,甲为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乙为每个细胞中DNA总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甲图假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由于该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且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因此该图表示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a~c表示减数分裂,b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此时期,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形成两条相同的染色体,因此,男人和女人在b过程中可以出现两条X染色体;丙图为一完整的反射弧,e为神经节,其所在的神经为传入神经,因此,皮肤为感受器,肌肉为效器;直接刺激肌肉可引起其兴奋,但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中为单向传递,e、f、g处检测不到膜电位的变化;丁图,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的进行,有机物的总量逐渐减少(光用尚未进行);由于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NA总量不断增加,但每个细胞中DNA总量不发生变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判断题

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

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

的有机废物。( )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5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三维设计】高中生物 第1部分 专题5 生态工程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系统整体性原理: 整体功能大于各部 分之和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 结构以改善功能
桑基鱼塘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 珊瑚礁藻类和珊
产力
瑚虫的关系
[特别提醒] 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①整体性原理是指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 成的巨大系统中。建立在对系统成分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充分了 解基础上的整体理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基础。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属于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之一。系统整 体性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 顺利完成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 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3.运用生态工程可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 复和重建。
4.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现“循环经济”的原则, 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成为本系统或另一 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物资源化。
5.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 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 理、系统和工程学原理。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答案] C
理解生态经济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原则:循环经济原理。 (2)做法: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 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 (3)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1.在生态农场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物质循环过程,据下图分析不
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

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1.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①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X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

②物质循环:元素反复利用、循环流动,X围为生物圈。

③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X围为“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能量流动的“四三二〞

(1)4个去向: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时未被利用。

(2)3个关系式

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2个特点

①单向流动: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②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热能);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精编版】2020三维设计 生物二轮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五板块 以应用为前提的选修模块 基础保分专题十三 选

【精编版】2020三维设计 生物二轮配套课件(人教版)第五板块 以应用为前提的选修模块 基础保分专题十三 选
基础保分专题十三
选修③——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目录
1 考点一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2 考点二 细胞工程
3
课堂强化训练
4
高考模拟•课下达标
课前循图忆知
考点一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做真题•明方向
1.(2019·全国卷Ⅰ)基因工程中可以通过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基因 文库中获得。基因文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生物体细胞内的 DNA 复制开始时,解开 DNA 双链的酶是 ________。在体外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 系中的模板 DNA 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上述两个解链过程的共同点是破坏了 DNA 双链分子中的 ________。 (3)目前在 PCR 反应中使用 Taq 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 DNA 聚 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 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 点即可)。大肠杆菌常用的转化方法是:首先用________处理 后成为________细胞,再与重组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溶液中完成 转化。 (4) 干 扰素基 因是 否翻 译出 蛋白 质,可 用 ____________(物 质 ) 进行检测。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4.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4.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 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C
2.(2008· 广东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
形式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太阳能 →化学能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无机物 → 有机物 全球性、循环性
联系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 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 繁衍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 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 (2)应用:
①提高 农产品和畜产品 的产量。
②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知识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连线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第九单元 第54课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2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人教版 【配套PPT课件】

第九单元 第54课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25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人教版 【配套PPT课件】

稳定性
2020·全国Ⅱ·T38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二 设计和制作生态缸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整合 必备知识
1.生态平衡
结构和功能 结构
收支
负反馈 调节
自我调 节能力
整合 必备知识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 维持或恢复 自身 结构与功能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 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 生态平衡 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 能力。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基础: 负反馈调节 。 ②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有限 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 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 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选择的动物不宜过多,个体不宜 减少对氧气的消耗,防止生产量小于
过大
消耗量
整合 必备知识
提醒 (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 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较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其稳 定性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整合 必备知识
判断正误
(1)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对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

【三维设计】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失分点专攻(一) “一站式”解决光合作用的“6大问题”

【三维设计】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失分点专攻(一) “一站式”解决光合作用的“6大问题”

失分点专攻(一) “一站式”解决光合作用的“6大问

题”

一、选择题

1.(2018·南通调研)下图为菠菜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CO 2+H 2O ――→① (CH 2O)+O 2――→② CO 2+H 2O

A .过程①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

B .过程②生成物H 2O 中的O 来自(CH 2O)

C .过程①和②中均可产生[H]

D .过程①和②不能在原核细胞中发生

2.炎热、多风的环境可能会减慢光合速率。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炎热使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结构受到破坏

B .炎热使植物过度失水,气孔关闭导致CO 2吸收减少

C .多风使空气中的O 2浓度升高,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增加

D .多风使空气中的CO 2浓度降低,暗反应过程受阻

3.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把它传送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 而且还决定蚜虫体色的色素沉着。阳光下蚜虫的ATP 生成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 含量便会下降。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蚜虫合成ATP 时需要的能量不仅来自光能

B .黑暗中蚜虫合成ATP 时不伴随着O 2的消耗

C .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个体生存机会

D .可用样方法调查一定区域中蚜虫的种群密度

4.(2018·海南高考)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 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

A .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 .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0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同化量的分析(习题精练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0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同化量的分析(习题精练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同化量的分析》专题复习练习

1.(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直接以植物等生产者为食的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上是呼吸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详解】

A、当鲫鱼以藻类为食时,是初级消费者,当鲫鱼以水蚤为食时,是次级消费者,A项正确;

B、依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获得的能量少于鲢鱼,所以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项正确;

C、通气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项正确;

D、依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第一营养级的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第三营养级的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项错误。

2.(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2023届高三(生物)高中生物学二轮教学(精简版)

2023届高三(生物)高中生物学二轮教学(精简版)
现象,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此外丙酮的积累会伤害细胞, 需要进一步优化菌株和工艺才能扩大应用规模。 (4)这种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新技术,实现了__________,体现了循 环经济特点。从“碳中和”的角度看,该技术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4)养殖户乙为进一步优化鱼鸭混养的养殖模式,增养鳙鱼。鳙鱼主要 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现成有机物碎屑为食。 综合分析,养殖户乙增养鳙鱼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l 鸭粪或饲料中的有机(物碎饲屑料可)被鸭浮游动物摄食,浮游动物被鳙鱼摄食,鳙
鱼可供人类食用,提高了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 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例6】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间下表。
叶片
A B C D
发育情况
新叶展开前 新叶展开中 新叶展开完成 新叶已成熟
叶面积(最大 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
l 生产者(浮游植物等)固定的太阳能及有机物(饲料)中的化学能 l 鸭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l 微生物分解鸭粪过程导致水体的溶解氧大幅下降;水体渗透压大幅上升...
【例4】(广州模拟)某地开发了鱼鸭混养的养殖模式,鱼塘内养殖鲢鱼, 鱼塘边建立鸭棚(鸭群可进入鱼塘)。鲢鱼生活在鱼塘的上层水域,主要 以浮游植物为食,鸭主要以饲料为食,鸭粪散落在水中可促进浮游植物 的增多。鱼鸭混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二讲 战考场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二讲 战考场

一、选择题

1.氢是环保能源,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氢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藻和球藻都没有核膜

B.蓝藻产生氢气离不开叶绿体

C.蓝藻产生氢伴随着水的光解过程

D.该过程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叶绿体,球藻是真核生物,有核膜。氢来源于水的光解。

答案:C

2.(2011·浙江高考)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 和CO2后,可完成碳(暗)反应

解析:破坏叶绿体外膜后,叶绿体内部结构完整,仍可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A 错误。植物生长过程中,幼苗时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成体植株中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脱落时,叶绿素的含量将下降,B 错误。与夏季相比,冬季的温度低,光照减弱,导致光合速率低,C 错误。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含有酶、C5原料,若补充ATP、NADPH 和CO2等原料,可以完成碳(暗)反应,D 正确。

答案:D

3.(2011·江苏高考)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 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 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 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 条

解析:水稻叶片中的叶黄素缺失,其对蓝紫光的吸收减小,但对红光的吸收无明显差异,故排除A、C项。色素层析条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缺失则会导致色素层析条带从上至下缺失第2条,故D项错误。

三维设计通用版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细胞系统第2讲细胞系统的结构__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课件

三维设计通用版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细胞系统第2讲细胞系统的结构__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课件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图表分析类选择题,解答此类问题
应用信息转化法,即将图表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答案]
D
备考锦囊
巧用“四看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典例 2] 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其细胞内不含有细胞核和

各种细胞器,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在一定 O2 浓度范围内,Fe2 进入该细胞的速率与 O2 浓度关系的是 (

[联知识—简洁串记] 1.判断五类模型图中物质运输的方式(填空)
2.判断曲线图中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填空)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 浓度及温度:
3.设计实验探究物质运输的方式(填空)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析考法—命题扫描]
考点一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
[明考向—不走弯路]
对本部分内容,高考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细胞膜、 细胞核和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原核细胞与真 核细胞结构的异同。考生常因不能准确识记细胞结构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而失分,如课前诊断卷 T3、T6。

[联知识—简洁串记]
1.归类识记八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填图)
(1)过程示意图:
图1
(2)膜面积变化模型图:
2.“三个角度”透析囊泡类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B
28
[方法技巧] 解答此类问题,通过设未知数求解,有 时还需要通过建立方程来求解。建立方程的总原则是生 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
29
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计算
[例 7]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 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 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传递效率都相等
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
少,乙的数量增加
D.去除甲和丁后,丙增多乙减少
16
[解析] 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
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应为:
;若甲与丙无捕食
关系,则食物网为
,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
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050=570=0.798=0.14;甲捕食乙、丙, 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除去甲和丁后,则乙、 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A、B、C 项描述都属
于负反馈调节;D 项描述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D
14
[第三步 突破高考一个难点题型——得高分] 能量流动类计算题的 5 个常考题型
能量传递效率 10%~20%的应用
确定食物链(网) [例 1] 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 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量,丙最少同化多少能量
()
A.550 kJ C.400 kJ
B.500 kJ D.100 kJ
24
[解析] 由图示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 0.5 kJ,则需要丙 0.5÷(10%)3=500(kJ),经丙→戊→庚传递到庚 的能量为 0.5 kJ,则需要丙 0.5÷(10%)2=50(kJ),即丙最少同 化 500+50=550(kJ)的能量。
2.模型法判断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 (1)首先找出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一个为生产 者,一个是大气中的 CO2 库。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大气 中的 CO2 库。 (2)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箭头都指向的是分解 者,剩余的成分为消费者。分析如下:
模型一
模型一分析:E 为 生产者 ;F、 D、B 都为消费者;C 为分解者; A 为 大气中的 CO2 库 。
[答案] B
17
确定生活范围
[例 2] 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
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 5 m2 的生活面积才能满足自身的
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
A.5×103 m2
B.5×104 m2
C.53 m2
D.54 m2
[解析] 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则为 5×5×5×5
13
[典例 2] 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性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种群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数量难以继续增大
C.草原上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保持稳定
D.水体重度污染导致鱼虾死亡,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程度 [解析] 负反馈调节能使系统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
[答案] C
31
[方法技巧] 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 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 如求第一营养级至第二营养级传递效率时,应为(16-2)/ (3+14+70+23)≈12.7%。
32
33
A.图中 A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625%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9.6×104 kJ/(m2·a)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30
[解析]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 分解者分解和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及用于自身生长、发 育和繁殖四个途径。因此,图中 A 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 用。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且同化的能量=5.1+2.1 +0.25+0.05-5=2.5×103 [kJ/(m2·a)],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 2.5+4+9+0.5=16×103 [kJ/(m2·a)],传递效率=2.5/16×100% =15.625%。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有两个,生产者固定的 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9.6×104 kJ/(m2·a) +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食物链是以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 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22
[方法技巧] 在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比例, 当求最多需求量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当求最少需求量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23
限制能量来源或分配比例的计算
[例 5] 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 1 kJ 的能
[答案] A
25
[方法技巧] 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或能量分配比例,当求最 多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最低能量传递效 率计算;当求最少需求量时,在限制范围内的所有食物链中按 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计算时注意当限制能量来源比例时, 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逐级递推。当限制能量分配比例时,假 设出低营养级的需求量,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逐级递推。同 时要注意分配比例)
26
能量来源或分配比例改变的计算
[例 6]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
的食物网,若将 C 的食物比例由 A∶B=
1∶1 调整为 2∶1,能量传递效率按 10%
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 C 的数量是原来的 ( )
A.1.875 倍
B.1.375 倍
C.1.273 倍
D.0.575 倍
27
[解析] 解题时应该从 C 出发,设当食物比例为 A∶B =1∶1 时,C 的能量为 x,需要的 A 为(1/2)x÷ 10%+ (1/2)x÷10%÷10%=55x。设当食物比例为 A∶B=2∶1 时, C 的能量为 y,需要的 A 为(2/3)y÷ 10%+(1/3)y÷10%÷10% =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 A 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 55x=40y,则 y=1.375x,即该生态系统能承载 C 的数量是 原来的 1.375 倍。
10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 丁为分解者。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植物提供了 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 30÷200×100%=15%;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 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 200+875=1 250(kJ);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 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种群
甲乙丙 丁 戊
同化量(102 kJ/m2) 7 50 20 0.98 500
15
种群
甲乙丙 丁 戊
同化量(102 kJ/m2) 7 50 20 0.98 500
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
=54(m2)。
[答案] D
18
确定生态系统稳定性
[例 3] 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同
化量分别是 W1 和 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A.W1>10 W2 C.W1<10 W2
B.W1>5 W2 D.W1<5 W2
19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效率为 10%~20%,即一 般情况下上一营养级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超过自身同 化量的 20%,如 W1<5W2,则说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 之间的能量流动效率已经高于 20%,初级消费者、食物链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受到了破坏,影响了生物的可持续性发 展,因而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能量的比值。 (2)一般来说,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3)有时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以实现能
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9
[典例 1]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 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 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 C.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为 1 250 kJ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 向性
[答案] A
11
二、正反馈与负反馈
1.正反馈与负反馈比较
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调节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 方式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定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稳定
实例 分析
12
2.判断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方法 (1)依据:从调节后的结果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 (2)方法:调节后进回一归步到偏原离有原水有平水→平负反→馈正反馈
大家好
1
第 2 课时 生态系统的功能(难点增分课)
[第一步 重点打牢三个知识基础——保基本分] 一、图解能量流动过程(填空)
2
1.输入某一级消费者的能量是同化量还是摄入量的判断 (1)方法:看该消费者是否有“→”指向粪便。 (2)实例:图甲中箭头①指的是 摄入量 ;若没有箭头③,则 ①代表的是同化量 。 2.某一营养级指向的能量去向 图甲中能量①(摄入量)=②+③+④+⑤ +兔子中现存能 量;图乙中能量 W1 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 ,等于 A1+B1+C1 +D1 (其中 B1 为现存量)。
8
[第二步 明辨高考二个常设误点——少失分] 一、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 1.能量传递效率 能 量 传 递 效 率 = ( 下 一 营 养 级 同 化 量 ÷该 营 养 级 同 化
量)×100%,约为 10%~20%。 2.能量利用效率 (1)一般指流入最高营养级(或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总
3
3.某营养级同化能量的两种分析方法
4源自文库
二、碳循环过程(填空) 1.理解碳循环及其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或化能合成 作用。
(2)碳返回无机 ab..生分产解者者、的消_分_费_解_者作__用的___呼实__吸质__作是_用_呼_ 吸作用 环境的途径 c.化学燃料的燃烧
5
[答案] D
20
[方法技巧] 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可确 定相邻两个营养级在能量、生存空间、有机物含量等方 面差值至少在五倍左右。
21
没有限制能量来源或分配比例的计算 [例 4] 在右图所示食物网中,鹰要增加 20 g 体重,最多消耗植物________g,最少消 耗植物________g。 [解析] 最多消耗应选取最长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 10%;最少消耗应选取最短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 [答案] 20 000 500
6
模型二
模型三
模型四
模型二分析:A 为 生产者;B 为 消费者 ;C 为分解者;
D 为 大气中的 CO2 库 。
模型三分析:A 为 生产者;C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D 为 大气中的 CO2 库 。
模型四分析:A 为生产者;B、C 都为消费者;D 为分解者。
7
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