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原辅材料概述

合集下载

氨纶基本介绍

氨纶基本介绍

氨纶(spandex)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

2基本特性Spandex译名"斯潘德克斯",是一种弹性纤维,学名聚氨酯纤维(Polyurethane),简写(PU)。

中国大陆称为"氨纶",它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但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其分子结构为一个像链状的、柔软及可伸长性的聚氨基甲酸酯,通过与硬链段连接在一起而增强其特性。

弹性纤维分为两类:一类为聚酯链类;一为聚醚链类。

聚酯类弹性纤维抗氧化、抗油性较强;聚醚类弹性纤维防霉性,抗洗涤剂较好。

3优点氨纶弹性优异。

而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也更细,并且更耐化学降解。

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

[1]4合成纤维化学纤维是指那些以天然或者合成的高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纤维,它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人造纤维有两种,即人造纤维素纤维(如粘胶纤维,富强纤维等)和人造蛋白质纤维(如大豆纤维,花生纤维等),而合成纤维的阵营比较庞大,有聚酯纤维(即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6,锦纶66等),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氨纶)。

组成物质含有85%以上组分的聚氨基甲酸酯,商品名称有莱卡(Lycra、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巴西)、尼奥纶(Neolon、日本)、多拉斯坦(Dorlastan、德国)等。

首先由德国Bayer公司于1937年研究成功,美国杜邦公司于1959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现已将其氨纶产业卖给美国科氏工业集团,总产能约为10万吨左右。

现全球氨纶总产能约60万吨,而韩国晓星公司的氨纶产能接近12万吨,成为全球第一。

中国第一家氨纶企业是烟台氨纶厂,1989年开始生产。

中国大陆现有生产能力35万吨左右,为全球最大氨纶生产国。

氨纶共有两个品种,一种是由芳香双异氰酸酯和含有羟基的聚酯链段的镶嵌共聚物(简称聚酯型氨纶),另一种是由芳香双异氰酸酯与含有羟基的聚醚链段镶嵌共聚物(简称聚醚型氨纶)。

氨纶主要成分

氨纶主要成分

氨纶主要成分
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也被称为弹性纤维。

它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
这使得它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用性。

氨纶通常用于制造紧身衣物、泳装、袜子、运动服和内衣等服装。


的弹性使得这些服装更加贴身,舒适,并能够保持形状。

此外,氨纶
还可以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例如棉、丝绸和羊毛等天然纤维。

氨纶的制造过程涉及到聚合反应和旋转流延技术。

在聚合反应中,二
元酸和二元醇通过缩聚反应形成聚酯,并与二异氰酸酯发生交联反应,生成聚氨酯。

在旋转流延技术中,将聚氨酯溶解在溶剂中,并通过喷
嘴将其喷射到旋转的收卷筒上,在干燥后形成连续的纤维。

虽然氨纶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用性,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在
高温下会失去弹性,并且容易受到紫外线的影响而褪色。

此外,由于
其合成过程涉及到有毒化学品,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护
工人和环境。

总之,氨纶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用性。

它在
服装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可以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以增强其
性能。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工人和环境。

氨纶产品介绍及生产流程纲要

氨纶产品介绍及生产流程纲要

合同协议氨纶聚合培训手册可行性实施审批:编辑:目录第一章氨纶产品介绍第二章氨纶车间生产流程第三章聚合培训手册第一新工培程序⋯⋯⋯⋯⋯⋯⋯⋯⋯⋯⋯⋯⋯⋯⋯1-2第二各个段的培内容⋯⋯⋯⋯⋯⋯⋯⋯⋯⋯⋯⋯3第三位⋯⋯⋯⋯⋯⋯⋯⋯⋯⋯⋯⋯⋯⋯⋯⋯⋯⋯4-6第四考核制度⋯⋯⋯⋯⋯⋯⋯⋯⋯⋯⋯⋯⋯⋯⋯⋯⋯7-8第五位主要操作程⋯⋯⋯⋯⋯⋯⋯⋯⋯⋯⋯⋯9-20第六新工正、操作技能比理⋯⋯⋯21-43第七聚合工异常分析⋯⋯⋯⋯⋯⋯⋯⋯⋯⋯⋯⋯⋯44-45第一章氨纶产品介绍一、氨的主要量指密度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表示纤维粗细程度的量的名称为“纤维密度〞,在我们化纤行业中,旧称“纤度〞。

纤维密度的单位名称为特克斯〔简称为特〕,单位符号位tex,其中1/10简称为分特,单位符号位dtex。

旦尼尔〔D〕和公制支数〔N〕也是纤维密度的一种单位名称,为非法定计量单位。

①、D(旦尼尔,简称旦):纺织纤维的定长制的密度单位,是指9000米长的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如9000米长度称取重量为40g即为40D。

②、Tex〔特克斯,简称特〕:是指1000米长纤维的重量克数。

如1000米长度称取重量为40g即为40Tex。

Dtex〔分特克斯,简称分特〕:是指10000米长纤维的重量克数,。

如10000米长度称取重量为40g即为40DTex。

换算关系公式如下:Tex=10DtexTex=Den*1DTex=Den*或 1DTex=Den/9000*10000Tex=1000/N单纤维越细,手感越柔软,光泽柔和且易变形加工。

③、F:指氨纶丝的孔数;例:40D/3F即:40旦3孔的氨纶丝。

影响因素:计量泵出量异常、分丝错误、泵前压力缺乏、组件漏液、并丝或单丝断裂。

断裂强度常用相对强度标示化学纤维的断裂强度,即纤维在连续增加负荷的作用下,直至断裂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与纤维的线密度之比。

单位N/tex、CN/tex〔g/tex〕、CN/dtex。

氨纶 成分 -回复

氨纶 成分 -回复

氨纶成分-回复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材料,常被用于制作弹性面料、伸缩布料和紧身衣物等。

它具有优异的伸缩性能和弹性恢复力,可以保持衣物的形状并提供舒适的贴身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氨纶的成分、制造过程和应用领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氨纶的成分。

氨纶是一种聚合物,其主要成分是聚氨基甲酸酯。

它由巴斯夫公司于1950年代发明,并在1960年代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

氨纶的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酯基和酰胺键。

这使得氨纶既具有酯纤维的柔软性,又具有酰胺纤维的强度和耐磨性。

然后,让我们了解一下氨纶的制造过程。

氨纶的制造主要分为聚合和纺丝两个阶段。

首先,在聚合阶段,将聚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与催化剂混合,并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这将导致聚合物链的延伸和交联,形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接下来,在纺丝阶段,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被加热和加压,通过纺丝孔板挤出成纤维。

纤维被拉伸和冷却以增加其强度和弹性。

氨纶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使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由于其极高的弹性恢复能力,氨纶常被用于制作紧身衣物以提供紧贴身体的效果。

其次,氨纶的伸缩性能使其成为制作运动服装和健身服装的理想选择,这些服装需要跟随运动员的身体动态进行伸缩。

此外,氨纶还常被用于制作泳装、内衣和袜子等贴身衣物,因为它能够提供舒适的贴身感受。

除了服装领域,氨纶还在其他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氨纶纤维被用于制作弹性带和绷带,用于医疗用途和运动保护。

此外,氨纶还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以增加织物的弹性和耐用性。

例如,与棉、涤纶和尼龙等混纺,制成的织物可以同时具有各种纤维的特性。

然而,虽然氨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天然纤维要大。

其制造过程涉及化学反应和高能耗,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和废水。

其次,氨纶的可持续性和回收性相对较差,因此需要对其制造和使用进行更加环保的措施。

总之,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材料,主要由聚氨基甲酸酯组成。

其制造过程包括聚合和纺丝两个阶段。

氨纶的原材料

氨纶的原材料

氨纶的原材料氨纶,又称弹性纤维,是一种具有优异弹性和耐腐蚀性能的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运动器材、工业材料等领域。

而氨纶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聚己内酰胺和聚醚二元醇两大类。

首先,聚己内酰胺是氨纶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聚己内酰胺是一种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柔软性。

它是氨纶的主要成分之一,能够赋予氨纶优异的弹性和拉伸性能。

聚己内酰胺通常是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而成,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己内酰胺和二元醇等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最终得到聚己内酰胺作为氨纶的原材料。

其次,聚醚二元醇也是氨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聚醚二元醇是一种含有醚键的双官能团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柔软性和耐腐蚀性能。

它在氨纶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增加氨纶的柔软度和舒适性。

聚醚二元醇通常是通过醚化反应合成而成,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醚醇和二元醇等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最终得到聚醚二元醇作为氨纶的原材料。

除了以上两大类原材料外,氨纶的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添加少量的助剂和添加剂,以提高氨纶的耐磨性、耐高温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这些助剂和添加剂通常包括抗氧化剂、稳定剂、增塑剂等,它们能够有效改善氨纶的性能,提高其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氨纶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聚己内酰胺、聚醚二元醇和助剂等,这些原材料在一定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合成反应和加工工艺,最终形成具有优异弹性和耐腐蚀性能的氨纶纤维。

这些原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氨纶纤维的品质和性能,因此在氨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进行精准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氨纶是什么材料

氨纶是什么材料

氨纶是什么材料
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材料,也被称为氨纶纤维,它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磨性,
因此在纺织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氨纶的特性使得它成为运动服装、泳衣、袜子、内衣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那么,氨纶究竟是什么材料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材料,它的原料主要是聚氨酯。

聚氨酯是一种具有
弹性的高分子材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可以将聚氨酯转化为氨纶纤维。

氨纶纤维具有优异的弹性和柔软度,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耐磨性和耐化学性,因此在纺织品行业中备受青睐。

其次,氨纶具有优异的弹性。

与其他纤维相比,氨纶的弹性更加突出,可以被
拉伸至数倍于原长,并且能够迅速恢复原状。

这种特性使得氨纶纤维在运动服装、泳衣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还是在水中进行游泳,氨纶纤维都能够提供良好的弹性支撑,使穿着者更加舒适自如。

此外,氨纶具有出色的耐磨性。

由于氨纶纤维具有非常高的弹性,因此它在受
到外力摩擦时也能够保持较好的耐磨性。

这使得氨纶纤维在袜子、内衣等日常穿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穿着氨纶制成的袜子和内衣,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舒适感,还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颖外观。

总的来说,氨纶是一种优秀的合成纤维材料,具有出色的弹性和耐磨性,因此
在纺织品行业中应用广泛。

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让我们能够更加舒适自如地享受各种运动和日常穿着。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氨纶这种优秀的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氨纶主要成分

氨纶主要成分

氨纶主要成分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也被称为聚氨酯弹性纤维。

它由特定的化学成分组成,这些成分赋予了氨纶优异的弹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氨纶的主要成分、制备过程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1. 氨纶的主要成分氨纶的主要成分是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具有很高的弹性和拉伸能力。

以下是氨纶主要成分:1.1 聚己二酸与己二醇氨纶的聚合物链由聚己二酸(Adipic Acid)和己二醇(Hexamethylene Diamine)交替连接而成。

聚己二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两个羧基(COOH)官能团。

己二醇则是一种含有两个羟基(OH)官能团的化合物。

在制备氨纶时,聚己二酸与己二醇通过缩聚反应形成酯键,并释放出水分子作为副产物。

这个过程称为酯化反应。

聚己二酸与己二醇的摩尔比例决定了氨纶的分子量和性能。

1.2 聚氨基甲酸酯(MDI)聚氨基甲酸酯(MDI)是氨纶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两个异氰酸酯官能团(NCO)。

在制备氨纶时,MDI与聚己二酸和己二醇反应,形成聚合物链。

MDI的加入可以增强氨纶的弹性和耐久性。

由于MDI具有较高的交联能力,它可以增加聚合物链之间的交联点,从而提高纤维的强度和回弹性。

2. 氨纶的制备过程氨纶是通过聚合反应来制备的。

以下是典型的氨纶制备过程:2.1 预聚合首先,将己二醇和聚己二酸按照一定摩尔比例混合,并加入催化剂。

催化剂通常是一种有机锡化合物,用于促进缩聚反应。

混合物在高温下进行预聚合反应,生成低分子量的聚酯。

2.2 聚合在预聚合物形成后,将其与MDI混合,并再次加热。

MDI与预聚合物发生缩聚反应,形成氨纶的主链。

此过程中也会产生水分子作为副产物。

2.3 拉伸和固化聚合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氨纶溶液注入纺丝机。

通过纺丝机的旋转孔板或旋转杆,将溶液拉伸成细丝,并在拉伸过程中蒸发掉水分。

拉伸后的纤维进入固化室,在高温下进行固化处理。

这个过程中,氨纶的分子链之间会形成交联点,增强纤维的弹性和耐久性。

氨纶原辅材料概述

氨纶原辅材料概述

氨纶原辅材料概述原附材料综述氨纶分厂二00四年八月一、主材料MDI1、名称、结构式Diphenylmethene-4,4’-diisocyanate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2、物化指标3、一般物性苯的衍生物,活性强。

MDI与水反应,在50℃以下反应速度非常缓慢,在高温下反应剧烈甚至爆炸。

生成CO2气体和在水中不溶的聚氨酯。

此外,MDI也和氢氧化钠、氨、一元胺及二元胺之类的碱性物质及酸和醇反应,这类反应剧烈,反应热使异氰酸酯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剧烈,使密闭容器压力增大。

必须在干燥的惰性气体低压状态下储存。

推荐使用含水率65ppm 以下(露点-40℃以下)的干燥氮气,而二氧化碳气体在异氰酸酯中是可溶的,不能作为惰性气体使用。

另外,一般说来在常温下,对金属类或其他材料无腐蚀性,而实际上在MDI中的少量酸性物质对铜合金和铝有一定程度的腐蚀。

4、保管由于MDI是反应性非常强的物质,常在封闭容器中储存,使其不接触湿气。

不要直晒。

长期保存时,希望放在阴冷的地方(5℃以下)。

在熔点以下(35℃左右)变质速度达最大点,故要特别避开此温度,超过35℃在45℃时为宜,在石油罐中5℃约存放3个月,40~45℃存放10日可控制使用。

5、融化在70℃的水浴中放置8小时即可融化。

融化潜热约30Kcal/kg 比热0.4(40~80℃)一次融化后的MDI保持45℃液态存放。

反复凝固容易变质,应避免。

6、安全性刺激性物质,侵蚀粘膜引起炎症。

注意不要贱入眼内和接触皮肤,避免反复和持续接触。

液态操作必须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建议戴防毒面具。

MDI蒸汽压小,注意操作无吸入蒸汽危险。

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即可。

融化的MDI若洒落到地面上时,待固化清除后,用氨水之类的碱性水冲洗。

盛MDI的空容器,放于屋外盛满碱水放置或在换气良好的地方,用水蒸汽喷射,使异氰酸酯分解后废弃即可。

由于MDI的引火点较高,不属消防法规定的危险品,如果发生火灾,必须注意由于受热,异氰酸酯基分解而产生NO2,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氨纶生产工艺

氨纶生产工艺

氨纶生产工艺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和工业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氨纶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聚合反应、纺丝成型和后处理等环节。

一、原料选择氨纶的主要原料是聚酰胺和聚醚二元醇。

聚酰胺是一种含有酰胺基的有机聚合物,聚醚二元醇是一种含有醚键的有机聚合物。

这两种原料的选择对氨纶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氨纶生产的关键步骤。

首先,将聚酰胺和聚醚二元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催化剂和溶剂。

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酰胺基和醚键发生开环反应,形成聚合物链。

三、纺丝成型聚合物链经过聚合反应后,需要进行纺丝成型。

纺丝是将聚合物熔融并通过微孔板或旋转孔板喷出,形成连续的纤维。

纺丝温度、压力和喷丝速度等参数的控制对纤维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四、后处理纺丝成型后,氨纶纤维需要进行后处理,以提高其性能和质量。

后处理包括拉伸、热定型和涂覆等步骤。

拉伸是将纤维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拉伸,增强其强度和弹性。

热定型是将纤维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使其保持特定的形状和尺寸。

涂覆是将纤维表面覆盖一层特殊的聚合物涂层,以改变其表面性能。

五、质量控制在氨纶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和成品检测等。

原料检验主要是对聚酰胺和聚醚二元醇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

生产过程监控主要是对聚合反应、纺丝和后处理等过程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成品检测主要是对成品纤维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六、环保措施氨纶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

对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是关键。

废水应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废气应采用合适的排放措施,废渣应进行分类和安全处理。

氨纶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聚合反应、纺丝成型、后处理、质量控制和环保措施等环节。

通过合理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获得优质的氨纶纤维。

氨纶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满足市场对纤维性能和质量的需求。

氨纶简介演示

氨纶简介演示
升产品附加值。
氨纶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原材料价格波动
氨纶产业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需要采取合理的采 购策略和对冲机制,降低生产成本风险。
行业竞争激烈
面对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氨纶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 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氨纶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绿色生产工艺:研发环保型的氨纶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 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耐磨损性
耐摩擦
氨纶纤维表面光滑,摩擦系数低,因此具有较好的耐摩擦性能,在纺织品中能提高耐磨性。
耐疲劳
在反复弯曲、拉伸过程中,氨纶纤维能保持较好的性能,不易疲劳断裂。
耐化学品性
耐酸碱性
氨纶纤维在酸碱环境下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易被腐蚀。
耐油性
氨纶纤维对油脂类化学品也具有一定的抗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纤维性能。
纺织品领域
弹性面料
氨纶的优异弹性使其成为制作弹 性面料的理想材料,如弹力裤、 弹力袜等。与其他纤维混纺,如 棉、涤纶等,可提高织物的伸缩
性和舒适性。
内衣
氨纶纤维柔软、透气,适合用于 制作内衣,如内裤、文胸等,提
供良好的穿着体验。
运动服饰
氨纶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使其成 为运动服饰的首选材料,如运动 裤、运动袜等,有助于保持干爽
氨纶简介演示
目录
• 氨纶概述 • 氨纶的生产工艺 • 氨纶的性能特点 • 氨纶的应用领域 • 氨纶的未来发展前景
01
CATALOGUE
氨纶概述
氨纶的定义
弹性纤维
氨纶是一合成弹性纤维,具有 优异的弹性回复性能。
化学组成
氨纶由聚氨基甲酸酯组成,通过 特定的化学反应制成。
氨纶的历史发展

氨纶原辅材料概述

氨纶原辅材料概述

原附材料综述氨纶分厂二00四年八月一、主材料MDI1、名称、结构式Diphenylmethene-4,4’-diisocyanate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2、物化指标3、一般物性苯的衍生物,活性强。

MDI与水反应,在50℃以下反应速度非常缓慢,在高温下反应剧烈甚至爆炸。

生成CO2气体和在水中不溶的聚氨酯。

此外,MDI也和氢氧化钠、氨、一元胺及二元胺之类的碱性物质及酸和醇反应,这类反应剧烈,反应热使异氰酸酯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剧烈,使密闭容器压力增大。

必须在干燥的惰性气体低压状态下储存。

推荐使用含水率65ppm以下(露点-40℃以下)的干燥氮气,而二氧化碳气体在异氰酸酯中是可溶的,不能作为惰性气体使用。

另外,一般说来在常温下,对金属类或其他材料无腐蚀性,而实际上在MDI中的少量酸性物质对铜合金和铝有一定程度的腐蚀。

4、保管由于MDI是反应性非常强的物质,常在封闭容器中储存,使其不接触湿气。

不要直晒。

长期保存时,希望放在阴冷的地方(5℃以下)。

在熔点以下(35℃左右)变质速度达最大点,故要特别避开此温度,超过35℃在45℃时为宜,在石油罐中5℃约存放3个月,40~45℃存放10日可控制使用。

5、融化在70℃的水浴中放置8小时即可融化。

融化潜热约30Kcal/kg比热 0.4(40~80℃)一次融化后的MDI保持45℃液态存放。

反复凝固容易变质,应避免。

6、安全性刺激性物质,侵蚀粘膜引起炎症。

注意不要贱入眼内和接触皮肤,避免反复和持续接触。

液态操作必须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建议戴防毒面具。

MDI蒸汽压小,注意操作无吸入蒸汽危险。

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即可。

融化的MDI若洒落到地面上时,待固化清除后,用氨水之类的碱性水冲洗。

盛MDI的空容器,放于屋外盛满碱水放置或在换气良好的地方,用水蒸汽喷射,使异氰酸酯分解后废弃即可。

由于MDI的引火点较高,不属消防法规定的危险品,如果发生火灾,必须注意由于受热,异氰酸酯基分解而产生NO2,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乙二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纶等领域。

合成氨纶是一种高性能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弹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乙二胺作为合成氨纶的助剂,对提高合成氨纶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从乙二胺的性质与用途、合成氨纶的原理与应用,到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的作用与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乙二胺在合成氨纶制备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乙二胺的性质与用途,合成氨纶的原理与应用,以及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的作用与优势。

接着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性。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展开对乙二胺的性质与用途进行介绍,分析合成氨纶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探讨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与优势,深入探讨这一助剂在纺织行业中的重要价值。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得出结论,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见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在合成氨纶生产中的作用和优势。

通过对乙二胺的性质与用途、合成氨纶的原理与应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在提高合成氨纶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总结乙二胺合成氨纶助剂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乙二胺的性质与用途乙二胺,化学式为C₂H₅NH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

乙二胺具有强碱性,可以与酸类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乙二胺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首先,乙二胺是合成氨纶的重要原料之一。

它可以与二甲酰胺或己内酰胺通过缩合反应,形成氨基酸间的酰胺键,从而构成多肽链,最终形成氨纶聚合物。

氨纶主要成分

氨纶主要成分

氨纶主要成分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主要成分是聚合物。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使其在纺织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纶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氨纶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

聚氨酯是一种聚合物,由长链分子组成。

它的化学结构中含有酯键和氨基。

这种结构使氨纶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久性。

氨纶具有出色的弹性。

由于聚氨酯分子链之间的酯键和氨基键的特殊结构,氨纶纤维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迅速恢复原状。

这使得氨纶制成的织物具有出色的回弹性和伸缩性。

因此,氨纶织物能够紧贴身体曲线,提供舒适的穿着体验。

氨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聚氨酯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损的特性,使得氨纶纤维非常耐用。

与其他合成纤维相比,氨纶的耐久性更好,能够经受住频繁的拉伸和摩擦。

因此,氨纶制成的织物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氨纶还具有优异的强度。

聚氨酯链的特殊结构使氨纶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

与其他纤维相比,氨纶的强度更高,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

这使得氨纶成为制作高强度织物的理想选择。

除了弹性、耐久性和强度,氨纶还具有许多其他优点。

首先,氨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

它能够耐受许多化学物质的侵蚀,不易受到腐蚀。

其次,氨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它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不易熔化或变形。

此外,氨纶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使得制成的织物更加舒适。

尽管氨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氨纶的柔软度较差,手感较硬。

其次,氨纶的染色性较差,不易上色。

此外,氨纶还容易产生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污垢。

总的来说,氨纶是一种具有独特特性的合成纤维。

它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具有优异的弹性、耐久性和强度。

氨纶还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透气性和吸湿性等优点。

尽管存在一些缺点,但氨纶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仍然非常广泛。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氨纶的性能将进一步改善,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和耐用的织物。

氨纶是什么面料 氨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氨纶是什么面料 氨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氨纶是我们常见的面料,它弹性好,可以拉伸5-8倍,不 老化,一般会做成紧身服、运动装等。很多人不了解氨 纶是什么面料,看到氨纶成分不知道指的是什
么,那我们该怎么辨认氨纶是什么面料呢?其实可以先 了解一下氨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样就能知道氨纶是 什么面料了。下面小编为您讲解氨纶是什么面料及
生产方法,一起来看看吧。氨纶是什么面料?氨纶,即 为人工化学合成纤维的一种聚酯类纤维,因为有着非常 优良的弹性,又叫做弹性纤维。服装织物中一般混
大到机织用,从过往单一的服装内用,扩大到服装外用、 包装用、医药用等领域,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 步,氨纶产品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氨纶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口纺 织品和服装的档次不断进步,氨纶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 间。氨纶面料优点:1、伸阔性大、保型性好,而
且不起皱;2、手感柔软平滑、弹性最好、穿着舒适、体 贴合身;3、耐酸碱、耐磨、耐老化;4、具有良好的染 色性,而且不宜褪色。氨纶面料缺点:1、吸
入不同比例的氨纶来达到增加弹性和舒适性的作用,在 服装织物上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氨纶除强度较大外,别 的物理机械性能与天然乳胶丝十分相似。它比乳胶
丝更耐化学降解,具有中等的热稳定性,软化温度约在 200℃以上。丝绸的生产原料氨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氨 纶的弹性非常高,一般制品不使用100%的
聚氨酯,多在织物中混用5%~30%的比例,所得各种氨纶 织物均具有15%~45%的舒适弹性。氨纶织物常以复合纱 制成,即以氨纶为芯、用其他纤维(
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使汗渍中的蛋白质凝固而粘附 在服装上。其他颜色衫最好用冷水洗涤。4.浅色、白色可 浸泡1~2小时后洗涤去污效果更佳。深色不
要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褪色,应及时洗涤,水中可加一 匙盐,使衣服不易褪色。5.深色衣服应与其它衣物分开洗 涤,以免染色。6.宜阴干,避免曝晒,以免

氨纶

氨纶

氨纶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

氨纶一般由多根长丝组成,一般为10D/根,现时已有15D/根,甚至20D/根,理论根数愈少,条干均匀度愈好,因重叠形态之机会率愈少,干法纺丝生产溶液DMAC对人体的肝脏有害,一般10D/根内含DMA控制0.5mg/kg,如15D/根则含DMAC0.7mg/kg。

氨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少量地掺入织物中。

这种纤维既具有橡胶性能又具有纤维的性能,多数用于以氨纶为芯纱的包芯纱,称为弹力包芯纱,这种纱的主要特点:一是可获得良好的手感与外观,以天然纤维组成的外纤维吸湿性好;二是只用1-10%的氨纶长丝就可生产出优质的弹力纱;三是弹性百分率控制范围从10%到20%,能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不同的弹性值。

氨纶生产主要原料是:PTMG及纯MDI,其中PTMG和MDI 在氨纶的固体成分中分别约占80%和20%。

一、生产方法综述:氨纶纤维克服了如应力、应变性能、支数范围和橡胶纱之模朔性的质量缺陷,当年DUPONT最先采用干法纺丝生产,时至今日,生产方法亦大致有四种:(一)氨纶干法纺丝(DRY SPINNING):溶液在热气流下,因溶剂挥发而固化成丝的方法。

生产流程:溶液(经过)----纺丝泵(过滤)----干燥箱(100℃热风吹过,使溶液挥发)----纺丝----卷绕成型纺丝速度:由200~800M/分钟,纺丝温度:为200~230℃,纤维纤度:22.2~1244dtex,特性:过程污染大,工艺复杂,成本高。

(二)氨纶熔融纺丝(MELT-SPINNING) :高聚物加热到熔点以上成为熔体而成丝的方法。

生产流程:高聚物在无溶剂下聚合----造粒----在定温下切片----清洗除杂----干燥----脱水----进入螺杆压机制成溶体----喷丝板挤出----通过冷箱冷却----卷绕成型。

纺丝速度:由600~1600M/分钟,纺丝温度:为160~220℃,纤维纤度:9~1100dtex,特性:流程短、成本低、污染小(三)氨纶湿法纺丝(WET-SPINNING):原液在凝固浴中经双扩散作用而固化成丝的方法。

氨纶分析报告

氨纶分析报告

氨纶分析报告1. 简介氨纶,又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弹性,广泛用于纺织品和服装制造业。

本文对氨纶进行分析,包括其特点、应用领域、生产过程、物理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2. 特点氨纶纤维具有以下特点:•高弹性:可以拉伸至原长的3-6倍,恢复率达90%以上。

•耐高温:可在较高温度下使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耐磨损: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适用于高摩擦的场合。

•耐化学品:对大部分化学品稳定,耐酸碱腐蚀。

•轻巧柔软:相比其他纤维,氨纶更轻巧柔软,适用于制作紧身衣物和内衣。

3. 应用领域氨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3.1 纺织品氨纶纤维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获得各种不同用途的织物。

常见的应用包括:•弹力布料:用于制作牛仔裤、泳衣、职业装等。

•运动服装: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回弹性,适用于运动鞋、运动袜等。

•床上用品:床单、被套等可使用氨纶混纺,增加柔软度和舒适感。

3.2 工业应用氨纶纤维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包括:•橡胶增强剂:氨纶可以增加橡胶的韧性和强度,用于制作橡胶制品。

•带状材料:由于氨纶具有高弹性和耐磨损性,适用于制作传送带和输送带。

•缝纫线:氨纶纤维的高弹性和耐用性使其成为优秀的缝纫线材料。

4. 生产过程氨纶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聚合反应将聚氨基甲酸酯和催化剂加入反应釜中,控制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

4.2 加工成纤维将聚合得到的聚氨基甲酸酯切碎成小颗粒,通过溶解、纺丝和拉伸等加工工艺,获得氨纶纤维。

4.3 后处理将纺丝得到的氨纶纤维进行后处理,包括染色、整理和涂层等工艺,以及切割成合适长度的纤维。

5. 物理性能氨纶纤维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度:氨纶纤维的强度较高,通常比尼龙和聚酯纤维更强。

•弹性:氨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拉伸至原长的3-6倍。

•导电性:氨纶纤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可以用于制作导电织物。

•吸湿性:氨纶纤维的吸湿性较差,但与其他合成纤维相比,吸湿性较好。

简称聚醚型氨纶

简称聚醚型氨纶

常用纤维的性能比较:
耐磨性———— 锦纶 耐日光性——— 腈纶 最轻————— 丙纶 弹性最好——— 氨纶 易染色———— 锦纶 难染色———— 丙纶、涤纶
氨纶的性质
1. 热性能 软链段组成的无定形区,常温下分子链是
卷曲的,玻璃化温度很低. 聚醚型氨纶 Tg= -25~ 65 ℃. 聚酯型氨纶 Tg= 25~ 45 ℃ 150 ℃短时间处理,氨纶不受到损伤,190 ℃以 上处理,纤维损伤,断裂.
第一节 氨纶的概述
氨纶纤维
是以聚氨基甲酸酯为主要成分的 一种嵌段共聚物制成的纤维。— 简称氨纶
化学名:聚氨基甲酸酯纤维
英文名:spandex 中国大陆:“莱卡(Lycra )” 日本: “尼奥纶(Neolon) ” 德国: “多拉斯坦(Dorlastan) ”
弹性纤维
第一节 氨纶的概述
发展历史 1937年德国拜尔公司试制成功。 1958年美国杜邦自行研制并工业化生产。 1980年代后,得到快速发展。
③半透明:内加进钛白粉及防滑剂,对化学剂较强抵抗力,
游泳衣用多, 因有抗氯功能。
④哑色:界乎本白与半透明之间,为哑白色,适宜针织采用。
按用途和产品形态分:
①裸纱(bare yarn):
为100%氨纶纱,裸纱一般不直接用于织物上,大多与对 手材料共同生产,并需采用特殊装置生产。针织品最常 用,如泳衣、运动服等,一般以22-78Dtex为主。
4 耐热性: 氨纶的软化点为205~ 210 ℃, 在95~150℃时纤维
不会被损,超过150℃ 时纤维变黄,190 ℃发粘,强 度下降。
氨纶织物一般的定形温度以不超过 175-180℃为宜
第三节 氨纶的结构和性能
5 化学稳定性:

氨纶介绍及用途分类

氨纶介绍及用途分类

第一章氨纶产品介绍1.1 氨纶基本概述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英文学名为Polyurethane fiber(简写为PU fiber),国际上称为斯潘德克斯(Spandex,即弹力纤维),也称聚氨酯弹性纤维(elastane fiber,国际代码EL);在中国尺度中,氨纶被称为聚氨酯弹性纤维(Polycarbaminate),欧盟称其为Elastane或Polyurethane,而“Elastane”在中国尺度中指弹性纤维,不特指氨纶。1.2 氨纶的发展历史氨纶是弹性纤维中最早开发且应用最广、出产技术最为成熟的品种。但对于市场上的一些消费者来说,莱卡(LYCRA)的名气要比氨纶大得多,甚至到了“只识莱卡不识氨纶”的地步。而一些商家在进行产品宣传时也以偏概全,混为一谈。一些“专业人士”干脆将莱卡作为氨纶的俗称,加剧了普通消费者的错误熟悉。事实上,氨纶是一类弹性纤维在中国的名称;而莱卡只是美国DuPont(杜邦)前全资子公司—Invista(英威达)公司所出产氨纶的商品名,因为该公司在氨纶领域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莱卡几乎就成了所有氨纶的代名词。1.2.1国外氨纶发展史聚氨酯的研究最早始于德国,1937年由德国Bayer(拜耳)公司第一次合成出聚氨酯类聚合物,并申请了专利。美国DuPont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最先采用干法纺丝路线进行了氨纶的产业化出产,最初称为“T–80”,l962年以商标“LYCRA”(莱卡)进行全设计规模的聚氨基甲酸酯粘结丝、复丝的出产。与此同时,美国橡胶有限公司推出由聚酯–聚氨基甲酸酯制成的粗支圆形单丝,商品名为“Vyrene”,1963年日本东洋纺公司开始了商品名为“Espa”的氨纶出产。1964年,Bayer公司和日本富士纺公司分别开始了“Do rlastan”和“Fujibo Spandex”品牌氨纶的出产,DuPont公司与日本东丽公司合资的“Toray–DuPont”公司也于1966年开始“LYCRA”的出产。到1967年,世界氨纶的年产量已达6800t,出产工厂发展至28 家。但氨纶制造技术上的障碍和后道加工技术的不成熟,加上当时猜测需求过大,使得氨纶产品滞销积存,欧美很多厂家纷纷停、减产。在70年代除了DuPont公司之外,其它氨纶出产厂几乎没有新增设备,氨纶业发展缓慢。进入80年代后,氨纶出产开始复苏,扩建和新建企业活跃起来,世界氨纶产量由1980年的2万t/a缓增到1985年的2.5 万t/a。进入9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纷纷扩大氨纶出产能力,加速氨纶弹力织物的开发,氨纶产量由1990年的4 万t/a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9.2 万t/a,其中北美2.3 万t/a,西欧 2.3 万t/a,亚太及其它地区4.6 万t/a。1.2.2中国氨纶发展史亚洲是氨纶消费激增的地区,也是氨纶出产扩增能力最快的地区。1995年前,全球最大氨纶出产厂商大多集中于欧美,而跟着需求结构的调整,这一格式正逐步发生变化,其中韩国和日本的氨纶发展最为迅速,而中国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不容小觑。我国氨纶的发展起步较晚,1987年山东烟台氨纶团体首家引进了日本东洋纺公司的氨纶出产设备与技术,干法出产聚醚型氨纶,产能320t/a,1989年投产,1998年扩产,产能达到2500t/a。至此不但在技术上由引进变为自主开发,而且大部门的出产设备与原料也实现了国产化。1998年兴建了第五期工程,该合资项目共投资5亿元人民币,出产规模4000 t/a,2000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总产能达6500t/a,居海内之首。原连云港钟山氨纶有限公司从日本东洋纺公司引进产能为320t/a的氨纶干法纺丝的出产技术与设备,于1992年投产之后经二、三期扩建,出产能力达到1500 t/a,1998年开始2000 t/a规模的第四期扩建,总产能达3500t/a。此外,广东鹤山氨纶厂于1992年与意大利NOY公司签约引进了我国首套湿法氨纶出产设备,并于1996年投产,产能为500t/a。2000年,海内氨纶总产能达到1.76 万t/a。近年来,我国氨纶工业呈现产能、产量、出口量和效益同步大幅度发展的势头。据统计,2001—2006年,我国氨纶产能从2.51万t/a猛增到23.56万t/a,年均增速高达56.5%;2007年产能达到26.26万t/a,2008年新增产能12.73t,总产能达到38.99 万t/a。后起之秀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速度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氨纶生产国。

氨纶结构式

氨纶结构式

氨纶结构式1. 氨纶的基本概述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也被称为聚氨酯弹性纤维。

它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用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运动装备和工业材料等领域。

氨纶的结构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分子结构和物理特性。

2. 氨纶分子结构氨纶的分子结构由聚合物链和交联链组成。

聚合物链由重复单元组成,每个重复单元包含一个尼龙酰胺基团。

交联链在聚合物链之间形成交联点,增加了氨纶的弹性。

2.1 聚合物链氨纶的聚合物链是由尼龙酰胺基团(-CONH-)组成的。

这种基团具有极强的拉伸能力,使得氨纶具有出色的弹性和回弹性。

聚合物链中还含有其他辅助基团,如甲基、乙烯基等,用于调整氨纶的特性。

2.2 交联链为了增加氨纶的弹性和耐久性,聚合物链之间会形成交联链。

这些交联链可以是化学键或物理纽带。

化学键交联主要通过共价键连接聚合物链,使其形成网状结构。

物理纽带交联则是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力连接聚合物链。

3. 氨纶的制备过程氨纶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聚合、纺丝和固化三个步骤。

3.1 聚合氨纶的聚合是通过将二元胺(如丙二胺)与二元酸(如己二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得到。

在聚合过程中,二元胺和二元酸中的官能团(-NH2和-COOH)发生缩合反应,形成尼龙酰胺基团。

3.2 纺丝在纺丝过程中,将聚合得到的氨纶溶液经过加热、挤压等处理后,通过细孔喷嘴将溶液喷射到空气中。

溶液中的溶剂迅速挥发,使得氨纶分子快速凝固并排列成纤维状结构。

3.3 固化纺丝得到的氨纶纤维需要进行固化处理,以增加其弹性和耐久性。

固化可以通过热处理或化学处理来实现。

热固化是将氨纶纤维暴露在高温下,使交联链形成更紧密的结构。

化学固化则是通过添加固化剂,使交联链发生进一步的反应。

4. 氨纶的性能特点氨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点,使其在各种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4.1 弹性氨纶具有极佳的弹性,可以在拉伸后迅速恢复原状。

这使得氨纶成为制作弹性服装和运动装备的理想材料。

4.2 耐久性由于交联链的存在,氨纶具有出色的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附材料综述氨纶分厂二00四年八月一、主材料MDI1、名称、结构式Diphenylmethene-4,4’-diisocyanate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苯的衍生物,活性强。

MDI与水反应,在50℃以下反应速度非常缓慢,在高温下反应剧烈甚至爆炸。

生成CO2气体和在水中不溶的聚氨酯。

此外,MDI也和氢氧化钠、氨、一元胺及二元胺之类的碱性物质及酸和醇反应,这类反应剧烈,反应热使异氰酸酯蒸汽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剧烈,使密闭容器压力增大。

必须在干燥的惰性气体低压状态下储存。

推荐使用含水率65ppm以下(露点-40℃以下)的干燥氮气,而二氧化碳气体在异氰酸酯中是可溶的,不能作为惰性气体使用。

另外,一般说来在常温下,对金属类或其他材料无腐蚀性,而实际上在MDI中的少量酸性物质对铜合金和铝有一定程度的腐蚀。

4、保管由于MDI是反应性非常强的物质,常在封闭容器中储存,使其不接触湿气。

不要直晒。

长期保存时,希望放在阴冷的地方(5℃以下)。

在熔点以下(35℃左右)变质速度达最大点,故要特别避开此温度,超过35℃在45℃时为宜,在石油罐中5℃约存放3个月,40~45℃存放10日可控制使用。

5、融化在70℃的水浴中放置8小时即可融化。

融化潜热约30Kcal/kg比热0.4(40~80℃)一次融化后的MDI保持45℃液态存放。

反复凝固容易变质,应避免。

6、安全性刺激性物质,侵蚀粘膜引起炎症。

注意不要贱入眼内和接触皮肤,避免反复和持续接触。

液态操作必须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建议戴防毒面具。

MDI蒸汽压小,注意操作无吸入蒸汽危险。

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冲洗即可。

融化的MDI若洒落到地面上时,待固化清除后,用氨水之类的碱性水冲洗。

盛MDI的空容器,放于屋外盛满碱水放置或在换气良好的地方,用水蒸汽喷射,使异氰酸酯分解后废弃即可。

由于MDI的引火点较高,不属消防法规定的危险品,如果发生火灾,必须注意由于受热,异氰酸酯基分解而产生NO2,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7、包装225kg桶装二、主材料PTMG1、名称、结构式Polyteramethylene ether glycol聚四亚甲基醚二醇HO-(CH2- CH2- CH2- CH2-O-)n-H3、融化以桶装或槽车固体进货,使用前要融化。

反复融化凝固,导致品质恶化,应避免。

液体状态储存时应保持在45~47℃。

桶状固态PTMG融化时,约70℃保持48小时,应避免局部的高温加热。

4、安全性PTMG毒性极低,属高安全性物质,操作时应配戴劳保眼镜,手套等一般老保用品,手或其他地方沾上PTMG时,用温水和肥皂洗涤即可。

5、包装储存200kg固体桶装或保温槽车液体转运。

PTMG是比较稳定的物质,桶装常温室内保存即可,液体PTMG在45℃下保存即可。

PTMG有吸湿性易被氧化。

应在密闭状态保存。

储存罐应有干燥氮气保护。

三、PDA1、名称、结构式1、2-propylene diamine 1、2-丙二胺CH3-CH-CH2-NH2NH23、一般特性常温常压,稳定挥发性液体,对橡胶、塑料及涂料有溶解或容胀作用。

PDA和空气中的CO2接触形成碳酸盐,光照射易被空气氧化。

应防止与空气接触,堵塞管道。

4、安全性入眼有刺激性,接触皮肤引起湿疹,使用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护目镜。

一旦接触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若贱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约15分钟,然后尽早请医生诊治5、包装储存170kg桶装。

防止吸入CO2,须密闭保存,残余部分储存应用氮气密封。

易燃性液体,严禁烟火。

四、DEA1、名称、结构式diethylamineC2H5-NH- C2H5无色、易挥发的可燃液体,有强烈氨臭,呈碱性反应。

能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盐,与羧酸、羧酸酯和酸酐反应生成相应的羰基胺。

4、毒性和防护有毒、腐蚀性易燃品。

其蒸汽和液体均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瘙痒、红肿,严重时会造成损伤。

大量接触会穿透组织引起深度坏死。

生产现场最高允许浓度25PPM (75mg/m3).生产设备要密闭,操作人员应戴防毒口罩、胶乳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溅及皮肤时应用清水冲洗,以2%的醋酸、柠檬酸或硼酸溶液湿敷。

5、保管与空气接触能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应盛于密闭容器内,铁桶包装。

储存于阴凉处,严禁烟火,防止日光直射。

与爆炸物、易燃物、氧化剂等隔离。

6、包装140kg桶装。

五、EDA1、名称、结构式Ethylenediamine(1、2-diaminoethane)H2NCH2CH2NH23、一般特性有氨臭、有毒易燃。

能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

与水生成水合物。

能吸收空气中的潮气和二氧化碳生成不挥发的碳酸盐。

4、安全性EDA是易燃有毒的强碱性腐蚀液体。

蒸汽和液体均刺激皮肤和黏膜,能引起过敏,呈现变态反应。

吸入高浓度的蒸汽会引起气喘性支气管炎,严重时易发生致命性中毒。

生产现场最高允许浓度10PPM。

生产设备应密封,防止跑、冒、滴、漏。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吸入蒸汽时应移至新鲜空气处作深呼吸,严重时就医。

5、包装及储存二级易燃品。

可用玻璃瓶包装。

一般用不锈钢桶包装。

每桶180kg 或200kg六、ADD-1(HN150)1、名称、结构式1,1,1,1-Tetramethyl-4,4’-(methylene-di-p-phenylene)disemicarbazide双(N,N二甲基酰肼-4-氨基苯)甲烷3、安全性毒性低,作业时穿戴适当的保护用品即可身体沾上或溅入眼内,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即可。

4、包装与储存20kg纸桶包装干燥阴凉处保管,避免日光直射。

不要被水沾湿。

七、ADD-2(245)1、名称Triethlene glycol bis-3(3-ter-butyl-4hydroxy-5-methyphyl)Propionate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C34H50O83、一般特性抗热氧稳定性能高,无污染。

低毒。

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

4、包装储存八、ADD-3(DETA)1、名称、结构式二亚乙基三胺DiethylenetriamineNH2CH2CH2-NHCH2-CH2NH23、一般特性有刺激性氨臭,可燃,呈强碱性。

对铜及其合金有腐蚀性。

溶于水、丙酮、苯、乙醚等难溶于正庚烷。

4、毒性及防护强碱性腐蚀性液体,刺激皮肤、黏膜、眼睛和呼吸道,能引起皮肤过敏和支气管哮喘。

长期接触或吸入高浓度的蒸汽能引起头痛、记忆力衰退等。

操作现场允许浓度1PPM。

应避免直接接触,溅及皮肤时,迅即用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再涂以硼酸软膏,严重时就医。

5、包装储存50kg聚乙烯塑料桶或200kg铁桶包装。

九、ADD-41、名称Tiysnium dioxide2、二氧化钛4、安全性无毒,误入口内,用水漱口即可5、包装储存常温干燥室内保管。

堆积层高小于20袋25kg纸袋包装十、ADD-51、名称、结构式Magnesium stealate 硬脂酸镁(C17H35COO)2Mg3、 安全性无毒,附着在皮肤上时用水洗净即可。

4、 包装储存10kg 纸袋包装。

常温室内保管,避免阳光直射。

十一、ADD-6(SAM )(LAM--100) 1名称、结构式DMACsolution of polydiethyl aninoethyl methacrylae 聚二乙氨乙基甲基丙烯酸二乙酯的DMAC 溶液 ADD-6溶剂是DMAC ,因而吸湿性、引火性强。

4、安全性低毒。

附着在皮肤上时,用少量的有机溶剂洗后在用肥皂清洗即可。

万一溅入眼内立即用水充分洗净,并立即就医。

5、 包装储存190kg 桶装。

常温室内完全密闭保管。

十二、DMAC1、 名称、结构式 N ,N-dimethylacetamide N,N-二甲基乙酰胺CH 3CON (CH 3)23、一般特性无色透明,可燃能与水、醇、醚、苯、三氯甲烷和芳香化合物等有机溶剂任意混合。

4、安全性剧毒,可经皮肤吸收,强烈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20PPM以下。

呼吸后损害肺、肝、肾,其毒性比DMF强。

现场操作要戴聚四氟乙烯手套等防护用品。

触及皮肤后要用大量清水冲洗。

5、包装储存180kg铁桶包装。

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阳光照射,不能接近火源,搬运时轻取轻放,按有毒物品储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