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讲课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教案【优秀8篇】

再别康桥教案【优秀8篇】

再别康桥教案【优秀8篇】

《再别康桥》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2、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人生理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3、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

说明:

本课作为“诗歌及其欣赏”单元的重点篇目,其学习方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有重大意义。因此本课强调学生能抓住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基调来整体把握诗歌,希望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来帮助深化对诗歌的解读,体现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诗歌的朗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它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诗歌的音乐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注重思路的连贯,在有限的时间里激发起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意象掌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教学的重点。

2、通过与徐志摩其他诗歌的比较来理解作者的创作缘由是教学的难点。

说明:

诗歌的形象是诗歌的生命,因此意象成了很多诗人寄托情感的所在,因而对意象的正确把握是理解诗歌的基础。另外,能通过比较阅读来明确作者的创作缘

由,可以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避免表面化,使问题由难化易,强化学生的认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李白与徐志摩不同的结束生命的方式激起学生关注徐志摩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通过比较调动情感,并且逐渐进入诗歌的意境。引发学生阅读本诗的兴趣。

走进作家

由徐志摩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转而介绍他的康桥情结。

1、你对徐志摩了解多少呢?

2、什么是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再别康桥》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

观点三:诗人渴望却不能带走哪怕仅 仅是一片云彩。
正如我片云轻彩不轻.带的走/一
观点四:康桥的一切被放在心里,放 来;
2在、了第灵七魂节里和。第一节是否重复,在诗中 ①有何内作容用上?:“悄悄的”表露诗人不
我轻轻的招手,
舍 离 去 , 不 愿 惊 动 母 校 的 感 情 。 作别西天的云
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

什么发现 ?
轻轻的我走了, 语意上同中有异, 在节奏上完全 正如我轻轻的 相同;
来;
我轻轻的招手,
(修辞手 法)
作别西天的云 回环往

悄悄的彩我。走了,


结 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
正如我悄悄的 构 圆合,增添诗歌的节奏感。
来;
内 使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地
我挥一挥衣袖, 容 深邃隽永,给读者丰富的联
①轻柔多变
云彩
②五彩斑斓
象征诗人在康桥 美好的生活、高远 而飘渺的梦想。
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 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 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 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 面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 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 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 止;
彩。
加眷恋。

《再别康桥》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再别康桥》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字词读音
河 畔( pàn
)ຫໍສະໝຸດ Baidu
xìng
青 荇( róu
)
gāo
揉 碎( lán
)
长 篙(
) yà荡ng 漾( yú
) zǎ榆o 阴( sù
) shē浮ng 藻xi(āo
) 漫 溯(
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通过朗读体会,你觉得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明确: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种情感是通过七节诗歌所塑造的意境或者 说图画来表达的,请概述这七幅图画的内容。 并分析情感的变化。
歌的意境美。 • (2)通过对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及意
境美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
出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26-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 人、散文家。名章序,笔名南湖、 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 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 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 京大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 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 治经济学。 1931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 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年仅 34岁,英年早逝。著有诗集《志 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 虎集》等 。
-35-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再别康桥课文精讲

再别康桥课文精讲

再别康桥课文精讲

一、章节划分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一首著名诗歌,其段落划分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具体取决于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段落划分:

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一节可以视为诗歌的引子,诗人轻轻地来到康桥,又轻轻地离开,与康桥告别。这里的“轻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柔情和对康桥的珍视。

第二节至第五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四节描写了诗人在康桥所看到的景象,包括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和树荫下的一潭。这些景象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了美好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诗人对康桥自然风光的热爱和留恋。

第六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一节描写了诗人的想象和愿望。他希望能够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同时,他也想象着自己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表达着内心的欢愉和自由。

第七节: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一节是诗歌的结尾,诗人回到了现实,他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离开康桥。夏虫也为他沉默,整个康桥都沉浸在别离的氛围中。最后,诗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表达了他对康桥的深情告别。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再别康桥》PPT精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再别康桥》PPT精品课件

① 为什么是“轻轻的”“悄悄的”的走?
不愿打破康桥的静谧与和谐, 只求默默地与之作别。 热爱与惜别、忧伤与孤寂, 在“轻轻”与“悄悄” 中涌动。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② Leabharlann Baidu否将“轻轻的我走了”换成“我轻轻的走了”?
调换语序,突出强调了“轻轻”二字,能够更好 地表达“我”不愿打扰康桥那宁静祥和的气氛, 更好地显示出我离别之际的洒脱与惆怅。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① 昔日美好生活; ② 徐志摩的生活
理想。
—— 虚实结合(将眼前之景与往昔回忆、心中理想结合起来)。
意 象 与 意 境
夕阳下的金柳
软泥上的青荇
榆荫下的潭水
• 以上种种意象,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梦幻唯美、宁静祥和的意境。
绘画美
三美主张
曼殊菲尔等)他的才情被激发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康桥还见证了他与一
代才女林徽因的一段短暂而珍贵的
缘分。
默读 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以下字词读音。
河畔 荡漾 青荇 榆荫
(pàn) (yàng) (xìng) (yīn)
长篙 笙箫 漫溯
(gāo) (shēng) (sù)
听读 聆听经典朗诵音频,试着分析这首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再别康桥》教案(通用13篇)

《再别康桥》教案(通用13篇)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再别康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别康桥》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然后问学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学生会说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播放大学图片。让学生指出剑桥大学,引出对徐志摩的介绍。

二、徐志摩个人资料(课件介绍)

(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三、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朗读直至背诵全诗(配乐)

五、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①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

《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

《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

《再别康桥》公开课教案篇1

【教案设计说明】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现被选入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高审美的境界的目标。

本课教案设计重点围绕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采用反复朗读,分析诗中的意象,通过朗读-思考-分析-朗读-教师范读等几个环节,达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标。

重点难点目标的突破,利用设计问题的形式,从诗歌的朗诵技巧入手,从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其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启发引导,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一般的朗诵本领,有感情地朗诵诗文。

3.分析诗中主要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分析诗中主要意象,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学生朗诵,教师引导、总结点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

歌曲《再别康桥》欣赏。

2、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1921年入手下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仑、雪莱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他的不少诗作语言清新、比方贴切,作风轻柔明丽。

《再别康桥》优秀课件PPT

《再别康桥》优秀课件PPT

分 段 解 析
1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 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 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 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 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
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2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照射 下的柳树,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条 随风摇摆,秀美婀娜,好像美艳的“新娘”,形象 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传达出诗人的无 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艳影”在 诗人“心头”“荡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谁 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娘呢? 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 地位
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背景
而徐志摩跟康桥的缘分,远不仅如此。
1922年,第一次离开康桥,写下长诗 《再会吧,康桥》
1926年,再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第三次也是告别的一次,留下诗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其实是徐志摩留给康桥的告别礼。
诗歌朗读
徐志摩(1897~1931),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 海宁人。新月诗派代表诗 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度过 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再别康桥》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主要学习新诗。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在学习新诗时,应将之与古典诗歌进行对照。本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在教学时,既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又要分析诗中所运用的意象。

学情分析:《再别康桥》所表达的不是简单的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由于人生阅历不足,难以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时应适当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另外,学生对一些隐喻性较强的句子理解不到位,尤其是第四、第五和第六节,教师应对此做重点阐释,扫清学生的理解障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欣赏意象到体会音乐美、建筑美以及绘画美,从而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认真感受意象的深层意蕴,从想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和徐志摩的生平经历。

2. 划分《再别康桥》的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

3. 概括画面,结合意象与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难点)

4. 理解新月派提出的诗歌“三美”理论。(重点)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再,又。这是徐志摩第三次来到康桥。1921年至1922年在剑桥大学求学。1925年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徐志摩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同年11月,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这首诗。写诗的时间与漫步校园的时间相隔四个月左右。因此,这首诗用的是因情写景的再现手法,而非触景生情的客观描摹。

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精选7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精选7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精选7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精选7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化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诗哲等,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曾留学美、英。“唯爱而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的写照。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___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___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年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诗作。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遨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再别康桥》课件(共32张PPT)

《再别康桥》课件(共32张PPT)

愁 喜

总 (看到康桥)

(再到康桥)
(想到康桥)
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1. 绘画美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 荇,彩虹,青草”
押韵,回环复沓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小结本课
赏析现代诗歌的三个角度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形式 诗歌的情感线索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 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300字。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 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二~五节:写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 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 别,情绪低落下来;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 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 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谢谢!
诗作大意
这首诗:最大成就在于它:艺术美、意境 美。它像一首萧邦:小夜曲,四行一节, 每一节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宇 数在六七字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 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波动和旋律 感。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解读
诗人通过康桥的比喻,抒发了对过去幸福的回忆与对 未来的不舍之情。
主题探讨与思考
1 流逝的时光
2 人生的转折
3 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匆匆 而逝,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 与追忆。
康桥象征着诗人离别过去, 投身新的生活,探讨人生转 折时所面临的选择与决策。
诗人在异国他乡对故乡的怀 念与眷恋,展示了情感与归 属感。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 PPT
《再别康桥》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您领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美妙与深意。我们将探 讨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与解读,并深入分析与诗意赏析,最后总结与展望。
作者简介
徐志摩
20世纪著名诗人与作家,生于中国浙江省,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
诗歌背景与解读
背景
《再别康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徐志摩留学英 国期间的作品。
诗歌分析与诗意赏析
1
形式与音韵
诗歌采用四句对偶排列,整首诗押韵和谐,流畅动人。
2
意象与修辞
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传达了情感和思想。
3
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语言与意象,诗人表达了浓烈的情感和内心的纷扰。
诗歌鉴赏与欣赏
壮丽的景色
诗歌中的描绘让人想起了美丽的自 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音乐的韵律
通过精妙的韵律,诗歌仿佛成了一 曲优美的音乐,引人入胜。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五篇【优秀范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五篇【优秀范文】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案五篇【优秀范文】《再别康桥》优质课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课文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认知事物主要以感性为主,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以及用“三美”来分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学生能够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三)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再别康桥》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意象选择。

2、难点: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来感知“三美”。

设计理由:“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因此“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

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

《再别康桥》说课稿(合集15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合集15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再别康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单元地位、作用

《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二首诗歌,是一首现代诗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要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诗歌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花季雨季的高中生应该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学习本单位的新诗一定会激发那些有兴趣的高中生来写写新诗。

2、教学目标、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我把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在于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通用7篇)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通用7篇)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通用7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再别康桥》教学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和分析意象。

2. 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诗人。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诗人的情感有关系?

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来,诗人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说课稿《再别康桥》1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课题:再别康桥

学院:汉语言文学

班级:文新学院2009级3班

*名:***

学号: *********** 指导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和意境,感知本诗的三美。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掌握诵读技巧,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联想法:锻炼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

探究法: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本诗感情与景物在诗歌中的融合,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习诗人一生对爱,对美,对自由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难点: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

【需用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淹《别赋》有語: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在古代无数的诗文华章中,文人对于离别之情的描述,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二、介绍作者、文章背景

1、阅读注释①康桥是什么,地处何方,以及与诗人又有什么的关系?

康桥即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诗人对康桥有很深的感情。

2、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代表诗

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因此便写下了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

拓展: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闻一多在1926年发表的《诗的格律》中,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并以自己的创作来印证,得到了徐志摩、朱湘等人的应和,新月派就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因此此文,我们也将从闻一多的三美来剖析。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欣赏名家的配乐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体会、找差距

4、学生默读、体会感情

5、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

四、教学流程

(一)诵读欣赏,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2、赏析诗歌

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寻找出本诗的七个画面,来看看诗人构建出的本诗的绘画之美。

第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

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做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

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挥手作别云彩图金柳。柳,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桥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为何是新娘,而不是姑娘或者是女郎?想象一下迎亲的场面,新浪看到穿着新嫁衣的娇艳可人的新娘,是何等的惊喜呀!诗人此番虽是再别,却睹旧如新,心中有一种初见乍逢的甜蜜感觉。

但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金柳”,这个意象到底是不是金柳呢?

应该是“波光里的艳影”,金柳已经不是实物,不是客体,而是投影,是幻象,或者不如说,是时光流逝后遗留在诗人心头的旧影,然而它依旧美丽、浓艳、似真似幻,往往复复,抹之不去。

——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荇:“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能不能换成“逍遥”?

逍遥是似萍无根,似自在飞花,天地任闯。招摇是扎根泥土,自在安闲。“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扎根,所以甘心。

——青草水底招摇图“天上虹”。将清澈的潭水拟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

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梦”原是“天上虹”,是“天上虹”的“沉淀”。“虹”是美丽而又短暂的,虽然短暂,却能幻化为永恒,因为她会在“潭”中“沉淀”,也就是会在时光中永存。为什么“梦”会被“揉碎”?揉碎了的梦该不该去重温?注意一下,在“寻梦”的后面,出现的是一个问号。显然,诗人是再回康桥,原是为寻梦而来,但是到了就要重温旧梦的时候,他却犹豫了。美丽的梦,为什么不能或者不敢去重温?:就如同诗人轻轻地来,生怕破坏了校园的宁静一般,这是是不愿破坏美好的梦境。

——榆荫浮藻清潭图进一步来说,重拾或者重温旧梦,一定会很愉快么?鲁迅曾说过如果梦,或者回忆,使得“精神的丝缕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那又有什么意味呢”?从诗人决定“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看来,那是一趟让人心动的精神之旅,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多少师友,仿佛就在眼前,所以他觉得漫天星辉都落到了船上,禁不住兴奋地要放歌。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已沉醉于旧梦之中,可是他竟又忽然警觉:“但我不能放歌”。为什么不能放歌?因为怕惊醒了那个美梦,醒了就要面对现实。因此,对前面的要不要“寻梦”,该不该再去重温那往日的美丽的梦,诗人犹豫了,最后,他做出了决定:悄悄的离别。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撑篙漫溯寻梦图“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