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4 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
【精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知识点专练14 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含答案)
知识点14 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1.(2015·全国卷Ⅰ·T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0.9%的NaCl溶液、细胞外液。
(2)关键知识:0.9%的NaCl溶液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输入内环境渗透压不变。
【解析】选A。
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当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因此A选项正确。
2.(2015·江苏高考·T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题指南】题干关键信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最接近的生理指标。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A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C项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O2浓度低于组织液,故D项错误。
3.(2015·重庆高考·T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胰岛素分泌不足。
(2)关键知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和其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及胰岛素的作用。
【解析】选C。
知识点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总结编写人:张瑞萍班级姓名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0.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内环境稳态与生理学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与生理学名词解释本文是一篇关于内环境的文章,旨在介绍一些生理学中常用的概念和术语,以及它们在机体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绪论:介绍了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主要的调节方式。
细胞跨膜转运:介绍了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四种细胞跨膜转运的形式和特点。
反馈控制:介绍了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三种反馈控制的原理和例子。
内分泌系统:介绍了内分泌腺、激素、靶细胞和受体四个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内分泌四种内分泌调节方式。
一、绪论1.1 内环境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和组织液。
血浆是血液中除去血细胞后剩余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
组织液是从血管壁渗出到组织间隙中的液体部分,占体重的15%左右。
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间隙进行交换,使得它们之间的成分保持相对一致。
内环境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因为它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氧气、水分、电解质等,并带走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废物。
因此,内环境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各种成分。
1.2 稳态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稳态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稳态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生物体保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稳态的维持主要依靠两种调节方式,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3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机体内许多生理活动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活动的指挥中心。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是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部分的通道。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稳态。
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一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也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
本文将讨论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机制。
一、体温调节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5℃~37.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生命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人体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体温,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以散发体热,同时血管也会扩张,增加散热面积;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肌肉颤抖,以产生热量,同时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面积,从而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二、酸碱平衡人体内细胞和组织液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pH值应该维持在7.35~7.45的范围内,偏离这个范围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人体通过呼吸、排泄和酸碱缓冲系统来调节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来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除酸性代谢产物和吸收碱性物质来调节酸碱平衡;酸碱缓冲系统则通过一系列反应来中和体液中的酸碱物质。
三、血糖调节血糖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非常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浓度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在餐后和餐前有所变化。
人体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会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葡萄糖激素会促进肝脏释放储存的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从而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四、电解质平衡人体内的电解质包括钠、钾、钙、氯等,它们在维持细胞功能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通过消化、吸收、排泄等过程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肾脏是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调节器官,通过排泄多余的电解质和保留需要的电解质来维持平衡。
五、水分平衡水分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的内容,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考点分析易错点提示1.不属于体液的液体消化道、膀胱等有通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直接与外界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2.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复习 专题十四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Ⅱ)某人在沙漠中迷路,
长时间未能补充水分导致机体脱水。此时其体内的生理 状态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血浆渗透压降低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长时间不能补充水分导致机体脱水的情况下, 血浆渗透压升高,B、D 错误。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 进集合管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A 正确。下丘脑渗透压 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 错误。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 B 细胞。 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 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②抑 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 3 个去路, 抑制 2 个来源)。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 A 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 2 个来源)。
1.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 [分析]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分泌系统。(×) [分析] 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也属于内分泌系 统。
3.下丘脑中不仅含有体温和水盐调节中枢,而且还 含有感受温度变化和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
[分析] 感受温度广东学考·多选)维持人体血糖浓度稳
定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C.胰高血糖素
B.生长激素 D.胰岛素
答案:CD
4.(2018年1月·广东学考·单选Ⅰ)在寒冷的环境中, 人体不会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毛细血管收缩 B.细胞代谢速率下降 C.汗腺分泌减少 D.肝脏产热增加 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出现毛细血管收缩,汗 腺分泌减少,骨骼肌战栗和细胞代谢加快等生理反应。 答案:B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稳态、环境与调节是现代生命科学核心理论之一。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的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一起看看吧!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
点整理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拓展:
①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
(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实行,机体才能适合环境的持续变化。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区别: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
(5)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动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
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
(6)胰岛素通过促动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7)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8)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动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降低血糖。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动肝糖元分解,促动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大全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三、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体液调节3、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H2CO3H2CO3====H2O+CO2↑(从肺部排出)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绪论及细胞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调控机体功能活动的方式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指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靶器官(某些组织或器官),对活动起促进或抑制的调节方式。
即体液中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主要指激素调节自身调节:指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正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胞膜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转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细胞膜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性转运的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继发):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能量消耗,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主要特点是需要额外供能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在主动运输的过程中,额外消耗的能量直接由ATP分解提供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这种间接利用ATP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电位:当刺激使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电压控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细胞受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传播性的电位变化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减小超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增大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将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过程二、问答题1、试述跨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高中生物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热 觉感受 体温调 ②汗液分泌增多 增加散热
器
节中枢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一.下丘脑与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枢纽
促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反馈调节)
促激素
垂体
甲状腺 性腺 肾上腺
21
二.下丘脑与神经调节
下丘脑刺激某一区域
刺激另一区域
心跳加快
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
消化器官运动 减弱 副交感神经 的兴奋 心跳变慢、血压 下降、消化器官 运动加强
非特 渐形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人 类
异性 免疫
特点: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的
免 疫 类 型
特异 性
来源:病原体或病原体的某种特征 物(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 生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抗体) 来消灭、排除这种病原体。
免疫 特点:只对具有抗原特征的病原体
起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
b .皮肤立毛肌收缩.
c.激素分泌:代谢加强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 素、糖皮质激素等)
炎热环境
体温调节: 神经调节
过程:
1.血管平滑肌舒张
皮肤温觉 传入神经 下丘脑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增加散热) 2.汗腺分泌
13
六.下丘脑与水盐平衡
1.饮水不足、 细胞外液 体内失水过多 渗透压升高 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宿主细胞 T细胞
抗原
感
应
被抗原
阶
侵入的 组织细胞
段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反应阶段
T细胞与靶细 靶细胞破裂死亡
胞紧密接触
抗原被消灭
淋巴因子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1稳态的生理意义1.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3.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稳态正常:使酶促反应正常进行,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破坏:使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如血钙过低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
)考点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如,当血液中co2过高时,co2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活动加强,及时排出过多co2,实现内环境中o2与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考点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使血糖下降胰岛素考点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免疫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主要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不同:免疫类型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t细胞b细胞均可产生记忆细胞)考点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艾滋病(aids)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1.内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内环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其特点包括:-维持稳定性:内环境需要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使得细胞可以在最优条件下进行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
-动态平衡:内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各种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内外间不断交换,维持其正常的稳态。
-平衡修复: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体会通过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确保内环境的稳定性。
2.内环境的调节机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人体拥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循环系统调节等。
a.神经调节: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当人体感到寒冷时,神经系统会立即将这个信息传递到大脑,启动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体温。
b.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在体内传递信息,并调节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下丘脑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体液的平衡。
c.循环系统调节: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的循环,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引导血液流向特定的器官或组织,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3.内环境的稳态:体内各种生理指标需要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指标包括体温、血糖水平、血液pH值、电解质浓度等。
a.反馈调节: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当一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身体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
例如,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b.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指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生理指标回到正常范围内。
正反馈则是指使生理指标远离正常范围,加剧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例如,负反馈是通过体温调节机制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而正反馈则是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例如血液凝块形成的过程中。
c.维持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机制,它通过各种生理过程和信号传导途径,确保体内各种物质和条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体液调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功能。
- 激素作用机制: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器官或组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调节生理过程。
- 主要激素:- 胰岛素和葡萄糖:胰岛素由胰岛分泌,降低血糖水平;缺乏胰岛素会导致糖尿病。
- 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速率和能量消耗。
- 肾上腺素:应对压力反应,增加心率和血压。
- 性激素:影响性特征的发育和生殖功能。
2.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快速响应内外环境变化。
- 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
- 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通过分泌抗体或直接吞噬病原体来保护身体。
- 免疫应答:分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后者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4. 酸碱平衡:- 缓冲系统:血液中含有多种缓冲对,如碳酸/碳酸氢盐系统,维持pH值稳定。
-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排出二氧化碳,影响血液pH值。
-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酸碱度,排除过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5. 水盐平衡:- 渗透压:体内水分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作用于肾脏,调节尿液的浓缩程度,影响水分的重吸收。
- 钠离子:通过调节钠离子的排泄,影响体内水分的平衡。
6. 体温调节:- 体温维持:通过代谢产生热量,并通过皮肤血管的扩张或收缩来散热,保持体温恒定。
-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对体温变化做出反应,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调节体温。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二)内环境—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1、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三者相互转化)2、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二、内环境的稳态(一)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性(1)血浆中水含量90%~92%(2)各种无机离子数量相对恒定(3)各种有机物含量保持动态平衡(4)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0.9%生理盐水的渗透压)(5)体温37.5℃左右(6)血浆pH值为7.35~7.45之间(二)通过相关系统的功能协调来维持(三)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四)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温度、pH值与酶活性2、离子平衡与器官正常生理功能3、渗透平衡与物质交换[重点、难点、拓展知识解析]一、内稳态的调节通过机体自身完善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以人体的体温调节为例: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内环境的温度,机体内部生命活动产能代谢也会影响内环境的温度,当外部环境温度降低位于皮肤的温觉感受器感受到这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接受神经冲动后,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相关的组织器官,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浆的散热量;引起竖毛肌的收缩,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减少皮肤散热的面积;汗腺几乎不排汗,减少因为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引起骨骼肌的收缩,释放能量提高温度。
神经冲动还可以传递到一些腺体,像肾上腺、甲状腺促使这些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由激素进一步影响其他靶器官进行调节。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温度的稳态。
二、物质运输1、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3、淋巴循环①淋巴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
通过淋巴循环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平衡;回收组织液中蛋白质;淋巴液比血液含有更多的脂肪和废物,将其运输至血液。
内环境和稳态知识点
∙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2)具体表现: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容与基础(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与意义:(3)维持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循环系统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4、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吸收、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5、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细胞代谢正常进行。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知识点拨:1、血液Na+、K+、pH的稳定性: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范围很小。
原因是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可起到缓冲作用。
2、内环境稳态失调:长期营养不良,会出现组织水肿。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加。
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回流到血浆从而使组织液增加。
肾小管肾炎也会使组织液增加而水肿。
细胞代谢旺盛使代谢产物增多,组织液浓度增加使组织液增多而水肿。
3、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具体表现: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剧烈运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4、体液各成分间的转化与判断方法①相互转化关系:②判断方法:5、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DNA分子复制、DNA分子转录、mRNA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在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的物质:消化酶等。
③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
6、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界环境所发生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内环境稳态的必备知识点
内环境稳态的必备知识点一、内环境的定义内环境是指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稳定状态。
它包括体液的组成、体温、酸碱平衡、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多个方面。
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1. 负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机制是一种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部环境参数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它通过感受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三部分组成。
感受器能够感知内环境参数的变化,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中枢。
控制中枢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向效应器发送指令,使其产生相应的调节作用,以使内环境参数回归到正常范围。
2. 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屏障,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运载蛋白,细胞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的平衡。
例如,细胞膜上的钠钾泵能够维持细胞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差,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3. 代谢调节代谢调节是指通过代谢产物的生成和排出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例如,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摄入氧气以供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肾脏则通过尿液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离子,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实现。
1. 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信号的方式,快速调节内环境稳态。
例如,当人体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交感神经会被激活,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以应对紧急情况。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稳态。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细胞产生作用的化学物质。
例如,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代谢率等。
四、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与调节内环境稳态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被破坏,例如高温、寒冷、饥饿、感染等。
当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时,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调节反应来恢复稳态。
这包括利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调节体温、血糖水平、酸碱平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4 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1.(2015·全国卷Ⅰ·T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0.9%的NaCl溶液、细胞外液。
(2)关键知识:0.9%的NaCl溶液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输入内环境渗透压不变。
【解析】选A。
维持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Cl-,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当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 后,生理盐水为兔内环境的等渗溶液,内环境渗透压相对不变,细胞内液的量不会增加,输入的溶液(主要是Na+)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因此A选项正确。
2.(2015·江苏高考·T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解题指南】题干关键信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最接近的生理指标。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A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故B项正确;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故C项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O2,细胞内液O2浓度低于组织液,故D项错误。
3.(2015·重庆高考·T3)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胰岛素分泌不足。
(2)关键知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和其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及胰岛素的作用。
【解析】选C。
本题既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又考查了胰岛素的作用。
A项,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故错误。
B、D项,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减慢,血糖含量升高,故这两项错误。
C项,甲状腺激素分泌超标,通过反馈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故正确。
4.(2015·天津高考·T3)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
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胰岛样细胞移植”“血糖恢复正常”。
(2)关键知识:血糖浓度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共同调节。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及胚胎干细胞的知识。
A项,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如囊胚)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B项,根据题干信息“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推知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缺失胰岛素,故该项错误。
C项,移植后小鼠胰岛素分泌恢复正常,作用于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项,胰岛素降血糖的结果是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的结果是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二者均属于反馈调节。
5.(2015·四川高考·T5)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链球菌等细菌”说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出现蛋白尿”说明丢失血浆蛋白。
(2)关键知识: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吞噬细胞的作用。
【解析】选D。
A项,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水浴加热,故错误。
B项,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部分水分进入组织液,可出现组织水肿,故错误。
C项,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故错误。
D项,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正确。
6.(2015·海南高考·T1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2)隐含信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有关内容。
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除激素外,还有CO2、组织胺等化学物质,A项正确;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支配,B项错误;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抗利尿激素)调节,C项正确;正常人体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血糖浓度高或低会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D项正确。
7.(2015·海南高考·T1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人体体温调节”。
(2)关键知识:体温调节的途径。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有关知识。
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蒸发、皮肤散热,其次是呼气、排尿、排便等,A项错误;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运动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B项正确;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是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C项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受器能感受体温变化,D项正确。
8.(2015·海南高考·T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激素”“酶”。
(2)关键知识:激素的化学本质及作用,酶的作用原理及特性。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激素和酶的有关知识。
激素从化学组成上可分为蛋白多肽类、固醇类、氨基酸的衍生物类等,A项错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B项正确;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C项正确;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进而影响靶细胞的代谢活动,D项正确。
9.(2015·海南高考·T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小肠黏膜”“小肠上皮细胞”。
(2)隐含信息:小肠黏膜既能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分泌消化酶。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吸收和转运物质的有关知识。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受盐酸刺激能分泌促胰液素,A项正确;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如水分的吸收,B项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细胞质浓度降低,导致小肠对水的吸收也减少,C项正确;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细胞分泌大分子物质时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胞吐,D项错误。
10.(2015·海南高考·T17)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体液调节”。
(2)关键知识:激素分泌的调控机制。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动物体液调节的有关内容。
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调控是分级调节,也是反馈调节,A项正确;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比较缓慢而且范围广泛,B项错误;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其浓度的高低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C项正确;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甲状腺激素可由寒冷刺激引起分泌增加,D项正确。
11.(2015·海南高考·T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内环境”。
(2)关键知识:内环境的成分和作用。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有关知识。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血浆、组织液运送到相应部位,发挥作用,A项正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项正确;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C 项错误;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远低于血浆中的含量,D项正确。
12.(2015·全国卷Ⅰ·T30)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2)关键知识: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和作用。
【解析】(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该过程中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血压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