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行测2015上海城管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程问题

合集下载

2015上海招警学员考试解题技巧行程问题

2015上海招警学员考试解题技巧行程问题

2015上海招警学员考试解题技巧行程问题2015上海招警学员考试备考资料汇总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是行测考试中常考的题型。

考点较多且对思维要求较高,是数学运算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型。

行程问题主要包括基础行程、相对运动问题等。

那么考生如何理清数量关系题目中的行程问题,如果求解呢?在基础行程问题中,首先要搞清楚其中几个关键量之间的关系:速度v、路程s、时间t,三者的关系是s=v×t。

解决基础行程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列方程,通过s=v×t列出方程来。

在行程问题中,除了单个物体运动的问题,还有多个物体运动的问题。

多个物体运动会涉及到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中关键的是相对速度,相对速度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相对运动形式。

在相对运动中主要有如下两种运动形式:相遇和追及。

其中相遇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它们的相对运动速度就是两个运动物体速度的加和,也就是说相遇的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就是两个运动物体同向运动,那么它们的相对运动速度就是两个运动物理速度的差值,也就是说追及的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相对运动中的流水行船问题也是近年来考察比较频繁的题型。

在这里介绍一下流水行船问题的相关公式:1.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2.2.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我们通过几道例题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行程问题。

【例题1】两列对开的列车相遇,第一列车的车速为10米/秒,第二列车的车速为12.5米/秒,第二列车上的旅客发现第一列车在旁边开过时共用了6秒,则第一列车的长度为多少米()。

A、60米B、75米C、80米D、135米【解析】根据题意,假设第二列车的长度是L,由题意可知总共用时6秒,因为两列车对开相遇,则根据公式可得L=(10+12.5)×6=135米,选D。

【例题2】甲、乙二人同时同地绕400米的循环环行跑道同向而行,甲每秒跑8米,乙每秒跑9米,多少秒后甲、乙第3次相遇?()A、400B、800C、1200D、1600【解析】据题意可知甲、乙两人同向而行,可知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由题意第三次相遇,可得环形周长为1200米,所以1200秒之后相遇。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速解行测行程工程问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根本上每年都有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的题目,但是有的时候对于行程问题或工程问题的题目,我们无法做到一分钟一道题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题目,今天将带大家来学习一种快速解决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的思想——比例思想。

在行程问题中,贯穿整个行程问题的公式:路程〔s〕=速度〔v〕×时间〔t〕,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在s=vt中,存在着正反比的关系:1. 当s一定时,v和t成反比;2. 当v一定时,s和 t成正比;3. 当t一定时,s和v成正比。

【例1】某____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假如将车速进步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20分钟赶到;假如将车速进步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多少分钟到?A.30B.40C.50D.60【答案】C【解析】由“车速进步1/9”可得,v1:v0=10:9,且从驻地赶往训练基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所以v和t成反比关系,因此,t1:t0=9:10,t1比t0少花一份时间,对应提早20分钟到达,所以按照原来的速度走完全程需要花t0=10×20=200分钟;由“车速进步1/3”可得,v2:v0=4:3,且从驻地赶往训练基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所以v和t成反比关系,因此,t2:t0=3:4,由于t0=200分钟,所以4份时间对应200分钟,即1份对应50分钟,t2比t0少花1份时间,所以可比预定的时间提早50分钟到。

因此,答案选C。

【例2】某植树队方案种植一批行道树,假设每天多种25%可提早9天完工,假设种植4000棵树之后每天多种1/3可提早5天完工,问:共有多少棵树?A.3600B.7200C.9000D.6000【答案】B【解析】此题是工程问题,在工程问题中,存在公式:工作总量〔W〕=工作效率〔P〕×工作时间〔t〕,在w=pt中,也存在着正反比的关系:1.当w一定时,p和t成反比;2.当p一定时,w和 t成正比;3.当t一定时,w和p成正比。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行程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过程多,以及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参照物的选择,也就是需要运用到一些简单的初中物理知识,但是只要掌握了好的技巧,那么行程问题也是非常容易的,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行程问题。

对于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S=vt,大家肯定非常熟悉,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会给出很多个v以及很多个S或者t,如果再配上需要选取参照物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可能有些考生就开始犯迷糊了。

判断相遇还是追及问题其实通过速度v的方向也可以判断,如果两个速度的方向是相同的,那么就是追及问题,如果两个速度方向是相反的,那么就是相遇问题。

下面从一道题入手帮助大家认识这一性质。

例:一支600米长的队伍行军,队尾的通讯员要与最前面的连长联系,他用3分钟跑步追上了连长,又在队伍休息的时间以同样的速度跑回了队尾,用了2分24秒,如队伍和通讯员均匀速前进,则通讯员在行军时从最前面跑步回到队尾需要多长时间?A.48秒B.1分钟C.1分48秒D.2分钟中公解析:这道题目其实是描述了3个过程,分别是相遇过程、追及过程、普通的行程过程,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1,队伍的速度为V2,队伍行进的速度方向是向右,则第一个过程中通讯员的速度方向是向右,速度相同的话考虑追及问题,便有追及距离S= (V1- V2)×T1 ①。

第二个过程中V1的方向是向左,V2为0,则这个过程是普通的行程问题,满足关系式S=V1×T2 ②。

第三个过程中V1的方向是向左,V2的方向向右,二者方S=向相反,满足相遇条件,则满足关系式S=(V1+ V2)T3 ③。

分析题目可以得到S=600m,T1=3min,T2 =2min24s,将以上已知条件分别带入①②③式中即可找到正确答案为D。

此题就是典型的行程问题中过程比较多的一类,其实行程问题的难度不在于它的计算,而是过程很多,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做行程问题的时候可以将比较冗长复杂的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像语言,使整个过程更加简洁明了,从而帮助大家快速列式和计算。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让你快速解决的方法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让你快速解决的方法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让你快速解决的方法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学会用正反比例这类行程问题很简单比例思想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思想,也是行测数量关系局部的重点考察内容,比例问题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上,相对于列方程求解这类常规方法而言,假如能巧用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通过两个例题带大家体会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例1.一战斗机从甲机场匀速开往乙机场,假如速度进步25%,可比原定时间提早12分钟到达;假如以原定速度飞行600千米后,再将速度进步1/3,可以提早5分钟到达。

那么甲乙两机场的间隔是多少千米?A、750B、800C、900D、1000【答案】C。

解析:第一次提速前后速度比4:5,那么时间比为5:4,差了一份,相差12分钟,那么原速走完全程需要1小时,即60分钟。

第二次提速前后速度比为3:4,那么时间比为4:3,差5分钟,即原来的速度走完后面的路程需要20分钟;可得原速走600千米需要60-20=40分钟,那么原速为600千米÷40分钟=15千米/分钟,那么全程为15千米/分钟×60分钟=900千米,应选择C选项。

列方程求解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规思路,但是在行程问题中列方程那么比拟繁琐,而比例法的好处在于摆脱方程的束缚,利用正反比,可到达快速求解的目的。

例2.一个小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假如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求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间隔是多少米?A、1200B、3200C、4000D、5600【答案】:C。

解析:V1=50,前2分钟走了100米,改变速度后V2=60,因为后一段路程两者走的间隔相等,路程一定的时候,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因为V1:V2=5:6,在速度提升之后,t1:t2=6:5,从慢8分钟到快5分钟,增加了13分钟,1个比例点对应13分钟。

假如以5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6个比例点,需要13×6=78分钟。

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答题技巧

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答题技巧

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答题技巧资料来源: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行程问题的重点在于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考来考去总是这三个点,那命题人如何增加难度呢?一是改变考查形式,比如直接求速度变成间接求解,二是增加因素,比如流水对船速的影响、车身长对路程的影响,等等。

但归根究底还是考一个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命题就围绕这个公式展开,一般都是已知一个或多个运动过程,每个运动过程包含三个量:路程、速度、时间,与此同时,不同的运动过程间这三个量必然存在某个共通点,比如路程相同,或者相同时间。

因此,行程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就是: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运动过程,结合问题看未知量、找出已知量,如果有多个运动过程,找出彼此之间共通点,从一点延伸到面,列出数学表达式,思路一目了然。

1、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答题技巧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考查形式,指两人(或两车等)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相遇时间”和“两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三个量中比较难理解一点就是相遇时间,两人同时出发、同时到达某一点。

很明显,运动时间相同,这个时间就称为“相遇时间”,做题时要谨记这个等量关系,是隐含的已知条件。

尤其,近年来考题难度有所增加,单一的相遇问题很少考,综合题比较多,因此,做题时一定要思路清晰,抓准核心,当题中涉及相遇问题时,谨记“相遇时间相同”这一点,利用等量关系巧妙求解未知量,化未知为已知,结合其他已知条件解出最终答案。

2、行程问题之追击问题答题技巧追及问题指的是两人(物)在行进过程中同向而行,快行者从后面追上慢行者的行程问题。

它考虑的是两人(物)在相同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差。

命题人一般会从三个角度命题,直线运动中有两个:“同地不同时出发型”和“同时不同地出发型”;还有一个是环形运动中的“同时同地出发型”,这里要注意一点,它的路程差是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与追上次数有关。

第一次追上,路程差是一个周长,第N次追上,路程差是n个周长,做题时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很难理清思路。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行测考点行程问题讲解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行测考点行程问题讲解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行测考点行程问题讲解北京人事考试网:一、考情分析无论是从题型种类数还是从出现频率来看,行程问题不得不说是数学运算中第一大题型。

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十分常规,考生需要对每种题型的解法了如指掌,这样不单单是对行程问题的得分大有帮助,对其他题型也容易触类旁通。

二、解题方法(一)基础行程问题已知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该类型题目比较简单,举一道例题说明。

例题1:A、B两地相距100公里,甲以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前往B地。

6小时后,乙开摩托车从A地出发驶向B地。

问为了使乙不比甲晚到B地,摩托车每小时至少要行驶多少千米?A.24B.25C.28D.30【答案详解】此题为典型的行程问题。

路程为100公里,甲车速度为10千米/小时,则甲车时间为100÷10=10小时;乙车时间不多于10-6=4小时,而路程依然是100公里,则乙的速度不低于100÷4=25千米/小时。

(二)平均速度问题平均速度问题一般是指存在多个过程,每个过程物体移动速度不相同,最终求物体全程平均速度的问题。

这类问题最常见的是时间相同和路程相同两种情况。

1、时间相同2、路程相同(三)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一般可以描述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基本公式:相遇时间=路程÷(速度1+速度2)速度和=速度1+速度2=路程÷相遇时间路程=(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1、基础相遇问题例题4: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开了6千米。

已知甲、乙两车单独走完全程分别需2小时、3小时,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20B.30C.40D.502、直线多次相遇问题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

2015国考行测解题技巧: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2015国考行测解题技巧: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2015国考行测解题技巧:行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行程问题在行测考试中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过程多,以及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参照物的选择,也就是需要运用到一些简单的初中物理知识,但是只要掌握了好的技巧,那么行程问题也是非常容易的,接下来专家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行程问题。

对于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S=vt,大家肯定非常熟悉,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会给出很多个v以及很多个S或者t,如果再配上需要选取参照物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可能有些考生就开始犯迷糊了。

判断相遇还是追及问题其实通过速度v的方向也可以判断,如果两个速度的方向是相同的,那么就是追及问题,如果两个速度方向是相反的,那么就是相遇问题。

下面从一道题入手帮助大家认识这一性质。

例:一支600米长的队伍行军,队尾的通讯员要与最前面的连长联系,他用3分钟跑步追上了连长,又在队伍休息的时间以同样的速度跑回了队尾,用了2分24秒,如队伍和通讯员均匀速前进,则通讯员在行军时从最前面跑步回到队尾需要多长时间?A.48秒B.1分钟C.1分48秒D.2分钟中公解析:这道题目其实是描述了3个过程,分别是相遇过程、追及过程、普通的行程过程,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1,队伍的速度为V2,队伍行进的速度方向是向右,则第一个过程中通讯员的速度方向是向右,速度相同的话考虑追及问题,便有追及距离S= (V1-V2)×T1 ①。

第二个过程中V1的方向是向左,V2为0,则这个过程是普通的行程问题,满足关系式S=V1×T2 ②。

第三个过程中V1的方向是向左,V2的方向向右,二者方S=向相反,满足相遇条件,则满足关系式S=(V1+ V2)T3 ③。

分析题目可以得到S=600m,T1=3min,T2 =2min24s,将以上已知条件分别带入①②③式中即可找到正确答案为D。

此题就是典型的行程问题中过程比较多的一类,其实行程问题的难度不在于它的计算,而是过程很多,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做行程问题的时候可以将比较冗长复杂的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像语言,使整个过程更加简洁明了,从而帮助大家快速列式和计算。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对于众多考生来说,行测数量中的行程问题基本上是属于年年必考类的题型,但是这种题型有时简单有时复杂,所以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种关于行程问题可以巧解的方法——正反比方法。

一、行程问题中基本公式S=VT(路程=速度×时间)二、行程问题中正反比存在S=VT时且3个未知数有其中一个量处于不变时当S不变时,V与T成反比当V不变时,S与T成正比当T不变时,S与V成正比三、例题展示例:甲乙两辆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

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到达乙地。

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A.10B.12C.12.5D.15【解析】:选D。

根据题意,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6,两车都是从A走向B路程一致,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因此两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比为6:5,乙比甲晚出发10分钟,且比甲早2分钟到达,所以全程乙比甲快了12分钟,即时间所差的一份对应12分钟,因此全程乙用时12×5=60分钟,即乙的速度为90公里/小时,甲的速度为90×5/6=75公里/小时,因此两车速度之差为15公里/小时。

例:有两个山村之间的公路都是上坡和下坡,没有平坦路。

农车上坡的速度保持20千米/小时,下坡的速度保持30千米/小时,已知农车在两个山村之间往返一次,需要行驶4小时,问两个山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A.45B.48C.50D.24【解析】:选B。

往返相当于走了一个全程的上坡和一个全程的下坡,根据S=VT,当S一定时,VT成反比。

上坡的速度:下坡速度=20:30=2:3,则上坡时间:下坡时间=3:2,5份对应4小时,1份是0.8时间,上坡对应3×0.8=2.4小时,全程是2.4×20=48千米。

例:两名运动员进行110米栏赛跑,结果甲领先乙10米到达终点。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必考的行程问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必考的行程问题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必考的行程问题在近些年的行测考试中,行程问题是必考的。

行程问题主要包括2种基本考察形式--相遇问题、追及问题,4种常见模型--直线多次相遇、流水行船问题、牛吃草问题、时钟问题,此外还有公车问题、接送问题、走走停停问题等等,此部分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命题人出题也非常灵活,大家不要被花哨的出题形式迷惑,万变不离其宗,行程问题本质上是对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基本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的考察,下面我们就详细看一下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看似简单的公式,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我们由基本公式可以得出行程问题中常用到的两个基本思想。

一、特值当题干中只给速度实际量时,路程和时间只需满足路程/时间=速度(一个常数)即可,因此可以任选一个设为特值。

同理,题干中只给路程或时间实际量时,其它两个量可以任选一个设为特值。

例题1:老张上山的速度为60米/分钟、原路返回的速度为100米/分钟,问老张往返的平均速度为多少?A.85米/分钟B.80米/分钟C.75米/分钟D.70米/分钟【答案】C。

解析:题干中只给了速度实际量,路程和时间可以任选一个设为特值,往返时路程相同,不妨设路程为特值,设为300米,则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300×2)/(300/60+300/100)=75米/分钟。

也可直接用调和平均数解决。

二、比例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例题2:小王从家到学校共3600米,没有遇到红灯时,72分钟可以到达。

今天速度提高了12.5%,但因为遇到红灯,仍然72分钟才到达。

已知每次红灯时,小王需要停1分钟,那么他今天一共遇到几次红灯?A.81B.64C.9D.8辽宁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事业单位 | 政法干警 | 公安招警 | 村官三支一扶 | 党政公选 |【答案】D。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原理及方法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原理及方法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之行程问题解题原理及方法两个速度不同的人或车,慢的先行(领先)一段,然后快的去追,经过一段时间快的追上慢的。

这样的问题一般称为追及问题。

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满足速度差×时间=追及(或领先的)路程追及(或领先的)路程÷时间=速度差追及(或领先的)路程÷速度差=时间对于有三个以上人或车同时参与运动的行程问题,在分析其中某两个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还要弄清此时此刻另外的人或车处于什么位置,他(它)与前两者有什么关系。

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时,最好画线段图帮助思考理解并熟记下面的结论,对分析、解答复杂的行程问题是有好处的。

(3)甲的速度是a,乙的速度是b,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一共行的At+bt=s t=s/a+b s甲=a*t=a*s/a+b S乙=b*t=b*s/a+b【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如果两人都按原定速度行进,那么4小时相遇;现在两人都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那么5小时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可以想象,如果甲、乙两人以现在的速度(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仍然走4小时,那么他们不能相遇,而是相隔一段路。

这段路的长度是多少呢?就是两人4小时一共比原来少行的路。

由于以现在的速度行走,他们5小时相遇,换句话说,再行1小时,他们恰好共同行完这段相隔的路。

这样,就能求出他们现在的速度和了。

【解】相隔路程:1×4×2行完相隔路程所需时间:(5-4)速度和4×2/(5-4)全程=40(千米)这道题属于相遇问题,它的基本关系式是:速度和×时间=(相隔的)路程。

但只有符合“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相同时间相遇”这样的特点才能运用上面的关系式。

不过,当出现“不同时出发”或“没有相遇(而是还相隔一段路)”的情况时,应该通过转化条件,然后应用上面的关系式。

行程问题技巧

行程问题技巧

行程问题技巧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题的重点考察内容。

行程问题常与分数、比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强,且运用形式多变,解答时应注意几点。

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题的重点考察内容。

行程问题常与分数、比例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强,且运用形式多变,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采用作线段图的方法,正确反映数量之间变化关系,帮助分析思考。

2、行程问题常结合分数应用题,解答时要巧妙地假设单位“l”使问题简单化,有时还可以联系整数知识,把路程理解为若干份。

3、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

时间成反比4、碰到综合性问题可先把综合问题分解成几个单一问题,然后逐个解决。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

第一次在离A站90千米处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

第二次相遇在离A站50千米处。

求A、B两站之间的路程。

A、150千米B、160千米C、180千米D、200千米解析: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3个全程。

由于两车合行一个全程时,甲车行90千米。

在两车两次相遇的三个全程中,甲车共行了90×3=270(千米),这时离A站正好有50千米,加上50即为两个全程270+50=320(千米)。

所以A、B两站之间的路程是320÷2=160(千米)。

答案选择B练习1、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

第一次在离西站4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

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东侧15千米处相遇。

两站相距多少千米?A、80千米B、100千米C、120千米D、140千米例2、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

甲每小时行42千米,乙每小时行54千米。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行程问题解法大全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行程问题解法大全

行程问题也算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难点,行程问题一直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一个热点,不管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在省级公务员考试中,都是每年必考的一类题型。

在行程问题中,所考察的知识点多,常考的知识点有相遇追击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牛吃草问题、时钟问题、走走停停问题、接送问题等。

每种类型都有固定的、可套用的解题方法。

我们将其一一总结出来,并加以细致分析,最后熟练掌握之后,在考试中就可以顺利解答了。

数学运算中解题思路最广、方法最灵活的就是行程问题了。

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基础知识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我们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恩能够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和能力。

深刻理解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巧妙解题速度的单位一般为米/秒、米/分、千米/时等,代表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代表的是一种线性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这里应注意单位时间其实是可以人为规定的,相当于方程里面设未知数为X,那么路程和速度也相对的被人为规定了,比如某人在一段时间内走过了10千米,那么他在10倍这段时间内就走过了100千米。

能够灵活的运用这种关系,对于理解题目和简化计算过程都非常有好处。

发车间隔问题发车间隔问题的典型例题如下:人在路上走,每a分钟有一辆公车从后面追上他,每b分钟迎面驶来一辆该路公车,求发车间隔(假设发车间隔时间固定)。

那么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会注意到因人走在路上与电车相遇可以是任意的时间,因此较难确定哪两辆电车之间的距离是与问题有关的,但是从后面追上来的每一辆车始终有一个相同的间隔时间,同时迎面开来的车也是每辆车之间有一个相同的间隔时间,所以同一方向发出的公车具有相同的间隔路程,把这类问题转化成相遇或追及模型就非常容易解决。

2015年公务员考试难题闪开:行程问题

2015年公务员考试难题闪开:行程问题

2015年公务员考试难题闪开:行程问题金华华图在数学运算中,“行程问题”是历年考查的重点题型,也是每年都几乎涉及的常考题型。

它要求大家不仅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常考题型的解法﹑公式。

所以“行程问题”就成为很多考生望而生畏的“难点题型”。

有关行程问题的方法和题型有很多种,这里老师主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技巧--比例法。

它在我们行程问题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可以大大提高我们行程问题的准确率。

下面结合几个具体的例题向大家介绍比例法是怎样应用在我们行程问题之中。

一,基本知识点1.行程问题基本比例:乙甲乙甲乙甲t t ⨯=V V S S 。

2.t 若相同,S 与V 成正比例;V 若相同,S 与t 成正比例;S 若相等,V 与t 成反比。

二,典型例题【例1】(北京2012-82)甲乙两人早上10点同时出发匀速地向对方工作单位行进,10点30分两人相遇并继续以原速度前行。

10点54分甲到达乙的工作单位后,立即原速返回自己的工作单位。

问甲返回自己的工作单位时,乙已经到了甲的工作单位多长时间?( )A.42分B.40分30秒C.43分30秒D.45分【解析】从相遇点到乙的工作单位的这段路程,乙需要30分钟,甲需要24分钟,根据比例法,“S 相等时,t 与V 成反比例”可知,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30:24=5:4。

甲走完一个全程,需要54分钟,再次利用“S 相等时,t 与V 成反比例”可知,乙走完一个全程需要5.675454=⨯(分钟)。

甲返回自己单位时,来回走了两个全程,所以共需108254=⨯(分钟),此时乙已经等待了5.405.67108=-(分钟),答案为B 。

【例2】(国家2011-66)小王步行的速度比跑步慢50%,跑步的速度比汽车慢50%。

如果他骑车从A 城到B 城,再步行返回A 城共需要2小时。

问小王跑步从A 城去B 城需要多少分钟?( )A.45B.48C.56D.60【解析】根据题意可知4:2:1V V V =骑跑步::。

行测中关于路程问题巧解

行测中关于路程问题巧解

行测中关于路程问题巧解在行测中,涉及到路程问题的题目是非常常见的。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巧解路程问题的方法,并且提供一些实用的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路程问题的基本概念。

在行测中,路程问题是指涉及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或路线的题目。

这类题目可以是关于车辆行驶的距离、两地之间的距离或者是行人行走的路程等。

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巧解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平均速度。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能得到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以及时间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平均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总的路程。

例如,如果一个车辆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3小时,我们可以通过60公里/小时乘以3小时得到总路程为180公里。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已知距离和速度计算时间。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以及车辆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距离除以速度来计算行程所需的时间。

例如,如果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00公里,车辆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我们可以通过400公里除以80公里/小时得到需要5小时。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相对速度。

当涉及到两个物体同时或者相对运动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对速度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两个车辆以不同的速度朝着同一个方向行驶,并且我们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及速度差,我们可以通过相对速度和距离来计算两车相遇所需的时间。

另外,如果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朝着相反的方向行驶,我们可以利用相对速度和距离来计算相遇所需的时间。

最后,我们需要谨记一些常见的特殊情况和注意事项。

有时候在题目中会涉及到物体的返程或者往返行驶等情况,我们需要注意运用逻辑和算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此外,还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保持一致,以避免计算错误。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

例1:如果小明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2小时,他的总路程是多少?解决方法:利用平均速度乘以时间的方法,总路程等于50公里/小时乘以2小时,等于100公里。

管理类联考数学中的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管理类联考数学中的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Born To Win管理类联考数学中的行程问题解题方法应用题是管理类联考数学中的必考题型之一,每年考七道题左右,所占分值也较大,具体考查类型较多,其中包含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比和比例问题、交叉法问题、最值问题等等。

行程问题每年必考一个题目,难度从简单题目到中等难度偏上甚至难题都有。

下文中跨考教育初数教研室马燕老师将具体讲解一下行程问题及历年考查情况。

行程问题涉及两大解决办法:一是列方程解应用题(80%以上的题目都用该方法),二是比例关系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最最常见的解题方法,是考试的主要考查方式。

该方法的难点有两个:一是找等量关系,二是解方程。

等量关系主要是通过仔细审题得出的,简单题目的等量关系非常明了,比如15年1月份的真题中“前一半路程比计划多用时45分钟”,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等量关系,而有些题目的等量关系比较隐晦,需要画示意图才能得出,比如14年1月分的真题中没有直接描述等量关系的语句,需要借助对相遇问题的理解结合题目和示意图得出,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场上保持冷静的态度,无论题目难易程度如何,题目中的关键点都要读出来且弄明白才有可能拿到分数。

等量关系只要能够准确找出,列方程就不成难点了,接下来比较花时间的就是解方程了。

有些题目的难点不在列方程,反而在解方程上。

比如15年1月份的真题中“前一半路程比计划多用时45分钟”,设未知数列方程比较简单,难住大部分考生的是列出方程之后的解方程过程。

两个方程需要联立求解,用常规的换元法或者消元法计算量都相当大,因此首先需要处理一下方程本身。

注意到两个方程有很多共同的部分,因此要用“整体”的思路求解,简化解方程的步骤,节省做题时间。

利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主要针对的是赛跑问题,历年考试中出现过两次。

这种方法对应的题目特征是:整个题目描述中只给了一种量,比如2012年10月份的题目中只出现了有关路程的量,其余的时间或者速度都没给具体的量,而且在整个赛跑过程中,只要还在跑道上进行赛跑,时间肯定是相等的,因此可以用路程比等于速度比来求解。

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系列之行程问题

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系列之行程问题

行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系列之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和‖的问题,即A、B两者所走的路程和等于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要把握的核心是―速度差‖的问题,即A走的路程减去B走的路程等于速度差×追及时间。

应用公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下面是专家组为各位考生精解的四道例题,请大家认真学习:【例1】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

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

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A.3千米/时B.4千米/时C.5千米/时D.6千米/时【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相遇问题。

方法一: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千米/时,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采用方程法: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

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头脑反应要灵活,时刻谨记速度和和速度差的问题。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例2】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欣欣在练习骑自行车,他每分钟行560米,彬彬在练长跑,他每分钟跑240米,两人同时从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A.1minB.1.25minC.1.5minD.2min【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环形追及问题,追上时跑得快的人恰好比跑得慢的多跑一圈(即多跑400米),根据追及问题基本关系式就可求出时间了即400÷(560-240)=400÷320=1.25(分)专家点评: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又分为直线和封闭线路两类。

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比较简单,而封闭环形的相遇与追及问题是近几年考察较多的题型。

行测答题技巧:解析行程问题中的“多次相遇”

行测答题技巧:解析行程问题中的“多次相遇”

中公教育老师宋丽娜为您解析行测数学运算中必考题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同时也是相对较难解决的一种题型。

而路程=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公式。

这个基本公式中暗含着的正反比关系也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正因如此,比例思想是我们解决行程问题的常用方法。

其次,数形结合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即对于行程问题,最主要的是根据题干信息画出行程图,理清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解题。

行程问题实际上还包含很多小的模块,比如:简单的相遇和追及、多次相遇问题、流水行船、时钟问题、牛吃草问题等等。

在此,我将对于比较难以掌握的多次相遇问题详细的阐述下其中蕴含的原理、公式及考题。

(1)最基本的多次相遇问题是指两人同时从不同的地点同时相向而行,在第一次相遇后没停,继续向前走到打对方终点后返回再次相遇,如此循环往返的过程是多次相遇问题。

基本模型如下:从出发开始到图在此运动过程中,基本规律如下:(1)从出发开始,到第n次相遇:每一次相遇会比前一次夺走2个全程;即:路程和具有的特点是1:2:2:2:……,含义是第一次走1个全程,第二次开始都增加2个全程;(2)由于二者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是不变的,故每次相遇所用时间和路程和成正比,若设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t,则第一次到第二次所用时间为2t,依次类推,每次相遇所用的时间关系也为1:2;2:2……,含义是第一次相遇用时间t,第二次开始相遇时间都会增加2t的时间;(3)各自所走路程也满足这个关系。

设第一次相遇甲走路程为S0,则从第二次相遇开始甲走的路程会增加2S0,即关系式仍为1:2:2:2……。

例题1: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以均匀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离A地6千米,继续前进,到达对方起点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10B.12C.18D.15【答案】D。

解析:直线多次相遇问题。

第一次相遇时,两人走的总路程为A、B之间的路程,即1个AB全程。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行测行程问题解题方法
行测中的行程问题通常都是与时间、距离、速度等相关的运动问题,常见类型有相向出发、相遇、交错等。

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解题方法:
1. 画图法
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绘制出相应的图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比如相向而行问题,可以画出两人相向而行的图形,标上相对速度,根据两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出两人相遇的时间点;而对于相遇问题,则需要画出两人的运动轨迹,通过交点来确定两人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2. 路程、速度、时间图
在解题时可以采用路程、速度、时间图的方法,将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表现出来。

比如相向出发问题,可以将两人行程的路程距离、速度和时间用图表来表示,将两者之间的距离表示为一条线段,两人相遇的点为交点,从而计算出两人相遇的时间。

交错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3. 解方程法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采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

首先需要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条件列方程,然后化简、代入、消元,在数学上求解出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运算能力,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综上所述,行测中的行程问题需要注意细节问题,例如要注意两人相遇的时间点还是距离、速度在题目中是否有单位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解答,都需要对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进行仔细分析,清晰表达,逐步推导出正确的答案。

同时,练习过程中建议多做一些类似题目,加强理解和运算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华图城管行测2015上海城管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程问题
在2015上海城管考试中有种经常所考查的题型——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主要研究运动路程、运动时间和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基本的关系式为:路程=速度*时间。

但在考查过程中变式比较多,需要对行程问题深刻理解,做到举一反三。

根据考试的试题分类,相遇追击问题考的比较多,且有相关技巧。

所谓相遇问题即两个运动物体相对运动,速度是相反的。

而追击问题则是两个运动物体同方向运动,速度是相同的。

在相遇问题中经常用到的公式是: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下面就通过例题来说明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

【例】甲、乙两人沿直线从A地步行至B地,丙从B地步行至A地。

已知甲、乙、丙三人同时出发,甲和丙相遇后5分钟,乙与丙相遇。

如果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为85米/分钟、75米/分钟、65米/分钟。

问A、B两地距离为多少米:
A.8000米
B.8500米
C.10000米
D.10500米
【解析】本题理解的重点在于:在甲和丙相遇时,甲比乙多走的距离为后来乙丙一起走的距离。

有了这个思想,就容易解出,甲和丙相遇时,甲比乙多走的距离为(70+65)*5=700米,假设甲和丙相遇的时候,甲走了x分钟,则
(85-75)*x=700,解得x=70。

所以两地相距为(85+65)*70=10500米。

故正确答案为D。

【例】一列客车长250米,一列货车长35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5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5:3。

问两车的速度相差:
A.10米/秒
B.15米/秒
C.25米/秒
D.30米/秒
【解析】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相当于两车车尾相遇过程,设两车速度为5v、3v,则有15*(5v+3v)=250+350,,解得,v=5,因此两车速度相差
5v-3v=2v=2*5=10米/秒。

故正确答案为A。

以上以两个上海城管考试历年真题为例来说明相遇问题的具体解题过程,其实在做题过程中,第一要识别题型为相遇问题,第二就找到相遇变量应用公式。

要达到熟练的程度还需自己的不断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