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道与术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 PDCA循环: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2. 5W1H: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对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和工作目标进行具体明确的解答。
3. 三不原则:三不原则是指来料不接受、不制造、不放行的质量管理原则。
4. 流程图:用于分析作业流程,帮助识别瓶颈问题,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5. 质量功能展开(QFD):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一组质量特性,并确定如何在制造过程中实现的系统方法。
6. 统计过程控制(SPC):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质量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在工艺过程失控之前发现潜在问题,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7. 测量系统分析:是对一组测量数据的系统性误差进行调整的一种方法,以使数据趋于真实值。
8.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这是一种预先发现潜在问题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优化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
9. 风险分析:确定产品或过程特性变异的概率以及其导致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严重程度。
使用这些工具与手法,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管理“道”与“术”的区别
管理“道”与“术”的区别某企业老总有两大困惑:一是该公司的人员流动频繁,尤其是中坚管理层几乎是一年一动,企业的进展受到严峻影响。
二是企业的人事纠纷频繁,离职的员工与企业打起了维权官司。
从该老总的叙述中,不难感觉出该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出现了严峻的缺点。
该企业员工离职大致有三种原因:一是企业承诺的奖金未予兑现。
二是企业管理制度朝令夕改,管理层无所适从。
三是企业内部明争暗斗,人事关系过于复杂。
该老总一肚子委屈:“奖金未兑现,那是因为费用超标了。
按规定本就不应该有奖金。
至于管理制度的调整,有些制度在执行中就有很多漏洞,如果不改企业会蒙受损失。
我们就几十人的小公司,哪有什么复杂的?”既然如此,怎么离职员工会对公司有一肚子的怨气?企业裁员,又如何进行的呢?该企业采取迂回政策,对要裁的员工给最低工资标准,逼他们辞职,怕有后遗症。
该企业所采用的人事管理手段不过是“术”,难为“道”也。
所谓“术”不过是精于算计,善用手腕。
“术”总包括着欺诈、愚弄之意,只能取一时之利,难成王者之道。
企业与员工之间,不仅仅是雇佣间的利益关系;更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和使命的实现者。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更是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对员工采用欺诈之“术”的企业,又怎能获得员工的认同和忠诚呢?企业的“道”与“术”反映了管理理念以及经营模式上根本的不同。
制度管理为“道”人情管理为“术”说起公司员工的忠诚度,该公司的老总怨言颇多:“现在的员工眼里的只有钱,我对所有员工都优厚有加。
逢年过节,我都请员工吃饭喝酒;平时对他们像兄弟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可他们一点都不懂得感恩。
”老板用情感拉拢,以换取员工的忠心,充其量不过是一时之欢,难得员工内心的真正认同。
国内的企业管理早已过了“草莽”时代,酒桌上称兄弟,小恩小惠换人心,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根本,更难以笼络所有员工的人心,形成一个整体,组建为一个团队,反而在企业形成“江湖”义气、个人英雄主义之风盛行。
企业管理以人情为先,以道义为魂,这只是“术”。
质量——道与术的哲学
等 等 ,可 以 花 钱 购 买 , 她 没 有 独 管 理 的 工 具 ,无 论 其 表 象 多 么 华 的 方 法 ; 一 边 却 容 忍 着 工 作 上 不 立 的 形 态 , 似 乎 看 不 见 、 摸 不 丽 ,其 实 都 是 术 的 范 畴 , 而 质 量 断 的 差 错 、 产 品 上 形 形 色 色 的 缺 着 ,虚 无 缥 缈 ,但 她 又 无 时 无 刻 管 理 的 精 髓 在 于 质 量 文 化 , 这 才 陷 , 对 待 问 题 视 而 不 见 , 从 根 本 不 真 真 实 实 地 存 在 ,深 深 地 困扰 是 大 道 ,而 大 道 是 无 形 的 ,是 体 上 就 与 质 量 哲 学 背 道 而 驰 。 着企业王 国的统治者 。 现 在 点 点 滴 滴 的 细 小 的 工 作 中 无 论 怎 样 的 质 量 工 具 ,绝 不
落 花 有 意 , 流 水 无 情 ; 求 之 仅 是 工 具 的 问 题 ,而 是 质 量 哲 学 只 需 认 真 二 字 ,质 量 也 一 样 。
不 得 ,弃 之 则 亡 。
的 问题 。
边 摆 弄 着 华 丽 的 质 量 工
质 量 不 像 厂 房 、设 备 、技 术
大 艺 为 道 , 小 技 为 术 。 质 量 具 ,孜 孜 不 倦 地 追 寻 着 改 进 质 量
她 是 一 个 精 灵 , 浸 润 着 企 业 的 ,体 现 在 各 级 员 工 的 行 为 习 惯 是 灵 丹 妙 药 , 它 只 能 在 优 秀 的 质 的每一项工作 。
中 ,没 有 一 点 高 贵 华 丽 的 成 分 和 量 文 化 支 撑 下 使 优 秀 的 企 业 腾
飞 ,断 不 能 离 开 文 化 使 企 业 起 死
质量管理的智慧之路成功企业的经验分享
质量管理的智慧之路成功企业的经验分享质量管理的智慧之路:成功企业的经验分享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质量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优秀的质量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成功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下将分享其中一些智慧之路。
1. 从顾客需求出发顾客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是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
成功企业通过与顾客保持紧密联系,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反馈意见。
这些反馈意见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2. 建立全员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不应仅仅由质量部门承担,而是公司全员参与的事项。
成功企业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培养,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将质量的重要性深深植入每一位员工的心中。
从高层管理者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积极参与质量改进和问题解决。
3. 设立质量目标和指标设立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成功企业制定具体的质量目标,包括产品质量指标、交付时间、客户满意度等,通过设定可量化的指标来评估实际表现。
这些目标和指标使企业能够追踪和监控质量绩效,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成功企业注重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这一体系通常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流程控制和内部审核等。
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的流程,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 实施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也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
这些企业不满足于现有的质量水平,而是不断寻求提升和创新的机会。
通过采用各种改进工具和方法,如六西格玛、PDCA循环等,企业能够找到潜在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6. 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成功企业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质量管理的智慧度。
管理中的道和术读后感
管理中的道和术读后感读完关于管理中的道和术的相关论述后,我那是感触颇多啊,就像发现了管理世界里的宝藏地图一样。
先说说这个“道”吧。
这管理中的“道”啊,就像是武林高手修炼的内功心法,是一种根本性的、指导性的理念。
它不是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招式,而是隐藏在背后的智慧。
比如说,尊重员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道”。
你想啊,如果一个管理者整天把员工当机器使,呼来喝去的,员工心里能舒服吗?肯定是憋着一肚子气,工作效率也高不到哪儿去。
但要是把员工当成团队的重要财富,尊重他们的想法、个性和权益,那员工就感觉自己是被重视的,就像被点了“工作热情”的穴位一样,主动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有了深厚的内力,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我就见过一些管理者,特别注重“术”,整天研究各种新奇的管理方法,今天学这个企业的打卡制度,明天学那个公司的激励方案,可就是不重视“道”。
结果呢,员工表面上按照这些新方法做了,但心里是不服气的,整个团队就像一盘散沙,看着是一堆人在工作,实际上各干各的,没有凝聚力。
而那些真正厉害的管理者,是把“道”和“术”结合得很好的。
他们心里装着尊重员工、以人为本这些“道”,然后用各种巧妙的“术”去实现管理目标。
总的来说,管理中的道和术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一个都走不稳。
“道”给“术”指明方向,“术”让“道”得以落地实施。
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道”是魔术师的创意和理念,“术”就是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法技巧,只有两者完美配合,才能在管理这个大舞台上表演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
以后要是我有机会做个管理者,我可得把这“道”和“术”牢牢记住,可不能只做个会耍几招花架子的“半吊子”管理者。
生产运作管理的质量管理之道
生产运作管理的质量管理之道在现代企业中,质量管理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
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赢得客户信任,增加市场份额。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产运作管理的质量管理之道,并提出相关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管理的各项流程和程序的规范等。
通过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做到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企业需要不断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
只有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三、质量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关的质量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质量工具和方法的应用等。
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四、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需要与供应商进行紧密合作。
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同时,企业还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力。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控制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五、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企业应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并将客户的需求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
通过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和反馈,提高客户满意度。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不断改进和提升。
六、数据分析和统计数据分析和统计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
企业管理中的“道、法、术、器、势”
企业管理中的“道、法、术、器、势”
企业管理中的“道、法、术、器、势”:
道:所指的就是价值观、理念、使命、初心;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决策模式。
法:指的是战略、方向、目标、法规;一定要围绕企业的道来制定。
术:指的是战术、技术、方法、路径;企业管理中的模式、机制、方法、技术等都是术的层面,他是企业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
器:指的是实现目标的工具,企业运作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工具、设备、仪器等都属于器的范畴。
势:指的趋势、形势;势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惯性;企业如果能提前看清楚趋势,做好充足的准备,及时应对,就会占有主动权。
什么是领导?一流的领导往往就是做好下面这3条:
①、在做事上:给人方法、给人方向、给人力量
②、在做人上:给人榜样、给人智慧、给人快乐
③、在思想上:给人信仰、给人自信、给人希望。
理解管理中的道、法、术、器、势
理解管理中的道、法、术、器、势“道、法、术、器、势。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体系。
同时,它们又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道”:规律、理念、信念“法”:公开颂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刑罚制度。
“术”是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
“势”即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
“器”,就是所使用的工具和手段。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势以立人,器以成事。
经营和管理区别经营解决的是方向、市场、战略等问题,衡量指标是“效益”。
管理解决的是员工的秩序、纪律、能力。
衡量指标是“效率”。
经营关注的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练好外功。
管理关注的是以人为本,以实现员工价值为导向,练好内功。
管和理关系.“管”是掌管和管控的意思理。
“理”是理清和理顺的意思。
“管”讲的是沟通和交流。
理讲的是原则和次序。
管理的精髓是”理”不是“管”。
”管”不是目的“理”才是追求。
”管”不仅要服务于“理”,还要”服从“于理。
管理中的道:就是规律、模式。
1、探索商业模式夜宵、街边店、特色火锅、流程简单、外卖团购、加盟连锁。
2、探索商业规律政策的规律;市场的规律;行业的规律;地理的规律;习俗的规律;品类的规律;人性的规律。
3、定规划就是布局布经营框架,布管理框架,布经营框架要尊重政策、市场、行业习俗、地理的规律。
布管理框架要尊重人性。
4、根据模式定目标经营目标:营业收入;毛利率。
管理目标:成本费用;人均产值;员工流失率;服务出品质量投诉率。
重点:常德、深圳区域的营业收入一直处于持续下滑,规划用减员增效,控制成本费用,调整员工薪资结构来阻击利润下滑。
广州店整体营业收入趋于稳定,规划营业收入要在去年同期上升10%。
管理中的法:制度、标准、流程。
没有系统性管理制度的门店:问题没人反馈,数据没人分析;规律没人总结,经验没人积累。
制度没人升级,检查没人重视。
流程没人进化,标准没人迭代。
1、建制度市场调查制度;收货验收制度;财务报销制度;晋级提拔制度;员工培训制度;员工考核制度;管理会议制度;员工大会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工作计划制度;工作报告制度。
质量管理体现从零缺陷到零差错的质量管理之道
质量管理体现从零缺陷到零差错的质量管理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而从零缺陷到零差错的质量管理之道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方式,旨在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的传统方法和从零缺陷到零差错的质量管理之道,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原则。
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通常依赖于检查和纠正错误的过程。
它们强调识别和修复错误,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是被动的,只在错误发生后进行处理,并无法真正解决潜在的问题根源。
这种方式成为了“零缺陷”这个概念的代表,即产品中没有可见的缺陷。
但是,即使没有明显的缺陷,产品仍然可能存在隐含的问题。
相比之下,从零缺陷到零差错的质量管理之道则强调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
它倡导在生产过程中消除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种方法更加主动,旨在确保质量在一开始就得到保证,减少错误和缺陷的可能性。
通过将质量管理的焦点从错误修正转向问题预防,企业能够避免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实践从零缺陷到零差错的质量管理之道,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关键步骤:1. 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全面规划和管理质量。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质量目标、具体的操作指南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2. 建立质量文化:质量管理需要贯穿企业的每个部门和员工。
建立一种积极的质量文化,强调每个人的责任和作用,将质量视为每个员工的首要任务。
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将员工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起来。
3. 采用先进的质量工具和方法:企业可以使用各种先进的质量工具和方法,如六西格玛、PDCA循环、质量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卓越性能。
4.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企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以及时了解和解决质量问题。
通过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密切合作,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改进。
管理中的道与术
管理中的“道”与“术”识人之美用人之长“道”是理念,是规律,是原则。
结合到管理,“道”是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基础框架,它们不提供具体对策,只提供社会活动中最普遍的管理规律;而“术”是方法、是策略、是技巧。
它是管理理念的实践,主要提供具体的对策,但它不具备系统框架,尽管有时它也会基于某种特殊现象或某个组织的个别规律归纳出看似普遍适用的“原理”,但是这些规律只是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发挥作用;“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正确的管理方式就是“道”与“术”有效的统一。
“术”---技巧,处理各种人、事、物的技巧。
技巧高明的人往往能占得先机。
缺点:锋芒外显,易使人感到太“精明” ,提防三分。
常常不得人心。
“法”---规则,制度、流程等,起规范约束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属基础建设范畴,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游戏规则”。
缺点: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味依靠“法制”约束,并不能提高人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凝聚力、影响力。
“道”---规律,人性、习惯、自然规律。
理解人性,认知习惯,懂得按自然规律办事,跳出“小我”方得“大我”。
问题:悟“道”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与人性的自我修炼密不可分的心灵成长历程,短期难以见到明显效果。
急功近利者往往难以悟“道”。
管理中的各种方法、技巧属“术”的层面,可治标,难治本。
常占理,难得“情”。
管理制度、流程等体制建设属“法”的层面,可避免或减少员工犯错的机会,必要但不充分。
可达到规范人行为的目的,但无法统一人的思想,赢得感情。
合“法”不一定合“情”合“理”。
管理要合“道”,就是要符合人性、习惯,充分考虑到别人的需求,“先做人后做事”,“识人之美、用人之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潜能;让员工真实感受到“付出会有回报”而不是忽悠员工。
悟管理之“道”,企业之树才可能常青!东西方管理中的“道"与“术”所谓“道”,就是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哲学;所谓“术”,就是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管理中的道与术实施步骤
管理中的道与术实施步骤1. 引言在管理实践中,道与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道是指管理的原则和理念,是管理者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要遵循的准则;术则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是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的具体手段。
道与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本文将介绍管理中的道与术实施步骤,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与运用道与术。
2. 道的实施步骤道是管理的根本,是管理者在决策和行动中应该秉持的原则。
以下是道的实施步骤:•正确认识和把握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本质是指管理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了解自己所管理的对象,并明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培养正确的管理态度管理者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坚持追求卓越、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建立正确的管理观念管理观念是管理者对组织和管理的基本认识和理解,管理者应该具备科学的管理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管理价值观是指管理者对管理目标的认同和追求,管理者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协同工作和团队合作。
3. 术的实施步骤术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管理者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的手段。
以下是术的实施步骤:•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者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并将其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衔接,确保管理活动的方向一致。
•完善管理计划管理者应该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包括资源配置、任务分配和进度控制等,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效的组织协调管理者应该合理组织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促进团队协同工作的开展。
•积极的人员培养和激励管理者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帮助其提升能力和业绩,并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及时的监督和评估管理者应该对管理活动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4. 道与术的相互作用道与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在管理实践中,道为术提供了指导和支撑,而术则是道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只有道与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组织管理的发展。
道与术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的指导作用道为术提供了指导和支撑,在实施管理术之前,管理者应该明确道的原则和准则,确保找准方法和路径。
质量——道与术的哲学
质量——道与术的哲学大艺为道,小技为术。
质量管理从来都不仅仅是术的问题,无论多么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都是术的范畴,离开了道——质量文化和工作哲学的支撑,绝不可能有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质量是千古罪人,对于无法数计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她是红颜祸水,致使他们的帝国倾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求之不得,弃之则亡。
质量不象厂房、设备、技术等等,可以花钱购买,她没有独立的形态,似乎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但她又无时无刻真真实实的存在,深深的困扰着企业王国的统治者。
她是一个精灵,浸润着企业的每一项工作。
对待质量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尊重、呵护、凡事认真的态度、拒绝差错和缺陷的工作哲学,舍此别无它策。
在质量管理发展历程中,人类发展了各种质量管理工具:质量圈控制(QCC)、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QM)、田口质量工程学、质量功能展开(QFD)、ISO9000系列标准、6σ管理法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质量的不如意,许多的企业管理者在各种质量工具上大做文章,将质量工具炒得沸沸扬扬,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但是,他们却背离了质量工作最本质的东西,即质量工作绝不仅仅是工具的问题,而是质量哲学的问题。
大艺为道,小技为术。
质量管理的工具,无论其表象多么华丽,其实都是术的范畴,而质量管理的精髓在于质量文化,这才是大道,而大道是无形的,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细小的工作中的,体现在各级员工的行为习惯中,没有一点高贵华丽的成分和哗众取宠的色彩。
就质量工具本身来讲,没有好坏之分,高低之别,只有在大道的支持之下,坚持质量高于一切、坚持拒绝缺陷的质量哲学,任何一种质量工具(甚至没有系统的使用任何工具)都可以将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推向辉煌的极致,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
质量管理的根基在于良好的质量文化,离开了质量文化的支持,无论多好的质量工具也没有生存的土壤。
大道无存,小道无依。
质量工具如果不融入文化中去,必然是没有生命的花草,纵使千娇百媚,也只能是摆设而已,绝不会硕果累累。
道、术、势管理的精髓
道、术、势管理的精髓有俗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道、术、势却总领全局,不但能体现谋事在人,还能体现成事也在人。
上下五千年,能谋事而成功者,都是把道、术、势运用得炉火纯青的结果。
汉朝司马迁所着《报任安书》,道是指方向、志向。
《广雅》,术是指方法、策略。
宋朝苏洵所着《六国论》,势是指力量、威力、势力。
古人早就对治理与管理的道、术、势就有一定深度的理解与阐释。
任何事情都要与时俱进。
管理理念与管理哲学也一样。
道、术、势蕴含着管理学与成功学的哲理与精髓。
学以致用,才能提高知识、技能与管理水平,才能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
学而无用,学而不用,还不如不读书。
事情的成功,在于道、术、势的统一,这三者离开任一个,都会使事情不完整,出现漏洞,从而导致失败。
道是根本,术是技术,势是环境。
企业能成为长寿企业,是因为把道、术、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个人成为名人,也是因为把道、术、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每个人的事业成功,都离不开道、术、势的综合作用。
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道、术、势,有如下内涵。
道包括道德、遵守自然规律、遵守法律、愿景与使命、理想与志向。
道德。
要求企业组织担负社会责任,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
要求企业个人,生产的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改善民众生活。
并且个人行为符合社会公共道德标准,不做破坏与损害社会公共道德的人。
企业组织服务社会,关怀爱护员工。
企业个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遵守自然规律。
企业不做违背自然科学与常理相悖的事情。
遵守自然规律,促进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
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技术,来管理企业。
使人与自然和谐、企业与社会和谐,以达到高层次精神境界。
遵守法律。
法律是调节人、企业、社会、国家关系的调节器。
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国家才会大治。
不遵守法律,社会就会依潜规则做法,社会就会混乱,无序。
都遵守法律,就能体现公平、正义、平等。
不遵守法律,就没有公正、正义、平等存在。
企业遵守法律,能使员工们也会遵守法律,在法治社会,就没有祸患与危险。
道法术管理思路
道法术管理思路道法术管理思路是指在管理实践中,遵循道、法、术的原则进行管理决策和实施。
道,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正确的管理理念和道德准则;法,是指管理者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术,是指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道法术管理思路的内涵与实践。
一、正确的管理理念和道德准则道管理,首先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这包括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提高组织的绩效。
在管理理念上,应强调以人为本、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等理念,引领团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管理者还需遵循良好的道德准则,以道德为基础对待员工和合作伙伴,以诚信守信赢得信任和尊重。
只有正当的管理目标、正确的管理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才能赢得员工的认同和团队的合作。
这样的管理理念和道德准则,将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二、遵循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是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管理者要善于把握法律法规的底线,确保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不断提高组织的法治意识。
组织规章制度也是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要求管理者应精通并善于运用组织规章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员工,确保管理活动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保障员工的权益,维护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三、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方法术管理,要求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管理技巧包括目标管理、沟通技巧、决策技巧、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技能,在实际操作中,要求管理者能够善于沟通、善于协调、善于协作,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管理方法也是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要求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如战略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确保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各项管理活动,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道德经中“道、术、法、器”指什么?管理者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呢?
道德经中“道、术、法、器”指什么?管理者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呢?道德经是一部哲学巨作,被奉为当代企业管理的精髓之书,那么当下企业管理中心如何运用道德经中的管理哲学呢?现在的职场中HRVP又是如何理解和运用书中的哲学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分享下哲学中的管理密码。
一、“道、术、法、器”到底指的是什么?1、“道”指的是企业的定位属于战略维度,例如: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愿景、企业的价值观,涉及到顶层设计,属于宏观思想,也可以简单理解成企业的文化,无论时代如何进步和变迁,唯有文化可以传承;2、“术”指的是企业的战术维度,即商业模式,比如:经营模式、内部机制、方法等,属于企业的战术层,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能够把企业的盈利模式讲清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共创未来,实现企业的“道”层面的落地;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指的法律法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建立自己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流程体系和工作指标,涉及到规则的设定保障企业战略和战略的落地,做的有章可依,有法可守;4、“器”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字面意思就是容器,也就是企业执行落地的实操工具,比如说:电脑、电话、办公软件、日常工作表格等等;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二、HR管理者如何运用?1、HR 从业者作为企业经营战略合作伙伴,需要通过“道”的层面设计企业的愿景、规划、价值观等软实力,然后变成文化不断的进行传达,宣导让更多的员工和同行认可和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有力的管理手段;2、HR管理者还要从顶层的设计中找到企业的硬实力变成卖点,然后通过渠道把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展示给员工,让大家对未来和公司充满希望和憧憬,这样才能激活人员的动力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的规制制度部门,必须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和愿景,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分阶段的对工作指标进行评估和优化,例如:薪酬体系、晋升通道及内部基本法等落地,让员工在公平的赛道上赛出更好的成绩,帮助企业吸纳和培养人才;4、HRBP作为业务伙伴的形式出现在企业的面前,需要帮助业务部门工作更加流畅,效率更高、结果更好,那就需要深入业务一线不断总结、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工具,不断完善和提升,例如: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日常工作中的话术和日常工具的升级改造,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手段和方法,助力企业快速腾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的道与术
谢冰
在企业管理中,质量就像管理者的红颜,求之不得,弃之则亡。
任何一门学问,都有道与术的问题。
道,是以思想、方向性的概念为主,具有恒久性、系统性、通用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同时也不具备实操性。
术,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具有短暂性、局部性和有条件使用性,只能用于特定的假设和时空环境下,并且有时候还是错误的,但具备很强的实用价值,能够解决眼下的很多具体问题。
大义为道,小技为术,质量管理从来不仅仅是术的问题,没有方向的支撑,没有质量管理的文化和工作哲学,企业的质量发展就缺乏继续动力。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质量人创造了多种质量管理工具:质量圈控制(QCC),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PM),田口质量工程学,质量工程展开(QFD),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ISO9000,六西格玛管理等不一而足。
这些方法,工具都均有科学的思想,严谨的构思,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从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发展中可以得到启示。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制造就是低档,劣质的代名词,从5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开始贯彻质量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他们用SPC 培养员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用QCC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创造净胜,用5S革除不良习惯,创造美好环境,用TPM控制质量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倡导全面合作的工作理念,日本制造逐步赶上世界先
进水平,在部分领域还达到了领先地位。
上述事例看来,这些工具,方法似乎居功至伟,其实不然。
不论什么工具,要想发挥作用,其实还要最终落实到人身上。
严谨,认真,潜力,创造,习惯,合作……这些具有正能量的词汇并不是形容工具和方法的,它们的主体都是人,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
故而,笔者认为,质量管理的“道”是企业的质量文化,是工作哲学,是员工。
日本企业多年来将最基本的PDCA指导思想贯穿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其成就是辉煌的,其本质却是朴素的。
PDCA思想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的原因不在于其方法有什么先进性,而在于质量工作的习惯,在于员工的工作哲学。
戴明有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
质量管理的道就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在于认真,负责,拒绝缺陷的质量文化中,在于事事精工,支支精品的管理理念之中。
作为质量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道”“术”兼修,正确使用质量工具有利于深入分析质量问题,有利于高效管理质量过程,有利于全面把握质量现状。
提炼企业质量文化,完善员工工作哲学,则更有利于巩固已有的基础,争取更大的突破。
质量管理不像拧开水龙头就会出水那样一蹴而就,质量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哲学,一种员工的生活方式,一种企业的精神,这正是戴明博士传授给日本人的诀窍,成就了日本世界级质量成本。